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中印开战石油价格

中印开战石油价格

发布时间:2022-06-13 20:16:25

1. 关于中印战争的问题

1,国际形势使然。当时我国正处于3年灾害时期,非常困难。大部分非一线部队为减轻消耗,连正经的日常训练都保证不了,天天组织部队集体晒太阳。蒋介石准备反攻大陆,东南沿海紧张,备战压力很大。北方和苏联反目,也必须保持足够的战备力量。实际可用于中印战线的部队十分有限。所以一开始,中国的战略目标也只是打掉印度东部军区的主力,特别是考尔的第四军,让印度汲取教训,保障边境平静,起码使印度不敢在边境再次主动挑起事端。最后丁盛打的很好,基本歼灭了印度第四军主力,特别是全歼了印度王牌第七旅,俘虏了旅长达尔维准将。虽然后来随着我军主动撤回战前实际控制线,印度又再次北进,直到麦克马洪线。但这一仗使印度老实了30年。达到了预期战略目的。
2,后勤困局难解。对印反击作战东线我军一直打到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渡口,提斯普尔城已经成为空城。如果我军继续前进将进入阿萨姆平原,前方印军已经全部溃散,当然我军可以继续前进。但不要忘了。我军背后是青藏高原,我们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必须穿越这长达数千公里的气候恶劣的不毛之地。由于公路运输条件恶劣,直到90年代末,我们驻藏部队还在吃70年代的大米,80年代的罐头。西藏几乎什么工业都没有,任何工业制成品都需要不计成本地用汽车从内地运进来。运一车玻璃到西藏,抵达目的地后,要碎95%.每天几千辆汽车日夜不停地奔波在青藏,新藏,川藏和滇藏公路上以维持驻藏部队和西藏的日常需要。在这几条公路中,新藏一年只能使用几个月,大雪一封路就几乎用不了了。滇藏公路穿越横断山脉,现在跑一趟单程都要10天。川藏公路从雅安至昌都一路都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穿越,塌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每天都有,经常是运输车队带着工兵筑路部队一起走,一边修路一边走,每次运输都有战士牺牲。相比之下,青藏公路是条件最好的,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是一个正军级单位,也是我军目前消耗最大,在和平时期伤亡率最大的单位。62年时,从拉萨到边境连骡马可以走的路都很少,我军当时维持前线部队的战斗消耗和人员最低限度的需求都已经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了。我认识一个参加过这次战斗的副营长,他告诉我,当时每个人无论是战士还是军官除了随身携带供5天的弹药还要带食品和饮水。在那种高原缺氧的情况下,困难可想而知。他亲眼看见,战区的所有藏民都被发动起来给解放军背送给养,连一个5岁的康巴族小男孩都跟着父母给解放军背了4听罐头盒一大盒压缩饼干。
所以我军达成战役目的后,只好从实际控制线后退到麦克马洪线,以靠近我军现有的脆弱的交通网络以取得非常勉强的后勤补给。印军当时已经退入阿萨姆大平原,背靠人口稠密地区,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补给优势明显,如果我军不后退,一旦进入冬季,后勤运输能力跌落到高峰时的40%。到时候缺吃少穿的我军,在面对得到充足补给的印军反攻时,后果怎样,可想而知。所以我军在主动出击,达成目的后主动后撤,交还缴获物资是无奈之举其实也不是全部交还了。缴获的苏联米-8直升机就没还。此战缴获了几辆印军刚刚进口的丰田吉普车,也被运回北京。后来仿制出来著名北京120吉普车。)。只要我们当初想要边境安宁30年的目的达到了,那我们就算是胜利了。现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特别是青藏双线重轨电气化铁路的建成,我国在西藏的后勤困局已经在日益破解并将最终获得战略主动权。这也是阿三现在日夜不宁,寝食难安的原因。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收回麦线以南失地。
任何怀疑62年战果的非议都是对先辈和烈士的亵渎,让我们对他们的奋斗和牺牲始终保持最大的敬意。

2. 印度怎么和中国比:巴基斯坦统计中印数据全比

印度怎么和中国比:巴基斯坦统计中印数据全比较 !!
巴基斯坦论坛中关于中国和印度的讨论,不过看数据基本是以前的数据,GDP都是05年,这几年差距又拉大了不少。
一、 The Geo-demographics of China and India:地缘中国和印度的人口:

Land Area: China 9.6 million sq km; India: 2.97 million sq km土地面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印度:2.97万平方公里

Population: China 1.3 billion; India 1.1 billion人口:中国13亿美元;印度1100000000

Labor force: China 791.4 million; India 496.4 million劳动力:中国7.914亿,印度4.96亿

Population growth rate: China 0.59% (death rate 0.697%, birth rate 1.325%); India 1.38% (death rate 0.818%, birth rate 2.201%)人口增长率:中国0.59%(死亡率为0.697%,出生率1.325%),印度1.38%(死亡率为0.818%,出生率2.201%)

二、 Economy in General一般经济

GDP in 2005: China US$2.225 trillion; India US$719.8 billion or 2005年GDP:中国,二万二千二百五十点零零亿美元,印度,七千一百九十八点零零零亿美元

China US$8.859 trillion; India US$3.611 trillion by PPP 中国,八万八千五百九点零零亿美元,印度,三六一一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美元,购买力

Economy sectors:经济部门:

China: Agriculture: 15% of GDP, Instry 52% of GDP, Manufacturing 35% of GDP, service 33% In 2001中国:农业:15个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52,制造业生产总值35,服务33%,2001年

India: Agriculture: 24% of GDP, Instry 27% of GDP, Manufacturing 16% of GDP, service 48% In 2001印度:农业:24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27日,制造GDP的16,服务48%,2001年

These data comes from World Bank.这些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You can conclude that Chinas instry size is almost 6 times of Indias after a very simple calculation.你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产业规模是近6倍,印度的经过很简单的计算。 You can see how little Indias instry is.你可以看看,印度的工业。 More important, Chinas instry is still growing much faster than Indias.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工业仍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印度。

三、 Agriculture农业

India has more arable land than China.印度比中国拥有更多的可耕地。 Indian proced 250 million tons of grains in 2003 (Thanks for the good weather).印度生产了250万吨粮食,前提是遇到2003年的好天气。

China usually proces 450 million tons of grains each year no matter how tough the weather is (record is more than 500 million tons) (Thanks for the biotech R&D and expansion of the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al filed in China).中国通常会产4.50亿吨粮食,每年无论多么艰难的天气(最高记录是500多万吨)。

四、Instry工业

As data in “Economy in General” section shows, Chinas instry scale is 6 times of Indias.如数据“总体经济”一节中显示,中国的产业规模是印度的6倍。 Chinas instry is still growing at around 16% pace for many years.中国的工业仍然以约16%的速度增长。 That means one year increase in Chinas instry revenue equals to the total size of Indias instry.这意味着一个中国的工业收入同比增长等于印度的工业总规模。 The gap is huge.差距是巨大的。

Around 43 million tons of iron and steel was proced in India in 2005 (An important index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hina proced around 349 million tons of iron and steel.在2005年约43万吨钢铁产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约3.490亿吨钢铁生产于中国。

55% of the world cement (Anoth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dex) was used in China. 55%的世界水泥(另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指数)%被用于中国。

By the data from CIA fact books, India proced around 36 million tons of oil (A natural resource index) in 2003 and will face the resource problem soon.事实上,根据中央情报局的书籍资料,印度2003年生产约36亿美元的石油,并且将很快面临资源问题。

China proced 160 million tons of oil in 2003 and imported more than 100 million tons in the same year.中国生产1.6亿吨石油,并且在这一年进口石油超过100万吨。

Here talks about the Sino-India trade in 2004.中印贸易在2004年在这里举行了会谈。 It clearly tells that India is only a raw material supplier to China and China mainly sells instrial procts to India.它清楚地告诉说,印度只是一个原材料供应商,中国和中国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印度。

Indias average tariff fell from 56% in 1990 to 28% in 2004.2004年印度的平均关税从56%降至1990年水平的28%。 By comparison, Chinas average tariff dropped from 32% to 6% over the same period.相比之下,中国的平均关税由32%下降到6%同期。 That means, India has to use tariff to protect its weak instry.这意味着,印度利用关税保护其弱势产业。 While, Chinas instry competes against others fairly even in domestic market.显然,中国工业与别人是公平竞争,哪怕是在国内市场。

In 2002 the typical monthly wage of a manufacturing worker in India was US$23.80 while in China the figure was US$110.80, according to the IMF. 2002年,在印度制造业工人每月工资是$ 23.80美元,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是美国一百一十点八○美元,数据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Even Indias instry i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high tariff.即使是印度的工业是在高关税保护。 India still has a huge trade deficit.印度仍然有巨大的贸易赤字。 The deficit could reach US$50 billion in the fiscal year of 2005-2006.赤字可能达到美国在2005-2006年财政年度的500亿美元。

But China always has a trade surplus.但是,中国始终有贸易盈余。 I even dont bother to provide the links.我甚至不愿在这方面提供数据。

五、Service Instry服务行业

Calculating from the GDP numbers of both China and India and the percentage of service instry in them, Chinas service instry contributed US$742.5 billion to Chinas GDP, it is almost the total of Indias GDP.无论从中国和印度的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数字计算,中国的服务业贡献了742500000000美元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这几乎是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额。 Indias service revenue was only US$345.5billion.印度的服务收入只有1亿345.5billion。

Chinese airlines carried 138 million passengers in 2005, and the loads will nearly double to 270 million passengers in 5 years.中国航空公司在2005年1.38亿人次,而负荷将增加近一倍,在5年内为270万人次。

Passenger traffic grew to 52.12 million in the last fiscal in India, from 43.47 million in 2004-05, to register a growth of 19.9 percent.客运量增长至5212.000万上一次在印度财政赤字,从43470000 2004-05年度,录得增长百分之19.9。

The annual insurance premium currently collected in India is $23 bill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en fold to $ 239 by 2020.每年的保险费征收,目前在印度为230亿元,预计将增加10倍,2020年至239美元。 In the same period, Chinas insurance premium will rise to $863 billion from the present level of $60 billion.在同一时期,中国的保费将达到八千六百三十点零零零亿美元从600亿美元的水平。

Retail sales surged 12.9 percent in 2005 over the year before, to 6.7 trillion Yuan ($847 billion).零售额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九,2005年比前一年为6.7万亿元(八千四百七十〇点零亿美元)。 By 2020, instry forecasts say the market could expand to about $2.4 trillion.到2020年,工业预测说,市场可能会扩大到约2.4万亿美元。

Indias total retail market reached US $230 billion in 2005 and will grow to US$370 billion in 2011印度的零售市场总额达2005美元,2300亿美元,将增长到2011年三千七百万点零万美元

Indias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 was valued at US$42 billion in 2005.印度的旅行和旅游市场的市场总值在2005年420亿美元。 340 million people traveled in 2005. 3.40亿人,在2005年。 The outbound travelers from India grew to 6.2 million in 2005.来自印度的外游旅客的增长到6.2亿元,2005年。 This was almost twice the number of arrivals witnessed by the country.这几乎两倍目睹该国的人数。 That means only 3.1 million visited India in the same time.这意味着只有310万人参观了在同一时间内印度。

China received 47.11 million visitors in 2005.中国在2005年接到47110000游客。 This number should not include the vistors from Hongkong, Macau and Taiwan.这个数字不应该包括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访港。

There were 31 million outbound tourists from China in 2005.去年共有31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在2005年。

In 2005, inbound tourists reached 120 million (including Chinese from Hong Kong, Macau, Taiwan economies). 2005年,入境游客达到120万美元(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中)。

Overseas tourists contributed over $29.3 billion to the Chinese economy.海外游客的捐款超过二百九十三万点零万美元到中国经济。 But their contribution was far outweighed by that of domestic Chinese tourists, who contributed $66.7 billion.但他们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国内游客中,谁贡献六百六十七点〇 〇亿美元的。

In 2004, Chinas service exports were US$62 billion versus US$40 billion for India. 2004年,中国的服务出口为62美元兑美元亿美元,印度40亿美元。 On the other hand, 60% ofChinas service exports were 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while in India the figure was 22%.另一方面,60%ofChina的服务出口旅行和运输服务,同时在印度的这个数字是22%。

In 2003, Indias exports of commercial services other than travel, transportation, and finance amounted to US$18.9 2003年,印度的出口比旅行,运输等商业服务,金融额达18.9元

billion.亿美元。 The figure for China was US$20.6 billion.对于中国的数字是美国的206亿元。 In other words, China may already be ahead of India in selling IT换句话说,中国可能已超过印度的IT销售

六、 Financial Inst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金融业和金融的稳定

Indians always say that their financial instry is better than Chinas counterpart.印度人经常说他们的金融业比中国的同行更好。 This claim can cheat a lot when Chinese banks were completely state-owned.这种请求可以欺骗时,很多中资银行完全国有的。 But today, top four of Chinese banks were listed in Hong Kong stock market.但今天,最高的4名中资银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市场。 When it goes to the truth in market, Indian financial instry is so pitiful comparing with Chinas.当它关系到市场的真相,印度的金融业是如此可怜与中国比较。

After the IPO of The In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ts market value is about US$87 billion, This is almost one and half times of the collective 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all listed Indian banks - for the 37 listed Indian banks, this is about $ 62.76 billion (Rs 2,86,859 crore).后工商银行首次公开发行的中国,其市场价值大约为870亿美元,这是近一年对所有上市的印度银行集体市值的1.5倍,使37个上市的印度银行- ,这是约627.60亿(2,86,859亿卢比)。 Bank of Chinas market capitalization is now around $105 billion and that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 99 billion.在中国的市场资本银行约1,500亿元,而现在中国建设银行九百九十〇亿美元。

Indias ICICI Bank tops the market capitalization chart with $ 13.59 billion (Rs 62,177 crore), followed by the State Bank of India with $11.89 billion (Rs 54,380 crore) and HDFC Bank with $6.29 billion (Rs 28,774 crore).印度的ICICI银行上衣与一百三十五万九千点零零万美元(62177亿卢比),由印度国家银行紧随其后一百一十八点九零零亿美元(54380亿卢比),并六十二点九零亿美元(28774亿卢比),HDFC银行,总市值图表。 None of the other listed Indian banks has over $5 billion worth of market capitalisation.其他上市的印度银行均没有超过50亿美元的市场资本价值。 Punjab National Bank, the fourth bank when it comes to market capitalization, is worth just $3.62 billion.旁遮普国家银行,银行的第四次当谈到市值,价值只有3.62美元亿美元。 Canara Bank is worth just $2.52 billion. Canara银行值得只是252000万美元。

Chinas ICBC has total assets of over $ 812 billion, close to the size of Indias GDP!中国的工商银行已超过八千一百二十〇点零零零亿美元的总资产接近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 State Bank of India, which accounts for almost one-fifth of total banking assets in India, however, has an asset base of only $84 billion.印度国家银行,其中几乎三分之一的印度银行业总资产的五分之一,但帐目,有一个只有八百四十万点零零零万美元资产基础。

How Chinas banks are welcomed in the stock market?如何中国的银行都表示欢迎,股市? The institutional tranche, which makes up 95% of the ICBC offering, attracted more than US$300 billion in orders and is 23 times oversubscribed.该机构投资者,它构成了95%,工行发行,吸引了多美元的订单3,000亿元,是23倍的超额认购。 In Hong Kong, ICBC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of H-shares was 76-times oversubscribed with one million retail investors putting in HK$420 billion.在香港,工行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的H股是76与百万港元,散户投资者将四二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美元倍超额认购。 This broke the previous record, held by Bank of China, which attracted HK$286 billion (US$36.7 billion) earlier this year.这打破了此前的纪录来,Bank of中国,吸引了香港二千八百六十零点零零亿美元(约合3670000万美元举行)今年早些时候。 This enables ICBC to price its shares at the upper limit.这使工商银行的价格上限的股票。

Budget deficit: 10% of GDP in India versus 2% in China.预算赤字:国内生产总值的10%,印度在中国与2%。 This could have big impact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stability.这可能对金融和经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China has almost US$1 trillion forex reserves with total of US$ 297.9 billion external debt中国有近1万亿美元的总额二千九百七十九点零亿美元外债外汇储备

India has US$165.275 billion forex reserves with US$132.1 billion external debt.印度美国一千六百五十二亿七千五百万美元美国外汇储备一千三百二十一万点零零万美元外债。

India has a huge public debt, the ratio of public debt to GDP was 82% in 2005 and still growing fast, which is above the globally recognized alarm level of 60 percent.印度有一个巨大的公共债务,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82%,2005年仍在迅速增长,高于全球的百分之六十是公认的警戒线。

Chinas public debt was 28.8% of GDP.中国的公共债务占GDP的28.8%。

3. 对于中印对峙情况,中国何时能够反击,还是久拖不决

未来几十年是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中国不会被一些小事所干扰,中印争端中,中国一直抱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态度息事宁人,一是给印度讲明利害关系;二是增加军事对峙力量进行强度威慑;三如前两步无效,就采取冷处理,先放下不理,静观印方动态。会有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印度本来就是无理取闹,在对峙得不到任何利益时就会找台阶自己撤离;另一种就是判断失误,认为中国好欺负而扩大占领中国领土,挑起更大争端,这样我国政府就不会再忍让而被迫进行反击。

4. 中国石油安全形势加剧的成因

一、全球油气资源的政治性博弈和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空间可能被挤压

对于石油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的战略地位,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专家汉斯·摩根索曾经有一段较为深刻的描述:“谁能把它们(指石油)加入自己的其他原料来源,谁就大大增加了自己的资源,并且以同样比例剥夺了对手的资源。在这个意义上,对它们的控制一向是强权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英国、美国,在一段时间里还有法国,在近东从事那种被适当地称为‘石油外交’的活动,即建立势力范围,从而在某些地区得以独占石油储藏。”近30年来的世界石油资源较量和斗争史,以及未来世界石油资源格局的演变趋势表明,世界能源生产或消费大国,特别是美、欧、俄等国家和地区及其跨国公司,将会继续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甚至不惜通过战争,来争夺和控制世界上具有稀缺性、战略性的油气资源。2003年3月的伊拉克战争尽管有着种种理由,但是与1990年的海湾战争一样,它无论如何都是一场与“石油”有关的战争。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并试图建立亲美的伊拉克新政权,是为了达到多重石油战略目标,其实质是为实现美国全球石油战略和全球霸权战略奠定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多年来一直作为世界石油主要生产和出口地的中东、非洲、拉美、里海-中亚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油气资源争夺最为激烈的主战场。目前,世界排名前20家大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成以上,这表明全球可供勘探开采的油气资源有利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中国在海外的石油资源产地大多分布在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地区。所有这些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中国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所作的贡献不相称。中国必须依托大国外交、经济合作和一定优势的海权,在全球范围参与石油竞争,确保在海外石油市场份额及石油运输的安全。除了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我国南海等石油资源富饶地区参与竞争外,还要参与西非、拉美、东南亚和大洋洲等地的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寻求广泛的海外油气资源来源,以拓宽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空间。

二、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中心向亚太转移,中国将在获取海外份额油方面遇到更激烈的竞争

由于石油所具有的宽沸点、高能量和低污染的品质,石油日益成为支配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在未来20年内石油仍将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处于领先地位。近10年来,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迅速上升且大体平衡。1999年北美洲和欧洲与10年前大体相同,其消费总量之和在世界消费总量中仍占50%以上。而亚太石油消费则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世界消费增长中心向亚洲地区转移。1989~1999年,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变化不大,但地区不平衡性十分突出。北美洲一直是世界石油消费第一大户。10年间,其消费总量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只下降0.2%,同期石油生产比重却下降了2.9%。亚太地区成为了世界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10年间该地区能源产量在世界生产总量中只增长了0.5%,但其消费总量却从19.9%猛升到26.9%,增长了7个百分点,其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一增长大户。中国和印度是亚太地区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印石油生产在亚太地区总产量中的比重10年中分别下降了0.4%和1.3%,而消费总量却上升了3.3%和1.2%。

亚太地区这种石油产量比重增长滞后,消费比重却大幅上升的反差现象,预示着该地区石油供给短缺及由此引起的对外依存度将持续扩大。这将是中国能源安全不可回避的矛盾。能源自给能力及其需求对外依存度,是一国能源安全环境好坏的两个关键标志。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此后中国的石油消费、生产、进口和进口依存度(年进口量占年消费量的比例)逐年增大。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有不同的预测,但其计算结果大体一致,认为中国未来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2%。

三、中国处在亚太新的能源消费增长中心,面临着与周边油气资源消费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

近10年来,亚太地区已成为仅次于北美洲的新的能源消费中心。北美洲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其石油消费量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在1989~1999年下降了0.2%。而此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却由19.9%增加到26.9%,猛增了7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一增长大户。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作为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大国或增长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净进口国,其国内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巨大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的自给能力很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目前,北美消费的石油约为每天2400万桶,亚太为2000万桶。美国、日本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0%和80%。其中中东原油占进口比重为:美国22%,日本98%,中国44%,其他亚太国家73%。这些国家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国日益成为亚太地区新的能源消费中心。其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以及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联系,将不可避免地使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美、日等传统消费大国之间,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

四、“中国石油威胁论”有所抬头,中国公平合理参与全球油气资源的竞争受到少数大国的误解

近年来,中国能源进口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增加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相一致的,也是大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某些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进口量和海外油气资源的拓展行为表示“高度关注”和“忧虑”,甚至明里暗里挤压中国的海外油气拓展空间,应该说这不是什么正常的现象。美国美中防务委员会在2002年呈交给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正面临来自中国日益有力的竞争。同年6月,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加夫尼(FrankJ.Gaffney)在众议院国际委员会的证词中指出,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与中国争夺能源供应方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日本也有人认为,中国未来大量进口石油将引起世界石油市场的混乱,为了维护石油安全,中国可能采取军事手段,从而威胁地区稳定与安全。近年来,美、俄、日等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意无意地干扰、排挤中国石油企业的对海外石油开发权公平竞争的几个实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五、全球石油供应链中断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难以避免

世界石油供应链是否连续而完整、油价的波动能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仍然具有不确定性。这是未来各国石油安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国际环境,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石油消费大国所严重关切和担忧的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国际石油供求态势大体平衡。除非受到国际政治、地缘战略等非商业性的剧烈争夺而偏离正常运行轨道,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全球石油供应链应该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然而,全球石油供求总量能够平衡是一回事,能否以在合理的价格波幅内实现连续充分的供给,则又是一回事。虽然发生石油危机的几率很小,但是因政治因素,特别是战争因素,会使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增大人们预测油价走势的难度,动摇石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进而扭曲世界石油市场格局,阻碍世界石油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和上涨,不仅将对诸如航空和汽车运输等对石油依赖程度较大的行业产生严重冲击,而且将使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如果出现上述风险,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一些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包括中国),经济增长将受到极大的打击。

六、美国石油生产滞后,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将持续增高

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1/4,而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则超过50%以上。因此美国石油供给形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能源安全环境。美国石油产量和消费总量近10年来出现较大缺口,并且储量也大幅下降:1989~1999年美国石油产量从4.29亿吨下降到3.54亿吨,下降了17.4%,而同期石油消费则从7.95亿吨上升到8.83亿吨,上升了11%,占1999年全球消费总量的25.9%;同期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从336亿桶降为286亿桶。在已过去的10年里,美国石油产量下降而石油消费量上升,在美国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以及美国因近年能源生产设施老化而导致生产能力长期滞后的条件下,预计未来10年,大幅增加和保障海外石油供给,尤其是海湾地区的石油供给,将是美国石油政策近期的中心目标,也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考虑。

5. 1962年中印战争及中印战争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在11月24日第二次会谈时,赫鲁晓夫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赫鲁晓夫表示,在上一次会谈中他不能做出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承诺,因为当时古巴导弹危机正处于高潮时期,苏联必须进行“战备”。苏联现在可以向印度提供一切可能的军事设备了。在考尔同马利诺夫斯基商谈有关军事援助问题时,马利诺夫斯基建议印度不要去购买英国二手的航空母舰,因为“它看起来像五条腿的狗,容易成为攻击目标”,而是应该配备坦克和最新式的海空军武器,同时还要建立印度自己的国防工业。当考尔询问苏联是否准备向印度提供上述援助时,马利诺夫斯基回答说:“当然可以,但你们必须获得老板的同意。”赫鲁晓夫同意向印度提供印度所需要的一切装备,并为此否决了一些高级主管官员的反对意见。12月12日,根据赫鲁晓夫的指示,贝尼迪克托夫在同尼赫鲁会谈中表明了苏联的立场。他首先表示,苏联政府钦佩印度政府和尼赫鲁致力于不结盟政策的努力,以及保持和发展同苏联友好关系的努力。贝尼迪克托夫说,中印边界冲突应该通过谈判,通过和平的方法解决。尼赫鲁在会谈中态度强硬,声称:“我们当然没有入侵中国的领土,但必须考虑的是,印度人民要求解放那些属于印度的领土。”对有关同中国谈判的问题,尼赫鲁坚持必须恢复到三个月以前的边界状况,才能进行谈判。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中国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向印度呼吁和平解决边界冲突。1962年10月24日,周恩来约见班纳吉,强调边界冲突必须结束。与此同时,周恩来还在10月24日和11月9日两次致函尼赫鲁,表达中方的意图。11月20日深夜,周恩来约见班纳吉,向他宣布中国单方面停火的决定。第二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于11月22日零时开始,中国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并从12月1日起,中国军队将从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中印边界冲突以“让全世界大吃一惊”的方式结束了。
有关论著指出,苏联通过威胁停止向中国空军提供燃油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结束边界冲突,据说苏联是应印度的请求采取了这一步骤。目前尚没有直接的档案文献印证这一说法,但肯尼迪总统的顾问鲍尔斯(Chester A.Bowles)在1962年10月13日同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Anatoliy Dobrynin)的一次谈话却耐人寻味。鲍尔斯在谈话中指出,中国同俄国不一样,它缺乏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可耕地。中国70%的石油都是来自苏联,并将从苏联在靠近中国边境的西伯利亚新近发现的油田获得更多的石油;因此,“由于北平政府成功地攫取西伯利亚新发现的石油以及西伯利亚小麦生产的潜力可能会使得中国自给自足,这难道没有引起莫斯科的关注吗?”鲍尔斯明确指出:“如果有一天苏联和美国能够携起手来,苏联通过石油、美国通过食品,就可以对中国施加有效的压力,我们为什么不马上就做?由于到那时我们关系友好,我们可以为你们的边界安全提供保证,因此不会有柏林和古巴引起我们之间的麻烦了。”
五、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对中苏关系和冷战的影响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亚非一些国家的反应使中国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坚信“革命外交”的正确性,由此对中国外交和中苏关系的破裂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共领导人相信,“西藏、新疆边境的部队在前线同尼赫鲁和修正主义作斗争”。毛泽东后来也总结说,中印边界冲突打了一场政治军事仗,或者叫军事政治仗。因此在边界冲突的背后,所显示的是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国际战略问题上同苏联存在的根本分歧,并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和中苏分裂的重要标志。这种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在如何认识和实践“和平共处”路线的问题上,中国全面抨击苏联的指导思想和外交政策。
中共领导人认为,中印边界问题“是我们同苏联领导人之间的重要原则性分歧之一,苏共领导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立场,完全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苏联领导人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全部立场和政策充分地表明,他们背叛了中国人民,背叛了苏联人民,背叛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背叛了印度人民,背叛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赫鲁晓夫“支持印度反动派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动武装进攻,同美国一起,用军事援助,去鼓励和帮助印度反动派向中国进行军事挑衅”。
在中共领导人看来,中苏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同时也涉及中国的国家利益。在1963年7月同苏共中央代表团的会谈中,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反复强调:你们使美好的社会主义阵营陷入多么混乱的境地!在处理同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的关系时,你们完全没有考虑社会主义阵营的整体利益,而是从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立场来行事。当你们认为自己的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当你们相信自己抓住一根由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赫鲁或诸如此类的人递给你们的某种稻草的时候,你们就兴高采烈。对那些不跟着你们的指挥棒转、不受你们摆布的兄弟党和兄弟国家,你们就暴跳如雷,你们就宣布社会主义阵营根本就不存在。当由于你们自己的错误政策而处境不妙、遭受挫折的时候,你们就迁怒于那些坚持原则和真理的兄弟党和国家,把它们当作出气孔和替罪羊,你们甚至牺牲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来迎合帝国主义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以便寻找出路。
中共认为,赫鲁晓夫“一味宣扬帝国主义已经承认和平共处的必要性,并且把社会主义国家和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看作是同和平共处政策不相容的”。“正是按照这种逻辑,赫鲁晓夫把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坚持正确的立场,把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对印度反动派的武装进攻实行自卫反击,叫做'破坏和平共处'。”中国强调,赫鲁晓夫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观点,正是他篡改列宁关于和平共处原则的突出表现:“苏联领导人所说的和平共处,实际上是投降主义。苏联领导人在中印边界争端问题上的立场,不仅背弃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而且也说不上是中立的。他们同美帝国主义一起,援助印度反动派反对社会主义中国、反对印度人民。他们不仅背叛了社会主义阵营,而且背叛了印度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印度人民的,是尼赫鲁政府。大力支持尼赫鲁政府、并且从各方面为尼赫鲁政府的反动政策进行辩护和粉饰的,是苏联领导人。苏联领导人背叛印度人民的革命事业,这笔账总有一天是要算清楚的。”
其次,对待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国家的政策立场。中苏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的不同政策,反映了两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战略,体现了中国的“革命外交”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新的认识。中共坚持相信,“有些新独立国家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随着国内社会矛盾和国际阶级斗争的尖锐化,越来越投靠帝国主义,实行反人民、反共、反革命的政策。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坚决反对这种反动政策。一般地说,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无产阶级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时候,应当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对于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进步倾向,实行联合的政策;对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妥协和勾结的反动倾向,实行斗争的政策。”因此,“如果不同反动的民族主义进行必要的斗争,反而同情、附和和支持反动的民族主义者的反动行为,成为他们的伙伴,那就同马克思列宁主义背道而驰,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背道而驰,坠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泥坑。”具体到尼赫鲁的政策,中共认为,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统治集团挑起中印边界事件,直到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侵犯,正如他们干涉中国西藏一样,都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同帝国主义利益密切结合的印度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印度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这种扩张主义的反动思想,正是尼赫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统治集团为了自己的需要,也为了适应美帝国主义的需要,充当了国际反华运动的马前卒。这就是中印边界纠纷的根源和背景。”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思想在这一问题上的表现就是“同那些不管采取什么反动政策的民族主义国家合作”。
最后,对不结盟运动在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的认识和态度。鉴于印度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影响和地位,通过中印边界冲突,中共对此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强调不结盟运动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领导人相信,尼赫鲁政府摇摆不定,他们已经不再是中立国家,虽然他们声称自己属于不结盟国家,实际上却干着侵略扩张的事。印度现在变得更加依赖美国的援助。领土问题的实质是印度政府企图兼并西部边界地区更多的土地,他们在破坏印度共产党和印度人民革命斗争的同时,也迫不及待地攻击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当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在世界人民面前揭露印度反动派及其代表人物的阴谋,如果我们不彻底揭露他们的反动言行,他们就会进一步投靠美国,这样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将造成更大的危险”。
对中共的上述政策立场以及对苏联政策的抨击,苏联做出了公开的反应。1962年12月12日,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发表讲话,批评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政策。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科兹洛夫(F.Kozlov)在12月2日至8日召开的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大会上也批评中国在中印争端问题上的政策是“冒险主义”,有利于反革命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反共产主义的活动。在1963年7月25日的一份声明中苏联强调:“当看到一个刚刚获得独立并作为寻求独立的国家之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同一个年轻的中立国家发生军事冲突,力图使用那种方法在事关某段边界的问题上取得有利的解决途径,对此人们感到困惑和愤懑。”《真理报》1963年9月19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一定对苏联爱好和平的立场不满。也许,他们希望是用战争手段解决同印度的边界问题,并希望得到苏联对他们行动的支持。如果北京的领导人希望得到这些,他们肯定有理由痛恨苏联的立场。”
苏联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对冷战和大国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后,在印度同美国的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苏联也大力发展同印度的关系,这种战略态势无疑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苏联对印度的军事援助方面,第一批4架米格21型战斗机在1963年2月交付印度,成为苏联在政治上支持印度的重要标志。

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结束到1964年5月,苏联向印度提供了价值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1964年9月,苏联决定在未来5年向印度提供14亿美元的贷款。1965年印巴战争后,美国和英国停止向印度提供军火,苏联则大力向印度援助相关军事物资。1967年,印度获得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500辆,战斗机100架;1969年至1970年,苏联向印度提供450辆重型和中型坦克、150辆轻型坦克、140门口径为100毫米的火炮、两艘潜水艇、一艘驱逐舰、120架米格21型截击机、32架安型运输机、140架战斗机、109架直升机、50套地对空导弹发射设备。同西方相应的价格相比,苏联的上述军事设备一般便宜40%-50%。至于从苏联大量购买军事装备的意图,印度国防部长查万(Y.B.Chavan)在1965年9月表示,苏联的武器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对付中国。
在中美敌对和中苏关系破裂的情况下,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后大力发展同印度的关系,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内的合作,无疑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中国南部边界安全构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印边界冲突和苏印关系发展的重要后果,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在中印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伙伴,同时更加深了中印之间的敌对。对此苏联认为,中国在极度恶化同印度关系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同“威胁亚洲和平与安全”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成员巴基斯坦结成了事实上的盟友。中巴事实上战略关系的形成,使得东南亚条约组织基本上失去了效力,美国开始降低对巴基斯坦在遏制中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期望,战略重点进一步转向印度,这种战略调整对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产生了长期的影响。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

6. 中印战争对股票和黄金石油的影响

战争爆发会使得不稳定性增强 这个时候黄金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等价物必定价格上扬 包括纸黄金和实物

7. 美国什么时候打伊朗 后果会怎样

伊朗有核武器可能不会打。伊朗没有核武器那么肯定就会打了。现在估计还在收集伊朗核武器的资料。如果美国打伊朗,石油价格肯定飙升,中国石油价格更是会受到巨大影响,因为伊朗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输出国,石油价格一旦上涨,物价随之飙升,中国的社会还能不能承受这样的折腾是个未知数,如果这个时候美国在中国的鹦鹉再乱一乱,带路党再闹一闹,说不定中国就跟前苏联一样不战自溃了。

8. 若中印陆上开战途经印度洋的贸易及石油航线将被切断吗

是有这样的 可能性
我国海军还欠缺远海作战的装备和经验 就凭一两艘核攻击潜艇和
若干驱除舰是远不够的。
远离大陆 没有陆基航空兵保护 很容易被阿三在印度洋
的海空军歼灭。

9. 印度禁用我国油轮运油,你觉得会给我国带来损失吗

印度抵制我国油船运输油类产品,对我国有何影响

据本月13日彭博社报道,有印度方匿名人士向其透露消息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印度国有企业能源石油公司,将不再雇用中国籍油船负责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运输。

阅读全文

与中印开战石油价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8上市银行理财能力 浏览:332
历年证券法司考题 浏览:403
杠杆思考术pdf免费下载 浏览:714
宁夏金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浏览:245
融资租赁汽车业务杭州 浏览:721
晚上的投资理财app 浏览:32
期货庄家手续费 浏览:60
武汉众邦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614
华尔街金融公司的运营模式 浏览:407
交易所可充抵保证金最高折扣率 浏览:874
李矅公司金融答案 浏览:188
胶合板期货521 浏览:50
海航信托到期 浏览:747
冰岛首都股票 浏览:152
成都满堂红佣金 浏览:418
融资租赁应满足的标准是什么 浏览:318
2015年直接融资比例 浏览:434
usd与人民币的汇率是 浏览:439
卡行天下融资金额 浏览:948
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倒闭 浏览: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