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世界发展指标2016年

世界发展指标2016年

发布时间:2022-04-11 17:47:35

『壹』 中国人均收入排名世界第几

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就是指因发展不平衡而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区(或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是占全国人口2.2%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这些地方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第二世界是上中等收入地区,如占全国人口21.8%的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就是上中等国家的收入水平;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如占全国人口26.0%的河北、东北、华北、中部一些地区;第四世界是占全国人口50%的中西部地区,它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地区。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显示,按人均购买力评价(PPP)国际美金(现价)计算,1978年中国人均总国民收入为340美金,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6%。到1995年上升为2650美金,开始进入到下中等收入国家,到2000年上升为3920美金,在世界排名第24位,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3%。中国的人均收入与世界人均收入水平的相对差距由7.3倍缩小为1.9倍。中国还有一半人口仍处在低收入水平,仍属于“第四世界”的国家。还需要花几十年中国才能进入到所谓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
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统计,1999年上海、北京和天津人类发展指标已经高于0.8,已属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地区,在世界的排位分别为第32位、第33位和第48位,广东、辽宁、浙江和江苏已高于0.75,都在世界前70位;而中西部地区还在世界第100位之后。
按照世界银行计算的实际购买力平价人均GDP国际美金计算,中国人均GDP在全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27位,已属于下中等收入水平。按世界银行划分的四类人均收入,即低收入组(2000年人均GDP国际美金值为1980美金)、下中等收入组(4600美金)、上中等收入组(9210美金)、高收入组(27770美金)的标准来看,目前中国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GDP)比2000年翻两番,有可能超越法国、英国、德国,位列世界第三,这就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GDP)必须从8.9万多亿增长到35万亿,按目前汇率折算,将超过4万亿美金,大体相当于目前日本的水平;这就意味着人均GDP必须从800美金发展到超过3000美金,大体相当于1973年的日本水平、1987年的韩国水平,接近目前中下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GDP必须保持年均增长7.2%的速度。

『贰』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几

转贴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12日公布了2000年全球百名最大经济体实力排行榜。在排名表中,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前三名,中国内地排在第6位,中国台湾排名第16位,中国香港排名第26位。
这份综合排行榜是对2000年全球国家和地区以及大型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所作的排名,其中国家和地区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公司则是以增值价值为基础进行排名的。有29家跨国公司名列其中,比1990年的24家增加了5家,这意味着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上榜的29家跨国公司主要是石油和汽车企业,以石油产品为主体的埃克森-美孚公司以630亿美元的经济实力排在第45位,其他如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和壳牌等著名公司也都榜上有名。贸发会议当天发表新闻公报指出,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国企业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超过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经济体。
2006全球综合国力 TOP15 排行:
数据资料截止2005年12月31日
排 名 国 名 经济力 科技力 军事力 资源力 社会发展 政府调控 外交力 年增长率 综合国力
1 美国 3251 1718 2249 547 559 185 131 0.43% 8639
2 日本 2158 1111 806 226 416 169 100 0.26% 4986
3 法国 1588 994 814 201 419 184 119 0.31% 4319
4 英国 1602 856 830 217 400 171 112 0.75% 4188
5 德国 1762 854 623 191 419 184 107 0.48% 4139
6 中国 1321 312 508 483 245 133 116 2.98% 3119
7 俄罗斯 598 504 863 521 332 157 118 2.20% 3092
8 加拿大 836 227 176 532 423 174 99 1.92% 2467
9 意大利 743 252 227 228 397 161 97 1.97% 2106
10 澳大利亚 554 147 130 375 410 148 89 2.56% 1852
11 巴西 551 211 169 382 253 110 85 2.21% 1762
12 西班牙 621 157 114 209 364 124 85 2.08% 1674
13 印度 588 176 170 334 189 104 87 1.79% 1650
14 韩国 531 117 96 177 360 115 87 2.05% 1483
15 墨西哥 444 97 100 299 182 100 90 2.74% 1312
综合国力分析:一、各大国经济力、军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 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实测结果 → 三、中国的综合国力 → 四、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展望 → 附:国力测算的过程简介 (来源: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综合国力分析:

一、各大国经济力、军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为了全面了解全球力量格局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这里选择了世界主要经济、国土面积和人口大国进行综合国力比较。挑选的主要大国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印度、中国和韩国。

表1 2004年各大国GDP及基本国情

国家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中国
加拿大
韩国
印度
俄罗斯

GDP

(十亿美元)
11733.5
4667.8
2704.3
2120.9
2019
1649.4
994.1
679.9
631
588.7

人口

(百万)
297.29
127.68
82.66
59.63
60.06
1299.88
31.91
48.2
1091
144.2

国土面积

(千平方公里)
9809
378
357
245
557
9600
9976
100
3166
1707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http://devdate.worldbank.org/dataonline/。
注:GDP以当年汇率折算为美元。

经济力、军事力和外交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最显著体现。从经济力上看,美国遥遥领先,2004年,美国GDP为11.73万亿美元,占到全球GDP的29.6%,其次是日本,其 GDP达 4.67万亿美元,继后是德国、英国和法国,中国处于世界经济总量的第六位,GDP为16494亿美元,俄罗斯处于这些大国中的最后一位,其GDP只有58.87亿美元。从GDP人均占有量上看,美国仍然处于第一位,2004年,人均GDP达到近4万美元,其次是日本,人均GDP为3.7万美元,继后是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人均GDP都在 3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GDP为 1.4万美元,俄罗斯为4082.52 美元,而中国只有1268.89美元,排在倒数第二,仅高于印度(578.37美元)。

衡量一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困难,这里只是从军费投入、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几方面力量入手进行综合考虑。从各大国军费投入上看,根据瑞典国际和平研究院(SIPRI)数据(见表2),2004年,美国军费投入高达4555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投入的40%以上,其次是英国、法国和日本,军费支出均超过400亿美元,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军费投入数相对较少,印度和加拿大的军费支出排最后。从核力量上看,俄罗斯和美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俄罗斯装配的核弹头数目为7360枚,其中,战略性的核弹头有3980枚,非战略性的有3380枚;美国装配的核弹头数有4896枚,其中,战略性的有4216枚,非战略性的有680枚,两国的核力量在全球都具有毁灭性的能量。中国、法国和英国核力量也很强大,印度也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从常规武力上看,美、俄总体实力都很强大,法国、英国力量也很全面,日本的海军力量非常强大,中国陆军力量非常强大,德国的军工非常发达。从武器出口看,俄罗斯、美国都是武器出口大国,各占全球武器出口的32%和31%,法、德、英也有相当的武器出口。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可以认为,美国和俄罗斯属于全球军力的第一阵营,英国、法国和中国属于第二阵营,德国和日本属于第三阵营,印度、韩国和加拿大处于后面的位置。

表2-1 2004年各国军费支出 单位:十亿美元

国家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俄罗斯
韩国
印度
加拿大

军费支出
455.3
47.4
46.2
42.4
33.9
35.6
19.7
15.5
15.1
10.6

占 GDP 比
3.88
2.23
2.29
0.91
1.25
2.16
3.35
2.28
2.39
1.07

资料来源: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YEARBOOK 2005 ARMAMENTS,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2005,SIPRI。其中,中国、俄罗斯数据为SIPRI估计。

表2-2 世界前五大武器出口国 单位:%

国家
俄罗斯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占全球比重
0.32
0.31
0.08
0.06
0.05

资料来源:同表2-1。
表2-3 世界核力量:装配核弹头数 单位:枚

国家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法国
中国
印度
巴基斯坦
以色列

装配核弹头数
4896
7360
185
348
400
30~40
30~50
200

资料来源:同表2-1。
说明:美国战略性的核弹头有4216枚,非战略性的680枚;俄罗斯战略性的核弹头有3980枚,非战略性的3380枚;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估计为部分装配。

在外交力上,美国的强大表现在几乎所有的外交领域,美国有一定的全球外交倡导力,表现在核不扩散、裁军、反恐等事关全球安全的一系列活动中的倡议力,美国在联合国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可以左右联合国的一些决定,当联合国的决定对其国家利益无益时,它甚至有不听的能力。美国也有自己的许多盟国,是北约成员和八国集团成员。由于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劲,美国对外经济与军事援助力都很强。尽管发动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如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一年多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几个关于伊拉克问题的决议基本体现了美国的意图,联合国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占领国地位。
联合国安理会其他几个常任理事国处于全球外交力的第二阵营。中国在外交倡议力上的力量目前正在提升,如对“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起倡导作用。中国虽然没有盟国,但与许多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如中俄、中德、中英、中法、中印、中国和东盟、中国和加拿大、中国和墨西哥等等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在安理会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由于中国整体国力的限制,对外援助力量较差。法国的外交特点是独立性强,有一定的外交倡议力,是北约成员国和八国集团成员,拥有非洲法语区外交依托体系,经济与军事外援力量都较大。俄罗斯能够提出一些外交倡议,有能力和美国在核控制裁军问题上进行谈判,其战略导弹可以和美国进行对抗,它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外交预见性和整体性较好,但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对外援助力差。俄罗斯资源非常丰富,使欧盟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自然资源成为俄罗斯一块重要的外交牌。英国外交具有一定的倡议力,是北约和八国集团成员,拥有英联邦国家传统势力范围,但外交上追随美国,独立性不强,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外援实力。
德国也是外交大国,由于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赢得了各国的理解和赞扬,名声很好。作为战败国不能有核武器,军事力比英国和法国弱,军事援助力差。德国是北约和八国集团成员,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历史上也没有自己的殖民地,所以外交上整体差于英法。但是,德国是欧盟的倡议国,是欧盟的火车头,也具有一定的外交倡议力。与德国相比,日本经济实力强,对外援助力强,在联合国会费交的也多,使非洲国家对他有一定的期望,但其外交倡导力差,外交方针得不到周边国家的理解,名声不好。在处理历史问题上,与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有冲突,周边国家警惕它。在边境问题上,在收复北方领土问题上与俄罗斯产生矛盾,与中国也有冲突。日本外交政策追随美国,外交独立性较差,并因为跟随美国失去了许多朋友,所以总的来说,日本外交力排在德国后面。加拿大外交倡议不多,在国际舞台上一般是与世无争的态度,与它国摩擦少,介入国际事务也不深,虽然是北约成员和八国集团成员,但在其中只是跟随的地位,虽然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密切,但外交独立性还是较强,不追随美国太紧,对外援助力不大,历史上没有自己殖民地,属于典型的“小康”国家。
亚洲新工业化国家韩国,总体上说国际影响力较小,外交倡议能力差,与美国是盟国的关系,人口少,经济总量只有日本的15%,经济、军事援助力都有限。但韩国在亚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在东北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典型表现在朝核谈判上,在“六方会谈”中,韩国态度对美国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韩国是亚洲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的先锋,在日本高官参拜“靖国神社”和篡改历史的“教科书”问题上,都率先奋起抗议,所以韩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印度的外交力已经没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锐气,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不如中国。在周边关系上,印度由于缺少真诚合作的外交政策,在南亚次大陆摆出大国架势,与巴基斯坦长期对抗,使周边国家惧之,与中国在边界问题上也有冲突,所以印度整体外交力较差。

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实测结果

经济力、军事力与外交力是一国综合国力最显著的体现,获得或维持这些力量需要一定的国力资源,具体包括:科技力、人力资本、资本力、信息力和自然资源等。一国的政府调控力非常重要,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国力资源成长的环境,包括制度、激励机制和法律环境等,综合国力是所有这些力量的有机组合。本研究在具体测度各国的经济力、外交力、军事力和国力资源、政府调控力的基础上,考虑了各类力量分配协调性,对主要大国进行了综合国力实测。结果显示:美国(91分)以几乎所有项目的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综合国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排在综合国力第二阵营的有:英国(65分)、俄罗斯(63分)、法国(62分)、德国(62分)、中国(59分)、日本(58)和加拿大(57);韩国(53分)排在综合国力较弱的地位,印度(50分)在十个大国中的综合国力最弱。

(一) 国力超强国:美国

美国以几乎所有项目的绝对优势排在综合国力的首位。从国力资源上看,无论是先天性的自然资源,还是在后天通过努力获得的资源,美国都拥有绝对的优势,总体排在第一的位置。美国科技力世界第一,从科技投入上看,美国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的水平都很高,2003年,美国研究和开发投入(R&D支出)高达2845.84亿美元见附表2至附表5,以下未注明资料出处的皆出自附表2至附表5。,为排在第二的日本的2.3倍,占了全球R&D支出的40%,人均R&D支出为977.8美元,也领先于所有其他国家,美国R&D支出其占GDP比重为2.59%,在发达国家中仅低于日本(3.12%),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以科学论文、专利代表的科学技术产出更是规模庞大,世界一流,2001年,美国的原创性的科学论文为20多万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是排在第二的日本的3.49倍。美国高技术产业出口量世界第一,2004年为160亿美元,排在第一位,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全部制造业出口的31%。目前,美国在信息科学、原材料工业、航天业等许多行业都具有世界最一流的技术,不断创新的科技给其经济持续增长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力资源是美国国力称雄世界的最重要基础,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美国不仅有高素质人才,也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004年,美国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为6.2%,在大国中仅低于加拿大(8.1%),美国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6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40%(2002年数)。美国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正规教育上,也体现在继续教育上,在瑞士国际管理和发展研究院(IMD)2005年关于人力资本的专家调查中,美国在“员工培训是否充分”项目上得6.59分,排在十大国中的第一位。美国的劳动力质量较高,在IMD的“教育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调查上,美国得分为5.74 ,仅低于加拿大(7.1分);在“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和 “有技能的劳动力获得情况”调查上,美国分别得为7.56分和7.34分,均排在第一的位置。

资本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资金基础,美国在内资、外资和资本市场上都表现良好。由于美国金融体系的特点是直接投资占绝对优势,所以股票市场非常有活力,2004年,美国的股票市场筹资额为142663亿美元,比这里其他所有参评国的总和(103708亿美元)还多,占美国当年GDP的比重为129.65%,融资率仅低于英国(134.07%),高效率的股票市场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了投资规模,尤其有利于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的投资,对于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外资规模也很大,2003年,在美国的外资存量达24355.4亿美元,遥遥领先第二位的法国(7485.8亿美元)。美国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得益于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美国国内资金也很雄厚,2004年,美国国内总储蓄水平为16978亿美元,也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国。

美国依靠其对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领先成为当今的超级大国。无论从公路、铁路密度和航空载客量这些基础信息能力上看,还是从电话、计算机和因特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上看,美国的信息化水平都很高。2004年,美国的计算机普及率达到76.3%,因特网普及率达到63.2%,在用计算机占到全球的27%。我们的测度仅从信息设施的绝对占有率上考虑,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4~2005,WEF,2004.鉴于信息力对经济创新的关键作用,在每年发布的《全球信息力报告》中,以网络整备度指数排名(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 Ranking,NRI)NRI是从三方面进行评估国家信息实力,一是国家ICT建设环境,二是个人、企业和政府获得ICT服务的情况,三是ICT服务的实际使用情况。评估国家信息和通讯技术(ICT)业对经济创新发挥的相对作用。2003~2004年度,美国NRI排在全球第一位,2004~2005年度排在全球第五位,排在新加坡和北欧的小国之后,是这里十个大国中得分最高的,这反映美国ITC业对创新经济相对支持程度之高。

美国政府调控力排在第二的水平,仅次于加拿大。美国政府公共产品的提供水平较高,2003年,美国公共健康支出占GDP的14.6%,是十大国中最高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6.2%,也属较高的水平。美国政府在提供创新经济增长的环境上表现出色,美国的各项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都是私人资本投资,政府不直接干预,只是通过制度、法规或机制等进行扶植或调控,美国高技术产业的成就直接体现了美国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成绩,所以美国在IMD关于“制度”、“企业立法”等专项调查中都得分很高。美国在IMD包含收入分配、社会歧视、男女差异、社会治安、社会凝聚力和公正性等方面内容的社会体系调查中,美国得分也较高。相对来说,在保证宏观经济良好运营的财政政策方面只是稍优,而在公共金融方面绩效只是中等。在美国的整个国力系统中,各方面力量都很强大,结构非常均衡。

表3 综合国力的各类指标及总体得分
技术力
人力资本
资本力
信息力
自然资源
军事力
GDP
外交力
政府调控力
综合国力

美国
97.42
73.38
99.59
87.06
79.34
91.85
100.00
98.64
76.11
90.69

英国
73.75
71.77
65.63
79.29
60.36
54.26
56.87
78.52
63.61
65.04

俄罗斯
56.33
67.05
52.44
56.77
89.84
84.79
50.00
87.46
52.14
63.03

法国
73.50
68.12
62.33
74.81
56.39
56.29
56.42
82.12
58.61
62.00

德国
77.35
66.46
59.71
80.02
53.66
54.03
59.49
72.25
59.93
61.93

中国
61.42
76.36
59.29
56.20
73.62
54.69
54.76
78.24
63.40
59.10

日本
86.31
71.93
66.13
81.15
50.78
52.34
68.30
66.57
54.79
57.84

加拿大
65.51
71.15
59.58
76.66
83.84
50.00
51.82
61.14
96.90
57.09

韩国
69.19
65.06
52.80
80.88
50.02
50.72
50.41
54.35
57.18
53.20

印度
50.00
65.09
50.59
51.40
61.80
51.13
50.19
50.42
53.59
50.43

资料来源: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外交力得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沈骥如教授评论获得。

(二)国力次强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和加拿大

英国综合国力排在第二。国力系统中,国力资源排在第三位,该国在资本力、信息力、人力资本和技术力上有一定的优势,在自然资源上水平一般。英国有较完善的资本市场,2003年,股市融资额达24124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134.07%,排在第一位;2004年,英国吸引外资总额为550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2.59%,是参评国中引进外资速度第二高的国家;英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发达,2003年,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0.07公里,是这里密度最高的国家,每千人的移动电话用户为911.7,排在第一的水平。2004年,其计算机普及率为59.5%,因特网普及率达到54.92 %。虽然英国劳动力数量资源有限,但受教育水平较高,人力资本总体排在第四位,英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高达22年(2002年数),排在第一的水平。在自然资源方面英国在国土资源和人均可耕地面积上都很小,但能源供给有一定的优势,其能源生产占其需要量比率为113.8%,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英国政府调控力排在第三位,在公共产品提供能力上不及加拿大、美国、法国和德国,在提供经济增长环境的政府绩效上,英国政府在总体上较好,企业立法健全,社会系统和谐,得分仅次于加拿大和美国,制度框架的质量仅次于加拿大、美国和德国,而公共金融和财政政策的表现只是平平。英国经济力、外交力、军事力都比较强大,国力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力量比较均衡。

俄罗斯综合国力排在第三,但各种力量极不均衡。国力资源排在倒数第二位,仅好于印度。国力资源中只有自然资源处于一定的优势,而在技术力、人力资本、资本资源和信息力上都处于相当的劣势。俄罗斯的技术投入水平很低,2004年,其R&D支出只有57.6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28%,都只高于印度。俄罗斯科技产出较低,劳动生产率为人均8098美元。在人力资源上,俄罗斯劳动力的质量应该水总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文盲率只有1%,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年(2002年数),高等教育入学率达29%,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低。在劳动力数量上,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和美国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整体排名只处于第七位。俄罗斯资本能力仅高于印度,股市融资能力差,2004年,其股市融资额只有2308亿美元,占GDP比重只有15.16%,引进外资总量和国内储蓄规模与其他国家相比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俄罗斯的信息力只高于印度和中国,在公路、铁路和航空这些基本基础设施上排在各大国的最低水平。在信息基础设施上,俄罗斯仅高于中国和印度,2004年,其计算机普及率为13.2%,因特网普及率为14.73%。但是,俄罗斯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都很大,能源产量高,其能源生产占其需要量比率为167.4%,处于第一的水平,现在石油已成为俄罗重要的战略资源,一张重要的外交牌。俄罗斯政府调控力排在最末水平,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水平上排在中等,其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和6.2%,而在提供经济增长环境的政府绩效上,俄罗斯排在最差的位置,主要由于俄罗斯在给企业创造增加值的过程中提供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基础都非常差,但俄罗斯近期在公共金融上的管理非常有成效,积极财政政策也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在俄罗斯整个国力系统中,军事力和外交力非常强大,政府调控力、经济力和国力资源都非常弱小,国力结构非常不均衡。

法国的综合国力排在第四。其国力资源排在第六位,科技力和人力资本一般,资本力、信息力较强,而自然资源相对比较落后。法国在技术上整体处于发达国家中较落后的水平,劳动生产率为人均67777美元,是发达国家中水平最低的。尽管是欧洲大国,但在2004年,法国的劳动力数量只有2.72千万人,比德国和英国都少,在大国中仅高于加拿大和韩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在欧洲也只是一般,高等教育水平入学率达36%,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5年(2001年数)。法国资本力排在第四位,2003年引进外资存量总量是欧洲国家中最高的,达7485.8亿美元,整体排在第二,仅低于美国。法国信息力水平一般,基本基础设施很完备,法国的公路网、铁路网都较密集,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别为1.62公里和0.05公里,属于世界较高的水平,但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排位较低,法国仅高于俄罗斯、中国和印度。2004年,法国计算机普及率为48.7 %,因特网普及率为43.14%,比其他发达国家水平都低。法国自然资源相对落后,其能源生产占其需要量比率为50.6 %。在政府调控力上,法国排在第六。法国政府政府公共产品提供能力很强,2003年,其全部公共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3.4%,是所有大国中最高的,但法国的政府绩效排在倒数第二位,仅好于俄罗斯,相对其经济发展的需要,法国的制度和法律系统都较落后,财政政策不能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公共金融不发达。法国的整体国力中,军事力、外交力相对其经济力较强,经济力相对其政府调控力和国力资源较强,国力结构不甚均衡。

德国的综合国力排在第五位。国力系统中,国力资源排在第五位,其中,技术力和信息力较强,人力资本和资本力一般,自然资源上相对较差。德国技术水平整体较高,排在美日之后,处于第三。2003年,德国R&D支出为602940亿美元,人均R&D支出为547.3美元,仅低于美国和日本,2000~2002年,德国居民在国外获得的专利数目平均为115223项,高于日本,是美国的71%。德国有优秀的知识保护环境,在IMD2005年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系统”调查中,德国得了8分,排在第一。德国在人力资本数量上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还算丰富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为年16年(2002年数),整体上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德国的资本市场很不发达,2003年,股市融资达10790亿美元,只占到GDP的44.87%,是大国中水平最低的。在资本资源由于引进外资的水平较高和较高的国内储蓄水平整体上排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德国信息力排在第四位,2004年,德国的计算机普及率为56.2%,因特网普及率达到50.8%。德国自然资源排在倒数第三位,国土资源、人均可耕地面积上都较小,其能源生产占其需要量的比重只有38.9%。德国的政府调控力排在第五位,政府公共产品支出水平较高,政府绩效排在第六位,在支持经济创新的环境在社会体系上排名很高,其他方面都是中等的水平。德国经济力全球第三,外交、军事和政府调控力都较强,国力结构非常均衡。

日本的综合国力排在第六位。日本国力资源很强,仅次于美国,除自然资源外在所有项目上都排在较高的位置。日本科技力排在第二,2004年,日本R&D支出为1241.1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R&D支出占GDP比重为3.12%,排在第一位。日本的原创性科学论文在数量上虽只次于美国,但比英国和德国没有压倒性优势,但日本在专利占有水平上,甚至与美国不相上下,2002年,授予国内居民专利数目为110053,是美国的1.27倍,本国居民获得的国外专利数为106184,为美国的65%。2004年,日本高技术产业出口总额为世界第三,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全部制造业出口的24%。日本劳动力数量比美国外的所有发达国家都高,受教育水平良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0%,全部人力资本排?/ca>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9579405.html?fr=qrl3

『叁』 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

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16项指标。

1、在经济主题方面,有人均GDP、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人4项指标;

2、在社会主题方面,有基尼系数、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出生时预期寿命、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犯罪率、日均消费性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7项指标;

3、在环境主题方面,有能源利用效率、使用经改善水源人口比重、环境污染综合指数3项指标;

4、在制度主题方面,有廉政建设、政府管理能力2项指标。

(3)世界发展指标2016年扩展阅读

内容来源

1、十八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十九大报告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习近平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肆』 2016年,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的是哪个国家

英国
2016年全球电子政务排名中,前10名中欧洲国家占据6席。其中英国以EGDI值0.9193居于全球第一名,澳大利亚以微弱差距居于第二名(EGDI值为0.9143),韩国、新加坡、芬兰等国家也居于前列。

『伍』 世界上的贫困人口有多少

你好! 贫困,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发展中国家有,发达国家同样也有,只不过是严重程度、分布密度不一样罢了。有报道称,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益恶化。 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在最近5年里,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了13亿,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天有7.5亿人挨饿。 目前,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约占其人口的1/3以上,其中9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美洲、巴西和中国。 世界贫困人口一半生活在南亚地区。虽然发达国家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很小,但其贫困人口也出现了上升趋势,美国和西欧国家目前已有1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仅欧盟成员国就有5200万穷人、300万无家可归者。如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范围内的失业人数剧增,贫困人口的规模恐怕是有增无减。

『陆』 全球历年gnp数据2001-2005

告诉你几个权威的经济资料库自己去查吧,这叫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以后你再用到时就不必悬赏问了.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统计数据库与相关报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http://www.imf.org/ )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s(世界经济观察报告---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weorepts.htm )每年发表两次,详述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数据详实资料丰富,报告中全部数据以数据库形式与其链接,按年度进入报告正文,点击The WEO Database 可以方便地查找某一年度、某一国家、某一方面的具体数据。也可以从报告目录页左侧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世界经济观察数据库)直接进入数据库按国家(Search by:Country or Country Groups)或按具体项目(Search by:WEO Aggregates)查找。 通过页面上方的Country info栏目,按字母顺序,或在搜索框输入国家名称检索,可以进入有关国家的相关页面,查看该国详细的数据和资料。

2、 WDS database( http://www-wds.worldbank.org/ )
WDS(World Development Sources)database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报告数据库---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或地区有关增长和发展的最新数据和统计资料,该数据库可以检索和浏览14,000多份文件,可以分别按国家、文件类型(分析与咨询、研究报告、项目文件等)和部门(农业、经济政策、环境保护、金融、石油与天然气等)进行一般检索和包括文件语言限定的高级综合检索。主页上方的“Countries”、“Data”等栏目,均链接至世界银行网站主页( http://www.worldbank.org/ )的相关内容,可以按国家和数据种类等进一步查找。如按数据类型(Data & Statistics > Data by Topic)查找,分为26个主题,每个主题页面都有WDI(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和Useful sites on this topic(有助于了解该主题的网页)、Useful links(有用的链接)或World Bank sites with data on this topic(载有该主题数据的世行网页)等相关链接,可以据此扩大检索范围,找到更多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3、UNSD database( http://unstats.un.org/unsd/databases.htm )
联合国统计司(UNSD)数据库。其中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为1962年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已积累近700百万条记录;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Online (MBS Online)(在线统计月报)包括了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每月统计数据,可以按各种经济指标(Data dictionary)和按国家/地区(Countries & areas)等进行查询;United Nations Common Database (UNCDB)(联合国公用数据库)是一个对全部文件元数据采用一种共同的格式实现不同来源信息一体化开发的非专门用户使用的在线浏览与查询系统,提供从30个专用数据源中选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连续性数据。

4、Asia-Pacific database( http://www.unescap.org/stat/data/apif/index.asp )
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的亚洲与太平洋沿岸国家数据库,可以分别按国家(Order by country)和各种指标数据(Order by indicator)查询,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储蓄、个人消费、外债、消费品物价指数、消费者食品物价指数、政府财政收入与各种支出,以及人口、教育、就业等等社会和经济指标数据详尽齐全,其中文版(Chinese Version)对汉语用户尤其便利。该网站的其它栏目,如Publications、Programmes等可以提供某一国家更为全面的数据和资料。

5、Statistical Data Locators( http://www.ntu.e.sg/lib/stat/statdata.htm )
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制作的全球统计数据检索工具,按洲分国别提供查询入口和书目、主题检索指南,各国之下详列相关链接,政府官方网站和专业网站尽在其中,堪称精良、便捷的查询平台

6、Statistical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www.lib.umich.e/govdocs/stats.html )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图书馆的专门揭示和利用网络统计资源的网站。分类详尽,链接资源权威,是查找统计资料的指南和入门工具。

对于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贸易、就业等某一经济领域的更为具体、详细的数据与资料,可在上述检索的基础上,利用5--6进一步查找相应的专业数据。

如果你要看国内统计的数据(只要你相信):
华通数据中心世界经济资料库:http://data.acmr.com.cn/member/world/

『柒』 小康社会的标准和指标应有哪些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其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最新的发展理念,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要求,借鉴国际经验,以及体现综合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鉴此,我们建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共16项指标。在经济主题方面,有4项指标;在社会主题方面,有7项指标;在环境主题方面,有3项指标;在制度主题方面,有2项指标。

经济主题

第一项指标: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这一目标,GDP必须保持年均7.2%的速度。根据改革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有关预测,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长9.7%。考虑到增长条件的变化,未来20年,GDP增长速度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是,保持GDP年均增长7.2%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综合考虑,我们建议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GDP目标设定为25000元。按照汇率法计算,这一水平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币值变动等因素,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到5000美元之间。

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条普遍的规律。1980-2000年,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年均0.94个百分点。如果未来20年劳动力仍以这一速度向非农转移,那么,2020年非农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应达到70%左右。但是,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对于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似乎不能做如此乐观的预期。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力非农转移速度较快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大致为1982-1988年)。这个时期,广大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到劳动密集程度高、对劳动者技能要求比较低的乡镇企业中就业。第二个时期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致为1992-1996年)。这个时期,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空前繁荣,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从事各种低技术的劳动。1998年之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基本上保持在50%的水平上。这说明,近年来经济增长对于劳动力转移的拉动没有结构偏向性,或者说,非农产业就业的增长不快于农业就业的增长。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增长较前一阶段有所放慢;第二,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导致对于低技术劳动需求增长的减缓。在未来20年的发展中,如果这种增长方式不改变,那么,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将面临极大困难。当然,应该注意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广泛参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有力地促进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非农就业比重可以达到60%左右。1890年,美国的人均GDP3396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2.7%。1870年,英国的人均GDP3263美元,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7.2%。

综上,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望达到60%以上。

第三项指标: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等于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在30%上下。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居民生活状态的变化情况,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建议用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以及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作为描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目标的重要指标。

——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1980-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56.9%下降到39.4%,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左右;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61.8%下降到49.1%,年均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将继续下降。根据国际经验,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可以将到3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以降到40%以下。

——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保证最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为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除了有反映全体居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外,还应有反映最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关注最低收入1/5人口的生活状况,是国际上通行的研究社会公平状态的做法。鉴此,本指标体系选择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作为反映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性的重要指标。2002年,城镇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50%以下(为46.0%)。我们认为,到2020年时,全部人口中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至少应降到50%。

第四项指标:城乡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1980-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4%,分别低于GDP年均增长速度4.0和3.5个百分点。事实上,在过去的20多年中,人均收入翻两番所需要的时间不仅长于GDP翻两番的时间,而且也长于人均GDP翻两番的时间。1997年,我国的人均GDP比1980年翻了两番。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980年的3.0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80年的3.5倍。在未来的20年中,GDP年均增长速度将慢于前20年。如果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维持不变,那么,居民收入增长将更加缓慢。考虑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思想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将得到贯彻落实,居民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差别有望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相对差距也有望缩小。可以估计,在2020年GDP翻两番之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是2000年的3倍左右,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2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是2000年的3.5倍,按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8:1下降到2.5:1左右。

社会主题

第五项指标: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取值在0和1之间,取值为0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取值为l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促进公平的经济增长》——提供的数据,1999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37。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在0.45以上,收入分配不甚合理。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我国将加大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可以预计,在未来20年中,我国的基尼系数将呈下降之势,2020年,有可能下降到0.4以下。

第六项指标: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2020年,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应达到100%。

第七项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

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从总体上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受教育情况和人口素质,我们认为,选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比较合适。

国际上一般选用15岁和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判断国民受教育水平的依据。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人类发展报告》的资料,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4年。同年,世界高收入国家为10年,美国为12.1年。 我国一般选用6岁和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作为判断国民受教育水平的依据。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2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将全面实现9年义务教育,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同时,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也将得到较快发展,2020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10年。

第八项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既能反映社会、经济的进步状况和医疗水平的发展状况,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2000年低收入国家的出生时预期寿命为59岁,中等收入国家为69岁,中低收入国家为64岁,高收入国家为78岁,我国为71.4岁。我国的预期寿命显著地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估计,2020年我国的预期寿命可达到75岁。

第九项指标: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影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条件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文化产业覆盖众多不同的行业。目前,国际上,对于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明确的一致的界定。根据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联合建立的北美产业分类方法(NAICS),大致地说,文化产业包括娱乐业与电子传媒业、印刷业与出版业、旅行与旅游业。在我国的统计体系中,还不存在对于这类产业的系统统计。因此,我们选用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反映文化产业的代行指标。2000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文化产业比较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文化产业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将得到较快的发展。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到10%。

第十项指标:犯罪率

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国际上,一般选用“暴力犯罪率”作为反映居民生活安全环境的逆指标。这里,我们选择刑事犯罪率作为反映居民生活安全环境的指标。2000年我国平均万人中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29起,2020年应降至15起/万人以下。

第十一项指标:日均消费性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

日均消费支出小于1美元(购买力平价值)的人口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贫困状况和公平状况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缺乏类似的统计,但有关于城乡人口的贫困标准,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设计这一指标。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贫困线为2310元/人,农村居民家庭贫困线为627元/人;城市最低救助标准应为每人每日6.3元,农村最低救助标准应为每人每日1.7元。这些标准是保证贫困人口基本生存需要的最低标准。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认为,2020年,城乡贫困人口日均消费支出均不应低于按目前价格计算的5元。因此,我们设定,2020年我国日均消费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应降到0。

环境主题

第十二项指标: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能源消耗的总量及其结构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为了反映经济增长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我们选择能源利用效率作为环境主题方面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选用千克油当量的产出(购买力平价值)作为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由于对于购买力平价方法存在争议,还由于我国统计年鉴上只存在标准煤的数字,我们在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提供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汇率法的换算结果,以及油当量和煤当量的换算关系,估算了相关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1998年,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是0.65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2.32美元,低收入国家0.58美元,中等收入国家1.4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1.82美元,日本是5.87美元,美国是2.66美元。2000年,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是6.8元(相当于0.82美元),比1998年有所提高,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按2000年的价格计算,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可达到20元(相当于2.4美元),与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相当。

第十三项指标:使用经改善水源人口比重

能够使用上经过改善的水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国际上,用能够使用经过改善的水源的人口比重(为简化起见,此处称安全卫生水普及率)作为评价居民用水状况的指标。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2000年我国安全卫生水普及率为75%,世界平均水平为81%,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I大于3000美元小于9400美元)为87%,高收入国家为100%。根据国际经验,2020年,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水普及率可达到90%左右。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至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水普及率应达到100%。这一水平虽然高于目前上中等国家的水

『捌』 城市化率多少是发达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1.2%。

中心城区、县(市、区)及建制镇,凡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且城区建设已延伸到乡镇、居委会及村委会并已实现水、电、路“三通”的,都纳入市镇人口计算,这样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

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36%。

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51个国家中居第107位;中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2个国家中居最后一位。综合比较,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双重性: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居第70位。

2017年美国城市化率是82.06%;2017年英国城市化率是83.14%;2017年法国城市化率为80.18%;2017年德国城市化率是77.26%;2017年日本城市化率是91.54%;2017年中国城市化率是57.96%。

『玖』 国家统计局: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历年统计数据(1949 - 2015)

国家统计局: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历年统计数据(1949 - 2015) 年份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015年 56.10 2014年 54.77 2013年 53.73 2012年 52.57 2011年 51.27 2010年 47.50 2009年 46.59 2008年 45.68 2007年 44.94 2006年 43.90 2005年 42.99 2004年 41.76 2003年 40.53 2002年 39.09 2001年 37.66 2000年 36.22 1999年 30.89 1998年 30.40 1997年 29.92 1996年 29.37 1995年 29.04 1994年 28.62 1993年 28.14 1992年 27.63 1991年 26.37 1990年 26.41 1989年 26.21 1988年 25.81 1987年 25.32 1986年 24.52 1985年 23.71 1984年 23.01 1983年 21.62 1982年 21.13 1981年 20.16 1980年 19.39 1979年 19.99 1978年 17.92 1977年 17.55 1976年 17.44 1975年 17.34 1974年 17.16 1973年 17.20 1972年 17.13 1971年 17.26 1970年 17.38 1969年 17.50 1968年 17.62 1967年 17.74 1966年 17.86 1965年 17.98 1964年 18.37 1963年 16.84 1962年 17.331961年 19.29 1960年 19.75 1959年 18.411958年 16.25 1957年 15.39 1956年 14.62 1955年 13.48 1954年 13.69 1953年 13.31 1952年 12.46 1951年 11.78 1950年 11.18 1949年 10.64
拓展资料
1,城市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1.2%。
2,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36%。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51个国家中居第107位;中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2个国家中居最后一位。综合比较,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双重性: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居第70位。
3,2006年全国城市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这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100%。
4,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市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市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拾』 请问中国人均年GDP是多少美元世界人均年GDP是多少美元

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703美元。 2006年是2017.6美元 07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阅读全文

与世界发展指标2016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总统大选贵金属 浏览:220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对策 浏览:637
期货投机度计算 浏览:649
西安注册金融类公司 浏览:985
南京期货交易所 浏览:373
pg外汇集团公司 浏览:977
甘谷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浏览:250
金融机构疫情期间 浏览:970
1月23日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48
股票澳优奶粉 浏览:567
立信理财为什么收益那么高 浏览:576
浏阳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浏览:639
基金跟理财产品哪个银行好申请 浏览:358
支付第三方佣金 浏览:212
预算股票 浏览:118
利率期货如何获利 浏览:263
黄金什么时候会大涨 浏览:303
公司大股东是保险公司 浏览:426
银行理财产品利率调低说明什么 浏览:830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金融资产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