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京杭大运河,快啊
基本情况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历史沿革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沿线地理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现状特征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五种流向:
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 东平湖 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 ①通惠运河。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目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②北运河。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③南运河。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畜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④鲁北运河。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1960~1968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⑤鲁南运河。国那里至梁山段称东平湖湖西航道,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⑥中运河。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经近年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⑦里运河。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⑧江南运河。自长江南岸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反复论证了近20年的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终于开工了。12月18日,京杭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引航道工程奠基,意味着“二通道”从纸上蓝图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交通部门称,“这条全长39公里、总投资估算为77.5亿元的二通道,是解决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环保以及运输功能降低的‘杀手锏’。”
从1989年提出京杭运河“二通道”方案到18日正式开工,该工程反复论证了近20年。杭州交通港航部门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进行了“二通道”线位综合分析论证、方案预审、线位初定,以及与相关县市的协调、上报项目建议书、组织工可研究等大量工作。仅“二通道”的线位问题,就先后有过东、中、西三套方案。
东线:起自杭申线的余杭区博陆,穿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01省道、杭浦高速公路,穿绕城高速公路、德胜路、下沙路,在八堡附近入钱塘江;
中线:经杭州主城区从三堡入钱塘江的现有通道。起自北星桥,经拱宸桥,越武林门中山北路桥、艮山铁路桥,从三堡船闸出钱塘江;
西线:起自北星桥,西穿勾运路、104国道,经三墩穿绕城公路、天目山路,经屏峰在花牌楼与绕城公路置换,出龙坞、望江山至新浦沿出富春江。
天价“架高”沪杭铁路
最终,工程按照东线方案施工。“虽然要下穿沪杭铁路、穿过3条高速公路和钱塘江出口等不利因素,但从贯通的可能性来讲,最具优势。”而西线从航运的角度来看是最理想的,但建设成本巨大,破坏西线附近的景区旅游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有一定冲突;改造现有航道的中线方案会极大地破坏已有的城市规划,难以解决文物保护等难题,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选择东线方案,仅仅为了航道下穿铁路,就要为架高沪杭铁路买一笔‘巨单’。可以说,为了保护城市规划和环境,我们做了最不经济但也是最经济的选择。”
运河通道变“瓶颈”
1999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进行了四级航道改造,但随着腹地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货运量成倍增长,航道的升级步伐大大落后于船舶的升级步伐。
据预测,2015年、2025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0770万吨和15640万吨。作为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市区段的航道只有五级航道标准,25座桥梁均未达到五级航道的通航要求,严重制约了京杭运河作用的发挥和未来航运的发展。
千吨级船舶从山东直达杭州
运河二通道建成后,京杭运河航道等级将达到三级,届时1000吨级的船舶可从山东东平湖直达浙江杭州,运力提升40%。
行家分析,以开发区的电煤运输为例,电厂每年需要大量的发电用煤,如果全靠铁路运输,电煤从淮南煤矿到电厂每吨将多花10至20元的运费,如果全部走水路,10万吨煤就能省下100万至200万元的成本。
随着二通道开通,市区航道将可用于旅游等,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噪音环保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开通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作用降低
近年来,太湖流域内年用水总量290亿立方米,而流域内本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62亿立方米,剔除因污染不能利用部分,太湖流域3000多万人口年创造近万亿元GDP,用水量竟是实际资源量的两倍。由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和流域人口数量不相协调,流域水体污染十分严重,使太湖流域面临水质型缺水的严峻形势。根据1998~2000年三年间连续水质监测评价表明,尽管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力度,但太湖水体水质总体上尚未得到明显好转,湖泊富营养化在整体上也未得到明显改善,2000年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均远未达到规划治理目标;河网的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方还有恶化的趋势,太湖流域水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
另一方面,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后,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船舶运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船舶的噪音和废气的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品质,船舶航行发生的多起涉桥事故,对拱辰桥等重点保护文物也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胁,货运船舶的参差不齐的外观形象,也与目前的景观河道很不协调,并且已经发生了多起船舶碰撞、损坏景观设施的事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如果运河杭州到塘栖段停止货运船舶航行,改为完全的旅游河道,旅游经济产生的效益和沿岸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因此,开辟钱塘江水系富春江与太湖水系东苕溪的航道,沟通钱塘江太湖流域,引富春江的优质水源,自然流经东苕溪,冲排太湖水系的劣质水,为杭嘉湖地区及上海提供优质水源,改善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在逐步对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后,使京杭运河及其叉河成为杭州、嘉兴等城市的优质自来水源,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远景。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水质不受船舶污染、以及节约土地资源,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气化轻轨控制船舶航行,从而实现低航道等级、高通航能力的安全型、节约型航行方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航运。
而海运的发达,铁路公路的建设也分散其运量。 运河的泥沙淤积问题也很严重,这也减少了京杭大运河的运输量。
❷ 旅顺大连回归的过程
1945年8月22日,苏联伞兵空降大连周水子机场,结束了日本帝国对旅顺大连41年的殖民统治,大连进入十年苏联军事占领时期。10月28日大连第九任市长别宫秀夫向第十任市长迟子祥移交市长职权。1947年2月,23万日本侨民遣返完毕。原定于1952年年底苏联归还大连。但由于朝鲜战争,需要苏联协助威慑美国,遂推迟。1955年4月16日零时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旅大防务,标志着大连结束了58年的异族统治,回归中华。5月底苏军回国。
❸ 太子镇的介绍
黄石国家经济开发区太子镇位于黄石市大冶湖生态新区南侧,阳新县北部,交通便利,东距“黄金水道”长江12千米,西距武九铁路、15千米,省道315穿城而过,黄阳快速公路预计2017年建成,届时驱车到黄石城区只要15分钟;十三五规划蓝图,黄石4号地铁线将通达太子。镇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龙王洞、贵妃洞、筠山王家老屋古村落、沙湾寺古墓、父子山、太子庙等景点。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父子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已于2015年10月投入使用,不久的将来太子将是黄石市的后花园。太子镇出产黄豆、苎麻、楠竹、把竹、茶叶等土特产,“太子豆腐”更是驰名省内外。根据黄石市委关于全力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从2013年5月开始,太子镇以及金海开发区被黄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 太子镇党委政府和人民热忱欢迎有识之士来我镇投资开发。今日的太子,是一片投资的热土。
❹ 福清江阴港地理条件
被列为福建省会城市“两翼”发展战略之南翼的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历经8年建设,在兴化湾北岸神话般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国际新港:8年前,这里只能停靠村民的渔船;如今,这里巨轮穿梭,万商云集,尽显现代港区繁华景象;自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随着多条国际航线和内贸内支线相继开辟,江阴港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倍增,昔日海边荒滩蜕变为一座光耀东南海疆的国际新港,彻底扭转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堪称为海峡西岸聚财生财的聚宝盆,吸引了大批重大项目频频涌入开发区。
随着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决策,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被寄予厚望,在抢抓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有利时机的同时,加快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朝着海峡西岸枢纽港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全力打造海西重要的新经济增长区域。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领略祖国沧桑巨变的喜人变化,共同见证省会“南翼”的无穷魅力。
林秉梁 谢宏峰 力蓝燕陈 芳 本报记者 高建生/文
经过8年多的开发建设,如今的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作为福建省会城市之“南翼”,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荒凉沉寂的盐滩已被千帆争流、吊车挥臂的繁忙场面替代,数公里长堤宛如巨龙横卧滩涂,色泽缤纷的集装箱整齐的摆放在码头上,辽阔的海面货轮穿梭,环境优美的经济区内厂房林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颇具规模的港口工业城市雏形。
据江阴经济开发区主任林中介绍,在开发之前江阴半岛交通闭塞,疏港新江公路开通前,现在开发区的中西北部被称之为江阴的“西伯利亚”;各种能源匮乏,缺水少电。水库仅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全岛仅有一条已经老化的一万伏高压输电线,一个500吨盐运码头偶尔停靠着盐运木船和村民的小渔船。岛上基本没有工业企业,随处可见荒凉的浅滩。及至2001年6月,福州市、福清市两级政府在此共同投资设立了福州市级综合工业集中区,重点开发港口建设,江阴半岛昂然跨入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并于2006年4月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江阴港也被定位为与厦门港并列的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
港口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工业区经济发展。今年1—8月份,江阴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21亿元,较去年比增21.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6亿元,比增24.36%;税收1.67亿元,比增4.4%;固定资产投资 12.7亿元,比增17%;码头标箱量31.87万标箱,比增27.89%……一番经济视角粗线条的回眸展望,江阴经济区的美好宏图跃然纸上。
黄金水道上的“黄金点”
纵观福建地图,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坐落于图上最大海湾兴化湾北岸。
换一张中国地图,把坐标定在江阴港,由此北上上海、大连、天津,南下广州、深圳、香港,都在800海里以内,且居上海港、深圳盐田港航运线中部,可接受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中国经济增长极的辐射;由此东进100海里是台中,150海里是基隆,170海里是高雄,可与台湾实行港口互补,共建海峡两岸航运中心;正在建设的对台客运直航“快捷走廊”开通后,到台北海上客货运直航将来只需两个半小时,可构成两岸交往一日生活圈,形成对台交往的前沿平台;江阴经济开发区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其邻台区位优势凸显,可成为对台经贸、对接台湾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承载基地。
当我们把视角扩大到世界地图,不禁让人啧啧称奇,江阴港恰好处在中国海岸线中心点和环南北太平洋两个经济圈的交叉点,距国际集装箱环球主航线仅24海里,堪称黄金水道的“黄金点”。
除了区位优势显著,江阴港区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建港条件。概览江阴港区,湾大、港阔、水深,兴化湾为福建最大海湾,面积620平方公里,港区水域宽达15公里,最大天然水深达19米,更拥有南日、兴化两条天然航道,进出港航道水深15.5—17.2米,航道面宽360米,可以满足2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泊通航、靠泊和调头的需要,全年全日船泊进出港不受航道及潮水的限制。得益于龙高半岛、石城半岛南日群岛的环抱遮挡,江阴港避风条件良好,港内浪平风小,非常适合集装箱船作业;而且周边没有大的河流注入,泥沙冲淤平衡,长年不冻不淤,是“福建最佳、全国少有”的一个天然深水良港。此外,江阴港区腹地广阔,可利用工业用地与可供填海造地的浅海滩涂面积分别可达30平方公里,在环江阴港区还有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开发利用,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用地保证。
坚持“以港兴区”,建设大港口这是江阴经济开发区头等重要的工作。据了解,江阴港区共有5个作业区,其中,一期规划建设的江阴壁头作业区,规划岸线14.6公里,可建泊位55个,最大泊位为25万吨级。规划吞吐能力10800万吨,其中集装箱1040万标箱。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目前江阴港区已建成1个滚装码头、1个7万吨级煤码头、5个5万吨级以上集装箱船泊位,另有2个5万吨可兼靠10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在建,今年新开工建设的还有1个对台直航客运码头和1个5万吨级化工码头,到2015年,江阴港区将有15个以上深水泊位建成投入使用,并兼具散杂货和化工液体码头功能。作为一类口岸,江阴港现已开通美西、西非、欧地、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等国际航线以及香港、两岸三地、台湾直航航线和多条内贸内支线,马士基、达飞、长荣、中海、万海、中远、高丽、阳明等众多全球航运巨头的船舶或货柜在此运作,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建港以来,江阴港区始终坚持“立足海西、放眼世界、一流港区、五星服务”,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于2006年和2008年在广州举行的 “中国优秀集装箱港口”评选中,连续两届获评“中国十佳集装箱港口”荣誉称号。江阴港区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之后,集装箱吞吐量的变化最为明显:2003年为1万标箱,2004年为 6.93万标箱,2005年为 14.021万标箱,2006年为 19.6万标箱,2007年为28.82万标箱,2008年近40万标箱,2009年 1—8月份为 31.87万标箱,比增27.89%,基本实现连年翻番。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业相对低迷的情况下,业界仍看好江阴港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高效的港口作业能力以及广阔的货源腹地。今年以来,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新开美西、欧洲和东南亚4条远洋干线,充分显示出其对江阴港区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栽好“梧桐”引“凤”
来江阴经济开发区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优越的港口运营条件,也凸显在港口后方60平方公里可用地和环江阴300平方公里的广阔腹地。如何做好开发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开发区的交通状况,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在这里落户生根,成为当地政府致力突破的一个重大课题。
慧眼识宝地,妙手抓机遇。在开发区设立之初,福州港务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太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福清市港口开发建设总公司携手合作,第一个投资建设江阴港区码头泊位项目,成为江阴港区开发建设的领头人;紧随其后,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电福州江阴电厂等企业也被江阴半岛优良的投资条件所吸引,到刚刚勃发生机的开发区“安家”,成为第一批落户江阴半岛的重点企业。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成为福清市十大民营企业和十大纳税大户;国电江阴电厂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开工,项目总投资约54.3亿元,已于2007年建成发电。尽管刚开始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异常艰苦,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发区一点一点改变了闭塞的落后面貌,随着围海造地、道路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了江阴经济开发区。
8年后的今天,江阴港区后方6平方公里的仓储物流用地留住了包括马士基、中远等在内的国际、国内物流业巨头,开发起步区的6000亩用地也已建满了工厂。江阴经济开发区在东、西部利用浅海滩涂填海造地35000亩,构筑临港产业发展大平台,并将有中国化工集团CPP项目、东南电化和耀隆化工搬迁项目等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将大大提高开发区产业层次和水平以及产业集聚的速度。如今,江阴半岛的水、电基础设施已可以满足全面加快临港产业发展的需要:区内有3.5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各一座,福建LNG输气干线横穿江阴半岛,东张水库江阴供水厂日供原水15万吨、净水3万吨,待明年底闽江调水江阴供水工程投入使用,供水能力可提高两倍。此外,港区后方拥有福州保税物流园区和福清出口加工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后方拥有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这在国内也是少有的。目前,整合福清出口加工区、福州保税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和江阴港区部分作业区功能申报设立保税港工作,已经福建省政府行文报送国务院审批,更加优惠的政策叠加将为开发区的发展再添强劲助力。截至目前,江阴经济开发区已吸引了87个项目、733.5亿元的投资,即使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开发区仍实现工业产值52.58亿元,同比增长100.78%。
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交通建设。除了重点发展临港产业,福清市委、市政府为完善江阴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提高货物集散能力,加快了疏港路网的建设,相继开工建设的江阴港铁路支线工程与江阴疏港高速公路预计将于2011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大大改善江阴港以及江阴工业集中区对外快速通道网络,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和高速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出开发区对台区位优势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据了解,疏港高速公路工程全长13.69公里,江阴港区疏港公路11.6公里连接福厦交通走廊,疏港高速公路和疏港铁路支线直达港区,可实现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无缝对接;江阴港铁路支线总长19.26公里,计划总投资约21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施工便道的建设和其他前期准备工作,进入正常施工阶段;江阴港铁路支线江阴段长约12.22公里,其中大型物流货场的填海造地部分已于今年7月份开工。不难预见,江阴疏港路网的建设将使福清、江阴工业区作为省会“南翼”和新经济增长区域的地位更加名副其实,也将为江阴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创造更加便利的集输运条件,同时对完善江阴半岛基础设施配套、推动福州南北两翼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江阴经济开发区区内已形成“五横三纵”的高等级路网,并配套路灯,道路两侧绿地如毯,绿荫锦簇,彰显勃勃生机。此外,江阴经济开发区已经启动江阴新港城配套建设,21层口岸服务中心大楼和四星级福州新港融侨国际俱乐部即将在明年5月建成启用。今天的江阴,不但有万吨巨轮穿梭和百米烟囱耸立,还有良好的公共配套设施、蓝天绿地和宽敞的道路以及廉洁高效的投资软环境,为客商提供便捷的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栽好“梧桐”引“凤”来。
战略“南翼”助海西
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海西大地山海欢腾,八闽儿女记住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随着海西战略升格为中央决策,福建省会在政治意义上成为统一祖国大业的战略前沿,在亿万国人的殷殷目光下站上了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承载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作为省会城市发展战略之“南翼”,江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
早在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黄菊同志就在原交通部张春贤部长的陪同下视察江阴港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等领导也先后视察过江阴经济开发区。2007年,福建省省长黄小晶视察江阴半岛把江阴港定位为与厦门港并列的福建省重点建设的两个集装箱主枢纽港之一,把江阴经济开发区定位为福建省重要的新经济增长区域。
国务院《意见》出台后不久,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带领省“四个专题”决策调研组来到江阴经济开发区开展调研活动,这也是卢展工第三次“江阴之行”。在调研过程中,卢展工要求福清市委、市政府和江阴经济开发区要抢抓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有利时机,坚持“四求先行”和“四个重在”,致力“提升思路求作为,精心谋划求作为,突破重点求作为,艰苦奋斗求作为”,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工作境界和运作能力,加快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江阴港区,卢展工认真了解了港区建设和海峡快捷走廊情况并对江阴港区的各项建设表示满意,希望在推进码头建设中,要充分认识铁路、高速公路等配套的关键作用,不断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延伸服务半径,同时要立足于服务海西、服务港口腹地、服务全局发展,科学谋划临港工业发展,做到理念超前、规划超前,打造全省、海西乃至东南沿海的主枢纽港,并把福清市定位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此外,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和福建省副省长、福州市市长苏增添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江阴开发建设问题,将福清产业发展和港口建设放在海西战略的重要位置,对江阴的开发建设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福清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江阴半岛开发实际,将江阴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长远目标定位为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坚定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推进江阴开发建设,把江阴港作为国家主要港口福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重点推进的两个大型集装箱运输港区之一、福建省及内陆省份重要通道,福州市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兴化湾北岸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江阴港区还将与福州港的其它港区优势互补,逐步发展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以散杂货和液体运输为辅的,集多式联运、商贸、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深水港区。
短短8年,昔日封闭落后的荒地盐滩正向欣欣向荣的港口新兴城市蜕变,江阴经济开发区能有今日这样的规模,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注与扶持,得益于福州、福清两级市委、市政府的明智决策,更得益于开发区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纵观海西发展大潮,江阴经济开发区区位特殊,承载着厚重的分量,对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的发展责任重大。
在江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崛起了年轻的国际新港,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青春与活力。江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林中满怀信心地表示,在未来征途中,江阴经济开发区将紧抓福建省建设 “海洋强省”和福州市推进“南北两翼”发展的有利机遇,立足于海西建设大局,致力于将开发区打造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深水枢纽港口、临海重化机械工业生产基地、大型物流中心以及吸引侨资、外资,特别是台资的重要窗口,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新的增长区域。这意味着江阴不仅仅是福清的希望和未来,更是要作为战略“南翼”助力海西,组成海西战略上重要的一环,光耀东南、翱翔海疆!
❺ 安庆2015年交通规划有哪些航空港有没有规划
“区域之争就是枢纽之争,就是物流成本的竞争”。地处长江咽喉的江北港口城市安庆,近年来科学规划交通运输版图,在加快“铁公机”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点提升公、铁、水的衔接,努力将安庆构建为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过去的一年,该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一批批重点交通工程实施,让安庆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破解港城矛盾一年关停五码头
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庆同时处于长江黄金水道水深变化的节点,是万吨级海轮由海进江的中转点。近年来,长江航运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安庆也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2014年,安庆作出建设安庆新港的重大决策,提出“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加速实现由“滨江城市”向“港口强市”的跨越发展。为此,安庆成立港口岸线资源管理委员会和大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加强长江岸线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停止审批长江干线皖河口至鸭儿沟范围内的港口使用权,关停了5家安全隐患较大,污染严重的城区码头,强力推进安庆新港建设。
“公铁水”联运 打造两个万吨级新港区
根据规划,安庆将高标准建设皖河、长风两个万吨级泊位的新港区,老城区码头将全部外迁至新港,同时建设一批集装箱、滚装船运输泊位。
在实施中,安庆将重点提升公、铁、水的衔接,加大力度提升入港铁路,推进江铁联运,积极建设港区周边集疏道路,提升进出港区道路等级。安庆新港皖河农场作业区规划岸线11公里,纵深超过1.5公里,计划在作业区兴建一级疏港道路连接332省道、济广高速以及规划中的北沿江高速,同时从阜景铁路引铁路专用线进入作业区。该港区将逐步拓展贸易、物流、加工和保税等相关功能,发展成为内外贸和长江中下铁水联运、水水转运中心和具有保税功能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同时,将利用港口资源,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计划在长风作业区建设环城东路,同时通过阜景铁路、合九铁路引支线到作业区。
去年安庆还着力推动长江深水航道建设,启动内河航道三年升级行动计划,开展华阳河、皖河、长河和罗昌河航道深度调查,构建干支直达的内河航道网。
“铁公机”建设上演加速度
去年,安庆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除了水路,铁路、公路、机场均一批批重点交通工程相继实施,让安庆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同时在建两座跨江大桥 其中,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及北岸接线等项目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预计明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成皖江上游第一桥。去年12月底,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开建,竣工后将成长江安庆段第五条跨江大桥。
去年底,全省最长公路隧道—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明堂山隧道左线顺利贯通。今年底,这条穿越大别山、全长180公里的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车。
两条城际铁路有望一个开工一个竣工 今年下半年,建设6年的宁安城际铁路有望通车运营,安庆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另外,合安九城际铁路今年有望开建,建成后安庆铁路也将结束“断头路”的历史。
机场启动改造工程 春节前将复航 安庆民航旅客吞吐量、货邮行吞吐量均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继2013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1万人次后,2014年上半年安庆民航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0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80%以上;实现货邮行吞吐量688.94吨,同比增长101.81%。为满足波音、空客等大型主流机型的起降需求,去年7月20日安庆天柱山机场启动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目前改造工程已完工,将于春节前复航。另外,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的安庆新机场选址完成,正在审定之中。
❻ 我国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其中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是哪一条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 黄金水道:长江
❼ 重庆万州三江多少人口
至2015年末,重庆万州三江有158.31万人口。
万州三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处三峡库区腹心,区位独特,历为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长江上游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1.11%,城市人口超过80万。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是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码头、高铁和海关口岸,万州轨道交通也即将兴建,国际保税物流的一个交通枢纽城市。万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霜雪稀少。特征为冬暖多雾;夏热多伏旱;春早,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秋长,阴雨绵绵。年平均气温17.7°C,年平均年日照时数1484.4小时,年平均降水1243毫米,年平均蒸发总量达10.85亿立方米。
❽ 成渝城市群对经济主轴的小城镇有影响吗
中国3大城市群竞争力其强弱依次是:1.长三角城市群2.珠三角城市群3.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数量已接近北美、西欧、日本的世界级城市群,并有可能突破1亿。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以至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构造世界级城市群条件已基本具备。率先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能为探索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试验、积累经验,为我国城市群建设提供示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近1/4。改革开放后,长江三角洲多次出现大规模工业化浪潮。首先是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浦东开发后外向型经济又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电子信息制造业大批转向长江三角洲,上海、苏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处在中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对内、对外经济联系都十分便利。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因此能够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从而加速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的经济国际化进程。[编辑本段]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徐州、淮安、连云港等,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包括江苏、浙江全境和上海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编辑本段]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点发展区域城市群的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群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点区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目前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点发展区域应该有以下五类:1.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2.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3.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4.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5.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编辑本段]长江三角洲重点城镇的发展历程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加之有着发达的水系、丰饶的土地优于全国的农业、手工业,使其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城市群。从明代到清代,长江三角洲出现了九座较大的商业与手工业城市纺织业及其交易中心南京(江宁)、杭州、苏州、松江;粮食集散地扬州、无锡、常州,印刷及文具制作交易中心湖州。而上海(元代始设县)此时已发展成为沿海南北贸易的重要商业中心。自近代以来的150多年的时间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鸦片战争后,对外开放条件下商品经济初步大发展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工商业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842~1949年)该阶段外国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中国原料型产品开始向外出口,外商贸易与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同时进口替代性的早期现代工业也开始发生发展。此时的上海在19世纪下半叶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崛起为一座工商业大都市,到20世纪30年代成为了整个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同时无锡、南通、宁波也通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对外通商、以港兴市成为次一级的重要城市。而南京、杭州、镇江、扬州、苏州、常州等老城因为大运河的衰退而地位下降。(2)计划经济体制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趋同阶段。(1949~1978年)该阶段在种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中国选择了苏联式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型经济发展战略。各城市千篇一律大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使得城市功能趋同,城市化进程极其缓慢。(3)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城市功能重新分化重组。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重新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整个城市群的经济中心、第三产业关系、城市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分工。通过以上对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群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兴衰发展演变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重点城市的发展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上,依靠港口、航道、交通枢纽等重要区位,内引外连,以上海为贸易、金融、信息中心向海外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从封建农业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经济近而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使然。解放后虽经历了计划经济的趋同化发展阶段,但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调整,依然回到了依托上海、依靠交通、向海外发展的方向上来。这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其间上海的中心地位有一个从确立到消失到再确立的过程,整个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网络也经历了从发展到停滞到再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一个中心城市的确立对一个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编辑本段]上海及长江三角洲重点城市关系现状从空间角度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呈横"W"型,上海位于两个"V"的交汇处,江苏的城市位于北翼,浙江的城市位于南翼,北翼的城市多于南翼。就行政级别而言,长江三角洲有国家直辖市上海,省会城市南京、杭州,国家计划单列市宁波以及11个地级市,共计15个大中城市。就城市人口而言,可以把整个分为五个等级:人口大于500万的特大城市有上海;大于200万的有南京、杭州;100~200万的有苏州、无锡、宁波、常州;50~100万的有南通、扬州、镇江;20~50万的有绍兴、泰州、湖州、嘉兴、舟山。以下是以上海为中心,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首位度、中心度和其他城市网络空间特征的分析,讨论上海与周边城镇关系及其重点发展区域。就首位度而言,通过计算可以发现这一地区的城市首位度S=3.7(首位度计算公式为:S=第一位城市人口/第二位城市人口)。第一、二、三产业的首位度分别为l.47,2.86和4.0。由此可见长江三角洲经济已较发达,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低。第二产业的首位度为2.86,相对城市首位度3.7较低,说明上海第二产业在整个城市群中的地位相对下降,这正是上海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城市功能的结果。也是上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向外扩散第二产业,努力成为三个中心的结果。但相对而言,上海的第二产业首位度还是较高,主要因为上海仍保持了六大支柱产业。随着向外扩散的主要趋势,今后一段时期其首位度仍将会持续下降。上海城镇体系第三产业的首位度为4,说明上海的第三产业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一些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有较大差距,目前还处于积聚阶段。随着城市分工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和加深,该首位度还将持续上升。通过中心度的计算分析,清楚地反映出上海及三角洲各城市在不同产业中所起的中心职能。1.对第一产业的分析可见该中心度在各个城市分布的规律并不明显,中心度较高的主要集中在发达和落后两类地区,表明一方面落后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农业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第一产业也较发达。2.对第二产业,上海仍保持较高中心度,受"苏南模式"和上海辐射影响的苏州、无锡和有国家计划单列市特权的天然良港——宁波的中心度也较高。而南京、杭州则因为国家长期"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暂时落后于一些区位、交通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中心度最低的苏北几个城市因为长江天堑等交通因素而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3.对第三产业,上海保持了更大的中心度(0.49),其原因是第二产业的外扩造成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政府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致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第三产业的集聚。4.通过对综合中心度分析进行聚类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上海;第二层:无锡、宁波、杭州、苏州;第三层:舟山、绍兴、镇江、嘉兴、南京、湖州;第四层:扬州、常州、泰州、南通。以上海为中心,苏锡杭甬之所以位于第二层自不必言,第三层的城市有的是因为区位条件不好(镇江、绍兴)或交通不便(舟山、湖州),但却都地处发展轴线(镇江、绍兴、湖州)或特色产业(舟山渔业)。南京虽是省会城市,但是一方面其是历史文化名城,从国际上来看,这种类型的城市都有一种惯性,即延承传统观念或传统文化比较强,接受新鲜文化比较慢;另一方面是产业扩散分为等级扩散和迁移扩散,南京交通虽然较好,但是离上海较远,接受上海产业转移较慢,等级扩散现象不明显,因此需加强沪宁间的道路建设或自身的跳跃式发展,使其成为承接东部引领西部的重要城市。嘉兴从区位而言与苏州、无锡相似却不及苏、锡发达,可能与"经济断裂点"有关。根据康弗斯提出的"断裂点"概念来计算两座中心城市的分界点即断裂点,得出上海与南京的断裂点在距上海市中心约200公里处,上海与杭州的断裂点在距上海市中心约140公里处。这两个地方大致是目前的常州与嘉兴地区。它们受两个中心城市的吸引和辐射正好处于最弱的地区,这大概可以解释这两个城市为什么不及苏、锡那样发达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自身发展上的政策与模式问题。随着上海城市辐射功能的加强,这两个地区的经济也将地受到上海的影响,上海应加强与它们的联系与协调。[编辑本段]影响长江三角洲重点区域的变量总结十五规划内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经济、政策、交通、信息变量对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不同影响,不难看出今后五年内本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重点区域。重要变量有如下几方面:(1)经济变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上海将继续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扶持,使其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第三产业占GDP近60%的平均水平。苏州、无锡、宁波、杭州、绍兴等五个城市在今后五年内出口加工产业的优势地位也将因为加入WTO而凭借其自身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政策变量主要是就国家及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的"十五"规划而言。根据江苏省"十五"规划中的"三圈四市",苏州将进一步加强上海"后花园"的作用,无锡将强化其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旅游胜地的地位,成为长江三角洲一座新崛起的大都市。杭州在萧山、余杭并入之后,"十五"规划期间也将加大其长江三角洲南翼最大的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位。(3)交通变量随着"十五"规划内长江三角洲快速干道网的建成,将形成以沪、宁、杭三个中心城市为节点,相互构成一个大三角的高速公路网,这必将带动沿线各节点城市的新一轮发展。特别是宁杭公路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湖州的经济发展。还有沿海大通道的建设对杭州湾沿岸城市(绍兴、嘉兴)也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另外,大小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将使得上海真正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也将带动舟山群岛(如岱山)和芦潮港等地区的港口加工业的兴起。崇明越江工程的启动不但将使崇明岛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会带动整个苏北经济的腾飞,从而使得整个长江三角洲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编辑本段]长江三角洲重点城市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核心城市现代化功能不完善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的核心城市,在现代化功能的发挥方面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第三产业比重不足与落后,使上海缺乏必要的金融、信息和投资手段对全国经济施加影响。在资金筹集、对外贸易领域,上海与一般大城市地位相似,国家级或跨区域的大银行、大集团数量较少。城市内部交通信息体系尚不发达,影响了城市功能的组织。2.行政区划分割导致的矛盾日益尖锐地区之间各自为政,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长江三角洲分属二省一市的15个城市,行政隶属关系非常复杂,地区之间的协调难度很大。再加上长期的条块分割管理,更助长了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不良风气。这种不良风气严重干扰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3.城市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城市间分工不明确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地方收入,各地在发展经济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个税大利高的产业上,再加上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自然禀赋比较相似,因而本区的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十分严重。产业结构趋同使得各地区不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同时也使得投资和生产分散,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益;更为严重的是会形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和资源的浪费。4.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本区人口密度高,土地承载压力本来就很大。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更加恶化了生态环境,使本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编辑本段]重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目前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体系已比较完备,已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县属镇和乡级镇组成的七级城镇体系,城镇等级齐全,类型多样,各类城市的数量也呈现出"宝塔型"的特点,大中小型城市的数目之比分别为4∶17∶30。这样一种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控制核心城市人口的盲目膨胀,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带的整体优势,是比较合理的。但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解决的重点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思路有以下几条:第一,加强上海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综合功能,特别是要着力培育作为区域以及更大范围内要素配置中心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第二,增强区域内次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提升其在各自范围内的集聚、辐射能力,确定城市功能特色,促进城市功能的互相衔接。第三,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推进分层次的人口和经济要素的集中,逐步理顺地级市、县级市的关系,并解决小城镇过于分散的问题,使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合理化。第四,以现代化交通体系为依托,建设一体化城市体系,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跨区域交通体系建设,一是要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要是建设主枢纽港(大小洋山港),建设集疏运系统,促进形成各港口的合理分工;二是要与城市体系的完善紧密结合,基本目标是使三角洲地区任何两个地级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都能控制在4个小时以下,其中上海到各个地级城市在3个小时以下。在该地区城市功能定位上,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本三角洲地区的资源配置中心,即最高等级的城市(上海)。第二类是地区性的资源配置中心,即二级城市或区域副中心。这两类城市都应是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第三类是具有专业功能的城市,如旅游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专业性工业城市等。区域整体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2020年,使整个城市群承载6000万以上人口,包括本地区人口的60%即4000万以上,以及外来人口约2000万;承载绝大部分新增工业及教育产业、文化产业和卫生事业;形成国际、国内人员与物资大规模高效率流动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第五,除大力提高核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外,还应该加强中小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郊区城镇的城市化的建设。通过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建设新区等途径,扩大城市规模,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规模效应,推进上海与周边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加大上海与周边重点城镇的协调与辐射力度,充分利用"十五"规划期间的政策、信息、物流等变量,提升上海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中的中心地位。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长三角地区城市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城市隧道建设在长三角地区悄然兴起。城市隧道一般指交通隧道,是连接公路、城市道路的重要节点,也包括水运隧道与管线隧道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编辑本段]小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6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不含香港澳门2个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8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29745.58亿元(4342.843亿美元),占全国10%。2009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提出,到2012年,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编辑本段]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编辑本段]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编辑本段]大珠三角城镇群大珠三角城镇群地域范围包括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市的全境,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和惠阳区、惠东的博罗县,肇庆市的端州和鼎湖区、高要和四会市,土地面积超过42831.5平方公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发展局和澳门运输工务司三方,首次合作开展的策略性区域规划研究《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2009年10月已完成研究报告。粤港澳三地政府在澳门联合发布成果,由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组成的“大珠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和世界级的城镇群。作为我国首个跨不同制度边界的空间协调研究,该报告制定的分区目标是:珠三角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香港要继续巩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之一,努力建设享有优质生活的全球城市;澳门要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闲中心和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研究报告提出构建大珠三角的多层次、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其中,“一湾三区”是指珠江口湾区和广佛、港深、澳珠三大都市区。对外,它将以“标志”角色形成类似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空间;对内,以“中枢”角色带动大珠三角城镇群、环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未来,通过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珠三角将实现城际一小时交通圈。简介京津冀城市群[2]总体结构采用“点———轴”发展模式;京津冀城市群未来发展从“2+8+4”模式入手。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界定,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京津冀城市群区域面积为18.34万平方公里,人口8500万。[1][编辑本段]发展模式京津冀城市群“点”的发展即以核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等为主要“节点“,统筹发展;“轴”的发展就是城市群内外主要交通走廊和产业带的发展。“点”的具体发展构想是采用“2+8+4”模式,推进城市群“节点”城市发展,即推动两个核心城市、八个次中心城市及滨海新区、通州、顺义、唐山曹妃甸等新兴城市的发展;“轴”的发展构想是以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线以及沿交通线分布的产业带和城市密集带构成的。“轴”的发展将以中关村科技园和滨海新区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以快速综合交通走廊为纽带,促进通州、廊坊、滨海新区城市群主轴的发展;以滨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发展带和渤海西岸五大港口为发展核心,促进秦皇岛市、唐山市、天津市、沧州市沿海地区城市发展带的快速发展。[1][编辑本段]主要问题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比较大,但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二是核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京津冀两大核心城市并存,低等级城镇数量过多,中等城市偏少。其中北京市的城市功能、技术和产业已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天津由于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发展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在一定时期内极化作用正在增强;河北8市等次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强,与京津两市的发展水平差距显著,接受核心经济辐射能力有限,使城市群边缘地区很难分享中心城市的发展成果。[1][编辑本段]城市定位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在于定位准确,各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京津“双核”城市应定位于引领区域、全国及国际竞争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功能;8个次中心城市应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原则,承接京津的辐射,疏解京津过于集中的城市功能;积极推动滨海新区、通州、顺义和曹妃甸等新兴城市发展。[1]
❾ 大连都有什么区
截至2019年8月,大连有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
大连市现辖2个县级市(瓦房店市、庄河市)、1个县(长海县)和7个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另外,还有金普新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以及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等。
1、中山区,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是大连市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中山区位于大连市区东部。截至2019年8月,中山区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2.53千米,属海洋性暖温带季风气候,辖9个街道,政府驻地位于桂林街道。
中山区应纪念孙中山先生精神而得名。中山地域最早见于史载是在东汉。明代,中山区域称“青泥岛”。1945年12月8日,更名为中山区。主要景点有老虎滩海洋公园、海之韵公园。
2、西岗区,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是大连市政府驻地。西岗区南北临海,地域狭长,纵贯大连主城区。截至2019年8月,西岗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8.7万,下辖7个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361.87亿元。
西岗区北部毗邻的大连港、香炉礁立交桥是进出大连市区的交通枢纽;东部的站北广场是大连火车站、轻轨始发站和长途客运站的三站交汇之地,也是大连市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
3、沙河口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大连市区西部,总面积48.32平方千米,山林面积6.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8千米。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有大顶山、白云山、西尖山等7座山岭。马栏河流经城区西部,向南注入黄海,全长15公里,为季节性河流。
4、甘井子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大连市西部和西北部,属市内四区之一。甘井子区东北与金州区接壤,南与沙河口区为邻,西南与旅顺口区毗邻。东、南临黄海,北濒渤海。
甘井子地形西南部宽,东北部窄。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35公里。面积502平方公里,区境北部陆路地处大连市区的咽喉要道,铁路、公路形成网络。设在区境内的中国民航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国内外航线四通八达。海岸有专业码头多处,海运发达。
5、旅顺口区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中国东北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原属旅大市。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连市区,距离32公里。
旅顺口区陆地南北纵距26.1公里,东西横距31.2公里,总面积512.15平方公里(2013年),海岸线长169.7公里。
旅顺口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港旅顺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新开辟的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
6、金州区,辽宁省大连市辖区,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市中部,属低山丘陵区。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金县撤县改区,金县更名为金州区。
金州区开放基础雄厚,拥有“神州第一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大连保税区、大连普湾经济区4个正局级功能区,和一个全国小街道办事处建设试点街道”——大连市金州区炮台街道。金州区是中国主要苹果产区之一,素有“苹果之乡”之称。
7、普兰店区是大连市市辖区,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市中北部,介于东经121°50'33"至122°36'15",北纬39°18'25"至39°59'00"之间;东临庄河市和黄海,西接瓦房店市,南与大连市金州区毗连,北与营口盖州市接壤,东南与长海县隔海相望。
(9)2015黄金水道扩展阅读:
大连的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初期,属奉天省东边道庄河县、辽沈道复县、金县(日据)。
东北沦陷时期,北部分属奉天省复县和安东省庄河县。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新金、庄河、复县初属安东省,后改隶辽宁省、辽东省。石河驿以南的旅大金地区为苏军军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特殊解放区。置旅大行政公署,下辖大连市、旅顺市、金县、大连县。
1949年8月,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旅大市为东北行政大区直辖市,
1953年3月,改中央直辖市。
1954年8月,改为辽宁省辖市。
1981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旅大市改称大连市;3月5日,大连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1984年4月,国家计委批准大连市从1985年起实行计划单列;7月,国务院同意赋予大连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1985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复县,设立瓦房店市(县级,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
1987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金县,设立大连市金州区(5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
1991年11月,民政部批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金县,设立普兰店市(县级,1992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1992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庄河县,设立庄河市(县级,10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1994年5月,大连市由地级市升为副省级市。
2014年6月,设立大连金普新区。大连金普新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南部,范围包括大连市金州区全部行政区域和普兰店区部分地区。
2015年10月,撤销县级普兰店市,设立大连市普兰店区,以原普兰店市的行政区域为普兰店区的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