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交易费用理论的学术论点
罗纳德·科斯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费用。一方面,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 交易费用低。
⑵ 交易费用存在原因
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对供应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首先,对供应链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接着,对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对供应链的概念、特征以及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对供应链的边界进行了讨论。
⑶ 有关交易费用理论中的一个小问题
交易费用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所必需的费用。包括时间、金钱、搜寻成本等等。
交易的英文原文 transaction 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实现的。在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生活中所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绝大多数都要通过同别人打交道(即交易)获得,所以也可以说、交易费用是社会赖以运行的费用。只不过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人们的交易方式不同,所耗费的资源数量也不同。
在古典经济学中,是没有交易费用的地位的,他们认为交易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也没有多余的损耗。
直到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的出现。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以上是基本知识,对于你这句话,我觉得可以用这样的例子来理解。假设你是一个生产鞋子的,可是你得买衣服穿,于是,你就想找一个生产衣服的人去买。可是,你发现,这是不容易的,因为你不知道谁做的衣服好(你对衣服的质量显然没有卖的人了解得多),你不知道你应该给那个人多少钱,你不知道他会不会是骗子,你甚至不能知道这衣服是新的还是旧的,这些都是你的交易成本啊,也就是你要搜寻信息,找这个人,做质量评估、价格评估,还要冒被骗的风险。
所以,各种适应不同需求的市场就出现了,小商品市场、大商场、专卖店,你大概知道里面的商品是什么质量、什么价格,服务态度、信誉保证等等。
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制度安排,比如有的是保质保修有的没有,这就使得他们把不同的特点的商品区分开来了。而你也就知道,你应该去哪里找你想要的衣服了。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觉得是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设计出了总总制度来,一定程度的减少这种交易费用,市场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另一种,就是科斯指出的,企业。
⑷ 交易费用理论和新产权理论的异同点
区别: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产权理论认为,私有企业的产权人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产权人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所以在利润激励上,私有企业比传统的国营企业强。
以下是交易费用理论的相关介绍: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1969年阿罗第一个使用“交易费用”这个术语,威廉姆森系统研究了交易费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交易费用理论
⑸ 交易费用理论和新产权理论的区别
交易费用理论是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新产权理论是私有企业的产权人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产权人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所以在利润激励上,私有企业比传统的国营企业强。
交易费用经济学包含的基本结论:
(1)市场和企业虽可相互替代,却是不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
(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
(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
(4)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的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当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增长扩大)。
(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动力。
⑹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
交易成本 (又称为交易费用) 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交易费用的思想由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而后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概念。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
学术界一般认可交易费用可分为广义交易费用和狭义交易费用两种。广义交易费用包括一切非鲁滨逊经济中出现的费用,即为了冲破一切阻碍,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有形及无形的成本。狭义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费用,即外生交易费用。包括:搜索费用,谈判费用以及履约费用。
杨小凯等经济学家创立的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则包含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会主义等,是需要以概率和期望值来度量的潜在损失可能性。
按照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机制时发生的“制度费用”。例如,诺思认为,正的交易成本的存在使经济过程产生摩擦,它是影响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张五常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好的经济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协调成本,即节省交易费用;不好的经济制度则会提高社会的协调成本,即增加交易费用。
以国际贸易为例,列举如下:
搜寻成本 (Searching Cost):包括寻找最适交易对象的成本及寻找交易标的物的成本。
协议成本 (Negotiating Cost):指交易双方为消除歧见,所进行谈判与协商的成本。
订约成本 (Contracting Cost):当双方达成共识而进行交易时,签订契约所投入的成本。
监督成本 (Monitoring Cost):指契约签订后,监督对方是否依约执行的成本。
违约成本 (Enforcement Cost):指契约签订后,当交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为激励契约之履行所花费的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
搜寻成本:依产品的属性而有不同的资讯搜寻成本。(Degeratu et al. (2000))
谈判成本:网路可降低交易中的谈判成本。(O'Connor and O'Keefe (1997))
监督成本:网路的互动性可降低资讯的不对称; 网路降低监督成本。(Papows et al. (1999) ;Dutta, Kwan and Segev (1998))
契约订定成本:网际网路可减少缔约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网路具降低缔约成本。(Tapscott (1997);Dutta et al. (1998))
交易成本的衡量:消费者的交易过程分七个阶段:搜寻、比较、测试、协商、付款、递送、售后服务。(Liang and Huang (1998) )
参考七个阶段之交易成本 (Liang and Huang (1998)) ,并参照消费者决策过程划分为三阶段,而各阶段所发生之交易成本分别为:
购买评估阶段:包括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
购买行为阶段:包括订购及付款成本。
购后行为阶段:包括传送成本。
张五常的看法
根据中国经济学家张五常的看法,这个概念叫做交易费用。
定义
任何不会在一人经济 (犹如鲁宾逊漂流记的状况) 内出现的机会成本。由于一人经济内不可能构成社会,所以也没有制度和经济组织。张氏亦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制度费用 (Institutional cost) 。
任何不牵涉直接生产的机会成本。但它并不一定牵涉到实质的交易。
如果交易费用等于零,就没有市场和企业。而产权的选择将会是不确定,因为用任何种类的产权,也可以在毫无成本下达到交易。
例子
在一人世界内不可能有偷窃的行为。所以在社会中,任何防止偷窃所带来的机会成本都是交易费用。(如安装门锁、闭路电视等)
在一人世界内不需要律师,所以在社会内,训练律师、聘请律师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
⑺ 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交易费用
交易成本 (又称为交易费用) 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交易费用的思想由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而后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概念。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
学术界一般认可交易费用可分为广义交易费用和狭义交易费用两种。广义交易费用包括一切非鲁滨逊经济中出现的费用,即为了冲破一切阻碍,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有形及无形的成本。狭义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费用,即外生交易费用。包括:搜索费用,谈判费用以及履约费用。
杨小凯等经济学家创立的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则包含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会主义等,是需要以概率和期望值来度量的潜在损失可能性。
按照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机制时发生的“制度费用”。例如,诺思认为,正的交易成本的存在使经济过程产生摩擦,它是影响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张五常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好的经济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协调成本,即节省交易费用;不好的经济制度则会提高社会的协调成本,即增加交易费用。
以国际贸易为例,列举如下:
搜寻成本 (Searching Cost):包括寻找最适交易对象的成本及寻找交易标的物的成本。
协议成本 (Negotiating Cost):指交易双方为消除歧见,所进行谈判与协商的成本。
订约成本 (Contracting Cost):当双方达成共识而进行交易时,签订契约所投入的成本。
监督成本 (Monitoring Cost):指契约签订后,监督对方是否依约执行的成本。
违约成本 (Enforcement Cost):指契约签订后,当交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为激励契约之履行所花费的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
搜寻成本:依产品的属性而有不同的资讯搜寻成本。(Degeratu et al. (2000))
谈判成本:网路可降低交易中的谈判成本。(O'Connor and O'Keefe (1997))
监督成本:网路的互动性可降低资讯的不对称; 网路降低监督成本。(Papows et al. (1999) ;Dutta, Kwan and Segev (1998))
契约订定成本:网际网路可减少缔约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网路具降低缔约成本。(Tapscott (1997);Dutta et al. (1998))
交易成本的衡量:消费者的交易过程分七个阶段:搜寻、比较、测试、协商、付款、递送、售后服务。(Liang and Huang (1998) )
参考七个阶段之交易成本 (Liang and Huang (1998)) ,并参照消费者决策过程划分为三阶段,而各阶段所发生之交易成本分别为:
购买评估阶段:包括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
购买行为阶段:包括订购及付款成本。
购后行为阶段:包括传送成本。
张五常的看法
根据中国经济学家张五常的看法,这个概念叫做交易费用。
定义
任何不会在一人经济 (犹如鲁宾逊漂流记的状况) 内出现的机会成本。由于一人经济内不可能构成社会,所以也没有制度和经济组织。张氏亦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制度费用 (Institutional cost) 。
任何不牵涉直接生产的机会成本。但它并不一定牵涉到实质的交易。
如果交易费用等于零,就没有市场和企业。而产权的选择将会是不确定,因为用任何种类的产权,也可以在毫无成本下达到交易。
例子
在一人世界内不可能有偷窃的行为。所以在社会中,任何防止偷窃所带来的机会成本都是交易费用。(如安装门锁、闭路电视等)
在一人世界内不需要律师,所以在社会内,训练律师、聘请律师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
⑻ 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观点
10多年前的中国对“交易费用”是相当生疏的。1987年威廉姆森第一次来华讲授“transaction costs”,有人将其译为“运费”。再 有,1991年科斯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新华社发稿时的解说为“他发现了财产权和商业经营管理成本如何影响经济”,其中所谓的“商业经营管理成本”显然指交易费用,是对英文“transaction costs”的误译。当时,交易费用经济学在中国的光景是何其的惨淡。
如今,交易费用经济学在中国已经成为继新古典经济学以后的“济世”之显学。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体制变迁的时代,人们发现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来描述、解释中国改革,很具有说服力。而这是“零交易费用”的新古典经济学所不及的。
正统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中,没有交易费用的位置。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原创性论文《企业的本质》,告诉了我们,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并不是免费的,而是有成本的,即“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而交易费用理论表明交易活动也是稀缺的。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是冒风险的,因此说交易活动是有代价的,从而有了如何配置交易活动的问题。至此,资源配置问题成为经济效率问题。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须提高经济效率,否则旧的制度将会被新的制度所取代。这样,制度分析真正纳入到经济分析当中来。
在科斯的基础上,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推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经济学界誉之为“集大成者”。他将交易费用细化,使其成为一个可以证伪的概念。
《契约和组织案例研究》主编斯科特·E·马斯腾教授的名气没有前面两位那样如雷贯耳。不过其在交易费用经济学领域堪称“名声显赫”。马斯腾教授曾经与威廉姆森一起主编《交易费用经济学》,并且在顶尖经济学杂志发表多篇有关契约、纵向一体化和反垄断的文章。他既是本书的编者,也是入选论文的作者。这本契约和组织的案例集正是对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的经典之作。全书共收录了13个案例,都是出自顶级经济学和法学期刊的文章。
这本书对我最有启发的观点是:契约的签订,可以弥补单纯君子协议的不足;同时,契约的不足,导致了纵向一体化的产生。具体地讲,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当交易涉及重大的关系专用性投资(relationship specific investment)时,依赖于反复讨价还价的交易关系就没有吸引力了。一旦投资在绩效预期中沉没(sunk),那么事后敲竹杠(holp)和机会主义的动机就会产生。如果交易机制无法削弱当事人按照这些动机行事的能力,那么,一个社会成本最小化的交易真正付诸实施时对个人来说却可能是缺乏吸引力的。而为未来的一组交易规定好交易条款和条件的长期合同,在事前就提供了防止事后出现履约问题的办法。通俗地讲,此种交易双方都将有高昂的前期投资:当甲方已经投入巨资后,乙方借此耍赖或勒索,甲方面临着“输不起、撤不起”的窘境;反之亦然。因此,为了交易的完成,双方采取折衷的方案,摒弃交易发生后的反复磋商,事先就规定好未来的交易条款,签订长期契约。但长期契约并不能够完全阻止敲竹杠问题的产生。事实上,契约实际上很有可能制造而不是解决敲竹杠问题。
费希尔车体公司为通用公司生产汽车车体,需要对专门适合通用公司的两项产品进行巨额的专用性投资,由此,就产生了显著的敲竹杠问题。这是因为费希尔公司进行投资后,通用公司就可以减少购买量,甚至以终止合同为借口,威胁费希尔公司下调价格,从而在投资中榨取准租金。为了限制通用公司在这方面威胁费希尔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并鼓励费希尔公司进行专用性投资,通用公司于1919年与费希尔公司签订了一项长期排他性交易契约,规定通用公司在十年之内必须从费希尔公司购买所有产品。
尽管十年期排他性交易的契约可以保护费希尔公司,使其免受勒索的威胁。但是,这样却产生通用公司被勒索的潜在可能。这是因为,根据契约,通用公司不能向别的企业购买产品,这样,费希尔公司就可以通过涨价或降质,从中获利。在契约中,为了保护通用公司免遭反向的潜在勒索,双方详细制定了一个定价公式,规定在十年之内购买价格只能维持在竞争水平上。
双方签订的长期契约对彼此都有明确保护的条款,但是由于,不能把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因素都在契约中加以规定,因此敲竹杠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现实情况正是如此,专用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费希尔公司发现利用交货时间或质量特征,这些契约当中的诸多不完全条款,对通用公司实施短期敲诈,可以获取更高的回报,即使放弃未来新的销售量也值得。
反反复复地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敲竹杠问题,带来了巨大的交易费用。最终导致了“纵向一体化”的发生。通用公司最终兼并了费希尔公司。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市场屡见不鲜,仅以目前形势良好的煤电交易市场为例。以前,电力企业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购买煤炭,盈利能力远远高于煤炭企业。两类企业之间的力量不均衡,煤炭企业市场面临着电力企业的敲诈。在煤炭价格飞涨的情况,煤炭企业开始处于强势地位;电力企业的发电成本剧增,受到煤炭供给和价格的制约非常大。双方之间激烈的博弈可以从最近几年全国煤炭订货会的僵局看出。电力企业为了应付剧增的发电成本,以及与煤炭企业协商的交易费用,开始与煤炭企业进行合作投资或者兼并。“煤电联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本书所选择的案例,无疑对探索中国经济的各项制度安排大有裨益。在中国当前交易费用远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制度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问题的背景下,尤为迫切。
⑼ 何为交易费用,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如何理解企业的本质及企业边界的确定
交易费用理论
%d%a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⑽ 交易费用理论的假设结论
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了节省这种交易费用,代替市场的新的交易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企业,而企业的不同组织结构也是为了交易费用节省的必然结果。 交易费用经济学包含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市场和企业虽可相互替代,却是不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
(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
(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
(4)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的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当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增长扩大)。
(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 交易费用理论仔细区分了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市场交易双方利益并不一致,但交易双方地位平等。企业内部交易一般是通过长期合约规定(如企业主和雇员),交易双方利益比较一致,但地位并不平等。市场交易导致机会主义,但在企业内部,机会主义对谁都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