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邮储银行服务三农是哪三农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重点服务主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产品和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协同支农生态建设,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96.76亿元。
面向“十四五”,邮储银行提前谋划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农产品供给、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助力广大农村居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邮储银行《2020年度社会责任(环境、社会、管治)报告》披露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邮储银行持续加大扶贫贷款投入力度,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已脱贫)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万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超164亿元,服务贫困人口超42万人次。小额贷款业务开办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超5万亿元,服务近4000万人次,笔均金额仅13万元,切实服务普惠金融小额资金需求。
面向“十四五”,邮储银行主动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提前谋划布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体制、机制,保持金融扶贫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继续加大对脱贫摘帽地区和已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据悉,邮储银行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服务“三农”,严格落实“四不摘”,重点做好“两不减、三加强”,助力广大农村居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具体来看,原有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不减。原有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不减。以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把产业扶贫的宝贵经验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产业兴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原有扶贫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减。将金融扶贫扶持政策与普惠金融扶持政策结合起来,保持政策扶持、绩效考核、监督评价等方面的延续性,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
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的产品支持。继续以扶贫小额信贷进行扶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农户小额贷款接力扶贫小额信贷,持续给予资金支持。
加强金融服务的科技赋能。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大线上业务发展力度,拓展服务的广度,提升服务的速度,让更多农村居民能够享受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
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完善培训与激励机制,打造专业化支农队伍,持续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邮储银行围绕重要农产品供给、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商品流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广乡村振兴“十大业务模式”。深入推进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着力推进批零联动,持续加强与核心企业等平台合作,开展产业链贷款线上化合作试点,“以小撬大,以大带小”的产业链服务模式更加成熟;探索通过交易系统共建,实现交易数据加快积累,推动“市场+商户”一体化金融服务。在农村生态环保领域,加快推进农村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行业开发。
同时,邮储银行积极协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推进惠农合作项目,联合农业农村部,打通集团内部各板块和政府部门数据资源,为客户提供集金融、寄递和电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方案,致力于有效解决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问题。统筹推进三农金融服务生态圈建设,大力推进手机银行应用,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优化助农通服务,强化综合服务和场景融合。
例如,陕西省周至县支行立足当地猕猴桃产业特色,创新推出了邮农宝、猕猴桃仓储贷等信贷产品,涵盖猕猴桃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产业链,有效破解了猕猴桃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20年末,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过17亿元,累计支持4.2万户果农发展生计,为百姓致富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2020年,县内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43.2万亩,年产鲜果53万吨,年产值超过32亿元,从事猕猴桃相关产业人员超过30万人。周至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和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
又如,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加强业技融合,以共建智慧平台的方式支持海南橡胶企业快速健康发展。2020年5月12日,分行与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暨橡胶智慧收购平台业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通过大数据整合、区块链技术及5G运用,转变原有的橡胶贸易全流程模式,实现了从“胶农-收胶点-收胶站-加工厂-海胶集团”五个模块全流程无现金化结算和保险资金赔付。
此外,2020年,邮储银行继续发挥遍布城乡的网点资源优势,持续提供代收代付服务,严控风险的同时助力百姓刚需购房,以数字技术加大对新兴消费领域的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社区百姓实现美好生活。截至2020年末,本行营业网点数量共39631个,其中县及县以下地区网点数量27534个。
在广大农村地区,邮储银行还主动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的推广,助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建设。2020年,代收新农保保费304.70万笔、交易金额10.99亿元;代付新农保2.01亿笔、交易金额333.98亿元;代付新农合报销及补助53.20万笔、交易金额2.90亿元。
加强组织保障增强发展动能
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邮储银行还持续加强组织保障,增强发展动能。
近来,邮储银行进一步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调整优化三农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和职责。充实三农金融事业部人员力量,成立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业务审查团队,增强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能力。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出台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授信政策指引,适度提高涉农贷款和扶贫贷款不良容忍度,印发涉农和扶贫贷款尽职免责实施细则。加强三农金融干部队伍建设,指导分行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各岗位专业能力。
同时,邮储银行积极推进传统作业模式与先进科技的融合。充分发挥前沿技术支撑作用,加快发展自主经营的互联网贷款,积极发展与核心企业合作的产业链网贷。大力推进基于移动展业的小额贷款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以移动展业为载体,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移动定位等技术,最终实现小额贷款申请、审批、放款、贷后及档案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把“窗口服务”转变为“门口服务”,让广大农村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改善了客户体验。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小额贷款线上放款笔数占比92.34%,线上放款当期净增额同比增长513.87%。
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移。
邮储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定位,同“三农”共成长,形成了庞大的服务网络、深厚的客户基础、专业的服务队伍和良好的品牌形象,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
据了解,邮储银行将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加快科技赋能,积极构建‘渠道+产品+平台+运营+风控’的全方位三农金融数字化发展架构,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让信用变财富,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邮储银行将着力构筑‘三农’协同发展生态圈,坚持开放合作理念,广泛外联,积极建立‘金融+生产+生活’的‘三农’服务生态圈,将金融服务融入百姓日常,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
② 人民银行会如何为3亿新市民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会如何为3亿新市民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多名专业人士在接纳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明,有关部门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全国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和地区性数据管理平台,并完全免费向金融机构对外开放,减少金融机构服务项目新市民的成本费。业界权威专家觉得,可以考虑到充分运用社会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功效,探寻发布新市民个人征信商品,为新市民金融服务给予支撑点。监督机构要健全各项政策,消除金融机构服务项目新市民的顾忌,激起金融机构自主创新产品与服务的主观能动性。消费金融公司应用互联网金融在服务项目个体户层面已经有积极推进,应激励有实力的消费金融公司扩张对个体户等新市民人群的服务项目。
③ 组织金融机构上门为老人服务,央行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担当
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这也体现了央行非常暖心的做法。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全社会的人,就算这些老年人如今行动不便,在一些东西上不懂得操作,但是依然还有人感念着他们的好,愿意为他们服务。
三、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央行在如今也进行了改革,严格惩治了那一些不愿意收现金的主体,也彻底去除了老年人在这方面的担忧。而且央行还给出了一个专门的措施,也是能够让老年人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能够有着更好的享受以及服务。
④ 中国建设银行的支持性服务是什么
上海市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在我国率先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开展住房公积金业务,这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历史性创举,标志着一个由国家支持、单位资助、依靠职工群众自己力量解决住房问题的新机制开始形成。 1991年5月,上海市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在我国率先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开展住房公积金业务,这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历史性创举,标志着一个由国家支持、单位资助、依靠职工群众自己力量解决住房问题的新机制开始形成。建设银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国内首家、独家开办住房公积金业务的银行。在毫无历史借鉴的前提下,积极协助政府研究制定配套制度办法,设立专门机构,投入精兵强将,加快研发计算机系统,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建设银行就为上海市2万多个单位、400多万职工开立了住房公积金账户,独家承办了上海地区的住房公积金业务。以此为开端,拉开了建设银行全面支持房改、服务百姓的大幕。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建设银行住房公积金业务也取得长足发展,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不断壮大。今天,建设银行住房公积金服务已遍及全国330多个设区城市,为超过100万公积金缴存单位、5500万公积金缴存个人提供住房公积金金融服务。 服务百姓,支持住房制度改革 住房金融服务是建设银行心系民生、惠民服务的重要内容,“要买房到建行”是建设银行在住房金融领域打造的最有特色的品牌。作为最早参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最早承办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始终以服务百姓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发挥金融职能,努力为住房制度改革筹集和融通资金,提供资金归集和结算等配套金融服务,支持居民购房需求,赢得了政府部门和百姓的认同。
⑤ 上海出台19条措施加强金融服务民企
6月11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共提出了19条工作措施,全文如下: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对上海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总体要求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公平公正、聚焦难点、压实责任、标本兼治原则,按照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金融市场齐全、金融机构集聚优势,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方合力,综合施策,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在融资方面得到平等待遇,确保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得到切实改善,融资规模稳步扩大,融资效率明显提升,融资成本逐步下降并稳定在合理水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充分激发上海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上海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二、发挥货币信贷工具导向支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充分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定向调控功能。认真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将不少于100亿元的再贷款额度聚焦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民营小微企业。商业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要低于运用其他资金发放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运用抵押补充贷款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外贸领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加大对民营企业票据融资支持力度。对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不设单张和总额限制,对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重点倾斜。力争每年办理民营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再贴现超过150亿元。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再贴现系统,进一步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再贴现办理效率,盘活存量,用好用足限额。
(三)强化对宏观调控工具实施效果的考核。依托宏观审慎评估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强化对调控工具实施效果的考核,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贷专项评估指标,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对支持成效突出的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中予以体现,在2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额度内优先给予流动性支持。
(四)提升民营企业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为民营企业开展的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提供更加便捷的本外币跨境结算服务。商业银行要为有需求的民营企业提供多模式、更优惠的跨境贸易融资支持,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商业银行可按照规定为符合条件的海外引进人才开立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并按照规定提供与其境内外就业和生活相关的各项金融服务。
三、推动商业银行多措并举,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
(五)落实民营企业公平信贷原则。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实施公平信贷专项考核,形成贷款户数和金额并重的考核机制。明确民营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按季监测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情况。商业银行在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要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比重。研究出台新一轮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政策,增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积极性。
(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商业银行要提高民营企业金融业务在全行的考核分值权重,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将民营企业业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监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监管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重点明确对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将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员全部纳入尽职免责评价范畴。
(七)优化民营企业贷款期限和流程。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合理设置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研发适合中长期项目和购置固定资产用途的贷款产品。积极探索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制度,按照业务类别,对民营企业贷款办理时限做出明确承诺,精简耗时环节。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将一定额度信贷业务审批权下放至分支机构。
(八)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商业银行要在守住风险底线基础上,加强续贷产品开发和推广,面向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推广无还本续贷模式。合理提高续贷业务在民营企业贷款中的比重,简化续贷办理流程,支持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对贷款到期有续贷需求的民营企业,商业银行要提前主动对接。
(九)创新民营企业信用融资产品。落实“中小企业千家百亿信用融资计划”,未来3年内,为优质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200亿元。把主业突出、财务稳健、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作为授信主要依据,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发挥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增信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产品,对民营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中信用贷款比重不低于90%。深化银保合作机制,更好发挥保险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增信分险功能。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和推广线上信用贷款业务模式。
四、发挥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势,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十)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配合推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民营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挂牌、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开展上市挂牌培训辅导和政策服务,建立市、区两级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积极培育上市挂牌资源。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创新创业债、私募可转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十一)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功能。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做精做强“科技创新板”,探索完善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合作对接机制。研究设立“文化创意板”。充分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探索境外股权、债权等多种融资方式。
(十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民营企业。从2019年起,连续3年每年增加财政资金10亿元,补充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强对初创期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实施差异化管理,逐步放松对创业投资机构注册和更名的管制。壮大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实力,推动形成千亿资金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保险公司通过投资民营企业股权、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并购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帮助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有限合伙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和天使投资个人及时享受税收优惠。
五、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
(十三)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进一步优化上海银税互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有序增加实时查询纳税信用信息项目。加大市场监管、社保等公共信用信息对商业银行的开放力度,向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放实时查询信息接入端口,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商业银行利用有效整合信息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加强对商业银行合规使用信用信息的监管,定期评估商业银行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成效。持续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支持浦东新区、嘉定区建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
(十四)健全地方增信体系。支持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与国家担保基金和我市其他担保机构开展再担保业务合作,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形成国家、市、区三级政策性担保体系,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快落实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扩大至100亿元,将民营大中型企业纳入担保业务范围,不断优化担保业务流程,提高担保风险容忍度,有效提升融资担保规模。
(十五)提升支付结算服务能力。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开户便利,开辟多元化电子渠道受理开户预约,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开户审核效率。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支付方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支持有代收代付业务或集团公司业务需要的民营企业通过开户银行,以入网企业身份接入我市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提高民营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鼓励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挖掘等方面开展合作。
(十六)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发挥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作用,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选择合适标的开展投资,视情逐步扩大基金规模。支持资管产品、保险资金通过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参与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为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对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商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不盲目抽贷、断贷。加快清理我市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严防新增拖欠。
(十七)推动民营企业合规经营。民营企业要依法合规经营,主动做好信息披露,积极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格区分个人家庭收支与企业生产经营收支,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加强自身财务约束,科学安排融资结构,规范关联交易管理,不逃废金融债务。引导和支持商会建立诚信承诺制度和企业家信用档案,指导帮助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为金融支持提供必要基础条件。
六、加强部门协同,强化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组织保障
(十八)完善协同机制。将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纳入我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机制职责范围,不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形成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合力。
(十九)加强监督检查。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对辖内行业的指导和监督,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地方类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进行引导和督促,地方国资管理部门指导市管金融机构落实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要求。加强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估,适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我市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对贯彻执行不力的,依法依规予以严肃问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⑥ 浅谈如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开展有关金融服务和职工形象的专项培训
从眼前利益的角度讲,有关农村金融服务的专题培训是提高职工服务意识,纠正职工实际工作中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培训和专题学习的形式可以采取现场表演、真实案例、短片回放等渠道,目的是用更生动、形象、直接和反例等方式使职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服务上的缺失,争取让树新风、讲文明、提服务的专项学习成果成为日常金融服务中潜移默化的工作习惯。
培训结束后,要进行后期跟踪调查和电话回访客户等形式检验培训效果,并由各名职工和网点针对提升金融服务的专项学习中的学习体会和整改总结给予纠正,在书写这些学习心得和整改总结时,杜绝抄袭,严重者给予通报,真正做到“不求完美,但求真实”。对于那些学习心得认识到位、总结深刻的个人和单位可以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并选择真实和深刻的心得和总结来打印多份,发放到各网点去学习,可以使那些学习不到位、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差的职工和网点认识到自身的差距,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激励机制。
二、定期开展职工业务培训和同岗位职工经验交流座谈会
职工的业务培训是每一位在岗职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好机会,绝不能从思想上不重视,从行为上走形式。随着各种新业务、新流程的更新,每名职工只有不断参加业务学习和专门培训才能紧跟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步伐。如:最新开通的“农信银”结算业务,“信保通”业务等新业务。同时,要在广大职工中,树立 “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让学习、培训以及工作中提供高效、准确、优质的服务成为一种学习风气和工作习惯。另外,可以利用视频会议、网络学习、异地检查和交流等方式进行交流。
三、加大系统内部关于金融服务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因此,设立专门的服务督导机构,建立有关金融服务的督察制度和奖罚程序等十分必要。专项的督导检查和不定期的明察暗访督察工作不可或缺。在督查中,对服务水平好、工作效率高的个人和网点给予必要的奖励,树立起模范带头作用,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个人和网点要给予通报和惩罚。
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外公布专项服务督察办公室的监督电话,对群众反应的突出问题,要主笔记录在案,由专人负责保管和核实,同时,对客户公众进行信息公开和有效回复。在条件具备时,可以不定期举办客户座谈会,让客户打分和谏言。当然,社会各种大众媒体和客户对我们服务质量的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大众传媒把服务形象传播出去,从而有利于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我们赢得更多的客户群体打好基础。
四、加大金融服务和产品宣传力度,增进客户对我们的了解
我们所服务群体的基本特点是整体知识文化程度相对低,对我们的金融服务流程和专业的金融术语不了解、接受能力相对缓慢。这就需要我们有必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发放知识宣传手册和宣传单或是现场宣传讲解基本金融业务和产品等多种形式使客户更多地了解金融产品。从而,从客观上提高办理各项业务的效率。
五、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有效措施。高等教育承载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大学教育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因此,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和再培训是将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及新业务、新产品推广的长远之举。
同时,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制度的保障机制,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习风气,激励每名在岗职工不断学习、锐气进取。
六、加大基本制度建设,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