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66202技术指标

66202技术指标

发布时间:2022-01-17 18:23:17

『壹』 调查当前微处理器市场,写出几款主流芯片的名称,生产厂商及主要技术指标。。。

厂家 CPU型号 CPU缓存(MB) 主频(Ghz)
Intel i7-2920xm 9 2.5-3.5
Intel i7-2820qm 8 2.3-3.4
Intel i7-2720qm 6 2.2-3.3
Intel i7-2635qm 6 2.0-2.9
Intel i7-2630qm 6 2.0-2.9
Intel i7-2620qm 4 2.7-3.4
Intel i5-2540m 3 2.6-3.2
Intel i7-740 7 1.73--2.93
Intel
intel i5-2520m
I5-2430 3
3 2.5-3.2
2.4-3.0
Intel i5-2410m 3 2.3-2.9
Intel i7-720 7 1.60--2.80
Intel i5-480 3 2.66--2.93
Intel i5-540 3 2.53--3.06
Intel i5-460 3 2.53--2.80
Intel
intel i3-390
i3-2350 3
3 2.66
2.3
Intel i5-520 3 2.40--2.93
Intel i5-450 3 2.40--2.66
Intel
intel i3-380
i3-2330 3
3 2.53
2.2
Intel i5-430 3 2.26--2.53
Intel
AMD i3-370
X4 N970 3
2 2.4
2.2
Intel P8700 3 2.53
Intel i3-350 3 2.26
AMD X4 940BE 2 2.4
Intel
AMD
AMD i3-330
X3 N870
A8 3530 3
1.5
4 2.13
2.3
1.8-2.5

AMD P650 2 2.8
AMD N620 2 2.8
Intel P8600 3 2.4
AMD
AMD N830
A6 3410 1
4 2.1
1.6-2.3
Intel P6200 3 2.13
Intel T4500 1 2.3
Intel P6100 3 2
Intel P6000 3 1.86
Intel T5870 2 2
AMD M330 1 2.3
Intel T3500 1 2.1
AMD P340 1 2.2
AMD P320 1 2.1
AMD TL68 1 2.4
AMD QL66 1 2.2

微处理器,即MPU,因为它的功能不仅仅是CPU所能涵盖的了,它还含有协处理器,无线通讯单元等模块。X86架构的CPU是目前CPU领域中最受人关注的一块。

Intel公司
Intel是生产X86架构CPU的老大哥,它占有80%多的市场份额,Intel生产的CPU就成了事实上的x86CPU技术规范和标准。最新的PII成为CPU的首选。
AMD公司
目前使用的微机上CPU有好几家公司的产品,除了Intel公司外,最有力的挑战的就是AMD公司,最新的Athlon64处理器打破了INTEl一支独秀的局面。
IBM和Cyrix
IBM在服务器芯片上一向占有强势地位,但对于微机芯片却迟迟不能打开市场份额。和Cyrix公司合并后,使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X86芯片生产线,其成品将会日益完善和完备。现在的MII性能也不错,尤其是它的价格很低。
IDT公司
IDT是处理器厂商的后起之秀,但现在还不太成熟。
事实上,idt和cyrix已经被中国台湾的via威盛公司所收购。目前威盛公司的cpu产品主要面向嵌入式设备。

amd公司推出了x86-64架构,能够同时兼容32位和64位程序。

苹果机的CPU厂商
由IBM供货

主要的服务器CPU厂商
主要服务器CPU商包括:SUN,IBM,HP。

中国的CPU厂商
中国一向有不少的芯片厂商,但是在通用PC芯片市场上一直没有什么市场份额。0520就是80年代自己生产的286兼容芯片。现在龙芯等芯片也开始进入通用PC的市场。

『贰』 有关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填写的问题

不要你们回答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指的是经济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要财务去做,技术指标主要之产品技术参数。还是自己回答好了,

『叁』 数字音视频及其网络传输技术的图书目录

前言
基础篇
第1章 数字音视频技术基础3
1.1 数字视频信号3
1.1.1 三基色原理3
1.1.2 彩色电视信号的彩色制式3
1.1.3 数字视频信号的数据压缩4
1.2 数字音频信号6
1.2.1 数字音频信号的数据率7
1.2.2 数字音频信号的数据压缩7
1.3 如何实现数字化8
1.3.1 采样8
1.3.2 量化10
1.3.3 编码11
1.3.3.1 二进制码的特性11
1.3.3.2 各种常用数制的特性12
1.3.3.3 二进制数字的信息单位13
1.3.3.4 采样脉冲的编码调制方式13
1.4 信号的频域概念和时域概念14
1.4.1 频域概念14
1.4.2 时域概念14
1.4.3 数字信号的数据率与带宽的关系15
1.5 数字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标准15
1.5.1 MPEG-1视音频编解码系统16
1.5.1.1 MPEG-1系统(ISO/IEC11172-1)16
1.5.1.2 MPEG-1视频(ISO/IEC11172-2)压缩编码16
1.5.1.3 MPEG-1音频(ISO/IEC11172-3)压缩编码17
1.5.2 MPEG-2视音频编解码系统19
1.5.2.1 MPEG-2系统(ISO/IEC13818-1)压缩编码19
1.5.2.2 MPEG-2视频(ISO/IEC13818-2)压缩编码20
1.5.2.3 MPEG-2音频(ISO/IEC13818-3)压缩编码21
1.5.3 MPEG-4视音频编解码系统(ISO/IEC14496)22
1.5.3.1 MPEG.4 视频(ISO/IEC14496-2)压缩编码22
1.5.3.2 MPEG-4音频(ISO/IEC14496-3)压缩编码22
1.5.4 其他MPEG标准23
1.5.4.1 MPEG-7标准23
1.5.4.2 MPEG-21标准23
1.5.4.3 JPEG标准23
1.6 MP3数字音乐压缩技术23
1.7 MP4压缩编码技术23
1.8 常用音频文件格式24
1.8.1 声音文件24
1.8.1.1 AIF、AIFF、AU声音文件格式24
1.8.1.2 WAV声音文件格式24
1.8.1.3 MP1、MP2、MP3声音文件格式24
1.8.1.4 RA、RM、RAM声音文件格式25
1.8.1.5 ASF、ASX、WMA、WAX声音文件格式25
1.8.1.6 VQF声音文件格式25
1.8.2 MIDI文件25
1.8.2.1 MIDI技术规范26
1.8.2.2 MIDI应用系统27
1.9 数字音视频接口卡29
1.9.1 音频卡29
1.9.1.1 音频卡的功能29
1.9.1.2 音频卡的结构体系30
1.9.2 数字音频接口31
1.9.2.1 S/PDIF31
1.9.2.2 AES/EBU32
1.9.3 1394卡32
1.9.4 HDMII.3 32
第2章 数字节目源34
2.1 数据调制34
2.1.1 模拟信号对模拟载波信号(正弦波)的调制35
2.1.2 数字信号对正弦波载波信号的调制36
2.1.2.1 振幅键控法36
2.1.2.2 移频键控法36
2.1.2.3 移相键控法36
2.1.3 模拟信号的脉冲调制36
2.1.3.1 脉冲幅度调制37
2.1.3.2 脉冲宽度调制37
2.1.3.3 脉冲相位调制37
2.1.3.4 脉冲频率调制38
2.1.3.5 脉冲数调制38
2.1.3.6 脉冲编码调制38
2.1.4 PCM信号的再调制39
2.1.4.1 各种脉冲调制方式的特性参数39
2.1.4.2 常用的PCM再调制方式40
2.2 磁存储技术43
2.2.1 数字磁带录音机43
2.2.1.1 旋转磁头数字磁带录音机43
2.2.1.2 固定磁头数字磁带录音机45
2.2.1.3 盒式数字磁带录音机47
2.2.2 数字磁盘存储器49
2.2.2.1 接触式软磁盘存储器49
2.2.2.2 硬磁盘存储器49
2.2.2.3 磁盘阵列50
2.3 光盘存储技术50
2.3.1 CD存储系统50
2.3.1.1 CD51
2.3.1.2 激光信号拾取系统52
2.3.1.3 伺服系统54
2.3.1.4 数字解调系统55
2.3.2 VCD机56
2.3.2.1 MPEG-1音视频数据压缩57
2.3.2.2 MPEG-1数据码流59
2.3.2.3 VCD60
2.3.2.4 VCD机的基本构成60
2.3.3 超级VCD机61
2.3.4 DVD存储系统61
2.3.4.1 DVD62
2.3.4.2 DVD激光头62
2.3.4.3 DVD解码器63
2.3.4.4 蓝光DVD64
2.4 其他数字声源65
2.4.1 MP3数字声源65
2.4.2 MIDI数字合成声源66
2.4.2.1 FM合成的MIDI声源66
2.4.2.2 波表合成的MIDI声源66
2.4.3 DVD-Audio67
2.4.4 MD数字声源67
2.5 音视频输出端口的特性69
2.5.1 各种多声道环绕声编码的输出特性69
2.5.2 各种视频输出端口的特性69
第3章 数据通信技术71
3.1 数据通信系统71
3.1.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71
3.1.2 信道的概念72
3.1.3 信道上码元的最高传输速率72
3.2 模拟传输系统74
3.2.1 频分复用技术74
3.2.2 波分复用技术75
3.2.3 调制解调器75
3.3 数字传输技术77
3.3.1 时分复用技术77
3.3.2 统计时分复用技术78
3.3.3 码分多址复用技术79
3.4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80
3.4.1 三种基本同步方式80
3.4.2 同步通信81
3.4.3 异步通信81
3.5 数据通信接口82
3.5.1 RS232C接口82
3.5.2 其他标准接口84
3.6 检错与纠错85
3.6.1 检错法85
3.6.2 纠错法87
3.7 传输介质87
3.7.1 双绞线87
3.7.2 同轴电缆90
3.7.3 光缆91
3.7.4 无线介质93
第4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连设备95
4.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95
4.2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96
4.2.1 电路交换96
4.2.2 分组交换97
4.3 计算机网络的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98
4.3.1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99
4.3.2 网络的安全性101
4.3.3 网络传输的可靠性101
4.4 网络的分类101
4.4.1 按覆盖地域分类101
4.4.2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102
4.5 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104
4.5.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简介105
4.5.2 TCP/IP的体系结构107
4.5.3 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108
4.6 网络互连设备108
4.6.1 网卡109
4.6.2 中继器110
4.6.3 网桥111
4.6.4 路由器111
4.6.5 网关113
4.6.6 集线器113
4.6.7 交换机114
第5章 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115
5.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115
5.1.1 IEEE802参考模型116
5.1.2 MAC帧的格式116
5.1.3 1OBase-T和100Base-TX117
5.1.4 局域网协议标准118
5.1.5 IEEE802局域网标准系列119
5.1.6 CSMA/CD协议120
5.1.7 争用期122
5.1.8 以太网的结构123
5.2 高速以太网124
5.2.1 快速以太网124
5.2.2 千兆以太网126
5.2.3 万兆以太网128
5.2.4 FDDI129
5.3 CobraNet130
5.4 无线局域网133
5.5 传统以太网的最大作用距离134
5.6 城域网136
5.7 广域网136
5.7.1 广域网的构成136
5.7.2 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138
5.7.2.1 广域网中的地址结构138
5.7.2.2 路由选择表的简化139
5.7.3 X.2 5分组交换网140
5.7.4 帧中继140
5.7.4.1 帧中继的帧格式140
5.7.4.2 帧中继的拥塞控制方法141
5.7.4.3 帧中继网络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141
5.7.5 异步传递方式142
5.7.5.1 ATM信元的结构143
5.7.5.2 ATM协议的参考模型144
5.7.5.3 ATM网的结构144
第6章 Internet技术146
6.1 Internet的层次结构147
6.2 Internet的网际协议148
6.2.1 IP数据报的格式148
6.2.2 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150
6.2.3 差错与控制报文协议151
6.3 Internet的传输控制协议152
6.3.1 TCP报文段的首部152
6.3.2 TCP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153
6.3.3 TCP的重传机制154
6.4 用户数据报协议154
6.4.1 UDP数据报的格式155
6.4.2 UDP的封装、复用、分解和端口155
6.5 IP地址156
6.5.1 IP地址的结构与分类157
6.5.2 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159
6.5.3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160
6.5.4 IP多播的基本概念163
6.6 Internet的域名系统164
6.6.1 域名的分级164
6.6.2 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165
6.7 Internet地址空间的扩展166
6.7.1 IPv6数据报的格式166
6.7.2 IPv6的地址空间167
6.7.3 从IPv4向IPv6过渡168
6.8 路由技术169
6.8.1 内部网关协议170
6.8.2 外部网关协议171
6.9 Internet接入171
6.9.1 拨号接人171
6.9.2 宽带数字用户线接入172
6.9.3 有线电视系统接入172
6.9.4 卫星电视网接入172
应用篇
第7章 数字扩声系统175
7.1 概述176
7.2 系统组成177
7.2.1 主要功能特性177
7.2.2 系统方案178
7.3 数字调音台180
7.3.1 数字调音台的基本组成180
7.3.1.1 数字调音台的软件系统180
7.3.1.2 数字调音台的硬件系统181
7.3.2 数字调音台的功能模块185
7.3.2.1 音频处理模块185
7.3.2.2 操作控制模块185
7.3.2.3 监控管理模块186
7.3.3 数字调音台的I/O接口及参数设置187
7.3.4 数字调音台的扩展、后备保护和软件升级188
7.3.5 典型产品188
7.3.5.1 大型数字调音台188
7.3.5.2 中型数字调音台195
7.3.5.3 小型数字调音台198
7.4 网络数字音频处理器203
7.4.1 网络数字音频处理器的原理和特点204
7.4.2 网络数字音频处理器的功能模块206
7.4.2.1 音频信号处理模块207
7.4.2.2 逻辑控制模块208
7.4.3 控制及编程方法208
7.4.3.1 计算机连网控制208
7.4.3.2 第三方控制208
7.4.3.3 编程方法208
7.4.4 网络数字音频处理器的接口209
7.4.5 典型产品210
7.4.5.1 BSSSoundweblondon网络数字音频处理器210
7.4.5.2 SabineNAV8802网络数字音频处理器211
7.4.5.3 PeaveMediaMatrixNion媒体矩阵214
7.4.5.4 BiampAudiaFlEX网络数字音频处理器217
7.5 数字功率放大器218
7.5.1 模拟功率放大器218
7.5.2 数字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分类219
7.5.2.1 D类数字功率放大器219
7.5.2.2 1bit数字功率放大器220
7.5.2.3 I类数字功率放大器221
7.5.3 数字功率放大器的测试条件224
7.5.4 网络数字功率放大器的I/O接口224
7.5.4.1 网络数字功率放大器的I/O接口和监控接口224
7.5.4.2 DSP处理模拟功率放大器的网络监控接口226
7.5.5 典型产品227
7.5.5.1 CROWNI-TechHD网络数字功率放大器227
7.5.5.2 POWERSOFTDigam-K系列数字功率放大器229
7.5.5.3 CROWNXTi系列数字处理网络模拟功率放大器230
7.5.5.4 CROWNMACRO-Techi系列数字处理网络模拟功率放大器231
7.6 数字扩声系统的一体化数字信号传输系统233
7.6.1 系统特点233
7.6.2 构建方式234
7.6.3 MADI传输网络234
7.6.4 采用CobraNet或EtherSound传输协议的多通道数字音频和控制信号的传输网络系统234
7.7 数字扩声系统的系统配置236
7.7.1 剧场类数字扩声系统236
7.7.2 体育场馆类数字扩声系统239
7.7.3 会议中心数字扩声系统241
7.7.4 流动演出类数字扩声系统243
7.8 数字扩声系统典型工程案例246
7.8.1 中国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数字扩声系统246
7.8.1.1 系统组成和信号流程246
7.8.1.2 声场设计248
7.8.1.3 主要设备250
7.8.1.4 系统最终测试数据251
7.8.1.5 国家大剧院扩声系统的技术特点253
7.8.2 2008奥运会开闭幕式扩声系统254
7.8.2.1 设计理念254
7.8.2.2 系统配置254
7.8.2.3 扬声器系统调试258
7.8.2.4 时间码技术的运用259
7.8.3 流动演出数字扩声系统259
7.8.3.1 流动演出扩声系统的设计260
7.8.3.2 系统声场计算260
7.8.3.3 提高传声增益的措施261
7.8.3.4 主要设备选型261
7.8.3.5 系统快捷拆装机柜和系统连接电缆269
7.8.3.6 系统连接图271
7.8.4 数字录音棚工程274
7.8.4.1 录音棚的功能定位和声学特性技术参数274
7.8.4.2 录音棚的采录编系统274
7.8.4.3 录音室的建声设计280
7.8.4.4 控制室的建声设计285
7.8.4.5 录音室最终的声学特性指标286
7.8.5 社区和村级数字多媒体放送系统286
7.8.5.1 方案一:5.1 声道多媒体数字环绕立体声放映系统286
7.8.5.2 方案二:2.1 声道多媒体数字环绕立体声放映系统290
7.8.5.3 如何选择投影机的亮度指标290
第8章 内部通信系统292
8.1 系统组成和系统连接292
8.1.1 系统组成292
8.1.2 系统连接293
8.2 通信主控站类型294
8.2.1 2通道主控站295
8.2.2 4通道遥控站295
8.2.3 12通道可编程主控站295
8.2.4 数字微处理矩阵内部通信主站296
8.3 用户端通信设备297
8.3.1 便携式腰包机297
8.3.2 扬声器通信站298
8.4 内部通信系统的功能组件298
8.4.1 IFB/导播提示装置298
8.4.1.1 MA-4/AX-4IFB控制面板298
8.4.1.2 PIC-4000B节目中断控制器298
8.4.1.3 TR-50演员/主持人接收机299
8.4.2 系统接口装置299
8.4.2.1 AC-10H万用接口装置299
8.4.2.2 TW-12B系统接口装置299
8.4.2.3 IF4B-44线接口装置299
8.4.3 PS-464多通道供电电源299
8.4.4 AB-100公告广播控制台299
8.5 无线内部通信系统299
8.5.1 WBS-6无线内部通信系统300
8.5.2 BTR600/500双通道无线内部通信系统300
8.5.3 TT4416通道导播发射机/TR3416通道无线导播接收机300
8.5.4 UPX-10/RCV-2广播式无线提示/IFB导播系统300
8.5.5 2路无线手机通信接口300
8.6 应用举例301
8.6.1 剧场2通道内部通信系统301
8.6.2 4通道内部通信系统302
8.6.3 Te1exRTS4通道内部通信系统302
8.7 内部通信系统的终端匹配303
8.8 内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303
8.8.1 通信线路303
8.8.2 呼叫信号电平303
8.8.3 系统指标304
8.8.4 传声器前置放大器304
8.8.5 输出放大器304
8.8.6 节目信号输入电平304
8.8.7 供电电源304
8.9 内部通信系统典型产品305
第9章 公共广播系统307
9.1 公共广播系统的特点307
9.2 公共广播系统的基本要求307
9.3 系统架构308
9.3.1 基本小系统308
9.3.2 标准系统309
9.3.3 分区功能扩展310
9.3.3.1 分区扩展310
9.3.3.2 分区对讲/互传广播信息311
9.3.4 智能公共广播系统311
9.3.4.1 通用计算机管理的智能广播系统311
9.3.5.1 传统型传输网络313
9.3.5.2 总线结构型传输网络313
9.3.5.3 可寻址广播系统314
9.3.6 全数字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314
9.4 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315
9.4.1 广播扬声器的选用316
9.4.2 广播区域的声压级计算316
9.4.3 广播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的功率匹配316
9.4.4 传输线路导线截面面积的计算318
9.4.5 紧急广播的强制切换(强切)控制线路318
9.4.5.1 三线制强切线路318
9.4.5.2 四线制强切线路319
9.4.6 公共广播系统主要产品简介319
9.5 公共广播系统应用举例320
9.5.1 通用公共广播系统320
9.5.2 会展中心智能广播系统321
9.5.3 大型动物园智能广播系统322
9.5.4 机场智能广播系统322
第10章 数宇会议系统和同声传译系统326
10.1 数字会议系统的发展进程326
10.2 多通道数字音频传输技术328
10.2.1 数字音频双向传输的数据格式329
10.2.2 数字会议系统的优点330
10.3 数字会议系统的基本功能331
10.3.1 会议发言管理331
10.3.2 同声传译331
10.3.3 投票表决331
10.3.4 IC卡会议签到331
10.3.5 信息发布和显示332
10.3.6 摄像机自动跟踪拍摄和大屏幕同步显示332
10.3.7 跨地域扩展的全方位互联网数字会议系统332
10.3.8 高效有序的会议管理332
10.4 数字会议系统的组成332
10.4.1 会议讨论系统332
10.4.2 投票表决系统334
10.4.3 多种语言同声传译系统336
10.4.4 摄像机自动跟踪系统337
10.4.5 会议签到系统338
10.4.6 智能中央集中控制系统339
10.4.7 智能数字会议系统典型案例340
10.4.8 数字会议系统的应用软件343
10.5 无线数字会议系统347
10.6 无线同声传译系统设计349
10.6.1 为什么要采用红外线载波传输技术349
10.6.2 副载波频段的选择350
10.6.3 副载频的调制方式351
10.6.4 辐射功率、通道数量、信噪比与覆盖区/最大作用距离的关系351
10.7 同声传译室设计353
第11章 视频会议系统355
11.1 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功能355
11.2 系统组成356
11.2.1 多点转发服务器及多点控制单元356
11.2.2 视频会议终端357
11.2.3 通信网络358
11.3 视频会议系统的通信标准358
11.3.1 H.3 20视频会议通信标准358
11.3.2 H.3 23多媒体通信标准359
11.3.3 H.3 10/H.3 21宽带视频会议通信标准359
11.3.4 H.3 24PSTN多媒体通信标准360
11.4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361
11.4.1 视频信号压缩原理361
11.4.2 H.2 61压缩编码标准363
11.4.3 H.2 63压缩编码标准363
11.4.4 H.2 64高效压缩编码标准363
11.5 G.7 2X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364
11.6 系统配置365
11.6.1 小型视频会议系统365
11.6.2 政府视频会议系统366
11.6.3 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视频会议系统367
11.6.4 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系统368
11.6.5 流媒体技术和视频点播369
11.7 应用实例371
11.7.1 交互式网络数字视频会议系统371
11.7.2 应急指挥中心375
第12章 投影显示技术378
12.1 各类投影机的工作原理378
12.1.1 三管CRT彩色投影机378
12.1.2 3片1CD投影机378
12.1.3 DlP投影机379
12.1 _41COS投影机380
12.2 投影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381
12.2.1 输出亮度381
12.2.2 亮度均匀度382
12.2.3 对比度382
12.2.4 图像分辨率382
12.2.5 调焦比382
12.2.6 光源灯泡的寿命383
12.2.7 投影机的其他功能性技术指标384
12.2.8 屏幕尺寸与投影距离的计算384
12.2.9 四种投影机性能比较385
12.3 投影屏幕385
12.3.1 投影屏幕的主要技术参数385
12.3.2 投影屏幕的光学原理386
12.3.3 屏幕对角线长度、宽高比和屏幕面积的计算387
12.4 如何选用投影机388
12.4.1 确定合适的屏幕照度388
12.4.2 投影机的对比度要求389
12.4.3 投影机的分辨率与输入信号分辨率的匹配389
12.4.4 投影机的其他一些性能389
12.5 DLP背投拼接屏显示系统390
12.5.1 DLP背投拼接屏显示系统的优点390
12.5.2 DLP背投拼接显示系统的系统结构391
12.5.3 DLP背投拼接显示系统采用的新技术391
12.5.4 先进的屏幕技术393
12.5.5 DLP背投大屏幕拼接屏显示系统的典型技术指标394
12.6 边缘融合大屏幕拼接投影显示系统395
12.6.1 什么是边缘融合大屏幕显示技术396
12.6.2 边缘融合系统对拼接投影机的要求397
12.6.3 边缘融合拼接投影系统的大屏幕397
12.6.4 拼接投影机的调整398
第13章 LED大屏幕显示技术399
13.1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99
13.1.1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的组成399
13.1.2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分类400
13.2 LED显示屏的主要技术特性400
13.2.1 LED显示屏的技术要求400
13.2.2 LED显示屏的功能要求401
13.3 LED显示屏的结构化模块402
13.4 LED的种类和全彩像素的特性402
13.5 LED显示系统采用的新技术405
13.5.1 LED显示屏的亮度均衡处理405
13.5.2 色彩还原技术405
13.5.3 非线性γ校正406
13.5.4 高等级视频色差处理406
13.5.5 高速刷新技术406
13.5.6 DlP显示屏亮度自动控制406
13.5.7 动态虚拟像素复用技术407
13.5.8 消除马赛克的措施408
13.5.9 高级扩声音响技术408
13.5.1 0输入信号的切换、控制和传输408
13.5.1 1全天候工作的优秀屏体结构408
13.5.1 2快速运动图像补偿的几种方法409
13.5.1 3LED显示屏逐点校正技术409
13.6 LED显示屏系统的质量要求和价位体系411
13.6.1 LED显示屏411
13.6.2 屏幕控制器411
13.6.3 视频信号处理器411
13.6.4 系统软件412
13.6.5 控制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系统412
13.7 应用举例:上海浦东新区源深体育场室外DlP显示屏412
第14章 数字调光网络传输系统415
14.1 DMX512数字调光网络传输系统415
14.1.1 如何实现数字调光控制信号的多路传输415
14.1.2 DMX512数据通信的定时数据416
14.1.3 DMX512的网络结构和EIA485接口规范418
14.1.4 DMX512的寻址方法421
14.1.5 调光台与调光器矩阵的互连配接423
14.2 以太网数字调光网络传输系统424
14.2.1 TCP/IP数字调光网络传输系统424
14.2.2 光纤网络数字调光控制系统425
14.3 应用举例:上海音乐厅网络灯光控制系统426
14.3.1 系统布线427
14.3.2 系统主要硬件428
14.3.3 灯光控制系统的配置429
第15章 电视监控系统430
15.1 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430
15.2 前端设备432
15.2.1 摄像机432
15.2.2 摄像机镜头435
15.2.3 摄像机云台和防护罩438
15.2.4 典型产品440
15.3 终端设备442
15.3.1 视音频编解码器442
15.3.2 视频切换矩阵443
15.3.3 大屏幕显示系统445
15.3.4 信息存储系统446
15.4 信号传输系统446
15.4.1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446
15.4.2 由双绞线、光缆组成的专网传输系统448
15.4.3 局域网或互联网传输系统452
15.4.4 无线传输系统453
15.4.5 控制信号的传输453
附录454
附录A 如何编制一份合格的工程投标文件454
附录B 工程竣工验收458
参考文献461

『肆』 做篮球后卫需要什么技术以及条件

篮球后卫技术浅析

得分后卫(SG)
得分后卫(Shooting Guard),由其字义我们不难得知,他在场上是以得分为主要任务。他在场上是仅次于小前锋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练就像小前锋一般的单打身手,因为他经常是由队友帮他找出空档后投篮的。不过也就因为如此,他的外线准头与稳定性要非常好。

一个得分后卫经常要做的有两件事,第一是有很 好的空档来投外线,因此他的外线准头和稳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队友千辛万苦挡出个好机会,却又投不进去的话,对全队的士气和信心打击颇大。第二则是要在小 小的缝隙中找出空档来投外线,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个好的得分后卫总不能企望每次都有这么好的空档,应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机会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 一定的水准,如此的话,才能让敌方的防守有所顾忌,必须拉开防守圈,而更利于队友在禁区内的攻势。

这样说起来,那么得分后卫的命中率一定要很高 罗?其实不然。因为我们虽然希望他有较好的准头,但是也别忘了他出手的距离经常都是相当远的,我们总不能希望一个射手投外线要准到比人家篮下打板命中率还 高吧!�慰觯�梅趾笪烙惺币驳靡�约赫一�岬ゴ虺鍪帧⒒蚴窃谌朔熘姓铱盏担��运�拿�新什换崽�撸�馐强梢岳斫獾摹R话愣�裕�艿剿某善摺⑺某砂司退?是不错了,五成以上已是上上之选。

接着就来看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得分后卫吧!霍纳塞克(Jeff Hornacek)可以算是非常典型的得分后卫,他的外线出手又快又稳,射程可近可远,每个角度都能出手,而命中率也一向都有一定的水准。此外他也有切入的能力,必要时在切入后传球破坏防守,各项该有的能力都一备俱全。另外一类则可以斯普雷维尔(Latrell Sprewell) 为代表,其实说起来就是他切入的破坏力要胜过外线的投射。上述关于霍纳塞克的技巧他也都具备,只不过在比重上来说,他就较偏重于切入突破的方面。一个普通 的外线空档,霍纳塞克可能会很有把握地选择外线出手,而斯普雷维尔则可能宁愿往禁区切,选择较接近篮框的出手机会,这就是两者在进攻选择上的差异。说穿 了,斯普雷维尔这种打法,已经算是小前锋化的得分后卫了。放眼当今NBA得分后卫,像米勒(Reggie Miller)、杜马斯(Joe Dumars)、里奇蒙(Mitch Richmond)、安德生(Nick Anderson)等人,其实不难发现,他们的相异性并不大,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打法。由此可知得分后卫的特色蛮明显的,不像其它位置经常会有打法迥异的类型。

要选NBA史上最好的得分后卫,我想是唯一不会引起争议的位置了,那就是乔丹(Michael Jordan)。乔丹的NBA生 涯前期,可以说是非常接近小前锋的打法,经常是可以往篮下去取分的,但是到了后期时,他又练就了一身顶尖的外线能力,使他的进攻点更是无懈可击。甚至于他 时而可以当起控球后卫来助攻,时而可以充当前锋抓篮板,其全面性无人能比。他有得分后卫应有的准头与射程,又有小前锋的单打能力,而其命中率又能居高不 下,再加上他的敏捷度,又让他具有极佳的防守功力,最重要的是他那一股摄人的气势和领导气质,更是任何后天的训练所无法可及的。

控球后卫(PG)
控球后卫(Point Guard)是球场上拿球机会最多的人。他要把球从后场安全地带到前场,再把球传给其他队友,这才有让其他人得分的机会。如果说小前锋是一出戏的主角,那么控球后卫便是这出戏的导演。

还是一样,我们先说一下,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 的控球后卫。首先,他的运球能力是绝对少不了的,他必须要能够在只有一个人防守他的情况下,毫无问题地将球带过半场。然后,他还要有很好的传球能力,能够 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将球传到球应该要到的地方:有时候是一个可以投篮的空档,有时候是一个更好的导球位置。简单地说,他要让球流动得顺畅,他要能将球传到 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进一步地说,他还要组织队上的攻势,让队上的进攻更为流畅。

那么,我们对于一个控球后卫还有什么要求呢? 在得分方面,控球员往往是队上最后一个得分者,也就是说除非其他队友都没有好机会出手,否则他是不轻易投篮的。或者以另一个角度说,他本身有颇强的得分能 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坏对方的防守,来替队友制造机会的。总而言之,控球员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当场上有任何队友的机会比他好,他一定将球交给机会更好的队 友。所以,控球员的出手经常何队友的机会比他好,他一定将球交给机会更好的队友。所以,控球员的出手经常都是很好的投篮时机,自然我们对他的命中率要求也 就比较高,一般而言应该要在五成以上,要比小前锋和得分后卫高。而在得分能力方面,外线和切入是他必备的两项利器。

举例说明一下应该会更清楚。斯托克顿(John Stockton) 是非常典型的控球后卫,他的控球四平八稳,往往能够将球传给场上机会好的队友,做一次篮下或外线的轻松出手。他没有很花俏的传球招式,但却都是很安全地将 球送到队友手上,而且他的外线相当稳,命中率经常都能维持在五成以上。要了解一个称职的控球后卫该做的事,斯托克顿是标准的典范。此外,托玛斯(Isiah Thomas) 则是不太一样的类型,他的运球动作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而他那富乐感的传球也是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托玛斯是比较偏向于得分欲望高的控球,也因此他的得分 经常在二十分以上,但命中率却不及五成。比较起来,托玛斯已经具有全能球员的特性,算得上是全能型的控球后卫。历史上著名的控球,应以库西(Bob Cousy)及罗勃逊(Oscar Robertson)最让人耳熟能详。此外,在现役球员中,哈达威(Tim Hardaway)、普利斯(Mark Price)等亦都是众人皆知的名将,在此无法一一提出说明。

接下来就是介绍我心目中的最佳控球后卫了,相信大家也已异口同声地念出他的名字:魔术师约翰逊(Earvin "Magic" Johnson)。 其实,就此我曾考虑很久,因为若要提一个真正的控球后卫,斯托克顿应是最佳典范,但最后选了约翰逊,最主要便是因为他得天独厚的领导能力,以及他在场上能 够带动士气的本领。首先,约翰逊的控球、传球能力应是毋庸致疑,虽然他横步运球的动作不甚好看,但球于掌中控制得恰到好处,背后传球、指东杀西更是不用多 说。而在其他方面,无论外线或切入上篮、破坏,亦都让对手伤透脑筋,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命中率稍低了点,刚刚够五成,三分球则更差。但这也多少与他 较强的得分欲望有关。然而,真正让他成为一个伟大控球员的因素,也正是前面所提及的-领导能力。一个控球员能够在场上指挥全队攻守,甚至只要他在场上,就 能让所有队友有赢球的信心,这种在心里上的助益,绝非是几个助攻所能比拟的。简单地说,约翰逊就是能让在场上的队友发挥出超过百分之百战力的人,而非任何 数据所能说明,这也就是约翰逊之所以为魔术师之处。

摘要:本文以参加2003—2004年CBA、NBA联赛的部分中外核心后卫为研究对象,从主要技术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引起我国篮球界对核心后卫问题的重视,为我国篮球高水平运动队在选材、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关键词:篮球 职业联赛 核心后卫 主要技术 比较分析

1、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受高大队员的影响,在我国中锋的状况倍受人们的关注,研究也颇多。近几年来,我国男、女篮涌现出一批高大的年轻队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个水平有所提高。新组建的国家男篮拥有姚明、薛玉洋和巴特尔等三名2.10m以上的年轻中锋,在身高上不逊于世界任何强队,但在后卫线上却令人担忧。

当今篮球比赛中,对后卫位置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他们在场上需要沉着冷静,机智果断;要具有良好的观察,判断力,很强篮球意识和组织指挥才能;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能改善守,技术全面。因此,核心后卫是一支球队在场上的灵魂,是具体战术打法的组织指挥者,是教练员的助手,其水平的高低对整个队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整个职业联赛,看到中、外核心后卫差距明显。本文旨在对部分核心后卫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找出差距,为提高我国核心后卫的水平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加2003—2004CBA、NBA中外核心后卫10名,其中,中国4名,外国6名(外援2名,NBA职业球员4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查阅近几年的CBA、NBA有关资料,掌握和了解目前国内、外篮球联赛的现状和动态。

2.2.2临场技术统计

对2003—2004CBA、NBA常规赛核心后卫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对临场统计的国内、外后卫常规技术指标资料进行统计与整理。

2.2.3逻辑分析

以辨证的观点和和产学的态度,对国内、外核心后卫的技术特点进行逻辑分析与归纳,找出我国甲A各队目前在后卫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训练和比赛的建议。

3、分析与讨论

表1:国内外核心后卫上场场次、平均上场时间统计一览表

姓名
俱乐部
上场次(场)
平均时间(分)

范斌

刘炜

李群

郭士强

高德

罗德格里格尔

贾森基德

迈克毕比

托尼帕克

史蒂夫纳什
八一火箭

上海东方

广东宏远

辽宁盼盼

浙江万马

吉林东北虎

新泽西网队

萨克拉门托国王

圣安东尼奥马刺

达拉斯小牛
22

20

21

22

22

22

82

80

78

82
35:07

45:02

36:08

40:15

34:03

34:17

37:3

33:2

34:6

40:3

注:国内联赛共24轮,国外共82轮,时间都是每节12分钟共48分钟。

3.1国内、外核心后卫平均每场技术指标统计一览表

表2 :

得分 2分球 3分球 罚球 快攻

(中/投)%
(中/投)%
(中/投)%
(成/总)%

范斌

刘炜

李群

郭士强

高德

罗德格里格尔

贾森基德

迈克毕比

托尼帕克

史蒂夫纳什
7.6

22.3

15.7

18.3

21.9

25.5

14.7

20.4

21.6

21.7
1.3/2.6

4/7.3

4.5/8.3

3.6/7.4

1.6/5.1

7.2/11

2.1/5.9

1.8/4.3

1.8/4.3

2.2/4.45
50.0

54.8

54.2

48.6

31.4

65.5

35.6

41.9

41.9

48.3
1.2/3

1.6/4.2

2.1/5.9

3/7.2

5.9/12.1

4.1/9

4.9/8.7

4.5/8.3

4.7/9.73

4.6/9.18
40.0

38.1

35.6

41.7

48.8

45.6

56.3

54.2

48.3

50.1
0.8/1.2

2.8/3.5

2/2.7

2.1/2.5

4.3/5.2

2/2.7

3.1/3.8

3.0/3.74

4.1/4.7

4.3/4.8
66.7

80.0

74.1

84.0

82.7

74.1

81.4

80.3

87.3

88.7
0.5/0.5

1.4/1.5

1.9/2.1

1.1/1.5

1.5/1.7

2/2.2

2.2/2.3

1.2/1.7

0.5/0.8

1.1/1.6
1.00

93.3

90.5

73.3

88.2

90.9

91.7

70.6

62.5

68.8

表1中可以看出:国内核心后卫和国外核心后卫他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10个职业俱乐部。国内后卫除刘炜、李群因伤少打了1—2场外,另外两位都打满了所有22场比赛,外援后卫高德和罗德格里格尔也打满了22场。国外NBA中的后卫在整个漫长的常规赛中几乎都打满了所有比赛,由于NBA教练对主力和替补在某个时段的使用有共识,所以他们的上场时间也是比较多的。在国内对外援后卫上场节次也有所限制,罗德格里格尔和高德的上场时间也减少了不少,但也在两节以上,从这一步可以看出他们在各自球队中都是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

从表2中可知:平均每场得分情况,国内核心的后卫除刘炜得分能力较强外,其他的国内后卫得分能力普遍不足,而国外核心后卫在漫长的赛季中得分均值在20分以上,足可以看出他们得分能力和比赛的斗志都远远强于国外核心后卫;国内后卫在两分球的投篮次数和国外后卫差不多,且命中率也比他们略高,但在三分球上的情况恰恰相反,国外后卫无论在三分球的出手次数上,命中率上都远远高于国内后卫,在外线有效的得分可以缓减球队内线的压力,也可以让对手防不胜防。所以这一点上国内后卫有待提高;罚球情况也有差距,前几年,国内队员的罚球准确率比国外球员要好,随着近几年篮球运动的发展,国外后卫在罚球命中率上提高很快,比国内后卫的命中率高出一些;在快攻方面,由于NBA职业联赛的高强度,高对抗,国外核心后卫在快攻的成功率上要 低于国内后卫。

表3:中外核心后卫平均每场其他技术指标统计一览表

前场篮板
后场篮板
扣篮
助攻
被侵
失误
盖帽
抢断

范斌

刘炜

李群

郭士强

高德

格里格尔

贾森基德

迈克毕比

托尼帕克

纳什
1.0

1.0

1.0

1.0

1.6

4.4

3.3

1.0

1.1

1.2
1.3

2.8

2.5

4.0

2.0

8.2

4.0

1.8

1.5

1.9
0

0.1

0

0.1

0.3

1.8

1.0

0.5

0.7

0.6
5

3.5

6.6

6.1

3.7

6.1

9.9

5.0

6.3

7.7
2.6

3.3

4.1

3.5

4.9

6.1

8.2

7.1

9.0

8.8
2.4

2.5

2.3

2.7

2.0

3.8

3.6

2.5

2.7

2.8
0

0.2

0.1

0.2

0.4

1.0

0.24

0.19

0.09

0.05
1.75

1.79

1.71

1.92

2.3

3.4

2.13

1.69

2.16

1.85

从表3可知,国外后卫罗德和基德,每场以12.6和7.3个篮板占据篮板的前两位,其他的国内、外后卫篮板数量差不多,但这只是量的相同,在质上就有所差距了,国外后卫所面对的对手几乎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中锋和前锋,他们有这样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了;扣篮一项,国内后卫除刘炜、郭士强在整个赛季中有2.3次扣篮外,其余后卫则都没有建树,而外援后卫以罗德最为出众,平均每场1.8和1.1个,其他几位也都有几度扣篮表演;助攻上虽有贾森基德9.9次遥遥领先,但几名国内后卫仅随其后,在这一步上可以说是差距不明显;在抢断一项上,国内、外核心后卫差距较明显,国外核心后卫中除迈克毕比一人稍逊于国内核心后卫外,其余几位都要优于国内核心后卫,这有只是从量上来看的,从质上看也就会有所不同;从被侵犯的次数上,国外核心后卫明显被侵犯的次数要多于国内核心后卫。因为他们较强的得分能力是对手很头疼的;盖帽一项中,国外后卫格里格尔平均每场1个盖帽,无人能比。其他的国内、外核心后卫差距不明显。

四名国内核心后卫与两名国外外援后卫进入排名前20名后卫分别为10人次和9人次。其中李群、郭士强、范斌助攻进入前6名。外援后卫罗德·格里格尔除3分投篮一项以外,其它6项个人技术统计都名列前13位,其中得分、篮板球、扣篮、助攻、抢断都在前6名,尤其是抢断,更是获得“抢断王”称号。高德得分列第十一名,助攻、抢断分列第三、四名。

3.2国内核心后卫技术特点分析

3.2.1组织全队进攻和防守

国内核心后卫承担组织全队进攻和防地的任务,为同伴助攻的能力较强,从统计结果和现场观察,外线3分球不太准确,而在摆脱防守时的2分球较为准确;由攻转守时他们处于退守的第1道防线,具有较强的抢断能力。

3.2.2攻守技术方面

国内核心后卫的优势在无防守时的2分球,但身体条件和素质的欠缺影响他们的外线得分能力和技术的正常发挥。表现出单兵作战的对抗能力不强,合理运用技术为同伴创造的机会少,需同伴为其创造机会;防守顽强、抢断能力强的后卫,在进攻中显得技术单一,攻击实力不足。

3.2.3控制全局能力

从现场观察,国内核心后卫显得勇有余而智不足,易受场上其他因素的干扰,情绪波动大,突出表现在场上自我控制力不强,不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因而影响他们的发挥和对全队的组织指挥。

3.3国外核心后卫技术特点分析

3.31个人技术全面

从现场观察,国外核心后卫能攻善守,表现出单兵作战能力强、头脑清楚、视野开阔。他们控制能力强,得分手段多,为仅外围能投。更多的是能利用突破得分或分球,创造机会。

3.3.2冲击力强

国外核心后卫身体素质优越,在对抗中捕捉战机、合理完成技术的能力强。

3.3.3注重技术的实效性

国外核心后卫个人技术表现突出,体现了现代篮球的技巧性、创造性,同时能激发同伴的斗志,感染观众,渲染现场气氛。吉林东北虎队的罗德.格里格尔每场都有大力扣篮,在主场对北京首钢和山东金在斯顿的比赛中分别有3个和5个扣篮表演。达拉斯小牛队的纳什突破运球如风,他不只是单打独,还有多个与诺维茨基配合,后者飞身扣篮的杰作,还有帕克与邓肯的配合也出神入化。

3.4国内外核心后卫在各队员的作用

3.4.1国内核心后卫在各队中的作用

国内核心后卫可分为组织型后卫和攻击型后卫,范斌属于前者,他们在场上发挥组织进攻和防守的灵魂作用;郭士强、刘炜、李群则属于攻击型后卫,目前国内当属他们表现突出一些。

3.4.2国内核心后卫在各队中的作用

国外核心后卫在场上一般司职攻击后卫,他们比较稳健,能有效地组织进攻,增加攻击点;在防守中一般作为重点看守对方的核心人物。他们在场上始终保持清醒,能正常发挥技术,他们的神勇表现,常能激发和鼓舞全队的斗志。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国内外核心后卫在失误、盖帽、抢断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助攻、篮板球方面差异明显。

4.1.2国内核心后卫注重技术的规范性,国外核心后卫具有全面的个人技术、基本功扎实;他们既可以在外围投又能在内线攻;个人攻击时,又能不失时机助攻、妙传与同伴配合;突破能力强是他们的优势。

4.1.3国外核心后卫身体素质出众、体力充沛、爆发力强、弹跳惊人,在场上脚下移动快,攻则迅疾如风,守则及时到位。国内后卫与之相比差距明显。

4.1.4国内核心后卫技术发挥不稳定,而国外核心后卫有较强的自信心,发挥稳定,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4.2建议

4.2.1应加强核心后卫身体力量训练,全面提高攻击技术、对抗能力,特别是突破技术。

4.2.2核心后卫应努力提高应变战术和组织能力,增强捕捉战机能力,提高技术的实效性,同时应全面发展,保持攻守平衡并根据自身特点,练就绝招。

『伍』 丁酮、甲苯的质量标准

甲苯。含量≥:99.8 执行质量标准:国标【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点(℃)】-95

【沸点(℃)】110.8

【闪点(℃)】4.4(闭式)

【蒸气压(Pa)】907(0℃);2920(20℃);74194(100℃)

【折射率】1.4967

【性状】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用途】

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制备或来源】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轻汽油馏分而制得。

【其他】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
甲苯,丁酮,乙酸乙酯 甲苯,丁酮,乙酸乙酯不同气象条件下场界最大浓度. 平均...mg/m3,占环境质量标准值的0.40%;乙酸乙酯的无组织场界最大浓度为0.0010 mg/m3,占环境质量标准值的1%.
丁酮

分子式 CH3 CH2 C O C H3 。又 称 甲 乙 酮 。无 色液体 。熔点-86.3℃,沸点79.6℃,相对密度0.8054(20/4℃)。溶于约 4 倍的水中,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与水能形成恒沸点混合物(含丁酮88.7%),沸点 73.4 ℃ 。蒸汽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 2.0 %~12.0%( 体积)。化学性质与丙酮相似。丁酮是干馏木材的蒸出液(木醇油)的重要组分,工业上可用二级丁醇脱氢或用丁烯加水氧化法生产。丁酮是油漆的重要溶剂,硝酸纤维素、合成树脂都易溶于其中。

别 称:又称甲乙酮。
英文名:butanone
分子式: CH3CH2COCH3 。
生产方法:
丁酮是干馏木材的蒸出液(木醇油)的重要组分,工业上可用二级丁醇脱氢或用丁烯加水氧化法生产。

用 途:丁酮是油漆的重要溶剂,硝酸纤维素、合成树脂都易溶于其中。

包装储运:160公斤铁桶装,一级易燃液体,应储于阴凉通风处,防止包装渗漏。

防护措施:严防烟火,穿专用防护服,戴护目镜。

泄漏处理:
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现场通风,排除火情隐患,使用蛭石、干砂、泥土或者类似物吸附泄漏液体,并一起放入封闭的容器。不得将泄漏物排入下水道,以免发生爆炸。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577209.htm

『陆』 电脑配置鲁大师检测说玩大型游戏没有问题,为什么我现在玩个游戏很卡啊,我从装系统还是不行!

鲁大师检测别当真...
显卡: Bitland GeForce 310
这个显卡的参数实在是坑爹啊....集成16个流处理器、4个纹理单元和4个ROP单元
你的显卡性能太弱了,玩大型游戏肯定会卡的
要流畅玩游戏,换个好点的显卡吧

『柒』 经度35 .753298纬度115.026627是属于哪个地方

没这个地方,因为纬度最大90度。

纬度35 .753298经度115.026627是在河南濮阳市开州南路(或昆吾南路),昆吾花园二期。

『捌』 imei:358851/05/026621/6

Note: This IMEI number seems to be correct, but we do not have any information on this specific handset. Please add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below.查不到,你输*#06#出来的数与手机背后的,如果相同就不是翻新机。

『玖』 股市常用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一.用途:
该指标用来测量价位动量,可以同时监视常态性和极端性两种行情。ROC以0为中轴线,可以上升至正无限大,也可以下跌至负无限小。以轴到第一条超买或超卖线的距离,往上和往下拉一倍、两倍的距离,再画出第二条、第三条超买超卖线,则图形上就会出现上下各三条的天地线。
二.使用方法:
1、 ROC波动于“常态范围”内,而上升至第一条超买线时,应卖出股票
2、 ROC波动于“常态范围”内,而下降至第一条超卖线时,应买进股票。
3、 ROC向上突破第一条超买线后,指标继续朝第二条超买线涨升的可能性很大,指标碰触第二条超买线时,涨势多半将结束。
4、 ROC向下跌破第一条超卖线后,指标继续朝第二条超卖线下跌的可能性很大,指标碰触第二条超卖线时,跌热多半将停止。
5、 ROC向上穿越第三条超买线时,属于疯狂性多头行情,涨涨涨!涨不停,回档之后还要涨,应尽量不轻易卖出持股。
6、 ROC向上穿越第三条超卖线时,属于崩溃性空头行情,跌跌跌!跌不休,反弹之后还要跌,应克制不轻易买进股票。
BOLL(布林线)
一.用途:
该指标利用波带显示其安全的高低价位。股价游走在“上限”和“下限”的带状区间内,当股价涨跌幅度加大时,带状区会变宽,涨跌幅度缩小时,带状区会变窄。
二.使用方法:
1.向上穿越“上限”时,将形成短期回档,为短线的卖出时机。
2.股价向下穿越“下限”时,将形成短期反弹,为短线的买进时机。
3.当布林线的带状区呈水平方向移动时,可以视为处于“常态范围”,此时,采用1、2两个使用方法,可靠度相当高。如果,带状区朝右上方或右下方移动时,则属于脱离常态,另外有特别的意义存在。
4.波带变窄时,激烈的价格波动有可能随时产生.

阅读全文

与66202技术指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企业贷款目标 浏览:140
江西省旅游集团借壳上市 浏览:742
中国msci的股票 浏览:59
辽宁远东集团董事长 浏览:869
医院股份合作可行性报告 浏览: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汇率 浏览:321
回租融资租赁 浏览:9
美国摩根银行的外汇平台 浏览:282
固定汇率接标价法 浏览:920
安利佣金分配制度比较 浏览:470
杠杆阅读术的意思 浏览:620
外汇mt4红色代表赚钱吗 浏览:912
三峡银行近期理财产品 浏览:547
2014年12月港币汇率是多少 浏览:633
金融机构录音录像自查报告 浏览:185
钢材买卖个人佣金合同范本 浏览:882
87年黄金价格 浏览:440
国家外汇管理局境外管理办法 浏览:429
企业融资网湖北 浏览:392
2017万达集团最新新闻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