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强化实体支撑

金融机构强化实体支撑

发布时间:2023-02-21 00:42:21

⑴ 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做大做强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范高回效的区域金融市场,答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打造几家竞争力强的省属金融控股公司。
会议提出,要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求广东各地各部门要牢牢盯住风险多发高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防地方债务风险,处置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落实好市县防控风险责任,市级政府要履行好省政府委托的金融监管责任,县级政府要担负起规范民间融资的监管责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还强调,要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制度,构建上下联动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主动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推动省内金融监管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⑵ 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什么的支持

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银行业必须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今年以来,银行业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血液”的同时,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前10个月,银行业各项贷款新增17.9万亿元,同比多增783亿元,资金供给合理充裕,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

⑶ 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银行机构加大了对科技型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以某市为例,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该市银行业机构为150多家科技型企业授信130亿元,占全部授信的15%。然而,银行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影响到了科技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财务状况或生产经营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大部分的科技企业为发展中的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不稳定,如某市一家科技研发企业,获取一个项目从研发到投入生产需要大概2年时间,期间客户只预交少量订金,研发成功即可获的全部研发资金,如不成功则合同失效,企业自行承担研发费用,企业因生产周期长、研发费用高、经营风险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条件。

(二)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少通常科技企业自有资产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缺乏有效担保,如某市科创园区为近年来科技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但大部分科技企业为租用园区工厂,自有资产不足以提供抵押担保;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因技术性强、专业性高,难以评估作押。

(三)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能力和意识有待提升银行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特色化还不够,对科技型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还不能完全得到满足。目前,大部分银行基于资金安全方面的考虑,贷款资金必须有符合条件的抵押,某市仅有商业银行在试行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且信贷产品、信贷担保、业务流程、风险评价等主要还是面向传统产业客户和传统有形资产,未根据科技企业的特点建立有区别的信贷业务系统,也没有相应提高对科技型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考核。

(四)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需完善缺乏再担保机构以及地方担保机构能力偏弱,部分担保机构对企业发展评估专业性有待提高,仍然以企业是否有担保、抵押为评判标准,弱化了为企业提供有效担保的效果。

(五)政府对科技型企业支持有限虽然有政府“两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但这些资金在高新技术发展资金中所占比重小、安排分散,不能对一些好项目大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六)融资渠道单一调查显示,银行信贷仍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占企业融资的80%以上。社会性的投融资渠道不畅、方式不多。一方面是大量社会资本积淀,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企业投资风险大,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资产少,相应负债能力也比较低,风险较大,难以吸引投资者。企业获取资金困难,致使一些好项目因缺少资金支持,难于做大做强,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实现产业化。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实践

(一)加强监管引导金融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引导银行加强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一是引导银行建立完善适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信贷业务流程;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基层机构的审批权限;三是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信贷规模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四是对科技型企业不良贷款进行科学考核和及时处置;五是鼓励银行业机构创新科技型企业融资产品、融资渠道、担保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各地紧紧抓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积极搭建科技专营支行,某市目前有2家银行机构成立了科技专营支行,并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在建立商业可持续的科技型企业贷款机制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三)大力推动风险补偿机制建设针对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大的特点,各地政府出台了《科技和金融试点信贷融资业务风险补偿暂行办法》,实现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建设的重大突破,对全面改善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办法》通过对科技支行提供一定数额的坏账风险补偿和奖励促使银行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入。

(四)进一步丰富金融服务品种根据科技型企业市场状况,各地银行业机构及时开发出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的新产品,如某市商业银行与市中小企业创新中心、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合作,推出“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并推出针对以企业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产或货权为抵质押担保项下的“仓储通”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推广互助式会员制担保贷款,为9家科技型企业授信5200万元,累计投放资金3700万元。

(五)对科技型企业开展上市辅导融资与融智相结合,对有上市预期的科技型企业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而且在上市规划与辅导,募集资金监管与使用,后期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智力支撑,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某市为例,在银行的帮助下,该市有2家科技企业将于2年内实现上市,企业发展即将步入新阶段。

(六)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以某市为例,为帮助企业实现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2014年度由浦发银行该市支行主承销的1家科技企业的5亿元中期票据成功发行,为企业拓展了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渠道,有效支持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对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对科技型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机制,开展好间接融资服务进一步推动科技专营支行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核算独立化、风险分散化,指导科技专营支行坚持重点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理念不变。探索科技支行“一行两制”模式,坚持并完善科技支行“五个单独”管理体制——单独的客户准入机制、单独的信贷审批机制、单独的风险容忍政策、单独的拨备政策和单独的业务协同政策;推动贷款审批权限的下放;坚持信贷评估时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兼顾、重大项目的联合评审、风险管理前移、团队责任制,完善科技支行风险管理机制。

(二)探索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指导专营机构不断探索和创新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产品服务创新,满足科技企业的发展需求。组织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不断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处置方式;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流程,开通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绿色通道”;制定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规范和实施办法;探索“评估+担保+信评+辅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模式。建立“统借统还”融资平台的模式;探索信贷工厂模式,推进联合互保贷款;探索“贷款银行+助贷机构”的小额贷款模式。推进质押贷款创新,不断创新保理融资模式。推进股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贷款、应收租金保理、债权保险融资等方面的创新。

(三)完善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服务大力推进科技担保机构的创新。推进科技担保在担保模式和反担保模式方面的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互助担保、补贴资金贴现,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无形资产质押;推进科技担保在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的创新,包括但不限于创业担保、担保换分红和担保换期权。探索贷款银行、产业园孵化器、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政府专项支撑资金、科技担保机构共同担保的“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合担保平台”模式。

(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与机制统筹市县(园区)两级支持金融、科技等相关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建立政府、金融机构联动的风险共担机制,重点用于信贷风险补偿、创投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债务发展、引导基金资本金注入和科技金融平台建设工作经费,发挥国有资本战略导向作用,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支持科技金融体系发展。探索政府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及采购高科技企业产品的新模式;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探索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

(五)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促进股权投资发展的政策,依托当地区域优势,积极引进全国性或区域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机构和拓展业务;通过政府出资引导,组建产业重组基金,促进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提高和衰退期企业的整合重组。通过税收优惠、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办公服务和项目对接等政策优惠,创造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聚集区,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为PE、VC等风投资本提供通道,拉动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跟进。完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系统,通过上市奖励、土地优惠,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返还和提供中介桥梁、历史遗留解决、协调服务等,促进科技企业上市。搭建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其综合服务功能,有组织推进金融创新和服务协调,不断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⑷ 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支撑实体经济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是普惠金融,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百姓对理财有了新的认知和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依旧嫌贫爱富,以风险太大为由不愿意把钱放给中小企业,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能够把资金引导向实体经济。

⑸ 为了更好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我国应怎样进一步建设和优化融资体系

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然总体平稳,但实体经济面临不少挑战。由于金融扶持不够,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仍然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凸显了当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强健实体经济的紧迫性。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就必须把这种局面扭转过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分析起来,金融具有优化资产配置、强化风险管理、发现市场价格等功能,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动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黏合剂。但如果金融过度膨胀甚至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就有可能产生泡沫,挤压实体经济发展空间,乃至引发危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典型事例,其真正原因就是世界性的实体经济与金融投向的结构性失衡。
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与实体经济发展总体适应,但也存在不匹配和不协调的问题。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资金供给比较充裕,但在微观上,一些银行机构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仍在大肆拆入资金,借银行理财信托投资的名义在金融圈里“空转”,大玩“钱生钱”的虚拟游戏,令原本流动性充裕的国内金融业深陷“缺钱”境地,更令很多实体企业严重“失血”。而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反过来又使金融部门不愿介入,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对经济健康运行极为不利。因此,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战略意义。
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首先要从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要求出发,努力盘活货币信贷存量,用好增量,提高使用效率。在这一过程中,须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真正解决金融当前时点突出服务什么样的实体经济问题。盘活的存量和增量贷款,要重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引导作用的行业倾斜,向化解过剩产能倾斜,向小微企业倾斜,向“三农”倾斜,向消费升级倾斜。
其次,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还要深入研究和推动金融及相关领域改革。在现有体制下,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如,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值得关注的是,前不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在客观上不仅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下一步,要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继续改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清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金融管制,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信贷和保险市场的实质性竞争;应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更多采用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减少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不当的行政干预;可考虑建立和完善金融安全网,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建立和规范市场化退出机制。
与此同时,加强金融基础建设,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软环境也是题中应有之意。金融基础建设是金融正常运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重要保障。金融基础建设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会计标准、征信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在当前的情况下,可根据金融发展规律和实际,针对当前金融投机和民间借贷无序发展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金融发展的制度框架和顶层设计;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的经验,积极建设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金融管理总部,进一步完善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的管理和调控;加快制定存款保险、金融机构破产、信用评级以及征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法规和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⑹ 如何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

金融危机的三十六个影响金融危机的三十六个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目前呈现不断蔓延与加速扩散的趋势,波及欧洲、亚洲等地区并产生了严重影响。只有从理念、经济、金融、政治、社会等角度全方位地分析这些影响,才能有助于我们正确面对今天和未来,有助于我们防患于未然。1、新自由主义思想和市场有效性理论破灭此次金融危机标志着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金融市场有效性理论的破灭。投行经营模式的消失以及商业银行和房贷机构被政府大规模托管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说明金融机构并不能为了切身利益而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管。其集体非理性行为不仅导致了自身毁灭,也产生了必须由全社会承担的系统性风险。但监管过严又会窒息创新并阻碍市场所应发挥的功效。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市场又是万万不能的。如何在自由经济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干预这只“有形之手”之间取得最优平衡,将是经济学家和监管机构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2、巴塞尔新协议执行受到影响作为全球金融机构监管标准的统一框架,巴塞尔新协议(BaselII)在历经十几年的修改和完善,于2005年正式推出,并要求协议成员在2007年底执行。该协议把银行需要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同银行的信贷风险挂钩。在当前形式下,银行如执行新协议必须提取大量资金以抗风险,但这样银行就必然缩减用于信贷的资金,从而给信用紧缩雪上加霜。因此,金融危机使得巴塞尔新协议得不到有效执行。美国和欧盟已决定推迟执行新协议。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努力不得不又一次搁浅。3、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重新审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测算适度的风险准备金,用以弥补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一般有两种测算法:国际大型金融机构通常采用“内部模型法”,是由公司内部自主开发模型,例如大银行和券商普遍开发“风险值”(valueatRisk)模型来度量市场风险;另一种是适用于中小银行和券商的“标准法”,即由监管机构提出一系列的针对各种风险类别的监控指标,银行和券商按指标要求进行风险控制。金融危机后,银行和券商的大规模破产将迫使监管当局推出更加严格的监控指标,并重新审视“内部模型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4、国际会计制度和计价准则修订现行会计准则对金融衍生品在财务报表上的计价采用的是“以市值来计价”(marktomarket)。衍生品市值的计算需运用公司内部开发的复杂数学模型,不同模型甚至同一模型的不同假设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衍生品市值,而金融机构对模型信息的披露仅仅是在财务报表的备注中一带而过。更严重的是,金融机构还会通过金融工程把衍生品搬到账面之外(offbalancesheet),使得投资者和审计单位难以判断衍生品的真正价值和潜在风险。这些会计准则和制度方面的漏洞急需填补。新的会计准则应强化信息披露和信息透明度。5、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不断强化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如美国三大:穆迪(Moody)、标准普尔(Standard&Poor)、惠誉(Fitch),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它们本应代表投资者的利益,对投资品种得信用等级作出独立公正的评价。但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被评公司需付高额年费),这些机构作出的信用评级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如市场出售的抵押债务凭证(CDO)中的高级债券类(SeniorNotes)均被评为无风险的AAA,让投资方遭受了很大损失。鉴于此,政府需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使它们真正代表投资者的利益。6、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正在完善金融危机的爆发提出了很多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董事会纵容投行使用如此高的杠杆率(雷曼的杠杆率高达37倍)?董事会在公司风险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董事会的构成、特征、决策过程是怎样的?独立董事是否真正独立?金融高管的丰厚薪酬是怎样决定的?如何避免高管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拿股东利益去赌博?等等。这些问题将敦促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制订和设计更加完善的治理结构。7、金融市场陷入持续下滑和巨幅震荡的恶性循环股票、债券和商品价格泡沫的破裂给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养老基金造成巨额亏损。这些基金将在投资人大规模赎回及券商不断要求补充保证金(marginfunction());}s)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忍痛割肉,进而加剧了市场下行和震荡,形成恶性循环。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NourielRoubini曾在2006年就准确描述出金融危机爆发的次序,先是房市和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引发持有高杠杆的券商和房贷机构的破产,然后投资者的疯狂出逃造成作为现金主要来源的货币市场资金的枯竭。这些后果都不幸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一一得到了验证。按照Roubini教授的预测,金融市场的下一个引爆点将集中在靠高杠杆运作的对冲基金,以及由不良消费信贷(如汽车贷款)造成巨额损失的商业银行上,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新一轮危机。8、重新审视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杠杆使用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华尔街投行通过金融工程制造出来的各种衍生工具,其本身价值取决于它所依附的标的资产的价值。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如运用得当,它是分散和规避标的资产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它也被用作炒作标的资产的投机工具。由于衍生工具都是伴随着高杠杆使用的,投机风险也被成倍放大。随着华尔街投行的消失,金融产品的无止境创新和高杠杆的无节制使用必将受到限制。9、金融业态重组速度加快作为金融创新的源头和世界精英的代表,华尔街五大投行曾风光无限。2007年底,高盛雇员的平均分红达到了令人咋舌的66万美元,雷曼兄弟紧随其后。仅一年时间,雷曼倒闭,美林和贝尔斯登被兼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将转型为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变化之巨应验了西方一句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标志着投行这种“借短放长”(借入短限流动资本通过金融工程打包出售长限非流动性投资品种)、“以小搏大”(以小额经营资本通过高杠杆运作大额投资组合)的极具创新精神的经营模式的破灭。10、银行收紧信贷引发信用紧缩银行因投资和放贷的亏损而收紧信贷,这样就割断了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为缓解信贷紧缩,美联储已对大银行注资超过2500亿,要求银行对企业放贷。其他各国央行也采取相同的措施。但据美国《商业周刊》调查,银行拿到政府资金后只把少部分用于信贷,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贷危机,却把大部分政府资金用于自保(填补已知亏损并预备将来损失),政府资金并未有效通过银行流入企业。11、全球资本流动性枯竭在美国,最有力的证据体现在短期货币市场的资金枯竭。这个市场是银行间拆借流动资本和大企业流动资金的生命线。金融危机使得这条生命线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以往央行下调基准利率都会伴随着货币市场利率的应声下调,但过去几个月此利率却节节上升,反应出银行之间和银行对企业的极度不信任。为应对这一问题,美联储一方面大幅降息至零以示决心,另外还向这个生命线注资高达5400亿。但此注资规模相对于更加庞大的资本市场只是杯水车薪,而零利率的效果还要拭目以待。放眼全球,资本流动性枯竭是当前各国央行都面临的棘手问题,相对于仅一年前的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其变化之巨真是触目惊心。12、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陷入困境如果企业不能从银行和短期货币市场借到钱,另外的融资途径只有发行债券或增发股票,但都不乐观。在当前的股市形势下增发股票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而企业债券市场也同股市一样大幅跳水,反应在企业债券市场收益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当前有些企业债券即使承诺高达20%收益率也还是无人问津,反应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极度悲观情绪。13、实体经济持续萎缩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正是由于其所有融资渠道(银行、短期资本市场、股市、债市)的关闭而不得不向政府求助。试想如果三大巨头都面临这样的融资困境,中小企业的筹资能力就更加有限了。再发展下去的恶果将表现在不仅劣质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优质企业也面临同样困境而可能濒临倒闭,从而爆发全面的实体经济危机。实体经济将在信用紧缩、流动性枯竭、企业融资困境的三重压力下持续萎缩。汽车行业作为美国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所推动和拉动的工业部门不计其数,因此三大巨头的命运将决定美国实体经济危机蔓延的程度。14、重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将以泡沫化的方式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衡量虚拟经济是否达到正常水平以及是否保持稳定的状态,最关键的是要看它能不能为实体经济创造发展的条件,能不能为实体经济的成长源源不断地输送有效的资金。如果出现负面效应,导致实体经济的资源流失,削弱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甚至掠夺实体经济的资源,这种虚拟经济就有百害而无一利。因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应当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带来的繁荣不会持久。15、国际油价和原材料价格暴跌原油和原材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其价格反映了人们对今后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油价从2008年7月的147美元,经历了巨幅震荡,短短半年时间就跌到了现今的40美元左右。同时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和跌幅,发出了全球经济衰退的明确信号。16、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全球经济衰退的恶果将是失业率大幅攀升。据经济学家估计,美国2009年的失业率乐观估计将到8.5%,而悲观估计的这一数字将达到12%以上。而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力保在8%以上,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人口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如何解决高失业率已成为困扰各国政府的一大难题。17、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急转直下的经济形势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与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国国会最近提出“购买美国货”这样典型的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条款,遭到世界各国的猛烈抨击。由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反倾销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柠檬酸、味精等多种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尽管去年11月20国集团协议表示今年不会设立新的贸易障碍,但从那时起,欧盟出台了更全面的玩具管理规则,印度已对某些钢铁进口提高关税,阿根廷对鞋和汽车零件实施新的贸易壁垒,俄罗斯提高进口汽车、禽类和猪肉的关税,印尼对500余种商品的进口增加限制等。随着危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一定会更猛烈。但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达到“损人不利己”的效果。18、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构金融危机为重新评价各国地位并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了契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有权平等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各国要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各国要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充分发挥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的重要作用。19、全球金融机构监管体制的改革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欧洲具有强烈的改革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愿望,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也是如此。各国应在加强更广泛的全球监管并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作用方面达成一致。通过修改现有的监管架构,改善公信力,从而提高政策稳定措施的效果。IMF与新的市场规则和国际规则共同发挥更广泛的监管作用。2009-2-258:08:54顶楼[方案]美国邦纳-空瓶计数zlx12345文章:2112搜索本坛贴子搜索所有历史贴子历史积分:236新积分:3254给他发消息|加入好友查看详细资料注册:2006-6-9我的工控博客(6)20、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开始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三十年,美元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是国际信贷和计价结算的标准,是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底,美元外汇储备占比仍达63.9%。虽然,美国的皮特·凯尔教授认为中国因为储备有大量美元,多年获得很少的回报而受到批评,现在是得到报偿的时候了,美元的走强使中国获益。但是,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元独大的弊病,暴露了美国的不负责任,使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任大打折扣,使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开始动摇。美元的走强具有临时性,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中国应实施国际储备多元化战略,不断降低美元在外汇储备结构中的比重。21、国际金融秩序和货币体系的改进美国无监控的货币发行权、美元铸币税的独享权以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权,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最突出的问题。本次金融危机是这一问题的总爆发,也扰乱了国际金融的正常秩序。美元的特权使其发行缺乏基本的制约,美国政府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发行纸币(百元美钞的印制成本仅6美分)。美国向世界征收了“铸币税”,又时常向世界征收“通货膨胀税”,因而导致经济严重泡沫化并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现在是改进国际金融秩序和货币体系的时候了。要改变美国主导国际金融秩序格局,就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进程,要让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有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要完善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在维护国际和地区金融稳定等方面的作用。22、美国巨额债务偿还将引发争执据经济学家统计,美国自2000年起向外举债超过3万亿美元,用以支撑美国超前消费的模式。外债的很大部分进入了次贷市场而血本无回。谁来偿还这笔巨债关系到美国债务人(次贷借主)、美国纳税人(美国政府)、和国际债权人(如中国政府)的重大切身利益。一般认为,债务损失只能由三方共同承担。各方承担的比例将成为今后国际政治角逐的焦点。23、欧盟体制有效性受到考验欧盟的持续扩容使其内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欧盟内部矛盾错综复杂,不仅有大国与小国、老成员与新成员的矛盾,还有三大机构的权力大小以及成员国在其中的权力分配的争夺的矛盾。新旧成员国的心态和预期各不相同,新老欧洲间的分歧在欧盟扩大后表现得更为明显。欧盟现有的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扩大后的新形势。东扩使三大机构——欧洲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面临瘫痪的危险。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面前,各国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他们在农业补贴、贸易、投资、人口流动与就业等问题上的分歧加大,从而更难达成共识。24、打击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信心受挫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投资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消费,进而使危机更加深重。最近公布的两个信心指数就很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1月份公布的全球CEO信心指数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CEO信心急剧下降,从第三季度的40下降到了24,这是自1976年第二季度开始这项调研以来的最低水平。CEO信心指数的下降折射了2008年最后几个月恶劣的经济状况。展望未来,CEO们对2009年上半年的投资前景仍然保持悲观态度。另一个广泛应用的指标是消费者信心指数,它综合反映了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并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从最新公布的2008年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美国、欧元区、英国、韩国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指数均创历史新低,折射出民众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极度悲观情绪。25、美国人的自信受到沉重打击美国的文化就是自信与乐观,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地球上最优秀的。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给美国人以沉重的打击,让自信和乐观大打折扣,甚至普遍产生了悲观和绝望的情绪。许多让美国人引以为荣的理念、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在残酷的经济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并且不再具有示范意义。26、美国梦正在开始破灭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曾经是全世界的榜样,在投资银行、金融创新、企业运作等方面,人们往往是言必称美国。投行界的偶像级公司雷曼兄弟已经轰然倒塌,汽车界的偶像级公司通用也已摇摇欲坠。实际上,最让一些国家气愤的是美国经常兜售自己并不信奉的理念。美国曾先后向遭遇经济危机的日本、拉丁美洲、俄罗斯、东南亚等国推销休克疗法,但美国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总是毫不犹豫地采取积极干预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梦”在亚非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迅速下降。27、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变化美国的过度消费模式是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中国的储蓄率是所有大国里最高的,而美国的储蓄率恰恰相反是所有大国里最低的。几十年来,中国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不断扩大。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储蓄率是美国的2倍,现在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大约是50%,只占国内产值的约10%,中国是美国的5倍。美国是一个超前消费型国家,现实的消费力量和超前的消费力量共同拉动了美国近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为的消费的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动力。但事实表明,这种远远超过支付能力的过度消费模式是难以持久的,金融危机将会使美国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消费方式。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过度消费模式会有所收敛。28、各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使人类生存容量急剧缩小,因而导致各国社会矛盾趋于激烈。具体表现就是各国的抗议活动、群体性事件发生频次增加。比如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多个地方出现了示威游行活动。俄一家调查公司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意率已经达到39%。最近在法国巴黎爆发了250万民众参加的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对金融危机应对不力。同时,买卖合同纠纷、劳动争议、房地产纠纷、证券权益纠纷等民商事案件在各国都将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29、对国有企业评价发生改变西方一些国家根据政府对生产的控制程度、政府对资源分配、企业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等标准,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一直以中国国有企业较多为由,认为国有企业违背了自由市场经济理念。但这场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了某些西方国家理念与行动的不一致。在运用利率手段调节经济的方式基本失效的情况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政府开始动用国有化手段。美国政府已对房利美和房地美进行了国有化,并有可能对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实施国有化。英国政府向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BankofScotland,RBS)、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HBOS)和劳埃德TSB银行(LloydsTSB)这三家大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此举直接导致英国政府成了这几家大银行的控股股东。在英国公布注资方案的当天,欧元区各主要成员国均纷纷仿效,以各种方式向银行业提供救助。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葡萄牙、挪威等欧盟国家全线加入,使欧洲国家的救助资金达到创纪录的1.9万亿欧元。中国的国有企业模式为国外企业国有化进程提供了榜样和经验。30、中国更加重视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刚刚公布的海关统计2月份数字,中国外贸进出口额确实是比1月份和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月份进出口总额是1662亿美元,和去年相比增长18.4%,其中出口874亿美元,只增长6.5%,增幅比较小,已经到了个位数,比去年同期的增幅要回落45%,比1月份也要回落20%。当前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国际需求大幅收缩,使中国经济增长中出口的贡献度大幅下降。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人口众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有利条件,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31、为中国能源战略实施创造了机遇中国是世界上第一能源生产大国和第二消费大国,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能源的供给仍然存在缺口。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避免受原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影响,我国提出了实施石油储备战略的构想。现在是加速实施石油储备战略的绝佳时机,也是利用一些国家能源企业资金匮乏的机会,购买采油权和采矿权,或参股控股这些能源企业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最大的煤业公司神华能源出资2.999亿澳元取得了澳大利亚煤矿开采执照,兖州煤业洽购澳洲煤矿企业菲利克斯能源公司(FelixResources),中石化集团斥资130多亿元人民币收购加拿大Tangfunction(iterator)石油公司,这些案例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在前进。32、中国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对于曾经以其产品百分之百销往美国为荣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场危机的教训是最为深刻的。尽管多元化已经提了很多年,可有些企业就是没有感觉,满足于单一的出口市场带来的收益,而没有考虑风险的过度集中。中国大陆对美欧实际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在50%左右,令中国出口过度依赖美欧市场。这场危机并没有彻底改变美欧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地位,但在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将不可避免地下降。33、对企业经营战略影响加深国内一些企业一直奉行“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基础的经营战略,这些从事完全贴牌生产的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也最为严重。这将促使部分企业调整经营战略,开始重视品牌建设的意义。34、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发生变化弗里德曼在分析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时曾经说道,美中战略经济依存的基础堪比冷战期间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威慑,“美中之间总算找到了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就是“有毒资产”。中国的财富被美国套牢。截至去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外汇储备主要投资方向是美国国债,中国目前是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人,截至去年11月末,累计持有美国国债6819亿美元。在美国“零利率”的政策背景下,美元存在长期贬值的趋势,我国应该适时地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包括在资产结构上增持欧元和日元资产;在持有美国国债的期限结构上,增持短期国债,减持长期国债。35、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步伐国际化是人民币的发展方向,但人们一直就时机是否成熟、条件是否具备而争论不已。我们要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首要任务是区域国际化,确切地说是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甚至是储备货币。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人民币在港澳地区被普遍接受,在周边其它国家和地区开始流通。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促进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此前中俄已经进行了5年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尝试。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12日宣布签署一个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为双方的金融体系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并推动双边贸易发展。随后,中国又与包括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8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已从中国周边地区。36、中国时代加速来临有英国媒体认为,除非中国有朝一日能真正按其大国分量行事,否则不妨把它作为350个阿尔巴尼亚而不是一个美国来看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时代正在加速来临。中国并非新兴经济体,确切地说,中国是“复兴”经济体。麦迪森曾组织专家运用购买力评价方法进行过比较精细和全面的定量测算,1820年中国GDP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量的28.7%,印度、法国、英国加起来才占世界总量的26.5%。2007年中国GDP现价总量为257306亿元,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总体而言,金融危机对欧美的影响要大于中国,如果应对得当,无疑将会加速中国复兴的进程。

⑺ 金融如何才能高效精准支持实体经济

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实施精准扶贫。
金融能够高效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股票市场等。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2.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政府可以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通过金融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解决资金需求。比如,可以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扶贫贷款、扶贫投资基金等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和收入。
3.优化金融服务结构。金融机构可以优化金融服务结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比如,可以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提供便捷的网络金融服务等。
4.加强金融监管。政府可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遵守法律法规,合理运用资金,避免金融风险扩散到实体经济。
通过以上方式,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不过,要想使金融能够真正高效精准地支持实体经济,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

⑻ 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部署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定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惠民生扩内需;决定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减税降费方面,采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这些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同时按程序提前下达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元。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3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另外截至3月底已对约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下一步,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强化对困难群体兜底保障。
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建设新生力量。今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一要加大力度支持稳企业、拓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二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更多采用市场化办法,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三要加强就业服务。研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等政策,对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等给予倾斜支持。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特殊支持政策。
会议指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各地要统筹负责,按照居民意愿,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
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稳定企业长期发展预期,会议决定,对今年底到期的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实施期限。同时,降低享受政策的门槛,将鼓励类产业项目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限制比例由70%降至60%。

⑼ 为什么金融机构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金融机构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原因如下:


1、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从资本的逐利性角度来讲,只有产业链完善了,产业集群形成了,对资本才有吸引力,建议对清远传统优势支柱企业,如陶瓷、水泥、有色再生金属等,采取聚集优势企业,完善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的方式,提升竞争力,以不断增强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

2、是加大对引进金融机构的政策引导,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近年来新进金融机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引导其将资金投入到促进清远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域,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除鼓励外来金融机构来清远设立机构外,还要建立对应的约束机制,例如设定存贷比、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等年度考核指标,促进其加大对清远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于年度考核不达标的机构,限制其在清远地区的后续设点。

3、是在“引进来”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本土金融机构“走出去”,加大区域金融辐射,拓展资金。更多资讯来源炎黄财经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强化实体支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360股份怎么买 浏览:728
如何在银行买理财 浏览:136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88
金牛化工股票行情查询 浏览:991
焦煤期货交割替代品肥煤 浏览:955
金融贷款利率计算器在线计算 浏览:307
均衡汇率的指导价值 浏览:215
1996年6月25日汇率 浏览:741
华泰证券网上办理上海指定交易 浏览:526
足球竞彩怎么赚跟单佣金 浏览:171
金融顾问服务 浏览:747
金融公司资产评估部门 浏览:2
国有金融机构不得代持 浏览:957
期货准考证打印在哪里 浏览:683
张家口企信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65
买卖比排序指标 浏览:470
建信龙头企业股票基金 浏览:118
广发期货深圳分公司 浏览:35
火线稻客外汇论坛排行 浏览:645
鼎立建设集团纳税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