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查找二十四节气
每个月的上旬中间或偏厚,每个月的下旬的最初一两天,就是节气的日子。
上旬叫做节,下旬的叫做气。
⑵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是怎么定的,有没有计算公式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历史由来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⑶ 24节气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日期计算: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21世纪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0.2422+3.87]-[(17-1)/4]=7.9874-4=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注: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
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定气法”以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时也同样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它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
⑷ 二十四节气的C值分别是什么
1)
节气日期速算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
---------------------------------------------
2)
立春日期的计算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⑸ 万年历中24节气怎么算出来,又固定的公式吗
阳历容易,不要公式,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即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6,21,下半年来8,23,一月两节总不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⑹ 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 [Y×D+C]-L中的C是怎么规定的
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日期计算: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21世纪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0.2422+3.87]-[(17-1)/4]=7.9874-4=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注: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
(6)24节气指标扩展阅读:
节气时间:
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由于节气对应到各国时间各不相同,以下日期为北京时间。):
1、春季:
立春:斗指东北(寅位);太阳位于黄经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位于黄经45度,公历5月5-7日交节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位于黄经135度,公历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4、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位于黄经225度,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十四节气
⑺ 二十四节气的时段是怎么计算的是在节气日之前还是之后的半个月
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如下:[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⑻ 求一个计算24节气的c程序,给出计算公式也行,多谢。
可以根据每年的立春的日期,推算全年的24节气,每年的立春日期计算公式如下:
立春之后每个15天就是一个节气
节气日期速算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
⑼ 24节气的计算公式是谁发现的什么时候发现的原理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但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求采纳
⑽ 二十四节气公式中C在18.19.20.21世纪的春分值是多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