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

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

发布时间:2021-12-25 15:34:59

⑴ 1934年证券交易法是什么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该美国法律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在发行证券中出现的操纵和滥用做法为非法,规定证券交易、经纪商、证券商和上市股票必须注册,且规定必须披露某些财务信息和内幕交易。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⑵ 急求 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中文版

《1933年证券法》光明日报出版社,上海同治路385号,得益居书店

《1934年证券交易法》国图图书馆 网络版

⑶ 判断对错: 1.美国《联邦证券法》属于民间立法。

我认为不对。

民间立法?什么是民间立法?

发展至今,美国联邦证券法体系主要由以下立法组成:《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5年公共事业控股公司法》、《1939年信托契约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1970年证券投资者保护法》、《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等。此外,美国联邦各级法院的判例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的规则也构成美国联邦证券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面的法律法规都是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制定出来的,怎么能是民间立法?

⑷ 证券立法的美国九十年代的证券立法

美国从1933年制订《证券法》和1934年颁布《证券交易法》以来,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美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美国证券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制订了许多新的法律规范。
一、《1990年证券实施补充与股票改革法》
1990年,国会通过立法,对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行为设立了新的司法和行政补充制裁措施。并授权证券委新的管理与执法权力,管理垃圾股票市场。
对于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行为,该法授权证券委有权发出“停止和终止命令”,有权发出行政诉讼,有权对被管理的实体和关联人士实施民事处罚。该法也授权联邦法院对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行为实施民事处罚,并有权对公司的董事、职员的欺诈行为进行处罚。
股票改革条款旨在加强证券委的权力,对长期怀疑可能存在欺诈行为的垃圾股票市场加强管理。通常,垃圾股票是低价证券,价格不会超过每股5美元,在场外市场交易。该法增加了证券委的制裁权力,并可制定市场管理规则。
二、《1990年信托契约改革法》
1990年国会通过了《1990年信托契约改革法》(Trust Indenture Reform Act of1990),目的在于对1939年的立法进行改革和更新。在50年中间,信托契约的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例如债务契约的担保问题,1939年法对此的规定极其简单,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信托契约,和新的信托契约发行方法。
国会通过立法授权证券委进一步加强国际证券执法的协调工作,简化《1939年信托契约法》,使之符合现代要求;缩小立法之间对提供给股东信息的法律要求的差距。在国际证券执法领域,立法授权证券委可对国外证券管理部门提供的证据保守秘密,否则这些证据按照美国证券法的要求应予公开。如果信誉良好的国外证券管理部门决定并向证券委说明,证据的公开违反了该国证券法的要求,这类证据可不公开。该立法明确规定,证券委可制定规则,提供外国证券管理官员掌握内部信息的情况。
改革法的目的在于使信托契约法能够适应新的时代的需要,同时也便于管理部门的操作和实施。在改革法通过之前,有关契约协议,作为民事合同按照普通法中的合同关系进行规范。
新的改革法将原来的强制性合同条款改为任何信托契约必须载明统一的法律条款。原来的条款只是合同条款,而现在信托契约协议中的条款,世纪上法律条款。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的信托契约合同条款内容的认定。所有的合格信托契约将有关的法律条款载于信托契约之上。
另一个变化是该法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任何符合公共利益和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给予任何人任何登记、公开信息、发行信托契约或者进行交易以全部或者部分的豁免。
鉴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改革法赋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批准外国受托人作出独立的受托人在美国开展业务的权利,只要该外国受托人符合美国法律对独立受托人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即可以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证券交易委员会独立审批。
三、《1990年市场改革法》
1987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道一琼斯指数下跌508点,1989年10月13日,下跌190点,以及股票指数的上下起伏,反复无常,都说明证券市场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化。
《1990年市场改革法》(Market Reform Act)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证券市场改革作出了规定:包括增加证券交易委员会在紧急情况下的处事能力,建立大额交易的报告和记录制度,简化清算与交割手续。
《1990年市场改革法》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对个别证券停止10个工作日的交易。在遇到紧急的情况下,证券交易委员会可以无须通过《行政程序法》所规定的程序,直接通过命令方式,采取临时紧急措施。
《1990年市场改革法》规定建立大额交易的报告和记录制度,以便证券交易委员会能够对证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监管。证券市场改革法对证券交易法新增第13节,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证券商对大额交易的详细情况提供专门的报告。
《1990年市场改革法》要求所有登记注册的证券交易商和经记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士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他们持有股份的公司的财务报告。
《1990年市场改革法》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简化证券交易的清算与交割手续。1987年10月19日美国证券交易市场出现大幅度动荡后,研究表明,传统观点所区分的股票市场、指数市场和期权市场,其实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他们互相关联、互相作用。证券交易与清算、交割的关系也是如此。他们是证券交易市场整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报告中指出,在分割的市场中,投资者在资金无法及时运作,从某一获利的一将资金抽出,移往另外的市场作出保证金。新的立法反映出美国立法者力图建立一个相互协调和贯通的交易与清算、交割体系,使一个市场中的资金能够通过连网直接移往领一个市场的交易之中。
市场改革法要求美国财政部长与联邦储务委员会主席、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从1991年至1995年,每年的3月31日向国会提交一份其各自下属机构在保护证券市场方面的报告,报告的重点内容是:第一在建立美国统一、高效的金融市场方面所作的努力,第二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通过协调与合作确保对款项的支取。第三、在有关本国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稳定、高效、持续发展等方面所作的努力。
四、《1990年证券实施救济法和垃圾股票改革法案》
美国国会颂布《1990年证券实施救济法和垃圾股票改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对违法证券法的行为科以经济处罚。在该法颁布以前,证券交易委员会只能对个别违法者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追究其法律责任。除了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对内幕交易问题进行调整外,对于其他一些违法行为,证券交易委员会往往感到比较难以处理,要么过于轻微,没有太大的威力,要么过于眼力,取消某些证券的上市资格。
1.行政处罚制度
根据《1990年证券实施救济法和垃圾股票改革法案》的规定,证券交易委员会有权采用罚金的方式对违法者进行处罚。《1990年证券实施救济法和垃圾股票改革法案》使证券交易委员会获得更多的处罚手段,便于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违法者进行制裁。
2.司法处罚制度
《1990年证券实施救济法和垃圾股票改革法案》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可以对违法联邦证券法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对违法者进行经济处罚。是否应对违法者进行处罚以及应该可以多少罚金,由法院根据事实和情节予以决定。
3.行政程序中的民事救济
《1990年证券实施救济法和垃圾股票改革法案》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行政程序中可以对违法联邦证券法者进行经济处罚,对违法联邦证券法的行为,或者在依法应该提交的报告或者应该披露的说明书中故意虚假陈述、或者进行误导的行为进行处罚。经过对纪录的调查取证后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向违法者发出通知,并进行听证。如果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并且进行经济处罚符合公共利益的,可以对违法者进行处罚。
4.行政诉讼制度
如同其他的行政决定一样,被告对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经济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被告所在地、或者其主要业务地的美国联邦法院巡回上诉法庭或者哥仑比亚地区的巡回法庭提起行政诉讼。
在美国的法律系统中,有关公司管理事务的法律规范,属于地方立法的范畴。联邦的这项法律并非要干预地方的立法权,而是从证券交易的角度,对那些其行为明显不能再担任公职的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职务,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出发,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为此《1990年证券实施救济法和垃圾股票改革法案》授权联邦法院对于因公司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因违反《1933年证券法》或者《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反欺骗条款,该公司必须应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时,可以停止或者暂时中止其行为明显不宜担任公司负责人或主管人员职务的人担任其在公司中的职务。
《1990年证券实施救济法和垃圾股票改革法案》同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行政程序,对继续侵犯投资者利益的公司负责人,立即行为作出临时或者长期停止其公司职务的权利。由于这一停止当事人公司职务的决定,在操作上牵涉到很多具体的复杂问题,为此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只对证券交易商、投资咨询商以及受其制约的其他人行使这一权力。
停止职务作为一种行政救济措施,可以避免被停止职务者继续违法、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在原来的美国所有的联邦金融管理机构中,只有证券交易委员会没有这一直接作出停止职务裁定的权限。现在这一规定的实施,可以使证券交易委员会无须通过繁琐的向法院提取诉讼、请求法院发布禁令的方式,而直接对违法者作出停止其职务行政裁定。国会通过立法,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管辖的范围内,通过作出类似于法院禁令的行政裁定,对各种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行为,及时予以制裁。除了其广泛的适用范围之外,证券交易委员会所获得的“停止职务”的权限,比证券交易法第15节(c)的规定所进行的行政程序更为有效。这是因为第一、违反证券交易委员会作出的停止职务的裁定,将导致民事处罚,以及对违反者导致强制禁令的结果。第二、该法还授权对违法者进行审计,没收非法所得以及有关的利息,并附带有一个长期停止担任职务的裁定。
五、《加强国际证券合作法》
《加强国际证券合作法》是为了方便和加强证券法律实施中的国际合作,加强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部分美国境外实施证券违法行为,并需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调查进行境外取证的能力。
《加强国际证券合作法》对美国联邦证券法作出以下几方面的修改:
第一、免除从外国受到的秘密文件根据《信息自由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有关条款的必须公开的要求。
第二、它明确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制订有关规则,为执行的需要,可以向国内或者国外的执行官员提供非公开的文件的信息。
第三、它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他有关的证券自律组织,对一些证券专业人员因在国外违反某些证券法律规范而受到外国法院的判决或者外国证券管理部门处罚的,可以对他们在美国从事证券业务的资格作出限制或者取消其资格。授权证券管理机构,经过听证以后,取消那些严重违反证券法律的成员的会员资格。
第四、它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接受因协助外国政府机构进行调查过程所花费的开支。
六、《股东通讯改进法》
《股东通讯改进法》(Shareholder Communication Improvement Act)的制订是为了提高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机会。《股东通讯改进法》要求公司直接将有关信息和通知发给股东本人。
在美国,很多股东所持有股票,常常委托银行或者证券公司代为管理,这样,这些股票在公司的记名本所记录的都是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名字,银行或证券公司代表股东直接行使股东权。因此,公司在发通知时,往往直接发给银行或者证券公司。
198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责成证券交易委员会制订实施规则,要求公司直接将有关资料和信息送交请银行或者证券公司代为管理股票的股东本人。但是1985年的立法没有包括共同基金的股东。所以这样法律可以说是国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股东与公司的信息沟通方面所进行的进一步的努力。
以前的立法规定,只要求银行和证券公司影响他们代为管理证券的股东提交有关的管理报告,但是没有对投资公司提出这样的要求。现在美国约有3000万人持有投资公司的股票,其中约有10%的股东将股票托付给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管理,因此有相当多的人无法直接受到公司的通知。

⑸ 美国如何打击操纵股市

新华社信息北京9月13日电 10日出版的《国际先驱导报》刊登该报记者
[淘股吧]
陈刚发自纽约的文章,介绍了美国如何严打庄家操纵股市的行为。文章指出,猖獗
的幕后庄家在华尔街也出现过,但邪不胜正,操纵价格的行为最终都被监管方绳之
以法。文章摘编如下:
最近,中国股市有两个热门话题,ST金泰(600385)连续42个涨停,
“恶庄”再现市场;同时,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和《证券
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办法》,认定了连续交易、约定交易、自买自卖等8类行为
属于市场操纵行为。这两个方向相反的新闻充分证明了中国股市监管方与庄家斗争
之激烈。
事实上,自从股市诞生以来,市场操纵也伴随而生,在利益驱使下,投机者与
监管者间的较量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资本市场最发达的美国情况也是一样。
美国也曾经历“强盗贵族”时代
美国股市在早期同样是价格操纵行为盛行,当时的一些人甚至企图为价格操纵
正名,认为这是市场本身规律决定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股票欺诈几乎
成为整个市场体系的一部分。
“强盗贵族”时代的多数大人物,如洛克菲勒、摩根、肯尼迪等,或多或少地
都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和欺诈发迹。在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前的那轮过热的牛市
中,坐庄的行为屡见不鲜。交易商操纵股价,快速拉高价格,将不知情的投资者吸
引过来,然后平仓出货。因为无线电公司受到当时市场追捧,1929年美国无线
电公司的股价曾经炒到500美元,然而到了1932年,该股的股价只剩下3美
元。
在1928年到1929年股市崩盘前,美国几家主要银行,包括大通国民银
行(摩根大通银行的前身)、国民花旗银行都在股市风潮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大通国民银行主席维金被认为是最出格的庄家,他不仅通过私募基金炒作公司的股
票,还从自己的银行借出800万美元托市。
美国定义价格操纵范围更广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美国空前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和国会
开始对华尔街进行清算,华尔街大量习以为常的陋习被公之于众。从1933年到
1940年,美国相继出台了《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将市场操纵认定为犯罪。
2002年通过的《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即萨班斯法)规定,任
何人通过信息欺诈或价格操纵在证券市场获取利益,最多可监禁25年或处以罚款。
这次中国证监会具体定义了8种价格操纵行为,但在美国,价格操纵行为在证券立
法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规范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则包括1933年《证券
法》第17条、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9条、第10条以及相关规则。但是
这些规定非常原则性,具体操纵行为的认定主要还是依靠法院的判例,而各种判例
对价格操纵行为的认定更加详细。
根据立法与判例,操纵行为主要包括对敲和对倒、诱使他人买卖为目的的交易
行为、锁定价格行为、集中买卖、在分销中邀买证券、散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限
制证券的供给、定购证券却无意买入、公司的不当管理等等,种类远比中国多。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美国市场操纵行为数量有所下降,但其形式也变得更加
隐蔽。上个世纪90年代,华尔街的券商采用“间接操纵价格”的办法,在198
9年至1994年间,操纵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股市的交易价格,使得投资公
司的利润增加,从而抬高投资公司股价。美国证交委从1994年开始调查此案,
最后迫使华尔街的券商们被迫支付9.1亿美元赔偿。
2001年,包括高盛、美林等在内的美国10家投资银行被指控利用在公开
发行股票市场的垄断操纵股价。这些操纵行为非常隐蔽,主要是让首次公开上市的
新股流向某些特定的投资者,而交换条件是这些投资者必须在二级市场支撑股票价
格。2002年,10家投行同意支付总额超过14亿美元的罚款。
相对于美国市场,中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也必然会受到各路庄家新
招式的考验。如何参照国外经验强化市场监管、针对性执法将成为下一个挑战

⑹ 美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流程

若有公司想要到美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需具备以下几项条件:
(1)最少要有500,000股的股数在市面上为大众所拥有;
(2)最少要有800名的股东(每名股东需拥有100股以上);
(3)满足下列条件的其中一条:
三年的税前营业利润合计不少于1亿美元,2年的税前营业利润合计不低于2500万美元。
12个月的收入不低于1亿美元,3年的经营现金流入合计不少于1亿美元,两年的经营现金流入每年均不少于2500万美元,流通股市值不低于5亿美元。
流通股市值不低于7.5亿美元,一年的收入不低于7500万美元。
在NASDAQ交易所尚未设立时,一些现存的美国大企业在公司创立之初,由于资本额尚小,加上公司名气不彰,因此选择在此上市条件较松散的地区股票上市,以便募集资金做企业扩张。例如,艾克森石油公司(Exxon Corporation)、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之前都在这里养精蓄锐,等到公司真正成长茁壮后再到最大的纽约证交所上市,所以美国证交所也可称得上是明星股的酝酿所。 融资
公司融资范围较宽,从低于五百万美元到超过一亿美元。公司可以用在美国上市的股票代替现金,作为收购其它公司的“货币”。
股票有较高流动性
公司通过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提高声誉和信任度以吸引全世界各国的机构及散户投资者。集中交易的市场结构,较好的流动性,较小的价差和较低的波动性有助于创造、保护及增加股东价值。
专营经纪人制度
美国证券交易所给每家上市公司提供交易帮助以及共享重要信息。上市公司要选择一个专营经纪人,该专营经纪人具有受托责任为公司股票创造最佳交易市场。另外,专营经纪人与上市公司直接沟通,帮助上市公司了解市场的实时状况及进行市场预测。
帮助加强投资者关系
美国证券交易所给每家上市公司提供有关提升股东价值的特制服务来帮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较高声誉和关注度。例如,帮助与分析师和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举办投资者见面会和网络会议等多种途径使公司的信息获得市场广泛关注。
上市条件较为宽松
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条件比纽约证券交易所低。对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来说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公司募集资金用于未来扩张的较好选择。
美国证券交易所正在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以及各个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发行人创造金融机会。对不计其数的公司,投资者和股东来说,美国证券交易所就意味着新机会的诞生。 由于国际上有些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良好,但难以满足交易所正常的上市标准,其原因是业务性质或存在持续大量的研发费用支出所致。如果这些公司一但满足以下的标准,也可以视为符合交易所上市要求。
财务准则 项目 惯用标准 替代准则 税前收入 $750,000 上一会计年度或三年内的两年度 公众股的市场价值 $3,000,000 $15,000,000 价格 $3,00 $3,00 经营期 - 3年 股东权益 $4,000,000 $4,000,000 分配准则(适用正常和替代标准)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公众股(市值至少达到3,000,000) 500,000 1,000,000 500,000 1,000,000 公众股股东(持股100股以上) 800 400 400 800 平均日成交量 - - 2,000 -

⑺ 美国证券交易法是疑罪从有吗

不是大神,本来不应该回复,但是从事这方面工作,只是谈一下一般情况吧:
一般情况是,如果执法监督部门,主要是SEC和FINRA了,认为有嫌疑的话,会采取一些行动,但不能定罪,定罪需要有一些证据。例如,如果SEC觉得你交易涉嫌违法,又暂时拿不出证据的话,一般会冻结资产,这并不是定罪,等有证据后,会拿出一些处罚,如果真拿不出证据,他们是不能定罪的。

⑻ 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的监管法案

美国证监会所依据的最著名的证券监管法是《1933证券法案(Securities Act of 1933)》,它以保护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证券投资者为基本出发点。常被称作“证券中的真相”法(truth in securitieslaw)。基本内容有两点:
1>证券投资者有权力获得在市场公开发售证券的公司的所有财务信息和其它重要信息。
2>禁止证券掮客、证券交易者、证券交易机构等在证券销售中对投资者进行欺诈、提供虚假信息等任何欺骗行为。
其他监管法规还有《1934证券交易法案(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1939信托契约法案(Trust Indenture Act of 1939)》,《1940投资公司法案(Investment Company Act of 1940)》,《1940投资顾问法案(Investment Advisers Act of 1940》,《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⑼ 求1933年美国证券法与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的原文

1933年美国证券法
http://www.sec.gov/about/laws/sa33.pdf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
http://www.sec.gov/about/laws/sea34.pdf

《1933年证券法》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监管立法的典范,更为各国仿效和借鉴的对象,我国证券立法亦是如此。又称证券真实法(Truth in Securities Law),共28条, 是第一部真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联邦立法,也是美国第一部有效的公司融资监管法,包含了州蓝天法的许多特色。《证券法》最引人注目的是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并在附件A中详细列举了发行人必须披露的具体内容。

《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对世界许多国家证券法的影响极大,是许多国家证券法的蓝本。美国证券法由于比较好地反映了证券市场的法则,适应了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我国也极具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⑽ 美国政府于哪一年制定了全世界第一部系统全面的证券市场法律《证券法》

《美国1933年证券法》、《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英文对照版本)

阅读全文

与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单一 浏览:896
002638历史最高价格 浏览:420
潍坊银行贷款业务员的佣金 浏览:509
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 浏览:347
华电国际股份沪港通 浏览:556
保险佣金收入计税方法 浏览:191
黄金人民币贵金属质押融通 浏览:695
温室股份业绩 浏览:90
华锦股份公司 浏览:738
深兰科技历次融资 浏览:208
青岛小桥金融公司招聘 浏览:281
australia与cny的汇率 浏览:83
资本杠杆比率 浏览:219
金融机构法律界定 浏览:999
币诺交易所 浏览:184
长安银行的理财怎么样 浏览:415
第一家开展网上个人理财业务的银行 浏览:171
山东中小企业融资 浏览:893
雷亚尔对美元远期汇率 浏览:672
首开股份2015年中报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