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交易平台财新

交易平台财新

发布时间:2022-04-13 08:31:15

⑴ 财新网的财新媒体

《财新中国经济与金融》(Caixin-China Economics & Finance),内容涵括金融、产业、政经、环境、文化等领域,以财新传媒精选资讯、新闻解读与时事分析,以及针对新闻事件及人物的专题报道,为具全球视野的读者呈现独立、精准、生动的中国经济图景。面向在华外籍企业高管、外籍投资人群和全球读者。通过财新网订阅中心、ZINIO、KINDLE及悦读网平台提供在线电子订阅和定向赠阅,并在香港和新加坡地区零售。
财新英文还通过英文网站、iPhone手机英文客户端等为用户提供在线新闻、资讯播客及新闻电邮等一系列英文产品。 吴敬琏主编,是当今中国权威的经济学连续出版物。刊物秉承“以比较传递理念、思想和智识”的宗旨,广采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的最新理论和思想,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双月出刊,每年双数月份出版。

⑵ 黎瑞刚为什么给这家自媒体1个亿

黎瑞刚历来是投资财经媒体的常客,此前他还投资了财新传媒、第一财经。陈弦向三声解释了为什么华人文化一直以来都在投资财经媒体。
“我们一直非常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行业的发展,随着各资产类别的日益增长和复杂多样、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和联动性越来越强,用户对资本市场相关资讯专业性、实用性、传播性和时效性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他表示,由于现在各种资讯信息庞杂且渠道来源众多,用户越发需要可以有效梳理并解读最有价值信息的财经媒体服务。
这次转投财经媒体的新媒体形式的理由在于——随着用户向移动端的转移,财经新媒体平台可以更有效的传播、并满足用户对信息消费的碎片化、及时性的需求。
事实上,包括虎嗅、36氪在内,众多知名的自媒体平台正在快速摆脱自产自销的作坊式经营,转而以平台化面貌实践媒体变革的新思路。
成为“中国彭博”是不少国内财经媒体的目标,以自媒体起步的华尔街见闻若能走到这一步,必然是一个极大的跨越。当然,这条路还很长。
目前,华尔街见闻已经在开发交易平台,或兼顾A股和海外市场交易,允许不同交易机构接入。
从媒体到交易工具几乎是一场裂变,华尔街见闻能否将由媒体获得的流量转变为交易流量,将读者转化为交易者,又如何在媒体的客观中立与交易所需要的强判断与立场之间摆好位置,既是挑战,也是很有意思的探索。
眼下,这笔巨款对华尔街见闻来讲意义重大。在2013年正式公司化运作以后,华尔街见闻发展态势堪称良好,先后获取中国平安集团及海通证券旗下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
1亿人民币的高额资本无疑能令创始人吴晓鹏“向《纽约时报》和英国的《金融时报》去看齐”的内容标准、以及“国内用户体验最好的投资者服务网站”的愿景实现更进一步。
在获取该笔融资后,吴晓鹏对外宣称,这1亿元将会用于“加速完成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相关的内容领域布局,创造共享型的金融资讯与社区化基础设施”,以及“与顶尖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满足投资者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
目前华尔街见闻已经包括网站、公众号、APP等多种产品形态,其碎片化阅读方式与信息的即时性令其在国内财经自媒体中影响力首屈一指。2016年1月,华尔街见闻获得首届普惠新闻奖“年度影响力机构”、蝉联“十大财经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周刊APP财经资讯类最高排名”等业内荣誉。

⑶ ibox什么时候开放市场

ibox什么时候开放市场,目前没有听说这个消息。
一、Aibox交易平台:
Aibox交易平台应用软件是一个可以提高用户专业性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在这里,每个用户都可以解锁大量的货币,除了自由交易,这个软件还可以用来监控相关的虚拟货币。可以查询各种需要的数据和参数,每个季度都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数据报表。据iBox官方消息,iBox于6月18日2033.6万正式开启转售功能公测,届时用户可登录iBox体验。作为NFT交易平台,iBox平台转售功能的推出,将解决NFT作品在平台上的流动性问题,让更多用户参与到NFT作品的收藏和流通中。据了解,公测时间为6月18日至6月21日,预计iBox平台将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转售。
二、虚拟货币交易所被取缔
14日,《第一财经新闻》报道称,经监管部门确认,将关闭国内所有虚拟货币交易所。除了财新上周末报道的独家新闻,国内虚拟货币交易所似乎麻烦多多。受此消息影响,国内三大交易所的虚拟货币价格再次暴跌。事实上,9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文提示虚拟货币交易风险,强调“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缺乏明确的价值基础,市场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并呼吁成员机构“不参与任何与所谓“虚拟货币”相关的集中交易或为此类交易提供服务”。
火币最新推出的iBox NFT平台支持微信支付,数字货币微信支付交易存在较大的洗钱风险。早在2019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就给huobi.com发了一封律师函,要求huobi.com移除其OTC服务中的支付渠道,停止非法使用其支付渠道,只是为了避免黑钱。如今,火币iBox NFT平台的微信支付依然是火币的重点推荐功能,不禁让人想到它会滋生出一种新的洗钱工具。

⑷ 财新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关于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是提供财经新闻及资讯服务的全媒体集团,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网站、期刊、视频、图书、会议等多层次的业务平台,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和资讯信息服务。
财新网 Caixin.com
财经新闻资讯必读网站。有机整合资讯、观点、多媒体、互动等信息时代形态丰富的资讯产品,以客观、专业的视角,实时输出高品质的原创内容,为中国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学界等社会精英提供每日必需的高品质财经新闻、资讯、评论,以及基础金融信息服务。
财新《新世纪》
领先的财经新闻周刊。以经济、时政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新闻资讯为核心,提供客观及时的报道和深度专业的评论,树立公信力和影响力,记录、推动、引领中国市场经济的宏伟进程。
财新《中国改革》
政经评论月刊,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核心期刊。紧贴时事,评述影响中国改革进程的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高屋建瓴,建构转型社会的公民认识框架;服务高端,为进步中国的设计者、决策者建言。
《比较》
吴敬琏主编,当今中国权威的经济学连续出版物,双月出刊。广采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的最新理论和思想,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财新+
随时随地轻松获得原创财经新闻和专业资讯客户端。产品包括: 财新网iPhone版和安卓版、财新网手机WAP站、财新《新世纪》iPad版、财新《中国改革》iPad版、财新目击者iPhone版和安卓版,以及财新英文月刊(Caixin-China Economics & Finance)iPad版。
财新英文
财新英文月刊(Caixin-China Economics & Finance),内容涵盖财新传媒新闻解读与分析,针对新闻事件及人物的专题报道,为全球读者呈现精准的中国经济图景。财新英文网站(english.caixin.com)提供在线新闻、播客及新闻电邮等产品。通过财新网订阅中心、Zinio、Kindle及App Store实现电子订阅。
财新视频/电视
以独立观察者和权威评论员身份,捕捉财经新闻镜头,解读政策趋势,梳理事件脉络,透视市场变局。与多家电视台合作,节目覆盖中国大陆并通过财新网向世界传播。
思享家 i.caixin.com
网络社交平台,汇聚富有真知灼见的专业人士,分享财经、时事、文化观点。理性思想者的精神家园,喧嚣互联网的宁静港湾。
财新图书
专注财经及社会、人文等领域,聚焦折射历史、影响当今、昭示未来的重点事件、焦点人物,秉承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已出版《舒立观察》《再危机》《中国2013》《变革中国》《大道无形》等财经类图书,以及思享家系列等人文类图书。
财新会
深度整合财新长期积累的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资源,打造高层次的思想互动平台,提供高规格和前瞻性的论坛、活动、培训和商务考察等专业服务。
定制出版
为高端客户的品牌推广提供定制出版业务,在内容上共享财新传媒高质量的资讯源,以成熟的栏目设置及视觉布局,为受众带来高质量的阅读体验。
法定代表人:张翔
成立日期:2013-04-18
注册资本:
所属地区:上海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14066012813R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公司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
人员规模: 100-499人
企业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嘉罗公路1661弄12号101室-3
经营范围:文化艺术交流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各类广告,商务咨询,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投资管理,实业投资。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⑸ 杨剑波的人物经历

从2010年开始,杨剑波开始组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复杂交易平台,这个复杂交易平台包含内部对冲基金、销售交易业务平台、大宗经纪业务,并获任担任光大证券旗下专注于跨境及离岸交易的香港复杂交易公司的负责人。其中,他负责的策略投资部具体业务包括股指期货套利、统计套利、ETF做市及套利、权益互换、结构性产品、场外期权等。在2011-2013年,策略投资部交易平台达到年均净利润超过1亿人民币。
杨剑波是数量金融及金融创新领域的专家。2007年他在深交所主办的《证券市场导报》上发表《低波动率溢价条件下的备兑权证定价》一文,并在《财经》等刊物受邀发表文章。除外,杨剑波还获邀担任《财新》传媒的财经专栏以及《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的专栏作家。
2012到2013年初,杨剑波曾经受证券监管机构邀请,成为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交易规则的四位起草人之一。

⑹ 云信承兑汇票如何接收

“供应链票据是否会取代电子流转凭证”,这是一个对比性话题,也是一个引导从业思考思辨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涉及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也涉及商业保理等类金融机构;涉及央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同时又涉及监管套利及风险外溢等问题的思考。
什么是供应链票据?
要想了解供应链票据,必须先了解上海票交所。

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票据交易所)是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2016年12月8日开业运营。是基础设施,同央行旗下的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中心、银联、新成立的网联等类似,都是央行为金融市场服务的基础设施。
根据上海票交所发布的《2021 年票据市场发展回顾》中的数据,票据作为结算和支付工具,2021年全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 167.3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87%。交易总量非常可观,票据在交易市场无处不在。
供应链票据的定义是:供应链企业之间产生应收应付关系时,通过上海票交所建设的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称为供应链票据。
供应链票据和上海票交所的关系是怎样呢?
供应链票据是票交所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翻译就是说,为了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票交所创新出了“供应链票据”这个产品,因此供应链票据是个新产品,同票交所推出的“标准化票据”一样,都是创新产品。
供应链票据的定义上述介绍了,它有几个要素:1、首先是电子商业汇票;2、在票交所建设的平台里签发;3、着重强调有供应链企业参与。我们来出个题:例如A企业为支付B企业的口罩设备机器的应付款,通过电子网银在ECDS系统上开具100万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这是不是供应链票据?很明显,这不是。虽然他符合1和3的要素特点,但他不是在供应链票据平台开立的,因为他不是供应链票据。
我们来梳理下供应链票据的发展历程:
2020年是供应链票据发展、创新的元年,也是历史性的一年。

2020年4月24日,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上线试运行,首张供应链票据诞生。
包括宝武钢铁集团的欧冶金服、TCL简单汇、中企云链、互金协会在内的4家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首批接入。当日,共有17家企业签发共17笔,合计104.42万元供票,覆盖行业包括覆盖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
同日,上海票交所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关于供应链票据平台试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票交所发【2020】58号)》,公布了供应链票据平台试运行期间的接入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包括但不限于:运营主体注册资本金大于3000万元、平台应具备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票据流转等相关服务的客户基础、技术基础,平台已正常运行至少一年。回头来看,当时的这个条件即试运行期间接入标准相对简单。
2020年7月30日,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入选上海自贸试验区第十批金融创新案例。
2020年9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对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供应链票据是供应链金融规范创新的重要实践。226号文明确指出,支持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认可的上海票据交易所,所提供的供应链票据平台对接,支持核心企业签发供应链票据,鼓励银行为供应链票据提供更便利的融资。同时也要求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
2021年1月28日,上海票交所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的公告(票交所公告【2021】1号),规则大幅提高了供应链金融平台接入的门槛和标准,运营平台注册资本金要求提升至3亿元,并对运营平台的股东背景、信用评级进行了具体规定,以鼓励具有产业背景的运营平台接入。
结合票交所衡量平台接入的主要考量条件(3+3+3+1+3+1)。
1、为在中国境内合法注册经营的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注册时间不少于3年;
2、具有可持续经营的能力,股东背景为大型供应链核心企业或信用评级为AAA的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稳健,最近1个会计年度实现盈利;
3、具有健全的系统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或以上备案;
4、具有良好的客群资源和业务基础,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2021年8月,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新版本成功上线,并开了较大型的新闻发布,报道了新接入平台的详细情况。
截至目前,票交所累计受理通过18家供应链平台的接入申请,其中10家平台已完成接入。具体如下:中企云链、简单汇、欧冶金服、兵工财务、电子科技财务、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建信融通、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惠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新央企金融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其他类型1家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作为接入机构参与了试点。
截至2021年末的数据表现是怎样的呢?
供应链票据平台共有 3000 多家企业登记注册,各项业务金额合计 671.63 亿 元,量还不是太大。供应链票据贴现金额和承兑金额的比值为 65.96%,供应链票据单笔贴现金额在 1000 万元以下的笔数 占比 47.96%,面额最小的为 891.15 元,小额票据贴现融资 效率有所提高。(数据来源:上海票交所 2021 年票据市场发展回顾)
我们相信:随着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的完善以及各类机构参与度的 提升,供应链票据在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显现。
云信是什么?
如果说在中国当前线上供应链金融最火的产品是什么?我相信,肯定是云信产品。也可称“电子债权凭证流转”产品。 针对银票、商票无法拆分流转的痛点,从 2015 年开始就陆续出现了应收账款流转平台。这种平台从主体上主要分3大类。

第一类为银行系主导建设:例如上海银行上行e链、建设银行e信通、招商银行e融通、浙商银行应收账款链等平台;
第二类为核心企业主导建设:例如中铁建集团的铁建银信、宝武钢铁的通宝、河钢集团的铁信等平台;
第三类为第三方平台主导建设:如随行付支付的随信、大有云科技的大有诺信等平台。
我们反复强调信属于应收账款凭证。信不是票据。
云信的特点是什么?
1、可拆分:企业可根据应付账款金额灵活拆分“信”。可拆分是“信”相较于传统票据的最大优势。

2、可流转:企业可根据应付账款金额灵活流转“信”,即上游供应商(N-1级供应商)接收到核心企业开立的“信”后,可以将持有的“信”再转让给其上游供应商(N-2级供应商),结转或抵销应付账款。
在可流转环节,会出现几个场景:一是不融资持有到期;二是向上一级进行流转;三是即刻融资变现。
3、可融资:持有人可以通过供应链平台办理融资。即基于真实贸易背景,上游供应商将其持有的对下游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或商业保理企业进行保理,完成融资。
4、要求核心企业承诺支付。这是信单产品的最底层逻辑。
国资委、发改委曾多次官微点赞该模式,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解决世界难题“麦克米伦缺口”,云单是很好的产品之一,符合普惠金融的思想,能够部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且确实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曾有真实案例借鉴,融资利率可低至年化3.6%。云单的必要载体是银行和商业保理公司,因为商业保理在过去的10年特别是近5年,央国企注册呈现了爆发式增长,这符合市场的逻辑。
但实践云单产品其实是“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的事情,通过我对机构的调研,实际情况是教育市场累、公关企业累、协调资金累,因此有人说:这才是最难的修行。我能够理解他们,因为从云单出现以来,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一直都有,模式也曾颇受争议。
供应链票据与云信的对比
1、适用法律

云信的开立流转基于合同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适用合同法,权利的确认以合同的约定和义务的履行为准;而供应链票据基于票据的法律关系,适用票据法,符合票据的“四个特性”(要式性、无因性、文义性、独立性),各方的权利以票据上的记载为准。供应链票据最大的特点是等分性。
2、转让方式及付款义务人
云信的分拆流转基于合同的约定而转让,若通过无追的保理业务实现应收账款的买断出表,对于最后的“持单人”来说,E信到期的付款主体为“开单人”,在市场上曾有案例开单人不仅可以是核心企业也可以是“类金融机构”;供应链票据的权利转让则是基于票据的背书、质押等票据行为,基于票据的特质,付款主体可以为承兑人和所有票据的前手。
3、流通场所
云信是在各自的平台上流通,相当于“局域网”,是封闭的,例如中企云链的云信不能在简单汇的金单平台里开立、签发和流转,各云信建设机构都有自己的局域网络;供应链票据平台的运营平台是票交所,票据的开立、背书、贴现等行为均需要通过票交所登记生效,且当前供应链票据平台已接入18家平台包括以上所说的中企云链和简单汇等,已经实现了相对的开放。但再次强调:云信开立的应收账款凭证,在供应链票据平台开立的是供应链“票据”,这是极大的不同。
4、(再)融资方式
云信的主要融资方式为保理业务,一般为保理公司或者银行作为出资方受让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凭证即云信,出资方收取一定的融资费用,完成支付对价;供应链票据的融资方式则为贴现和标准化票据,贴现方为银行和财务公司,供应商也可作为原始持票人,发行标准化票据。
5、二级市场
关于二级市场,云信业务中,保理商可做再保理业务,二次转让该应收账款,或者批量受让云信后,保理公司以原始权益人的角色,发行供应链ABS/ABN;对于供应链票据,银行或者财务公司完成贴现后持有票据,可在同业中做转贴现,也可根据地方人行的政策和再贴现额度,做再贴现;另外,财务公司或者银行批量归集接收票据后,自身也可作为原始持票人,发行标准化票据。
二者是否存在监管套利风险?
肯定存在,但我认为:任何产品都会存在该类风险。例如成熟的也是标准化产品如票据类产品,套利就一直存在,所以市场上才有这么多的票据中介。我始终认为不是因为有了套利就有风险,这是市场经济机制决定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健全制度去堵盲点,防止非法套利。

供应链票据是票据,因此存在套利风险。
但我们今天想重点想讨论的是云信的监管套利风险。
首先?云信属于谁?应该由谁监管?
因为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就无法搞清楚监管的问题。我们从以上表述中知道,云信建设的主体有三类:银行系、核心企业系和第三方。因此,我们看到银行系的监管机构是中国银保监会和央行、核心企业分国企和民营,如果是国企是国资委,如果是民企则需要分类区分,第三方企业也分国企和民营,如果是国企是国资委,如果是民企则需要分类区分。同时建设主体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都有可能是保理公司作为主体建设,那监管机构是各地方金融监管局和中国银保监会。所以,暂时看,云信暂无统一的监管机构指导。没有统一的监管,势必会产生监管套利的风险和风险外溢的发生。
其次,实际的市场有无云信套利可能?
这是实际案例:在前述的表述中,我们提到了云信的一大特点是:可流转。在可流转的场景中,出现了3个场景,即一是不融资持有到期;二是向上一级进行流转;三是即刻融资变现。所以,假设2级供应商(A企业)持有1级供应商流转过来的云信,金额1000万,可融资成本5%/年化,期限是90天,到期核心企业承诺支付。在这种假设条件下,A可实现以上3个场景。再增加一个假设条件,A不缺钱不需要融资,这时,他可以选择不融资持有到期。但,这时,A的朋友B出现了,由于B不在A所在产业链条,无法通过云信进行融资,但又亟需资金,这时,B向A提出借款需求,期限是2个月,成本是25%/年化,金额为1000万元,然后保证方式是B的价值1500万元的房产作为抵押。A于是申请了云信融资,变现了1000万元,借款给B企业。
大家看?这时就产生了套利,同时还伴有借款风险。所以,事实证明,套利风险是存在的。既然有套利风险,就可能会产生非法套利,就需要监管部门统筹监管,又因为暂时云信没有统筹的监管机构,这个问题值得中国银保监会和央行的关注。
供应链票据能否取代信单?
有记者这样描述:“信单”是脱缰的野马?特别是城投借道融资的问题。财新的记者也写了类似的文章,我认真看了,但我认为不太专业。

他们这样描述信单模式:
第一,应收账款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且不易流转。作为在企业购销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商业信用,应收账款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还款期限不固定,到期还款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即使约定了还款期限,对债务人仍缺乏刚性约束力;二是应收账款保留了债务人对基础合同的抗辩权,债权人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应收账款缺乏格式化的权利凭证,债权债务关系不透明;四是流动性差,很难在企业间或金融机构间流转;五是没有专门的法律保护,容易出现纠纷。
我方观点:对这一点,我的反驳意见是,正因为应收账款缺乏流动性,才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应收账款流动性或者说作为动产可质押和可转让可后期有效处置的问题,不能因为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差就不去努力让他变好。
第二,应收账款融资产品存在天然缺陷,潜藏风险。由于应收账款具有难以确权、账期不固定等特点,以应收账款为标的的融资产品存在天然缺陷,风险极大。近年来以应收账款为标的的融资产品爆雷频发。例如,“成宇案”中,成宇利用其控制的十家公司于2011年至2014年期间伙同他人虚构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应收账款,骗取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招商银行(600036)等七家金融机构保理资金累计68.91亿元;又如,“李仕林案”中,上市公司华业资本从恒韵医药受让的合计101.89亿元应收账款全部为恒韵医药虚构;再如,2019年6月爆发的“罗静案”中,罗静凭借对苏宁、京东等知名大公司的应收账款进行公开募资,而作为债务方的苏宁和京东则声明对罗静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融资合同不知情。
我方观点:对这一点,我反驳的是:这记者根本不懂,什么是云信模式,以上的案例都不是云信案例,正因为云信模式的四大特征和封闭的特点,才解决了贸易真实性和确权以及流动性支持承诺支付的问题。如果罗静的公司使用京东的京保贝产品不会出现以上风险,这是肯定的。
第三,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流转不能解决应收账款的天然缺陷,而且造成监管套利,也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形成挑战。针对传统应收账款融资存在的弊端,很多核心企业自发或与金融机构合作创设了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由核心企业自愿签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确权问题,且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可拆分转让,方便了链上企业依托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进行支付或融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的票面设计及要素与票据相似,记载了出票人、收票人、签发金额等信息,并约定经支付方签章后可以流转。
我方观点:刚才我们讲了,任何场景都有监管套利,对货币政策形成挑战,这确实是个事实,我们承认,基于这个问题,226号文件有提到:注重市场公平有序和产业良性循环。核心企业应严格遵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有关规定,及时支付中小微企业款项,合理有序扩张商业信用,保障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塑造大中小微企业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
“合理有序扩张商业信用”这是个大问题也是个技术问题,就是例如中铁建发行铁建银信产品,到底多少额度是可控的?这需要一个财务逻辑的算法。
第四,核心企业自办应收账款流转不仅形成对被拖欠企业的二次“盘剥”,同时也强化了其拖欠的内在动力。核心企业往往是供应链中地位占优的大企业,本身并不存在融资困难,本可以通过使用赊销、预付货款的商业信用方式把其较强的银行融资能力分享给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但由于缺乏硬的结算约束,核心企业不仅通过应付账款大量占用中小微企业资金,有的还成立专门金融公司或自办应收账款流转平台对持有其应收账款的企业提供保理或其他融资服务,形成对被拖欠企业的二次“盘剥”。更重要的是,这些金融公司和应收账款流转平台的建立又会进一步加强核心企业拖欠账款的动力,这种自我强化机制进一步加剧了被拖欠企业的困境。
我方观点:这个问题226号文件也提到了。(二十二)维护产业生态良性循环。核心企业不得一边故意占用上下游企业账款、一边通过关联机构提供应收账款融资赚取利息。各类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应付账款的流转应采用合法合规的金融工具,不得封闭循环和限定融资服务方。核心企业、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公司以供应链金融的名义挤占中小微企业利益的,相关部门应及时纠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资委负责)
当前,全国一盘棋,纠偏做的就很好(这是制度的优点也是缺点),没有再次出现保理曾经出现的供应商持续上访要求的事情。
基于此,我们再次强调云信是应收账款凭证,不是票据,供应链票据是票据,云信和供应链票据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短时期内,供应链票据不可能取代云信模式。
有以下几个逻辑原因:
1、标准化票据被叫停,主要原因是制度建设不完善问题导致的,这个问题在供应链票据上同样在发生,当前供应链票据平台上参与的传统银行机构比较少就是现象和表现。
2、供应链票据当前接入的门槛太高,就其中股东背景为大型供应链核心企业或信用评级为AAA的金融机构和具有良好的客群资源和业务基础,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这两个条件,就把很多小的平台挡在了门外。所以当前出现的一个现状是云信平台主动和供应链票据平台融和结合的模式,就是小的平台通过大的已接入平台进行间接接入,例如我了解的有客户就是通过TCL的简单汇或互金协会进行间接接入。也有政策支持:例如广西出台的“鼓励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措施”中,除直接接入外,广西就鼓励其他机构通过互金协会接入票交所,提供供应链票据服务。
3、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接入并不局限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流转平台。票交所公告和准入条件都没有指出供应链金融平台必须是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流转平台,甚至都没有提这个概念。说明符合准入条件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都可以接入这个平台,而且票交所会鼓励平台接入,而不是加以限制,控制数量。
穿上鞋子的人才知道那里夹脚(西藏谚语)。躬身入局是最好的实践,也只有躬身入局,才能在宏大的时代背景里实现个人的精彩。我相信无论是供应链票据还是云信,只要有更多的从业躬身入局,未来一定都是美好的。
作者:方保磊

来源:保理创研中心
近26亿泛海系票据供应链金融爆雷!实业造血能力不足,泛海集团却用“高杠杆”来凑!

⑺ 星球网易星球数字藏品用什么兑换

爆火的NFT在持续“出圈”。在区块链领域外,数字艺术家、互联网巨头、游戏公司、奢侈品牌、电影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NFT”。

数据显示,2020年,NFT市场达到3.38亿美元,而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变成15亿美元。CoinGecko数据显示,目前NFT的市场规模已超200亿美元,约1300亿人民币。

但在巨大的财富数字背后,充斥着质疑与争论:互联网巨头推出的阉割版NFT,除了收藏展示,还会有新的功用吗?而NFT,是开往元宇宙的五月花号,还是从区块链概念衍生出的又一场投机游戏?

国内互联网巨头入场

NFT,全称为 Non-Fungible Token,意思是非同质化代币,和比特币不同,它是“记录在区块链里,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

一串代码、一段视频、一首音乐,一张图像,这些司空见惯的数字产品,加上NFT后,就变成了可确权的、可交易的“数字资产”。

追捧NFT的人,认为“万物皆可NFT”;反对的人,认为这只是“一串不值钱的代码”。但无论支持与否,NFT概念已经越来越出圈,越来越火爆,越来越受巨头们的欢迎:

奥迪汽车推出NFT作品;NBA推出NBA TopShot NFT ;RTFKT推出600双NFT球鞋;漫威推出五种蜘蛛侠主题的NFT收藏品;路易威登庆祝200周年手游中,内嵌了30张NFT卡牌;Burberry借助NFT,推出限量版游戏角色Burberry Blanko……

国内互联网巨头也早早开始布局。

8月10日,腾讯音乐推出“TME数字藏品”产品,胡彦斌《和尚》20周年纪念黑胶NFT在QQ音乐平台开启购买资格的抽签预约,限量发售2001张。这是腾讯音乐首次将音乐与NFT技术相结合。

几天前,腾讯发布了国内首个NFT交易平台“幻核”。官方资料显示,幻核App是一款NFT藏品资源交易服务软件:用户在幻核App就能了解到商品的所有信息,实时查看各类珍品,线上收藏方便快捷。

「鞭牛士」发现,目前幻核App的安卓版已正式上线,IOS版本还未上线。App主页只有一款产品,首期限量发售300枚“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NFT”,产品单价18元,可在App上直接点击购买。目前已经售罄。

在腾讯入局前,另一巨头阿里和蚂蚁集团也尝试了NFT。

今年5月,淘宝阿里拍卖“聚好玩520拍卖节”推出NFT数字艺术专场,《U107-无废星球系-柜族之梵高》、《魔鬼猫-多彩流浪体绿》等多件数字艺术品参与拍卖。

6月23日,支付宝与敦煌美术研究、《刺客伍六七》推出了4款NFT付款码皮肤,销售火爆。“发行当天我就参与了抢购,刚点进购买页面,就显示系统繁忙,等恢复正常,瞬间就没了,根本抢不到。”NFT资深爱好者谢晓军告诉「鞭牛士」。

网易也在近期试水NFT。网易文创旗下的《三三工作室》发行其首个IP向NFT作品——小羊驼三三纪念金币。7月12日,网易旗下游戏《永劫间》也发行了NFT盲盒。

相关专业人事表示,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的NFT,并不只是一时兴起,NFT在某些方面充满魅力。

迅速发展的NFT

在一些科普文章中显示,NFT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比特币先驱之一的Hal Finney 提出的加密交易卡( Crypto Trading Cards)概念中,就有NFT的原型。

之后,2012诞生的彩色币、2014年创立的点对点金融平台Counterparty上的“Rare Pepes”,将NFT从概念落地到数字世界。

尤其是在Rare Pepes上,网友将一些稀有的悲伤蛙meme图放到链上,将热门 meme 悲伤蛙表情包做成了 NFT 的应用。

NFT的第一次爆发在2018年,“CryptoKitties(加密猫)”游戏火爆。在短短几个月内,加密猫聚集了150多万用户,交易总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一只猫的售价可以高达20多万美元。

在当时宣传中,把“加密猫”定义为基于区块链的宠物养成游戏,但实际上,每一只加密猫都是一个不可分割、不可复制的NFT。

在加密猫的带领下,各种“加密动物”游戏出现。数据统计,从2018年到2020年,NFT 市场规模增长了825%,活跃地址数增长了201%,买家增长了144%,卖家增长了113%,NFT早期生态渐次成型。

而今年让NFT迅速火爆、破圈的,是一幅天价数字艺术品。

今年3月,艺术家Beeple将5000幅画作组成一件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出惊人的6937万美元(约4.5亿人民币)的高价。

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众多关注者,今年5月,NFT市场已经创造了3250亿美元的销售记录。

与此同时,一些知名数字、代码产品被“打包”成NFT数字资产:互联网之父Tim Berners-Lee,拍卖了9555行现代互联网基础的源代码NFT;生物学先锋人物George Church,将售卖Church基因组NFT;诺贝尔奖得主癌症研究专家James Allison的相关工作记录的NFT,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拍卖;甚至美国太空部队,也开始售卖人造卫星和太空图像的增强现实图等一系列NFT。

因为NFT天然的收藏属性,便于确权与交易,受到了艺术家、音乐人、插画师等饱受“盗版”困扰的群体的支持。

而NFT也带来巨大财富效应,现代互联网基础的源代码NFT,最终成交价高达5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00万);在不久前,NFT交易平台OpenSea完成了近1亿美元的成交额,日成交额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The BLock数据显示,仅8月第一周,NFT市场的总交易量已达到4.42亿美元。

NFT的争议与未来

迅速爆发的NFT市场,除了积累的巨额财富,也伴随着各种争议。

首先,国内互联网巨头推出的NFT,更多是“收藏展示”,目前并不能直接二次交易。

比如,支付宝就在使用规则中明确表示:NFT数字作品版权由发行方或原作创作者拥有,用户不得将NFT数字作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但原价9.9元的NFT付款码皮肤,在闲鱼上被高价回收。有用户发帖:“高价回收支付宝NFT 敦煌美术研究所NFT编号0001或者6666的,十万一张,其他编号500一张。”更有网传截图显示,闲鱼同款NFT最高标价已到150万元。

6月24日,闲鱼官方下架了所有NFT相关商品。NFT付款码皮肤背后的技术支持方蚂蚁链表示,艺术品交易都有潜在投资风险,呼吁购买者谨慎投资,反对非理性炒作。

而幻核App也在产品页面下方的藏品详情中写到,幻核数字商品是基于“至信链”NFT技术协议发行的数字商品。NFT数字收藏品已经兑换成功,将不支持退换。仅保证NFT数字收藏品在至信链上的唯一性。

目前幻核APP已有NFT数字艺术与收藏、IP限量周边开发业务,但交易流通功能还未开启。官方表示,未来幻核也会致力于开拓更丰富的IP和流通玩法。

这意味着,目前互联网巨头推出的NFT,是“阉割版”的NFT。和区块链世界的NFT相比,目前互联网平台的NFT除了不能二次交易,购买者也不是直接和内容创作者进行交易,而创作者和平台的分成,还是传统线下约定的方式。

而区块链世界的NFT,则充满疯狂、泡沫和炒作。

外界不理解的高价NFT项目越来越多:一双虚拟球鞋卖到1万美元,一张彩虹猫图卖到59万美元,一个像素头像卖到757万美元,还有待售的高达9156万美元的像素头像。

CryptoPunks上价格离奇的像素头像,成为加密世界社会地位的象征,也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未来元宇宙的身份标识。

但我们需要确定的是,NFT的价值,在于代币Token代表的内容价值,而不是代币Token本身价值。并且,因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匿名性,天价NFT背后不排除资本运作、平台造假。

“将收藏品的所有权从实际收藏品转移到真实性证书之后,拥有该收藏品的大部分价值都将丢失。”莱特币创始人李启威曾表示,“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花 1 美元下载一首歌曲,然后享受美好的音乐,但一首歌的NFT又有什么价值呢?”

最后,在版权保护和收藏展示领域,NFT也并不完美。

“我认为互联网一代的创作者,都有明显的创作价值,而非艺术品价值。”乌合麒麟曾表示,“哪怕有一天很多人愿意买下收藏,我们不希望成为被炒作的道具,这有违我们的创作目的和意义。”

近日财新网“搬矿机妇女”摄影图在区块链行业刷频,但之后却出现了NFT风波。

财新网发布公告称,上述图片一经发布,被许多自媒体或个人大量的转发并且未经财新传媒授权,对该作品擅自进行改编,甚至有将上述作品或该作品的改编版上传到OpenSea以NFT形式,售价大致在几枚至十几枚ETH不等,其中最高售价有2021个ETH,约为410万美元。

“这个标价可以说是我国已知新闻史上最贵的照片了,早已超出了照片本身的价值。”有网友评价道。

财新认为,上述行为均已构成严重侵权,财新传媒已对相关不法行为进行投诉或举报,并将上述情形计入反侵权档案,并将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

NFT市场打开后,虽然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版权问题,但在二次创作中如何去保护原创作者的版权,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有泡沫和争议,但在巨量财富涌入、互联网大厂布局的推动下,NFT生态发展已成既定趋势。

如何防止NFT产品伪造并永久保护数据?未来NFT产品买家和卖家是否会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透明的系统?国内NFT行业要如何在政策合规范围内多元化发展?最终NFT产品是否会回归交易本质价格与价值对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行业继续探索。

⑻ 财新怎么取消自动续费

有的消费者喜欢在线上购买保险产品,觉得线上的产品价格相对便宜,并且投保方便快捷。我们出来通过在保险公司的官网进行投保,还能在各大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购买,轻松e保就是其中一个。但有消费者反映,轻松e保怎会自动扣除保费,想取消却不知道怎么取消,那么轻松e保怎么取消续费呢?下面就和希财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轻松e保怎么取消续费

轻松e保会自动续费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在微信上投保时勾选了【轻松e保自动扣费的签约】,如果想要取消,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打开手机微信,点击首页右下方【我】进入该界面;

2、点击页面右上角进入【支付管理】界面;

3、点击“自动扣费”后,找到轻松e保的签约模板,点击“停止扣费”就可以将其取消。

自动续费功能取消后,可以在轻松e保的投保的保单中重新开通这项功能。

二、注意事项

取消自动续费功能后,可能会造成因忘记续费而导致的保单失效的风险的情况发生。因此可能大家将自动续费的功能取消后,一定要注意保费缴纳时间,及时缴纳保费,避免因欠缴保费,造成保单失效,导致损失。

关于轻松e保怎么取消续费的问题希财君就解答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保险相关内容,

⑼ 央行为什么要取缔比特币交易平台

微商货源据财新爆猛料,监管酝酿取缔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受此负面冲击,比特币大跌超20%,跌穿24000关口;莱特币跌27%,以太坊跌18%,比特币现金跌33%...今晚,估计又很多人一夜无眠了,甚至财富瞬间归零。

取缔比特币交易平台,无疑是釜底抽薪;比特币不能交易,相当于证监会把沪深交易所关了!股票好歹还能认公司,比特币完全就是一个数字串,没有任何实际价值,那就只能歇菜了。

比特币8年上涨超500万倍的裂变财富奇迹,在这几年几乎家喻户晓,拥有比特币就等同暴富,甚至有人预言它将代替黄金,成为新一代的“货币”。

今年以来,比特币自年初的每枚6500元,一度上涨至32500元,飙涨400%;即使是央行等七部委对ICO绞杀,比特币也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在暴跌后上演暴涨,价格反弹到3万元关口,令人瞠目结舌。

……

可能正是因为一路开挂的狂飙,让央行下定决心,要置比特币于“死地”;目前看,比特币的“四宗罪”,让其惹火上身,走上了自我灭亡之路。

洗钱。在严厉的资本管制下,现在国人出境买1000块东西都要上报;但用比特币洗钱可以绕过管制,成了非法资金出逃重要渠道;如果不及时杜绝,资本管制就成了空谈!

侵害了央行铸币权利。任何一个国家,铸币权必然掌握在政府手里,数字货币小打小闹可以,搞火了没有国家能容忍的,比特币的崛起,是对央行地位的挑衅,也是金融安全的黑洞,这是政府绝对不会允许的。

不符合监管利益。在中国,金融交易所必须由一行三会监督下运行;目前境内数十家比特币平台,监管层完全管不到,上面要求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任务,就成了风中楼阁,因此,消灭比特币,完全符合监管层利益诉求。

跟脱虚向实无关。比特币等代币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作用,根本不符合国家脱虚向实的方针,更像是披着高科技的外衣的击鼓传花,只是投机者与操纵者的追利工具。

对中国来说,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几乎所有比特币热钱都往中国流,哪个国家会承受住?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比特币等交易量占到了全世界90%以上,现在还超过一半,这是多么疯狂,多么可怕。
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交易平台财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东博客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07
3月31日俄罗斯卢布汇率 浏览:88
证券之星中国重工 浏览:902
股东告知函可以以什么方式 浏览:460
手机能安装股票指标 浏览:441
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 浏览:175
花都最大的金融诈骗公司 浏览:39
基金为什么十大持仓 浏览:627
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浏览:328
招商银行公户可以买理财吗 浏览:323
港币30是人民币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178
4月8日卢布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405
中国银行理财骗客户 浏览:612
美金汇率兑换印尼 浏览:733
体彩怎么算佣金 浏览:504
外汇占款货币投放 浏览:744
红塔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 浏览:358
高杆低杆中杠杆杆落袋 浏览:139
我国外汇储备总体 浏览:796
股票咋开户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