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只是一个方面,还有风险管理,还有执行力,还有心理因素,还有品种组合因素。
『贰』 急求《三国演义》观后感
上个寒假, 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这本书反映了三国时期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 在众多人物当中, 我最崇拜的是魏国的创始人—曹操.
曹操, 字孟德, 小字阿瞒, 相国曹参的后裔. 我非常欣赏他求贤若渴的品质. 他为了求得关羽, 不惜赠送千里马、玉帛、美女 ,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还上奏秦皇帝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在许攸来投他时, 他竟然连鞋子都没穿就跑出大帐迎接许攸,官渡之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许攸功不可没.曹操的伟大就在于能够理贤下士,重视人才.但曹操自身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他生性多疑,导致屡次中了诸葛亮的计.因为杨修猜到了曹操的内心所想,曹操就认为杨修是个危险人物,于是找了个借口把杨修军法处置了,曹操也因此大败而归.曹操临死前夕,曾召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认为只有开颅手术才可医治,曹操误以为华佗要杀他,因此把华佗斩了,一代神医就这样死于一代枭雄之手,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性的悲剧.
后人称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我不这样认为,曹操的雄才伟略是人所不及的,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评价的那样: 曹操知人善用,多谋善断,这个人很行,是真男子,大英雄。“
刘备不能堪称枭雄,他只能称是明主,不听信谗言,他的天下是诸葛亮帮他打下来的,几乎所有事情,他都需要诸葛亮来出谋划策,后来,他却为了替自己兄弟报仇,丧失了六十万将士的性命.六十万啊!他举的可是倾国之兵啊!难道他没有想过曹操会趁此机会攻打四川吗?朝中虽有诸葛亮等人把持,可兵力不够,如何抵挡?刘备有时的表现是不顾大局,有时还有点惧强之嫌,,不然,在捉了刘岱之后为什么不把他杀了,既然你已和曹操为敌,对待俘虏只有招降和斩首两种,他这么做就是就惧怕曹操的势力.因为当时刘备的势力还不及曹操的十分之一.而曹操的主力部队在袁绍那里,所以没有一举歼灭刘备,使得刘备侥幸逃过此劫才一步步壮大起来的.
刘备的得力助手诸葛亮堪称一代奇才,他知天时,晓地利,还未出茅庐,就把天下分得一清二楚.他机智聪明,思维缜密,尽职尽忠,临死时把蜀国上下安排得脱脱当当.诸葛亮曾七擒孟获,六出岐山,还招降了文武双全的姜维.最值得一提的是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那个情节.当时诸葛亮已经料定曹操必定经过华容道,于是,诸葛亮在通往华容道的各个关卡都设了伏兵,意在把曹操逼上华容道.因为他清楚,以他们当时的势力,无法与东吴抗衡,曹操一死,天下就会落到孙权手中,刘备岂不失去了统领天下的机会?同时,他很清楚关羽的为人,此人意气深重,必定会放过曹操,于是演绎出感人至深的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但我觉得诸葛亮跟错了人,如果他辅佐曹操,天下早就统一了,又何必跟着刘备动征西讨呢?
<<三国演义>>是一部巨作,此书气势磅礴,真实地再现了三国时期战事连绵,哀鸿遍野的战争场面,及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英雄时代,堪称文坛佳作.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叁』 雨神的对“雨神”的呼唤
前不久,歌手萧敬腾的官网被黑,原因是杭州人民不堪忍受摄氏40度的高温,只能求助“雨神”,希望他到杭州转一圈。2013年屡屡出现历史高温的江苏地区网友纷纷呼唤:“雨神,江苏小伙伴求解救!”
有这么一则段子:萧敬腾在河边走着,河神浮了上来,哈腰给他点着烟,低声说:“地方水位吃紧,您看给拨点雨呗?”
有这么一则最佳广告语:“我不生产水,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萧敬腾”
盘点这些年关于“雨神”的段子
1、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当夜:困在路上的歌迷与萧天王微博互动,各种神回复层出不穷:“我们快到了,还有8海里。”“大家划快一点,不要让敬腾久等!”“虽然你来到了北京,我们依然隔海相望。”――最绝的是“别等了,你自己唱吧!”
2、拜“雨神”,与运动会、秋游、中高考并称我国现代四大求雨仪式。
3、听说中央气象台向一个台湾歌手(萧敬腾)的经纪人偷偷要了这个歌手的行程表。
4、2013年8月13日,七夕当天,多地高温40℃,有网络调查问:“你七夕最想跟谁一起过?”网友回答:“萧敬腾。”
5、龙行浅滩必有雨,有雨必有萧敬腾。
6、话说赤壁大战,诸葛亮端坐七星坛上,掐指作法,借来东风。周瑜趁机对曹船发动火攻,直烧得曹军人仰马翻,火海一片。突然,夜空中传来一阵歌声:“夜太美尽管再危险。”(萧敬腾的代表曲目)顷刻,天暴大雨,周瑜吐血而亡。
7、萧敬腾每年最大收益并不是来自片酬、演唱会和广告费。事实上,他最大金主来自证券市场。由于他控制了中国大陆地区80%以上的降水,因此,做棉花大豆一类农产品期货的商人花重金购买他的行程,通过调节农作物区的降水,控制收成,从而有效地买空或者卖空。
8、萧敬腾经常威胁他人说:信不信我让你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9、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全球高温,却只有一个萧敬腾!
数字“揭秘”萧敬腾遇雨概率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整理2012年萧敬腾所有场次演唱会,加之2013年萧敬腾所有透露其行踪的微博,汇总出萧天王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共43天行程。
根据行程,查看当地当日的天气实况纪录,发现“雨神”在43次出行中,共有26天遇到了降雨,占总数的60.46%,并没有83.3%那么夸张。
而在这43天里,萧敬腾除了自己的老家台北,最常跑的一个地方就是北京,除了2012年的7月21日,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少进京5次,其中3次遇雨,分别是在6月19日,7月1日,以及7月31日。
有趣的是,无论是2012年的“7·21”还是2013年遇上的3次雨,都恰好集中在北京最容易出现降雨的时段,据1971年至2000年全国主要城市平均降雨日数统计显示,北京常年6月的降水日数为9.7天,7月为13.6天,而2013年的北京较常年同期雨日偏多,6月的雨日就达到13天,7月则为16天。
其它几个他常去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杭州,常年全年的降雨日数分别为153.9天,149.2天,151.9天,全年有近一半的时间都会出现降雨,所以,与其说是“萧天王”招雨,倒不如说他格外“贪恋”那些多雨的城市多雨的日子。
“求雨”心切,萧敬腾官网被“黑”
自被冠上“雨神”、“龙王”之名,萧敬腾所到之处,处处有雨。如今盛夏酷暑,不少网友也在微博上借萧敬腾之名“祈雨”。前不久,杭州高温达41℃,不知哪位黑客瞄上了萧敬腾,攻击其经纪公司喜鹊娱乐的网站,并在萧敬腾个人页面上强制跳出写有“杭州人民需要你! ”的弹窗。此事迅速引来大批网友“围观”,喜鹊娱乐网站一度陷入瘫痪,直到半小时后才恢复正常,黑客留下的“祈雨弹窗”也被一并去除。
“雨神”的确不是百试百灵
不过,正如中央气象台微博对如此恶搞“图样图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的音译,即太年轻不懂事)”的幽默回复,“雨神”的确不是百试百灵,2012年萧敬腾在广州开唱,天气就尚可,而早前他回台北参加金曲奖并拿下“歌王”,老天也没有降雨助兴。不过,想摘掉“雨神”的帽子对萧敬腾而言,或许也不容易。他曾强调,自己去的“有些地方根本没下(雨)”,但看到网友越来越热闹的势头,他也只好无奈配合:“出门就又风又雨的,我真的很佩服我自己。抱歉,请大家注意安全。”而官网被“黑”,喜鹊娱乐对外表示,公司不希望过度放大“雨神”的称号,萧敬腾本人更是搞不明白为何他和天气的关系“不正常”。
“雨神”事件的“孕妇效应”
为何萧敬腾遇雨的概率并没有想象中之高却仍然被大家捧为“雨神”?一方面,萧天王特别会“挑日子”,拿2012年的“7·21”来说,开个演唱会,就遇上北京百年不遇的强降水,“雨神”之名可谓一炮而红。2013年在北京赶上的3场雨里,又有2场是大雨,想不引起关注都难!
而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叫“孕妇效应”,指偶然因素伴随不断的关注而让人觉得是个普遍现象,就像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开着奔驰车的人也更容易看到路上的奔驰。当“萧敬腾”被推为雨神,每个“遇雨”的日子都被网友和媒体高度关注。甚至一些他本人未曾出现的日子,只要出现了降雨,只要能跟萧天王扯上边就都算他的功劳,如2012年的8月8日,上海虽然遭遇海葵台风袭击,但当时萧敬腾并不在上海,只是他的演唱会开票而已,10月31日,桑迪飓风袭击纽约之时,“雨神”也不在美国,只是他的专辑母带留在了纽约,这么看起来“雨神”之名可真有种“欲加之神,何患无辞”的味道呀!
当然,有首歌唱得好:“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有谁会真的在乎“雨神”是真是假呢,在全民陷入“雨神”崇拜的狂热中,在各种奇葩求雨仪式层出不穷的日子里,“雨神”虽然没有给高温地区带来降雨,但也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这不,就连当事人也开始乐此不疲拿自己打岔,娱乐大众又赚来关注度,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