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 期货可以双向交易,机会比股票多
期货可以买多,也可以卖空。因此期货市场是不分牛熊的。能让交易者的资金利用到最大限度。
股票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在熊市的时候股民的资金有可能一直被套着。
如果在一只股票上套太多资金的话,股民都没有机会再去买进其他公司的股票,因而错失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2] 期货波动幅度比较大
期货每天的波动幅度比较大,尤其是活跃的品种,每天波动幅度都有几百个点。
以橡胶期货为例,做一手橡胶需要2万元左右。每天能抓住2百个点的波动,就可以赚2千元。
可是如果拿2万元投到股市上,一个月能赚2千元都已经不错了。
所以说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发财的话,还是做期货比较好。
但是期货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风险太大,一般人掌控不住。
如果交易者能很好控制风险的话,那做期货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② 为什么说在期货市场连续三天赚钱靠运气三个月依然赚钱是靠智慧
我是说,在期货市场赢利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因为市场只有两种走向或涨或跌,一张单子下去走对方向的可能是50% 。
如果你每天做一张单子,连续三天赢利,也不是太难的事。也并不比打麻将连坐三庄难度更大 只是不能每庄如此,得有点运气而已。
毕竟短时间里面,运气的成本在里面,如果把时间拉长,这样就去除了运气成本,如果在更长的时间跨度里,你还是能盈利,那就是实力在说话了,偶然性的东西被剔除,剩下的就是实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操盘手去应聘,公司都让提供至少三个月的实战操盘记录的缘故。
首先,如果胜负仅仅由涨跌的判断来决定,那么我们靠掷硬币而随手做单的胜负已在50%左右了。
显然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着期货市场的胜负。比如认定自己判断对错以后的处理手法分别怎样,每次入市单量的增减变化等。
③ 期货多空主力搏杀
这种情况前些年还是比较多的,现在主力之间都有共识,在这方面已经克制多了,一般来说一个主力品种(铜,天胶,棉花,白糖等)一个主力合约里面大规模的对拼会有两到三次,这种情况一般都出现在没有重大利好或利空消息的时候,或者是某些重大事件出现前一天,双方主力对后市判断出现分歧的时候。
④ 我有必要在期货市场继续战斗下去吗
好长时间没上来了;对你的遭遇,提些个人意见:
(1)建议你立即离场。
(2)理由:连续两次爆仓;未必能说明投资者不适合这个市场,但是表明投资者缺乏对期货市场最起码的了解。建议投资者把一些期货最基础性的知识看上10遍以后,在考虑是否要重新入市。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助于投资者理清思路。
(4)以前回答的3个问题:
http://..com/question/48808906.html
http://..com/question/49839144.html
http://..com/question/49569099.html
(5)上述的网站,几乎是国内期货业最有影响力的网站。非常适合投资者学习。
(6)离场不会带来利润,但是也不会带来亏损。
(7)主业是投资资金的来源,虽然实业的利润率在单位时间内远远低于期货投资;但是其风险也远远低于期货投资。放弃主业,可以说期货投资也会成为无本之木。
⑤ 请问博杀理论,指什么
博傻理论(greater fool theory) 在资本市场中(如股票、期货市场):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 “博傻理论”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投机者信奉的无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论。 何谓博傻? 博傻是指在高价位买进股票,等行情上涨到有利可图时迅速卖出,这种操作策略通常被市场称之为傻瓜赢傻瓜,所以只能在股市处于上升行情中适用。从理论上讲博傻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博傻策略是高价之上还有高价,低价之下还有低价,其游戏规则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后一棒都有利可图,做多者有利润可赚,做空者减少损失,只有接到最后一棒者倒霉。 在艺术品市场中:预期会有人花更高的价格从你手中买走它 (Theory of Greater Fool):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件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会有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价格从你手中买走它。而投资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准确判断究竟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出现。只要你不是最大的笨蛋,就仅仅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从你手中买走这件艺术品的话,那么,很显然你就是最大的笨蛋了。 ---------------------------------------------------- 博弈论中的笨蛋理论 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了能够专注地从事学术研究,免受金钱的困扰,曾出外讲课以赚取课时费,但课时费的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他在1919年8月,借了几千英镑去做远期外汇这种投机生意。 仅仅4个月的时间,凯恩斯净赚1万多英镑,这相当于他讲课10年的收入。但3个月之后,凯恩斯把赚到的利润和借来的本金输了个精光。7个月后,凯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又大获成功。 凯恩斯把期货品种几乎做了个遍,而且还涉足于股票。到1937年他因病而“金盆洗手”的时候,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 与一般赌徒不同,作为经济学家的凯恩斯在这场投机的生意中,除了赚取可观的利润之外,最大也是最有益的收获是发现了“笨蛋理论”,也有人将其称为“博傻理论”。 什么是“博傻理论”呢?凯恩斯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从100张照片中选出你认为最漂亮的脸,选中的有奖。但确定哪一张脸是最漂亮的脸是要由大家投票来决定的。 试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投票呢?此时,因为有大家的参与,所以你的正确策略并不是选自己认为的最漂亮的那张脸,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谁一票,哪怕丑得不堪入目。在这里,你的行为是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猜测的基础上而并非是你的真实想法。 凯恩斯说,专业投资大约可以比作报纸举办的比赛,这些比赛由读者从100张照片中选出6张最漂亮的面孔,谁的答案最接近全体读者作为一个整体得出的平均答案,谁就能获奖;因此,每个参加者必须挑选的并非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面孔,而是他认为最能吸引其他参加者注意力的面孔,这些其他参加者也正以同样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要选的不是根据个人最佳判断确定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甚至也不是一般人的意见认为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我们必须作出第三种选择,即运用我们的智慧预计一般人的意见,认为一般人的意见应该是什么……这与谁是最漂亮的女人无关,你关心的是怎样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又或是其他人认为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 在报纸的选美比赛中,读者必须同时设身处地地从其他读者的角度思考,这时,他们与其按绝对标准选择一个漂亮的女子,不如说某个擦去娘家选美的女子比其他女子漂亮很多倍,这样它就可以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不过,读者的工作就没那么简单。假定这100个决赛选手简直不相上下,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头发的颜色。在这100个人当中,只一个红头发的姑娘。你会不会挑选这位红头发的姑娘? 读者的工作,是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确定人们究竟将会达成怎样的共识。“选出最美丽的姑娘”可能是书面规则,但这可比选出最苗条、头发最红或两颗门牙之间有一条有趣的缝隙的姑娘困难得多。任何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一个焦点,是大家的意见得以汇聚一处。由于这个理由,当我们发现当今世界最美丽的模特其实并不具备完美状态,我们就不会感到惊讶:实际上,它们只是近乎完美而已,却都有一些有趣的瑕疵,这些瑕疵使他们各具特色,成为一个焦点。 生活中有许多例子与这个模型是相通的。比如“十佳运动员”的评选,在这些投票当中,对于每个投票者的激励是:他如果“正确的”选中某些人,不仅要选中10个人,而且顺序也要正确,那么投票者将获得某种奖励。但是如何才能选中“正确的”人选呢?有“正确的”人选吗?得票多的就是正确的吗?或者严格的说,得票最多的是第一名,得票次之的是第二名,等等。因此,投票者能够选中的话,或者说被他提名的能够“当选”的话,关键是猜测别人的想法,猜测对了你就能获胜,猜错了,你则不能获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正确与否,或者谁应该选上、谁不应该选上的问题,而是投票的人相互猜测的结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舆论的导向作用是很大的,他似乎告诉人们某某人是其他许多人所要选的) 其实,在期货与股票市场上,人们所遵循的也是这个策略。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比如说,你不知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会花20块钱去买一股呢?因为你预期当你抛出时会有人花更高的价钱来买它。 “博傻理论”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投机者信奉的无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论。 1720年,英国股票投机狂潮中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有更大的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能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最终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追问: 哇,你真了不起,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笨蛋,包括我自己, 回答: 呵呵 一般吧 妈妈告诉我做人要低调
⑥ 期货做空和股市做空的区别
什么叫做空?相对买入再卖出的做多。先卖出再买入就是做空。
无论是你看涨股票,还是看涨期货,您都可以买入这个目标,等他涨上去再卖出。获得利润。
例如5元钱的玉米。等2个月,玉米8元了,您卖出获利3元。
做空其实也是一样的。比如现在刚到夏天,西瓜比较贵。5元一斤。你和某个饮料店说好。我给你供货。下周给你一车西瓜,就按今天的5元一斤的价格,你们签订了合同。相当于你完成了“先卖出”。到了下周,西瓜普遍上市,价格跌到了3元一斤。我们直接随便从早市买来3元一斤的西瓜,依据合同5元卖给饮料店。完成“后买入”。当然如果一周以后西瓜更贵了。你就亏了。
做空的思路,在现货贸易普遍使用。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也都存在。只不过目前股票市场不能直接做空,需要“融券卖出”意思是证券公司借给你股票,你卖了,未来你再买回来这么多股票还给券商。这个本质并不算做空,算是互换啦。
如果只从“做空”的本质上来看,股票市场做空,和期货市场做空是一样的。但是从具体的交易形式上看存在区别。
⑦ 怎样看期货k线图
记录一天期市战场多空搏杀,最全的信息一定是逐笔交易。未经处理的信息,显然没有多少价值。于是就有了分时图,以一分钟为一个记录点,记录一天的价格波动走势。
但要记录时间更长的周期,就需要接着压缩信息,于是有了K线图,以日K线为例,选取了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这四个最重要的信息,合成一个图像符号,就是K线图了。日K线就是对一天分时走势的信息压缩。
关于K线分析,详细的内容可以看《日本蜡烛图》一书。
对期货交易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应用市场搜索下载同花顺期货通,这是一个免费的期货手机行情交易软件,海量咨询,还有期货学院,有大量的投教课程,让你快速学习期货知识。
⑧ 外汇,期货市场有机构间的搏杀吗
朋友,你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思考。
有无,很难说的,因为这个机构怎么去定义呢?没有一个定义,说有可以,说无也可以的啊。
外汇与期货都是投资渠道,都可以买卖,包括先卖后买与先买后卖,没有一定的资金自然不可以,但是没有判断,那又如何操作,凭何进行操作?所以如果有“机构”,那资金量与判断力,它需要同时具备,否则那就是“赌博”或者“瞎搞”。
而你又说到股票,这就乱了。一、不管上证A股,还是深市A股,中小股民都是只能先买后卖,而不能先卖后买;二、“机构”是一定存在的不需要判断,而且机构既有充足资金,又有判断力——因为它们是有想当的主导能力的、而且内部交易、权钱交易不绝(这是中小股民的最大悲哀)。
也就说,它们:外汇、期货、股票三者是不一样的,尽管外汇与期货更为相似,但是它(外汇)的标的物是什么?谁在管理你有想过没有?不能说“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差别是在根本上的,如果有一个中国老先生、一个非洲女孩,一个美国女人,你说这三个人谁更美?(这样应该不能对号入座了吧)
好像,这样似乎与我第一句话有所违背或者无关,但是你言下之意我看出来了,机构博弈时代,我个人认为好像无从谈起,国内股市的现状是什么?有经济学家的分析十分干练,国家挣钱,机构挣钱,甚至外国人也在挣钱,唯独老百姓不挣钱,所以中国股市好像不存在“股灾”。这种说法或者看法、分析自然也不是完全合适,因为并不是zf层面就全无考虑。个人认为体制上的桎梏太多太厚,多方面反映出中国股市“抗药性”太强,西药不治本,中药短期无疗效,甚至都有反作用。
唯利是图太明显,不管是竭泽而渔,还是饮鸩止渴,“逮着好吃不放筷”的特征很明显。
既然机构是图利,我们又不能让它无利可图,那么在不让它为所欲为这方面总可以有所行动吧。
就看看你的来电记录,有些大学生刚毕业完全不懂投资就给人打电话,拉人去投资;就看看有些老人不顾自己疾病缠身也投身股市;就看看某些分析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做的那些“分析”、“指导”;就看看有些ZF人员让大小非上市;就看看热钱来了卷到了钱就可以跑……所以,不要说“机构博弈时代”!因为那只是某种程度上的、某种层面上的表现。
⑨ 关于期货的庄家
1 现在市场越来越大庄家这个词越来越用不上了,4年前糖才3-4亿交易量而且基本都是广西那边的糖商做糖 那时候的行情就是他们控制的 但是到了今天糖的保证金最多的时候高达40-50亿可以说发展越来越快相互制约也显现出来了,4月份上的螺纹钢现在的持仓量已经都超过糖了(现在国内期货市场越来越完善了)不管是期货还是股票 散户永远都是吃亏的(当然有个别的散户经验丰富可以很好的抓住盈利)2 期货公司里没有谁是老大(从持仓量上看 比如农产品 中粮期货现在的持仓量是很大 但是2个月前中钢期货突然猛加多单达到5W多张一跃到持仓量的前3名,现在中钢又减单到2000多张,这里面一看现货价格又要看资金的博易)3 期货发展20年来看 市场越来越活跃 相互制约 交易方式的灵活性 普通散户只要轻仓进 把握住行情保持好心态 还是能赚到零花钱的(赚大钱肯定要大资金)
⑩ 期货主力护盘常见吗
一般地,期货主力护盘,需要很多条件的客观条件限制。
他必须首先评估市场的情况,如果可以“护住”,那他或许会短期护一下。
但一般地这种操作只会把自己带进漩涡。
关键价位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多空一方的成本点。一旦突破,其中一方肯定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容易引发价格向着不利于这一方的方向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