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农村金融服务调研政协

农村金融服务调研政协

发布时间:2023-07-13 07:20:32

A. 金融市场的调研报告

金融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金融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金融市场的调研报告1

一、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金融资源的实际总供给小于实际总需求,农村金融缺口率比1998年的57.8%来说有所下降,但至2002年末农村金融缺口仍高达4931.8亿元,供求未能实现均衡。

(一)金融机构大撤并导致农村金融体系空洞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迎接内外资银行的挑战,商业性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显著加快了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步伐。经营明确地向商业化方向转变,开始大量撤并设在乡镇的机构网点,贷款向大客户倾斜。不仅使其在农村的金融服务出现断层,而且还使大量的农村资金被转向了城市,使得商业性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日渐减弱。事实上,农村金融领域也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农村金融市场不应该成为商业性金融的抛荒之地。

(二)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弱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单一

首先,我国虽然已有运作十多年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但现阶段的农发行却背上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良资产负担沉重的包袱,数据显示农发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高于同期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水平。现阶段我国农村领域,最需要贷款的需求者有,贫困户、微型和小型企业及龙头企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技推广以及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而产生的金融需求很迫切。

其次,农村信用社体制上存在重大的缺陷。近几年来,农信社的存贷比总低于全国金融机构的平均存贷比(见表1)。而且,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在同期也高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的统计,咸宁农村信用社20xx年三季度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置换之前,其不良贷款达到36283万元,不良率17.81%,票据置换后,不良贷款余额仍达到10457万元,不良率5.88%。截止20xx年二季度末,不良贷款又升至20129万元,较置换时增加9672万元,不良率9.28%,较置换时增加3.4个百分点。

农村信贷资金配置上的偏差,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不降反升。尽管农村合作金融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很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大大改善。但要在将来竞争性的农村金融领域争取更大的优势,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还必须深入。

4、农村金融监督管理过度和不足并存。借款在融资者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过大,达到了70%以上,贷款品种过于单一。

再次,近几年趋势来看,农村存款较其他资源在总的金融资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证券期货外汇等资本市场的触角根本没有延伸到农村。农业类股票债券占金融资源总量仅有0.7%左右,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见表2)。

总之,农村金融体系萎缩,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乏力,都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

二、针对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整体均衡

经济决定金融,没有一个活跃的市场,金融的核心作用就难以完全释放。农村经济主体的交易需求不足和供给型金融抑制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现象的产生。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问题,只有通过在供给中创造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给,才能得以从根本上解决。

(二)发展小额贷款业务,弥补农村金融漏洞

农村有民间借贷最活跃的土壤,无论是农民和农村的经济组织,都离不开民间借贷,随着这几年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民间私下的融资规模在8000—10000亿,完全处于不可控状态,它加大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只有把民间金融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才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我国农村的民间金融是完全扎根于农村土壤的,因此对农村民间金融不应简单采取打压做法,这会使得民间资金转向低生产率的自我融资方式。

提到农村金融,就不能不提到去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银行家尤努斯。他创立的格拉明乡村银行,专门向贫困农户提供无需抵押的小额信贷,这一模式为全球农村金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我国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可以借鉴“尤努斯”这个被国际金融市场认可的模式。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一方面,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的金融机构。纽约联邦银行对美国银行业务状况进行的研究也表明:银行规模越小,其小额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越大,目前已经有不少海外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发展农村金融的一大创新,它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现有的金融服务竞争,一改农村信用社的独家垄断。另一方面,有必要对目前各种民间金融分门别类、分别指导,限制和取缔不正常的民间金融活动。这样才能使民间金融真正成为制度性金融的有益补充。

(三)让农业政策性银行更好的为农村服务

1、将农发行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农业政策性银行。有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产业银行重点扩展投行业务,开展承销债券,资产证券化和风险投资业务,组建基金在企业的重组及参与民营化的改造中扮演了关键性角色,成为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经营的成功范例。

2、允许农发行逐步开展信贷以外的咨询、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中间和表外金融业务。以增强其盈利水平,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3、建立和完善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4、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投资品种,使农村金融资源总量平衡。

(1)开展实物和房产为基础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业务。目前各地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体制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农业保险尚未推开,农民生产生活所需贷款比较困难,农业和农村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难以保证。虽然农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大力开办了农业生产资料小额信贷业务,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可以开办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通过建立和健全农村房屋的评估、抵押机制,使广大农民在依法、自愿的原则下,为金融机构加大农业信贷扶植创造条件。建立农村抵押贷款制度就要求:首先,国家要制定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制度,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对广大农民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其次,央行要制定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的原则、政策和措施。

(2)要鼓励引进国外农村金融中的专门为农业设计的金融品种,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创造有效的担保形式和途径;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培育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鼓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与发展订单农业相结合,有效分散订单农业可能出现的风险;积极鼓励保险公司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三、展望

总理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六项任务中叙述一共有476个字,而农村金融就占了193个字,可见农村金融在未来的金融行业发展中将成为新的亮点。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与传统体系有根本的区别,这是由农业发展的趋势决定的。现代农村经济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是时间急,频率高,资金规模相对少。大的金融机构现有业务流程根本不能够满足这种需要。

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揭牌,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邮储小额业务“好借好还”亦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开;3月16日,随着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首家专营“三农”贷款业务公司的开业,目前,我国已有1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核准开业。这是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意味着农村金融市场正式向各类资本开放。他们将为我国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的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满足我国“三农”持续增长的资金需求。

伴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农业银行和农发行也开始对农村金融市场重新重视;按照银监会的思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以县级法人为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村镇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xx年初建立了试点,整个农村金融市场从机构上开始进入春秋时代。

总之,在农村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金融机构应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问题。农村金融业改革的过程和它的内在发展规律对于我国现代的监管者和实践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金融市场的调研报告2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4月份我委抽调专人成立调研组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暨小微企业融资情况赴各市(区)、重点乡镇、园区以及重点企业进行调查走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小微企业融资总体情况

1、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有所下降,与企业发展需求比差距甚远。20xx年一季度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9.02亿元,比年初下降4.63亿元,同比少增52.03亿元,降幅0.43%,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4.91个百分点,总体未完成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的目标。

2、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民间融资异常活跃。据统计,在我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企业自有和民间资金等内源性融资占比约为60%。在求贷无门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纷纷转向民间融资,想方设法从、理财公司、典当行等机构融通资金,甚至不惜借“高利、贷”。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成本上涨、缺乏品牌、创新不足等原因,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实业无利可图,便脱离实业,加入到民间投资行业中。

二、当前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满足度较低,融资渠道狭窄,模式单一。调查显示,泰州只有2.8%左右的工业小企业和银行发生信贷关系,意味着100户小型企业中只有不到3户成功从银行贷款,97%的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均通过自筹和民间贷款的方式获得。目前,小企业发展除自身内部积累外,外部融资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银行提供给小企业的贷款基本集中在流动资金贷款,很少提供中长期信贷,小企业中长期发展多依靠亲朋借款或者民间融资。除上述渠道外,被调查企业中几乎没有其他成熟的融资渠道获得急需的发展资金。

2、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根据调查,“融资贵”问题具有普遍性。从民间融资来看,小额贷款公司一般放贷利率基本为银行贷款利率2-3倍,有的更高,企业实际要按年息15-18%支付。通常,互联网金融产品年息多在20%以上,非法民间融资机构的“高利、贷”年息都在30%甚至50%以上。从信贷融资来看,虽然我市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小企业金融产品,但是小企业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的资金的'成本依然很高,综合资金成本率一般都在8-13%之间。另外调查发现,一些银行还强行附加了承兑汇票、基金、保险等额外业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部分企业的贷款综合成本测算下来达到15-20%。我们选取了四家代表银行对企业融资成本进行了测算。测算按企业贷款100万元一年期间抵押(房产和土地)贷款。(基准年利率6%)

3、融资缺口大,三类小企业融资较困难,部分产业受信贷政策影响较大。目前,我市大型企业融资供过于求,中型企业融资规模也超过一般企业,真正贷款难、缺口大的是小企业。根据销售比例法估算(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我市小微企业外部融资需求量为1200亿元,缺口还有很大。根据调查,不能从银行贷款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三类企业:第一类,初创企业,缺少抵押物。第二类,企业运行质态不好。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订单、企业下行趋势明显。第三类,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如高耗能高污染。我市传统的化工、纺织、不锈钢产业,由于能耗高和排放高,成为国家控制信贷的产业。在兴化戴南镇抽样调查中的63家企业中有51家企业急需贷款,占企业总数的81%,平均每个企业融资需求3200万元。

4、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不畅,银行抽贷压贷现象突出。去年以来,部分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提高了合作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有的只与市级以上国有担保公司合作,有的甚至全部中止了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有的银行在担保公司没有违约的情况下,随意停止担保业务,有的银行在银担合作中不认可人民银行和经信部门推荐的评级等级。有的不与担保公司协商,单方调减协议放大倍数,造成了担保机构特别是民营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不畅。有的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为了让企业及时还款承诺续贷,待企业还款后就不再贷款,导致许多企业资金紧张,随时有断链的可能。

综上,近年来,我市的小企业融资环境总体上不断改善,各类金融业机构的小企业产品也不断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数量、质量也有了提升,但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是经济金融理论界探索的永恒课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我市小企业融资工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按照市区联动、畅通主道、完善平台、多管齐下的思路,我们建议在以下十个方面开展工作,缓解市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市银监局牵头组织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七不准”的专项督查,禁止存贷挂钩,禁止不合理收费,禁止搭售金融产品,严防贷款资金挪用或外流。市金融办、经信委、商务局分别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等行业的业务规范经营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降低融资成本,切实防范民间资本可能引发的风险,积极发挥其在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总量。市人行、银监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办支小再贷款,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和银监会《关于20xx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考核、引导力度,督促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扭转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下降趋势,畅通小微企业融资主渠道。

三是设立市区中小企业融资周转资金。各区财政出资,市财政给予适当资助,在各区设立市区中小企业融资周转资金。中小企业融资周转金按照政府监管、封闭运作、独立核算的原则,为市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应急过桥服务。

四是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开展系列“融资服务进园区、进乡镇、进企业”活动,以新进入泰州的商业银行为主体,充分利用新建商业银行拓展市场的积极性和贷款指标,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实现融资服务由注重面向重视点、由共性授信向个性服务的转变。

五是筹办泰州“金融超市”。市金融办、市人行、市经信委、市银监局等部门,共同设立市区中小企业融资超市,邀请工、农、中、建、交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中介机构入驻超市,每双月开市一次,为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对接服务。

六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推动银担加强合作,组织银行和担保公司开展专题合作交流活动,引导银行将优惠政策向信用等级高、风险控制能力强的担保公司倾斜,降低民营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积极做大国有担保公司单体注册资本、提高担保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担保放大倍数。积极引导财政和知名企业资金投入担保行业,增加国有骨干担保公司的实力。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全市重点骨干担保公司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

七是加大企业上市、境外融资工作力度。加强企业上市、境外融资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转变思想观念。做好拟上市资源的挖掘和培育工作,不断充实调整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对基础好、效益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按照上市的要求进行筛选,为企业上市做好准备。加大企业上市培训力度。组织拟上市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到外地上市公司实地考察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积极邀请券商等中介机构介入,帮助拟上市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八是搭建统贷融资平台。市经信委牵头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提出申请,在海陵、高港、姜堰区设立统贷平台,市区财政共同出资按照1:10的比例获得省进出口银行中小企业授信。各区分别选择1家国有公司和代理银行作为统贷业务操作平台,将统贷资金以较低的贷款成本发放给市区中小微企业。

九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开展企业技术专利权、工业产权等非实物资产抵押贷款。帮助企业通过典当、设备租赁等渠道进行融资。引导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多种途径,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促进资本流动和资本集聚。

十是开展金融服务宣传活动。市经信委联合银监、税务等部门,组织市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深入特色园区、工业集中区开展“送政策进园区”活动,宣传、推介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产品、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提高政策水平、拓宽融资知识。

;

B. 合力推进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为新农村发展带来哪些助力

合力推进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为新农村发展带来哪些助力?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一项重要任务是抓好“三农”工作,特别是把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结合起来,使扶贫基础更加稳定,成果更加可持续,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农村振兴。

四是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助力农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在“硬件”上下功夫,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在“软件”上下功夫,解决信用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薄弱的问题。

C. 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建设

张建成,CPPCC成员。汪哲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1月28日电(王慧)“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的总抓手。这次“两会”重点部署了乡村振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服务乡村振兴是使命和责任。它们也是发展的需要和命运。他们必须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内蒙古自治区CPPCC委员张建成在讨论中说。

张建成说,去年以来,自治区联社统筹防控疫情和服务实体经济,聚焦主业,回归本源,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截至2020年底,全区农村信用社总资产突破6000亿元,达到6207亿元,同比增长8%。各项存款突破5000亿元,达到5012亿元,增长11.5%;各项贷款达到3464亿元,增长8.2%。资产、负债、存贷款均居全区银行业首位,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建成建议,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自治区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灶颤唯准化的新趋势。围绕奶牛、肉牛、肉羊、羊绒、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草原特色产业,介入产业链各个环节,推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综合金融生态圈。树立“草原红利”思维,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支持“蒙自好”品牌建设,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大力支持新业态、数字乡村、大数据农牧业,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探索“金融农业、商业、文化旅游”新模式,结合农信商城,培育农村电商、旅游、民俗、文化、作坊,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探索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创新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满足各类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为自治区绿色崛起贡献力量。服务草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信贷政策与农牧业绿色产业政策的兼容性,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保持贷款总量和占比持续下降。坚持“山清水秀是无价之宝”的理念,支持绿色农牧业,支持高标准农田和农业节水设施建设,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支持发展生态农牧业、观光旅游、健康农村经济,帮助农牧民建设生产性农村、生态家园、生活园区。

参与农村建设,与大银行合作,帮助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农村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帮助农村牧区实现现代化。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并积极有效参与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与地方基层党组织联系,推广挂职或挂职“金融村官”模式,切实将金融服务融入乡村治理。进一步做大“草原金融轻骑兵”移动金融服务品牌,增强金融服务点助农功能,充分发挥“农信社”综合服务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相关问答:

相关问答:有人知道有哪些靠谱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吗?

电商在中国发展了近二十年,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但是唯独对农产品的渗透很慢,究其原因,一是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体系没有完全形成,物流成本极高;其次农产品仍未形成品牌化,产品层次不齐;最后,现阶段农产品都还是初级产品,没有深加工,附加值极低。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产品上行困难。

虽然,农产品电商还要跨过很多艰难,但是,一些新农人已经在行动,渴望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并且在少数农产品中取得成功。针对农产品电商平台,介绍几个比较好的卖货平台:

一、综合电商平台

以阿里、京东、拼多多为代表,此类模式以综合性电商平台为依托,凭借自身的超级互联网入口地位,涉足农产品电商业务。

1、阿里巴巴:淘宝网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每天有超过6000万的固定访客,是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也是人们网络购物的首选平台之一。入驻淘宝的流程也十分简单,只需缴纳1000元保证金就可以,门槛低,不需要太高文化。入驻完成后,你就可以在上面上传商品图片和介绍了,建议可以参考同类产品的商家店铺是怎么做的,农产品包装可以去1688上买或定制,快递则要自己去联系;淘宝上线农产品频道,涵盖了从种子、农药、农机、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产品,致力于改造农资行业多级经销商层层加价的模隐培式,产品从厂商直接供货,同时从准入机制、店铺保障金、售后周期等方洞庆面提高保障能力。

2、京东:京东在农产品领域的拓展,15年7月17日,正式宣布进入农村电商,农资是第一步。目前京东所售种子均为京东“入仓式”自营,同时还支持商家一起做协同仓储。对于农药和化肥领域,京东还处于探索期,现主要通过平台入驻形式经营,如与金正大合作,构建农商1号农资平台已于15年7月底上线,覆盖农药、化肥、种子等产品,生产企业直接供货。此外,京东计划推出厢式、货车式移动仓进村镇,以线下实体赶大集的活动为载体,实现线下下单,现场提货服务,这种“纯线下”的玩法也极具想象力。

3、拼多多:是电扇里兴起的新贵,尤其是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已有不少商家入驻。这里的商品非常便宜,通过社交裂变的形式,实现薄利多销,对于一些滞销产品的销售效果很好。入驻需要10000元保证金。

4、有赞商城:大量公司都上线了有赞的小程序,另外有赞也有类似阿里巴巴的供货平台,缴纳5000元保证金就可以入驻,在这里你可以寻找大量有赞商家分销你的农产品,包括对接一些大的自媒体资源等。

二、垂直型农资电商平台

该类电商平台专注于农资领域,目标客户明确,能轻易实现同类产品之间的比价、比货功能,注重客户服务,主要由农资生产商、供应商入驻,面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

1、惠农网:惠农是一个典型的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你只需注册登录,上传自己的农产品,等待客户咨询和购买就可以。惠农里拥有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信息,而且几乎全是产地供货,价格非常低廉,卖货买货都是非常好的,可以帮你发现许多商机。

2、一亩田:和惠农网差不多,但是种类更丰富些,几乎是个大杂烩,天南海北,各地的农产品都可以在这里交易。

3、“云农场”:运用电商模式直接让农民从厂家采购农资(品类齐全涵盖了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并提供农技服务。2014年2月上线,自营与商户入驻各占半壁江山,已有400家农资企业入驻,2800多个产品,市场覆盖全国区域达到3万亩土地,采用村站模式,贴地面发展用户,在基层设立服务站帮助农民下单。目前云农场已成为集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农村金融、农民社交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农资服务平台,未来其通过网上交易大数据产生的价值将更具竞争力。

4、“农一网”: 由中国农药发展与使用协会发起,联合辉丰股份等国内四家业内知名农药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的以农药为主的农资类电商平台。于2014年11月上线,已经有40多个品牌入驻。其服务方式为在基层成立“代购人员”帮助农民下单,而传统经销商成为农一网会员后只负责配送和售后服务,免去了以往有农民赊销的负担。

此外,易农优选、农资大市场、拜农网、龙灯电商等皆是平台化运营,但各家特色不一,易农优选、农资大市场选择种田大户为客户群,以走量为主,不接受单个订单,只有订购的数量达到物流标准才可以派送。

三、专注农村市场的电商平台

除综合性电商平台在开拓农村电商细分市场外,还有一类农村电商,其创业伊始就只做农村生意,其产品往往不限于农资下乡,同时引导农产品上行。还有部分农村电商只做区域电商,销售农资的同时还会覆盖生活用品。其优势在于针对细分客户,在用户体验及需求上把握更精准。区域电商还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方面占据先机,当然其劣势也很明显,产品品类有限,无法满足消费者定制化及宽品类需求。

1、点豆网:15年5月21日正式上线,一期投资20亿元,覆盖山东、海南、新疆等100个县。其平台主要整合农资(农药、化肥、种子、农机及日用品等)输入、农村农产品输出、农村物流、农村金融等农业产业链,其服务方式为设立“一村一站”,扁平化销售,商品直达于农户。

2、农资哈哈送:2014年上线,针对河南、河北、安徽、山东农村的大型农资、日用品整合购物平台,在县城设立代购店,在村级设置代购员。

此外区域电商“好汇购”则主要针对吉林省搭建农资、日用品及医药下乡,农产品上行。“星润农资”等农村电商则主要采用O2O模式整合原有线下农资店、乡镇日用品超市进行网络销售并提供物流配送。

四、老牌农资企业的电商路

面临电商大潮,传统农资企业都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互联网”对于传统农资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成熟的物流、营销系统、品牌口碑、服务体系以及长期扎根基层对于消费者需求的了解等方面都是非农资基因电商无法比拟的。电商对于广大农资企业其实只是传统销售渠道的升级。

1、中国购肥网:鲁西集团的电商网站“中国购肥网”于2013年上线,为其传统渠道增加了产品直销的方式。电子商务渠道的产品、物流、服务都是由鲁西公司原有的经销商网络负责,传统的销售渠道并未改变。目前,其网上的销量只占到总销量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农户购肥还是通过传统渠道。

2、买肥网:中化集团下属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的买肥网于2014年7月上线,主要为其现有的核心经销商提供在线的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其搭建电商平台主要基于其提高效率的需求,实现公司与核心经销商在交易各环节中的业务信息透明和数据实时共享,客户需求可以真实、直接地反馈到工厂,缩短购货流程,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3、农信商城:大北农借“三网一通”转型综合服务商提出智慧大北农战略,通过猪管网、农信商城、农信网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用互联网创造农业新生态。其农信商城是大北农网上直营店,主营饲料、兽药、疫苗、种子、农化产品等。

此外,芭田股份、司尔特、史丹利、心连心、金正大、新希望、中农控股等老牌农资企业都在加快进军电子商务的步伐。

五、服务导向型农资电商

农资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农资产品使用技术复杂、产品效果受环境因素、操作技术影响大,需要配套的售前售后服务。不同于以上各类电商以销售产品为主,信息服务先导型平台以提供服务为主,整合了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和平台服务,有的以论坛形式发起,有的提供免费移动信息服务终端。此模式可以有效集聚客流,提高产品精准投放率,同时打造良好用户体验,满足农户对基础服务的需求。

1、农医生:中农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的手机App “农医生”于2014年11月上线,是免费信息服务终端。目前平台认证专家达到10万人,注册用户突破500万。平台整合农机专家、植保专家,在线免费、快速、准确解决农民种植过程中各类难题。其产品不断更新迭代,病虫草害图谱、农资产品查真伪、查找附近农资店等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目前平台初期还未有盈利倾向。

2、益农宝是浙江农资电商平台的移动客户端,是一个集信息整合、农机在线、庄稼医生、农资4S店于一体的多功能信息终端。为农户提供植物营养解决方案的同时能精准营销。

农产品电商平台多,但是能够真正解决农产品上行销售出去的平台需要不断的支持农村的发展,保证农民的利益才能种出更好的东西,才能有好东西销售,用户才能买到好东西。

D. 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的权威解读

“一行三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答记者问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下简称“一行三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198号)。“一行三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简要介绍一下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背景情况。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近年来,“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个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目前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突出。
试点一年多来,在试点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努力,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总体上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第一,试点因地制宜,开发和推出了一大批金融创新产品。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目前试点九个省主抓的主导性试点创新产品有133个,试点县(市)有88个。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效果有明显影响的试点创新产品包括: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惠农卡”等等。试点创新产品大量涌现,有效拓宽了涉农资金的融资渠道,方便了农村和农民贷款,受到试点地农村和农民的广泛欢迎,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第二,试点调动和激发了金融机构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了涉农信贷投放的明显增加。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试点九省涉农贷款余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贷款和农户贷款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高19.4个和7.4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增速7.9个和7.7个百分点。试点九省试点创新的金融产品直接带动的涉农信贷投放累计达559.5亿元,贷款余额264亿元,同比增长40%。涉农信贷投放明显增加,这是试点最突出的成效。
第三,试点推动建立了有效的农村金融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一整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鼓励农村金融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试点开展以来,九个试点省普遍建立了有效的农村金融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了试点的责任和进度要求,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河南、辽宁、湖北等省份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推进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扎实安排。在配套政策支持方面,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差别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正向激励,并大力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和信用环境建设;中央财政和试点省的地方财政对扩大涉农信贷投放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给予专项补贴,有些试点县市还通过地方财政出资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奖励基金或专项财政贴补资金;金融监管部门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网点布局调整上给予积极支持;保监部门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增加涉农保险品种,改进保险配套服务。这些工作,为加快推进试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同时,也把政府多个部门高度凝聚在一起,进一步增进了跨部门政策的协调合作。
第四,试点进一步增进了多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并促进了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为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10年1月,“一行三会”联合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座谈会,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交流。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牵头有关部门分赴全国有代表性的省市对各地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总体来看,目前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仅具备了相当的基础,而且存在迫切的现实需求。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金融系统实施强农惠农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国金融部门在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必须有新作为,这对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金融机构大力开发农村潜在市场也是一个“双赢”。因此,“一行三会”在认真系统总结一年多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今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二、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核心目的,就是紧紧抓住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这个突破口,通过金融系统积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国努力创新和普及、推广一些真正契合农村与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与时俱进地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在着力缓解农村和农民融资困难的基础上,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是集中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广普及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比如,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发展农村微型金融,全面提高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满足率和服务效率。这些金融产品,在目前已经普及的地区属于成熟类金融产品,但在全国不少地区,推广这类金融产品本身也属于一种金融创新。
二是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研发和推出一些适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纯创新类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以前没有过,现实中存在迫切需求。比如,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探索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探索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涉农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等等。这有利于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比如,推广农村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和信贷员包村服务;推广手机银行、联网互保、农民工银行卡等农村金融服务新方式;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咨询、代理保险销售和涉农理财业务等等。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流程,再造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让广大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三、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哪些基本要求?
第一,要正确把握全面推进创新的原则和方向,选准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务求实效。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与农民的重要纽带,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更多的金融服务实惠。因此,农村金融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不顾政策规定和风险盲目创新,更不能弄虚作假。一定要因地制宜,着眼于农村与农民最急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寻求新突破;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风险可控和财务可持续,重在实效和管用,务必抓实,务必见效,为农村和农民多干实事、好事。
第二,要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创新要坚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有机结合,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要通过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进一步促进发展富有竞争和活力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银行、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和谐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低成本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金融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金融服务保障。
第三,要注重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和政策合力。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要特别注重积极建立和完善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特别注重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的有机协调配合,特别注重调动和发挥金融机构推进和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积极性,特别注重加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金融专业人才培育,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政策合力和发展可持续性。
第四,要注重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基础数据信息统计、政策宣传解释和政策效果评估。农村金融基础数据信息统计和政策宣传解释这些基础工作非常重要。金融管理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切实摸清底数,做实创新基础。要注重加强基础数据信息的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及时总结交流农村金融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加强调查研究和农村金融专题分析。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效果评估,督导和激励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切实做好农村金融创新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正确引导政策预期。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为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农村金融创新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发展。
四、如何发挥好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涉农金融服务领域的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既是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拉动、辐射和支撑保障作用。
从资本市场看,重点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到股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进一步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来源。2009年至今,共有14家涉农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合计募集资金118.8亿元;共有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合计募集资金54.7亿元。截至2010年6月末,共有31家涉农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604亿元,中期票据179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2亿元,合计募集资金787.2亿元。总的看,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并借力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产品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证监会将大力加强与各金融管理部门的密切合作,一如既往地积极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发挥好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积极作用;推动期货业经营机构积极开展涉农业务创新,稳步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2009年,全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交量达到12.4亿手,成交额达到62.2万亿元。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具备了支持“三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保险市场看,重点是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与农民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品质,积极推进农村保险市场体系建设。这些年,农业保险(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两大类)和涉农保险(指除农业保险外,其它为农业服务业、农村、农民直接提供保险保障的保险)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33.8亿元,保险金额达3812亿元,保费规模已达全球第二位;包括农房保险、农机保险等在内的涉农保险保费收入25.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6万亿元,支付赔款16.4亿元。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保监会将继续落实“低保额、广覆盖”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供给主体和服务网络发展完善,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领域和试点品种,加快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试点;同时,积极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加强合作,支持拓宽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增强农户贷款信用和扩大农户融资手段(如个人保单质押贷款等),促进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并注重加强保险业务监管和保险人才培训,努力促进城市保险市场与农村保险市场良性互动,形成城乡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E. 县域金融怎样服务三农,服务农村

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
一、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1.农村信用社正在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市场,而农村信用社依靠其网点多人员多的优势,不断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加大支农力度,拓宽支农领域,增强服务效能,存贷款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社会影响逐步扩大,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现。
2.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广泛吸收农民的闲散资金,大力开展组织资金工作,各项存款增长很快。同时农信社还加大了贷款投放,办理了助学贷款、扶贫贷款、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3.农民金融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金融意识明显增强。逐渐明白了“借鸡生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道理,农民金融意识的提高也反映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制约因素
1.服务主体缺位。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地撤并农村营业机构,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作用弱化;作为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重任的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仅仅围绕粮棉油收购做文章,成为“粮食银行”,难以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农村保险机构缺乏;邮储只吸存不贷款,资金分流现象严重。农村市场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明显缺位。
2.服务品种单一。银行票据承兑、代理收费等中间业务在农村没有开展;各种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例如理财和网上银行、银行卡业务鲜有办理;保险在农村开办的品种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险金额少。农信社除了提供信贷资金外,金融服务品种不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的需求。
3.服务总量不足。最重要的农业信贷投入相对不足,一是农信社资金通过拆借和购买有价证券方式转移;二是邮政吸收的储蓄上存转移了资金;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乡镇分支机构的存款上存,而使农村资金向其他行业转移和分流,导致了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不足,农业信贷总量投入不足,信贷投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
4.服务机制不顺。首先,农村经济分散化经营同农村金融集约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户贷款的发放额小、面广、量大,而农村金融在向商业化转轨的进程中实行集约化发展战略,这使农业发展中的经营分散化与金融服务集约化目标产生冲突。其次,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在市场的导向下,各地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趋向,而农村金融机构却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贷、进出口结算等专业化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再次,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产品、服务的需求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
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加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中长期信贷业务。二是加快农信社改革,建立规范化的合作金融体制,完善服务功能,为“三农”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三是放开管制,允许设立民营银行,增加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
2.创新金融产品。尽快开办通存通兑、异地存取款、办理代缴费等业务;尽快开发一些低费率、广覆盖的保险服务产品,特别是要推出进城务工民工的保险险种。
3.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一是扩大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动幅度,增强其组织资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银行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机制;四是规定商业银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
4.拓宽支农领域。开发创业贷款、劳务输出贷款等产品。要把信贷与科技开发结合起来,支持科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把信贷与农村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切实提高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知识农业的主力军。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信贷投向,拓宽支农领域,提升信贷服务的层次。
5.改进支农方式。针对农户贷款额小、面广、量大的特点,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增加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投放,完善小额信贷机制,开展现场放贷,设立“贷款专柜”,简化手续,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

阅读全文

与农村金融服务调研政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甘肃信托费用 浏览:36
cdr融资融券 浏览:29
鑫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电话号码 浏览:330
产钴的上市公司 浏览:566
罗斯公司理财第十版答案 浏览:679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组织机构是什么 浏览:73
个体工商户可以做外汇吗 浏览:753
境外期货交易图书 浏览:564
裕丰公司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浏览:26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不足 浏览:623
威海商行理财产品快乐宝 浏览:26
苏丹属于外汇管制 浏览:275
京东旗下的贷款 浏览:605
银行理财师总结报告 浏览:628
外汇street网 浏览:709
中行汇率621 浏览:307
深化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 浏览:620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会员名单 浏览:187
违规购买理财产品如何界定 浏览:74
我国金融机构的构成体系 浏览: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