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7月25日黄金白银

7月25日黄金白银

发布时间:2022-01-02 17:40:45

A. 黄金白银价格暴跌,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经过了长达4个月的整理和回调,黄金和白银终于在12月份表现突出,12月份黄金一共上涨了8%,虽然不如2020年8月份以前的表现,但是这样的涨幅给予相信贵金属牛市预期的人一定的希望。

但是短期之内黄金和白银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几乎抹去了12月份全部的涨幅,这样的下跌来自于基本面的变化以及市场上的看空和抛售情绪,那么贵金属的周期真的结束了吗?

第一,国债收益率对黄金的影响。

实际上在美联储公布12月份议息会议的会议纪要之后,黄金市场本身就出现了一定的怀疑情绪,因为美联储在会议纪要当中首次使用了缩减货币宽松的说法。美联储这样的措辞自然是有目的的,并且也确实打开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上波动的天花板,也因此国债收益率出现了明显的上涨,突破了1%的关口,因此对于黄金带来了明显的利空。

B. 关系的黄金白银的历史事件

答:一、世界银矿山储量及分布情况
2005年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27万吨和57万吨,储量可保证生产28年。从世界分布情况看, 波兰、中国、美国、墨西哥、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智利等国的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和储量基础的80%,其中波兰的储量和储量基础均位居世界首位,分别为 51000吨和140000吨,占到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的18.8%和24.6%。按照05年世界银矿山产量19257.4吨计算,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 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4年和30年,说明世界白银储 量的保证程度并不很高。全球约2/3的银资源是与铜、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伴生的,1/3是以银为主的独立银矿床。预计未来银的储量和资源仍 主要来自副产银的贱金属矿床,而银从这些矿床中的提取将主要取决于贱金属市场的需求。据《世界金属统计》2006年2月报导,2004年和2005年世界 矿山银产量分别为18856.8t和19257.4 t。 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400.6t,增长2.12%; 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256 t,增长1.38%。银矿产量多来自铅-锌矿山、铜矿山和金矿山等,作为这些矿山的共生品或副产品,2004年这些矿山提供矿山银产量的70%,而来自以 银为主的独立银矿山产量只占矿山银产量的30%。
世界主要产银国有秘鲁、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智 利、加拿大、波兰和美国等。这八大产银国2003年至2005年产量均在千吨以上,2005年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秘鲁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生产 国,2004年和2005年的产量分别达3059.8t和3193.1 t,占世界产量16% 和16.58%。

C. 历史上白银和黄金的长期稳定比价是多少

纸黄金今天价每克303元
白银6.3元每克。
300/6=50倍
在清代,一两黄金值10两白银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 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 1000文钱= 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金属价格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黄金:300元/克,白银:6元/克,黄铜:0.06元/克
推算结果为:1两黄金:约值12000元;1两白银:约值24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3元;
粮食价格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 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 10两白银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 1000文钱= 1贯(吊)钱1文钱=人民币0.2元另外:1石米=1两白银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D. 本世纪以来影响黄金和白银价格的重大事件列表

一 皇权垄断时期(19世纪以前)

在19世纪之前,因黄金极其稀有,黄金基本为帝王独占的财富和权势的象征;或为神灵拥有,成为供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材料;虽然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币,而一般平个民很难拥有黄金。黄金矿山也属皇家所有,当时黄金是由奴隶、犯人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开采出来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黄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罗马的文明。16世纪殖民者为了掠夺黄金而杀戳当地民族,毁灭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抢掠与赏赐成为黄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以发展,即使存在,也因黄金的专有性而限制了黄金的自由交易规模。

二 金本位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进入19世纪初开始,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以及加拿大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资源,使黄金生产力迅速发展。仅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的黄金就超过了过去5千年的产量总和。由于黄金产量的增加,人类增加黄金需求才有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以黄金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人类进入了一个金本位时期。货币金本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帝王专有,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狭窄的宫廷范畴进入了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演变为资产富有的象征。金本位制即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是硬通货。可自由进、出口,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在国内,黄金可以做货币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等三大特点。金本位制始于1816年的英国,到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基本上都实行了“金本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全世界已有59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20世纪的20年代。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一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历史。

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济需求。在“金本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可以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但实际上仍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因此黄金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必须指出,这是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官方市场,黄金市场不能得到自由发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场。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开张。在这个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块本位”或“金汇兑本位制”,大大压缩了黄金的货币功能,使之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仍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此后对黄金的管理虽有所松动,但长期人为地确定官价,而且国与国之间贸易森严壁垒,所以黄金的流动性很差,市场机制被严重抑制,黄金市场发育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 布雷顿森林系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实际是一种新金汇兑本位制,在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流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了这一体系中的主角。但因为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较严格的控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但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

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也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采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当197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美国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一直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国家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时有发生,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市场的功能发挥是不充分的。

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实际是一种新金汇兑本位制,在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流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了这一体系中的主角。但因为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较严格的控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但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

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也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采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当197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美国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一直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国家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时有发生,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市场的功能发挥是不充分的。
四 黄金非货币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国际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使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加,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的20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可以说黄金非货币化使各国逐步放松了黄金管制,是当今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政策条件,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黄金制度上的非货币化与现实的非货币化进程存在着滞后现象。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律过程已经完成,但是黄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完全退出金融领域,当今黄金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投资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
当今的黄金分为商品性黄金和金融性黄金。国家放开黄金管制不仅使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且由于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几十倍、上百倍地扩大了黄金市场的规模。现在商品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黄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国央行仍保留了高达3.4万吨的黄金储备。在1999年9月26日欧洲15国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黄金市场的发展原因归结为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也不能把黄金市场视为单纯的商品市场,客观的评价是:在国际货币体制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黄金开始由货币属性主导的阶段向商品属性回归的阶段发展,国家放开了黄金管制,使市场机制在黄金流通及黄金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出日益增强的作用。但目前黄金仍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论是商品黄金市场,还是金融性黄金市场都得到了发展。商品黄金交易与金融黄金交易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中的表现和活跃程度有所不同。

第二节:黄金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

黄金市场是黄金生产者和供应者同需求者进行交易的场所。世界各大黄金市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系统。其构成要素,从作用和功能上来考虑,可分为:

1、为黄金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场所
在各个成功的黄金市场中,为黄金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场所其实各不相同,具体划分起来,又可分为有固定场所的有形市场和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无形市场。以伦敦黄金交易市场和苏黎世黄金市场为代表,可称为欧式;有在商品交易所内进行黄金买卖业务的,以美国的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为代表,可称为美式;有的黄金市场在专门的黄金交易所里进行交易,以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和新加坡黄金交易所为代表,可称为亚式。
欧式黄金交易:这类黄金市场里的黄金交易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比如伦敦黄金市场,整个市场是由各大金商、下属公司相互联系组成,通过金商与客户之间的电话、电传等进行交易;而苏黎世黄金市场,则由三大银行为客户代为买卖并负责结账清算。伦敦和苏黎世市场上的买价和卖价都是较为保密的,交易量也都难于真实估计。
美式黄金交易:这类黄金交易市场实际上建立在典型的期货市场基础上,其交易类似于在该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其它商品。期货交易所作为一个非赢利机构本身不参加交易,只是提供场地、设备,同时制定有关法规,确保交易公平、公正地进行,对交易进行严格地监控。
亚式黄金交易:这类黄金交易一般有专门的黄金交易场所,同时进行黄金的期货和现货交易,交易实行会员制,只有达到一定要求的公司和银行才可能成为会员,并对会员的数量配额有极为严格的控制。虽然进入交易场内的会员数量较少,但是信誉极高。以香港金银业贸易场为例:其场内会员交易采用公开叫价,口头拍板的形式来交易,由于场内的金商严守信用,鲜有违规之事发生。

2、黄金市场买卖参与者
国际黄金市场的参与者,可分为国际金商、银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各个法人机构、私人投资者以及在黄金期货交易中有很大作用的经纪公司。
国际金商:最典型的就是伦敦黄金市场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个黄金交易商,由于其与世界上各大金矿和黄金商有广泛的联系,而且其下属的各个公司又与许多商店和黄金顾客联系,因此,五大金商会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不断报出黄金的买价和卖价。当然,金商要负责金价波动的风险。
银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仅仅为客户代行买卖和结算,本身并不参加黄金买卖,以苏黎世的三大银行为代表,他们充当生产者和投资者之间的经纪人,在市场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营业务的,如在新加坡黄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营商会员是银行的。
对冲基金:近年来,国际对冲基金尤其是美国的对冲基金活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在黄金市场上,几乎每次大的下跌都与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黄金在即期黄金市场抛售和在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交易所构筑大量的淡仓有关。一些规模庞大的对冲基金利用与各国政治、工商和金融界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较先捕捉到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利用管理的庞大资金进行买空和卖空从而加速黄金市场价格的变化而从中渔利。
各种法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这里既包括专门出售黄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矿、黄金生产商、黄金制品商(如各种工业企业)、首饰行以及私人购金收藏者等,也包括专门从事黄金买卖的投资公司、个人投资者等。从对市场风险的喜好程度分,又可以分为避险者和冒险者:前者希望黄金保值而回避风险,希望将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如黄金生产商、黄金消费者等;后者则希望从价格涨跌中获得利益,因此愿意承担市场风险,如各种对冲基金等投资公司。
经纪公司(Broke’s Firm):是专门从事代理非交易所会员进行黄金交易,并收取佣金的经纪组织。有的交易所把经纪公司称为经纪行(Commission House)。在纽约、芝加哥、香港等黄金市场里,有很多经纪公司,他们本身并不拥有黄金,只是派出场内代表在交易厅里为客户代理黄金买卖,收取客户的佣金。

3、有关的监督管理机构
随着黄金市场的不断发展,为保证市场的公正和公平,保护买卖双方利益,杜绝市场上操纵价格等非法交易行为。各地都建立了对黄金市场的监督体系。比如:美国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FC)、英国的金融服务局(FSA)、香港的香港证券与期货管理委员会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

4、有关的行业自律组织
世界黄金协会:是一个由世界范围的黄金制造者联合组成的非赢利性机构,其总部设在伦敦,在各大黄金市场都设有办事处。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引导黄金市场上的结构性变化(例如:消除税收,减少壁垒,改善世界黄金市场的分销渠道等)来尽可能提高世界黄金的销量。对世界黄金生产形成稳定的支持,并在所有实际和潜在的黄金购买者之前树立起正面的形象。
伦敦黄金市场协会(LBMA):成立于1987年,其主要职责就是提高伦敦黄金市场的运作效率及扩大伦敦黄金市场的影响,为伦敦招商,促进所有参与者(包括黄金生产者、精炼者、购买者等)的经营活动。同时与英国的有关管理部门,如英国金融管理局,关税与消费税局等共同合作,维持伦敦黄金市场稳定而有序的发展。

第三节:国际黄金市场

黄金市场(Gold Market)是买卖双方集中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中心,提供即期和远期交易,允许交易商进行实物交易或者期权期货交易,以投机或套期保值,是各国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货币制度的发展,黄金已逐渐丧失了交易媒介和价值衡量尺度的货币职能,但仍在国际贸易、国际间债权债务清算以及国际储备等方面保持着一定的货币特征。

1、按照黄金市场所起的作用和规模划分可分为:主导性市场和区域性市场
主导性黄金市场是指国际性集中的黄金交易市场,其价格水平和交易量对其他市场都有很大影响。最重要的有伦敦、苏黎世、纽约、芝加哥和香港的黄金市场。
区域性市场是指交易规模有限且集中在某地区,而且对其他市场影响不大的市场,主要满足本国本地区或邻近国家的工业企业、首饰行、投资者及一般购买者对黄金交易的需要,其辐射力和影响力都相对有限。如东京、巴黎、法兰克福黄金市场等。

2、按照交易类型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
黄金现货交易基本上是即期交易,在成交后即交割或者在两天内交割。交易标的主要是金条、金锭和金币,珠宝首饰等也在其中。
黄金期货交易主要目的为套期保值,是现货交易的补充,成交后不立即交割,而由交易双方先签订合同,交付押金,在预定的日期再进行交割。其主要优点在于以少量的资金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期货,并事先转嫁合约的价格,具有杠杆作用。期货合约可于任一营业日变现,具有流动性;也随时买进和结算,具有较大弹性;还能在运用上选择不同的委托形式,在不同的市场之间又可以进行套货,具有灵活性等。
世界上有的黄金市场只有现货交易,有的只有期货交易,但大多数是既有期货又有现货交易。

3、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可分为:无形黄金市场和有形黄金市场
无形的黄金交易市场,主要指黄金交易没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如主要通过金商之间形成的联系网络形成的伦敦黄金市场;以银行为主买卖黄金的苏黎世黄金市场;以及香港本地的伦敦无形市场。
有形黄金市场主要指黄金交易是在某个固定的地方进行交易的市场。这其中又可以分为有专门独立的黄金交易场所的黄金市场和设在商品交易所之内的黄金市场,前者如: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新加坡黄金交易所等;后者如:设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内的纽约黄金市场,设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内芝加哥黄金市场以及加拿大的温尼伯商品交易所内的温尼泊黄金市场。

4、按交易管制程度划分可分为:自由交易、限制交易市场和国内交易市场
自由交易市场是指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而且居民和非居民都可以自由买卖的黄金市场,如苏黎世黄金市场。限制交易市场是指黄金输出入受到管制,只允许非居民而不允许居民自由买卖黄金的市场,这主要指实行外汇管制国家的黄金市场,如1979年10 月英国撤销全部外汇管制之前的伦敦黄金市场。
国内交易市场是指禁止黄金进出口,只允许居民,而不允许非居民买卖黄金的市场,如巴黎黄金市场。
近年来,黄金市场的黄金微型化交易发展很快,各种实金形式多种多样,且数量轻,大大便利了小额资金入市投资黄金。黄金市场的交易方式亦多样化,如黄金券和凭证等的交易,实际上代表了黄金交易凭证化的趋势。
一般来说,黄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如:
1)该国或地区需有发达的经济条件和完善的信用制度;
2)该国或地区必须实行自由外汇制度,允许黄金自由买卖和出入;
3)同时亦需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4)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

E. 贵金属黄金白银7月25日行情分析

君泰银7月25日行情分析
昨日开盘175.76,最高176.64,最低173.01,收盘175.46,日K线呈现下影线略长十字星阴线,维持震荡格局,亚洲盘震荡下跌,美盘20:30开盘开始反弹,在176.64止步回落至昨日最低,再次反弹。目前依旧位置弱势震荡格局,行情偏空,可以于177.2下方放空,止损178.5,下看174.5,172.5,震荡越久行情出现后就越大,请大家找好进场点位,注意严格止损,保护已有盈利.(严格止损,仅供参考)

F. 黄金白银交易时间

夏令时:22小时,04:00-06:00休市,银行结算;冬令时:21小时,04:00-07:00休市,银行结算。

G. 黄金与白银价格有什么关系

黄金与白银价格上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的产品代码不同,如果说他们有关系的话,也是在古代同时用来做过金钱流通币。
黄金与美元的连通性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美元对黄金的影响最大。
如果你想了解黄金和白银的话,你可以下载一个KGBL的MT4直接在软件上打开黄金和白银2种产品对比下。

新手可以先跟着分析师操作,后期你自己熟悉了再自己操作,资深的分析师都可以给你带来稳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盈利。投资理财不是包赚的,但可以给你带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盈利,知道为什么有钱的人懂得找老师投资理财,并不是他们没空,是因为他们聪明,懂得知人善用机遇是平等的。

九年贵金属从业分析操作经验,送你十六字真言:现金为皇,顺势为王,点位为相,止损至圣

H. 黄金白银比率有历史延续性吗

~以下内容转自360doc~

众所周知,自货币出现一直到20世纪初,在大约5000年的时间里,黄金和白银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共同充当货币,来衡量人类商品的价值,要计算黄金价值,你应该用白银来估量,如果要是考虑白银的价格,你应该用黄金来估量。

然而,黄金和白银的价值比究竟应该是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毫无疑问的是,地壳中白银的含量要比黄金多得多(根据现代测定,大约17倍左右),但是,相比较黄金而言,白银的化学性质要活泼得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天然的黄金有很多(如砂金、岩金、狗头金等等),但天然的白银却极少,银的开采,还是需要点技术的。

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有“一份黄金和二份白银相等”的记载,也就是说黄金白银的价值比率是2,因为那时的古埃及盛产黄金,而白银却必须从希腊进口。后来随着进口的白银越来越多,古埃及人将黄金与白银的价值比率规定为10。

公元前6世纪最早铸造金属货币的吕底亚人,将黄金白银的兑换比率设定为10,波斯帝国则将黄金白银的价值比率设定为12。

就1500年之前西方社会黄金白银总产量来看,其比率大概在1:10左右,而最早铸造金属货币的吕底亚人也隶属于古希腊文明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黄金白银的兑换比率也是10。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再到欧洲中世纪期间,随着白银产量的增加,金银的比率从10提高到了12~15左右。

对于黄金和白银价值比率变化,古人们也一直迷惑不解,对于他们来说,这似乎是神灵在冥冥之中的安排,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结合黄金代表太阳、月亮代表月亮的神话传说,给出了一个相当“科学”说法——“因为月亮绕过黄道带比太阳快13.3倍,所以黄金的价值应该是白银的13.3倍!”

不过,咱们中国人好像从来不会考虑这么“科学”的解释,历史以来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中原地区银矿稀少,所以古代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其金银比率一直维持在4~7这样的一个低位,从早期的5左右,到明朝中期变为7左右。

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后,随着拉丁美洲多个大型银矿的发现、白银开采技术的进步、白银产量相比黄金得到更快的提升,国际上金银比率进一步升高到了15左右。

然后,金银比的国际大套利就开始了。

因为中国的金银比较低,由此造成中国白银远比欧洲贵,而黄金又比欧洲便宜,欧洲人就带着他们从美洲开采出来的白银,大老远的跑到中国来,除了买中国的丝绸、瓷器之类的货物之外,就是购买中国的黄金,由此缓慢抬高了中国的黄金价格。

由此造成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越来越多,而黄金越来越少,到明朝后期,中国国内的黄金白银价值比率也达到了10左右。.

工业革命之后,当白银、黄金的开采技术同步进展的时候,金银比率变动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从17世纪一直到19世纪,黄金白银的比率基本维持在15~16之间。

因为白银都被送到东方,导致西方国家黄金较多而白银很少,从英国开始,西方国家开始逐渐废除金银复本位(黄金白银都是货币),到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主要的几个工业国家继英国之后相继采用金本位(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等),由此对白银的价格形成巨大压力——因为大家都把黄金当做最主要的国家储备,而把白银看作普通商品,各国政府不再把储备白银作为主要目标,反而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倾销白银,这导致白银价值相对于黄金开始急剧下滑,金银价值比也从15暴涨到30-40。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金银价值比开始下滑,从1911年的40左右再次一路下滑到1920年的16左右,随后再度缓慢回升1929年的40左右。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爆发,各国政府都将黄金储备看作救命的稻草,随着各国政府相继出售自身原有的白银储备来挽救经济,银价狂泻而下。1929年,白银的全年平均价格还是0.5美元/盎司左右,到了1932年,在中国放弃白银作为储备货币的前夕,白银的年平均价格居然跌到0.25美元/盎司的历史最低,金银比也自然从1929年的38.7一路暴涨至1932年的80左右。

为了缓和国际银价波动,1933年7月22日,由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墨西哥、秘鲁、西班牙八国参加的《国际白银协定》在伦敦货币经济会议上正式签订。协议的有效期为4年,其目的就是为了缓和国际银价的波动,规定各缔约国政府出售白银的限度。

当时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等5个产银国家同意协定期间不再售银,并每年从市面收回3500万盎司白银,而当时最大的货币用银国中国,则保证在协议期间不将熔毁货币所得的生银售出。

随着1934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对美元的一次性贬值,白银价格也开始触底回升,到了1935年,平均价格达到了0.58美元/盎司——但是,这只是纸币贬值而已,金银比率没怎么缩小。

随着经济大萧条持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阴影的笼罩,各国政府开始抢购黄金,同时禁止黄金出口,相比之下白银就成了贱货,到了1939年和1940年,白银价格居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低于0.35美元/盎司,金银比率一下子冲到了100以上这样罕见的高度。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全世界确立了稳定的货币体系,再加上西方美国政府不允许私人拥有黄金,人们在贵金属方面只能购买白银,这促使了银价的逐渐回升,白银的价格由原来的0.35美元左右缓慢上升,到了1940年代后期,白银价格已经回升到0.7美元/盎司,到了1950年代后期,则又一路上升至0.9美元/盎司左右;再到1960年代早期,终于回升到1792年美国建国之时确定的1.29美元/盎司的价格。

相比之下,黄金价格一直被美国政府确定为35美元/盎司,所以金银比率也由1940年代的100一路降低到了27左右,到了布雷顿森林系垮台前夕,白银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65美元/盎司左右,与官方规定的35美元/盎司的黄金价格相比,比率大概是1:2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和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让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看清楚了美元滥发的嘴脸,所以白银价格飞速上涨,短短几年之内,就从1971年的1.29美元上涨到1973年的2.9美元,价格涨幅超过100%。

这时候,有一个大投机家进入美国白银市场,他联络了诸如沙特王室之类的几个有钱的合伙人,开始大量买入白银,这种买入足以撬动白银价格的急剧上扬,白银价格上升到了4.3美元/盎司——随后他们又不断的买入、买入、再买入……

终于,白银的价格在1979年开始了疯涨,很快从6美元上升到11美元,随着场外投机者的不断涌入,白银的价格日趋疯狂——从11美元上涨到20美元,然后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突破了40美元!

这时,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下跌到12倍左右,创下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历史新低。

1980年1月,白银价格达到了当时不可思议的高度——50美元/盎司。

这下子,连印刷美元的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都不能忍受这样的上涨了,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终于开始“调查”和“调控”白银期货市场,这立即导致了白银价格的崩溃……

2个月之内,白银价格从50美元/盎司的高点,一直下跌到10美元/盎司!

此后,白银陷入了20年的漫漫熊市,价格一路狂泻,1981年到1983年,白银价格还勉强维持在10美元/盎司左右;从1984年到1992年,银价则是一路下跌,一直跌倒1992年最低的3.6美元/盎司左右,此后长期维持在5美元上下波动。

与此同时,金银价值比也从最高点的12左右再度一路暴涨到1990年90以上的高位。

随后的整个90年代,黄金白银价格均陷入了漫漫熊途,直到创出2001-2002年的金银价格低点——但此时的金银比最高也只达到80这样的高度。

2002年开始,金银再度走上牛市,一直上涨到2008年超过1000美元/盎司,金银比再度下降到50-60之间。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黄金白银在大涨之后大跌,一度使得2009年黄金白银比再度升高到超过80。2010年到2011年,随着白银价格的涨幅远远超过黄金,金银比一路下降,到2011年4月份跌到了40左右的水平。

2011年迄今,随着黄金白银价格的再次下跌,金银价值比再次逐渐抬升。

原文传送门

I. 黄金/白银一天中波动最大时间段是何时

唉,怎么说呢,我刚入这行的时候,是2011年的3月份,那一年吧,主要在美盘剧烈;那一年过后到现在呢?亚洲盘,特别是上个月,日本香港那边也挺蠢蠢欲动的。发现黄金犹如被人操控了似的,现在波动起来,和以前的比,基本上没有规律什么的可言了

阅读全文

与7月25日黄金白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葫芦岛水务集团设计院 浏览:995
中航信托德利迅达 浏览:382
信托贷款委托银行监管 浏览:835
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称为 浏览:607
京东佣金发票税率 浏览:117
期货九段作者 浏览:65
长沙远大金融服务公司简介 浏览:171
北京卫视的融资节目 浏览:924
中国太平集团洪波简历 浏览:796
有什么好的融资渠道 浏览:89
2011年印度卢比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54
上海狮桥融资租赁 浏览:753
2020年8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浏览:59
财富证券软件下载 浏览:769
理财产品中的传统产品是什么意思 浏览:386
丙烯酸有期货吗 浏览:506
银川投资理财公司 浏览:722
协创数据股票上市时间 浏览:131
雪人股份股票千股千评 浏览:385
钢材方面股票 浏览: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