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达芬奇密码计算公式是什么
公式为:A0=0,A1=1,An=A(n-1)+A(n-2)(n>=2,n∈N*)
⑵ 达芬奇密码卖价是多少
我买的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也是这个价钱28元(正版)
上回买了本三合一的(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才10块,不过是A货,除了没插图,字小点,根本没错字,哈哈,算是赚了
⑶ 达芬奇密码游戏规则是什么
一、游戏流程:
1. 在你的回合中,你任意抓一张牌,放在一边,确保只有你看到。
2. 你指出任何其他玩家的一张牌,然后“猜”出它的数字,比如“黑5”,“白6”等等。对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答复你“对”或者“错”。
a. 如果你猜对,则对手把这张牌在原来的位置摊开,让大家都看到,可以重复步骤2,也可以选择不猜,然后把刚才抓到的那张牌按前面的数字大小规则放回到你的牌队列中。每轮至少猜一次。
b. 如果你猜错,你要把你刚摸到的牌摊开,然后面朝上按前面的数字大小规则放回到你的牌队列中。
3. 换下一个玩家。
二、胜利条件:
如果你是唯一一个还有立牌的玩家,你赢了!
(3)达芬奇密码买卖指标扩展阅读:
1、你不应该用纸和笔来辅助游戏,要用你自己的大脑。
2、建议玩家间不要讨论自己的策略和推理。
3、每次猜的时间不要超过1 分钟。超过一分钟后,他人可以对其进行20 秒倒计时。如果还没有行动,则直接算猜错。
4、指向别人的牌时要清晰明确,因为别人不会问“你指的是这块吗?”。
5、如果牌的摆放次序有误,则要直接摊开有误的牌,作为惩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达芬奇密码(桌游)
⑷ 《达芬奇密码》中有哪几种解密方法
这里的解谜比较简单,数字升序排列即可发现规则。
文字谜题
啊,严酷的魔王(O,Draconian devil)
噢,瘸腿的圣徒 (Oh,Lame Saint)
解谜方式为易位构词游戏,将文中“O,Draconian devil”逐字拆开为单个字母(o,d,r,a,c,o,n,i,a,n,d,e,v,i,l)。重新排列后获得的有意义的词或句为“LeonardodaVinci”。“Oh,Lame Saint”也逐字拆开后重排获得有意义的词或句为“TheMonaLisa”。
易位构词谜题是在国外比较流行的单句或多句一组的谜题,需要将每一句进行字母重排获得有意义的新词句,得到最终的谜底。例如:“earth = heart”“Semolina ~ is no meal.”“Roll in the hay = Thrill a honey”。其实达芬奇密码中的谜题有很多,如拱心石藏密筒的密码转轮,关于P.S.与索菲的关系等。
(4)达芬奇密码买卖指标扩展阅读: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创作的长篇小说,2003年3月18日由兰登书屋出版,此书是布朗2000年小说《天使与魔鬼》(Angels and Demons)的续篇。
该作并以750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的记录。小说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并激起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 兰登书屋于2004年将此书再版为“特制插图版”。新版本包含了超过160幅包括文字说明的图片。
⑸ <达芬奇密码> 的销售数据
《达芬奇密码》的原著卖出了4500万本,如此雄厚的潜在观众群只有《魔戒》堪比.
时间截止到2006年5月
⑹ 达芬奇密码
没有什么破译规律,纯粹是将这些字符重新编序组合,忽然地,就发现了跟某人某事有关联……:
13-3-2-21-1-1-8-5
这是斐波那契数列,正确的排序为1-1-2-3-5-8-13-21,即下文的银行帐号
O,Draconia Devil!
中文译为"啊,严酷的魔王!"
正确的顺序为Leonardo da Vinci 就是达芬奇的英文名
Oh,Lame Saint!
中文译为"哦,瘸腿的圣徒!"
正确顺序为THE MONA LISA,即<蒙娜丽莎>
⑺ <达芬奇密码>的销售之谜
可能听说过丹·布朗著的畅销书《达芬奇密码》及其改编的电影。此书已经销售了数千万册,而其改编的电影票房收入则达到了7.57亿美元以上,成2007年7月整个票房收入排名第22位的电影。
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在解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时,说耶稣与信徒玛丽·玛格德琳结婚并育有一子,他们的后代延续至今。这引起基督世界的震惊,也将让这幅名画增添了许多未解之谜。
此书还调用了2个其它的流行说法,但都被艺术史家打了折扣。此书提到在《最后的晚餐》中,是玛丽·玛格德琳而不是信徒约翰坐在耶稣的右边,而且还有一只无形的手握着一把刀。多年来,业余理论家和艺术史家一直在想《最后的晚餐》是否蕴含有隐藏的肖像。最新的推测如此令人激动地出来了结果,以至于几家以达芬奇为重点的网站流量势不可挡,几近瘫痪。
信息技术专家斯拉维萨·派西对达芬奇的肖像画情有独钟,通过在原作上覆盖一层有镜面效果的半透明油漆,产生了一种令人好奇的视觉效果:在餐桌的两头出现了二位酷似圣堂武士的肖像,且还有一人抱着一个婴儿,站在耶稣的左边。
派西还指出在耶稣前面还出现了先前没有看到过的葡萄酒酒杯。派西表示《最后的晚餐》可能是首场圣餐的描述,当时耶稣把面包和葡萄酒分给他的信徒,以代表他的身体和血液。派西没有表明他认出的这个婴儿是谁,但许多业余学者表示这是耶稣与信徒玛丽·玛格德琳的孩子。
对于这些表面隐藏着的肖像的意思,派西没有任何注释,虽然他认为这是达芬奇喜爱数学的结果。众所周知,达芬奇还擅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即所谓的“倒写”。派西的推测可能与达芬奇习惯倒写有关,而这些推测却引发了一些问题,一位达芬奇学者表示,原作已经随着年代的久远已经老化了,不再逼真和鲜嫩,大不如达芬奇首次展示它的模样了。
派西合成的《最后的晚餐》被歪曲和弄模糊了,而原作现有的老化状况让问题更加严重化。尽管如此,派西的合成画像是展现了一些东西和人物。在我们剖析有关《最后的晚餐》的一些推测之前,先来调查一下此画的历史和主题。
达芬奇是在1494年至1498年完成此画的创作。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址――圣玛丽亚感恩教堂和多明各会修道院里的一幅壁画。此画描绘了有名的圣经场景――最后的晚餐,当时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前不久,他与他的信徒们共进晚餐,因为他预知有一个信徒会出卖他。《最后的晚餐》确实展现了耶稣发表声明时的一幕。
⑻ 达芬奇密码计算公式
斐波那契数列
⑼ 达芬奇密码的几个问题
也许雷想独自掌握圣杯的惊天秘密吧。雷提彬是研究圣杯的专家,他研究了一生当然会想得到真正的圣杯。另外雷提彬痛恨梵蒂冈,罗马,那些天主教组织,也痛恨他认为因为估计索菲亚安全而背叛了圣杯的馆长,所以才设局借刀杀人。他希望圣杯秘密公布于世,这应该也是他渴望得到圣杯的原因之一。(如果他不独吞圣杯,兰登和索菲亚未必会同意他揭开秘密)
说雷提彬骗了兰登,可以是因为他隐瞒了自己设局得到圣杯的事情(兰登和索菲亚会到雷的庄园也是雷一手设计的)
说雷没骗兰登,可以是因为雷在整个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杀掉兰登和索菲亚,但他没有这样做。之所以没有,是因为雷发现“盒子”上的密码过于复杂,可能需要兰登和索菲亚的协助才能打开。(见于三人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对话)。个人认为雷还是骗了兰登,他之所以没有立即抢走盒子,只是因为他很难自己破译上面的密码。
⑽ 求达芬奇密码细致解析
解析达芬奇
一、“绘画是一种科学”
“这是世界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右手;这副脸庞,只要见过一次,就永远离不开我们的记忆。”——《蒙娜丽莎》。“这是人类绘画的极品,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最后的晚餐》。“这是画家62岁时的自画像,寥寥数笔,就为后人留下了素描艺术史上的典范之作。”——《达芬奇自画像》。
在同时代的人看来,达芬奇就像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魔术师,有万能天才的美誉。在现代人眼中,令人惊异的是,他仅用十二幅完整的作品就奠定了最伟大的画家的地位。
人们一般认为,艺术不是科学。但是按照达芬奇的界定,艺术,尤其绘画,不但是一种科学,甚至是“所有科学之后”。
达芬奇既能发现事物表面迷人的美感,又不丧失物理学者与解剖学者的视角。他同时具有科学家的观察力与艺术家的表现力,是艺术史上第一位对人体和动物的比例做过系统研究的艺术家。他研究解剖长达40年之久,还亲自解剖了三十几具各种年龄的尸体。他不但熟悉人体外部的比例,而且了解人体的内部构造,因此笔下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都十分准确,无懈可击。这幅著名的人体解剖素描把完美的人体造型包含在一个圆形和正方形中,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设想。
达芬奇对几何比例与构图十分着迷。《蒙娜丽莎》除了那永恒的神秘微笑外,还创造性地解决了半身肖像的构图问题。三个多世纪以来,西方那些卓越的半身像无一不受这幅画的影响。他还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金字塔型构图,《岩间圣母》中群像以圣母的头部为顶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如金字塔般稳定而和谐。与其他作品一样,《最后的晚餐》以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画面,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有人评价这幅画是科学与艺术成了婚,而哲学又在这种完美的结合上留下了亲吻。
达芬奇最大的艺术贡献是运用明暗法使平的画面呈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在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一般都用线条来表现透视,单线平涂,色彩较单调。而达芬奇研究光影学,首创明暗渐进法,用光线和阴影的技巧来描绘人物、景致,使之呈现逼真的立体感。一直到印象派出现的几百年内,无人能够逾越达芬奇建立的三度空间绘画体系。由他首创的明暗法使这一时期的绘画为之一变,艺术史家普遍认为它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米开朗其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从《最后的晚餐》起,西方绘画才真正进入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
达芬奇还进一步归纳整理了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的技法知识,并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审视。在他的《论绘画》手稿中,最初是想记录下对物理世界客观描述,但不久就转而注意到透视、比例、几何与光学,之后是解剖学与机械学,最后则是探索宇宙本身的机械功能问题。《论绘画》是后人从达芬奇十八本笔记中抽取出来编撰而成的,有人称它是整个艺术史上最珍贵的文献。
尽管有的时候,对科学的兴趣浓厚到使他不愿提笔作画,但绘画毕竟是他最初的事业。达芬奇就像研究别的学问一样,努力把绘画当成一种科学,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在同时代的人看来,达·芬奇就像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魔术师,有万能天才的美誉。在现代人眼中,令人惊异的是,他仅用十二幅完整的作品就奠定了最伟大的画家的地位。
尽管有的时候,对科学的兴趣浓厚到使他不愿提笔作画,但绘画毕竟是他最初的事业。达芬奇就像研究别的学问一样,努力把绘画当成一种科学,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
二、“宁愿在探索中失败”
他已经画出了一幅足以同《最后的晚餐》相媲美的巨型壁画,但最后关头却因为一个低级错误毁于一旦。
他盼望着像鸟儿一样扇动起飞翔的翅膀,但片刻间就摔碎了飞行的梦想。他要雕塑世界上最大的前蹄腾空的铜马雕像,但由于浇铸方面的困难两年后不得不将其改成步行的姿势。
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期“巨人中的巨人”的达芬奇,在人类知识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伴随着他的,也有鲜为人知的辛酸、磨难与失败。但是,他宁肯在探索中失败,也不愿无所用心,安然享乐生活。他一生都在实践着这种人生哲学。
在绘制可以与《最后的晚餐》相媲美的巨型壁画《安加利之战》时,他亲手研制新型颜料和外层涂油。壁画已经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地站在墙上,但墙上的涂料却迟迟不干,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试验自己配制的外层涂油,于是让助手抬来两个大火盆放在壁画下烘烤,结果油料被烤化了。他用两个火盆把八个月的辛劳毁于一旦。
在壁画变成五颜六色的小溪淌下来后不久,他又满不在乎地开始了飞行试验。51岁的达芬奇就像一个狂热的少年,把自制的巨鸟搬到山顶。年轻的学徒抓住巨鸟的木架向山下飞去,可没多远就跌落下来。这个飞行器是靠手臂与双腿的肌肉来驾驶的,不过他忽略了人体自身所无法克服的重量问题:鸟类用于飞行的肌肉要占全身重量的二分之一,而人却仅有五分之一。但是,如果对他飞行探索的失败过于苛求,就等于在责备用风筝引来闪电的富兰克林为什么没能发明电灯。当时,教会思想主宰着世人的一切观念。比如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地球是平的,而接近赤道的海洋一定热得像烧开的水。
他曾被任命为宫廷建筑师,雕塑世界上最大的骑士青铜雕像,设计中马的前蹄要腾空跃起。他用蜡像模型试验了无数次,工棚地上堆起十几厘米厚的残肢碎片。最困难的是,必须将重达10吨的金属溶液快速注入铸模中,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均匀的冷却问题。当时的技术条件显然无法支持这种设想。两年的期限到了,他无法使马站立起来,最后只好改成步行的姿势。在他死后100年,西班牙人继续尝试这一技法,才建立起一座马上骑士的纪念碑。
异想天开的灵感能让他抓住别人抓不住的东西,可他又常常半途而废。也许是为了追逐永远在飞的思想,他不得不时常停下手头的工作。当时羊毛纺织业在意大利很发达,而纺织作坊里最容易磨损的是织布针。他在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磨针的机器,经过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最理想的一种。但是他随即产生了织布机的设想,于是又沉浸在织布机和滚珠轴承机的发明设计中。遗憾的是,这些设计图只是躺在了草稿纸上,最终没有变成机器,而他又转向了其它研究。
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人们发现。科学史学家丹皮尔这样评论道:“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的。”
旷世奇才达芬奇为后人留下了充满智慧的财富。他那具有先知灼见的才华和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在几个世纪之后看来,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三、“阻碍我的只是时间不够”
他怀有神灵般漫无边际的梦想,却只拥有凡人的生命和力量;他设想过千百个计划,但只完成了少数几个;他最大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然而只有那些线条、色彩组成的艺术为他带来永恒的赞誉。
达芬奇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洒满了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页。他说:“我不曾被贪欲或懒散所阻挠,阻挠我的只是时间不够。”他想做工程师、军事家、音乐家、数学家、哲学家、建筑师,但世人认为他只是一名画出了永恒微笑的画家。
达芬奇曾以军事工程师、建筑师、画家、雕刻家和音乐师的身份为米兰公爵工作了十七年之久。他当时是最受欢迎的宫廷司仪官,负责组织宫廷节日庆典,独自担当了相当于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总导演、主持人、编剧、作曲、服装设计师和舞美设计师等多种角色。
从留给后人的十二幅绘画作品和七千多页手稿、设计图可见,达芬奇对科学的兴趣要比对绘画大得多。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决不亚于他的艺术成就。
在天文学方面,他观察天体,曾作出“太阳是不动的”结论,早在哥白尼之前就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并幻想过如何去利用太阳能。他认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
在物理学方面,他发现了液体压力,提出了连通器设想,还发展了杠杆原理,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的关系。他关于物体惯性的描述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还否定了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
达芬奇对解剖学和生理学十分着迷。他研究解剖最初是为了让艺术造型更加准确,后来却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他在解剖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一套图解,这种样式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着。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是设想采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他甚至绘制过婴儿在母体中的发育图。达芬奇研究过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幅有关动脉硬化的解剖图。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领域,他设计了飞行机械、直升机、降落伞、机枪、坦克、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纺车、机床、冲床、自行车等等。他在数学和水利工程领域等方面也作出过重大贡献。
达芬奇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坚信科学,常常流露出对宗教的怀疑和厌倦。他曾写道:真理只有一个,它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他提出以自然造化为师,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他认为认识起源于实践,知识的获得是依靠直接的观察和经验。他的实验工作方法经伽利略从实践上加以发展,后来由英国哲学家培根从理论上予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
艺术史家曾评论说:只有一个达芬奇走在时代之前,他是包罗万象、精湛无比的天才,永不满足的孤独的探险家;他的思索的触角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有的竟然能够和我们的时代会合。
后人对达芬奇研究想法的实践
之所以说是对达芬奇“研究想法”的实践,是因为在其所处的年代,达芬奇的研究只能体停留在“想法”阶段,没办法前进到“成果”阶段。但他的一些想法已被现代人成功的实现了。
一、达芬奇“设计”降落伞 英一男子成功仿制
南非报章28日报道,一名英国男子使用按照15世纪发明家达芬奇设计草图制造的降落伞,在空中下降2120米的高度,证明这款金字塔形的降落装置运作良好。降落伞在空中缓慢飘落,直至900米高度,他割断与降落伞的联系,用现代降落伞完成着陆的动作。他表示,虽然使用15世纪发明家设计的降落装置可以安全降落,但他无法*作它来准确选择着陆点。
达芬奇1485年设计的降落伞草图,过去从未有人照此做出实物,因为专家怀疑它的可行性。降落伞由油布、绳索和6根1米长的木棍组成,重量达到180公斤。
二、挪威建成达芬奇设计的桥
10月31日,在北欧的寒风细雨中,挪威王后和500多名各界来宾为一座造型独特的大桥剪彩。直升机在人们头顶盘旋,起重机缓缓掀起了足有4。8万平方英尺的白布,一座100米长、8米高的木桥展现在大家面前,三个浅色的木拱如同三只被射手用力向后拉的硬弓,牢牢地支撑着桥身。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桥的设计者竟是500年前的达芬奇。也正因如此,桥被命名为“蒙娜丽莎”。
1502年,达芬奇为土耳其横跨两大洲的伊斯坦布尔市绘制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拱形桥设计草图。该桥长346米,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如果能建成,它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但土耳其苏丹却拒绝建造此桥,他认为该工程难度太大、造价太高。于是,这座桥在图纸上呆了500年。
1995年,挪威艺术家韦比约恩·桑德因一次偶然的机遇见到了这张设计草图。他回忆说:“我第一次见到她,就被她精美的造型征服了。她是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桑德通过种种努力,终于使挪威公路管理局相信,达芬奇设计该桥的原理完全成立,这座桥是可以被造出来的。经过一翻考察,建桥地点被确定为挪威首都奥斯陆以南30多公里的奥斯,正好毗邻从斯德哥尔摩到奥斯陆的欧洲18号公路。
目前落成的这座步行桥,共耗资136万美元,除扶手使用了不锈钢之外,完全采用木料建造。其实,达芬奇当年的设计是用石头作材料,但是挪威人觉得石头太贵了,所以将建桥的材料改为木料。
据悉,这是达芬奇的建筑设计首次被付诸实施,这个设计在美学和设计学上都是经典的范例。桑德自豪地说:“5个世纪前,人们认为这座桥不可能建起来,但我们把它建起来了。我们成功地证明了达芬奇设计该桥的原理是可行的。”桑德说他还有一个梦想,“我们要在全世界推广这种桥,让每个大陆都架起‘蒙娜丽沙桥\’”。
其实达芬奇的想法被现代人实现的远不止以上两个,还有很多,譬如前面提到的飞机、直升飞机、潜艇、纺车、自行车等。这些设想加在一起充分反映了达芬奇的思想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似乎时代局限性对他的思想不起作用一样。我觉得这一点才是达芬奇最值得人们回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