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关我国伟大成就的资料
我国改革开放25年来的成就
25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25年前,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1473亿美元,去年已达到14000多亿美元。25年前,中国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去年已达到8512亿美元。25年前,中国外汇储备为 1.67亿美元,去年已达到4033亿美元。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四。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虽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后。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裕生活,还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
我们已经明确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教育领域的成就
我国的外汇储备为3.2万亿美元
『叁』 我国近两年内的成就
1、政治方面的成就:
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
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版TPP
2、经济方面的成就
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外汇储备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美国已经太多,所以中国不断减持美元。
其他的例如电脑、电视、冰箱、平板、空调、手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之类,就根本不用说了。
3、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长征五号,大火箭,世界仅有中美俄能造。
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
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计算机,曾经的第一,现在的第二
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
大型客机(C919),世界第三,只有波音、空客和商飞能造
铁基超导,新一代常温超导材料
八光子纠缠态,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记录。
悟空,寻找暗物质的卫星
鹊桥,嫦娥四号中继星,为在月球背面降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4、军事方面的成就
辽宁航母,大国霸权
东风21D,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
中华神盾舰,数量占世界第二
四代重歼,世界第二个能造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国家
大型运输机运20,战略运输
自造航母001a,百年梦想终成真
万吨大驱055,世界只有2个国家能独自建造万吨神盾舰
战略核潜艇094,和平捍卫者
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
机动登陆平台舰,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有的半潜式运输舰。
蛟龙600,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
两栖攻击舰075,只有中美有4万吨以上的两栖攻击舰
『肆』 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
1、两弹一星
1964年,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
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从此之后,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
“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2、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3、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4、渤海之眼
“渤海之眼”摩天轮,位于山东潍坊,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无轴摩天轮。有别于传统的有轴摩天轮,渤海之眼摩天轮中间没有任何支撑,运行时轮盘不转动,轿厢自带行走机构,通过轨道沿轮盘转动。
5、蛟龙号下潜深度7062米。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伍』 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缩句)
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於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於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南韩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後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於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於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1112元後,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於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带来了国家财力的增加。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徵,出口创汇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动力。但随著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馀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大型公司(企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伴随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变强,成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成就的醒目标志。根据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7年度世界500强公司名单,我国内地共有22家,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名列第17位,比2006年提升6位,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二、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30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改革开放的30年,是经济结构大调整的30年,是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不断呈现新格局的30年。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以工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30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1979-2007年,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6%、11.4%和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07年的11.3:48.6:40.1。与1978年相比,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16.2个百分点。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30年来,冶金、能源、纺织、机械、航运等传统工业在改造中实现结构不断调整升级。2004年钢铁工业的连铸比已提高到95.9%,比1980年提高近90个百分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准。铜、铅先进熔炼生产工艺的产能达到总产能的70%左右,电解铝自焙槽工艺已全部淘汰,改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大型预焙电解槽技术。耗煤低、发电效率高的单机容量30万、60万千瓦机组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发电机组,并逐步向100万千瓦级发展。落後棉纺锭和毛纺锭得到大规模压缩,棉纺织设备的大部分机器采用了变频调速、可编程式控制制器PLC技术,基本实现了纺机产品的机电一体化。大型燃气轮机、抽水蓄能机组、直流输电设备、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船用曲轴等实现国产化,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厂设备自主化率高达90%。与此同时,电子资讯、生物工程、航空航太、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30年来的发展,我国在航太技术、核能发电技术、高性能电脑技术、重型机械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第三代通信技术等领域都有一系列重大突破。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162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比1995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30年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准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上升了27.0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平均增加145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平均减少216万人。大量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随著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1978-2007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与此同时,城镇就业岗位的快速增加带动了乡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使乡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76.3%下降到2007年的61.9%。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6%,集体工业占22.4%,国有占绝对优势;发展到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9.5%,集体企业占2.5%。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2007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6.9%和90.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占7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占49.8%、42.0%和32.2%。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发挥著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30.3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从创造的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8%。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分配结构出现了明显调整,基本实现了由平均主义突出、收入渠道单一,向以劳动报酬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1979-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1%。与此同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07年,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中,工薪收入占68.6%,比1990年下降7.2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6.3%,财产性收入占2.3%,转移性收入占22.7%,分别比1990年提高4.8、1.3和1.0个百分点。2007年,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38.6%,比1985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性收入占53.0%,下降21.4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已占到3.1%。三、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曾经困扰我们多年的商品和服务的短缺问题大大缓解。改革开放的30年,是商品和服务由短缺转向总体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的30年,是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的30年。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30年来,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02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809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7倍,平均每年增长4.6%。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07年,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比1978年增长64.6%;棉花产量762万吨,增长2.52倍;油料产量2569万吨,增长3.92倍;糖料产量12188万吨,增长4.12倍;水果产量18136万吨,增长26.6倍;水产品产量4748万吨,增长9.2倍。肉类产量6866万吨,比1979年增长5.5倍。工业生产能力扩张迅速。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11.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猛。2007年生产原煤25.3亿吨、粗钢4.9亿吨、水泥13.6亿吨、汽车889万辆,分别比1978年增长3.1倍、14.4倍、19.9倍和58.6倍,家用电冰箱由2.8万台增加到4397万台,彩色电视机由0.4万台增加到8478万台,行动通讯手持机和微型电子电脑从无到有,扩张迅速,2007年产量分别达到5.5亿台和1.2亿台。初步统计,附加值较高的发电设备2007年比1978年增长25.9倍,冶炼设备增长5.4倍,金属切削机床增长2.5倍,交流电动机增长4.9倍。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资料,1995-2000年,我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0个百分点;2000-2006年年均增长11.2%,比工业化国家快9.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2个百分点。按照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其中,烟草类占比49.8%,纺织品类占比29.2%,衣服、皮毛类占比24.7%,皮革、皮革制品、鞋类占比33.4%,碱性金属占比23.8%,电力装备占比28.2%,其他交通工具占比34.1%;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均名列世界前六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名列第十一位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都名列第一位。第三产业迅速成长。随著对第三产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投入的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000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8.6倍,年均增长10.8%。在第三产业中,各类服务业均实现快速增长。商业持续繁荣,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和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1978年增长56.2倍,年均增长15.0%。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建成,金融产品逐渐丰富。2007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馀额26.2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137倍;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036亿元,比1994年增长17.7倍。交通邮电蓬勃发展。2007年,旅客运输周转量21593亿人公里,比1978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9.1%。货物运输周转量101419亿吨公里,比1978年增长9.3倍,年均增长8.4%。邮电业务总量19805亿元,比1978年增长580.0倍,年均增长24.5%。房地产业发展迅猛。2007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9亿元,占城镇全部投资的20%以上,房地产业增加值11854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8%,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或位次前移。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升了我国主要产品在世界的位次。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45632万吨)、肉类(6866万吨)、棉花(762万吨)、花生(1302万吨)、油菜籽(1057万吨)、茶叶(117万吨)、水果(18136万吨)等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甘蔗(11295万吨)、大豆(1720万吨)分别居第二、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56561万吨)、煤(25.26亿吨)、水泥(13.6亿吨)、化肥(5825万吨)、棉布(675亿米)居第一位。糖(1271万吨)居第三位。发电量(32816亿千瓦小时)居第二位。原油产量(18632万吨)居第五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援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曾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改革开放30年来,加大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取得明显效果。改革开放的30年,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的30年,是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不断缓解的30年。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能源不仅关系到经济能否取得稳定的增长动力,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增加能源供给。30年来,通过不断大幅度地增加能源投入,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大大增强。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4.7%,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在主要能源中,2007年原煤产量25.2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比1978年增长3.1倍。2007年末,发电装机容量7.18亿千瓦,比1978年增长11.6倍,年均增加9.1%。2007年发电量达到32816亿千瓦小时,比1978年增长11.8倍,年均增长9.2%。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效果明显,水电、核电、风电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07年的8.2%。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快速扩张。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50.9%,累计新增2.6万公里。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增长3倍,累计增加26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7年末达到5.4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由14.9万公里扩大到234.3万公里,其中国际航线由5.5万公里增至104.7万公里,增长17.9倍。管道输油(气)里程由0.83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5.45万公里,增长5.6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85年的3.1亿吨增至38.8亿吨,增长11.5倍,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资讯化的发展不断催生对通信基础网路的需求,邮电通信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基础产业之一。到2007年末,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资讯通信基础网路。固定电话用户由1978年的193万户增加到2007年的36564万户,增长189倍。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由1990年的1.8万户膨胀到2007年末的54731万户。通讯设施明显改善。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由1978年的0.04亿门升至2007年的5.1亿门,增长125倍。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5亿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9.2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8539万个。全国邮电业务总量从34.1亿元增加到19805亿元,增长580倍。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8.4%。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宽带上网人数1.63亿人。网路规模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陆』 近年来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事都有些什么
大改革 大开放 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於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於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南韩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後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於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於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1112元後,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於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带来了国家财力的增加。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徵,出口创汇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动力。但随著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馀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大型公司(企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伴随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变强,成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成就的醒目标志。根据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7年度世界500强公司名单,我国内地共有22家,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名列第17位,比2006年提升6位,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二、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strong></p><p>30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改革开放的30年,是经济结构大调整的30年,是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不断呈现新格局的30年。</p><p>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以工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30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1979-2007年,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6%、11.4%和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07年的11.3:48.6:40.1。与1978年相比,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16.2个百分点。</p><p align=center></p><p>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30年来,冶金、能源、纺织、机械、航运等传统工业在改造中实现结构不断调整升级。2004年钢铁工业的连铸比已提高到95.9%,比1980年提高近90个百分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准。铜、铅先进熔炼生产工艺的产能达到总产能的70%左右,电解铝自焙槽工艺已全部淘汰,改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大型预焙电解槽技术。耗煤低、发电效率高的单机容量30万、60万千瓦机组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发电机组,并逐步向100万千瓦级发展。落後棉纺锭和毛纺锭得到大规模压缩,棉纺织设备的大部分机器采用了变频调速、可编程式控制制器PLC技术,基本实现了纺机产品的机电一体化。大型燃气轮机、抽水蓄能机组、直流输电设备、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船用曲轴等实现国产化,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厂设备自主化率高达90%。与此同时,电子资讯、生物工程、航空航太、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30年来的发展,我国在航太技术、核能发电技术、高性能电脑技术、重型机械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第三代通信技术等领域都有一系列重大突破。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162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比1995年提高3.0个百分点。</p><p>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30年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准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上升了27.0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平均增加145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平均减少216万人。大量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随著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1978-2007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与此同时,城镇就业岗位的快速增加带动了乡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使乡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76.3%下降到2007年的61.9%。</p><p align=center></p><p>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6%,集体工业占22.4%,国有占绝对优势;发展到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9.5%,集体企业占2.5%。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2007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6.9%和90.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占7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占49.8%、42.0%和32.2%。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发挥著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30.3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从创造的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8%。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p><p>分配结构出现了明显调整,基本实现了由平均主义突出、收入渠道单一,向以劳动报酬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1979-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1%。与此同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07年,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中,工薪收入占68.6%,比1990年下降7.2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6.3%,财产性收入占2.3%,转移性收入占22.7%,分别比1990年提高4.8、1.3和1.0个百分点。2007年,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38.6%,比1985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性收入占53.0%,下降21.4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已占到3.1%。</p><p><strong>三、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strong></p><p>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曾经困扰我们多年的商品和服务的短缺问题大大缓解。改革开放的30年,是商品和服务由短缺转向总体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的30年,是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的30年。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30年来,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02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809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7倍,平均每年增长4.6%。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07年,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比1978年增长64.6%;棉花产量762万吨,增长2.52倍;油料产量2569万吨,增长3.92倍;糖料产量12188万吨,增长4.12倍;水果产量18136万吨,增长26.6倍;水产品产量4748万吨,增长9.2倍。肉类产量6866万吨,比1979年增长5.5倍。工业生产能力扩张迅速。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11.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猛。2007年生产原煤25.3亿吨、粗钢4.9亿吨、水泥13.6亿吨、汽车889万辆,分别比1978年增长3.1倍、14.4倍、19.9倍和58.6倍,家用电冰箱由2.8万台增加到4397万台,彩色电视机由0.4万台增加到8478万台,行动通讯手持机和微型电子电脑从无到有,扩张迅速,2007年产量分别达到5.5亿台和1.2亿台。初步统计,附加值较高的发电设备2007年比1978年增长25.9倍,冶炼设备增长5.4倍,金属切削机床增长2.5倍,交流电动机增长4.9倍。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资料,1995-2000年,我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0个百分点;2000-2006年年均增长11.2%,比工业化国家快9.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2个百分点。按照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其中,烟草类占比49.8%,纺织品类占比29.2%,衣服、皮毛类占比24.7%,皮革、皮革制品、鞋类占比33.4%,碱性金属占比23.8%,电力装备占比28.2%,其他交通工具占比34.1%;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均名列世界前六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名列第十一位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都名列第一位。第三产业迅速成长。随著对第三产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投入的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000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8.6倍,年均增长10.8%。在第三产业中,各类服务业均实现快速增长。商业持续繁荣,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和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1978年增长56.2倍,年均增长15.0%。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建成,金融产品逐渐丰富。2007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馀额26.2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137倍;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036亿元,比1994年增长17.7倍。交通邮电蓬勃发展。2007年,旅客运输周转量21593亿人公里,比1978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9.1%。货物运输周转量101419亿吨公里,比1978年增长9.3倍,年均增长8.4%。邮电业务总量19805亿元,比1978年增长580.0倍,年均增长24.5%。房地产业发展迅猛。2007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9亿元,占城镇全部投资的20%以上,房地产业增加值11854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8%,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或位次前移。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升了我国主要产品在世界的位次。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45632万吨)、肉类(6866万吨)、棉花(762万吨)、花生(1302万吨)、油菜籽(1057万吨)、茶叶(117万吨)、水果(18136万吨)等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甘蔗(11295万吨)、大豆(1720万吨)分别居第二、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56561万吨)、煤(25.26亿吨)、水泥(13.6亿吨)、化肥(5825万吨)、棉布(675亿米)居第一位。糖(1271万吨)居第三位。发电量(32816亿千瓦小时)居第二位。原油产量(18632万吨)居第五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援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曾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改革开放30年来,加大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取得明显效果。改革开放的30年,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的30年,是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不断缓解的30年。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能源不仅关系到经济能否取得稳定的增长动力,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增加能源供给。30年来,通过不断大幅度地增加能源投入,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大大增强。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4.7%,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在主要能源中,2007年原煤产量25.2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比1978年增长3.1倍。2007年末,发电装机容量7.18亿千瓦,比1978年增长11.6倍,年均增加9.1%。2007年发电量达到32816亿千瓦小时,比1978年增长11.8倍,年均增长9.2%。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效果明显,水电、核电、风电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07年的8.2%。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快速扩张。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50.9%,累计新增2.6万公里。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增长3倍,累计增加26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7年末达到5.4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由14.9万公里扩大到234.3万公里,其中国际航线由5.5万公里增至104.7万公里,增长17.9倍。管道输油(气)里程由0.83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5.45万公里,增长5.6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85年的3.1亿吨增至38.8亿吨,增长11.5倍,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资讯化的发展不断催生对通信基础网路的需求,邮电通信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基础产业之一。到2007年末,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资讯通信基础网路。固定电话用户由1978年的193万户增加到2007年的36564万户,增长189倍。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由1990年的1.8万户膨胀到2007年末的54731万户。通讯设施明显改善。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由1978年的0.04亿门升至2007年的5.1亿门,增长125倍。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5亿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9.2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8539万个。全国邮电业务总量从34.1亿元增加到19805亿元,增长580倍。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8.4%。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宽带上网人数1.63亿人。网路规模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柒』 我国的成就
新中国的成就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
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
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版TPP。
上合组织,亚洲版的小北约
东盟+3,中国与东盟的对话窗口
非洲论坛,中国开拓非洲的急先锋
2、经济方面的成就
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气东输,保护环境,扫除雾霾。
南水北调,史无前例。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
外汇储备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美国已经太多,所以中国不断减持美元。
其他的例如电脑、电视、冰箱、平板、空调、手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之类,就根本不用说了。
3、体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奥运,世界最好的奥运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里约奥运会,中国发挥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
北京奥运,中国是奥运会金牌榜绝对王者。
篮球出现突破——姚明出现了。
刘翔——得了三个金牌然后,忽悠了2届奥运会
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
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中国横扫世界乒坛
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金牌
女子网球崛起,金花群芳争艳
4、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长征系列火箭,发生成功率、有效载荷都是杠杠的!
长征五号,大火箭,世界仅有中美俄能造。
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
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两弹一星,国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计算机,曾经的第一,现在的第二
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
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机(C919),世界第三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
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