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8年真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体现在( )。
【答案】:C、E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1)经济责任:在遵守法律条件下,营造公平、安全、稳定的行业竞争秩序,以优质的专业经营,持续为国家、股东、员工、客户和社会公众创造经济价值。(2)社会责任:支持社区经济发展,为社区提供金融服务便利,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扶贫帮困等内容丰富形羡盯茄式多兄察样的社区服务活动。(3)环境责任:支持国家产业则敬政策和环保政策,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❷ 求问2018年上半年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被监管处罚的具体信息
2018年银行业防风险、强监管,整治市场乱象的大幕已经拉开。
银监会1月13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机构要抓住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严查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空转的行为,严查“阳奉阴违”或选择性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的行为。
如何看待公司治理不健全的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分析,现代银行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治理制度,当前我国银行的公司治理已经比较完善,但也有一些新的、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银行高管层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又比如,如何提升银行系统从业人员素质,包括合规经营理念、风险底线意识等。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业追求规模和效益,而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放松,所以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和案件。健全公司治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❸ 2018银行金融机构数量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达到4588家,较2017年末增加39家。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银行网点数量也“多如牛毛”。据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查询,截至2019年2月11日,登记在册的全国银行物理网点22.86万家。
值得注意的是,光是六大行营业网点就超过10万个。其中,邮储银行营业网点4万家,占六大行营业网点数量总和的37%。
❹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达260万亿元吗
2018年8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18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60万亿元,同比增长7.0%。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240万亿元,同比增长6.6%。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50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3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8.70%,较上季末下降12.5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3%,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5%,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0%,较上季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3.57%,较上季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2.42%,较上季末上升1.02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2.19%,较上季末上升0.67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2.30%,较上季末上升1.13个百分点。
❺ 2018年十大金融机构贷款排名 排第一的你想到了吗
进入2018年以后,不少小型贷款机构从信贷市场上退出了。广大借款人在发出感慨的同时,更加注重贷款金融机构的实力。很多借款人想要大致了解一下金融机构的贷款排名情况。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2018年十大金融机构贷款排名情况。❻ 2018年伊犁州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为什么会骤减
非金融企业贷款明基悉减少和国家把贷款口径分拨到了别的地方。
2018年伊犁州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骤减主要是因为非金融企业从贷款额大幅减少,一是受生产经营需要,企业支付往来款和货款较多,7月当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9.6亿元,二是国家开发银行伊犁分行对部分重点企业贷款口径由州直划拨调整到自治区,导致州直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贷款减少32.8亿元。
伊犁锋团哈萨克激乎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自治州,副省级建制。
❼ 一文读懂金融云:59%的金融机构如何抓住升级末班车
著名经济学家周金涛曾经表达过过一句流传甚广的观点: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就是康波周期。康波理论的核心是说,无论是个人,还是行业,都有一个发展的周期,有波峰,有低谷,一浪接一浪,如果把握好了这个周期,跟上了行业上升的浪潮,那么就事半功倍。反之,就会有很多的徒劳。
金融云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要争抢这方面的业务?它将如何影响到金融机构、企业与用户?未来将会呈现怎么样的竞争格局?这一篇我们将从技术、业务、市场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解读。
① 技术分解:基础设施+云平台、云应用解决方案
【云计算:生发于谷歌,做强于金融】 云计算概念是谷歌2006年提出,云服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三部分。
应用在金融领域的云计算服务(金融云),是专门为金融机构定制的专有云服务,集合了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和弹性的云计算空间,可以完美的契合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
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是金融云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面向金融行业的云平台、云应用解决方案。利用云计算的技术,金融云将金融机构的数据分散到云,并且可以完成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② 业务分解: 金融云的业务范畴如银行的业务场景、手机应用操作
【世界是金融的,而金融是云计算的】 相比较传统产品,云计算在运算和分发更加容易操作,对于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展更有利。比如通过金融云提供的技术支持,可以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提供业务快速迭代开发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支持手机银行业务的推进。同时客户在体验端的感受也会更流畅。
随着金融机构的快速转型,以及国际化进程加快,加上庞大的市场需求,对银行 IT 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云计算技术使得银行不需要再去购买多余的数据中心,通过统一管理,就能实现节约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标。
① 从兴起到群雄逐鹿,金融云的发展只用了十数年。
1.0阶段 初始阶段(2013、2014年兴起) 2013年,阿里率先入局。在之后的2016年,腾讯与网络同样布局金融云。2017年末,京东也加入战场,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让金融云成为了冉冉升起的新兴行业。
2.0阶段 蓬勃发展(2017年爆发式增长) 2017年,金融云开始爆发,大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开始推出自己的金融方案,开始瓜分外部市场。2018年,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开始跨界合作,行业开始蓬勃发展。
3.0阶段 格局渐成(2020年及以后) 到了2019年之后,行业格局逐渐形成:2019年上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场,前10大厂商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2020年8月,中国金融 科技 行业发布了首个《金融 科技 (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重点发展高新 科技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金融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分析显示, 金融云市场的发展可能三个因素驱动增长 :
有利政策 :云计算作为互联网数据的最佳存储地址,已经受到银监会和央行的认可,银监会要求将基于互联网的数据迁移到云平台;同时央行也针对云计算平台的安全和标准提出要求,并且规划了金融 科技 的发展方向,从而让金融机构可以放心使用云平台。
产业挑战 :金融 科技 正在面临着一种业务和需求倒逼产品的阶段,在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中,对于云计算和金融 科技 的需求日益增加,云计算和分布式架构成为了解决业务需求和管理优化的主要工具。
技术创新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助力下,金融云逐渐具备了在金融机构落地应用的条件,成为未来金融业态和服务的新力量。
① 200亿的大盘,但市场仍在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金融云市场在2016年时,整体规模为43.4 亿元,并且在2017年提升到80多亿元,而2020年整个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多亿元。
IDC于近日发布《IDC FutureScape: 2020年全球金融行业十大预测——中国启示》:
2022年,40%的银行将会完善云计算服务能力,实现业务的变革;
2024年,80%的中国银行将会使用金融云产品和服务;
2021年,45%的银行,将会拥抱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并且可以为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新的数字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金融云的快速发展,金融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2019年,中国金融云市场份额已经达到金融 科技 整体份额的9%;并且,在2023年中国的金融云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35.9亿美金。
② 金融云两大阵营——互联网系+银行系
目前在金融云市场主要有互联网系和银行系两大阵营:
出身金融领域的银行系云服务商有更强的专业性,对于金融机构的业务更加熟悉,因此提供的产品更加适用于金融行业落地应用。
互联网系金融云服务商继承了互联网高效的基因,并且更加看重用户体验,可以提供成本更低的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加快速的完成云服务的搭建。
③ 亿级市场,互联网系增速快
2019年,金融行业垂直云服务商处于市场领先地位,而以腾讯、网络、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云服务增速更快。可以看出,相比于互相竞争,这些金融云的服务商更愿意彼此合作。
① 三大派系金融云,形成市场初步格局
按照金融云供给端主体来分,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 科技 解决方案,一直由金融行业垂直供应商主导。随着云方案的不断完善,金融 科技 领域应用方向也开始出现便宜,越来越多的服务逐渐向云端转移,而随着BATJ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金融云市场的初步格局已经确定,可以预测的是,接下来彼此之间的竞争将会逐渐白热化。
一是BATJ等互联网基因的云服务商,二是以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主的云服务商,三是传统软件系的服务商,这三个不同领域的服务商,都将目光放到了冉冉升起的金融云市场当中,并且在这场竞争中三方互有优势。
然而跨界合作也是更好推进金融云应用的方式,互联网巨头们通过与银行业机构和传统软件服务商合作,共同完善金融云生态。如京东数科与神州信息合作;阿里与润和软件通过战略合作;腾讯公司战略入股长亮 科技 ;华为与高伟达合作等。
③ 部署模式多样,业态覆盖丰富
按照部署来分,目前金融云可分为私有云、公有云、行业云和混合云四类:
在公有云模式下,对于用户并没有要求,每一个注册的用户都能够使用公有云服务,主要由平台把控质量;
顾名思义,行业云是离金融机构最近的分类,是由特定的金融机构使用,金融机构用户和云服务商都可以直接控制行业云的计算资源,同时行业云可以完成金融机构在监管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私有云则由一个金融机构独自使用,资源由该用户独自控制,用户在私有云的使用上有着绝对的自主权;
混合云,则是由以上任意两个以上云组成,这种彼此交叉的方式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取长补短。
③ 云采购"丰俭由人",助力业务增长是王道
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 科技 公司采用了两套不同的模式,金融机构更多的是选用私有云和行业云相结合的模式,而金融 科技 更喜欢部署在公有云上。
对于业务需求更大、技术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来说,混合云的模式可以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对于资金、技术、人才数量都不足的中、小金融机构来说,更适合他们的是已经针对他们业务做好定制化的行业金融云,较大程度上缩减了投入和使用成本。但是对于原本就立足于 科技 的金融公司来说,公有云会是更好的选择,通过自己的技术与公有云平台的服务支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自己的产品服务,从而实现业务的快速推进。
首先 ,行业标准有待完善。一方面行业监管机构出台了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使用云计算系统,但是后续的监管没有跟上,并没有合规的标准。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已经购买的系统,并不支持云计算平台。
第二 ,行业敏感性加剧了对于云计算的安全性挑战。金融行业是与钱最近的行业,因此绝对不能出现失误,因为每一次事故都可能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2018年的阿里云曾经宕机20分钟,结果直接造成了成百上千家的金融机构的业务瘫痪,导致了上亿的经济损失。
第三 ,在数据安全和工作性能的双重压力下,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关于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已经不需要赘述,每一个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应用都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相比传统的线下存储模式,在云端的数据库更大,同时算力更强,但是对于很多金融机构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云计算,让他们的心里有些没底。同时,对于网络带宽和网络稳定性的高要求,也需要企业额外投入。
基于金融云,金融机构可以在智能运营、供应链金融、数据风控、消费金融、智能营销等多业务领域展开应用,设计符合市场需要的金融服务产品。
大环境下云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成为金融机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云计算已经成为转型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急需拓展等线上业务,比如网上挂号,比如智能语音服务,比如智能客服,比如网上营业厅等众多新兴业务,而金融云解决方案是业务开展的基础。
一个灵活多变且适应性强的云计算服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完成目标规划并且可以帮助其分析可执行性与合规问题,轻易完成众多金融方案的数字化转型和推进业务创新。
许多云计算服务商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时已经将金融云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比如京东数科,基于自身开展金融业务的经验和资源积累,搭建了金融级一站式移动研发平台PaaS平台,针对金融业务的高要求,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的技术保障。
根据 IDC预测,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云服务支出将达到95 亿美元,市场前景巨大。
2018年,信通院数据表示,我国金融云已经相当普及,41.2%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使用金融云,46.8%金融机构计划使用云计算,合计将近9成。未来我国金融云的效率将会越来越高。
行业人士预计,2020年后,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也将会促进企业对云的使用习惯。
随着云业务的扩张,越来越的功能正在被开发出来,比如线上存贷款,又比如线上虚拟营业厅等,在金融云的帮助下,金融机构的服务范畴正在快速外延,也加深了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
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将自己的业务一点点的往线上转移成为了工作重点,并且正在改变以往对金融云的选择,从私有云到以私有云为基础,行业云和公有云为补充转变,加速了云计算市场的繁荣。
在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大型银行的竞争中,现在的中小银行产品竞争力弱、相关技术落后、 科技 运营能力和投入不足等,都导致了中小银行的获客困难。而金融云的成熟,将会提高中小银行的技术和服务能力,成为中小银行崛起的有利工具。
随着金融 科技 的大面积落地,监管体系的完善,金融机构已经逐渐减少了对于使用云计算的顾虑,金融机构对于云计算的选择,已经成为了必然。
2019年,IDC发布了金融云报告,报告显示,金融云已经成为了金融 科技 解决方案新的源动力,在金融 科技 解决方案中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10%,远远超过整个行业的增速。
同时,整个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将会推动金融云的安全管理体系,云计算的人才培养,以及核心算法的研发。以云计算为核心,提高金融云研发、安全管理能力以及突然事件的应对能力。
金融云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正在与金融机构形成良性化学反应,不断拓宽服务边界,完善云计算的生态,为金融云的发展夯实了地基。
#2020生机大会##金融##云计算#
❽ (2018年真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答案】:C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匹配性原则,镇禅全覆盖原则,独立性原帆衡则,有御轿尘效性原则。
❾ 国信证券香港公司洗黑钱23亿 被香港证监会彻查!
据香港证监会的通告显示,国信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因违反有关打击洗钱的监管规定而遭证监会谴责及罚款1520万元。
这是香港金融史上开出的又一1000万以上反洗钱罚单。之前,香港金管局曾对摩根大通香港违反《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表示谴责并处以1250万港元的罚款。
14个月处理50亿元第三方存款
约一半为可疑存款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发现,国信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曾为超过3,500名客户处理10,000笔涉及总额约50亿港元的第三者存款。
其中有超过2,200笔可疑的第三者存款,涉及总额超过23亿港元。
具体而言,证监会发现:
国信有超过100名客户曾收到与其财政状况不相称的第三者存款;
有些客户于收到第三者存款后并无将该笔资金用于交易,反而于短时间内提取资金;及
某些第三者曾多次将款项存入国信客户的帐户,但他们与该等客户没有明显的关系。
资料显示早于2013年,国信已有职员向其前高级管理层及一名前负责人员提出国信证券香港内部监控缺失,并对处理这些缺失给予建议。然而,有关高级管理层及负责人员没有采取任何步骤,以确保国信与第三者存款有关的内部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监控措施是有效的。
国信证券香港直至2016年3月在证监会进行检视后才开始就超过2,200笔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进行、属可疑交易的第三者存款,向财富情报组作出报告。
证监会认为,国信证券香港的行为已违反《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打击洗钱条例》)及《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
在充分考虑到国信证券香港在解决证监会的关注事项及接受纪律行动时表现合作,以及国信过往并无遭受证监会纪律处分的纪录等综合因素下,香港证监会给予公开谴责并罚款1520万港元的决定。
香港金融机构2018年强势打击洗钱
罚金最高翻五倍
2018年3月起,香港金管局连续修订和发布了,多份关于反恐、反洗钱的官方行动文件,任何涉嫌的香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相关处罚、银行交易检查和监察、可疑交易举报等等方面,可见,2018年,香港政府对于本地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察力度前所未有的强势。
今年,对于香港金融机构的交易监察,成为实实在在的日常行动,香港的高级警司会介入香港银行的交易数据,进行监察,一旦发现任何涉嫌交易,银行就有可能被罚款。
(2018年香港金管局发布的多份监管规定)
2018年10月,香港证监会修订《打击洗钱指引》
在2018年10月,香港证监会法规执行部执行董事魏建新(Tom Atkinson)出席2018年Refinitiv泛亚监管峰会时表示,2018年,香港证监会开出的罚单普遍要大得多。 2017年全年的罚款总额约为6300万美元。2018年至今,香港证监会已经处以1.91亿美元的罚款。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乘数法,以确保惩罚与不当行为相称,以达到预期的威慑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2016年底香港证监会对多家持牌经纪公司就反洗钱开展调查,2017年有多家中资经纪公司涉事。
其中,日发期货(前“证星国际期货”)罚款300万港元、国元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遭罚450万港元、中泰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被罚260万港元、粤海证券有限公司被罚款300万港元且有一位粤海证券前负责人因内部监控缺失被禁止重投业界9个月。对上述公司的处罚多涉及处理第三方资金调动时没有采取充分措施降低洗钱风险从而违反了监管规定。
从受罚金额来看,此次国信证券的受罚金额是此前受罚中资机构的5倍左右。由此可见,香港证监会打击洗钱活动的决心。
中资银行——香港反洗钱的重要监管对象
除了中资券商因为反洗钱收到罚单之外,中资银行也曾收到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反洗钱罚单。
2018年8月,上海商业银行有限公司也曾因为违反《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被罚款500万港元。
香港金管局认为,上海商业银行与33名客户的业务关系复杂,并有款额大得异乎寻常或进行模式异乎寻常及并无明显经济或合法目的之交易。
香港金管局认为,上海商业银行在监察客户业务关系方面存在缺失,故给予500万港元的罚款。
本文源自八卦港股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❿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8]第2号——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
(〔2018〕第2号)
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机构可疑交易报告的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经2018年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第4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行长 易纲
2018年7月26日
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发布)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发布)第十五条修改为“金融机构应当在按本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内部操作规程确认为可疑交易后,及时以电子方式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