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 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叫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
『贰』 cpi和ppi剪刀差通俗解释
cpi和ppi剪刀差通俗解释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快于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现象称之为价格剪刀差,工艺品出厂价格涨得越多,而下游CPI基本没有涨。
下游厂商的成本上升,但销售端价格涨幅较慢。如果厂商不做明显调整,那么产品卖出的毛利率必然会下降。部分本身毛利率较低的厂商可能会面临亏损的风险。
因此,上游原材料企业自然是收益的。毛利率较高且原材料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较低的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同等条件下,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制造业资金实力有限,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一、剪刀差扩大的原因
剪刀差扩大需要理解为什么PPI快速上涨而CPI反弹乏力。
需求驱动的物价变化,往往是PPI和CPI同步上涨或同步下跌,因此剪刀差的出现让我们把注意力更多的转向供给因素。2017年剪刀差出现的背景正是供给侧改革。
2020年4月依来,中国经济复苏、全球经济复苏都推动了对工业原材料的需求。但供给不足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重要原材料供应国巴西、智利、秘鲁等国新冠疫情十分严重,甚至还限制现有的产能。
CPI回升乏力主要受限于需求修复有限。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的整体增速很慢,离疫情前的收入增速仍有较大距离。收入增长缓慢限制终端需求的反弹。核心CPI长时间趴在地上也从侧面上印证了这一点。
二、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都将助推PPI-CPI剪刀差继续扩大。
供给方面,由于疫情走势对于掌握大宗商品供应的新兴市场不利,全球以铁矿石、铜矿为代表的工业大宗可能仍然维持紧平衡状态。这一局面会一直持续到疫情明显受控。目前看疫情受控可能尚需时日,对此要有充分的耐心。
需求方面,由于疫苗接种速度大超预期,美国经济修复前景非常乐观。欧美经济的复苏都将推升全球总需求。
总体来看,在发展中国家疫情受控之前,全球的资源品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上涨,进而推升PPI,而因为疫情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冲击仍未修复,CPI的回升回升缓慢的。因此,PPI和CPI的剪刀差或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将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新特征,甚至是全球宏观经济的新特征。
『叁』 ppi和cpi剪刀差意味着什么
PPI和CPI的剪刀差意思就是:PPI在上涨,但是CPI在下跌;或者是PPI在下跌,CPI在上涨。CPI表示居民消费指数,PPI是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出现剪刀差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剪刀差过大,则意味着:
1、CPI上涨说明居民消费水平近期增加,但是只是对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加。PPI下降,说明制造业和工业正在衰退,而现阶段我国还是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CPI和PPI长期剪刀差,则国家经济可能会滞涨。
2、如果PPI在下跌,原材料成本可能会降低,但也可能反应出需求疲软;CPI上升,说明很多产品价格在上涨,此时经济有通胀的压力。
拓展资料:
1、PPI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工业产品在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目前,我国对PPI的统计范围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1300多个基本分类的工业产品价格。比如,原材料的出厂价格以及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汽车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的出厂价格。
2、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水平。目前,我国对CPI的统计范围涵盖8大类、268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比如,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
3、PPI与CPI,一个代表生产者,一个代表消费者;一个在上游,一个在下游。近期的“剪刀差”扩大。意味着上游的生产资料涨价很多,但下游的消费价格却比较低迷。
4、当前PPI和CPI“剪刀差”持续处于高位,且疫情之后消费需求恢复偏慢,像烧烤店主一样处在下游的中小微企业主在一段时期内都将面临利润削减、资金流断裂等风险,生产经营存在极大压力。
5、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近期的调查发现,小型企业中反映原材料成本高、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的比重均超过四成,部分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重困难。
6、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由于上游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对中下游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要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增加对下游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7、为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近期政策频出。9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等问题,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
8、PPI-CPI“剪刀差”持续扩大会拖累国内经济复苏。财信研究院李沫表示,本轮PPI上涨结构性特征明显,在国内需求恢复偏慢的情况下,上游涨价难以向中下游行业传导,削减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会压制中下游企业投资扩产的意愿,不利于国内经济动能的恢复。
『肆』 什么是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
词源
剪刀差一词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维埃俄国。斯大林在1927~1929年期间曾就当时存在的情况从理论上作过多次的论述。从历史的发展看,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占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资本家在与生产技术落后的农民交换工农业产品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利用剪刀差来剥削农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剪刀差还反映着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伍』 ppi和cpi剪刀差意味着什么
cpi和ppi剪刀差通俗解释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快于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现象称之为价格剪刀差,工艺品出厂价格涨得越多,而下游CPI基本没有涨。下游厂商的成本上升,但销售端价格涨幅较慢。如果厂商不做明显调整,那么产品卖出的毛利率必然会下降。
『陆』 什么叫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
词源
剪刀差一词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维埃俄国。斯大林在1927~1929年期间曾就当时存在的情况从理论上作过多次的论述。从历史的发展看,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占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资本家在与生产技术落后的农民交换工农业产品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利用剪刀差来剥削农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剪刀差还反映着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参考资料:
『柒』 什么是工农业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
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差价的途径:
①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使单位农产品的价值量不断下降,从而使工农业产品交换价值量的比例差距逐步缩小,愈来愈接近等价交换。这是缩小差价的根本办法。
②通过价格杠杆来调整工农业产品价格。当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较多时,应逐步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当工业品(尤其是农用工业品)的价格高于价值较多时,应尽量降低其销售价格,使工农业产品交换差价逐渐缩小。
但是,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需要与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的价格统筹考虑,综合平衡,以免引起轮番提价。同时,工农业产品价格的调整,必须考虑到市场商品供应量和社会购买力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农村工业品供应量和农民购买力之间的平衡。
不仅要求商品供应总额和社会购买力之间平衡,而且要求主要商品的供应量尽可能适合消费者的需要,特别是适合农民的需要。
③通过办农工商联合企业,以及采取农产品加工利润部分返回农业的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另外,放开农产品价格,积极开展农产品议购议销业务,继续开放集市贸易,也是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差价的重要方面。
『捌』 什么叫剪刀差
剪刀差
剪刀差是“剪刀状价格差距”的简称。它一般是指在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中,工业品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不合理的价格差距。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的这种价格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它的具体表现是:当一般物价上涨时,虽然农产品价格也同时上涨,但它上涨的幅度往往低于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而当一般物价下跌时,虽然工业品的价格也同时下跌,但它下跌的幅度往往低于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如果把一定时期(比如一年)内工农业产品价格变动的情况用统计图表表示出来,那么,工业品价格呈上升趋势,而农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二者犹如张开的剪刀的形状一样,因此称为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的发展通常都远远落后于工业,这样,就使得工业资本家能够利用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优势地位,抬高工业品的价格,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对分散的小农进行掠夺。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控制了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绝大部分,他们按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工业品,又按垄断低价收购农民的农产品,使农产品价格和工业品价格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而对小农的掠夺更加严重。同时,垄断组织也借助垄断价格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在这种情况下,工农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差距,便更加扩大了。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对立的一种表现,是资产阶级剥削和掠夺本国农民群众和殖民地附属国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代表工农劳动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这便消除“剪刀差”,制定工农业产品的合理比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自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从巩固工农联盟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出发,根据工业和农业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对工农业产品的比价,进行过多次调整,从而使两者之间的比价日益趋向合理。过去那种反映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共同剥削广大农民的“剪刀差”,已经从基本上消除了。
剪刀差一词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维埃俄国。斯大林在1927~1929年期间曾就当时存在的情况从理论上作过多次的论述。从历史的发展看,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占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资本家在与生产技术落后的农民交换工农业产品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利用剪刀差来剥削农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剪刀差还反映着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玖』 简述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扩大的影响后果
工业品价格剪刀差呈持续扩大,对工业企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上游行业企业利润增加
由于原材料购进价格高于产品出厂价格上涨的幅度,使企业应得利润发生转移,有的转入农业收入(表现在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逐年上涨),有的落入物资周转环节和交通运输部门,即使是工业企业之间的转移,也以不同形式流失相当大的部分。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中,由于下游加工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使得这些行业通过上调价格转移成本的能力较差,而利润主要通过“剪刀差”向上游能源产业集中。
(2)下游企业盈利空间受挤压
虽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较快,工业经济效益水平逐步改善,但工业生产结构性水平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上游产业利润高增长背后,是下游企业为节节上涨的煤价、电价以及材料费等不断增加支出。垄断行业的利润越大,中下游企业的负担就越为沉重。能源行业利润大增,却把其他相关行业挤压到微利、亏损的边缘,制约了这些行业的发展。由于价格“高进低出”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出现生存危机,迫使企业弱化甚至放弃发展性投入,从而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后劲,也影响职工的收入,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
打了半天字,手都酸了,希望对你有用。
『拾』 什么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过渡时期剪刀差的演变情况:
以战前(1930——1936年平均)价格指数为基数。在整个过渡时期,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都扩大了,最大的是1950年,最小的是1956年。若以上年价格指数为基数,以后各年的比价变化情况(以%表示)如下:1951年,-7.83;1952年,-2.08;1953年,-9.52;1954年,-1.2;1955年,+2.66;1956年,-3.9。除1955年扩大外,其余各年均为缩小,而尤以1951、1953年缩小得最多。剪刀差在某年或扩大,或缩小,或缩小的幅度大,或缩小的幅度小,均有其具体原因,本文逐年地作了分析。1956年是过渡时期剪刀差最小的一年,比重1950年缩小20.4%,但仍比战前扩大7%。
根据总产值计算,过渡时期工人的劳动生产率10倍以上于农民。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因而也不合理。总产值是用产量与价格的乘积来表示的。如果工业品价格过高,农产品价格过低,就会出现上述不合理的统计数字。1956年与1952年比,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24%,工业增长67%,工业农业快2.79%倍。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影响价格的变化。工农产品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动远远慢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变动。据此,可以认定剪刀差缩小的幅度应打一折扣。
由于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机器、农药、良种、劳动力等的增加,使得农产品成本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比农业快得多。使工业产品的成本无论在绝对量上,还是相对量上,都在下降。这样用价格指数计算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的幅度又要打一个折扣。
如果将工农业劳动一产率变化的比例关系和工农业产品成本变化的比例关系加进去,上述按价格指数表示的剪刀差变动的幅度中,含有人为的固定价格的因素。或者说,实际的剪刀差幅度,或者缩小的幅度比这小,或者不是缩小,而是扩大。
为什么说苏联经济建设方式
是工农业,剪刀差方式?
答:纵观英、德、英、法、日各个国家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农业既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又是工业发展的绝对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支撑,工业化就不可能成功。苏联的情况更为明显。列宁提出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对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在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布哈林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二人都认为发展工业必须从农业中抽取部分资金。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主张用剪刀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抽取,而布哈林则主张“必须有—个合理的限度”。最后斯大林确认了剪刀差的方式。从苏联工业化资金的实际来源看,苏联工业化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