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防范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展期风险
展期是指通过不断使用高流动性的近月期货合约来代替流动性差的远月期货合约以实现对较长期的资产保值方案,即当对一项资产进行套期保值时,如果在到期时间内没有相对应的远月期货合约,只有近月期货合约;又或者远月期货合约的流动性低,无法达到套保所需的量,此时就需要采取展期套保的方式。
基差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是套期保值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无法通过精确的期现头寸匹配模型进行规避,只能通过某些期货交易策略进行化解。
展期就是平旧续新,平掉旧合约和续上新合约时都会面临基差,从套期保值角度来看,新旧两个合约的价差是投资者在展期时点上面临的主要风险,如果投资者选择期末展期,这一风险是完全暴露的,而选择期间动态展期,这一风险有可能得到规避。
另外,流动性是套期保值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风险之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中,只有近月合约,特别是当月合约,流动性大,适合做套期保值的工具。因此,在套期保值展期时,须考虑相应合约的流动性问题。只有在下月合约交易量上升,流动性变大时,才是展期的好时机;否则在下月合约流动性不足时,盲目展期,极易陷入流动性陷阱,暴露风险。
本文,我们提供两种展期方案以解决展期中的主要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基差风险。
1、时间域上按成交量滚动展期
时间域上按成交量滚动展期是指随着当月合约到期日的临近,在期货合约换月期内(大约一周时间),当月合约成交量逐渐减少,下月合约成交量逐渐增大,投资者逐渐把当月合约上的头寸转移至下月约合。
例如,2010年6月1日,投资者A持有一个7只股票的投资组合,看空后市,准备在2010年6月1日-8月1日之间进行套期保值。
7月合约的到期日是7月16日,而投资者A需要套期保值到8月1日,因此,投资者A需要展期。
根据我国股指期货的运行情况,一般地,合约到期周是典型的换月周,因此,我们选取7月12日-7月16日这周来根据成交量滚动展期操作。
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需要套期保值的合约数。
(1)全部用当月合约套期保值
对冲时应卖空的最佳合约数目为:■
其中,■S是证券组合的价值,F是一份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价格(等于期货价格乘以合约大小)。
(2)当月合约展期到下月约合
当下月合约指定时,应卖空的最佳当月合约数目为:■
其中,N1是当月合约数目,N2是下月合约数目,F1是一份当月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价格,F2是一份下月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价格。
综上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时间域上按成交量滚动展期情况表
■
2、套保加类套利展期
套保加类套利展期是指利用当月合约和下月合约价差的均值回复特性,类似对价差进行高卖低卖,在套保的同时,赚取价差。
我们对IF1008和IF1007合约之间的60分钟价差进行分析。在2010年6月22日至7月8日间55个60分钟价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此价差是平稳的白噪声序列。如图1所示。
平均值为16.67点,标准差为11.60点。根据统计套利原理,最佳交易区间为【7.97,25.37】,即价差小于等于7.97时用当月合约套保,价差大于等于25.37时用下月合约套保。
展期是指通过不断使用高流动性的近月期货合约来代替流动性差的远月期货合约以实现对较长期的资产保值方案,即当对一项资产进行套期保值时,如果在到期时间内没有相对应的远月期货合约,只有近月期货合约;又或者远月期货合约的流动性低,无法达到套保所需的量,此时就需要采取展期套保的方式。
基差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是套期保值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无法通过精确的期现头寸匹配模型进行规避,只能通过某些期货交易策略进行化解。
展期就是平旧续新,平掉旧合约和续上新合约时都会面临基差,从套期保值角度来看,新旧两个合约的价差是投资者在展期时点上面临的主要风险,如果投资者选择期末展期,这一风险是完全暴露的,而选择期间动态展期,这一风险有可能得到规避。
另外,流动性是套期保值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风险之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中,只有近月合约,特别是当月合约,流动性大,适合做套期保值的工具。因此,在套期保值展期时,须考虑相应合约的流动性问题。只有在下月合约交易量上升,流动性变大时,才是展期的好时机;否则在下月合约流动性不足时,盲目展期,极易陷入流动性陷阱,暴露风险。
本文,我们提供两种展期方案以解决展期中的主要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基差风险。
1、时间域上按成交量滚动展期
时间域上按成交量滚动展期是指随着当月合约到期日的临近,在期货合约换月期内(大约一周时间),当月合约成交量逐渐减少,下月合约成交量逐渐增大,投资者逐渐把当月合约上的头寸转移至下月约合。
例如,2010年6月1日,投资者A持有一个7只股票的投资组合,看空后市,准备在2010年6月1日-8月1日之间进行套期保值。
7月合约的到期日是7月16日,而投资者A需要套期保值到8月1日,因此,投资者A需要展期。
根据我国股指期货的运行情况,一般地,合约到期周是典型的换月周,因此,我们选取7月12日-7月16日这周来根据成交量滚动展期操作。
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需要套期保值的合约数。
(1)全部用当月合约套期保值
对冲时应卖空的最佳合约数目为:■
其中,■S是证券组合的价值,F是一份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价格(等于期货价格乘以合约大小)。
(2)当月合约展期到下月约合
当下月合约指定时,应卖空的最佳当月合约数目为:■
其中,N1是当月合约数目,N2是下月合约数目,F1是一份当月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价格,F2是一份下月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价格。
综上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时间域上按成交量滚动展期情况表
■
2、套保加类套利展期
套保加类套利展期是指利用当月合约和下月合约价差的均值回复特性,类似对价差进行高卖低卖,在套保的同时,赚取价差。
我们对IF1008和IF1007合约之间的60分钟价差进行分析。在2010年6月22日至7月8日间55个60分钟价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此价差是平稳的白噪声序列。如图1所示。
平均值为16.67点,标准差为11.60点。根据统计套利原理,最佳交易区间为【7.97,25.37】,即价差小于等于7.97时用当月合约套保,价差大于等于25.37时用下月合约套保。
㈡ 基差收敛 对冲基金为什么会亏钱
期市场中性产品整体出现较明显的短期回撤。长期以来,尤其是从2019年以来,很多投资者已经习惯了中性产品的小回撤和稳增长,如今突出其来的-1%到-2%的周度回撤显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而造成这种罕见回撤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基差。
中性产品的持有者对基差这个词肯定不会陌生,基差收敛或是基差扩张,都是经常能够听到的词汇。
基差的概念
由于中性产品涉及对冲端,目前对冲工具有:股指期货、收益互换和融券对冲等,而其中又以股指期货对冲为主要方式。因此,市场上相对已经形成的,对基差概念的共识,是指股指期货的价格减去现货指数的价格,当基差为负时我们称之为贴水,基差为正时称为升水。
例如:7月10日IC2009合约的收盘价为6619.6,而对应的中证500指数的收盘价为6676.44,基差=6619.6-6676.44=-56.84,贴水56.84点。
但实盘过程中,产品并不是按股指期货的收盘价来计算基差的,而是用交易所的结算价。交易所会用尾盘一小时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计算出一个结算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尾盘市场波动太大而对市场造成影响。
继续用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的话,IC2009在7月10日的结算价为6611.4,故此基差应为-65.04。换算成年化基差应为(当前的基差点数/指数收盘价)/合约到期交易天数*年交易日,IC2009的到期日为2020/9/18,因此7月10日当天IC2009的年化基差应为:(-65.04/6676.44)/50*252 = 4.9%。
在这里,我们也贴一下今年以来IC当季合约的年化基差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近期的年化基差处于非常低的位置,甚至在历史上也处于相对很低的水平。
上图显示的即为移仓换月时的额外成本。当然这个成本是由两合约之间的价差决定的,实盘过程中这个价差是在不断波动和变化的。
与负基差的情况相对的,当正基差出现时,如果中性产品刚好在升水时候建仓,这个基差便不再是锁定的成本,而是锁定了基差带来的收益,新进的资金就会享受到正基差到期收敛时产生的额外收益了。当然,实盘过程中也会因为正基差的收缩或扩张产生浮盈或浮亏。
㈢ 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与跨期套利都有什么特点
期现套复利是指某种期货合约,当期制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在价格上出现差距,从而利用两个市场的价格差距,低买高卖而获利。理论上,期货价格是商品未来的价格,现货价格是商品目前的价格,按照经济学上的同一价格理论,两者间的差距。
即“基差”(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应该等于该商品的持有成本。一旦基差与持有成本偏离较大,就出现了期现套利的机会。
期货价格要高出现货价格,并且超过用于交割的各项成本,如运输成本、质检成本、仓储成本、开具发票所增加的成本等等。 期现套利主要包括正向买进期现套利和反向买进期现套利两种。
(3)股指期货展期带来基差收敛扩展阅读:
期现套利交易不仅面临着风险,而且有时风险甚至很大。主要的风险包括:
(1)现货组合的跟踪误差风险;
(2)现货头寸和期货头寸的构建与平仓面临着流动性风险;
(3)追加保证金的风险;
(4)股利不确定性和股指期货定价模型是否有效的风险。
由于面临这些风险,在考虑风险之后的套利收益率如果高于其他投资交易机会,那么期现套利活动才可能发生。因此,套利所面临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率将影响套利活动的效率和期现价差的偏离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期现套利
㈣ (股指期货套保中)什么是基差率如何计算的
基差=现货价格一期货价格
基差是指某一时刻、同一地点、同一品种的现货价与期货价的差。由于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都是波动的,在期货合同的有效期内,基差也是波动的。基差的不确定性被称为基差风险。利用期货合约套期保值的目标便是使基差波动为零,期末基差与期初基差之间正的偏差使投资不仅可以保值还可以盈利;而负的偏差则为亏损,说明没有完全实现套期保值。
㈤ 怎么看待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交割时的收敛性
关于交割收敛的认识
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细则》规定,本合约“交割结算价为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据此,交割结算价是沪深300指数的均值。均值属性决定了其相对较好的稳定性,相对较小的波动性。尽管交割结算价曲线并不由实际直接交易形成,但根据“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投资者能实时模拟出这一曲线。到期合约临近交割前2小时的价格收敛轨迹为模拟的交割结算价曲线,而非沪深300指数曲线。
一是收盘“强制”收敛。股指期货合约到期采用现金交割,多空双方以交割结算价为基准,划付持仓双方的盈亏,了结所有未平仓合约。因此,到期合约收盘价理论上强制收敛于交割结算价。
二是盘中“被迫”收敛。除收盘时刻价格强制收敛外,在最后交易日临近收盘的最后2小时(即交割结算价计算期),到期合约价格通常也会逐步收敛于盘中模拟的交割结算价。如果两者严重偏离,无风险套利机会会促使套利力量将到期合约价格“拉回”至盘中模拟的交割结算价附近。
综上所述,根据股指期货合约的交割方式以及交割结算价定义,交割收敛的含义是到期合约价格收敛于合约交割结算价,即最后交易日收盘前2个小时内沪深300指数均值,到期合约价格围绕模拟交割结算价波动。
㈥ 股指期货if06明天(6.18)交割了,预计交割时基差是多少
按照5月21日 1005合约交割时的经验来看,IF1005收盘价为2749,现货指数HS300收盘为2766.如此看来大概是20多一些.
但是有两点必须澄清
首先,交割的时候是以"交割结算价"(HS300最后2小时出现所有成交价格的算术平均价)进行的,IF1005的交割结算价是2750,这个可以说现货还是跟期货起到了很好的衔接,因为,这里只要两者差大概大于0.5点 就已经有套利机会存在了(如果存在套利机会,那么发现机会的人自然会让它回复到不存在套利的状态).
然后,一般来说,交割的时候,我们是不拿基差这个来参照的,因为我们看的是交割结算价跟期货价格,一般基差在合约存在的中间阶段参考价值较大.
至于如果说楼主还是对问题所提出的两个数值差价很执着的话,可能可以参考这种方法,一般可以通过最后2个小时的分时走势图看出,如果图形比较陡峭,那么可能是会差个十几或几十点,如果图形比较平稳,那么差价可能也就是几个点,100多点的不太可能出现.
㈦ 股指期货当月和次月基差最多是多少
从2015年已经交割完毕的合约与过去两年同期历史基差的比较结果来看,2015年各期现组合的基差均值均高于历史同期,套利介入空间明显。其中,IF1502—01L2、IF1504—03L2的基差均值超过了1%,这意味着期现套利者选择下月合约介入,优势高于当月合约。95分位数可视为期现套利者可以获得大幅基差收益的进场点位,与历史高点相比,IF1502—01L2、IF1503—01L3、IF1504—03L2的基差95分位数超过了1%,这从侧面反馈出套利者在2015年斩获大幅基差的可能性,要高于前两年。
本文来源:综投网-投资理财知识:www.zt5.com
㈧ 股指期货展期怎么操作
展期是指通过不断使用高流动性的近月期货合约来代替流动性差的远月期货合约以实现对较长期的资产保值方案,即当对一项资产进行套期保值时,如果在到期时间内没有相对应的远月期货合约,只有近月期货合约;又或者远月期货合约的流动性低,无法达到套保所需的量,此时就需要采取展期套保的方式。基差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是套期保值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无法通过精确的期现头寸匹配模型进行规避,只能通过某些期货交易策略进行化解。
㈨ 期指股指研判之一:期指大幅贴水,基差如何收敛
没有定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