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大立科技贷款

大立科技贷款

发布时间:2023-06-14 10:24:36

㈠ 现在网贷行业监管持续加强,嘉银金科如何应对行业低潮

——原标题:2019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市场分析:平台转型大势所趋,监管科技升级是发展关键

P2P平台团贷网暴雷,又一轮暴雷潮似有加速爆发之势

日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千亿级的P2P平台团贷网被立案侦查,创始人唐某、张某投案自首,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次不一样,更多重量级、甚至行业声誉不错的平台倒下,是这波P2P暴雷潮的特点。团贷网暴雷之前的3月23日,成立于2009年、有行业“鼻祖”之称的P2P行业头部平台红岭创投宣告清盘,留下184亿的“窟窿”待填。

一个自然而然的疑问是,一波又一波的P2P平台倒下,然而,人们在习惯性思维下期待的行业“大破大立”,为何仍然遥遥无期?事实上,2018年的“P2P爆雷潮”过后,现存的P2P平台仍然超过一千家,且不说类似红岭创投这样的头部平台何去何从,只是综合实力不佳的大部分平台,就足以让人担心行业的风控现状。

2019年2月中国P2P网贷行业成交量累计值达到8.23万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中国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1060.16亿元,环比下降4.88%,同比下降52.84%。累计方面,2018年1-12月底,中国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8.03万亿元,突破了八万亿大关。进入2019年1月底,2019年1月底中国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8.13万亿元。截止至2019年2月2019年2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954.63亿元,环比下降7.95%,同比下降43.52%。累计方面,2019年1-2月中国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8.23万亿元。

2018-2019年2月中国P2P网贷行业成交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P2P行业缺失硬核监管机制

P2P行业的风控缺失背后,真正缺失的是“硬核”的监管机制,其中特别是依托大数据的风控科技的升级。

P2P行业的问题,监管滞后是主因。如果只是一家P2P平台暴雷,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个案,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P2P闹剧,说明这个行业整体上的风险敞口虽然明显巨大,但监管的滞后性,没有明显改观。

加强监管的科技升级是发展关键

不过,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监管机构,在创新监管思路、升级科技手段的升级上,已经走在行业的前沿。比如,对这次团贷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温州的经验就值得注意——今年1月,温州市龙湾区公安分局对“鼎信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进行了立案侦查,而据悉,公安部门对这起案件的及早介入,得益于温州市金融办从“金融大脑”发现的预警信息线索。

我国各地的地方金融办,在及早发现和处置P2P平台风险上处于重要的位置,也因此,这类金融监管者能否转变思维、加强监管的科技升级,实际上是很关键的。仍以温州为例,其“金融大脑”的核心是支付宝“风险大脑”提供的监管科技能力,该系统自去年10月上线测试以来,温州市金融办已经借此发现206起疑似高危涉众风险企业,其中就包含大量P2P平台。

科技手段能够在金融风险防控上奏效,除了地方金融办处在监管一线的位置,还与金融平台的发展特点有关。近几年,包括P2P在内的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机构数量井喷,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快速演变,风险爆发频率高、传播快、涉众广、形式多样等特点也随之而来,这对金融监管部门依靠人力和经验的传统监管模式是挑战,但与依托大数据的科技风控,恰恰是匹配的。

金融科技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套基于类似“风险大脑”的成熟的科技风控方案,不仅可以识别P2P,往往对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与识别也同样奏效。同时,一套全国性的、普适性和普及度都较高的科技风控方案,对于涉及超范围经营、跨地域经营的高风险金融行为,也可以在协同效应最大化的意义上,成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抓手。

虽然目前被关注较少,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长期来看,科技手段之于金融监管升级的意义还在于,其对金融监管的介入越深,对人的依赖性越小,在解放监管精力、减少无效监管的同时,人为有意干预造成的监管障碍也会越少。换言之,科技风控不仅在升级监管的手段,也将深刻影响未来的监管机制,并且在这一意义上同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社会公信力。

之于当下的P2P行业而言,目前P2P平台的数量仍然是数以千计的,在监管趋严和市场整合的内在需求下,小平台暴雷、中平台清盘、大平台转型势必成为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而依托科技风控的监管升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倒逼行业的良性整合,在行业进入成熟期之后,也将成为行业发展更加有力的一只推手。

㈡ 大立科技股票质押是什么意思,是因为资金出问题了吗

你好,A股上市公司股东质押股票很常见, 至于质押原因,可能是为了更高的资本运作效率,也可能是资金紧张,具体原因外人就无从知晓了。

㈢ 董秘避答!高德红外的解禁尴尬

屡次拒绝正常采访,事后却于网络平台进行避重就轻的回应,高德红外董秘玩的是哪出?即便如此,这些回应也无法改变公司2018年净利润掺水的事实,由此支撑的高估值也是风险满满。

本刊记者 许梦旖/文

证券市场周刊》于4月19日(周五)晚间刊发了名为《高德红外高增长幻象》的报道,这篇分析高德红外(002414.SZ)经营状况的稿件,引来了个人股东避重就轻的回应与对记者人身权利的侵犯;与此同时,高德红外总经理公开表示,公司的媒体沟通渠道畅通。在记者向公司求证后,这篇网络文章随即被删除。

事实上,《证券市场周刊》记者依照正规采访流程三次联系到了上市公司,但董秘均拒绝接受采访,却异常活跃于互动易,称报道中有论据支撑的事实是“不实信息”。

对此,本刊认为,相关网络回应数处偷换概念。从其他收益、坏账冲回、开发支出资本化等会计科目分析比较,高德红外与同行的财务操作差异巨大,这是在大解禁压力下进行的盈余管理还是公司确能自圆其说?

偷换概念的回应

在《高德红外高增长幻象》发出后非常短的时间内,新浪 财经 通过笔名为“流星”的记者发出了一篇名为《媒体曝高德红外增长幻象 个人大股东怒怼对方不专业》的稿件。

随后,《证券市场周刊》的相关稿件被从Wind资讯高德红外的新闻公告中删除。

这篇回应报道并未能提供任何新的新闻线索与独立采访,反而是对本刊报道的分析进行了选择性地摘取,并将公司个人股东在网络平台上的回应进行了美化。

为保准确传递出双方观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将原文引述高德红外个人大股东回应,并对重点问题澄清其对本刊报道的回应。

首先,这位声称是公司个人大股东的网友在股吧内表示,“商誉,通常业绩不达标,才会计提商誉减值,汉丹机电,实际是公司用1.87亿现金和1172万股公司股份收购的,并且绑定汉丹原管理层,人家25.6元真金白银买的,持有3年了,汉丹一年将近1亿利润,公司太占便宜了。”

这项回应完全是对原文的曲解。原文中对于上市公司收购汉丹机电的报道事实均出自高德红外的法披公告,报道中亦肯定了汉丹机电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的极高增长性。特引用《高德红外高增长幻象》的原文内容以正视听:“高德红外2015年9月以自有资金4.87亿元收购汉丹机电100%股权后,新增了传统弹药及信息化弹药业务,此笔交易也形成了2.8亿元的商誉。彼时,汉丹机电给出的业绩承诺是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累计净利润为2.16亿元。收购完成后,高德红外传统弹药及信息化弹药业务的营业收入增长迅猛,2018年,实现营收4.39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18.8%,占总营收的40.5%。”

对于本刊提出的补贴占净利润比重较大的问题,这位未具名的大股东旋即在第二条回应中偷换了概念,“各种补贴1.02亿,核高基当然有补贴。如果公司的研发没有成果,或者技术不够先进,政府会给你补贴,你拿个补贴试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历史 补贴”与“2018年补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本刊报道明确表示,上市公司的 历史 补贴均在2000万元左右,但在2018年骤增到1.02亿元,占1.32亿元净利润的比例为77.2%,对净利润贡献巨大。

分项看,其他收益主要包含“有关国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7192万元、研发投入补贴1346万元、工业强基配套资金等1010万元等,其中税收优惠2017年为零。从其他收益确认时间看,高德红外在2018年第二季度、第四季度分别确认了5844万元、4351万元,相比于2017年5844万元的净利润,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记者却未查阅到相关公告。

净利润规模与高德红外相当的睿创微纳目前正冲刺科创板IPO,该公司2018年净利润为1.25亿元,但其他收益只有1254万元,占净利润的比重只有10%左右。

接着,个人股东代替公司董事长黄立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存贷双高,危险,质押更危险,有没有生活常识。房产抵押贷款,中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吧,存款也有吧,有更高的投资收益,为何要还贷款,傻呀,质押了不到持有股数20%的股份,何险之有,我们买股票还可以超过家庭资产的20%,不融资怎么快速发展。”

那么,难道融资了就能快速发展?事实上,高德红外2010年IPO时募集到19.5亿元资金,此后的2016年又进行了定向增发,募集了6.21亿元,合计超过25亿元。

但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上市前的2009年,高德红外的营业收入为3.53亿元,净利润为1.38亿元,上市之后只在2010年净利润达到了1.4亿元,此后再也没能创出新高,其中耗资4.87亿元购买的汉单机电在2018年贡献了8033万元的净利润,此外尚剩余2亿元募集资金,目前来看,其他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

另外,在本刊文章刊登后,董事长黄立继续对股权进行了质押与解除质押的操作,但用途却改为了“个人用途融资”,在报道发出之前,公告中用途一栏仅为“融资”,这位股东好像又一次揣摩错了董事长的心思。

对于高德红外的坏账冲回操作,公司董秘与个人股东统一了口径。个人股东声称,“110万坏账和21万坏账,公司2018年应收账款89673万,这两个加起来131万,不到万分之十五,何险之有,前两年的股票单向交易费率是千分之二,大家短线一样活跃啊。”公司董秘同样表示,“公司报表中110万元对应的类别为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因此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本刊文章中从未提及过个人股东与董秘所说的“110万坏账”,报道原文为“报告期间,高德红外确认的各种补贴为1.02亿元,2017年同期为2785万元,即便是扣非净利润,也是靠着-3153万元的资产减值冲回获得,而2017年同期则为6255万元的计提,不考虑这一因素,扣非净利润基本没什么增长。这样的故事如何支撑目前二级市场超过160亿元的估值?”此外,高德红外的行业对标公司大立 科技 (002214.SZ)在同期并未进行坏账冲回处理,而高德红外则依靠2017年过低的业绩支撑了2018年的业绩增长,公司的真实基本面远不如表象那么光鲜。

而且,个人大股东的长篇回应中遗漏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即高德红外异常的研发投入资本化率。201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59.3%,资本化金额9772万元,而当年的归母净利润却只有6795万元!高德红外靠着研发投入资本化美化了报表。但奇怪的是,在2014年年报中,高德红外当年的研发投入金额不过6711万元,何以在2014年年报中仅资本化金额就高达9772万元?不过,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研发投入为16483万元。2017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再一次解了高德红外的“燃眉之急”,该年度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高达6390万元,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却只有5844万元。再到2018年,高德红外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为6771万元,资本化率达25.3%,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1.32亿元。

而大立 科技 历年的研发投入资本化率都为零,同行的睿创微纳也基本上是把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处理。高德红外异于同行对研发投入进行了如此高的资本化,客观上对业绩有美化作用。

解禁下的压力

高德红外在2019年一季报中预告上半年净利润为1.23亿-1.64亿元,同比增加20%-60%。

实际情况有待半年报的披露,不过靓丽的半年报却有利于相关方的解禁减持。

2016年9月,高德红外的大股东关联方及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斥资3亿元和3288万元参与定增,锁定期为三年,到2019年9月底解禁,增发价格为25.60元/股,期间高德红外仅进行了少量的送转和分红,5月9日高德红外收于16.44元/股,参与方目前被套。

最后,该股东以个人身份避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释放出不用担责的所谓利好:“军工,好多不方便披露,会有惊喜的。”可是,个人股东又如何知道这些利好?

真实情况是,高德红外的估值高企。截至2019年5月9日收盘,高德红外的市盈率高达百倍以上,而其所属的申万三级行业“其他电子III”平均市盈率仅43倍。

㈣ 关于股票投资问题、急求答案。

对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和股市,可以用危机和灾难来形容。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遭受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考验,GDP增速从高位回落,很多行业出现供求过剩,企业进入盈利艰难的时期。
2009年经济将进入最坏的时期,这种最坏表现为经济增速进入最低点。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表现为衰退期的特征,中国经济则表现为增长衰退。在经济进入回落的周期下,应关注反周期政策的实施和如何发挥作用。在目前内忧外患的经济背景下,管理层需要继续加强政策调控,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预期。
2009年的股市也许就是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珍惜的季节。通过对不同衰退期的股市进行的统计分析,股市呈现的基本特征,即经济的衰退期或许是股市投资的最好时期,这可以理解为由于经济的衰退使得投资者可以买到更多物超所值的股票,经济最坏的时期往往会带来股市最好的结果。
从指数的点位看,基于对明年上市公司盈利下降10%左右的判断,25倍PE是可以接受的上限,对应上证指数的高点在2700点;而15倍PE可以获得需求支撑,对应的上证指数在1650点,那么,我们预计明年上证指数的基本运行区间在1650-2700点之间。
既然认为2009年是投资者应当珍惜的季节,那么应该买什么?“拐点”与“成长”,是投资活动中的永恒话题。所谓拐点,主要是周期性行业的景气变化,当行业进入谷底期,并开始迈向复苏期,向上的拐点已经形成;当行业进入景气高峰,出现成长的回落,往往意味着衰退的无可避免。所谓成长,应该是基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向,寻找到更具发展空间的行业。这种成长往往都是需求推动的,而需求一方面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需求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来自于创造性需求,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拐点”主要是指一些周期性行业,特别是一些形成景气向上拐点的行业,如石油石化、基建、电气设备,化纤等行业;在分析“成长”时,则应主要从需求的结构变化入手。从美国的经验看,其需求呈现鲜明的结构变化,如人均1000美元以下是非耐用消费品为主,人均1000-3000美元是耐用消费品,3000美元以上则推动消费服务业的快速扩张。按照中国的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宏观政策与技术进步将集中体现为对农业、环保、清洁能源、军工、医疗等新兴产业的推动。
策略思路:推出以下三类组合:一是成长型组合10只:中兴通讯、双汇发展、振华港机、特变电工、天士力、康美药业、青岛海尔、北大荒、中国铁建、中国卫星;二是拐点型组合10只:山西三维、烟台万华、中国玻纤、东方电气、国电电力、武钢股份、赛马实业、中联重科、一汽轿车、四川美丰;三是中小板组合10只:美邦服饰、盾安环境、科陆电子、东力传动、中航光电、大立科技、启明信息、武汉凡谷、鱼跃医疗、思源电气。

㈤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500分相赠)

一一解答`` 看好咯

1.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二战后,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要求冲破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地域和国界障碍,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和先行步骤而逐步发展起来。自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以来,1967年亚洲建立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1967、1975年非洲成立东非、西非共同体;1965年大洋州成立新、澳自由贸易区;1989年美、加、墨三国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具有一体化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已超过40个,所包含及正在申请的国家达100 多个,其中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出现,不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更有着直接的意义。通过在更大范围内建立统一市场,进行更为深刻的国际分工、更为广泛的国际交换,达到在更广范围内的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的欧共体(欧盟)为例:欧共体在1992年底形成统一大市场,使12个成员国GDP平均提高4.5%,创造了18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使商品价格下降6.1%,并改善了成员国内部的对内、对外经济平衡。 而新增经济福利值则更为可观,由于取消贸易壁垒所取得的获益相当于欧共体GNP的0.2%,由于取消影响生产的壁垒所取得的获益达到欧共体GNP的2.2%,由于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取得的获益达到GNP的1.6%。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成功加入WTO,为我国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赢得了参与制定世界经济规则的权利;另一方面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重要成员,并成功举办了APEC上海会议;与俄罗斯、中亚一些独联体国家发起并成功地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并正在与东盟十国构建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10+1)等。但是,在目前国内地区市场分割严重、地区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企业竞争力较弱等现实面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借鉴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在国内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加强域内经济的联系和合作,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不断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提高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并且通过发展若干跨地区的经济实体(大企业集团),来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最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些学者把此称之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尽管这种提法可以推敲,但其本意是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区经济,这是应该予以认真考虑的。我们认为,加快一些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经济区,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状况

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共实现的生产总值约占中国全国四分之一,增速分别达到了百分之十五点四、百分之十四点一和百分之十二点六,均高于全国百分之十点九的平均水平。

但同期上海、浙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为百分之九点五和百分之十七点六,都大大低于全国百分之二十九点八的增幅,江苏省的投资增长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二点七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中国国内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分倚重投资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长时间高位运行,必将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趋势性特征:

一、经济发展进入内需与外需的均衡增长阶段。今年以来,虽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要素资源价格过高等不利因素的冲击,长三角区域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内需的拉动作用增强。以上海为例,1999~2005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8.4%、44.2%和7.5%。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并在寻求内需与外需的均衡增长。第一,投资稳步增长,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以浙江为例,1990~2005年,其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拉动经济增长提高0.25个百分点。从边际资本——产出效率来看,2000~2003年,投资效率呈现升高趋势;2001~2005年,投资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消费需求趋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991年以来,上海市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90%左右,最终消费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浙江省消费需求每增加1%,经济增长0.47个百分点,年均13%的增长中大约有6个百分点归功于消费。第三,出口结构趋于优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我国对内对外开放度的加大,长三角地区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外需逐渐壮大,与内需均衡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持续优化。近年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长三角地区逐渐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努力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2001~2005年间,浙江省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从24666.44元/人提高到43337.28元/人,年均提高11,9%。今后一段时间,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地区正着手进一步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投资科技含量高、污染低、耗能低、效率高的行业,为此,双管齐下:第一,继续“开放门户”,向外延伸发展的触角。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竞争机制,加快优胜劣汰和资产重组的步伐。第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耗、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三、区域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领先者,原因在于重视地区间资源要素的互动和产业的梯度转移。为了促进苏北地区的经济加快发展,江苏省一贯推行产业、财政、科技和劳动力的“四项转移”。同时,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苏南地区鼓励企业尽快把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到要素相对充足的苏北。五年多来,省内外共向苏北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947个,项目总投资额2431.4亿元,实际引资额982.8亿元。进入“十一五”时期,江苏省仍继续推动境内外产业和科技成果向苏北转移,加快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如今,苏北已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同时,这种产业和资源要素的转移也为苏南企业拓展了发展的新空间。未来时期,苏北在苏南地区的产业扶植下,将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将更加协调,长三角的发展后劲也将进一步增强。

未来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在投资、消费以及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驱动下,经济仍将平稳快速增长。预计2007年,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3%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占全国的1/4左右。

只有逐步把投资比重与速度降下来,才能给结构调整预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根本好转。

据了解,今年以来,江、浙、沪三地正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重点加大对集约化、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因此大大降低了投资增幅。

而与此同时,消费和出口的增幅也在加大,数据显示,江苏、浙江、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均超过了当地GDP的增速。

3.FDI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利用长江三角洲各个城市的有关经济数据对长江三角洲FDI与GDP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与当地的外商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关联度.对长三角地区更好地吸收FDI,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改革开发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再传佳音,经过一年“盘整”之后,长三角又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经济增长速度在2005年回落的基础上实现了新提升,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加速,经济结构趋优、经济活力增强、经济质量提高的特征。
主要经济指标在高基础高增长的基础上再次突破“新关口”: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5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6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2800亿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9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除投资外)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呈现回暖发展态势。初步统计,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82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00多亿元,16城市GDP平均增速达到15.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比2005年全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栅陕了0.1个百分点,表明长三角地区经过2005年盘整后走出新的增长阳线。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719亿元,同比增长22.8%,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长三角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提升。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增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569亿元,平均增速达到14.6%,增速比今年一季度提升了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1.4%,2005年提升了0.8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长三角各地区发展的重点。
经济增长动力强劲
投资保持适度增长。近两年国家宏观调控投资的效应充分显现,长三角地区投资增长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18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4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从房地产投资来看,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86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反映出长三角地区房地产投资从过热走向平稳,长三角地区投资依靠房地产拉动增长的局面也得到改善。
市场消费稳中趋旺。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上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6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2005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加快了0.3个百分点,汽车、住房、装修装潢等消费热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从上半年统计数据看,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继续呈现出口增长快于进口的特点,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284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出口累计达到1605亿美元,增长27.0%,进口1241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实现贸易顺差364亿美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长三角地区进出门总额、进口总额增速首次出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象,其中进出口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但出口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平稳发展。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稳步发展,商务部确认的到位注册外资158亿美元,上半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284亿美元,长三角地区到位注册外资占全国的55%以上,反映出经过调整后的长三角仍是外资投向的重点。
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财政收入增长稳定。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19亿元,同比增长1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总体较好。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5城市(缺舟山)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687亿元,增长18.8%,其中利润1611亿元,增长18.3%,增速比2005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总体趋好。
居民收入增加较多。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呈现稳步增加态势,16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到920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千余元,增速均值达到13.5%,16个城市中除嘉兴、湖州外,增速都达到两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快速增加,,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均值达到5773元。
经济增长环境有利
市场物价走势温和。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均值为101.4,物价上涨1.4%,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5个百分点,比2005年回落了0.3个百分点,物价形势趋于稳定,与全国平均水平(1.3%)基本持平。
金融信贷较快增长。6月末,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66434亿元,比年初增加686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9828亿元,比年初增加5821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6490亿元,比年初增加2539亿元。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房地产业调整的前提下,长三角经济反而保持了更高速的增长。长三角地区上半年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反映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逐步由投资拉动转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由此也可以看出长三角经济继续在新一轮增长周期高增长的平台上快速前行。

5.长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对策
比较多 发个链接吧
http://www.iwee.org/research/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7&Page=1

回答完毕`````

阅读全文

与大立科技贷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性金融资产可作为公司资产 浏览:446
山东金融息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浏览:922
八万澳元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340
南京银行理财产品开放日 浏览:932
安徽盛泉金融公司招聘 浏览:386
保险公司银行理财产品 浏览:856
我国沪深交易所 浏览:959
负责投融资副总经理任职条件 浏览:649
中宠股份股票行情 浏览:18
融资贷款客户常问问题 浏览:618
中国社会融资结构 浏览:672
外汇抛物线战法 浏览:198
期货大豆一手几顿 浏览:815
期货铜每月均价 浏览:193
政府融资的几种方式 浏览:717
人民币汇率贬值对外币汇价影响 浏览:523
工地杠杆吊制作 浏览:617
非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浏览:449
俄罗斯玉石交易所 浏览:943
高盛买泰康股份多少钱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