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战争对房价的影响有多大
一国发生战争,将导致该国大量的难民(包括富豪)涌入别国,也将对难民涌入国的楼市造成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包括战乱国本国富豪在内的战争难民,将大量涌入周边邻国或非战争国家,这时,住房就成了这部分远离故国战争难民的刚需,可能推动涌入国的房价上涨;
2、没发生战争的邻国,与战乱国接壤的区域,出于避险因素,人们可能抛售固定资产,这时,接壤区域的楼市将出现抄底机会,反而会吸引一些敢于冒险的游资抄底接盘,毕竟战争结束后,接壤区域的回升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3、发生战争受到拖累的邻国(假设为韩国),大量的战争难民和富豪也将通过各种方式,涌入没有发生战争的周边国家,势必推高周边国家楼市。
虽然战争会导致发生战争本国的楼市直线下跌,但对于没有发生战争的邻国的楼市而言,却是重大利好。
换个角度,现代战争持续时间大多不长,大国之间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更可能的是局部的、短期的地区冲突。
所以,如果因为误判了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导致购房投资决策流产,就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
❷ 战争对经济影响
战争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摧毁经济。一些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通过发起战争可以把人民的视线转移到战争上,掠夺别国资源治疗经济创伤,从而转移国内矛盾。因此战争短时间可以发展经济,但从长期来看,是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
拓展资料:
战争的危害有哪些?
1、造成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或统治阶级加强对基层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
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
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
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
2、破坏人类文明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破坏经济
据统计,朝鲜战争3400亿美元,越南战争7200亿美元,波斯湾战争1020亿美元,第四次阿以战争210亿美元,阿富汗战争1160亿美元,两伊战争1500亿美元,美国对南斯拉夫科索沃空袭费用是250亿美元。
❸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出口严重萎缩。外国人不敢跟你签合同了,因为外貌合同一般都是长期的;
通货膨胀先扬后抑。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厂家会削减生产规模、居民会出现抢购心理,合起来就是物价快速上涨。但是由于是局部战争,这种通货膨胀不会是恶性的。政府会强势控制物价,不排除在一些地方采用严厉的限购手段。同时政府会大量发行战争债券,就是借居民的钱去打仗,进一步平抑通胀。
房价很可能两级分化,暴涨暴跌并存。存在战争风险的,放假会暴跌——鬼知道过两天这房子还在不在;北京上海等经济政治中心房价暴涨——对于局部战争来说,这儿是最安全的。但是房地产市场很可能被严格管制,上述暴涨暴跌都是暗中进行。
工业部门尤其是军工部门全速运转,三产和轻工业萎缩。
❹ 战争对股市影响大不
一、战争不可避免地对股市、期市产生影响
战争是人类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当其他可用的方式都不能有效解决矛盾时,人们会选择用战争来解决。古往今来,人类发生过的战争不计其数。就战争的影响而言,涉及面是相当广泛的,除了某种程度上推动历史的发展之外,对交战双方、邻国甚至更远的国家的社会、民族、经济、文化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自从人类经济社会有了股市和其实之后,战争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它们产生影响,因为股市和期市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核心差别?商品期货受战争的影响一般会上涨,而不同国家的股票和股指期货受到战争的影响表现则不尽相同
对交战国而言,商品现货是必涨的
战争推动现货商品上涨的本质原因是由战争的两大特性造成的,即战争的消耗性和破坏性。战争是物资的极大消耗,是人类对之前生产的商品最高级别的消耗运动,在战争中,交战国的能源、金属、军工用品、医药等都会快速消耗;战争也是对社会经济的破会,除了战争直接摧毁房屋、厂房、农田等,还会由于战争引起的人口数量减少,而使农民、工人和其他劳动力大大减少,同时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还会使更多的大量工厂关闭、农田荒废,造成社会商品(包括农产品)差能下降,形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
附:美国的数次战争和美国批发物价指数的关系(以1967年物价指数为基数100)。
1812年,美西战争爆发,批发物价指数从38一直窜到58,在战争结束后,物价指数迅速下滑,在1845年甚至一度达到25的低点。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物价指数从32迅速飙升到70,而在南北方实现统一后,批发物价指数又再度大幅下滑,在1896年再度探低25。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批发物价指数从35迅速窜到80,在1919年战争结束后,物价指数又像前两次一样迅速回落,在20世纪30年代初回落到35左右。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批发物价指数又从40迅速飙升到80,紧接着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把物价指数推向100。在越南战争失败后,物价指数再度下滑,经济陷入衰退。
商品期货会先于现货上涨
由于期货具备价格发现功能,因此一般在战争前夕,相关商品期货的价格,特别是能源、金属的期货价格会先于现货上涨。
全球商品及商品期货的反应
在现代社会,一般情况下,全球的商品是自由流通的,各国间商品价格的关联度较高,重要商品的价格,特别是原材料的价格在各国是差别不大的,同时设置期货的商品恰恰是可以标准化、流通性强的工业品和农产品。因此交战国商品及商品期货价格的上涨会带动邻国乃至整个世界相关商品及商品期货价格的上涨。
不同情况下,各国股票及股指期货受战争的影响各有不同
战争的规模大不大、国家有没有参战、是不是交战国的邻国、交战国双方实力的强弱对比等情况的不同,战争对交战国双方以及对邻国、其它中立国股市及股指期货的影响都是大不一样的。
比如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小规模战争,可能强国的股市是涨的,而弱国的股市大跌甚至休市;两个弱国之间的战争,由于势均力敌,可能战争持续数年,股市一般会休市;两个庞大交战集团的所有交战国的股市可能都是暴跌的。
三、交战双方强弱明显小规模战争,对各国股市、期市的影响
由于交战双方的实力强弱太明显,不用开战也可以毫不费力的判断出谁会获胜,甚至都知道战争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同时由于战场一般在弱国,因此战争对强弱两方股市和股指期货的影响会截然不同,而对商品期货的走势则是方向一致的。
❺ 鸦片战争对中国饮食有什么影响
没有吧,英国人是工业国,出口的也都是工业品,况且清帝国也没有彻底开放,这才导致了二次鸦片战争。
❻ 战争带来的经济影响
纵观历史,每次帝国主义国家爆发危机,总是有新的战争开始。很多战争的爆发都是因为发动国自身遇到了经济危机.战争是转嫁经济危机最好手段.
这里有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画:从1999年3月24日起,北约的十多个国家(直接参战轰炸的为九国)对南联盟开始进行“空中打击”。目前,轰炸还在残酷地继续,南联盟怒涛阵阵。
与此同时,人们看到了一幅截然相反的图画,即美国股市多次冲破万点,最后竟还稳稳地站在11000点之上活跃运行。人们在深思,二者到底有什么相反关联关系呢?
其实,美国真想打这场战争,欧元于1996年正式确定,1999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正由于欧元的诞生,美国看到自己美元的地位遭到欧元的威胁,于是打出“解放科索沃”的旗帜组织北约国家对南联盟进行轰炸。而这场战争事实上由欧洲各国和日本买单,不仅美国的军火商大发战争财,而且还起到了打压欧元的作用,牢牢巩固他美元霸主的地位。事实上,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稳固美国金融资本的战争。克林顿政府在玩政治经济学,这场战争有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
除了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其他都是战争的经济受害者,
❼ 如果国家投入到战争中,物价会下降还是上涨
战争的话,物价会进一步上涨。因为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货币发行过多、成本上涨推动、需求大于供给等。
而战争则汇集了这所有的因素,当战争爆发时,政府会增加财政支出,发行大量货币,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物资,进一步使需求大于供给,而且还会引起居民屯积商品,如果战争是在国内爆发,还会破坏国内生产力。
战争时期,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会剧增。从历史上看,战争时、战争后都会引起通货膨胀,像解放战争时的中国,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的欧洲各国。而且战争后可能面临的情况是物价很高,但经济却低迷,因为人死了很多,生产基地也被炸了,没有生产。
而你所说战争促进生产等,那是战争爆发前,处于通货紧缩时期,才会有国家想通过战争来拉动经济,像二战,当时就正值世界各国经济危机。
(7)战争对食品价格的影响扩展阅读
物价变动的原因,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某种商品生产率普遍提高,该种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如果劳动生产率普遍降低,则价格就会相应上涨。
(2)技术革命。技术进步,一方面使有关产品中凝结的人类复杂劳动增多,从而导致其价值增加,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使原有产品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价值受贬,价格下跌。
(3)货币价值的变动。货币所表现的价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即商品价值量同时发生等方面等比例的变动,商品的价格不变。
但如果二者任何一方的价值单独发生变动,都会引起价格的涨跌。如果货币价值不变而商品价值提高,或者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降低,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如果货币价值不变而商品价值降低,或者商品价值不变而贷币价值提高,商品价格就会下跌。
(4)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供求情况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供格就会下跌。
(5)竞争和垄断。竞争引起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促使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通常为价格下跌。垄断引起商品价格的操纵,使物价发生变动,通常为价格上涨。
❽ 一旦发生战争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5-14
❾ 如果发生战争,会对农产品期货造成什么影响
你好,如果发生战争,主要是对贵金属和原油的影响,农产品期货影响并不大。
❿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包括:奴隶农民起义、阶级解放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自卫战争等等。正义战争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与此相反,非正义战争包括:争霸战争、反革命战争、殖民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战争等等,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这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
自古以来,一般战争都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原始状态的战争,就是为争夺天然资源等生存条件引起的。到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就已经蜕变成抢劫财富和奴隶的行为。进入奴隶社会以来的战争,攻城略地,掠夺资源财富和奴隶的行为日益加剧。古埃及的第四王朝,从公元前2600年起,就把对外侵略战争的目的放在经济目标上,掠夺金、铜矿产和财富。英国自16世纪起推行殖民主义战争政策,到l9世纪侵占了比其本国大150倍的殖民地,到处进行经济掠夺。从鸦片战争起,在百余年中,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并掠夺中国,仅两次鸦片战争,就迫使清王朝割地赔款,丧失 1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等于 14个江苏省的面积。
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而言,战争依赖经济,经济为战争提供作战工具和手段,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经济因素,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体系、经济设施、经济实力和潜力。国家的面积大小、人口众寡、矿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着国家在战争中发展战争力量、开发战争潜力的程度。经济因素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又受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和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的影响。同时,经济部门为战争服务的程度,又受国防工业体系和战备交通体系的影响。同时,随着军队、武器的发展,战争强度不断提高,战争消耗随之增大,使战争对经济和国防经济的依赖越来越大。在当今和未来,要打赢现代化的反侵略战争,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防工业,才能保障战争的胜利。因此,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战争对世界经济的破坏
除两次世界大战外,上世纪40年代末迄今,战争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计其数。以中东为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绵延不息,单是大规模的战争即有5次。据不完全统计,5次中东战争共造成10余万阿拉伯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阿拉伯国家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军费开支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譬如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的工农业生产陷于停顿,电力和原材料供应脱节,许多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旅游业不景气,埃及两项重要的外汇收入化为乌有。在生产下降、收入减少的同时,军费开支却急剧上升。作为战胜方的以色列,日子也并不好过。约3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而长期的政治孤立和军事对峙,使以色列一直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防范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着庞大的军费开支,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1970年至1980年间平均为36%,有些年份竟在40%以上。
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更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双方死亡人数达60多万人,受伤人数95万人,比阿以5次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还高出许多倍。这场战争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高额军费开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两伊入不敷出,国库告急。伊拉克的战争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4%,平均每月支出5亿至10亿美元。伊朗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平均每月支出近6亿美元。双方一度将摧毁对方经济设施作为军事行动的首选目标,油田、港口、炼油厂、输油管、运油船等均在军事空袭目标之列,两国因空袭而导致上千亿美元的财政损失。伊拉克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竟负债800亿美元。两伊停战实乃因为双方都无力再打下去了。1988年8月,霍梅尼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时曾说:“这是真主的意愿,即使这个意愿是一杯毒酒,我们也得把它喝下去。”
1991年的海湾战争,也是用金钱堆起来的。 不包括军事装备等费用,战争直接消耗是611亿美元。伊拉克战争更是一种高强度战争,每打一天,就可能需要高达5亿美元的资金。事实上,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的高投入、高消耗特征越来越明显。至于战争的消耗,资料显示,平均每消灭一个敌人所花费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为2万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为20万美元,朝鲜战争为55万美元,第四次中东战争为100万美元,上世纪80年代的局部战争为180万美元。伊拉克战争还没有具体数字,但估计要高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伊拉克战事爆发之前,世界经济集中于对不确定的开战时间、战争持续时间以及战事残酷程度的推测。然而,当人们面对战后的伊拉克,环顾世界经济走势时,发现由战争引起的伊拉克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全球消费不景气,投资萎缩加重,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交易,经济金融风险更难预测。
美伊战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的刺激作用。去年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但增长缓慢,今年尽管国际机构预测世界经济要比去年增长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讲,世界经济处于艰难复苏的爬坡阶段。由于目前世界经济本身存在着一些弱点,伊拉克战争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威胁将变得更加严重。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乏力,特别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处于疲软状态。尽管战争可以刺激军火工业,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绝对不可依靠战争,这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背离。战争首先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环境,对包括消费投资、国际贸易、旅游运输等经济活动环境产生负面消极影响。本来“9.11”事件之后,全球航空、旅游、保险等行业处于萧条状态,伊拉克战争无疑将使这些行业雪上加霜。其中航空业蒙受损失最大,战争爆发当天,美国一家规模较小的航空公司夏威夷航空公司就宣布破产。当然,尽管航空业普遍不景气,一些业务“亮点”却依然存在。例如,战争给航空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也带来了特别生意。美国空军空运指挥部的官员说,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间,包括美洲航空和联合航空在内的美国主要商业航运企业获得了军方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向战争地区运送士兵、军需供给和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战争冲击世界石油市场。中东有世界油库之称,原油储量约占世界的2/3。因该地区重要战略地位和巨大经济利益诱人,各大国争相逐鹿中东。而冲突不息,动荡多变的中东局势,几十年来一直是搅动世界原油市场的导火线。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不久,为支持埃及,反对美国资助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决定使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它们宣布实行石油减产,将产油量逐月减少5%,同时大幅提高油价,对美国禁运,并将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归国有,大力推行石油国有化运动。这一系列措施导致油价猛涨数倍,许多依赖中东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工业大国由此蒙受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触发了二战后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事实上,伊拉克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是制约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之一。布什政府去年表示要以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装以后,因担心战争导致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中断和发生新的恐怖袭击,西方国家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急剧下跌,导致股市和美元汇率节节下滑,油价大幅攀升。油价飙升首先会增加许多国家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一些国家贸易盈余减少,从而削弱这些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其次,油价上升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效益,还会抬升消费品和能源产品的价格,给一些国家维持低利率以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带来压力。 尽管几年来美国进口中东地区石油在减少,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但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必然产生不利影响。有人认为,油价每涨10美元,美国经济将会下降0.1个百分点,甚至达到0.5个百分点。而对欧盟来说这种影响更明显。欧洲不同于美国,能源进口占80%-90%,而且在成品油市场附加税种类很多,这两个原因会导致欧洲成品油人格涨幅更大。不同于经过新经济转型的欧美经济,东亚经济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更高,不确定因素也因此更多。美国经济滑坡将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减少从亚洲国家的进口,其中包括减少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石油净出口国的非石油类产品的需要。
战争刺激军火工业。
战争可以刺激军火工业,如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国日后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在海湾战争彻底结束后的1993年,美国军火商拿到了价值200亿美元的订单,比战前的1991年和1992年都翻了一番。此次对伊拉克战争硝烟才起,敏锐的美国军火商已经嗅到了商机。军事专家认为,一般来说,经过实战考验的武器,相对于新开发的武器,销售量在3倍以上。而自海湾战争结束后,很多新型武器自研发出来后一直“待字闺中”,这次终于有机会亮相。而由于通讯的发达,美国的各种传媒,特别是电视,将伊拉克战场上的情况不间断地送到世界各地观众面前。除了关注战事进展,美国的电视屏幕,活脱脱地成了各种新型武器的展台。军火商们认为,对于宣传武器,没有比一群英武的年轻人在战场实地演练效果更好的了。所以美国媒体开玩笑说,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现在是美国军火商最好的代理。但《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对伊拉克的战争将无法像以往的军事冲突那样对经济产生推动。军事研究和开发项目已不具备过去的强大商业副效应,而战争的负面效应,包括消费者信心的急剧下降、股市下跌和公司不愿进行投资等,远远超出了军费开支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对伊拉克战争的担心已经导致美国在2002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7%。
战争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将造成严重影响。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依赖进口,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将加重它们的进口负担,增加生产成本,加剧通货膨胀,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战争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将受到影响。而亚洲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美国又正是亚洲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由于中东地区局势可能出现长期不稳定,这将影响在那里工作的大量亚洲国家劳工的就业机会及他们寄外汇回国。以菲律宾为例,在海外就业的菲律宾劳工人数约有700万,其中140万至150万在中东地区。菲外劳每年70亿至80亿美元的汇款,不但是菲律宾外汇主要来源之一,而且也是支撑国内个人消费的一大支柱,对菲经济发展贡献极大。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经济增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周期。对于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源自经济内生因素,而不是人们对战争的担心和战争的影响本身。就伊拉克战争而言,不大可能改变目前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因为战争仅是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众多因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