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苏联黄金储备变化

苏联黄金储备变化

发布时间:2023-04-17 05:20:39

⑴ 560吨黄金有去无回,二战苏联能赢西班牙功不可没

开始于1936年7月19日的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当权的政府军和左翼联盟,另一方是以佛朗哥的长枪党为代表的右翼联盟。政府军的背后有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及墨西哥支持,右翼联盟的靠山则是德意和葡萄牙。英法美则宣称保持中立。

内战开始不久,佛朗哥军队节节胜利,很快控制了西班牙三分之二的土地,并对马德里形成围攻之势。
节节败退的西班牙政府,分别与法国和苏联签署了秘密协议,将自己储存的黄金分别运往巴黎和苏联。协议明确规定,两国对黄金不拥有支配权,黄金仍属于西班牙政府。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在内战爆发前的1936年5月,西班牙的黄金储备量占全球第四位,约为700多吨。当时这些黄金绝大部分藏在马德里西班牙中央银行的仓库中,其余极小部分散存于央行在一些省的分行。佛朗哥攻占这些省份后,自然拥有了这小部分黄金。
西班牙政府首先向巴黎运出了50吨黄金,其中一部分换法朗用于购买政府军所需的军火。这部分黄金被称为“巴黎黄金”。

1936年9月14日清晨,剩下的560吨黄金开始了前往苏联的旅程。这些黄金装在木条箱里先是被运到马德里火车站,在武装押运下火车开往西班牙军港卡塔赫纳。这批黄金被称为“莫斯科黄金”。

受斯大林的指派,苏联国家安全局高级官员亚历山大·奥尔洛夫,专程来到卡塔赫纳,负责将黄金运往苏联在黑海的港口城市敖德萨的所有工作。他接到的指示还包括,无论西班牙人如何跟他要收据,他必须拒绝,拒绝任何有关的签字。

奥尔洛夫后来叛逃到美国。在向美国参议院委员会作证时,他回忆到,当时他说服了西班牙政府给了他一份证明信,以备过各种关卡时出示。证明信上,奥尔洛夫成了美国银行的代表叫布莱克斯通,为了安全起见将属于美国银行的黄金运往英国代存。因为当时运送黄金是极高度机密的行动,既不能让支持政府军的人了解,更不能让佛朗哥的人知道。

在此之前两周,一大批苏联坦克和军车已在距卡塔赫纳40公里外的地方待命。在黄金列车抵达卡塔赫纳之前,苏联军队就封锁了该军港,直到将黄金全部装上苏联的战舰。他们装了整整三个晚上。
560吨黄金装了7900个箱子。但最后苏联人在敖德萨接收时,据说只有7800箱黄金。还有100箱黄金的去向至今是谜。

莫斯科黄金从敖德萨经库尔斯克,在十月革命胜利19周年纪念日前一天,最终抵达莫斯科。

斯大林为获得如此多的黄金举行了盛大宴会,所有政治局委员受邀出席。正是在这个宴会上,斯大林讲出了那句著名的话:“西班牙人永远不会再见到他们的黄金,就像人永远看不见自己的耳朵一样。”后半句是俄罗斯谚语。

黄金一到苏联,斯大林立即要求西班牙共和政府为早先作为礼物送过去的军事物资、苏联的培训包括共产国际招募的国际纵队付费,价值5100万美元。同时,还要求西班牙为运送黄金付费。

斯大林开出的帐单包括:1200架飞机,900辆坦克,2000门大炮。历史学家们揭露,这个数字被极大地夸张了。据后他们的统计,苏联“援助”给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只有630架飞机,330辆坦克和不过1000支枪,根本没有大炮。这些武器大多是过时了苏联人不再用的。他们说,即使西班牙共和政府应该为苏联的支持而付费,斯大林的算法也比实际上应该支付的增加了30%-40%。

此后不久,参与此事的苏联军方、外交部、财政部和银行的代表,不是被处死就是失踪,奥尔洛夫则逃到美国。而西班牙方面的代表则离开祖国,分别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斯德哥尔摩,墨西哥城和巴黎。

内战结束,法国政府将50吨“巴黎黄金”移交给佛朗哥政府。这是西班牙庞大的黄金储备中唯一回到西班牙人手中的一小部分。
1957年,佛朗哥派出一个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谈判要回“莫斯科黄金”,自然无果。当年四月,莫斯科广播电台和苏联《真理报》撰文称,”莫斯科黄金“,早就被西班牙政府内战期间在国外花光了。

1990年以后解密的苏联档案表明,落到斯大林手中这560吨黄金,473吨被卖出,用于苏联大搞军工建设。
所以有人说,二战苏联能最终打赢德国,西班牙人功不可没。
西班牙人把黄金白白送给了苏联,却什么也没有从苏联得到~

⑵ 你知道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为什么只拖垮了苏联,美国能却全身而退的吗

一提到苏联被军备竞赛拖垮,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体制问题。然而,还有个方面非常重要~世界经济中,美国的绝对主导地位和美元硬通货币的坚实存在。

美元硬通货币背后,有着美国强大的经济体量和独占鳌头的黄金储备撑腰。


早在在勃列日涅夫执政阶段,石油价格飙升,苏联通过能源出口,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不过,即便是苏联的最鼎盛的年月,其经济总量也就占了美国的70%左右,但当年苏联的常规武器和核弹头数量却远超过了美国,显然,这是建立在了压榨其他行业的基础之上。

整个苏联时代,其重点都放在了军工行业,别的方面自然就不会那么受到关注,也不健全。因此,它的发展模式是单一和病态的,这种所谓“繁荣”,实际上脆弱的不堪一击。

到了在80年代,美国怂恿沙特等石油国家主动调低了石油出口价格,本来开采成本就高的苏联石油,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一下子就没了优势。加上阿富汗战场上的无底洞,苏联愈发力不从心,国内开始出现物资短缺,严重的时候买个面包、袜子内裤都得全家轮流排上一天的队。用咱们曾经在课本上学习的这句话,“人民日益增长的察羡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形容当时的苏联社会,那是再贴切不过了。

此情此景下,掐准了苏联人争强好胜和缺乏安全感软肋的里根总统,高调的出台了与电影同名的美国国家战略方针~“星球大战计划”。

⑶ 苏联为什么会粮食匮乏以至于造成解体是否有美国人的阴谋

令人担忧的粮食产量

我们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先进的一个标准,便是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因为城市化水平越高,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工人数量越多,工业化水平也就越高,但在此消彼长之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占比例也就越低。

而在农业反哺工业的情况下,农场工人工资待遇远不如城市里的工,这导致成宴枣为工人是每一个农村下一代的梦想,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但拥有城市,乡村人沦为老年人的居所,农业生产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前苏联的粮食产量也逐年递减,这正是赫鲁晓夫上台时的历史背景。

很多人无法想象,在整个20世纪前苏联的时间是粮食产量高峰是在1913年,自此以后粮食产量便一路下滑,最初的表现是,前苏联对外出口的粮食越来越少,由此换取用来补贴公寓的外汇数量也越来越少,工业发展受到了限制,咱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粮食产量的减少,让前苏联不得不从国际上购买大批粮食,才能养活逐渐增多的城市人口,原本捉襟见肘的外汇节余和黄金储备就雪上加霜了。

治标不治本,进口粮食开启了噩梦

对此前苏联也并非毫无解决办法,其实只需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匮乏的问题,但这无疑是承认之前的集体化经济防范是错误,进而否定苏联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道路,这是赫鲁晓夫不想看到的。于是他想到了前苏联广袤的土地储备,于是另辟蹊径,开始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开荒。

在最初的几年,这一政策的确产生了一些作用,前苏联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紧接着便停滞不前了。这是指的苏联开始尝试另一种方法,但是大规模引进现代化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牵引机等农业大型机械,所以到了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粮食产量小有提高,在以快速增速的消耗量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

于是前苏联终于在1963年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开始终止向东欧附属国出口粮食,正是这一次决策,让很多附属国家失去了对前苏联的信任,为后来的前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但单纯的节流已经难以挽回国家缺粮的局面,就在在同一年中,苏联动用了1/3黄金储备,从国际上购买粮食,那他主要购买的对象便是他的竞争对手美国。

到了80年代,苏联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遥想20世纪初,苏联一度是国际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时苏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是这个危机既非美国的航母境界,也不是遥远的核威慑,而是关乎老百姓吃饭问题的粮食。

粮食危机中的解体

由于集体经济体制的僵化,苏联生产的商品,已经全线落后于国际水平,这意味着他很难将自己本国生产的商品在国际上推销,想要购买粮食,只能依赖真金白银。不过好在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加上70年代的高油价,缓解了前苏联面临的粮食困境。

但当时的前苏联领导,错判了国际油价的形式,没有趁这段时间积极储备外汇,反而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军备竞赛,所以当上世纪80年代油价下跌时,前颤祥银苏联之前面临的粮食窘境,变本加厉的袭来,而1989年至1990年,又是全世界粮食歉收的茄宴一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此时的前苏联已经没有钱再从国际上购买粮食了。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允许农场以市场价格自由销售粮食,通过利润激励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轻松人的粮食产量。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苏联解体了。

⑷ 二战时几乎沦为废墟的苏联,为何战后却变成超级大国

二战开始之前,在欧洲诸多强国中,纵然苏联坐拥广袤土地,也难以融入西欧强国之列。这是因为,整个西欧的工业革命比俄国早了将近100年,尽管沙皇彼得一世很早就推动了俄国的工业化改革,由于国内大环境所致,一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在英法德等国看来,这个粗鲁、庞大、野蛮的国家也只是“大而不强”,更没有任何资格跃居他们之上。

而且,就在前苏联领导人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苏联工业发展的同时,二战的爆发几乎将整个苏联拖入了地狱,惨烈的苏德战争让苏联精华地区的诸多城市变成了废墟。原本根基就不如英法等国,又遭到战争的破坏,按道理,苏联的国力应该大幅倒退才是,然而,苏联却在二战后地位陡升,甚至成为了与美国并列的世界超级大国,苏联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社会主义阵营

最后,当然与苏联强大的武力密切相关。第2次世界大战,苏联固然承受了2700万人死亡的惨重代价,但与此同时,在最为残酷的苏德战场上,苏联也淬炼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精锐大军。这支人数超过千万的军队从苏联扭转局势之后,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纳粹德国最终被灭亡,绝大部分都是这支军队的功劳,可以说,无论有没有英美的诺隐盯曼底登陆,苏联灭亡纳粹德国的结局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正是靠着这一之无敌之师,让苏联的地位有了大幅提升,也正是这支军队的存在,才让苏联的势力不断向外扩展,并最终将东欧及部分中欧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更一手扶持了社会主义阵营。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也进一步奠定了苏联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地位。

⑸ 里欧·万塔90年50亿美元买进1400亿卢布,91年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黄金高达2000吨。

前面那个不太了解不好说,后面那个就我自己知道的解释一下。

首先是“做空”,简单来说就是把未来的货拿到现在卖。国际市场上突然出现一批数量巨大的黄金,国际金价必然大跌。
接着是黄金与国家财富的联系。黄金一直都是国家发行纸币的靠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闹亩国家购买力的标准。而且要清楚的是,在国家层面,纸币不等于财富,要是没有黄金的支撑,纸币就是一堆没有任何购买力的废纸。

举个夸张的例子吧,原来苏联的黄金储备相当于国际上一万吨物资的购买力,所以发行了相当于一喊乱万吨物资购买力的纸币。现在金价下降,黄金储备的购买力只剩五千吨了,但是市面上还是在液渗森流通着按照一万吨发行的纸币,这就出现了100%的通货膨胀。现实中10%以上的通货膨胀都会让任何一个国家严阵以待了。
如果是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就可以通过提高工业生产、进行金融调节等多种方式来调节,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90年代的苏联,一个已经病入膏肓的老弱病残,面临这种打击,那就是致命一击了,加上苏联后期本来就面临着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而且一直靠出售黄金维系经济,所以国际金价大跌直接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崩盘

⑹ 苏联解体后存在苏联银行的黄金还算数吗

苏联解体后存在苏联银行的黄金还算数吗?

~~~~~~~~~~~~~~~~~~~~~~~

当然不算数啦!


不要轻易相信承诺!有一天美国解体也一样!!!

⑺ 前苏联经济走下坡的原因

1、特殊的经济统计制度。老一代学经济的,都知道苏联的经济统计制度与西方是完全不同。它遵照的是人人熟知的“价值决定价格”。因此,苏联的经济统计,不是按市场价来计算,而是按生产价来计算。苏联经济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产品”,没人会买它们,它们生产出来就呆在芦悄仓库里。一辆苏联产小汽车,按苏联特殊的会计制度,它的价值大于一辆日本生产的小汽车,但是真正的市场,即使它的售价只有日本产小汽车的三分之一,仍没有人会愿意买。

2、大量资源由国家统一分配投入军事重工业。按土地计算,苏联是全姿哗烂球第一大国,它是世界两极之一,是一个阵营的领袖。为了维持这样的地位,维持这样的尊严,苏联将本国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军事重工业。以便和西方对阵。但是,从根本上而言,相较于西方,它的经济效率低下,科技水平落后。那么在与西方的较量中,它只能选择对军事重工业的资源投入比率,用投入换产出。这极大的压缩了民用轻工业、食品业的发展,到了最后,便出现了普遍性的民用产品紧缺。“排队经济”、“短缺经济”成了苏联民用品经济发展现状的代名词。

3、统计造假。苏联内部的官员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各级官员浮夸成风。经济数据造假成了全苏联普遍的风气。即使在乌克兰这个号称“欧洲的面包篮子”也出现食品短缺时,经济数据却仍是一片大好。苏联解体后,迷惑不解的西方经迹漏济学家到苏联实地调查,仅帐面抽样调查就发现有高达百分之五十的数据造假。

⑻ 二战爆发前和结束时各国黄金储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统计数据库与相关报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http://www.imf.org/ )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s(世界经济观察报告---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weorepts.htm )每年发表两次,详述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数据详实资料丰富,报告中全部数据以数据库形式与其链接,按年度进入报告正文,点击The WEO Database 可以方便地查找某一年度、某一国家、某一方面的具体数据。也可以从报告目录页左侧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世界经济观察数据库)直接进入数据库按国家(Search by:Country or Country Groups)或按具体项目(Search by:WEO Aggregates)查找。 通过页面上方的Country info栏目,按字母顺序,或在搜索框输入国家名称检索,可以进入有关国家的相关页面,查看该国详细的数据和资料。

2、 WDS database( http://www-wds.worldbank.org/ )
WDS(World Development Sources)database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报告数据库---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或地区有关增长和发展的最新数据和统计资料,该数据库可以检索和浏览14,000多份文件,可以分别按国家、文件类型(分析与咨询、研究报告、项目文件等)和部门(农业、经济政策、环境保护、金融、石油与天然气等)进行一般检索和包括文件语言限定的高级综合检索。主页上方的“Countries”、“Data”等栏目,均链接至世界银行网站主页( http://www.worldbank.org/ )的相关内容,可以按国家和数据种类等进一步查找。如按数据类型(Data & Statistics > Data by Topic)查找,分为26个主题,每个主题页面都有WDI(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和Useful sites on this topic(有助于了解该主题的网页)、Useful links(有用的链接)或World Bank sites with data on this topic(载有该主题数据的世行网页)等相关链接,可以据此扩大检索范围,找到更多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3、UNSD database( http://unstats.un.org/unsd/databases.htm )
联合国统计司(UNSD)数据库。其中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为1962年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已积累近700百万条记录;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Online (MBS Online)(在线统计月报)包括了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每月统计数据,可以按各种经济指标(Data dictionary)和按国家/地区(Countries & areas)等进行查询;United Nations Common Database (UNCDB)(联合国公用数据库)是一个对全部文件元数据采用一种共同的格式实现不同来源信息一体化开发的非专门用户使用的在线浏览与查询系统,提供从30个专用数据源中选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连续性数据。

4、Asia-Pacific database( http://www.unescap.org/stat/data/apif/index.asp )
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的亚洲与太平洋沿岸国家数据库,可以分别按国家(Order by country)和各种指标数据(Order by indicator)查询,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储蓄、个人消费、外债、消费品物价指数、消费者食品物价指数、政府财政收入与各种支出,以及人口、教育、就业等等社会和经济指标数据详尽齐全,其中文版(Chinese Version)对汉语用户尤其便利。该网站的其它栏目,如Publications、Programmes等可以提供某一国家更为全面的数据和资料。

5、Statistical Data Locators( http://www.ntu.e.sg/lib/stat/statdata.htm )
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制作的全球统计数据检索工具,按洲分国别提供查询入口和书目、主题检索指南,各国之下详列相关链接,政府官方网站和专业网站尽在其中,堪称精良、便捷的查询平台

6、Statistical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www.lib.umich.e/govdocs/stats.html )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图书馆的专门揭示和利用网络统计资源的网站。分类详尽,链接资源权威,是查找统计资料的指南和入门工具。

对于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贸易、就业等某一经济领域的更为具体、详细的数据与资料,可在上述检索的基础上,利用5--6进一步查找相应的专业数据。

⑼ 为啥人们感觉苏联在二战中越战越强,并在战后迅速成为世界强国呢

20世纪的30年代之前,俄国是一个有庞大身躯,但其工业化水平与西欧国家无法相比的国家,尽管沙皇彼得大帝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种差距并全力推动了俄国的工业化改革,但是毕竟比其它西欧国家工业革命晚了将近百年,所以,在英法德等国家的眼里,俄国不过是个有庞大身躯但并不强大的国家。

二战虽让苏联付出惨重,但也因此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威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苏联在欧洲战场与纳粹德国的血战,一度牵制了纳粹德国超过90%的兵力。纳粹德国最终灭亡,可以说苏联功不可没。这不仅让苏联人心中倍感自豪,也让世界各国革命者更加重视苏联。苏联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促进了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

所以,苏联在战后能够快速成为超级大国,与其早先的工业改革、20年专注建设、丰富的资源以及经济危机等时代大背景是分不开的。


再有就是苏联强大的武力。二战让苏联付出2700万人死亡的沉重代价,但却锤炼出一支装备精良、战斗经验极为丰富、能征善战的强大大军。这支军队从苏德战争初期败势之后,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苏联的地位才大幅攀升,并让苏联的势力不断向外扩展,最终把东欧及部分中欧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搞起了社会主义阵营,也为苏联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

⑽ 俄罗斯黄金储量

官方公布储备量:1094.7吨
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9.7%
俄罗斯便开始增加其黄金储备,多来自瑞士和中国。由于西方对其施加的经济制裁渐重,8月,俄罗斯央行决定更大量地买入黄金,以分散美元、欧元储备。
拓展资料:
1.金储备(gold reserve) 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它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
2.黄金储备的管理意义在于实现黄金储备最大可能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作为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之一,黄金储备在流动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应考虑其适度规模的问题。
3.中文名黄金储备外文名gold reserve简 介“储备”在《辞海》中的解释意 义正确理解黄金储备的概念作 用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隶 属国际储备
“储备”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储存起来以备使用”。1965年十国集团《创造性储备资产研究小组的报告》对储备定义所作的表述为: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当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可直接或有保障地通过同其他资产的兑换,用来支持其汇率水平的所有资产。
4.黄金储备对黄金储备概念的表述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把黄金储备看作是一种货币性黄金,即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所持有的黄金;另一种看法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及其他官方机构为应付国际收支上的需要所持有的黄金总额。这两种表述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把黄金看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可见非金融用途的黄金不在黄金储备范围之内。从概念的外延来看,前者所指黄金储备似乎包含的内容很广,而后者仅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及官方所持有的黄金,而且其目的性十分明确,即是“为应付国际收支上的需要”所持有的黄金。可是,作为金融资产的黄金并不一定都是黄金储备,因为作为金融资产的黄金,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一些国家的银行把黄金作为一种信贷资产同其他信贷工具以运用;有的则把黄金作为货币形式的投资手段,以商品形式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种形式的黄金,尽管它是属于金融资产,但不应列为黄金储备范围之内。因此,只有那些由一国中央银行控制的,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相对稳定的作为金融后备资产的黄金才是真正的黄金储备。

阅读全文

与苏联黄金储备变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财产品喜好调查问卷 浏览:746
以太币实时交易价格 浏览:760
mt4外汇交易系统手机版 浏览:151
汇率转换选择题 浏览:179
下列关于经营杠杆说法正确的有 浏览:531
无人货架指标 浏览:507
双重汇率是哪种 浏览:696
贷款买车能拿到购车合同不 浏览:103
持仓市值不对 浏览:253
广州小龙虾融资 浏览:878
助学贷款逾期记录删除 浏览:40
老虎证券违法吗 浏览:914
金融公司查个人信用是否违规 浏览:465
st瑞徳股票 浏览:662
小小酒股票 浏览:708
嘉药堂股份 浏览:960
山东日照公积金贷款计算器 浏览:169
固定收益类信托业务 浏览:807
远东天津融资租赁 浏览:518
人民币和乌克兰格里汇率 浏览: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