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银保监会冯燕:五个方面助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8月5日,以“智普惠享金融”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峰会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并揭晓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会上,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总结了近几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成效,分享了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获得的经验。同时,她提出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近几年取得的成效: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6%
冯燕指出,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较大成效,普惠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小微企业 贷款 获得性不断提升,三农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乡镇一级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营业性网点22.8万个,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6%,多数的省份实现了“乡乡有机构”,农业保险乡村服务网点达到36.4万个,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了95%,村级覆盖率超过了50%。
二是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在不断地扩大。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ATM机96万台,POS机3119万台,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85%和193%,全国基础金融服务已经覆盖了53万个行政村,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约为96%,较2013年末上升了13.6个百分点。
三是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了73.1%,增长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为152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较2013年末增长了21.7%,覆盖了全国约20%的小微企业。
四是“三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0.9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了48.2%,其中农户贷款余额8.11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6.5%。五是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迅速,刚才扶贫办的吴华司长专门介绍了扶贫小额信贷的产品。这个产品的推动一直是银保监会负责牵头推动的,为缓解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融资需求,推动他们再生产、再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截至2017年末,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亿元,较上年增幅达到50.57%,户均贷款4.11万。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07.44万户,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5.81%,这个数据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基本占到了1/4。
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的经验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冯燕表示,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注重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一是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引导市场资源投向重点领域和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金融机构在人员、信息、风控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加强社会治理和金融服务的融合,这是我们常提到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金融机构“双基联动”。
二是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的总体目标,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着眼于金融服务空白和不足的地区、人群,在融资、储蓄、支付、保险等不同业务领域确定具体的目标,明确分工责任,抓好督导落实,强化督察问效。
三是始终注重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政府层面着力完善法律框架,监管体制及金融基础设施,创造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及时纠正市场失灵和激励扭曲,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护市场创新驱动力,构建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是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延伸服务半径,扩大服务覆盖,实现目标客户的精准识别、精细管理、精确服务,降低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缓解普惠金融突出存在的信用、信息和动力问题。
五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由于信用、信息、立法、监管等基础薄弱引起的金融服务不足和不当的问题,弥补当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短板和监管短板。
六是学习借鉴和经验输出并重。在发展中国普惠金融过程中,一方面非常注重与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也更注重中国经验的宣传、推广和输出。
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配套
冯燕指出,中国的普惠金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当前发展还是面临很多挑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金融服务“有没有”的问题。目前金融资源的配置仍然不平衡、不充分,部分领域仍然没有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的问题。
二是金融服务“好不好”的问题。金融服务在价格、服务效率、风险防控方面仍然质量不高,金融服务“好不好”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是商业可不可以持续。由于成本高、风险大,成本收益不对等,普惠金融发展商业可持续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四是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配套。部分新型机构和新型业务也面临着监管法律缺失的问题。信用信息 共享 覆盖的范围、互联互通仍然不足,风险分担机制发挥作用还不充分。
五是金融消费者的知识和素养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
五个方面助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冯燕表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下一步工作任务将围绕优化供给,创新产品服务,强化政策环境支撑,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管,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等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优化供给体系。构建竞争性的普惠金融供给格局。要强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适合普惠业务的专业化机制,激发银行业机构的内部改革红利。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进一步聚焦基层,回归本源。
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体系。强化需求导向的产品服务创新,突出服务的适当性和需求的匹配性。用好数字普惠金融工具,降低获客、服务成本,提升目标客户精准识别、画像的准确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政策环境支撑体系。加快推动相关领域的立法,补齐制度的短板。强化监管激励约束,完善差别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货币、财税政策的激励促进作用,推动各方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信用平台建设,深化“银税互动”和“银商合作”。
四是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主体责任。完善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加大中央和地方之间、监管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力度。及时打击非法行为,运用监管利剑,纠正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五是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透明度建设。强化融资主体的履约意识,打击逃废债、“ 老赖 ”现象,通过守信奖励和 失信 惩戒,培育良好信用环境。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办法。
㈡ 微众银行:关注“长尾人群”,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年初疫情之下,让普惠金融的发展再次引起热议。普惠金融需要把握利己与利他平衡并适度利他、深耕长尾市场,服务更多金融消费者群体。普惠金融内涵博大精深,要义是机会平等,让每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金融服务才是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
近年来,得益于丰富的中小企业服务经验,以及金融 科技 围绕安全与合规两大核心发展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以国内首家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发展模式,成为普惠金融道路上最主要的实践趋势之一。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助力经济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但由于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仍面临供需难匹配、“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中小企业融资难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普惠金融服务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这个发展过程中,具有无时间、无空间限制特征的互联网服务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破局方法。
以小微企业为例,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占GDP的60%,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规模较小、发展时间不长、抵御风险能力弱等特点,融资难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小微企业希望能够得到快速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区别于市场上普遍采用需要抵押的企业经营贷产品,2017年,微众银行推出国内首个全线上、纯信用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
“微业贷”无需纸质资料、无需线下开户,实现全线上操作,操作便捷,发起申请到完成审批快至平均4分钟,发起借款至成功快至平均2分钟。以建筑材料企业为例,项目多的时候常常要多方采购,需要资金垫款,而能够快速获得资金,具有提前还款特点的金融产品恰好满足小微企业 “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深圳市中康瑞环保 科技 有限公司就是微业贷的客户之一,该公司通过手机贷款,最高一天操作28笔,笔均7万余元,平均用款周期11天。
继微粒贷之后,2019年微众银行联合合作伙伴推出了小鹅花钱,这是一款面向新蓝领、年轻白领客群的小额消费贷款产品,可在购物消费、转账、微信发红包和提现等多种场景中使用。目前,小鹅花钱服务的客户8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年龄集中在22-35岁。他们在一、二线城市打拼奋斗,希望通过个人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主张“敢拥有,更幸福”的生活态度,小鹅花钱致力于满足这些新蓝领、年轻白领及更广泛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小鹅花钱为大众提供实惠、便利的消费体验,促进了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发展趋势;同时,小鹅花钱主张合理借贷、诚信履约,时时提醒消费者切勿过度负债。
“We2000”则是围绕日常生活消费而设计的一款集账户、存取、消费支付、积分权益等服务于一体的线上支付产品,倡导绿色、 健康 、月花2000元的消费理念。We2000在帮助新蓝领人群获得更高生活品质、有效缓解新蓝领用户资金压力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养成“有钱也要省着花”的消费态度。
当前, 社会 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也有待满足。2016年,了解到听障人士在使用线上金融服务遇到的不便时,“微粒贷”专门为听障和有语言障碍人士组建了一支专职手语专家服务团队,通过远程视频以手语方式核实客户身份和借款意愿,为听障和有语言障碍客户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服务,使得他们同样能够享受到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微粒贷”手语客服项目已累计服务超八千位听障客户。
针对视障用户的使用习惯,微众银行App持续优化无障碍功能建设,为视障群体提供智慧金融服务。微众银行App通过采用光线活体、AI语音合成、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图像处理、震动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等技术,为视障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比如,视障用户在人脸识别过程中常遇到难以对准人脸、眨眼动作等难题,微众银行App采用光线活体识别技术,不需要视障用户进行点头、眨眼、读数字等其他的辅助动作,通过识别实际人脸和检测区域偏移情况,再配合语音提示用户移动手机对准人脸,与此同时,手机也会通过振动频率,来告知用户偏离程度。
㈢ 银行大咖复盘2020不凡之年:数字经济与普惠金融逆风前行
数字经济已成维系 社会 运转的重要支撑,银行业既承载发展普惠金融的 社会 责任,也具有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身需求。12月10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百家成员银行举办的“2020银行数字生态与普惠金融峰会暨第十六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举行。活动现场,来自监管部门、学术机构、银行与金融 科技 企业的三百余位业内人士出席本次峰会,共商数字经济发展新策略,探寻数字普惠发展新思路。
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董事长兼总经理胡莹表示,随着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潜能不断释放,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将更加强劲。她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应从坚持创新引领、坚持 科技 赋能和坚持普惠金融三点切入。
中国人民银行 科技 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指出,当前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为应对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业界应做好四项工作:强化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加快银行数字生态建设;做好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推进电子银行普惠服务。
中央 财经 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全球正面临新一轮 科技 革命,金融业更是处于变革的风口浪尖。中国正同时经历四次 科技 革命,我国银行业如果亦步亦趋地跟进,可能会掉进后发劣势,因此要注重超前思考,隔代布局。
构建数字生态 银行业担当数字经济发展强引擎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在支持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生态的过程中,我国银行业不断面对挑战、跨越鸿沟。现场,多位银行从业者分享了有关数字化建设的心得。
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谢凯指出,坚持数字化转型,进而服务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既是大行的使命也是责任担当。
华夏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刘强谈到,银行构建数字生态首先要以实体经济生态为前提、为依附,在此基础上进化、优化,进而创新、创造,逐步构建高度适配银行自身特性的数字生态。
线上化、数字化如何赋能银行转型
广发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关铁军认为,线上渠道正在成为承载银行大部分经营服务的载体。未来,线上化、数字化的经营和管理就是银行经营和管理本身,这也是转型的意义所在。
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副总经理药明进一步指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主要包含三方面:开放平台的建设、行业场景的拓展,以及数据资产的经营。
江苏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沈蓓洁认为,大数据应当是金融 科技 的核心发力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力,对于用户体验、风控的提升效果是首屈一指的。
上海农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王海涛认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以客户体验为关键,而客户体验的着力点是客户旅程管理,因此上海农商银行着力建设了客户旅程管理平台“鑫旅程”。
针对银行渠道线上化的趋势,长沙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朱彬谈到,银行网金业务未来将逐渐向平台化发展,构建成为具备数字化运营能力的流量平台,同时线上渠道数字化风控建设和运营可以有效降低线上渠道的运营风险。
互联网银行普惠金融成绩单: 科技 助力服务三农小微
数字化时代,银行 科技 能力的提升大幅度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活动现场,两位互联网民营银行从业者着重谈到 科技 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案例。
微众银行企业直通银行部副总经理樊萌谈到,今年疫情来临时,微众银行集全行之力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这期间服务的客户中有2/3的小微企业从来没有在其他银行拿到过贷款,证明切实服务了真正的下沉市场。
亿联银行 科技 研发部总经理张世杰谈到,针对吉林农业大省的市场特点,亿联银行推出亿农贷和生意贷两项产品服务三农和小微,亿农贷主要解决无抵押农户的季节性贷款需求,生意贷主要解决无抵押小微商户的高频低额贷款需求,这些产品背后都离不开 科技 的支撑。
科技 视角看银行数据运营四部曲:挖掘、留存、驱动与布局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科技 企业处理好“金融脱敏”问题,向金融企业输出服务(TechFin)才是发展之本。随后,四位来自 科技 企业的嘉宾也分享了服务金融行业,协助银行挖掘数据价值的经验。
索信达控股集团副总裁宋爱华谈到,真实的营销是客户专员与客户面对面交流,做到察言观色,但是银行面向的客户有几千万甚至几亿,不可能所有客户都做到一对一拜访,所以应当用更高阶的智能工具挖掘并细化客户需求。
华为中国政企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孙壮谈到,金融行业数据挖掘非常重要,尤其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如何存储下来,流动开来,运用起来,是今后银行和技术服务企业需要钻研的课题。
在银行数字化建设中,数据到底有什么价值?对此,神策数据创始人兼CEO桑文锋认为,驱动决策高效化和驱动产品智能化是数据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易观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杨彬进一步谈到,重视建设数据分析能力,进而形成总行数据、分行数据、场景数据的贯通,是银行最终完成数据体系构建的理想状态。
(编辑 张明富)
㈣ 2021年农商银行联社普惠金融工作亮点总结4篇
一、
为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宜居等目标X联社始终坚守姓“农”、姓“小”、姓“X市场定位不动摇,扎根农村、服务地方,全力做好离群众更近、办业务更实、送服务更快的乡村振兴主办银行。截至XX月X联社涉农贷款余额XX.XX亿元,比年初增长X.XX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XX.XX亿元,增速XX.XX%,高于各项贷款增速X.XX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XX.XX亿元,比年初增长X.XX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长X.XX亿元,增速XX.XX%,高于各项贷款增速XX.XX个百分点。
围绕产业兴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制定X联社“贷动小生意 服务大民生”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把涉农小微企业作为服务主体,优先投放信贷资金,XX家有信贷业务的网点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基地、企业农场、工业园区等进行实地调研,贴近客户了解金融需求,为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注入金融活水。二是创新信贷产品。以“农贷宝”、“商贷宝”为基础,以“信易贷”、“冀易贷”等信用贷款产品为依托,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相继在荒佃庄狐貉养殖片区推出“裘易贷”,在新集蔬菜种植片区推出“蔬菜贷”,在晟禾工业园区推出“商户贷”,加大对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为解决缺少有效担保的个人客户,推出借款额 农商行 度为XX万元的“家庭贷”;针对不能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的个体工商 信用社 户、小微企业主及小微企业,推出“个人贷款+企业担保”的组合信贷模式,缓解了客户担保难、借款难的融资困境。三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特点,制定X联社关于明确贷款审批权限的通知》,将新增贷款XX万元及以下的审批权下放至基层网点,减少审批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办理信贷手续各环节的限时规定,提高放贷和服务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四是减负免费优利率。制定X联社关于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XX月份减免开户手续费XXX元,对公转账汇款手续费XXX元,支票手续费XXXX元。制定X联社利率定价办法及小额抵押贷款利率优惠活动方案》,对养殖、面粉、医药等批发零售业的贷款利率下调X.X个百分点,对“X年以上的循环类贷款,若客户每次用信不超过X年,可按照X年以内的利率水平执行”,缓解客户付息压力,打造长远共赢的合作关系。截至XX月底,已为XX家企业节约成本XX.X万元。
围绕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一是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在全辖开展“双基”共建重走访“回头看”活动,打造以诚信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助力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思想道德水准和金融文化素养。二是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成功X县农业农村局签订《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主动与税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接,获取优质客户名单,按照挂图作战原则,及时进行调研、评级、授信。组成以村两委和信贷人员为核心的先锋队,积极向当地村民宣讲整村授信的概念与经济意义、贷款评级授信与申贷流程,力争做到整村授信的概念“家喻户晓”;逐村走访、逐户搜集资料,全力实现对各村白名单客户的全覆盖授信,稳步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提升老百姓的信用意识。三是本着“业务跟着农民走、服务围着农民转”“一村一策”、“一行一策”的工作理念,将“整村授信”与普惠金融紧密结合,根据蔬菜批发收购商、饲料经销商、种植养殖经纪人、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葡萄酒酿造等区域特色经营主体的 银行 生产周期和产业特点,分层分类开展建档立表和评级授信;根据客户实际经营情况与资金需求,提供“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信贷服务,满足乡村居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金融需要,打造诚信、文明、和谐、幸福的宜居环境。截至XX月底,已评定信用乡镇X个,信用园区X个,信用村XXX个,走访农户XXXXX户,评定信用户XXXXX户,新增授信户XXXXX户,授信金额XX亿元。
围绕精神富足,助推金融知识传播。一是围绕信贷政策、征信知识、支付结算、存款保险、银行卡安全、信息安全、反洗钱、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内容,开展“提升 社会 公众金融素养、营造清朗金融网络环境”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将金融知识送到村民身边,将普惠金融产品送到农户家X县域内积极营造“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浓厚氛围。二是将线下营业网点阵地宣传与线上公众号宣传相结合,点线面立体化传播,强化对 社会 公众的普及力度。通过悬挂宣传条幅、摆放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的方式开展户外宣传活动,借助生动形象的案例视频,重点向“一老一少”讲解,提醒老年人谨防“四类”骗局,引导青少年理性消费,在丰富其金融知识储备的同时,让广大老百姓学习并运用金融知识保护自己,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抓住进企业、进乡村普遍宣传金融知识、金融惠农政策和三农信贷产品的有利时机,深入推广“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助力打造信用信息共享、智能可信任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生态圈,畅通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间良性循环。目前利用该平台已成功办理贷款X笔、金额XXXX万元。今年以X联社累计开展金融知识下乡主题活动XX次,累计张贴宣传海报XXX余张,发放宣传折页XXXXX余份,接受群众咨询XXXX余次,覆盖人流量XXXXX余人,带动存贷款幅度增长XX%以上。
二、
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践行普惠金融责任,今年X月以来, 农商行农信社 兴项目启动仪式,以行政村为单位,与村两委共同合作,与乡镇就业工作相结合,设立普惠金融联络员,对村民进行集中授信。以部室+分包支行的模式组成活动小组,领导班子带头,与村联络员组成联合服务小分队,“X+X”“白+黑”地走村入户,在全辖开展“党建引领+双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取得扎实成效,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挖掘“党建共建”优势,激发“整村授信”合力。
㈤ “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深耕“三农”沃土 农业银行发布《2022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农业银行获悉,近日,农业银行发布《2022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行连续第15年发布“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领域贷款余额7.3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1万亿元,增速17.9%,高于全行2.8个百分点。贷款年增量首次实现超万亿元。
农业银行保持帮扶政策稳定连续,倾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2022年末,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253亿元,增速15.4%。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3149亿元,较年初增加481亿元,增速18.4%。“富民贷”余额116亿元,支持农户14.6万户。
农业银行聚焦重点领域,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359亿元,增速22.5%;种业嫌者枯领域贷款余额282亿元,增速81.7%。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39万亿元,增速22.4%。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56万亿元,增速21.6%。县域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万亿元,占全行绿色信贷余额40%以上。
农业银行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大力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创新推广农户专属融资产品“惠农e贷”、农业龙头企业“龙头e贷”“智慧畜牧贷”芹洞等系列线上产品,努力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惠农e贷”余额7477亿元,较年初增加2031亿元,累计服务1500多万农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已在1488个县上线,覆盖14.8万个行政村;1819个乡镇入驻乡村治理平台;“智县”已在16个省50个县推广。手机银行县域个人注册客户超2亿户,手机银行乡村版月活客户数达1744万户。
农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县域农村客户提供更具温度的服务。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农户贷款(央行涉农贷款口径)余额2.21万亿元。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5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46亿元。在县域设立网点1.26万个,占全行网点的56%;惠农通服务点乡镇覆盖率94.1%;移动服务车办理业务20.4万余笔;远程银行累计服务“三农”县域客户4626万人次;组建1.75万支先锋队,累计进村服务148万次。
农业银行秉持合作协同理念,汇聚内外部合力服务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末,与全国工商联开展“金融服务进民企”专项活动,为超过5万家下乡民企提供金融支持,信用余额超过5000亿元。已与所有省级农担公司合作开展业务,贷款户嫌悔数超26万户,贷款余额达752亿元,位居同业前列。农银投资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投资超过345亿元,在总投资规模中占比超25%。农银理财存续乡村振兴惠农和共同富裕系列产品规模合计6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
农业银行坚持改革创新驱动,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供有力支持保障。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三农”专属信贷产品总数已达273项,其中当年创新推出54个;已派出4000余人赴地方政府挂职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其中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帮扶干部全覆盖。
㈥ 亟须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观察 张钦晨
当前,我国已经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但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要求,数字普惠金融将发挥作用的空间广阔。因此,我们要顺应形势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让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普惠金融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
相比传统金融服务体系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更加强调服务对象的包容性、服务方式的便捷性、服务内容的全面性与无差异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让数字普惠金融惠及面更广、发展更快,需要在理念上进一步强化客户至上,在手段上进一步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管理方式上进一步强化工作创新,以更好地为普惠金融的应用推广服务。
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扩大服务范围。普惠金融的 社会 意义在于,从 社会 公平的角度,能够为农民、老人、学生、小微企业等金融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服务,使其能够利用金融服务获得更好的经济改善和生活便利。由于数字普惠金融想要覆盖的目标群体很多属于弱势群体,所以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需要被强调。过去为贫困地区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有时候用的是行政化的手段,数字普惠金融提供的则是有尊严的服务。不同的客群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同,需求时间不同,偿还能力也不同,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服务多种多样的客户需求。
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金融工具满足多样化需求。为满足疫情防控与金融稳定的现实需要,金融机构应加速推进金融服务向数字化的转型,充分将互联网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普惠金融目标的群体服务中,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手段的互联网技术有利于金融本质的发挥,有利于普惠金融的落地。疫情期间,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精准剖析客户风险特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从而有效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资金周转问题。尤其是小微企业在获得金融支持的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促使中小微企业充分融入数字经济,中小微企业包括“小店经济”数字化转型能有效迎合新型消费需求,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为中小微企业带来更多效益和新的发展空间,在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数字监管能力建设保证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提高监管能力,规范行业行为,保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是解决好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统一监管标准。统一的监管标准是由数字普惠金融的性质所引发。金融企业通常接受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监管,在相关制度的监管要求下开展相关金融服务,对于同一类型的企业或同一性质的业务,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限制和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但对于从事数字普惠金融的企业来说,这类企业的业务开展不受地域限制,有可能还会涉及到非企业所在地的其他地区,这就会导致企业所在地和服务开展地所实施的监管制度可能产生矛盾,从而影响监管工作的实效。为了避免此类矛盾的产生,就需要对从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企业制定完整统一的要求和标准,通过统一的监管制度避免监管套利。其次是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当前新的参与者增多、跨界合作较多、金融服务链条长、委托代理关系复杂、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出现等问题,应逐步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框架,明确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远程身份识别及开户、个人信息安全、数据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顺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形势,适时修订已经滞后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中央和地方相关监管部门的协调,推动金融监管更加数字化,着力解决监管前瞻性、及时性以及手段多样性不足等问题,切实保证数字普惠金融的良性发展。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让每个人都能够有通过金融服务改变自身经济状况,甚至改变家庭财富状况的可能性。有学者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普惠可以有效减少城乡贫富差距,可以促进居民的消费行为,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有助于推广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虽然现在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态度、技术、管理三个方面综合施策、持续用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未来可期、前景光明。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㈦ 助力从“0”到“1”的跃升 北京银行普惠金融赋能初创企业成长
多年来,北京银行坚持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围绕首都发展大局,致力于深耕普惠金融。将自身发展与小微企业成长紧密相连,开创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道路,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深度、广度和温度,为助力创新创业、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从“0”到“1”的关键一跃,金融活水润泽初创企业
“作为初创小微企业,加之疫情的影响,北京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让我们享受到了优质高效的金融赋能,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司资金周转的压力,保证了公司的生存和正常运行,真正帮助企业实现了从‘0’到‘1’的跃迁。” 拟象文化公司法定代表人宋昌明兴奋地说。
2020年末,这位知名高等学府的高材生带领着一群在读学生,创办了拟象文化。这群热血沸腾的青年才俊,下定决心要把有价值的专属IP集群,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传播出去。创业之路充满艰辛,尤其是每个项目的推动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短缺成了这群创业学子们前行的最大拦路虎。
“就在四处碰壁的危机关头,我接触到了北京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一番交流后得知,北京银行有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就这样我拨通了北京银行的客服电话。”宋昌明回忆道。
在收到拟象文化的融资需求后,北京银行快速了解了企业的主营业务、上下游企业、销售渠道等业务情况。针对客户对于放款时效性的迫切要求,为客户加急办理手续,企业及时获得了“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的资金支持,项目也陆续顺利上马。
多方携手凝聚合力,优惠政策助小微
自2003年“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前身“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北京银行主动担当,积极履行责任,按照政策要求针对特殊就业困难群体定向提供小额信贷支持,之后贷款对象范围逐步扩大,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并在2018年正式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据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50万元、期限最长3年,“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300万元、期限最长2年。借款人仅需承担贷款利息中的一小部分,剩余部分由财政部门给予贴息,免收担保费。截至目前,北京银行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过10 亿元,支持1万余人实现创业就业。在众多“创业担保贷款”的受益者中,宋昌明和他的公司是个典型的缩影。
产品是金融服务的载体,长期以来,北京银行不断创新、丰富产品,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精准的信贷产品匹配,特别是以普惠金融服务初创期企业,创新设计“科企贷”、“创业贷”等标准化信贷产品,降低初创企业融资门槛。近年来,在金融 科技 的支持下,北京银行又陆续推出了全线上的“普惠速贷”、普惠金融APP“北京银行京管家”等线上融资类产品,不断升级普惠金融服务。
与企业共同成长,雪中送炭共渡难关
多年来,北京银行始终牢记“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初心,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多年前,创业人张国栋成立“太阳宫水产养殖场”。“为了方便与客户转账,我在临近的北京银行网点开了一个基本户。”张国栋说,“开户后,结算效率很高,从那时起北京银行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到哪个网点,没有繁琐的手续,体验感非常好。”在北京银行的金融服务支持下,经过艰苦创业,张国栋的事业蓬勃发展,当初的水产养殖场已成长为服务于各大星级酒店的集采供应商,在业内颇具影响。
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了公司的资金链,企业经营一度陷入生存困局。在这危机关头,张国栋的公司又中了新的标的,补足资金缺口、维持公司运转迫在眉睫。心急如焚的张国栋拨通了北京银行客户经理的电话。
在详细了解“老熟人”的困境和需求后,北京银行有针对性地为张国栋配置了适合公司的“银税贷”、个人经营抵押贷和个人信用贷。一套组合贷下来,不但为公司解除了燃眉之急,还为张国栋节省了贷款成本。“贷款很快就到账了,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需。我把北京银行这笔款叫做‘生存款’,是北京银行让我们企业生存了下来!”张国栋感慨地说。
“银税贷”是北京银行基于小微企业纳税信息,向小微企业发放的,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周转的信用类流动资金贷款业务。自2020年10月上线以来,“银税贷”已累计支持了两千多户小微企业,户均授信155万元,成为普惠小微的拳头产品。
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北京银行始终坚持共赢成长的金融实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北京银行将时刻牢记使命,以支持小微企业为己任,持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用专心、专注的工匠精神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