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工商银行2016年不良贷款率

工商银行2016年不良贷款率

发布时间:2024-09-22 01:23:01

⑴ 了解不良资产,这几点是入门实务

不良资产入门实务介绍:
一、不良资产的三次大的剥离。
第一次剥离: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因此被称为政策性剥离。
第二次剥离:2004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这次剥离的特点是部分资产不按账面价值转移,而是由财政部给出一个“适宜的价格比例”。此次剥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商业银行上市而美化其资产负债表。此次剥离不同于第一次的政策性剥离被定位为“商业性剥离”。
第三次剥离:2005年工商银行4500亿元可疑类贷款分作35个资产包,按逐包报价原则出售,东方公司中标1212亿元,信达公司中标580亿元,华融公司中标226亿元,,长城公司中标2569亿元;工商银行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委托华融公司处置。
上述,三次总共剥离的不良资产金额大约2.2万亿。
此后,我国的不良资产行业因上述三次剥离的数额较大,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资产管理公司都在自行消化已收购的不良,不良资产行业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或者低谷期。
直到2012年财政部、银监会印发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对不良资产的转让进行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被称之为“行业的春天来了”,不良资产又重新引起社会的关注。而随着近年经济下行期的到来,银行不良率的攀升,不良资产呈现井喷式增长,市场逐步火爆。
二、什么是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三、不良资产行业的现状
市场足够大,但也面临困境:
1、互联网平台生存乏力,至今未有可持续盈利的成功案例
2、假出表“泛滥”,尤其是总对总形式
3、证券化及收益权转让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卖断体量
4、一级市场非理性竞争加剧
5、二级市场成交未如预期走红
6、资产回收效益堪忧
四、地方AMC与四大AMC的区别
地方AMC与四大AMC在不良资产领域的主要不同在于:收购不良资产的地域限制。
地方AMC只能参与本省(区、市)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而四大AMC则没有该限制,2016年银监会新出台的政策大大增加了地方AMC牌照的含金量。
五、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对不良资产行业有什么影响
(1)降低不良资产行业壁垒。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增多,直接或间接进入不良资产行业的现象增加。
(2)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多元化。加剧不良资产市场竞争。
(3)受不良资产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及实际的市场供给规模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对外转让意愿,不良资产在供给端上日益市场化。
六、目前不良资产行业市场火爆,但是总有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为什么会“雷声大”?
主要是因为资金多,赚钱机会少,导致资金开始在不良资产领域寻找投资机会。而且,银行本身的压力大,监管层在政策制定上也希望引导社会资金帮助银行化解风险,这种“利好”被资本市场迅速接受,带来的影响就被进一步放大。
为什么会“雨点小”?
一方面,不良资产行业的链条长,二级市场本来就存在延迟反应的现象,即使一级市场的交易开始放量了,二级市场也不会马上火起来。
另一方面,一级市场的交易价格还高于二级市场的预期,导致很多投资机构不敢接盘,其结果就是二级市场的不良资产投资和处置不太活跃。
本轮不良贷款上升周期大约还能持续多久:
从以往的规律来看,不良贷款的形成和增长一般滞后于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短期内难以快速恢复高增长的情况下,预计本轮不良贷款上升周期持续时间为3年。
七、银行一般如何掩盖不良
常见模式如下:
(1)将不良纳入关注类。为了守住报表的不良数字不至于过快攀升,银行往往将事实已发生的逾期贷款纳入到关注类贷款。
(2)表内资产腾挪出表。所谓的“出表”业务。
(3)调整不良计算标准。
不良资产包含哪些种类:
包含但不限于:银行不良、企业应收账款、PE/VC失败投资、P2P/小贷公司不良、政府债,基本上都是基于主体的不同所做的划分。
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是多少:
据2016年银监会网站发布的第三季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93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56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6%,比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八、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都有哪些模式
(1)利用集中清收盘活资产。成立攻坚队组织专项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2)内部分账经营。成立相对独立的专门机构集中划拨全行不良资产并进行分账经营。
(3)作为坏账核销。部分无法起死回生或根本不能回收的不良资产用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拨备前利润和银行自有资本金冲销处置不良资产。
(4)发放贷款增量稀释。发放大量新贷款使整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降低。
(5)利用资本市场化解。运用资本市场手段和投资银行业务技巧,创新处置方法。
(6)联合运作模式。联合各方力量和各种资本,创新处置方法。
(7)企业并购重组。通过企业并购和债务重组,创新处置方法。
(8)信托处置模式。利用信托公司的制度优势和产业基金的优势,创新处置方法。
(9)业务外包法。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创新处置方法。
(10)资产证券化。通过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不仅可以加快处置速度,提高处置效益,也能促进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加快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九、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最有效的途径有如下几种
1、不良资产转让;
2、坏账核销;
3、混改;
4、不良资产证券化;
5、债转股。
过去几轮不良资产浪潮中,不良资产转让及核销用的比较多,但是核销是有额度限制的;而从本轮不良的体量来看,单靠四大及现有的民间投资机构是很难完全化解银行的不良难题的。至此,才有了叫停多年资产证券化、银行债转股重新启动。
总之,搭配各种处置模式才能更有效的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⑵ 银行不良贷款压力有多大2017不良率见顶

2017年1月10日,银行业年度数据亮相。初步统计,截至2016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不良率的“峰值”。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一些商业银行专门负责不良贷款处置的部门总在加班。
2017年,银行不良贷款率有何变化?
对于这个问题,业界观点不一,最乐观预计是,2017年银行不良贷款率。
如何化解这一难题?
目前,银行主要通过清收和核销进行管理,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等工具也已经被逐步使用。
某商业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结合银行业175.5%的拨备覆盖率看,总体来看,银行不良贷款可控。
不过,一位国有大行负责公司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在经济换挡期,银行业不良贷款压力还将持续数年。
特殊资产部总加班
“特殊资产经营部的同事总在加班。”某商业银行总行工作人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压力确实很大,毕竟不良资产多了,报表不好看。一些银行会主动降资产不良率,由特殊资产经营部进行剥离。”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另一位行业内人士的认可,“主动、有效压降不良占比,应该是大部分商业银行都会做的,不过不会大张旗鼓。”
很写实的一个情景,前述商业银行总行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某行下浮15%放贷款,我们问,为啥这么做?毕竟这样什么都赚不到,为什么放?答:做大分母。”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在去杠杆和去库存的大背景下,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还会有信用风险事件发生,这对于银行业而言也会带来不良的压力。”温彬称。
此次银监会并未公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此前官方数据是,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余额为14939亿元。
以国内商业银行不良率最高的农业银行为例,根据2016年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2.39%;县域不良贷款率为3.04%,比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发布的研报认为,小微企业、产能过剩行业仍将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因素,大型企业债务违约和房地产市场深入分化风险正在发展。
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崔勇透露,在工行整个融资盘子里,现在小微企业的融资余额达到2036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加余额达到1500亿。“从这个数据来看,在整个工商银行内部小微企业占我们整个公司融资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将近三分之一。”
建行信贷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我们行出现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上,大中型客户很少。”
不过,也有些大客户令银行头痛。
仅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2016年第三季度,新增3000万以上不良贷款大户10户,共9.48亿元。其中,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平安银行大港分行的一笔2.7亿元借款,因其国外建设项目出现大额索赔,加之资金链紧张,已无法归还银行贷款。
2017不良率见顶?
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用了六个“严”字来体现监管层对于风险的重视,“严控不良贷款风险,严盯流动性风险,严管交叉性金融风险,严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严治互联网金融风险,严处非法集资风险。”
东方证券分析师唐子佩分析,根据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的部署,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2017年工作任务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强调严控不良贷款风险,“预计银监会将加大不良贷款监管力度,推进不良贷款加快处置,这有助于增强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的真实性”。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员黄洁表示,“看好2017年银行不良周期反转,甚至不良率的绝对水平也有可能见顶。即使经济下滑,但只要不加速下滑,银行不良形成率回落依然有宏观上的支撑。”
黄洁认为,自下而上地分析,长三角是本轮不良周期的领先指标,领先全国约2年。长三角不良形成率2013年上半年见顶,而全国是2015年上半年。而长三角的不良率绝对水平已于2015年下半年见顶,以2年时滞推算,2017年下半年全国不良率或见顶。
不过,对于不良率的预判有不同看法。
“2017年要确保‘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微企业风险可能进一步暴露。”前述某商业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预计,2017年银行贷款不良率可能继续提高。
一位国有大行负责公司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在经济换挡期,银行业能够维持这样的不良水平是很不容易的。”但他坦言,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还将持续数年。
传统处置方式饱和
目前银行主要通过清收和核销的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清收和核销,从财务角度看,要考虑利润、拨备和资本。
作为逆周期调控手段,拨备面临较大压力。自2009年开始引入“动态拨备制度”以来,商业银行前瞻性地在经济上行和利润较好时期多计提拔备,截至2012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95.51%,达到历史最高点。
受银行盈利水平下降和核销不良资产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12月末为175.5%,个别银行甚至一度低于150%的监管红线。
作为当前银行利用外部资源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途径,资产管理公司(AMC)在上一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发挥了关键的主导作用。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省级+地市”的三级AMC体系,包括华融、信达、长城、东方等4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28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和4家地市级资产管理公司。
不过,温彬认为,AMC处置不良资产的容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按照监管规定,AMC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2.5%,也就是说AMC的杠杆率在8倍左右,照此测算,AMC大概还有1万多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置空间,处置能力相对有限。
中国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魏学坤告诉记者,“目前工商银行董事会已经通过了设立资管公司的方案,正在和监管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按照监管要求推进报批工作。”

⑶ 四大国有银行有我们想象中的好吗

的确待遇好又相对轻松,而且国有银行的发展前景不会差。但是,国有银行对人才重视不够,有很多机制上的顽疾,而且不是做的时间长又有成绩就能升迁,相对没有活力,钩心斗角,官僚风气较重。看你想要什么了,要只是待遇好轻松,国有四大行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⑷ 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历史

一、中国工商银行的正式成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随着各类金融机构的恢复建立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为解决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既承担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职能,又从事具体业务经营的矛盾,1983年9月国务院正式决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另组建中国工商银行,承接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经过紧张筹备,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商银行)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家专业银行体系的最终确立。

二、国家专业银行时期的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成立后的第一个10年间处在国家专业银行时期,企业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充分发挥了融资主渠道作用;坚持“择优扶植”信贷原则,以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积极开拓,存、贷、汇等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成长为中国第一大银行;信用卡、国际业务等新兴业务从无到有,电子化建设初见成效,经营效益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宏观调控任务和政策性贷款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

三、国有商业银行时期的工商银行

1994-2004年间,工商银行处于国有商业银行时期。在渡过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调整发展期之后,自2000年起,工商银行加快向商业银行目标的改革步伐,提出并坚持“效益、质量、发展、管理、创新”的“十字方针”,狠抓质量效益,全面加强管理,从严治行,经营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全行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以质量和效益两大类指标为中心的新型经营管理体系,促进了全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的根本性好转,在资金实力、业务创新、跨国经营、信息化建设、机构改革、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转变

为顺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金融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2002年起,工商银行为实施股份制改革做了大量准备工作。2005年4月,国家正式批准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工商银行财务重组随之启动。10月,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6年10月,工商银行股票开始面向海内外公开发售,并实现了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上市,由此完成了工商银行发展史上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彻底转变。

五、股改上市以后的十年“黄金发展期”

2005-2014年是工商银行改制上市后第一个十年转型期。通过转型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工商银行实现了经营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管理体系的改革创新,创造了自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工商银行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⑸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2017到2020

根据查询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资料得知,2017年到2020年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如下:
2017年不良贷款率:截至2017年,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16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55%,是自2013年不良“双升”以来首次实现“单降”。
2018年不良贷款率:截至2018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至1.52%,连续8个季度下降。
2019年不良贷款率:截至2019年12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43%,较2018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2020年不良贷款率:截至2020年6月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比2019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

阅读全文

与工商银行2016年不良贷款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银行2016年不良贷款率 浏览:82
华丽家族大股东 浏览:860
锌业股份采购的锌矿来源 浏览:399
股票的融资账户怎么开通的 浏览:712
vix指数多少杠杆 浏览:843
聚汇外汇平台 浏览:326
融资困局之突破瓶颈 浏览:113
瑞银外汇交易 浏览:242
上海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 浏览:106
私募基金没备案接受理财 浏览:620
杠杆交易爆仓 浏览:859
2015直接融资社会融资 浏览:323
期货居间如何开发客户 浏览:518
使用枢轴点指标做更好的交易 浏览:644
11月10日中行汇率 浏览:661
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出库 浏览:76
医药股票节后 浏览:595
发行理财产品需要什么 浏览:199
300677股票价格 浏览:841
国家理财基金有哪些项目 浏览: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