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银行业影响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银行业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0 16:53:16

❶ 外资银行什么时候可以进入中国的影响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第一家代表处,标志着新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开始。我国加入WTO后,2006年12月11日,我国全面开放金融业,中国已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人民币业务也已对外全面开放。
由于外资银行所具有的一系列优势,从长远来看,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在某些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股权控制、抢占中间业务和农村市场、申请金融产品专利欲限制中资银行的使用、阻碍了民营银行的发展等。

❷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辐射能力弱,覆盖范围小,区域集中,服务对象窄
1.外资银行人民币来源渠道过于狭小和单一,难于确保业务的正常、安全地开展
2.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会对国内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目标提出严峻挑战
3.我国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监管还很不完善
4.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没有稳妥的市场退出机制

❸ 外资金融的大量进入将对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是我国经济受外部影响变大,甚至受控于他国。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现状政策趋势
一,中国金融业当前对外开放的进展
(一)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银行业
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在2002~2003两年在中国银行业中的总资产占比呈下降趋势,盈利情况不稳定,信贷风险突出,分支机构收缩.但其后在中国银行业中的总资产占比稳步提高盈利上升且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营业性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图1,图2).
从整体上看,外资银行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业务经营较为活跃,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在信贷市场上,人民币和外汇存贷款增长速度均相对较快,市场份额在近两年也逐渐增加,不良贷款率逐步降低.特别是在一些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如上海,外汇贷款占比已达54.8%,人民币业务资产总额5年增长253.6%.在业务开拓方面,外资银行在规定的12项基本业务范围内,经营的业务品种达到100多个,特别是在银团贷款,贸易融资,零售业务,资金管理和衍生产品等业务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2,保险业
从不同领域的比较看,中国的保险业则是中国金融行业中开放力度最大的一个行业.到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对外资的地域限制和业务范围限制取消,中外资保险公司基本上处于同一平台进行竞争,因而保险业也成为在开放推动下竞争最为活跃的金融市场.
2005年,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52%,而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8.45%,增幅明显高于同期中资保险公司的增长速度;从市场份额看,2005年外资保险公司的寿险保费和财产保险保费在全国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9%和1.3%,各自比上年增加了6.3和0.1个百分点(参见图5,图6).在北京,上海等外资公司相对更为集中的区域保险市场中,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广东地区,外资寿险的份额分别为51.86%,19.79%,12.24%.
3,证券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人民币在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的制约,中国在证券业开放上的力度相对要谨慎一些.到目前为止,共有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海际大和,高盛高华以及瑞银北证等7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获准成立.与证券业的谨慎开放相比,合资基金公司的建立则成为证券市场上一大亮点.自2002年10月首家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国安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以来,2年半的时间内,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了22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远远超过了合资证券公司的数量.合资基金公司利用其品牌优势,技术能力,全球网络和资金实力,正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的重要力量,共同推动了中国基金市场的快速成长(图7).
另外,中国在2002年底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提供了外资直接参与中国A股市场的机会.2003年7月9日,瑞士银行完成QFII第一单,QFII正式进入中国A股市场.截至10月27目,共有51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QFII总额度已经达到126亿美元.
(二)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形式趋向多元化
从投资形式来看,随着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外资参与国内市场的模式日益多样化,除了设立分支机构以外,合资,独资,参股等形式也日益为外资金融机构所采用.另一方面,早在2001年底,国内银行业就曾掀起一场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的浪潮,随后在特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引下,外资参股中资机构成为国外大型金融集团进入中国的首选方式,特别是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为外资参股创造了有利的监管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加入到这一特殊的并购市场中.
截至2006年6月底,26家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了中资18家银行,入股的总金额为179亿美元,外资参股的保险公司达到22家,并且建立了2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8家合资证券公司.(参见附表).外资金融机构对参股目标的选择范围扩大,除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国有银行也[FS:PAGE]随着股改上市的完成而成为外资新的争夺热点,地域上也不仅限于东南沿海,开始涉足西部地区.
(三)对于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即由"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金融业.其中,银监会统一监管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保监会统一监管全国保险市场.
在过渡期内,中国根据入世承诺和外资银行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多次的修改和补充.在银行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自1994年2月25日发布以来,已进行了两次修改,特别是从2004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在维持原框架下进一步突出了审慎监管的原则,简化了审批程序,并按照国际惯例,使其尽可能与中资监管的要求相配合,因而,这一条例成为现阶段中国对外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最主要依据.另外,《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及2006年起实施的《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共同构成了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监管的法规体系.在证券业中,2002年发布并开始实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2006年9月开始实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以及新修订的《证券法》成为对外资证券基金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主要依据.在保险业中,主要针对外资监管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
同时,随着开放的推进和监管对象的多元化,中国的监管技术标准不断进步.入世后,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将由以前的过多强调的市场准入监管转向市场运营的监管,寻求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比如在银行业的监管方面,中国沿用国际惯例,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外资银行实施并表监管,对外资银行分行的业务进行风险和资本充足性管理.银监会目前对各家外资银行在华分行分别制定了ROCA评价体系和并表风险评价体系,对分行进行合并的考核评价,对其总行及其在全球的业务安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外资银行颁发3类不同的营业执照,在监管手段上包括了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同时,监管部门加强了沟通和协调,通过签署备忘录和监管联席会议的方式加强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传递,此外,中国还重视国际协调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中发挥的作用,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二,后过渡期各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政策取向
(一)银行业
1,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
根据WTO有关协议,中国将逐步取消对于涉及到外资银行"商业存在"的保护性措施,即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即由目前开放的25个城市扩展到全国;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对象限制,向外资银行开放国内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取消现有的限制所有权,经营及外国金融机构法律形式的任何非审慎性措施.
2,政策焦点
(1)法人导向政策
中国正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预计将在12月份正式颁布.该条例的初稿中明确指出,"适应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和业务发展需要,在允许外资银行自由选择在华商业形式的前提下,实施当地注册法人银行导向."该条例初稿中明确:对于法人银行与外国银行将实行差别政策.①允许法人银行从事全面人民币业务,外国银行分行只允许吸收中国居民个人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定期存款;②允许法人银行从事银行卡业务,外国银行分行由于非法人主体,不能发行信用卡;③法人银行及其下设分行注册资本和营运资金的要求[FS:PAGE]与中资银行保持一致,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充足率继续保持单家考核等.
虽然目前该条例仍然没有正式颁布,但法人导向的监管政策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时代对于外资银行监管的主基调.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设置独立法人机构意味着必须接受与中资银行同等严格的监管.按目前《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于银行运营的一些具体要求,例如存贷比率,外债额度,同业拆借金额,资本充足率,大客户集中度比率等标准,外资银行现有水平与之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可能在一定阶段会制约其业务发展.比如,按照国内监管要求,中资银行的存贷比率不得高于75%,而外资行目前的存贷比平均水平是46%.另外,法人机构的设立将会增加外资金融机构一定的成本.按条例初稿的要求,法人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下设分行运营资金为1亿元,资本充足率本外币合并考核.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增加资本等事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程序.
(2)人民币业务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初稿中指出:根据承诺中国将在2006年底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可自动获得人民币业务的许可.对法人银行,允许其从事全面的人民币业务,其总行初次获得人民币业务许可仍需满足"开业三年,连续盈利两年的条件",对其下设的分行,可在总行获准的业务范围内授权,在满足营业网点,专业人才配备,制度建设等审慎性条件后,经批准可经营人民币业务;而对于外国银行分行,开展人民币业务除需满足"开业三年,连续盈利两年的条件",还需单家审批,另外,扩大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资金来源,允许其吸收中国居民个人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定期存款.
从目前的政策趋势来看,外资金融机构大面积开展人民币业务还需要做一段时间的准备,并将设定了一定的门槛.银监会此前也提出要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和其允许的审慎原则,对向外资银行开放中国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设置审慎性条件,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安全.从国际情况来看,各个国家对于外国银行开展零售业务都有相应的限制.例如在美国,大多数外国银行分行只能吸收1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从事批发业务,外国银行要在美国从事零售业务,首先要加入联邦存款保险,而加入联邦存款保险必须是法人银行.
在实施法人导向政策以前,外资银行的实质风险往往都在母行,一旦成为本国独立的法人机构后,母行除了可能提供注册资本金外,没有其他责任和义务,假如银行遭遇经营危机,承担后果的将是当地的存款人.在中国当前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将外资银行的存款门槛提高,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这和中国的国情是相适应的,与对外开放的原则并不相悖.
(3)投资入股中资银行股份比例限制
根据现行规定,单个外资机构在一家中资银行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一家中资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总和不得超过25%.当然,25%的比例上限只是针对非上市银行的,上市银行不受此限.
由于入世承诺中并未对此做出规定,因而何时放开外资在非上市银行中的持股比例上限,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政府将会坚定的保持对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对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做适当程度的放宽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参照国际经验,中国政府可能仍然会对外资持股国内银行比例上限做出规定,慎用自主开放政策.
(二)证券业
1,证券业对外开放承诺
根据有关协议,中国证券业的开放包括以下内容:(1)允许外国证券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加入后3年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从事A股承销,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2)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比例在加入时不超过33%,加入后3年内不超过49%.
2,政策焦点
(1)设立合资证券公司
中国目前不允许外资通过建立独资证券经营机构进行经营,因而通[FS:PAGE]过建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成为外资进入证券业的主要方式.到目前为止,共有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海际大和,高盛高华以及瑞银北证等7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获准成立,但瑞银重组北证的方案虽然在2005年9月获批,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开业.
从时间安排上可以看出,在中国证监会2005年7月开始实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政策以来,为了防止一些质量较差,风险较大的证券公司希望通过合资来躲避责任等行为,停止了批设新的证券公司以及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事宜.从目前形势来看,2007年10月底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后,中国重新开启合资证券公司的审批事项.但是,在后过渡期,中国证券业的开放的步伐仍然将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程,中国证券公司行业的治理与运行的状况循序进行.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具有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虽然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完成,但诸多基础制度的建设仍然在推进之中,规范化,市场化的进程要先于国际化,国际化的进程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与资本市场的改革相伴而行,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仍然会设置一些保护性条款.
(2)交易和买卖A股
中国尚未承诺开放A股市场,外资进入A股市场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QFII,即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二是允许外资直接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投资股权分置改革后的A股市场.可以看出,由于受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制约,中国A股市场开放仍将是个渐进的过程,这几条路径仍然一段时间内外资介入A股市场的主要渠道.

❹ 外资银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先要看外资银行与中国商行的一些区别:

1。发展更早,各项机制更为完善。
2。不仅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更将主力放在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上,后者在一些大银行的获利能力占利润的80%。许多发达国家的商行基本实施混业经营。兼营保险、证券、股票投资等。
3。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更多,功能更强,(主要是在规避政府管制的压力下产生)且创新能力和相应的资本比中国商行更佳。
4。先进的管理技术。

在今年底,中国金融服务业要加大开放程度。外资银行纷纷采取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最明显的莫过于对本土银行业的冲击。迄今为止,大型的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与外资银行的合资,(外资参股比例将可以超过50%)这意味着剩余的实力不强的国内商行将面临着严峻问题:重组、合并、被兼并、甚至破产。虽然这种趋势现在仍不明显,但这一场优胜劣汰的商战会促使金融界在潜移默化的竞争中完成市场格局的重整。中国金融机构能从外资银行那里学到更多:比如内部控制的机制,人员管理,金融创新,不良债权管理等等,促进自身的完善。
随着银行业的开放,其他金融机构也将逐渐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改革风潮将由银行逐步向整个金融界扩散。
但是外资的进入,将会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存在更多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更大,金融动荡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政府对此只能采用更为先进更为严格的管理监督措施,这也是对政府能力的一大考验。

❺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并对中国银行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参与全球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我国的金融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也在加深,特别是在2006年我国政府全面放开银行业以后,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投资日益频繁。外资银行的进入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竞争和挑战,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对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外资银行机构的进入给中资金融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是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与本国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其在华业务范围和客户基础的逐步扩大,运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逐渐增加,这势必会给中资金融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这将迫使中资金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合理的选择和培育优秀客户,促使资金流向更为合理,提高金融效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审慎会计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进程。国际化的形式可以是走出去,也可以是请进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国际经贸活动将更加频繁,对外招商引资、国际借贷活动将会进一步增多,这将给中资银行在境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外资银行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资银行将会采取措施,跟踪中资海外企业和中国经贸活动,在海外增设营业机构,更多参与国际竞争。

外资银行机构的进入给中资金融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是市场转移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中资银行的垄断地位形成巨大冲击,我国加入WTO后,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将凭借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争夺战,存贷款客户将从国内银行机构转移到外资银行机构,外资银行在中国国内银行服务市场中的份额扩大,国内银行机构的市场份额相应缩小。

二是资本外流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内货币资金首先以本币形式流入外资银行机构,同时在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客观上可促使本币资金兑换为外币资金的背景下,随后出现资金从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出。中国在对外开放国内银行市场的同时继续实行资本流动管制,有助于防范大规模资本外流。但从更加长远的观点来看,难以指望资本流动的管制措施会保持不变。

三是人才流失的挑战。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会以优厚条件大量吸纳高素质人才,结果会使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流失。而人才的流失,不仅降低银行的业务开拓能力和管理水平,而且也会带走一部分客户。

面对加入WTO,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国金融企业必须加快改革和业务发展。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突破,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把银行改建成真正的金融企业,这是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的前提。建立和完善以推动银行机构稳健经营和增强竞争力为宗旨的人事组织结构是核心工作。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银行经营者竞争意识的作用。在这些改革中,增加信息披露、完善会计监督、建立适当的存款保险制度等等是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补充条件。

非金融企业:我们都知道银行对整个国民经济存在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对中国的非金融企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非金融企业面临机遇一是非金融企业可以接受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与严格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可以为广大非金融企业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和各类咨询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同时,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量将飞速发展,中国非金融企业对银行的国际结算、信用证业务需求将大量增加,外资银行可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中国非金融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跨国结算业务。

二是有利于引进外资,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对外资银行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限制的取消,非金融企业对外资银行的外汇贷款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在中国国内外汇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作为直接引资渠道的作用会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一般说来,外资银行的服务比中资银行更能满足外商投资企业需要。

三是有利于国内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尤其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入世后,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地域限制将被取消,政府逐步向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及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权。这无疑对民营及中小型企业是个好消息。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拓宽国内企业融资渠道,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有利于国内企业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四是外资银行通过培植优质客户和提供各类企业咨询服务,有利于国内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漏方式向国际惯例靠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外资银行大多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摸爬打滚多年,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成熟的评估技术体系和规则意,可识以为客户经营管理提供更为全面和先进的监督咨询服务和国际市场信息,提高国内企业的规则意识和经营的国际化。

❻ 银行业开放趋势及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服务部门的影响

由于外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高、种类全,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上具有优势,实力雄厚,对客户吸引力大,所以很有可能出现一部分金融业务由中资金融机构向外资金融机构的大转移。比如存贷款业务就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外资银行提供的服务周到,国内一部分企业和居民愿意将存款从中资银行转移到外资银行,熟悉外资银行业务规则的外商投资企业就更愿意转向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看重的主要是客户的资信和还款能力。由于它们的业务规范、透明,国内有实力的国有、非国有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也更愿意通过外资银行融通资金。在其它如票据贴现、保险业务、证券投资等方面,外资金融机构都将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国有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倘若真的出现了存款等银行业务的大转移,国有银行的呆坏帐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处置不当就会引发金融恐慌,反过来加剧银行业务的大转移,致使国有银行实力大大削弱。国有银行是国有企业十分重要的资金来源,一旦国有银行衰落下去,那些绩效不佳的国有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反过来说,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金融机构在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下只好奋起直追,努力向外资金融机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外资金融机构能够为我国金融业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的金融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为国民经济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只要国内金融企业掌握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加快技术改造,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我国的金融企业还是有可能与外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的。�

加入WTO会打破我国原有的一些金融限制,这不仅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也十分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国内金融业将出现自我调整,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将会迅速发展起来,效率太低的金融企业则会被淘汰。加入WTO之后,我国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管理制度,政府将放弃长期实行的行政干预。预计利率将会市场化,国库券市场和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将更加规范,汇率的决定也将越来越市场化。这样,一些主要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都将市场化,国家的金融调控将更为理性、透明。无论是非金融企业还是金融企业自身,在经营活动中都将获得更为稳定的预期。
由于外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高、种类全,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上具有优势,实力雄厚,对客户吸引力大,所以很有可能改睁出现一部分金融业务由中资金融机构向外资金融机构的大搏皮转移。比如存贷款业务就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外资银行提供的服务周到,国内一部分企业和居民愿意将存款从中资银行转移到外资银行,熟悉外资银行业务规则的外商投资企业就更愿意转向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看重的主要是客户的资信和还款能力。由于它们的业务规范、透明,国内有实力的国有、非国有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也更愿意通过外资银行融通资金。在其它如票据贴现、保险业务、证券投资等方面,外资金融机构都将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国有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倘若真的出现了存款等银行业务的大转移,国有银行的呆坏帐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处置不当就会引发金融恐慌,反过来加剧银行业务的大转移,致使国有银行实力大大削弱。国有银行是国有企业十分重要的资金来源,一旦国有银行衰落下去,那些绩效不佳的国有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反过来说,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金融机构在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下只好奋起直追,努力向外资金融机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核银岁竞争力。外资金融机构能够为我国金融业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的金融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为国民经济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只要国内金融企业掌握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加快技术改造,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我国的金融企业还是有可能与外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的。�

加入WTO会打破我国原有的一些金融限制,这不仅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也十分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国内金融业将出现自我调整,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将会迅速发展起来,效率太低的金融企业则会被淘汰。加入WTO之后,我国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管理制度,政府将放弃长期实行的行政干预。预计利率将会市场化,国库券市场和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将更加规范,汇率的决定也将越来越市场化。这样,一些主要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都将市场化,国家的金融调控将更为理性、透明。无论是非金融企业还是金融企业自身,在经营活动中都将获得更为稳定的预期。

❼ 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引入国外竞争,有利于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中国金融业的特点是庞大的、高速增长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深化不足。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内银行提供参照体系谈尘镇和竞争对象,将促进国内银行加快改革、加强管理。外资银行在技术、金融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银行业技术改进和金融创新的进程。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方式对提高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外银行业间的人才竞争和交流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
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有利于国内银行业拓展海外业务,增设海外分支机构,以占据竞争的有利地势。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银行业到海外拓展业务将主要受自身经营状况和东道国金融监管条例的限制,而较少受到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这就有利于国内经营状况良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际竞争中促进业务发展、人才成长和技术进步。
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推动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必然要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这将促进我国银行业加强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信息披露制度,并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既有利于规范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又有助于形成统一规范、客观公正的金融监管体系,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
必须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迅速为开放金融市场做好准备。目前中国主管部门已订出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时间表。人民币业务开放速度之快可能会超出多数人的预期,在"可见的未来"极有可能在所有大中城市开放人民币业务。
外资银行将在中国加入WTO一年后,获准为中国客户提供外汇业务,两年后可为企业商务活动提供人民币业务,而五年后可为中国个人提供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将含粗取消外资银行营业性分支机构地域限制,从现在的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23个城市扩大到所有中心城市,同时正式批准美国花旗银行深圳分行、日本东京银行深圳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金融领域全面引入国际竞争,将使中国金融业面临世界开放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受到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国内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金融企业,在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中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转换和再生的过程,并有可能使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局面。将使民族金融业在业务、人才、管理以兄山及监管等方面面临直接冲击。由于中国金融业长期处于高度的政策壁垒下,对于加入WTO后高度的市场竞争形势需要有个适应过程。中国许多银行业人士,对于对外开放银行业务反应强烈,认为在五年内彻底开放银行业,时间是十分急迫的。据世界银行一位对中国银行业素有研究的专家拉迪指出,大约需要十年,中国银行业才能作好准备,而不致于陷入险境。原因之一是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资本充足率普遍不足的情况,补充资本金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其次,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在五年内难以清除。现已有计划将这部分债务以折价或证券化的方式出售,但此过程也许将需花上数年甚至更长。银行业普遍认为,重建中国脆弱的银行系统,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完全进入本国市场,而不致引发国内金融危机的重要先决条件。

❽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中国的利弊有哪些

我只知道~~外资银行进来后~~中资银行就不敢张狂了~~~

❾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扩大金融服务开放,引进竞争机制对提高市场效率、促进我国国内金融机构改进经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缺乏充分竞争,作为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就没有足够的压力来提供最优质高效的服务。结果,使其可获得最初垄断利润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入世后将在一定时候取消设立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这一承诺打破了对金融服务市场维持数量限制造成的金融服务部门效率低下的局面,使未来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外资金融机构进入的积极意义还在于能够带来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更好的金融服务。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冲击的首先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其次是对中资金融机构拥用的客户群会冲击。银行出售的是服务,服务质量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外国商业银行十分注重服务理念,塑造服务形象。一旦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将以成熟的金融工具、良好的服务手段、优质的品牌、独特的营销方式来推销他们的产品,抢占居民和企业的“购买”服务,这样将有可能使国有银行的客户群迅速减少,大量优质客户可能会转入外资金融机构。
从部门来看,由于外资金融机构与我国金融机构相比,拥有更为丰富的经营经验和我国机构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实力也更为强大,如果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将会在竞争中抢占市场。从人才竞争看,中资金融机构将面临优秀金融人才的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将突破地域和数量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对国内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较旺盛。他们将以高薪、出国培训、委以重任等优厚的条件来吸引我国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而我们对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吸引力。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完善培育、激励机制,将会造成金融机构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❿ 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996年12月和1998年8月,中国先后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和深圳特区试办人民币业务。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取消了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同时承诺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最终在入世后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包括国内居民在内的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按照承诺,中国先后对外资银行开放了深圳、上海,大连、天津、广州,武汉、成都、重庆。北京、厦门、沈阳、西安等18城市。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外资银行逐渐解除枷锁,度过了初期的水土不服,逐步对中资银行构成了新的挑战。

一、现时影响

截至2004年10月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银行在华设立204家营业性机构,已有105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2004年10月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已达668.6亿美元,约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贷款余额323亿美元,外汇贷款的市场份额占到18%,不良率为1.3%,前10个月实现税前利润17.4亿元。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现行法规,外资银行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仍受到一些限制,如一年内只能申请设立一家分行、申请开办人民币业务需要开业三年以上且申请前两年连续盈利。在业务范围方面,外资银行可开办的人民币业务也局限在:对本地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人士以及港澳台人士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办理国内外结算,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外币兑换和同业拆借等。由于受到种种限制,目前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规模尚小,但外资银行扩张迅猛,人民币资产总额近几年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就零售业务而言,个人外汇业务已经在2001年中国入世时即已对外资银行开放;非居民的人民币业务也在开放人民币业务时同步对外资开放;国内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则要等到2006年后才开放。在2006年前,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仅限于个人外汇业务。在这方面,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汇丰银行在国内的10家分行都推出了国内居民的外汇业务。2004年厦门11家外资银行个人外汇汇入款和汇出款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23.9%和49.7%,其中汇丰银行分别为8.5%和20.8%,市场份额仅低于中行。在以外汇衍生产品为基础的个人外汇理财业务方面,外资银行也正在蚕食中资银行个人外汇高端客户的市场份额。

人民币零售业务对外资银行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外资银行在对公人民币业务和个人外汇业务方面的快速扩张,可能在今后国内居民人民币业务上重演。

二、今后的竞争形势

随着2006年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的日益临近,对内地零售业务市场寄予厚望的外资银行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中外资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将由彼此相安无事向更多的正面交锋演化,双方在零售业务方面围绕客户、产品、渠道和人才展开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客户方面,外资银行目前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在华外籍人员。港澳台华人,今后会把重心扩展到中国富裕城市的高收入阶层,如私人企业主、高级管理人员等。

在产品方面,目前外资银行公司业务的重心主要放在融资,国际结算。存贷款,担保,汇款等业务方面。近几年外资银行已经向中国市场投放了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商业银行投放品种的3倍以上,显示出外资银行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的优势。而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外资银行长于提供信用卡、私人贷款,按揭、存款及财富管理等服务,零售业务创造的利润比重往往超过50%。今后外资银行将会充分利用其技术、经验、品牌和人才,创新和推广更多的产品。

中资银行会在下面几个方面受到较大的冲击:

(一)个人理财业务

普通零售金融业务依赖机构网点的支持,外资银行从人力成本等各方面利益考虑,将会把精力集中在高收入群体的争夺上。2002年以来获准经营个人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纷纷成立理财中心,通过私人理财业务来抢夺优质客户这块诱人的蛋糕。花旗。汇丰、渣打、东亚、恒生等外资银行都在国内设立了专为尊贵客户服务的理财中心,为客户提供包括嫁娶、婚丧、教育、健康医疗保险、财产投资管理、搬家、旅游及退休计划管理在内的完整服务,4)。尽管实行全能银行制的外资银行无法在国内充分发挥其集团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混业经营的优势,但全新的投资理念。成熟的财富管理工具、专业的金融人才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使外资银行在个人理财领域驾轻就熟,其进入必将加速中资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二)外汇交易业务

2004年10月底全国外汇存款达到了1584亿美元,其中居民外汇储蓄存款为836亿美元。汇率的剧烈变动、外币利率的频繁调整,使得居民和银行都有开办个人外汇交易的需求。2003年花旗银行的“优利账户”和渣打银行的“汇利账户”在上海等大城市就已经小试牛刀,2004年银监会发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后,花旗、渣打、汇丰等24家银行先后获得了衍生产品资格,法国巴黎银行还在上海设立了交易室。外资银行推出的外汇结构产品,已经引起中资银行外汇储蓄的流失。在日益重要的个人外汇交易市场上,外资银行占据优势,而中资银行目前尚不具备自主开发管理衍生产品的能力,仅能采取背对背平盘的方式充当外资银行产品的销售代表,难免受制于人。

(三)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是客户日常使用率最高的金融产品,同时也是银行新产品的最好载体。中国信用卡市场对外资银行极具诱惑。目前银监会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银行卡管理条例,以推动外资银行发卡业务。在获准单独发卡之前,外资银行已经联手国内合作伙伴进军信用卡业务。2003年花旗集团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04年2月正式推出了内地首张由外资银行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的双币种信用卡,标志着外资银行已经正式介入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2004年12月花旗浦发卡一改居高临下的姿态,宣布双双降低普卡和金卡申请门槛,并把发卡城市由沪深穗扩展到10个城市。此外,汇丰银行与上海银行合作打造的申卡国际信用卡、兴业银行与恒生银行合作的兴业信用卡也在2004年先后亮相。汇丰银行2004年8月参股交通银行后,两家合作组建了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并有望在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发卡;2004年12月美国运通公司也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了牡丹运通卡。

联合发卡使外资银行绕开了人民币对象和地域的限制,提前进入了人民币零售市场,给其他中资银行带来了压力。外资银行借合作发卡达到了熟悉国内市场的目的,为以后独立发卡作好了市场。品牌及宣传等先期准备。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银联金卡工程为所有入网银行提供了共享网点和设备资源的便利,外资银行独立发卡后可节省铺设国内网络的时间和成本,信用卡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四)个人信贷业务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处于起步阶段的个人消费信贷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外资银行在楼宇按揭、汽车金融等业务上具有优势,目前汇丰、渣打、花旗、东亚等外资银行已经在京沪杭等地开展了外籍人士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在国内紧缩地产信贷、提高利率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凭借贷款利率低,贷款成数和年限灵活、更多可选货币、服务完善等优势,在部分城市已经占据了外销楼盘按揭的半壁江山。在汽车金融方面,2004年大众汽车金融公司与上汽通用金融公司已经开业经营,另外三家汽车金融公司也在筹建之中。在外资银行2006年获准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信贷后,中资银行将面临业务进一步流失的风险。

在渠道方面,外资银行将会采取增加网点,开办网上银行和并购国内银行的方式增强对个人银行业务市场的渗透。在增设网点方面,目前汇丰、东亚。渣打在华分行数分居前三位,其中东亚银行率先在深圳增设罗湖支行,标志着外资银行向深圳零售市场进军的开始。另外,花旗、渣打、东亚,汇丰等13家外资银行已经获准提供全面网上银行服务,网上银行已经成为外资银行重要的营销手段。在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市场方面,外资银行已经不再局限于参股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2003年底恒生银行参股兴业银行、2004年汇丰银行收购交通银行股权并派驻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进入内地零售业务市场的渠道。

三、对策建议

2006年后国内银行在零售业务市场上将面对外资银行强有力的竞争。在为时不多的过渡期内,中资银行必须未雨绸缪,及时调整,积极应对国内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竞争和合作形势。

(一)认清形势,勤练内功,从根本上增强竞争能力

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一向被认为是中资银行的优势,但中资银行不能因此高枕无忧。从分支机构网络来看,外资银行开展零售业务并不需要建立全国性的分行网络,外资银行只要在中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设立有限的分支机构即可获得足够数量的客户群体,而网上银行等电子交易渠道的扩展、参股中资银行进一步弥补了外资银行的网点劣势。在客户群体方面,外资银行主要瞄准能真正带来利润的高端客户,20%的高端客户的流失就足以动摇中资银行的盈利基础。在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上,外资银行通过员工的本土化,逐渐融入当地,其中西合璧的优势在拓展企业白领。留洋精英等高端客户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对北京辖区内的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排名垫底,位列前12位的全部是外资银行,渣打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和汇丰银行的北京分行排名居前。中资银行需要对自己的竞争能力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学习借鉴外资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严密的内控制度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成熟的产品创新机制、有效的客户服务模式,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实施客户战略,加强对个人高端客户的服务

外资银行多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并据此制定实施相应的产品、营销、定价和服务策略。如花旗银行对账户余额不足5000美元的客户收取服务费,将零售业务锁定到高端客户上。相比之下,大多数中资银行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银行与银行之间产品雷同。中资银行需要对零售银行业价值链上的特定环节和特定客户群体有所侧重,特别是服务好现有的高端客户。

在服务高端客户方面,外资银行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而中资银行在竞争的压力下最近几年才逐步认识到服务高端客户的重要性。理财中心在硬件方面容易购置,但中资银行在人才、服务机制等软件上短期内难以改善,加上国内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所谓的理财服务多停留在概念包装的初级层面,还难以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性的专家理财服务。中资银行今后需要突出发展理财业务,除了建好个人理财中心,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的服务环境外,还需要在经营理念、

创新理财产品,内部机构设置。人员培养、考核激励方面努力改进对高端客户的服务。

(三)重视个人产品的创新和整合,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

零售金融业务涉及不同的业务和渠道,目前多数中资银行由信用卡部、私人客户部、电子银行部。个人信贷部等不同部门分开经营,并且各类业务使用不同的系统,导致内部无法共享信息,影响到对客户的综合服务。今后需要强化银行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改变储蓄、银行卡,零售贷款等零售系统相互独立的局面,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完成由储蓄业务为主向全面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过渡,为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四)改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银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深入,中外资银行的人才争夺战将愈演愈烈。外资银行优厚的待遇、有效的激励机制。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对金融人才有更大的吸引力。中资银行在调整机构和人员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的使用管理,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稳定员工队伍,提供内部人才的凝聚力。

(五)选择合适的伙伴开展合作,在竞合中实现双赢

中外资银行在竞争的同时,在业务、技术和股权方面各个层面上也有合作的机会。在业务和技术合作方面,中外资银行各有所长,双方可取长补短,在信用卡。汽车抵押贷款、住房按揭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仍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这方面国内一些银行已经取得了进展,如2002年台湾中信银行与招商银行在上海合作建立了信用卡中心,中信嘉华银行(香港)与中信实业银行在深圳合作建立了信用卡中心。

在股权合作方面,中资银行资本金普遍不足,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可以充实资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还可吸收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金融技术和人才,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银行的管理水平。外资银行通过参股、控股中资银行,可以减少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获得了开展零售业务必须的营销网络、客户资源和本币基础。双方的合作也受到了中国银监部门的鼓励,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提高单个外资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后,外资金融机构从最初的参股城市商业银行逐步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过渡,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成功地引进了外资战略伙伴。除参股现有银行外,中外资银行还可合资建立新的银行,如2003年底建行和德国施豪住房储蓄银行签署合资协议成立中德住房储蓄银行。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推进,双方的股权合作空间还十分广阔。

入世时确定的5年过渡时期将在2006年结束,中外资银行全面的、公平的竞赛即将真正展开。中资银行应抓住剩下不多的时间制定实施明确的战略,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迎接国内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来临

阅读全文

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银行业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东金融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电话号码是多少钱 浏览:879
2019年5月5日美金汇率 浏览:924
孟晚舟指控金融机构 浏览:394
医疗投资集团排名 浏览:188
成熟国债期货最小变动价位 浏览:549
存金宝周五价格不显示 浏览:876
宝钢股份环保部部长 浏览:866
银行怎么销售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824
消费贷款途径 浏览:654
分时租赁企业融资情况 浏览:536
开立对公外汇存款账户的识别主体 浏览:633
大连贷款依然需要提供无房证明 浏览:614
深圳联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436
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 浏览:840
深圳随意贷金融公司 浏览:691
2020建行理财产品 浏览:903
山海股票资讯 浏览:839
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重分类后摊余成本 浏览:465
刚开始理财期货和基金定投 浏览: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