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贵金属矿产
1)金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金矿的勘查和开发。世界黄金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平衡。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到年底黄金储量45000t和储量基础72000t(不包括中国和其他一些没有公开数据的国家),储量较大的国家有南非、原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资源大国。其中南非约占世界黄金资源量的一半,占世界黄金储量基础的48%,巴西、原苏联和美国各约占资源总量的12%。
金矿可形成于各个地质时期和各种地质构造环境及岩石类型中。原生金矿类型多,勘查和开采原生金矿的主要类型有:①前寒武纪地盾、地台区绿岩带金矿,包括加拿大赫姆洛金矿、美国霍姆斯塔克金矿;②元古宙原始地槽坳陷区含金-铀砾岩型金矿,包括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金矿;③古生代褶皱区的美国卡林型金矿和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型金矿;④中、新生代与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小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波尔盖拉和利希尔岛金矿、菲律宾阿库潘-安塔莫凯金矿、日本菱刈金矿等;⑤现代砂金矿床和⑥伴生金矿。其中1和2类集中在前寒武纪,占世界金储量的70%;4类集中在中、新生代,约占世界金储量的25%;3类在古生代地层中的金矿约占5%。可见,世界金储量集中在“一老一新”是明显的。
80年代以来全球性找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发现了一大批大型和特大型金矿。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在金矿的找矿和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如: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麦克劳林金矿床发现于1981年,金储量100t,平均品位4.98g/t。矿床为产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中的网脉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产于硅化凝灰岩中。②美国卡林金矿带在72km范围内有21个金矿床,截至1988年底总可采储量达1026t,以金坑(319t)和波斯特-贝茨矿床(551t)为最大。卡林金矿带原勘探深度在100~300m以内,均属低品位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卡林金矿带自1987年执行深钻计划以来找矿成果卓著,先后在矿区深部发现一系列高品位大型金矿床。近年来,又在深度450m以下发现了“高沙漠”金矿(60t,品位10.3~20.6g/t)和“绿松石”金矿(155t,品位12g/t)。可见,卡林金矿带深部找矿仍有巨大的潜力。③加拿大安大略省赫姆洛金矿床于1982年发现,储量597t,品位7.78g/t,属太古宙绿岩带中层控浸染型矿床。④加拿大西北地区通德拉金矿床位于耶洛奈夫东北240Km处,1982年发现,储量150t,品位6.20g/t。矿床产于太古宙火山岩带的陡倾长英质火山碎屑岩中,受剪切构造控制。⑤日本九州菱刈金矿床于1980年发现,储量120t,品位80g/t,加上在其旁侧发现的山田和山神金矿床,总储量约260t,平均品位接近70g/t,属第三纪浅成热液石英脉型或热泉型。近年在该矿区又发现一条举世罕见的特大型含金矿脉,储量40~50t,品位20~25g/t。⑥巴布亚新几内亚恩加省波尔盖拉金矿床由70年代以前的一个小型金矿床(储量仅几吨)至90年代剧增为特大矿,储量420t,品位3.7g/t,其矿化与中新世闪长岩成分的浅成斑岩侵入体有关。⑦巴布亚新几内亚火山岩型亚利希尔金矿床(573t,品位3.4g/t)。⑧前捷克斯洛伐克绿岩型塞利纳-莫克尔金矿区。⑨巴西巴拉州砂金矿下部风化岩石中的佩达拉金矿床。8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还有:智利马里昆加浅成热液金矿-斑岩金矿带的雷富希奥(可采储量103t)、拉科伊帕(126t)等金矿床,整个矿带金的地质储量已超过四五百吨;美国阿拉斯加州诺克斯堡斑岩型铜金矿床(Au>124t);环太平洋火山岩区斑岩型铜金矿和火山岩型金矿的找矿也有巨大进展,如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贝格夕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1200t,品位1.8g/t)、巴图希贾乌斑岩型金矿;菲律宾发现迪比迪奥斑岩型金矿;澳大利亚发现卡迪亚斑岩型金矿;智利发现塞罗卡塞尔和帕斯夸斑岩型金矿;秘鲁和厄瓜多尔各发现了波里纳和加比斑岩型金矿;美国发现了朱诺和诺克斯堡斑岩型金矿,还有麦克唐纳火山岩型金矿等。目前,环太平洋火山岩区还在继续工作和发展中。原苏联雅库特的涅日达宁(475t,品位5g/t);马丹加的迈斯科耶金矿(277t,品位12g/t);吉尔吉斯斯坦的库姆托尔金矿(316t,品位4.4g/t),堪察加的阿梅季斯特金矿(96t,品位16g/t)等。另外,近年来有些著名老金矿区金储量有明显扩大,如南非兰德金矿区新查明几个储量为几百吨的金矿床,在该盆地深部发现了大型含金古砾岩型金矿床;多米尼加“老村庄”金矿储量已扩大到600t以上。90年代以来,老地层中的金矿以及红土型金矿也有大的发现,坦桑尼亚和委内瑞拉等在太古宙绿岩带,马里、尼日尔等在早元古代绿岩带中均发现了大型金矿床;俄罗斯发现了特大型前寒武纪黑色页岩型金(铂)矿床;委内瑞拉1991年在绿岩带地层分布区发现一大型红土型金矿床(390t,品位1.25g/t)(古方,1994和何金祥,1998)。
此期间中国的金矿勘查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建国以来最辉煌的成就。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型金矿。值得注意的是,在黔西南的二叠系、三叠系中发现了很有前景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形成“黔西南金矿成矿远景区”,被誉为滇黔桂“金三角”,成为中国新的黄金基地。此后,在四川、甘肃、陕西、宁夏等省(区)都相继发现了该类型金矿,又找到一个陕甘川新的“金三角”区,进一步拓宽了找金领域。此外,胶东和小秦岭地区老金矿区、带,又发现一批新的矿床,如胶东台上超大型金矿,在广东省云开地区找到了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河台金矿,在海南省找到抱板等一系列金矿,近来又找到石英脉型富金矿——抱伦金矿。还发现了一些新类型金矿,如:山东省发现花岗岩型(斑岩型?)金矿;内蒙古发现钾长花岗岩脉型金矿;安徽省新桥发现铁帽型金矿。近十多年的重大进展,在矿床类型上主要是继续发现绿岩带型金矿新矿床和扩大储量;找到了一批剪切带型大型金矿;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的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中国金矿类型看,应着重抓浅成低温热液型(火山-次火山岩型)、微细浸染型(卡林型)、蚀变岩型和绿岩型金矿的找矿。在强调寻找独立金矿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寻找含金多金属矿床,此外应特别重视构造的研究和分析。
世界黄金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占总资源量的58%和80%,而储量占储量基础的73%,说明金矿勘查程度较高。但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21年和29年,只能保证21世纪头20年的生产。不过70年代以来的找金热还在继续,80年代以来发现不少大金矿,全球金矿的资源潜力仍较大,尤其是西南太平洋地区和拉美各国,黄金勘查前景可观,储量将不断增多,保证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2)银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1998年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28×104t和42×104t。银矿分布广泛,储量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秘鲁等国,它们占世界总储量的57%。世界银资源约有2/3来自铜、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中,1/3以产银为主的脉型矿床。虽然最新发现是原生金、银矿床,但巨大的未来储量和资源预计仍来自副产银的贱金属矿床的发现。世界银资源主要分布在3个巨型含银构造带中,即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带和蒙古-鄂霍次克带。银成矿区的分布具规律性,它们都产于大洋—大陆过渡型成矿系统中;中—新生代褶皱带的主要银成矿区也都与大洋和大陆含矿构造的结合部位有关。最大的过渡型成矿系统的银矿化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第二个过渡型成矿系统为在大西洋和北冰洋中脊裂谷带及相邻褶皱带的白垩纪—老第三纪的银多金属成矿区。银的主要矿床类型有:①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矿床;②中温热液银-有色金属矿床;③中温热液银-钴-镍矿床;④碳酸盐中的交代型银矿床等。
根据容矿岩石和主要有用元素组合划分的主要银矿床类型有:①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容矿的银矿床;②海相钙-碱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容矿的含银硫化物矿床;③碳酸盐岩、夕卡岩容矿的银铅锌交代矿床;④变质岩、碎屑沉积岩容矿的银铅锌矿床;⑤前寒武纪变质火山岩、沉积岩、辉绿岩容矿的银钴镍铋砷脉状矿床;⑥砂页岩容矿的同生沉积矿床。由于银矿多与其他金属矿床共生,所以各种金矿、铅锌矿、铜矿勘查的成矿理论、矿床模式以及地质和物化探方法均可用于相应类型的银矿勘查。找矿应根据各地区的地质构造环境、容矿岩石、矿化类型特点综合考虑,合理选择相应的勘查方法。
按赋矿岩石不同及金属组合的差异,白鸽等(1994)提出中国银矿床可分为8大类29个亚类,以产于火山岩系接触蚀变岩系和构造破碎蚀变岩系最为重要。主要分布在地台边缘、褶皱系,特别是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化区。成矿时代以中生代和元古宙为主。独立银矿床和银金共生矿床以陆相火山岩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居多。与成矿有关的海相火山岩系多属细碧角斑岩系,陆相火山岩和侵入岩主要是中酸性钙碱性岩石。银的矿源层及赋矿地层以元古宙和古生界为主。银矿的迁移、就位多受构造控制,合理运用综合找矿方法是多快好省找银的有效手段。
中国近十多年来加速了银矿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已成为世界主要银资源国,银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资源远景可观。世界银资源虽然丰富,但以伴生矿床为主,其开采利用受限。现有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20年和30年,可见,储量的保证程度不高,因此必须加强勘查,尤其是加强寻找以银为主产品的独立银矿床。
3)铂族金属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1998年铂族金属储量和储量基础为70600t和77500t,其分布高度集中在南非、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占世界总储量的98%。在铂族金属中,铂和钯的产量约占90%,其余金属约占10%。占世界总储量绝大部分的铂族金属勘探和开采的主要矿床类型有:
(1)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硫化铜镍矿型铂族金属矿床。这类矿床是世界铂族金属储量和产量的最主要来源。当前世界三大产铂国家的铂族金属主要来源于此类矿床,其代表性的矿床有: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床(铂族金属是主产品,铜、镍、钴和其他金属为副产品);原苏联诺里尔斯克含铂族金属铜-镍硫化物矿床和加拿大萨德伯里含铂族金属铜镍硫化物矿床。
(2)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铁矿型铂族金属矿床。这类矿床的重要性日益增大,80年代初在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中查明了与UG-2铬铁矿层有关的铂族金属矿床,使南非铂族金属储量几乎增加了一倍。该含铂层主产铂族金属,铬铁矿作为副产品回收。此外,原苏联乌拉尔、埃塞俄比亚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的铂矿床亦属此类型。
(3)砂铂矿床。砂铂矿床与其他矿产的砂矿床区别不大。有残积、坡积和冲积砂铂矿床。分布在哥伦比亚、美国、加拿大和原苏联。此类矿床属次要类型,其储量只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几,其作用逐渐减少。
(4)其他类型。除上述类型外,还发现下述6种类型含铂族金属的矿床:①含铂黑色页岩铜矿床(如波兰蔡希斯坦铜矿床);②产于各种铜、金矿脉中的铂矿床(如美国内华达州波斯矿床);③含铂族金属斑岩型(浸染型)铜钼矿床(如美国的克莱梅克斯);④含铂黄铜矿型铜矿床(如原苏联乌拉尔);⑤含铂锡石-硫化物矿床(如原苏联远东的一些矿床);⑥含铂铀-硫化物矿床(如加拿大安大略省)。
对铂族金属的勘查和研究重点是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在侵入的岩浆岩体中前寒武纪层状侵入体中的铂族金属具有极大的工业潜力。如南非布什维尔德、津巴布韦大岩墙的大型层状岩体、美国蒙大拿州的斯提尔沃特等。除了层状岩体,铂族金属矿化还可能与属于其他建造的基性-超基性侵入体有关,其特点是具有多种成矿专属性(铜镍硫化物、铬铁矿、钛磁铁矿等)。近年来积极研究蛇绿岩带,特别是地中海的蛇绿岩带。无论在侵入岩还是火山岩中都发现了铂族元素的富集。在侵入的超基性岩石的硅酸盐相中发现了铂族金属。与前寒武纪绿岩带火山岩系中分异的超基性熔岩有关的科马提岩型富铱硫化镍矿床很有远景。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元古宙沉积物中,发现了可作为铂族金属资源新来源地的铀金铂族金属矿石,硒锑铋是铂族元素异常的指示标志,有大量的铂族金属硒化物。某些热液型铀矿脉也富有铂族元素,故必须认真研究铀矿石成分中的铂族金属;铂族金属砂矿普查也是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将来尤其应注意铂族金属的新类型,即古代和现代海盆中的沉积物(镁质沉积物、铁锰结壳、高碳质页岩)和喷出岩(大陆区的橄榄粗玄岩和大洋区的玻质安山岩),例如要研究太平洋的铁镁沉积物,这种沉积物所含的铂族金属比类似的大陆沉积物高出100倍,钴结壳普遍含有铂。
值得强调的是,近几年发现的含重要的铂族金属矿化,其分布大部分与金矿化重合,如俄罗斯西伯利亚产在新元古代与黑色页岩有关的沉积岩系中的中温热液型特大型“干谷”金矿等,这种非传统金铂矿床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巴西等国均有出现。对于中国来说,也应注意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黑色页岩有关的多种金属矿床,在原苏联东部地区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甚至是世界级的大金矿床以及金铂矿床,在中国应注意研究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创造性地推进此类矿床的找矿工作。
总之,世界铂族金属资源丰富,储量充足,保证程度高,按年产量平均283t计,铂族金属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91年和223年。但由于铂族金属已有储量高度集中,所以各国为保证供应,仍需进行不断的勘查。
② 怎样从矿石中提取铂、金、银、铑贵金属
如果是矿石中的贵金属,含量一般都比较低,不宜直接用王水溶解。
可采用火法或湿法富集矿石中的贵金属,再使用硝酸提取银,王水提取铂、金,熔炉的方法提取铑。如有疑问可发邮件交流[email protected]
③ 贵金属包括哪些元素,其分析有何特点
贵金属分析有以下特点:(1)贵金属在自然界中含量甚微,价格昂贵。因此,对分析测定结果准确度要求较高。(2)贵金属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都很低,即使富集在某些某些矿床中,其实际含量也不高。除银(可达1000g/t)外,一般多为0.1~10 g/t或更低,因此,准确测定其含量,需要有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和特效的分离与富集技术。(3)贵金属在自然界中多以颗粒状的自然金属和合金状态分布在矿床中,其次以呈类质同象形式分布于某些矿物中。此外,几中状态同时存在也是常见的,使取样和制样变得十分复杂,这是贵金属矿石分析的一个特性。如果没有足够的代表性试样,就会使后面的分析变得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分析工作者值得注意的问题。(4)贵金属元素的分析,特别是铂族元素的分析是现今人们公认的一个难题。铂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层结构和化学性质,使很多分析试剂能同时与多种铂族元素发生相似的反应并产生互相干扰,很难找到一些特效的分析试剂。加之,它们又多伴生在一起,因此分离和测定十分困难。如铑、铱的分离,无论是在分析和湿法 治金方面都仍然是一个未能很好地解决的课题。铂族元素具有d电子层结构,因此它们有多种变价状态,且有形成络合物的趋势。这对于分析化学是十分重要的,了 解和掌握生成各种络合物的条件及其稳定性是分析取得成功的关键。(5)贵金属分析应用最早的技术是火试金法,虽然操作较繁杂,但它是贵金属分析的特效方法,迄今仍广泛采用。利用贵金属的变价性质建立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是测定高含量贵金属的有效方法。络合滴定法由于选择性差,在贵金属分析中用得不多。目前发展最快的是使 用各种有机显色剂的吸光光度法,是各种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方法。极谱催化法已成功地用于痕量铂族金属的测定。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法在贵金属分析 中也有新的发展。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用于纯贵金属的分析已日趋成熟。ICP-AES法及ICP-MS法的应用,为各种贵金属的分析开拓了广阔前景。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用于Au、Ag的测定是十分成功的,并用于某些铂族元素的分析。此外,X射线荧光光谱法 (XRF)、中子活化分析(NAA)也有应用。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要求选用适当的分析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分析仪
④ 废贵重金属如何提炼
专利光盘:C52贵金属的提炼和回收技术 [C52-001]TDI氢化废钯碳催化剂中回收钯的工艺方法 [C52-002]氨氧化炉废料回收铂金的方法 [C52-003]奥沙利铂的制备 [C52-004]奥沙利铂提纯 [C52-005]钯催化剂的回收 [C52-006]便于分离和回收利用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52-007]铂催化剂的回收方法 [C52-008]铂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52-009]铂族金属回收中的改进 [C52-010]铂族金属硫化矿或其浮选精矿提取铂族金属及铜镍钴 [C52-011]纯铂或铂合金快速溶解法及应用 [C52-012]从铂铑合金中分离出铂铑的方法 [C52-013]从碲多金属矿中提取精碲的工艺方法 [C52-014]从电解生产双氧水的阳极泥回收铂和铅的方法 [C52-015]从非极性有机溶液中回收催化金属 [C52-016]从废钯碳催化剂回收钯的方法及焚烧炉系统 [C52-017]从废钯碳催化剂中回收钯的方法 [C52-018]从废催化剂回收铂的方法 [C52-019]从废催化剂回收金和钯的方法及液体输送阀 [C52-020]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铂的方法 [C52-021]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的方法 [C52-022]从废铝基催化剂回收铂及铝的方法和消化炉 [C52-023]从废重整催化剂中回收铂、铼、铝等金属的方法 [C52-024]从贵金属微粒分散液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 [C52-025]从含铂碘化银渣中回收银铂的方法 [C52-026]从含碳矿物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 [C52-027]从精矿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 [C52-028]从难处理矿石回收贵金属值的方法 [C52-029]从汽车尾气废催化剂中回收铂、钯、铑的方法 [C52-030]从羰化反应剩余物中回收铑的方法 [C52-031]从羰基化反应产物中回收铑 [C52-032]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金铂钯和碲 [C52-033]从烯烃羰基化催化剂废液中回收金属铑的方法 [C52-034]从氧化合成反应产物中回收铑的方法 [C52-035]从有机混合物分离铑的方法 [C52-036]粗铑及含铑量高的合金废料的溶解与提纯方法 [C52-037]萃取分离金和钯的萃取剂及其应用 [C52-038]低品位及难处理贵金属物料的富集活化溶解方法 [C52-039]第Ⅷ族贵金属的回收工艺 [C52-040]电子废料的贵金属再生回收方法 [C52-041]复杂组分溶液中高含量锇、钌的测定方法 [C52-042]改性石硫合剂提取贵金属的方法 [C52-043]贵金属的回收 [C52-044]第Ⅷ族贵金属的回收工艺2 [C52-045]贵金属的回收方法 [C52-046]羰基化反应残余物中贵金属的回收 [C52-047]贵金属的回收方法3 [C52-048]贵金属的碎化溶解方法 [C52-049]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硫化矿复合浮选药剂 [C52-050]贵金属铑的回收 [C52-051]贵金属熔炼渣湿法冶金工艺 [C52-052]贵金属提取用的保温电解槽 [C52-053]贵金属提取用的电解槽 [C52-054]含贵金属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C52-055]回收低钯含量废催化剂的方法 [C52-056]一种从含有贵金属的废催化剂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 [C52-057]从贵金属微粒分散液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4 [C52-058]用超临界水反应剂自有机贵金属组合物回收贵金属 [C52-059]由贵金属矿中回收贵金属有用成分的湿法冶金方法 [C52-060]从含碳矿物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5 [C52-061]从难处理矿石回收贵金属值的方法6 [C52-062]回收贵金属 [C52-063]回收贵金属和叔膦的方法 [C52-064]从精矿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7 [C52-065]用不混溶液体从羰基化反应残余物中回收贵金属 [C52-066]从废铑催化剂残液中回收金属铑的方法 [C52-067]回收贵金属和叔膦的方法8 [C52-068]回收铑催化剂的方法 [C52-069]一种从羰基合成反应废铑催化剂中回收铑的方法 [C52-070]回收铑的方法 [C52-071]回收铑的方法9 [C52-072]回收铑的方法10 [C52-073]从羰化反应剩余物中回收铑的方法11 [C52-074]从氧化合成反应产物中回收铑的方法12 [C52-075]一种从羰基合成产物的蒸馏残渣中回收铑的方法 [C52-076]铑催化剂的处理方法 [C52-077]利用加压氢还原分离提纯铱的方法 [C52-078]利用引晶生长法制备均匀球形铂颗粒的方法 [C52-079]溶液中铑、铱与金、铂、钯分离富集方法 [C52-080]顺铂细粉及其制备方法 [C52-081]钛基材料镀铂方法 [C52-082]通过煅烧含金属的碱性离子交换树脂来回收金属的方法 [C52-083]无铑亮黄金水及制备方法 [C52-084]吸附在活性炭上的贵金属的提取方法和系统 [C52-085]吸附在活性炭上的贵金属的洗脱方法 [C52-086]锡阳极泥提取贵金属和有价金属的方法 [C52-087]硝酸装置贵金属回收器 [C52-088]岩石风化土吸附型稀散贵金属的提取技术方案 [C52-089]一种钯催化剂再生方法 [C52-090]一种从羰基合成产物的蒸馏残渣中回收铑的方法13 [C52-091]一种从羰基合成反应废铑催化剂中回收铑的方法14 [C52-092]一种分离铂钯铱金的方法 [C52-093]一种分离提纯贵金属的方法 [C52-094]一种合成羟胺盐的贵金属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C52-095]一种环状氨基甲酸酯类贵金属萃取剂 [C52-096]一种纳米级铂族金属簇的制备方法 [C52-097]一种生产精炼铂的工艺 [C52-098]一种双取代环状碳酸酯类贵金属萃取剂 [C52-099]一种提取锇、铱、钌的方法 [C52-100]一种提取金属钯的方法 [C52-101]铱的回收和提纯方法 [C52-102]用不混溶液体从羰基化反应残余物中回收贵金属15 [C52-103]用超临界水反应剂自有机贵金属组合物回收贵金属16 [C52-104]用控制电位法从阳极泥提取贵金属 [C52-105]用硫醚配位体从水溶液中分离钯的方法 [C52-106]由贵金属矿中回收贵金属有用成分的湿法冶金方法17 [C52-107]有机螯合剂促进活性碳纤维还原吸附贵金属离子的方法 [C52-108]真空蒸馏提锌和富集稀贵金属法 [C52-109]制备铂(Ⅱ)配合物的一种方法 [C52-110]制备铂化合物的方法 [C52-111]制备铂化合物的方法18 [C52-112]制备纳米贵金属微粒的方法 [C52-113]制取纯钯的方法 [C52-114]制取纯铱的方法 [C52-115]从低品位锡矿中直接提取金属锡的方法 [C52-116]从电解生产双氧水的阳极泥回收铂和铅的方法19 [C52-117]从镀锡、浸锡和焊锡的金属废料回收锡的方法及其装置 [C52-118]从粉状金属物料直接电解回收锡铅合金的方法 [C52-119]从黄杂铜中分离铜、锌、铅、铁、锡的工艺方法 [C52-120]从炼铜废渣中回收锡、铜、铅、锌等金属的方法 [C52-121]从硫化铅精矿冶炼金属铅的设备 [C52-122]从氯化渣中综合回收金银及铅锡等有价金属的方法 [C52-123]从铅锑粗合金中分离铅锑的方法 [C52-124]从铅阳极泥提取金、银及回收锑、铋、铜、铅的方法 [C52-125]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 [C52-126]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20 [C52-127]从碳酸中除去铅和镉的方法 [C52-128]从钨酸盐溶液中沉淀除钼、砷、锑、锡的方法 [C52-129]从锡精矿直接制取锡酸钠的生产方法 [C52-130]从锡矿石中萃取锡 [C52-131]脆硫铅锑矿铅锑直接分离新工艺 [C52-132]脆硫铅锑尾矿的处理方法 [C52-133]低质粗锡直接电解生产优质精锡的方法 [C52-134]底吹炉高铅渣液态直接还原炼铅的方法 [C52-135]电解法制备高纯度活性二氧化铅的方法 [C52-136]废旧电池铅回收的方法 [C52-137]废旧蓄电池铅清洁回收方法 [C52-138]废旧蓄电池铅清洁回收技术 [C52-139]废铅熔炼回转炉 [C52-140]废铅酸蓄电池生产再生铅、红丹和硝酸铅 [C52-141]废铅蓄电池回收铅技术 [C52-142]分离回收镀白铜针铜锡的方法及其阳极滚筒装置 [C52-143]分离冶金炉尘中锌铅的新工艺 [C52-144]高活性微米纯铅粉制造技术 [C52-145]高铅锑分离法 [C52-146]高铟高铁锌精矿的铟、铁、银、锡等金属回收新工艺 [C52-147]固相反应制备二氧化锡纳米晶的方法 [C52-148]含锑粗锡分离锑的方法 [C52-149]含铁、锰、锌、铅的烟尘回收铅、锌的方法 [C52-150]含锡渣直接电解生产精锡的工艺 [C52-151]褐煤炼锡 [C52-152]黑铜提锡工艺 [C52-153]降铅液及其制备方法 [C52-154]利用含铅废渣生产铅盐的方法 [C52-155]纳米锑掺杂的二氧化锡水性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52-156]浅色锑掺杂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制备方法 [C52-157]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制备方法 [C52-158]难选锡中矿的高温氯化方法 [C52-159]贫锡复杂物料高温氯化焙烧工艺 [C52-160]铅炉渣磁选富集有价金属及其冶炼方法 [C52-161]铅锑冶炼废渣处理方法 [C52-162]铅锌矿的全湿法预处理方法 [C52-163]一种无污染含铅废弃物再生纯铅冶炼工艺 [C52-164]铅冶炼工艺 [C52-165]浅色锑掺杂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制备方法21 [C52-166]生铅和精铅的除铊方法 [C52-167]湿法炼铅的一种工艺 [C52-168]水口山炼铅法 [C52-169]碳酸钠转化处理铅基金矿或铅矿工艺 [C52-170]锑火法精炼除铅法及其液态除铅剂 [C52-171]锑铅合金用硫除铅的方法 [C52-172]铜锡混杂屑末的分离方法 [C52-173]退锡或锡铅废液中回收锡的方法 [C52-174]脱铋浮渣的脱铅方法 [C52-175]无污染炼铅方法 [C52-176]无氧化锡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及所使用的成型机 [C52-177]锡矿氯化挥发法 [C52-178]锡粒的制备方法 [C52-179]镀锡钢板电镀用锡粒的制备方法 [C52-180]锡石多金属硫化矿无抑制选矿工艺流程 [C52-181]锡中矿水冶法制取海绵锡和锡盐 [C52-182]锡中矿液相氧化法制取二氧化锡 [C52-183]新式铅冶炼反射炉 [C52-184]氧化铟锡粉末的制备方法 [C52-185]一种从废蓄电池回收铅的方法 [C52-186]一种从铁水中提锡的方法 [C52-187]一种火法处理锑贵铅工艺 [C52-188]一种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分离方法 [C52-189]一种锑的熔融萃取精炼除铅剂 [C52-190]一种无污染含铅废弃物再生纯铅冶炼工艺22 [C52-191]一种由方铅矿制备铅盐新工艺 [C52-192]以废蓄电池渣泥生产活性铅粉的方法 [C52-193]用粗焊锡生产高纯锡的工艺 [C52-194]用反射炉复合法炼铅的方法 [C52-195]用硅氟酸从硫化铅精矿浸取铅的工艺 [C52-196]用硫化铅矿直接提炼金属铅的方法 [C52-197]用绒毯溜槽从重选尾矿中回收钨、锡矿物的选矿方法 [C52-198]用于铅锌矿选择浮选的捕集剂及其制备方法 [C52-199]用于铅锌矿选择浮选的捕集剂用途 [C52-200]用于选择性浮选铅锌矿的促集剂 [C52-201]由铅阳极泥制取硝酸银、回收铜、铅、锑的方法 [C52-202]由铜合金制成的自来水管件的选择性除铅的工艺及除铅液 [C52-203]再生铅的冶炼方法 [C52-204]在中性介质中用电解还原回收废蓄电池中的铅方法 [C52-205]重选用于选别细粒浸染状构造低品位铅锌矿 [C52-206]回收废钯或氧化铝催化剂中金属钯的方法 [C52-207]铂族金属的分离,回收方法 [C52-208]通过许多破碎悬浮阶段从燃煤炉渣中回收贵金属 [C52-209]一种从羰基合成产物中回收铑的工艺 [C52-210]一种纳米贵金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52-211]用萃取法回收废催化剂中的铂 [C52-212]用巯基胺型螯合树脂回收电镀废液中的金和钯 [C52-213]用细菌菌体从低浓度的钯离子废液中回收钯的方法 [C52-214]在聚乙烯吡啶上捕集气态钌的方法, 特别用于从辐照核燃料中回收放射性钌 [C52-215]彩钼铅矿的化学分选方法 [C52-216]从方铅矿中直接提取铅的方法及设备 [C52-217]从含氧化铅和或金属铅的材料提取金属铅的湿冶法 [C52-218]粗锡精炼除铅.铋的方法及装置 [C52-219]纳米晶氧化铒-氧化锡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52-220]铅-锑粗合金离心偏析分离法 [C52-221]一种铜转炉烟灰矿渣成团冶炼铅的新工艺及其成团配方 [C52-222]应用混合捕集剂作为非硫化物矿,特别是锡石的浮选助剂 [C52-223]用熔融态锡金属回收处理印刷电路板的方法及其装置 [C52-224]直接铅熔炼生产金属铅的一种方法 详见: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jhtml?taomi=%%ixUuMif0i%2FqmrFlZ%2B6wu%2BaCjQpTCK1kelk9Joalg%3D%3D&ref=&ali_trackid=2:mm_12637321_0_0,12014693:102410930_1_660859680
⑤ 稀有元素和贵金属的选矿试验
1.某铌矿床的选矿试验
某铌矿床,Nb2O5的平均品位为0.389%,含Ta2O5很低(一般铌矿床的工业品位要求(Nb2O5+Ta2O5)为0.01%)。Nb2O5储量为1.0×105t,为一大型铌矿床。根据铌钽矿物精矿质量标准最低等级四级品的(Nb2O5+Ta2O5)不小于30%,对该矿床铌的赋存状态分析结果列于表6.4。
从表6.4铌的赋存状态分析结果可见,该铌矿床的绝大多数矿物均含有铌。但从单矿物中含Nb2O5栏可见,只有烧绿石能符合铌钽精矿的质量标准,意即该矿床唯一可供利用的铌的工业矿物只有烧绿石,而烧绿石的矿物量只占0.001%,Nb2O5的分布率只占0.1%,选矿即使能全部回收,也只有100t Nb2O5,该矿实际上是一个“呆矿”,至少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没有工业利用价值。
2.银矿床的选矿试验
银矿床的选矿,当前主要是选取硫化物银和自然银。银矿床的氧化带很少见氧化物(包括碳酸盐、硫酸盐等)银。银的次生矿物最常见的是AgCl。在银矿床地表的铁锰氧化物淀积层中常可富集相当量的Ag,还有各种非硫化物脉石,特别是硅酸盐矿物中也可包裹有少量的Ag。通常这三种状态的Ag在浮选中是难以回收的。铁锰氧化物中的Ag含量较高时,则可用强磁选方法回收这部分Ag。因此,用物相分析查明矿石中的各种矿物相和各种状态Ag的分布率,对指导选矿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回收率的估算很有价值。表6.5中列举了四个银矿床的相态分析结果和不同选别手段所得的Ag回收率。Ag氧化率一栏系指难为浮选所回收的部分Ag。
表6.4 某铌矿床中铌的赋存状态分析
表6.5 若干银矿床的Ag物相分析与选矿技术指标的关系
注:①Ag氧化率系指
从表6.5的Ag氧化率和选矿回收率两栏结果可见,实际上浮选的回收率要比各种硫化物Ag和自然Ag的占有率为高。这是由于部分Ag在硫化物被氧化后,Ag+尚未脱离母体硫化物即形成AgCl沉淀所致。这种状态的AgCl在浮选中将被硫化物矿物夹带入精矿之中。同时,在浮选精矿中也夹带有部分铁锰氧化物吸附Ag(参看HJ-1 样的物相分析)。
从HC-1的铁锰氧化物吸附Ag相结果和强磁选Ag的回收率可见两者之间吻合得很好。
⑥ 请问一般来说,对于有色金属或贵金属,原生矿,氧化矿哪一种容易选矿
你好!
要看你是选什么矿,如果矿石本身带有磁性,可以选铁精粉,如没带磁性可以浮选.还有要看你的设备是什么设备.其它没办法回答.
打字不易,采纳哦!
⑦ 金矿石从采到提纯的流程
各种矿石对应不同工艺,基本没有一样的流程。只能是个大致流程:矿石开采,破碎,选矿富集,精矿预处理,矿石浸出,贵液杂质分离,贵液除杂,贵金属沉淀,液固分离,贵金属沉淀物除渣,贵金属还原熔炼。
⑧ 38um贵金属矿用什么方法富集最好
38um贵金属矿用什么方法富集,这个问题好像不太懂,能不能描述的具体一些呢
⑨ 南岭地区贵金属成矿规律
一、贵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机理分析
(一)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
根据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方式、物质来源、控矿条件及矿床特征等,南岭地区金矿床及与金相关的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划分为10种主要成因类型:①与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②火山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⑤微细浸染型金矿床;⑥变质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⑦与表生作用有关的金矿床;⑧砂金矿床;⑨红土型金矿床;⑩铁帽型金矿床。
(二)银矿床成因类型划分
根据矿床成因分类原则,成矿作用及其成矿方式、物质来源、控矿条件及矿床特征等,南岭地区银矿床及与银相关的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划分为8种主要成因类型:斑岩型、接触交代型、高中温热液型、中低温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同生沉积型、沉积改造型、表生型等。
(1)斑岩型矿床
该类型矿床分布于赣南武夷山西坡岩背、凤凰岽、粤东莲花山、西岭等。围岩为侏罗纪火山岩及上古生界,成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斑岩,呈Sn、W-Cu、Pb、Zn-Ag矿化组合,矿体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上,似层状、透镜状,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常以伴生和含银矿床出现,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
(2)接触交代型矿床
主要分布于赣南、湘南、粤北、粤中、桂西、桂东和滇东南等地。如焦里、宝山、坪头岭、金子坳、船肚、东坡、瑶岗仙、香花岭、大义山、大厂拉么和佛子冲等地。一般都沿构造岩浆带分布,赋矿地层大多为上古生界D2—P1,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或含钙的碎屑岩,成矿与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至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类小侵入体有关。矿床大多受NE向褶皱断裂控制,在区域性多组断裂构造和不同类型构造的复合部位往往对成矿极为有利。矿体多在花岗岩类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形成,呈透镜状、似层状、扁豆状,部分为脉状。主要有用元素组合:W、Sn-Pb、Zn-Cu(Au)-Ag(伴生),Ag-Pb、Zn-Cu,Sn-W-Bi-Be-Ag(含Ag),W-Mo-Bi-Cu-Ag(含Ag),Pb、Zn-Ag(共生或伴生)等。矿石中银可以构成独立银矿物或含银矿物;银的储量规模以中小型为主,部分银矿床可达中型规模,如拉么、焦里、宝山、佛子冲等。
(3)高中温热液型矿床
主要分布于赣南、湘南、粤北、桂北和滇东南等地,主要为大脉型或细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过去统称为石英脉型。近年发现这些矿床或矿段中银含量达共生甚至独立银矿床要求,它们多数沿构造-岩浆带内外带分布,赋矿围岩为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主要与加里东期—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岩有关,成矿主要是燕山早期第一阶段到燕山晚期第一阶段,其中铅、锌、银主要成矿期是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到燕山晚期,少数属雪峰期和印支期。如西华山、漂塘、茅坪、大吉山、黄沙、锯板坑、石人嶂、红岭、梅子窝、东坡、大义山、瑶岗仙、珊瑚、芒场大山、武鸣两江、个旧卡房等矿床。
银在各类成矿元素组合矿床中,呈共生矿、伴生矿或其他含银矿产出,矿体局部地段银品位可达独立银矿要求。银储量规模一般为中型。
(4)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本类矿床是南岭地区银矿床的最主要类型之一。全区都有分布,如:蛤湖、柳木坑、赤坑、大兴山、长岗岭、厚婆坳、银屎、田东、宝山、黄沙坪、铜山岭、香花岭、芒场、马鞍山、老厂、凤凰山、金山、中苏、虾洞和下厂等。分布于不同构造单元,以晚古生代—中生代坳陷区为主,隆起区次之。赋矿围岩从震旦系—三叠系。成矿主要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部分与加里期或印支期的花岗岩类有关,控矿构造以EW向和NNE向及NW向断裂为主。矿体以脉状为主,部分为透镜状。主要成矿元素有Pb、Zn、Ag、Au、w等。以Pb、Zn为主的矿床伴生Ag、Cu、As、W、Cd;独立银矿床,往往伴生Pb、Zn、Cu、Sn,个别伴生Au(如张公岭、金山、大兴山、长岗岭等);钨矿则属单一白钨矿(如一六矿区等)。
(5)火山热液型矿床
该类典型的矿床仅在粤东地区发现。侏罗系下统金鸡组碳质页岩底部为安山岩,银锑矿的含矿围岩为爆发角砾岩-英安流纹质凝灰岩-英安质流纹岩-斑杂角砾熔岩(钟丘洋)和熔结凝灰岩-凝灰角砾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宝山)等。矿化主要元素组合分为Ag-Sb,Pb、Zn、Cu、Ag和Sn、Pb、Zn、Ag等,银、锑组合中,银品位富,其他组分为伴生或含银。银储量大、中、小型都有。
(6)同生沉积矿床
该类型矿床主要分布于粤北坳陷区晚古生代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内,如杨柳塘、天子岭等铅锌银矿床。受NE向古构造断陷带控制,矿区可见大量同生沉积构造特征。赋矿层位为泥盆—石炭系,矿体形态有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结构常保留层纹状、浸染状及生物残余结构,主要元素为Pb、Zn、Ag,伴生有菱铁矿、辉锑矿等。属中小型共(伴)生银矿床。
(7)沉积改造型矿床
该类型矿床是最具工业价值的银矿床之一。主要分布于隆起区边缘,即坳陷区与隆起区的过渡带,多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如凡口、曼家寨等铅锌银矿床或锑、银矿床。另一亚类为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如白牛厂银、铅锌和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等,矿床形成除保留沉积特点外,出现大量岩浆热液成矿特征。矿体形态有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少数脉状。矿床主要元素组合有:Cu-Pb-Zn-Ag、Pb-Zn-Ag、Pb-Zn-Sb-Ag。银品位富,达独立和共生银矿要求。银储量主要为大、中型矿床。这类矿床中的凡口银、铅、锌矿和白牛厂锡、铅、锌、银矿的成因,尚有不同认识。
(8)表生型矿床
经地表风化作用改造富集成矿的有关银矿床。原生矿床与表生矿床受到同一构造控制,矿床主要元素组合有W-Sn(禾尚田)、Mn-Pb、Zn(小带)、Mn-Ag(凤凰山氧化带)、Sn-Pb、Zn-Ag(虾洞、龙树脚)等,银品位贫富都有,银储量规模多为中、小型。
(三)成矿机理分析
1.与构造破碎带(剪切带)有关金矿构造体制转换与成矿富集机理
在20世纪90年代找金热潮中,与构造破碎带(剪切带)有关金矿本次研究与相关观点颇多,根据野外调查总结,认为区内金矿调查评价工作中应重视金矿构造控矿分析,特别是与金矿有关的构造破裂、流体流动与矿质聚集机理问题(韦昌山等,1996),这涉及矿质富集机制和找矿方向等问题。在广东河台金矿,湖南铲子坪金矿、大坪金矿、沈家垭金矿、仙人岩金矿等,多见到逆冲或低缓构造破碎带、韧性剪切带内,存在早期石英脉韧性变形叠加富集成矿、石英脉再破碎赋矿、可拼合角砾群、垂直与平缓网脉组合等,很多含矿破碎带旁侧内有稍晚期形成的透镜体,其侧伏向指示着主构造带运动方向,其构造-流体-成矿机理可以利用“断层阀-地震泵”模式来解释。在水口山矿田,构造破碎带(剪切带)不同发展阶段生成的裂隙及石英脉体,其含金性具有较大差异,相关的找矿标志是与断裂有关的构造减压带和硅化岩带;在大坪-铲子坪金矿区,金矿体呈透镜状产于与区域片理交切的剪切带内,剪切带以外的大量蚀变带仅具金矿化或无矿化;而含金矿体主要为早期构造岩强烈硅化所致的硅化岩,富金的灰白色硅化岩往往具有韧性变形现象,亦可见黄铁矿破碎和具压力影,弱应变域残存的石英近似糖粒状,晚期又有裂隙网脉体即乳白色硅化岩叠加(曹进良,2000;陈明扬,1996),表明硅化体成生后,经历了脆→韧性转换和韧→脆性转换。类似的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也见于锡矿山锑矿。
2.“红土型”金矿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因
“红土型”金矿是一种表生型金矿床,但并不完全是由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经风化而成。区内“红土型”金矿发育,主要见于桂西、湘南、粤北、赣西等地,该类型金矿具有分布广、规模大、品位较低、暴露地表易采选、找矿标志明显、见效快等特点,本身既可成为矿床,同时也可作为寻找其他类型金属矿床的指示物,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综合找矿方法应予以重视。
湘南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水口山矿田仙人岩、坪宝矿田大坊矿区为代表,其成矿条件可概括为:“含金矿坯层、断裂构造、岩浆和热泉作用”三位一体的成矿必备条件(刘正桃,2000),其中以中上石炭统壶天群硅质白云岩、微石英岩等古热泉沉积含金建造,下二叠统当冲组热水沉积硅质岩、钙硅泥质页岩等含金建造层成矿较为有利,其中以水口山地区、桂阳北部洋市至郴县许家洞地区、坪宝等地区,为寻找该类型金矿的有望地段。
在仙人岩金矿区,主推覆断层带以强硅化为特色,组成硅化角砾带,其断层泥及角砾带经风化淋滤形成含金黑土夹角砾型金矿床,在断裂交汇部位和倒转背斜与区域性推覆滑脱构造相交切部位,往往控制厚大富金矿体的产出。而热泉“硅帽”带一般呈NNE向和SN向线性展布,互不相连,成群成带分布,形成陡峭山脊和孤立的山包。单个“硅帽”形态在平面上呈椭圆状、圆状、长条状;在剖面上多呈向上分支的锥体状和圆筒状、不规则的树枝状。“硅帽”带大致分为两类,硅化角砾岩体(带),即早期与推覆构造有关的硅化角砾岩体(带)和晚期热泉活动形成的硅华、泉胶等“硅帽”。不同时期形成的黑土型金矿和“硅帽”带含矿性不同。
湘南红土型金矿受基底断裂控制,呈带状分布,具有风化剖面厚度小、成熟度偏低、对矿源体类型及含Au性依赖强、含矿层单一且厚度较小的特点。金的次生富集与黄铁矿的氧化及褐铁矿的吸附密切相关(曾志方等,2002)。
广西“红土型”金矿分为7类,包括碳酸盐岩类、火山岩类、蚀变构造岩类、细碎屑岩类、基-超基性岩类、矽卡岩类、热水沉积岩类和古砂砾岩类等,以前3类较发育,金矿产出受矿源体、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程度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控制。
赣西地区“红土型”金矿主要分布于袁水坳陷,具有“3个有利赋矿层位、3个有利赋矿岩性和3种有利元素组合”特点(陈大经,2001)。其中萍乐坳陷带中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母岩风化有关形成的红土区是寻找“红土型”金矿最有利的地区。
3.与构造蚀变破碎带有关银矿产出特征
与构造蚀变破碎带有关的银矿主要产于粤西和粤西北地区,如连南必坑银矿、云安高枨银矿和高明叠平银矿等。该类银矿往往与金属硫化物如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共生。
高枨银矿围岩为蚀变花岗岩,矿体明显受近E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构造带产状为170°∠71°,紧靠顶板发育宽约15cm角砾岩带,角砾为硅化岩,其中含有细-粉状黄铁矿,角砾外形圆滑,长轴平行构造面。带内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为主,断面不规则。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菱锌矿、菱锰矿,方铅矿呈胶状团块状产出。矿区内蚀变矿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①硅化黄铁矿化阶段;②碳酸盐化阶段,主要为菱锰矿化;③硅化、黄铁矿化(呈细脉状产出)铅锌矿化阶段。其中早期的①阶段黄铁矿较自形,呈块状、团块状;②阶段为菱锰矿阶段,其内分布有浸染状黄铁矿;③阶段为石英细脉(含硫化物阶段)。钻孔岩心观察表明构造带深部铅锌矿化加强,菱锰矿明显减少。银矿体延入白垩系砾岩中仍有矿化显示,品位分别为Ag270g/t,Pb0.056%,Zn0.052%,反映成矿作用为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早期。
连南必坑银矿为NE向异常带近SN向含矿硅化破碎带,矿(化)带多沿层间破碎带产出,V2矿体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为主,V5矿体岩矿鉴定发现有黄铜矿、蓝黝铜矿弱矿化,显示其原生矿为铜银矿化体的特征。矿石稀土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配分曲线具有负Ce异常和负Eu异常,结合微量元素含量,推断早期可能具有海底火山作用,晚期具岩浆热液叠加。
4.邻区滇黔桂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和蚀变作用类型
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是一种成因独特,储量和经济意义巨大的矿床类型。邻区滇黔桂以及区内湘中坳陷西北缘、粤中坳陷等地该类型矿床蕴藏量丰富。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具有一套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包括黄铁矿、重晶石、辉锑矿、雄黄、雌黄、毒砂、辰砂和少量重金属硫化物如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白铁矿等。
结合前人大量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介质大部分来源于大气降水,介质水穿过盆地内地层和建造水混合循环,溶滤了其中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运移明显与盆地内大规模构造-热事件(岩浆事件)过程相关,成矿经历了流体的混合、冷却、氧化作用。
滇黔桂地区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集中分布在右江裂谷盆地之中,处于NE向南盘江断裂带和NW向右江断裂带所夹持地段,略呈三角形,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边缘与华南褶皱系右江印支褶皱带交接部位,区内寒武系和泥盆系地层零星分布,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广泛分布。南盘江断裂西北部为台地相区,主要分布有二叠—三叠系地层,除北部边缘下、上二叠系之间有峨眉山玄武岩出露,上二叠系下部为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外,大面积分布的是碳酸盐岩;南盘江断裂东南部为海槽碎屑岩相区,三叠系地层以碎屑岩相为主,夹含碳酸盐岩。碎屑沉积韵律发育,可观察到鲍玛序列、槽模、同生滑移-滑塌堆积、包卷层理等浊流沉积结构,是区域内主要的含金岩系。区内已发现系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除贵州紫木凼、戈塘、烂泥沟和广西金牙、高龙等大型金矿外,云南富宁革档、罗平鲁布格等也发现了类似金矿床,表明了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区和找矿远景区。
对该区金矿成矿作用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区北侧广泛分布的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和区内发育的三叠系深水和半深水盆地浊流沉积。
区域上没有岩浆岩,但根据区域重力资料认为该区深部存在两个隐伏的花岗岩带,一是兴仁-南丹隐伏花岗岩带,一是隆林-巴马隐伏花岗岩带,但它们与区内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在成因上的联系如何,尚有待研究。
本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蚀变作用不是很强,分带也不明显,交代溶蚀不发育,因而在宏观上较难划分围岩、矿化围岩、矿体之间的确切界线。但是,其基本的围岩蚀变类型是可以确定的,主要有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碳酸盐化。
硅化至少可以区分出3期,即成矿早期的硅化,形成隐粒和微粒状石英,在板其、戈塘金矿表现突出;主成矿期硅化,多形成细小网脉状石英,该期石英突出特征是表面干净和透明度好,常常与白云石、毒砂、黄铁矿相伴生;成矿晚期的硅化,形成粗大干净的石英脉或梳状石英,其中多含有粗粒自形黄铁矿,并见黄铜矿、闪锌矿、白铁矿,同时还有白云石-石英脉。
泥化作用是金矿化重要的蚀变作用之一,主要形成伊利石和地开石,各矿床中均普遍发育,从分析结果看,泥化作用越强,粘土矿物含量越高,金的含量也越高,表明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碳酸盐化皆发生于成矿晚期,形成方解石为主和少量白云石。
滇黔桂地区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形成一般可以划分成4个矿化阶段,即黄铁矿-石英阶段,毒砂-黄铁矿-伊利石-石英阶段,多金属-地开石或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矿化晚期阶段,成矿期一般划分成两期:热液期和表生期。
5.与中酸性花岗(斑)岩体有关的金银矿床形成机制
主要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岩接触带中,成矿作用多与燕山期中酸性花岗(斑)岩体有关,其形成时代与中酸性花岗(斑)岩体一致(140±5Ma),代表性矿床有:鸡笼山、封三洞、李家湾、鸡冠嘴等大-中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构成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贵金属与有色金属的成矿关系
钨、锡矿床是成矿专属性很强的一类矿床,与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钨、锡、铌、钽矿床与燕山早期壳源型花岗岩有密切成因联系,而铜(铁)、铅、锌等矿床则与壳幔混源型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属受断裂带控制的浅成花岗岩类。程裕淇、陈毓川等(1979)提出了“与壳幔混源型的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铅、锌、硫(银、铜、汞、锑)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和与壳源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钨、锡、铜、铅、锌、锑、汞、银(钼、铀)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南岭各地区矿化种类不同,总体上赣南地区主要为钨矿化,桂北地区的西部南丹河池地区以锡、铅、锌、锑矿化为主,东部则主要为铅、锌,湘南粤北地区钨、锡、铅、锌都重要,而粤东和滇东南地区以锡为主,滇东南则以铅、锌为主。银与钨、锡、(铅、锌)矿的关系也随地区和矿化时代等不同而有差别。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决定于构造-岩浆-成矿的时空演化,在一定程度上与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有关。
南岭地区贵金属矿床与钨、锡、铅锌矿床有十分明显的亲缘关系,主要表现在:
1.金矿与钨锡矿的关系
随着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赣南地区发现了一批原生金矿床(点)。截至目前,研究区内共发现岩金矿床(点)50余处,分布在兴国-瑞金、上犹-信丰、三南(定南、龙南和全南)-寻乌等地区,主要集中在钨锡矿集区或钨锡矿床的外围。
本次研究表明,赣南的金矿床具有以下特征:①95%的金矿床分布在前寒武系地层中,赋矿围岩地层金丰度较高,一般为地壳丰度的2~3倍(王定生,2001);②金矿床与岩浆岩的关系密切,几乎所有金矿床(点)附近的岩浆岩金的丰度比较高;③构造对金矿床控制明显,几乎所有金银矿床的空间分布直接受断裂构造的控制;④金银矿床主要分布在钨锡矿集区或钨锡矿床的外围,钨锡矿床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现象。虽然部分研究者认识到该区金矿床与钨锡矿床可能存在某些成因联系,但没有把钨锡矿床和金矿床作为一个成矿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问题。虽然金矿床与钨锡矿床在空间上共存,但它们在成矿时间上是否同步,是由不同时代的成矿作用叠加形成的还是同期成矿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
2)与金矿成矿有关岩浆岩的问题。即与金矿成矿有关岩浆岩的成岩时代、岩性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产出的构造背景等,需要进行系统的划分、归类,并总结其规律,与钨锡成矿有关的岩浆岩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3)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机制及其成矿模式问题。
2.银矿化与钨、锡、铅锌矿化时间关系
研究区内钨、锡(铅、锌)的成矿时代可分为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5个成矿期,其中,燕山期又可分为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和燕山晚期早阶段。燕山期为区内最主要的成矿期。不同成矿期次有不同的矿床类型组合。银矿随不同期次和不同类型的钨、锡、铅锌矿的产出而产出,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矿化特征。
赣南地区以钨、(锡)矿化作用为主,形成于170~104Ma,与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和燕山晚期早阶段花岗岩类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整个矿化作用可分为5~7个阶段,银矿化从早期钨矿化时开始,终止于最末的碳酸盐化阶段以前,但主要在第Ⅲ或第Ⅴ阶段,形成成因类型和矿化元素组合不同的一个矿床系列,包括接触交代型银钨矿床,含银石英脉型钨、(锡)矿床、中温热液型银钨矿床和银矿床。这一钨、(锡)、银矿床系列是在同一岩浆-热液演化作用下不同温压成矿条件下的系列产物。银与钨在同一矿床中的不同矿化阶段富集,富集高峰期银晚于钨,因而空间上钨含量高时银含量不高,银含量在高中温-中低温阶段增强时,钨的含量已降低。
湘南区钨、锡、铅、锌矿床密集产出,成因类型从接触交代型到中低温热液型都有。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的侵位关系密切。已知矿床大多定位于高侵位的小岩体接触带或旁侧围岩中。钨矿成矿作用多限于高温热液阶段,锡成矿时间稍晚于钨,以高中温热液为主。铅、锌、银成矿时间较晚,以中-低温热液阶段为主。锡矿化作用开始时银富集增强,而到铅锌大量富集时,锡已为强弩之末而银则富集强度增大。总体上,成矿作用的时间顺序为钨→锡(铜、银)→铅、锌、银。
大厂矿田(矿床)为与燕山晚期浅成花岗岩(Rb-Sr年龄为99±6Ma~115±3Ma。陈毓川等,1993)有关的锡石-硫化物多金属、银、锑、砷、汞成矿亚系列,其成矿作用可分成5个阶段。银矿主要形成于锡、银、硫化物-硫盐-碳酸盐成矿的第二成矿阶段。
滇东南地区钨、锡、铅、锌、银矿床都沿3个燕山期花岗岩基上突起的小岩体附近分布。由于该区亲硫锡矿床系列发育,铅、锌、银主要在硫化物阶段沉淀成矿,成矿温度范围个旧为260~350℃,白牛厂为108~31℃(於崇文,1987)。总的看来,银与钨、锡成矿时代相同,但成矿时间晚于钨,稍晚于锡,略早于铅锌,而结束于碳酸盐阶段前。
钨、锡为主的矿化作用,凡从高温到低温多期次发育者其伴生的银矿化明显,而单期次者银的矿化很差或没有。
3.银矿化与钨、锡矿床空间关系
南岭地区银矿化与钨、锡矿床在空间上常“形影不离”相伴随产出,且往往呈现以燕山期花岗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由高温→中低温矿床演化的特征。如滇东南个旧成矿区以燕山期花岗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W、Mo、Bi→Cu、Sn→Sn、Zn、Ag→Pb、Zn、Ag递变的矿床系列;桂西大厂矿田也以笼箱盖花岗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Co、Zn、Ag(矽卡岩成矿期)→Sn、Zn、Pb、Ag、Sb(锡石-硫化物多金属成矿期)→W、Sb(钨、锑成矿期)的分带现象。大型独立银矿床深部常伴生或含锡。如潮州市厚婆拗银、锡、铅、锌矿,银是大型矿床,锡、铅锌均达中型规模;白牛厂银矿床深部与银伴生的锡也达工业品位。这反映了热效应的温度递降矿床分带专属性的关系,在南岭地区是一种普遍现象。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与具体矿床定位机制,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从,因地而异,故在同一区(带)中出现多种矿床组合形式,多种类型和不同规模。如粤东地区钨、银矿床空间分布于永梅惠坳陷带,特别集中于北部梅县坳陷内,产于加里东褶皱断裂-岩浆带,受燕山第3期复式花岗岩体控制。锡、银矿床则受莲花山、潮州-普宁海丰深断裂控制。铅、锌、银矿床又相对集中于莲花山断裂-岩浆带上及其附近。而铜、铅、锌、银,银、锑,金、银矿床空间分布主要受火山岩盆地及EW向断裂控制。又如桂东南地区沿云开隆起边缘,从廉江庞西洞-金山-中苏-望天洞、石科-夏郢-龙水-张公岭等一带的金银矿床,明显受到博白-岑溪深断裂和深源同熔型的花岗岩浆活动控制。
本区的钨、锡与银的成矿作用在空间关系上,有“同生共体”和“同生异体”的重叠过渡关系。如瑶岗仙钨银矿床,由多期多阶段成矿重叠,各期次岩浆活动都经历气成高温热液到中低温热液,形成多种类型的钨、锡、铜、钼、铅、锌等多矿种共生和钨、锡“同生异体”的银矿床。但总体上从岩体向外或由深至浅,由含银、钨、锡矿床过渡为银、铅、锌矿床。例如,瑶岗仙501号矿脉由标高950m→820m→110m,银的平均品位由57.6g/t→118.5g/t→180g/t,反映银矿产出类型由伴生银矿床→共生银矿床→独立银矿床的演化规律。赣南及湘南地区钨银矿床中,成矿元素出现分带和不分带两种:①钨(锡)、银共生的矿床均出现钨、银分带,其中,含银石英脉型钨矿和中温热液钨银矿床,一般出现逆向垂直分带,钨富集在中上部,银在下部;矽卡岩型银钨矿,一般出现顺向分带,钨矿体在下,银矿体在上。这种分带有时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出现钨矿体和银矿体的平行式或鱼贯式分带。②铅、银共生的矿床一般不出现分带或分带现象甚不明显。粤东地区银与钨、锡矿在垂直分带上,也具明显规律性:一般钨、锡成矿均具多期多阶段的逆向分带特点,钨、锡矿化多集中于矿体中上部,往下多金属硫化物递增,即一般矿体中上部为钨、锡矿,下部递变为铅、锌、铜、银矿体。如潮州厚婆坳矿区呈现上部为锡,下部为铅、锌、银;官坑矿区上钨、(锡),下铜、银的分带现象。
4.银矿化与钨锡矿化的相关性和与成矿花岗岩类型的关系
1)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银矿床,银多与金及多金属矿伴生或共生,与钨、锡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是Ni、Co、Cu、Mo、Ag等元素含量较高,与同熔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或近似。如庞西洞、金山、张公岭等矿床,原生晕的垂直分带:前缘元素为Sr-Mn-Ni-Co,矿中元素为Cu-Ag-Pb-As-Zn-Au,矿尾元素为Sb-Mo。这类深源同熔型花岗岩多沿博白-岑溪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侵入,岩体一般含Ag较高,可形成独立(或共生)银矿床。湘南、粤东地区与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成矿作用,主要见于坳陷区及其边缘,以燕山期第二阶段中酸性花岗岩的成矿作用为主,形成以铅、锌、银矿床为主,常伴生有铜、锡、钨的成矿作用。
2)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表现在隆起区,以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的成矿作用为主,形成以钨矿床为主的矿化集中区。如赣南隆起区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或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形成含银石英脉型钨、(锡)矿床、接触交代型银、钨矿床、中温热液型银、钨矿床和银矿床(包括含W、Sn的金银矿床)。隆、拗边缘则形成以钨、锡为主,伴生铜、铅、锌、银矿床的成矿区(带)。郴州地区处于隆、拗边缘,花岗岩浆活动从燕山早期延续至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经历以钨为主→以钨、锡为主→以铅、锌、银为主的成矿阶段,多次成矿高峰重叠,形成柿竹园、红旗岭、瑶岗仙、大吉岭、东坡矿等众多大型矿床。
3)花岗岩浆多次侵入,多次成矿也是南岭成矿作用的又一特点。例如瑶岗仙复式花岗岩体有4次侵入和4次成矿作用,岩体规模从早到晚,由大变小,以前3次成矿作用为主,各次侵入都伴有金属矿化。第一至第三次金属硫化物逐渐增强,由南东向北西侵入,形成钨银矿化→铅、锌、银矿化分带。又如个旧矿田,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出露的西区有贾沙辉长-二长岩体、龙岔河斑状黑云花岗岩、白云山碱性正长岩及长岭岗霞石正长岩等岩体,围绕龙岔河杂岩体外缘有众多的含银铅和锡、铅矿点。东区为隐伏复式黑云母花岗岩基,埋深200~1000m,仅在白沙冲、北炮台、白沙坡等处有小面积出露,隐伏岩体上突部位(马松、老卡一带)均有工业锡、铅、锌、银矿化。
⑩ 贵金属精矿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央所属黄金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由中央管理,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其前身是中国黄金总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包括:原中央所属黄金企事业单位,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投资的企业,以及黄金行业有关基金转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资本金后形成的权益涉及的企业。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内蒙古矿业公司“乌山”项目将于今年12月建成投产。届时,日处理矿石量将达3万吨,年产铜精矿含铜2.59万吨,钼精矿含钼2958吨。在二、三期工程建成后,日处理矿石量将达12万吨,“乌山”项目将成为国内处理能力最大的铜钼矿山。“乌山”项目位于新巴尔虎右旗境内,矿区面积9.8平方公里,铜金属储量267万吨,钼金属储量54万吨。项目建设分为三期:一期工程总投资28.4亿元,建设工期一年半。该项目是中金集团“以金为主、多金属开发并举”的头号工程,是呼伦贝尔市与中央企业推进战略合作、统筹资源整合、加快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