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论文做实证为何要剔除金融类公司
因为金融类公司中流动大量的资金,但是他们本身却并没有创造出实际的财富。如内果把金融类公司算进容行会把某些东西夸大,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
例如:经济学中的“投资”和我们平时的理解是不同的概念,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实业投资,而没有金融投资的概念。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不知道说的清楚不清楚
2. 写论文时是否需要剔除剔除主板上的ST股、退市股和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
原则上不可以,但为了数据的可比性,只可以剔除金融保险等公司,2006年之前退市的可以忽略,之后退市的要包含,ST不能剔除。
3. 请教如何剔除金融类股票
可以同时下载每家企业对应的行业数据(通常都是采用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有代码),然后你直接删除归属金融行业代码的企业就可以了。
4. 什么时候样本中需要剔除金融类企业
金融企业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专。
包括执业需属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部分财务公司等;执业需取得
5. 我在看一些实证论文时发现,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时经常要剔除金融行业,这是为什么
那要看来看你说的论文才能知道了自,
但是一般而言,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跟一般行业比较起来却是特殊,比如银行的收入很多来自表外业务,因此仅仅根据三大表来分析银行类上市公司,恐怕很难令人完全信服.
金融行业的财务报表要求和一般非金融企业的要求不一样。原因在于金融行业商业模式有别于其他行业,因此报表结构和主要会计项目也异于一般行业。因此一般不在一起比较分析。
6. 什么时候实证时要剔除金融公司
1.金融行业其资金抄的筹集主袭要靠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也从银行借款,但比重很小。总体属无形资产,受宏观环境、行业特点、竞争态势等影响大,波动大,风险大。
2.金融行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人力资源状况、财务状况、无形资产状况、核心竞争力等分析、评估有相当大得主观性。
3.行业竞争者只能从战略投资者、客户等相关利益方获得其业绩表现、客户满意度、市场前景等各方面的信息来识别隐藏的风险,认知评估需要综合能力和预估能力太高。
7. 国泰安里的股票数据怎么剔除ST PT股和金融股
J1:=STRCMP(LowerSTR(STRLeft(STKName,2)),'st')=0;
J2:=STRCMP(LowerSTR(STRLeft(STKName,2)),'pt')=0;
J3:=STRCMP(LowerSTR(STRLeft(STKName,3)),'*st')=0;
J4:=STRCMP(LowerSTR(STRLeft(STKName,3)),'*pt')=0;
JJ:=J1
or J2 or J3 or J4;
去除PTST股:=88*(JJ=0);
用
选股条件 and 去除PTST股
作为新内的选股条件即可
其中选股条件为容你原来的选股条件
8. 政策为什么不允许金融类企业借壳上市
金融类企业属于特殊抄行业类型,一方面金融企业具有杠杆性,资产结构异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借壳上市与IPO相比流程和审批简化,不利于政策控制。
金融与实体虽然是伴生关系,但金融独大也会伤害实体经济的运行,所以政策上的这些条款有利于国家从总体方面引导控制。不过实际运行中,也是有很多规避方法的。
9. 为什么研究经济计量模型的数据中经常剔除金融和保险行业
因为金融和保险行业本身不属于实体经济,而是属于金融资产。很多经济模型原本就是为了实体经济服务。金融资产是用钱生钱,但是这种收益本质上来说是属于实体经济未来收益的预期和透支。
有这么个关于GDP的笑话,哈佛商学院某2位经济学博士在路上发现一堆狗屎,甲对乙说:如果你老兄敢把那堆东东吃了,我可以给你2万美金。乙就开始算起来,吃了之后需要多少医药费、恢复现有状态需要多少花费等,算的结果是值。吃了之后,乙老兄越来越反胃,实在难受,而甲因为付出了2万美金也是越想越后悔。后来,另一堆那个东东又出现在他们面前,于是乙对甲说,如果你老兄也吃了它,我同样可以给你2万美金。于是甲也开始计算,结论也是吃了值。后来,两位老兄因为什么也没得到却都白吃了一堆狗屎都后悔不迭的时候,其导师得知了此事,导师连声赞叹:“你们就因为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增加了4万美金的GDP,了不起啊。”
同样,在金融资产的本质也可以这么理解,同样的10000W美元,通过杠杆等等一系列手法被迅速放大。当然金融资产的增加的基础是实体经济的增加,金融行业的本事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他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于生产,在这个过程中,金融行业扮演中间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