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服务和供给侧改革

金融服务和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1-06 19:01:29

A. 助力消费金融提升经济增长拉动效应 浦发信用卡深耕产品差异化

“这也是《通知》提出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消费金融领域资深专家指出。只有通过良好的金融服务体验持续提升用户满意度,才能让他们持续青睐相关的 信用卡 机构,愿意更高频率地使用相关消费金融产品解决自身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助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对此浦发信用卡在秉承“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在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方面下功夫。

近日,以浦发信用卡官方APP“浦大喜奔”为例,近年来,通过不断根据用户需求变化再次不断迭代升级升级,以打破支付壁垒、用户边界和场景局限的全新经营思路,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多元移动金融服务。

不少信用卡领域专家认为,这种打破支付壁垒、用户边界和场景局限的全新经营思路,将触发用户更大范围的消费热情,激发用户消费潜力助力经济增长。

此外,浦发信用卡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在业界首推“卡面随心换”、“权益自由选”两大个性化定制服务,让广大用户可以自由更换心仪卡面、自选用卡权益,满足广大用户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同时,提供相应的消费优惠福利。

具体而言,“卡面随心换”支持60余款卡产品超过400个卡面,且大部分卡产品在保留原有卡号的基础上可重新更换,同时免去用户再次填写申请资料和重新绑定快捷支付的烦恼;“权益自由选”则打破卡产品专属权益限制的壁垒,创造了客户在不同阶段选择自己所需权益的自由,实现了“随人、随地、随需、随时”的客户服务体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恰恰是近年浦发信用卡取得一系列业务快速增长佳绩同时,深受广大用户青睐好评的最大基石。

这位业内人士直言,《通知》的出台,是相关部门深化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引导信用卡等消费金融机构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品质。

“这给信用卡等消费金融行业传递了积极信号,表明消费金融行业将继续受惠国家政策,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尽可能发挥以消费金融产品服务拉动内需的作用,扩大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国家产业结构助力经济增长。”他强调说;而。这也意味着致力于产品差异化创新与客户服务体验优化的信用卡金融机构,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最大赢家。

B. 金融业怎样服务好供给侧改革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依靠改革开放、加入WTO和劳动人口三大红利,保持经济持 续高速发展。然而,近来中国经济己经步入由高速増长转为中高速増长、经济结构调整趋于优化、 新旧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时期,以往需求侧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増长的拉动日 渐乏力,结构性的供需错配现象也较为严重,亟待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现有经济结构失衡 问题。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金融的功能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两者互促共生。 如果说实体经济是肌体,资金是血液,金融体系则是血管。金融业必须助力供给侧改革,亦将得 益于供给侧改革。金融业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善融资结构以及健全银行业结构等方式,解放 金融束缚,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更为有力的金融支撑。而供给侧改革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助 推器。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和改革体制机制,金融机构将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提高金融 供给体系的服务质效。
一、以针对性金融改革服务供给侧改革
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 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需 求结构的变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于金融端,关键是金融的制度性改革,核心是降低企业 成本、去融资杠杆、提升资本效率。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以及健全完善银 行业结构,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经过20余年的稳步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己取得重大突破,金融机构都己具有自主决 定利率浮动的权力。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和变动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引导金融资源 配置,不断完善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交易机制,推动社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分散金融 风险,降低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有利于促进居民财富的増长,引导居民理财和消费行为理性 改变;有利于资金流向高收益、高科技和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和初创企业,为中国经济再平衡和产 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从外延粗放式的増长模式转向内涵集约式的増 长模式,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定价、结 构以及风险三方面的挑战。从产品定价来看,利率市场化导致短期利差震荡、中期利差下降,金 融机构需不断提升产品风险定价能力。从产品结构来看,为减少利差收窄的不利影响,金融机构 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即通过综合化经营扩大非息收入,进而会増加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占比。从 风险管控来看,利率震荡导致波动性増加,加之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其强烈的逐利动机也可能 带来轻视风险的倾向,这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己取 得决定性的进展,未来仍有三方面任务需要持续推进。一是央行主导的商业银行基准利率体系应 尽快退出,相应的由市场主导的金融机构利率体系应逐步建立,以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二是増 强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能力,逐步弱化对央行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三是进一步疏通利率传 导机制,让短期利率的变化能有效影响存贷款利率、债券收益率和其他市场利率。
供给侧改革成果在资本市场的体现,主要就在于激活资本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元化的融资 渠道,提供更低成本的融资方式。目前中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2015年,新増直 接融资仅占社会融资规模増量的23.2%,虽比2014年攀升6.03个百分点,但仍属于较低水平。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本身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在中国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导致了对间接融资的过度依赖,产生了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过于集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难题。加快资 本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资本市场,有助于提高直接 融资比重,更好地满足创新型増长模式下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直接融资无需金融中介机 构介入,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减少企业对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的依赖,降低经济转型调整 阶段的金融风险;提升直接融资比率有助于避免由于依靠银行信贷加杠杆,而造成非金融部门财 务不可持续的现象,有助于企业降成本、去杠杆,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为有效促进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应通过开展投贷联动、优化信贷投向、完善银行业结构和 创新农村信贷制度等四个方面举措用好増量、盘活存量,构建治理良好、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 创造力的银行业机构体系,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 积极开展投贷联动,让“双创”成为发展新动力。改变过去商业银行只为客户提供信贷支持,PE/VC 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的方式,准许银行通过子公司开展投资,以“股权+债权”的模式,可以 为创业期的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投贷联动能够有效地将商业银行的资金、 客户、品牌和渠道优势与风险机构的风控能力和投资能力的优势相结合,切实支持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二是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信贷投向的“加减法”。一方 面,对科技产业、新兴行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做加法”。紧密贴合国家经济发展、结构调 整的大政方针,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 对过剩产业、垄断行业、落后企业的信贷投放“做减法”。加大力度盘活信贷存量,促进“僵尸 企业”和问题企业不良贷款的出清,推动不良贷款的化解和处置工作,严格限制“两高一剩”行 业的信贷额度和规模。三是加大力度推进民营资本建立小型银行的过程,构建城市小型商业银行 队伍,门当户对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强和丰富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针对性地提 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四是创新农村信贷制度,发展普惠金融。近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 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颁发,并鼓励地方政府 部门通过贴息、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方式,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及缓释机制。银行 业应合理自主确定贷款抵押率、额度、期限、利率,简化贷款手续,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盘活 农村土地资产,増加土地流转,帮助农民増收致富,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银行自身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运行效率提升。通过体制 机制改革提高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既是供 给侧改革的要求,也是银行推进自身改革和转型的需要。商业银行更有必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 营理念转变入手,加快推进自身的供给侧改革,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有效支持经济体正在开展 的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商业银行自身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领域。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经营和决策效率。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 的公司治理机制,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奠定治理基础。充分发挥党委、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 的作用,探索党委领导核心和现代公司治理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推进内部经营机制改革, 充分调动银行经营管理人员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通过实施用人薪酬机制改革、推行职业经理 人和全员全产品计价考核等制度真正打破“大锅饭”,推动银行从业人员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 务效率。
建立多元化和轻资本的业务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大资产结构、负债 结构以及表内外业务结构的调整力度,努力打造“轻型银行”。在资产业务方面,要顺应资本市 场和直接融资发展的要求,把同业业务、债券投资等非信贷业务作为发展重点,降低信贷类资产 的比重。在负债业务方面,要转变以存定贷的传统理念,打造以资产驱动负债的经营思路,进一 步提高负债的主动性。通过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资产托管、财富管理、现金管理、交易型银行等 新型业务和表外业务降低风险权重,使风险加权资产増速低于总资产増速、管理资产増速高于资 产规模増速。以经营效率提升真正实现低资本占用和低成本扩张,以相对较少的资本投入驱动相对较大的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构建市场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业务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要打破传统管理体制的桎梏, 深入探索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推动经营管理模式从以块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有效提升专业化 经营管理能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进一步顺应利率汇率市场化、资产负债结构变化、表内 外结构变化的要求,持续深入推进资产负债管理转型创新,推动资负配置和管理从被动、单一、 表内向主动、多元、全表管理转变,更加注重全资产和大负债的动态、组合和前瞻管理。通过内 涵式、精细化管理机制的建设,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C. 金融侧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金融供给侧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解决金融与实体之间的失衡,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优化结构、服务实体是金融工作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

补充资料:金融供给侧改革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10月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金融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模第三篇第十六章对未来5年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可以看作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雏形。

D. 什么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简明扼要,用通俗的话讲,让我们这些外行人能够看懂,避免复制粘贴。

我分成两部分来解释吧。一,供给侧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二,供给侧改革有哪些措施?
首先,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产能落后。
看新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种矛盾的现状:一方面,许多新闻都说中国的企业产能过剩,产品严重滞销;另一方面,中国的消费者貌似又表现出很强的消费能力(起码前几年),到全世界海淘买买买,法国的奢侈品,韩国的电器,甚至是日本的电饭锅马桶……
所以,高层的判断是:中国的经济面临的问题既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消费能力不足,而是生产能力落后,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落后包括两方面:一是因为生产水平的低下导致产品的质量、档次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喜好;第二是产品结构出了问题,与需求的结构不相匹配(比如市场上的消费者需要100万台手机,20万台电脑,而我们的商家却生产了20万台手机100万台电脑,需求和供给不匹配)。
对此,高层采取的举措,可以用“三去一降一补”来概括: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下面一一解释。
1,去产能。
去产能是最能体现供给侧改革思想的举措。要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产能,其中最关键是要让那些落后的“僵尸企业”退出市场。
什么叫僵尸企业呢?其实主要就是一些落后的国企。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弱,思维僵化,导致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长期亏损。如果基于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这样的企业如果不求转变,就会逐步走向破产重组,这部分落后产能就被淘汰了。
但是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这部分企业过去却被政府和银行强行靠输血吊命。这种措施是非常负面的,一方面,这些落后的本应该淘汰的企业,却依然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场地、设备、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等),却无法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影响了经济的效率;另一方面,还浪费了财政资金,更给银行带来了坏账风险。
所以,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清理这批僵尸企业。能盘活的盘活起来,不能盘活的,就退出市场吧。

E.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解答」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解答」

“供给侧改革”到底是啥意思?大家能够理解吗?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一、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

1.供需不匹配。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们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

3.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下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

三、对我们的影响

1. 买优质产品不必再“海淘”,国内就能提供。国人不辞万里去国外海淘,海淘网站也备受欢迎,老百姓更多选择外国产品实属无奈,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一些同类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需求。这说明,我们供给端提供的商品出了问题——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未来,通过供给端不断的改革、完善,国内也能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产品,咱老百姓也就没有必要跑到国外万里迢迢,大包小包的往回背“洋货”了。

2. 买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房地产、医疗、教育等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领域,普遍存在的“供给抑制”是造成当前买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未来从供给侧着手,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土地供给,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

;

F. 连平:金融业怎样服务好供给侧改革

一、以针对性金融改革服务供给侧改革。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银行自身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运行效率提升。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经营和决策效率。
建立多元化和轻资本的业务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市场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业务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G. 贾康:关于金融调控和改革

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非常赞成余永定教授在一开始时就表达的基本认识,就是对应着现在货币政策管理部门领导人的一些指导性论点,我们还是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基本的逻辑关系,抓住扩大内需这个当前对接到“内循环为主体”的主导政策取向,避免因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而流于片面求稳、泛化求稳这样的调控。那么结合着这次会议给出讨论提纲的5个方面,我聚焦金融改革概念,简要地谈一下自己的基本看法。

在金融改革的主线这方面,我认为应该特别强调: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一定要多样化,就是要解决现在实际上存在着的金融领域过度垄断的问题。各种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要多样化起来,相关的各种金融产品也要多样化起来,这里面的侧重点,中央已经明确要求直接金融比重的提升,那就意味着能够发挥直接金融功能的这些金融业主体,这些相关的金融产品,刘纪鹏教授所强调的“资本金融”概念之下的这种供给能力,份量应该提升。我认为,这个多样化里当然也包括现在在市场上已经产生重大震撼的扫码支付(开始叫做电商平台的)头部企业的贡献----互联网创新带出来的实际生活中已经带有金融性质的主体地位,和他们实际上已介入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丰富化、多样化取向上,需合理地给予肯定,以及还要加上有效的监管,应对这方面的挑战。总体的趋向,显然就是说金融这个供给体系的有效性,要从相关的制度供给方面给予一个推进,使整个体系有效供给的境界提升,它才能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来服务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升级发展、创新发展。

接下来到第二个层面,自然就引出了我们提纲里所强调的改革“迫切性”概念:中国的发展现在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现代化愿景还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与前面已走过的一百多年的历程要等量齐观的未来几十年“新的两步走”里,金融这个整个国民经济的心血管系统,它的流动性在整个经济运行中的提供,过宽不行,过紧也不行,一定要基于合理调控制度机制,在经济 社会 必须完成转轨的过程中解决好金融制度建设问题。我认为这个金融改革的迫切性,一言以蔽之,就是这种必须完成的金融制度机制的转轨和建设它是纲,纲举才能目张,金融改革和金融服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

第三个层面,我认为:如果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来看,通胀是比通缩体现出更为主导性的趋势,某些阶段某些通缩的迹象会困扰我们,但是更长期来看,还是通胀为主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间,这种因素和带有“自然垄断”这个底盘的不动产——如“房地产”的价格,也就是现在一般把它进一步简化称为“资产”的价格,是有密切关联的。中国经济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间,大量的这种不动产,是从无价变有价、从低价变高价的演变过程,显然这也就带来对于通胀的一种牵动,并且是对于通胀形成的过高流动性的一种吸纳机制。同时带来的挑战性的问题,就是以房地产为特别典型的代表,怎么防止因升值预期对它的炒作?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怎么能封杀炒作,当然就成为非常重大的调控问题。中央已经明确,只有形成长效机制——而且这个长效机制又必须依靠基础性制度建设,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是仅治标不治本,积累矛盾,在调控的表现上就是打摆子。我认为现在我们仍然没有摆脱这样一个打摆子的不良循环。现在一些地方所强调的房住不炒的行政手段,其实哪里是打击的炒房啊?打击的是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深圳等地是最典型的代表,把什么个人所得税的缴纳、社保基金的缴纳,从两年提高到五年,才能让人家有资格买房子,这哪里打击的是炒房,这明明白白在打击人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刚需嘛。规定离婚以后,现在要等三年时间才能买房,无非也主要是打击了一套改善性住房的需求。这个事情一定要看清楚。

还有第五点,要论及金融与财政改革之间的关系,这个讨论起来相当开阔,但最简要的说,讨论这两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有一个服务全局的基本框架,就是我们搞市场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形成间接调控体系,而间接调控体系里就是主要依靠这两大部门掌握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这样两大政策工具,其他所有的政策,按照五中全会《建议》所说,都是要跟这两大政策的调控体系去匹配的。唱主角的,是这两大政策工具来实施把经济参数施加到市场价格信号之上的间接调控,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这样才能释放活力。但中国解决这个问题,还一定要依靠配套改革形成可靠的制度依托。比如像这两年已经冒出水面、 社会 上也很喜欢看热闹的“央财互怼”,要我看来各有各的苦衷,很多的问题不是就这两个部门之内从业务范围角度上去讨论可以解决的。这个互怼实际的后面背景,就是某些场合都很无奈的央行不像央行,商业银行不像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也不像政策性金融机构,而财政这个部门又不像财政,到了市场主体那里,企业也不像企业,是这么一种混沌状态。为什么会混沌?那就不是这两大管理部门所能解决的问题了,一定是要有配套改革,在深水区以改革真正把整个制度机制完成转轨——这里面怎样真正的从减少到最后基本上解决“软预算约束”的问题,在中国还是一个“啃硬骨头”的事情,我认为只有在制度机制合理化的取向上,和在这个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底盘上,优化两大部门政策调控的协调配合,才是我们“标本兼治”的一条道路。至于说两大部门政策协调的很多业务层面上要讨论的问题,今天就不能展开了,我们已写过一些这方面的论文,也还继续在这方面形成文字成果,希望得到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贾 康 简 介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是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 社会 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后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根据《中国 社会 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 2015年我国哲学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H.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

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意思。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

1、供需不匹配。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们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

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

3、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

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8)金融服务和供给侧改革扩展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通过简政放权等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某种程度上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依然存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加快拆解两种“套娃”,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审批许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

三、通过要素价格等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电等领域价格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加强产权保护,发展技术市场,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参考资料: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网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服务和供给侧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深圳联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436
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 浏览:840
深圳随意贷金融公司 浏览:691
2020建行理财产品 浏览:903
山海股票资讯 浏览:839
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重分类后摊余成本 浏览:465
刚开始理财期货和基金定投 浏览: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609
荷马金融客户服务中心 浏览:630
外汇开市时间 浏览:974
2017年2月24冰岛币汇率 浏览:562
兰州金汇贷款公司 浏览:635
苦楝股票概念 浏览:558
领信股份股票 浏览:268
关联交易董事会表决 浏览:412
甲方给置业顾问佣金 浏览:194
为落实金融服务经济 浏览:431
南京的银行理财产品 浏览:254
下载了好省怎样看佣金 浏览:282
持牌金融公司的钱不还会怎样 浏览: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