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4 16:39:34

Ⅰ 乔娟的学术成果

1. 乔娟、李秉龙、康敏《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市场关系研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31.5万字,科学出版社ISBN,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2008年6月
2. 乔娟、李秉龙《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著作,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53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中国经济问题丛书)2006年8月。该著作于2008年获得第十五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三等奖;该著作于2008年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李秉龙、乔娟、王可山《WTO规则下中外农业政策比较研究》著作,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6年3月
4. 李秉龙、张立承、乔娟、曹宏民《中国农村贫困、公共财政与公共物品》著作,30万字;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4年
5. 颜军林、乔娟、陈劲松《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中的“中国柑桔国际竞争力”,著作,2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3年,通讯著作
6. 乔娟《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著作,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出版,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2年11月。该著作于2004年12月获得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2004年首次评奖,“专著类”提名奖
7.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著作,20万字;辽宁人民出版社ISBN1996年
8. 《农业经济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5.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9年1月,参编2万字(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
9. 《农业标准化知识读本》“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知识读本丛书,编著,18.2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9年6月,主编1/2(乔娟、周云龙)
10. 《市场营销学》营销学系列教材,编著,40.6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2008年4月,主编2/2(陆娟、乔娟)
11. 《市场营销学》21世纪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系列教材,编著,4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5年3月,主编1/3
12. 《畜牧业经济管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编著,4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编2/8
13. 《市场营销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编著,3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编2/8
14. 《现代期货市场学》编著,50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ISBN2003年,参加
15. 《市场营销学》编著,20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0年,独立主编
16. 《市场营销学》本校教材,编著,20万字;1998年,2/3
17. 《市场学原理与农产品贸易》编著,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1995年,参编 1. 国际生物质能源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探索与争鸣》43-45,2009(2),通讯作者
2.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中国畜牧杂志》23-26,2008年第44卷第8期
3. “中美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传导关系比较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87-93,2008,13(2),通讯作者
4.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31-37,2008.2,通讯作者
5. “中美棉花期货市场功能比较分析”《价格月刊》67-70,2008.4,通讯作者
6. “中国豆油期货市场功能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79-84,2008.4,通讯作者
7. “质量投资模型下的安全食品生产实体决策行为分析”《技术经济》74-77,2008年第27卷第5期,通讯作者
8. “国际垄断对中国大豆进口影响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69-73,2008第27卷第6期
9.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农业展望》38-40,2008.6,第二作者
10.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农业展望》38-42,2008.3,通讯作者
11. “肉牛产业加速下滑急需出台扶持政策”《中国畜牧杂志》6-9,2008年第44卷第10期,第四作者
12. “消费者乳品购买行为与支付意愿分析——以北京市居民为例”《中国食物与营养》31-34,2008.7,第三作者
13. “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中国畜牧杂志》10-13,,2007年第43卷第6期
14. “国有农场财务危机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构建”《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2,通讯作者
15. “中美棉花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国物价》23-26,2007.10,通讯作者
16. “食品安全: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购买意愿和行为研究——北京市消费者调查” 《2007年中国青年农经学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通讯作者
17.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3,通讯作者
18. “中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7.4,通讯作者
19 “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借贷行为的影响”《乡镇经济》2007.12,通讯作者
20. “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7.4
21. “世界小麦的生产与贸易”《生命世界》2007.9,通讯作者
22. “中国大豆进出口与豆油、豆粕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农业展望》,通讯作者
23.“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农业工程技术新农村建设专辑》2007.6,第二作者
24. “东北大豆优势产区国际竞争力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通讯作者
25.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现货市场条件探讨”《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3
26. “中国大豆市场竞争性实证分析:1998~2004”《中国农村经济》2006.2,通讯作者
27. “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现货市场条件分析” 2006年全国中国青年农经学会论文集《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0
28.“贸易政策调整与中国大豆进口”《新疆农垦经济》2006.5,通讯作者
29. “构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制约因素及建议”《理论探讨》119-120,2006.6,通讯作者
30.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畜产食品的安全问题”《饲料科技与经济》2006.10
3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中国牧业通讯》2006.21,18-22
32. “解读“7+1”模式”《饲料科技与经济》2006.6
33. “我国实施畜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限制因素及对策探讨”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6.12
3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 第九次全国畜牧业经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畜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10
35.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导刊》2005.4
36.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cts”,《百年农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
37. “我国生鲜食品超市业态成长的限制因素与对策分析”,《财贸经济》2005.9,通讯作者
38. “新“零售之论”理论与生鲜食品零售业态演化”,《财经科学》2005.9,111-117,通讯作者
39. “中美棉花价格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287-293)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10月,通讯作者
40.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5.11,通讯作者
41 “中国大豆竞争力国际比较” 《世界农业》2005.9,通讯作者
42. “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3,通讯作者
43. “中国豆粕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实证分析”,《中国畜牧杂志》2005.6,通讯作者
44.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农业》2005.2,通讯作者
45.“生鲜食品超市的业态成长:限制性因素与对策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5.4,通讯作者
46. “中国优势奶牛产业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黑龙江A县和山西B县为例”,《新疆农垦经济》2005.3,通讯作者
47. “中国鲜苹果在其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9,通讯作者
48. “我国苹果在其主要进口国或地区的竞争状况分析”,《北方果树》2005.5,通讯作者
49. “中国家禽业发展中的信用问题及建议”,《中国禽业导刊》2005.12,第三作者
50.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运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调研世界》2005.1,通讯作者
51.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问题》2004.12
52. “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分析”《中国粮食经济》2004.9,通讯作者
53.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探讨及相应对策”,《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
53. “中国水禽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7-8
54. “中美小麦成本和价格比较及其原因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04.4,通讯作者
55.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效果分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气象出版社2004.9,通讯作者
56. “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分析”,《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通讯作者
57. “比较优势与山西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3,通讯作者
58. “WTO规则下国际农业政策的发展趋势”,《调研世界》2004.9,第三作者
59. “中国禽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对策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4.11,第三作者
60.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 meat procts”,《中国、欧盟、以色列持续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宣读,中国北京》2004.3
61. “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
62.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第二作者
63. “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分级系统的国际比较”,《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3.1第66期
64. “畜产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畜牧业经济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3
65.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加入WTO后的两岸农业—投资与贸易》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7,第二作者
66. “中国奶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12
67.“中国牛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小康社会与农民、农业、农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
68.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1世纪展望》韩国光州?全南发展研究院2003.12
69. “结构调整要效益优先——各省市区主要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农民日报》第八版2003.11,第三作者
70.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7
71.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与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宣读》2003.10
72. “中国柑桔鲜果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11
73.“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调研世界》2002.10
74. “中国柑桔鲜果国际竞争力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通讯作者
75. “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通讯作者
76. “中国猪肉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2.01
77. “国外农业财政政策与农业金融环境比较研究”,《世界农业问题研究(第四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第二作者
78.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气象出版社2002.1
79. “中国大豆为何陷入困境”,《调研世界》2001.10
80. “中国主要家畜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7
81. “中国主要新鲜水果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0.12
82.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调研世界》2000.7,第二作者
83.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不断萎缩的原因探析”,《调研世界》2000.1
84. “论我国水资源的经济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7
85.“简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9.5
86. “论棉花产销市场化及其政策选择”,《调研世界》1999.5,第二作者
87. “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调研世界》1999.3
88. “论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中国粮食经济》1998.8
89.“论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食品安全与比较优势》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7
90. “发育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意义与对策”,《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2
91. “影响我国统一农产品市场发育的成因与对策”,《学习与探讨》1998.1
92.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是农民负担加重的根本原因”,《农业经济问题》1997.10,第二作者
93. “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农产品市场的思考”,《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5
94. “论农业教育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农业经济问题》1997.10,第二作者
95. “论农业税收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调研世界》1997.5,第二作者
96. “论农业教育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流淌”,《市场经济与区域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二作者
97. “论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其向农业的经济利益转移”,《调研世界》1997.2,第二作者
98. “论棉花产销政策的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建立”,《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第二作者
99. “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趋向的政策”,《调研世界》1996.2,第二作者
100. “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1996.3,第二作者
102. “发展我国粮食期货交易的障碍与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1996.1
103.“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提高对策”,《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104. “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1995.10,第二作者
105. “初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1995.5,第二作者
106.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思考”,《农经理论研究》1995.2
107. “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第二作者
108.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1995.2,第二作者
109. “市场经济与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110. “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1994.9,第二作者
111. “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农经理论研究》1994.2
112. “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1993.11
113. “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114.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第二作者
115. 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1993.2,第二作者
116. “海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农业经济》1992.5
117. “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118.“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第二作者
119. “浅谈增加农业投入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3
120. “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1991.2,第二作者
121. 李秉龙、乔娟“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趋向的政策”,《调研世界》1996.2,CSSCI
122.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1996.3
123. 乔娟“发展我国粮食期货交易的障碍与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1996.1
124. 乔娟“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提高对策”,《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125.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1995.10
126. 李秉龙、乔娟“初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1995.5
127. 乔娟“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思考”,《农经理论研究》1995.2
128. 李秉龙、乔娟“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29. 李秉龙、乔娟“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1995.2
130. 乔娟“市场经济与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131. 李秉龙、乔娟“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1994.9
132. 乔娟“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农经理论研究》1994.2
133. 乔娟、李秉龙“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1993.11
134. 乔娟、李秉龙“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135. 李秉龙、乔娟“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136. 李秉龙、乔娟“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1993.2
137. 乔娟“海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农业经济》1992.5
138. 乔娟、李秉龙“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139. 李秉龙、乔娟“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140. 乔娟“浅谈增加农业投入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3
141. 李秉龙、乔娟“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1991.2

Ⅱ 对批发商而言,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对应现货价格有没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没有太大意义,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多是宏观和长期的,绝对不能拿来判断第二天的走势。对于贸易商来说,期货主要的功能在于套期保值和一定程度的投机,利用升贴水,远近价差等方式规避掉一些市场风险,或者获得一些额外的风险收益

Ⅲ 玉米期货是什么玉米期货基本概况及全方位介绍

一、玉米期货基本概况
玉米期货指的是以玉米为标的物的一种期货合约。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从北纬58°到南纬42°,从低于海平面的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到3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都能栽种。玉米的播种面积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85%。
玉米可按不同方式进行多种分类,通常的贸易中只把玉米分为粉质和胶质两种类型。根据颜色进行区分常见的有黄玉米、白玉米两种。常见分类方式还有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分为硬粒型、马齿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爆裂型、蜡质型、有稃型、半马齿型9个类型;按生育期分类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三个品种;按籽粒成分与用途分为特用玉米、普通玉米两个品种,其中特种玉米又可分为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
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均比稻米多。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500种以上。玉米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饲料作物。玉米占世界粗粮产量的65%以上,占我国粗粮产量的90%。玉米是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65-70%。
二、玉米期货交易所及交易代码
玉米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代码:C。
三、玉米期货标准合约

四、玉米期货价格有哪些影响因素
(一)玉米的供求情况
1、玉米的供给
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到了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到了近20%,南美的产量占到了大约10%,成为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比重都较低,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小。
相对于大豆等农产品,我国的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每年进口量较低,出口量相对稳定,每年的国内产量成为影响国内供给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国内玉米在10月底开始陆续上市,上市时正是玉米现货价格走低的时候,到来年5、6月份与玉米开始走向紧缺,价格开始走高,到7、8月份价格达到顶峰。
2、玉米的需求
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玉米的消费需求的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饲料和加工业,由于受国际市场和疫情的影响,历年来畜牧业一直初步稳定的波动中,直接影响了对饲料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作用了玉米的价格走势。近年来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是玉米需求增加,供给趋紧,成为其价格上涨的直接推动力。
3、玉米库存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因此,研究玉米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玉米价格的运行趋势。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玉米价格走低;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玉米价格走高,结转库存水平和玉米价格存在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
与玉米关系最密切粮食品种包括饲料小麦和饲料稻谷。历年的价格实践表明,上述粮食品种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例如饲料小麦和玉米的正常比价关系约为0.9:1.0,如果两者比价关系超过这一水平且幅度较大,则会引起两种商品在使用上替代情况的发生。因此,小麦和稻谷的价格成为影响玉米价格走势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外,由于玉米现阶段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因此同样用于饲料生产的豆粕价格的变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价格。尽管两者间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在国内豆粕供给充裕的情况下,豆粕价格的涨跌常常是市场饲料产量和需求量增减的直观反映,玉米价格的变动将受到饲料需求量变动的影响。
(二)气候的影响
玉米作为农产品,无论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都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情况的改善会使玉米产量由减产转为增产,并导致供求心理预期的变化,玉米价格随之产生下跌压力。反之,玉米价格会由于长期干旱或其他不利天气因素而诱发供给紧张预期,并产生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不仅我国国内天气的变化会对我国期货价格的变化产生影响,美国的天气变化情况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他主产国如南美天气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美国和中国处于同一纬度,两国玉米的种植与生长期间基本相同,每年4~9月是对两国玉米播种面积和天气(主要反映作物的生育状况)炒作的时候,10月至次年3月的南美玉米产区天气情况就成为期货市场关注的要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玉米价格在收割期供应量达到最高时开始下跌,在春天和初夏供应紧缺及新作产量不确定时达到高点。夏天的中期到晚期时,新作产量情况会逐渐明朗,但也是受天气影响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对之应该严重关注,至收割期前玉米价格会下跌。玉米价格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程度最终取决于市场总体的供需情况。
(三)经济周期
世界经济是在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中不断发展的,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波动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因此,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而非局部经济的波动。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国民收入,经济周期也就表现为国民收入的波动,并由此而发生了产量、就业、物价水平、预期年化利率等的波动。经济周期在经济的运行中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受此影响,玉米的价格也就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面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货币的汇率
无论以人民币还是以美元作为玉米价值的货币进行衡量,货币实际币值的波动必然会对玉米的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由于金融资产与商品期货之间有着一定的连动性,所以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相应地,玉米期货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期货价格会出现下跌。因此,货币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2002年以来美国CBOT玉米等商品期货品种走势与美元走势的关系可以看出,美元贬值是推动商品期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国家的粮食产业政策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甚至左右着玉米市场和玉米价格,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进行粮食的市场化改革,从1985~1997年的“合同定购、国家定购和价格双轨制”,1998年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2001年的“放开销区、保护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至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玉米市场基本上已达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玉米价格已经基本上完全反映市场供需,但相关的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储备政策、货币政策仍将对玉米市场及其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需予以关注。
(六)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五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外,在玉米的播种与生长期间,还应注意国内经济景气情况、政治局势、军事行动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对玉米的价格走势的影响。
五、玉米期货的交易规则
(一)保证金制度
玉米期货合约的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交易保证金实行分级管理,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期的临近和持仓量的增加,交易所将逐步提高交易保证金。
玉米合约临近交割期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交易时间段 交易保证金(元/手)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一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10%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六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15%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一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20%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六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25%
交割月份第一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30%
玉米合约持仓量变化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合约月份双边持仓总量(N) 交易保证金(元/手)
N ≤60万手 合约价值的5%
60万手〈N≤70万手 合约价值的8%
70万手〈N≤80万手 合约价值的9%
80万手〈N 合约价值的10%
(二)涨跌停板制度
交易所实行价格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是指期货合约允许的每日交易价格最大波动幅度,超过该涨跌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
当期货合约连续出现三个同方向涨跌停板时,交易所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并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暂停交易,调整涨跌停板幅度,单边或双边、同比例或不同比例、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提高交易保证金,暂停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开新仓,限制出金,限期平仓,强行平仓,强制减仓或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三)限仓制度
限仓是指交易所规定会员或客户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投机头寸的最大数额。
根据不同期货品种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每一品种每一月份合约的限仓数额;某一月份合约在其交易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适用不同的限仓数额,进入交割月份的合约限仓数额从严控制;采用限制会员持仓和限制客户持仓相结合的办法,控制市场风险;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实行审批制,其持仓不受限制。
当玉米一般月份合约单边持仓大于15万手时,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20%,非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10%,客户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5%。当玉米一般月份合约单边持仓小于等于15万手时,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为30,000手,非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为15,000手,客户该合约持仓限额为7,500手。
玉米合约临近交割期时持仓限额表(单位:手)
交易时间段 经纪会员 非经纪会员 客户
交割月前一个月第一个交易日起 12,000 6,000 3,000
交割月前一个月第十个交易日起 6,000 3,000 1,500
交割月份 3,000 1,500 800
(四)大户报告制度
交易所实行大户报告制度。当会员或客户某品种持仓合约的投机头寸达到交易所对其规定的投机头寸持仓限量80%以上(含本数)时, 会员或客户应向交易所报告其资金情况、头寸情况,客户须通过经纪会员报告。
交易所可根据市场风险状况,调整改变持仓报告水平。
客户在不同经纪回原处的持仓合并计算。
(五)强行平仓制度
为控制市场风险,交易所实行强行平仓制度。强行平仓是指当会员、客户违规时,交易所对有关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Ⅳ 玉米期货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

1. 玉米的供给
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南美的产量大约占10%,成为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比重都较低,对国际市场影响较小。
2. 玉米的需求
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大大推动了玉米消费需求的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口粮、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口粮消费总体变化不大,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饲料用玉米所占的比例最高,达70%以上,饲料用玉米需求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工业加工用玉米所占比例虽然只占14%左右,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年平均用量增加200多万吨,对市场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3. 玉米进出口
玉米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玉米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总量,玉米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对国际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美国、中国、阿根廷等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国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玉米的进口情况,这些国家玉米生产、消费的变化对国际玉米进出口贸易都有直接影响。对国内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国内出口方面的政策,出口对国内玉米市场有较明显的拉动作用。
4. 玉米库存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因此,研究玉米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玉米价格的运行趋势。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供给宽松;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供给紧张。结转库存水平和玉米价格常常呈现负相关关系。
5. 玉米的成本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情况
玉米的成本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情况是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成本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市场粮价过低,农民会惜售;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情况会影响农民对下一年度玉米种植安排,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增加,农民可能会增加种植面积,反之可能会减少种植面积。
6. 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
玉米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会对玉米的供需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销情况,导致玉米未来价格的走势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这种比价关系非常重要,其中,玉米与大豆的种植比价关系、与小麦的消费比价关系最为重要。
7. 金融货币因素
预期年化利率变化以及汇率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常会引起商品期货行情波动。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玉米期货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期货价格会下跌。因此,货币的预期年化利率和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8. 经济周期
世界经济是在繁荣与衰退周期性交替中不断发展的,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波动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因此,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而非局部经济的波动。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国民收入,经济周期也就表现为国民收入的波动,并由此而发生产量、就业、物价水平、预期年化利率等的波动。经济周期在经济的运行中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受此影响,玉米的价格也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面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9. 贮存、运输成本
影响运输成本的原油、海洋运输费率、运输紧张等其他因素变化。

Ⅳ 玉米期货的交易手续费是怎么收的

玉米期货的交易费用为交易所按照固定每手2元收取,不同期货公司在这个基础上额外增加不等金额。一般均为4元左右。
一、玉米期货的手续费计算公式:期货公司收取客户的手续费 = 交易所费 + 期货公司佣金
二、玉米期货的含义
1、玉米与豆粕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其中玉米在配合饲料中所占比重可达到60%左右,其价格波动对于饲料企业影响很大。
2、运用玉米期货,可以有效利用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功能来引导玉米产地的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3、还能吸引社会游资分担产业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玉米供求预测分析
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有玉米播种面积、技术应用、产业政策、市场价格等;影响玉米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人口数量、饲料需求、市场价格、工业发展等。
通过两方面的因素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我国玉米仍保持基本自给。我国的能源、技术、生产能力可以保证玉米的基本自给,不会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玉米进口国。
2)供给不足将是长期趋势,这是由我国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发展状况及供给能力提高的限制共同决定的。
3)我国玉米价格将进一步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与国际市场价差逐渐缩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四、期货价
1、概述
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在此通过分析我国玉米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我国玉米期货与CBOT玉米期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来考察我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
2、玉米期货的选取
玉米期货合约都有到期日,价格不是长期连续的。为了克服期货价格的不连续性,在此选取玉米期货主力合约的连续月价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这一期间我国玉米期货价格的走势。在国际市场中,CBOT是世界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依同样的方法选取CBOT玉米期货价格进行分析更具有代表性。
3、现货价格的选取
与期货价格选取时间相对应,现货价格选取每月末现货市场中大连港二等黄玉米的平舱价、吉林(长春)二等黄玉米的出库价。
4、期货与现货价格
对玉米现货与期货价格作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保持着一致的变动趋势,现货价格的增减幅度小于期货价格的变动幅度。经过相关性检验,大连港现货与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94,长春现货与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91,前者相关性更强,在同一时点价差更小。相关性分析可得出玉米期货市场运行效率较高,能够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
5、期货分析
大连与CBOT的玉米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93,相关性较高。可见,我国玉米期货市场与世界发达期货市场相比较,市场功能发挥比较充分,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玉米期货品种不仅实现了与现货市场的联动,而且与国际主流市场高度相关。玉米期货交易不仅使现货市场融入了未来因素,也给国内市场融入国际因素。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品种价格发现功能有效,为玉米期现货市场交易各方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
五、合约规则
1、国家标准变脸
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玉米》(GB 1353-2009)和《大豆》(GB 1352-2009)等国家标准,新标准已于2009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大豆标准中,主要修改项目有11项,玉米标准7项。在新的大豆国家标准中,对原标准适用范围进行了修订,调整不完善粒分类和归属,对大豆分类进行了修改;对质量指标进行了修订,提出了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的质量指标,增加了判定规则标签要求等;新标准以完整粒率作为定等指标,杂质、水分、色泽气味为限制指标。大豆异色粒指标调整为类别控制指标,即类别控制指标为≥95%。
在新的玉米国家标准中,主要调整了等级级数、修改了容重测定方法,增加了水分大于18%的玉米容重测定等方法,调整了不完善粒指标,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签标识要求等。新国标依然以容重作为定等指标,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为限制指标。互混指标没有改变,但调整为类别指标,即类别控制指标为大于等于95%。
2、系统修改合约相关规则
由于新国家标准相关条款为强制执行内容,故现行的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玉米期货合约质量标准等规则需要进行相应修改,从而响应政策要求,与新国标相衔接。从这次修改可以看出,新的合约相关规则在执行国家新标准同时兼顾对原期货合约相关规则的继承,考虑了现货贸易和行业惯例,扩大了商品可供交割量,利于促进市场功能的发挥。
本次国家新国标及新期货合约从形式上看修改较大,但对市场的实质影响都不大。如现行的期货合约质量标准与新国标并没有冲突,大豆新老国标定等指标“纯粮率”与“完整粒率”指标可以通过公式相互转换,玉米新老国标定等指标“容重”的测定也可按相应数值进行换算,其换算出来的部分商品在级别上虽有差异,但在期货交割时升贴水标准与原合约规则升贴水标准基本相当。同时,为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和价格的连续性,修改后的合约质量标准自新挂牌合约开始执行,已挂牌合约仍旧执行原规则,符合“老粮老办法,新粮新办法”的行业通行做法,避免了因合约规则的修改而给市场带来震动。鉴于包装物标签标识为新国标强制执行标准,故与现货商品流通相统一,新注册的标准仓单自2009年9月1日新国标生效时执行。

Ⅵ 玉米期货怎么分析

1.基本因素分析法
是从商品的实际供给和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注重研究国家的有关政治、经济、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及商品的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库存量等因素对商品供求状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
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减少供应或增加消费的经济因素,将导致价格上涨的变化;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商品消费的因素,将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期货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影响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供求关系。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在商品现货交易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商品的期货价格是对商品供求关系的预期反映,因此,商品期货价格变化受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大于求时,其相应的期货价格下跌;反之,期货价格就上升。所以应关注所交易相关商品的结转库存量、产量、产情报告、气候、经济状况、其它如替代品的供求状况、全球性竞争因素等。
(2)经济周期。在期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还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随之波动的价格上涨和下降现象。
(3)季节性因素。许多期货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4)金融市场变动因素。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各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汇率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对期货市场与商品期货带来了日益明显的影响。
(5)**政策。各国**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6)政治因素。期货市场对政治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种政治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对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7)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势、传播媒介的信息影响。
(8)心理因素。所谓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俗称“人气”。如对某商品看好时,即使无明显利好因素,该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当看淡时,无明显利淡消息,价格也会下跌。又如一些市场大户与庄家们还经常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并人为地进行投机性的大量买进或抛售,谋取投机利润。

Ⅶ 玉米期货的玉米期货

1.1 年成交量在诸多农产品品种中保持前列
玉米是CBOT最早的交易品种,也是最重要、最成熟的交易品种之一,很受投资者的青睐。20世纪70年代之前,玉米期货在CBOT总成交量的比例在5%~30%内大幅波动;70年代以后,玉米交易量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并保持稳定在30%~40%内窄幅波动,玉米期货也在此期间确立了CBOT农产品品种中的领先地位。
1.2 CBOT玉米期货价格走势稳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而言,其价格走势的理想状态是活跃而不失平稳。根据1992年以来CBOT玉米的年内价格波动情况分析,玉米期货价格最低为192.25美分/蒲式耳,最高为382美分/蒲式耳,价差近1倍。同时,其价格走势又不失稳健,在1992-2001年的10年间,玉米年内价格波动幅度最高为125.5美分/蒲式耳,最低为8.39美分/蒲式耳。相对其他品种,玉米价格的年内变化相对平缓。
1.3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良好发挥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是衡量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选取1991年9月-2002年10月CBOT 3月期合约的月末收盘价和美国玉米的现货价格,并经过严格的统计分析,CBOT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875,这表明二者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1.4期货合约成为玉米及其相关产业进行保值的重要工具
根据美国期货监管机构CFTC的统计,CBOT玉米期货一半以上的交易来自玉米及其相关产业的保值交易,如农场主、养殖厂等。这表明CBOT玉米期货市场拥有了相当可观的市场规模,而且其流动性以及价格发现功能发挥良好,得到了有关现货企业的认可和青睐。 CBOT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其良好的外部市场和政策环境是分不开的,发达的玉米现货市场、美国政府的市场化玉米产业政策及美国政府对玉米期货市场的主动利用,保障了美国玉米期货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2.1 美国是全球玉米生产、消费和贸易中心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产量最大的国家,玉米播种面积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1/4,总产接近世界总量的1/2,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2/3。这一现状决定了美国玉米现货商对于玉米价格的敏感性要比其他国家强得多,使美国玉米期货市场具有世界上最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巨大的影响力,这是影响美国玉米期货市场持续活跃的根本因素。
2.2 美国玉米产业具有完善的检验体系和仓储运销体系
美国粮食检验实行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体系。完善的质量监督、行业组织和运销体系构成了美国玉米现货市场高效合理运作的基础,市场参与各方可以各司其职,管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在此基础上,CBOT可以从容面对一些在国人看来是较难处理的问题,直接沿用现货市场的标准和通行做法,而不必通过期货市场来规范现货市场秩序、矫正现货市场的一些不合理做法,只需做好期货市场的本职工作。
2.3 美国玉米加工产业发达
美国生产的玉米多数用于生产配合饲料,用作饲料的谷物中玉米约占90%,每年饲料工业消耗的玉米大约占玉米总产的60%左右。美国中西部玉米带的几十个州是美国饲料的主产区,同时这些地区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在美国,玉米除了主要用于饲料工业外,在食品及轻工等行业也广泛应用。美国玉米加工利用的特点是规模大、品种多、产品附加值高,已开发的玉米加工产品达数千种。在消费产品中玉米作为原料或配料每加工一次,都增加了玉米的经济价值;提供和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生产商、运输服务商、零售商及供应商的收入。 美国政府放开玉米产业政策是CBOT玉米期货市场成功运作的重要保证。CBOT玉米期货市场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息息相关;CBOT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也为美国政府利用玉米期货市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3.1 美国政府支持自由竞争的玉米市场
二战后由于美国实行政府指导价,降低了套期保值的需求,减少了吸引投机者的价格波动,如1948-1965年,玉米价格由政府支持价格和存货管理政策主宰,此期间的玉米期货交易量大幅下降。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取消政府干预粮食价格的行为,偶尔采用控制库存的方式实行支持价格,玉米现货市场是一个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为玉米期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美国政府加强玉米产业政策的支持
由于美国玉米生产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经常出现过剩问题,因此,美国粮食政策在玉米生产方面的基本目标是限制生产,同时对农民实行收入支持,使其保持一个稳定的收入水平。例如,1983年实行的玉米休耕计划就是一种实物形式的直接补贴。这一措施在补贴农民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政府大量玉米库存的负担。1996年4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农业法案,废除了实施多年的农产品保护价格和生产不足补贴,取消了玉米休耕计划,并规定从1996年开始逐步减少,直至2002年完全取消政府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从而使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与农产品价格及农民生产计划脱钩,给予农民更大的生产决策权,使农业生产更加依赖于市场。新法案的实施改变了美国原有种植结构,1996年新法案实施当年,美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就比上年扩大了13%。
3.3 美国政府对玉米期货市场的利用推动了美国玉米期货市场的持续发展
美国政府一开始对于初期农产品期货市场也是持否定和不认可态度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对于期货市场的认识是负面的,甚至企图禁止和控制。其后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期货市场的合理性才为美国政府所认识,政府对于期货市场的政策开始松动。如在套期保值的规定方面,1968年赦免的范围放宽至相关产品的套期保值,数量增加至一年的生产需求。1976年赦免的范围再次放宽:允许通过小麦期货为未来的面粉需求做套期保值,通过玉米期货为未来玉米加工产品做套期保值,通过玉米期货为出售玉米种子和甜玉米做套期保值以及通过成品期货为原材料头寸做套期保值。从发展情况看,只要交易者以持有现货为运作基础,就可以不断得到套期保值的机会。
在对期货市场功能有了一定认识后,美国政府开始加强了对玉米期货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进行:第一是直接利用。政府部门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将期货价格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如美国政府在确定土地休耕和农产品补贴政策时,就重点参考了CBOT相关产品的价格。第二是间接利用。主要是指政府及有关组织进行宣传时,向农民及有关各方从正面宣传期货市场。 期货 期权
交易单位 5000蒲式耳一个CBOT期货合约交易单位(5000蒲式耳)
最小变动价位 每蒲式耳1/4美分(每张合约12.50美元) 每蒲式耳1/8美分(每张合约6.25美元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每蒲式耳不高于或低于上一交易日结算价各10美分(每张合约500美元),现货月份无限制 每蒲式耳不高于或低于上一交易日结算权利金各10美分(每张合约500美元)
敲定价格 每蒲式耳10美分的整倍数
合约月份12、3、5、7、9 12、3、5、7、9
交易时间 上午9:30-下午1:15(芝加哥时间),到期合约最后交易日交易截止时间为当日中午 同期货
最后交易日交割月最后营业日往回数的第七个营业日 距相关玉米期货合约第一通知日至少5个营业日之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
交割等级以2号黄玉米为准,替代品种价格差距由交易所规定
合约到期日 最后交易日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六上午10点(芝加哥时间) 4.1 合理的合约设计
4.1.1 玉米期货合约
设计完全符合期货运行规律的基本要求,符合合约标的物——玉米的生产经营特点,而且期货合约的设计也能够有效满足期货交易者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投机的实际需要。例如,合约规格为5000蒲式耳,这与玉米现货的主要运输工具——驳船的运输容量一致;CBOT合约月份的设置参考了美国玉米作物生长周期;合约周期的延长参考跨年度保值的需求;合约交割标准品替代品的设计及升贴水数值的确定充分考虑到美国玉米现货市场的质量分布状况及现货实际等。
4.1.2 玉米期权合约
CBOT的玉米期货市场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CBOT完善的玉米产品设置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1985年,CBOT成功推出玉米期权合约交易,有效地强化了玉米期货合约在CBOT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地位,为期货投资者提供了更有效的保值工具,使保值更加精准;同时,玉米期权这种更具金融色彩的衍生工具的推出,吸引了更多的玉米产业外的投资者参与,也有效地促进了玉米期货交易规模的扩大。CBOT玉米期货与期权市场的相互配合和促进,有效地保证了玉米交易规模在CBOT农产品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4.2 科学合理的交易交割制度和自律监管体系是CBOT玉米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保证
经过50余年的发展,CBOT形成了一套适合玉米期货交易的合理的交易交割规则和自律监管体系,为玉米的期货交易创造了良好的交易环境,促进了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
CBOT在制定交易和交割制度时,充分考虑到美国玉米现货贸易,制定了相对宽松的制度,如与现货习惯完全一致的沿依力诺依河装运单交割体系、近交割月不加收保证金并放开涨跌停板等制度,以适应市场参与者对于期货市场的需要,使期货市场始终处于低成本的运行状态,直接促成了玉米期货交易的高度活跃性。美国玉米市场在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发展起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监管体系,如大户报告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稽查等制度,保证了玉米期货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增强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面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中国国内饲料企业的国际化浪潮,我们更应该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东西。“师夷长技以制夷”,愿我们的饲料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快速成长为以科技和资金为基础,以现代金融工具为翅膀的现代先进企业。

Ⅷ 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有什么关联

一般而言,期货契约到期时,期货价格应和现货价格相同,否则便存在无风险的套利机会。期货契约到期日之前,期货与现货除受供需影响外,亦受持有成本的影响。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基本上会与影响现货市场价格的因素相同。因此,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呈现正相关的走势。在一个交易量与现货市场等量齐观的期货市场,到底是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亦或是现货价格引导期货价格,不同商品、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样本,研究结果并无一致结论。因为各种商品的市场结构、法令限制不同,因此期货市场反应现货供需变动的机能与充分性也不相同。但一般而言,期货市场反应资讯的速度比较快。因为现货市场中买卖所需的资金庞大、甚至牵涉到所有权与控制权等现实因素而使得多空力量受限,无法获得完全的反应。而这些被限制的多、空力量,在期货市场中就能够获得较完全的发挥,所以说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阅读全文

与中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股票虚拟交易平台 浏览:248
中国多少只股票 浏览:248
广发证券风险警示股票交易风险揭示书 浏览:917
中核集团和华宇 浏览:214
格力财务杠杆为什么不是很高 浏览:181
2018年03月5日港币汇率 浏览:795
人民对韩币汇率 浏览:326
期货交易者资金管理策略pdf下载 浏览:813
理财业务的风险小于银行传统业务 浏览:93
期货是一场战争 浏览:82
中信期货不好用 浏览:377
暂不支持转入高端理财产品 浏览:496
免费股票模拟交易平台 浏览:701
中天债券上市公司 浏览:315
上市公司南京天邦 浏览:519
香港上市公司融资案例 浏览:798
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 浏览:675
银行理财资金融资平台有哪些 浏览:835
车险受益人为金融公司 浏览:172
上海票据交易所电话 浏览: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