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外汇储备的膨胀,会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
我们先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说起:由于中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产品,而劳动力非常廉价,在国际贸易上有竞争优势;加上政策扶植,出口退税等,使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及出口大国。我们正是靠这些出口,赚取来大量外汇。也就是靠长期的,大量的贸易顺差,赚取了这些钱。
学过经济学的话,在这里已经应该懂了吧?老美正是通过中国贸易顺差做文章,来叫人民币升值。而外汇储备继续扩大,说明中国顺差仍然很大,于是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
你的明白??
『贰』 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关
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因此,持有外汇储备,要考虑机会成本问题。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外汇绝对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反而可能造成通货紧缩,原因就是外汇是商品,而不是货币。因为外汇本职上就是本国商品的外国表示形式,外汇是不可能在国内大规模流通的,更不可能作为商品媒介广泛流通!就算有人炒汇,试问下,全国的储蓄总额能炒动一年的外汇总额不?
所以说,高鸿业那伙人纯属扯淡,外汇当然是越多越好!而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另外,中央政府头疼外汇过多,其实是在担心“外汇通货膨胀”,相对于国内其实属于通货紧缩。因为在地球范围内,短期财富和商品总额是一定的,如果中国的外汇持有大于资本输出和资本买入总和,中国的经济状况相对于世界经济就会上升(名义额度而已,实际上短期之内不可能上升),人民币就会升值,相对于国内来说,外汇就会贬值。但是相对国际来讲,中国持有的外汇并没有贬值,只是国内物品增值而已。但是会影响到出口贸易。
www.roybobo.com/html/foreign_exchange/20070326/254.html
『叁』 为什么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通胀
1、高额的外汇储备成本
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由于官方储备资产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国的外汇储备一般投资于储备货币国家的短期国债,其收益率较低(二战后平均为1-2%)。这相当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底的国家(通常是大量储备外汇的国家)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输出资本。如果中国在借入大量外债的同时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等于是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而且还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其潜在的损失是显然的。实际上,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债(目前我国外债余额约为1600亿美元),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也处于低迷期,这些都使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降低。同时,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暂时放弃一定量实际资源的使用,从而也就丧失将这些资源投入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现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本。
2、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变化自然还要对国内的金融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国事实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安排,作为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担当了外汇市场上最终的市场出清者的角色。外汇储备的增多,使人民币的发放增多,因为官方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我国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外汇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相应增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这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成不利影响,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了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目前我国还处于通货紧缩阶段,但经济指标已开始好转,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紧缩立即陷入通胀的可能性。为此,央行采取了相应的冲销政策:如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频繁进行正回购和发行人民银行票据回笼基础货币,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前5个月,央行回笼基础货币已达4000多亿元,以此来减缓基础货币增速。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规模有限,特别是在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已累计超过了2000个亿的情况下,随着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可供央行进行冲销干预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这给央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一是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受到挑战,货币政策面临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二是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事实上的一体化,因此以汇率政策调节外部均衡,以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内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间将可能丧失,内外部均衡难以同时达成。这即是央行面临的典型的米得冲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则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近段时间来,不仅日本、美国等国家正在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有回流的迹象,甚至于有国际游资“潜渡”中国,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的弱化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人民币目前不宜大幅升值。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4、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因为我国外汇储备有相当部分以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来,美元与欧元的汇价涨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价值的持续走低,使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汇储备计算,外汇储备中约有1800亿美元正在发生“账面”的损失。另外,近两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处于低迷期,美联储自2001年以来13次降低利息,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处于45年来的历史低位,这也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投资收益不断降低。外汇储备资产规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难度就越大。
『肆』 通货膨胀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我先回答外汇储备对通胀的影响吧。
外汇储备增长是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是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比如:一个企业做成一笔出口生意,收回了一百万美元,这一百万美元央行是要强制性兑换成人民币的,企业就把一百万美元卖给国家,国家按汇率支付给企业六七百万人民币,而国家支付给企业的货币只有一种来源,开印钞机,这样就相当于直接给市场投放了六七百万人民币基础货币,然后再根据实时的流动性乘数计算,可能市场实际流通的货币量还会放大四五倍,就相当于收回一百万美元,市场会增加三四千万人民币的流动性。这是可以根据当前银行的准备金率来测算的。
所以国家当前外汇3.2万亿美元储备,市场上相应就得投放大约有一百万亿人民币流动性与之匹配。
这样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外汇储备增长越大,输入性通胀就越严重,因为与之相应的流动性极度泛滥。
然后回过头来,通胀对外汇储备有没有影响呢,也可以想见,肯定有,通胀越严重,外储压力就越大,就需要释放外储,一个大池子容纳太多压力过大,可以分到各家企业,私人手上,压力就减少了,这也是这些年呼唤满汇于民的原因。
『伍』 为什么外汇储备膨胀会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
楼上瞎扯啊,国家长期处于贸易顺差,这时会间接导致通货膨胀(企业在出口商品时候,挣到的外汇会被国家外汇管理局扣下,把相应的人民币给你,你是从银行提不出外汇的。换句话说国家的外汇储备越多,市面的流通货币越多,这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目前咱们国家的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已成为现实,国家正在积极的调控,其中促进人民币合理,适当,稳定的升值是重要的措施,也就是你说的会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纯手工打造啊,亮哥。。。。。
『陆』 中国的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物价的短期波动中表现不明显,在短期内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在短期内,外汇储备的增加没有导致物价所应有的上涨或未必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对长期的均衡关系的分析在前文的理论论述中已经进行了阐述,下面就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短期关系的实证结论予以分析。
1中央银行的对冲政策
由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外汇储备变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小且滞后,外汇储备增加也就不能通过提高出口商品价格来减少经常项目盈余,从而减轻外汇储备增加导致货币投放增加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和资本项目管制,外汇储备增加也不能使利率下降从而使资金流出增加以减少资本项目盈余、减少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但是,在短期内,通常见到的是在一段时期里外汇储备在持续、大幅增长,而物价并没有出现爆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央行的政策干预以及不完全的市场机制。下面从实际考察我国中央银行的干预情况,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995-2004年度数据,在这段时间之中及前后代写硕士论文我国经历了汇改,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段时间还含概了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几段时期。
外汇储备余额与货币发行余额的增长呈现出相似性,趋势几乎一致,偏离程度不大,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增长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性,尤其是2003年之前。在央行对政府部门的净债权、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和对非金融部门的净债权之和总体下降的情况下,货币发行却一直在持续增长,很显然这一负债的增长完全是依赖于外汇储备增长的支撑,也就是说货币的发行不是通过央行增加对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的贷款实现,而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形式流入到经济中去的,货币发行的增长趋势总体较为平稳,但外汇储备的增长明显呈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年之前。1994年初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企业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汇率并轨,建立银行代写硕士论文间统一的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储备数量随之出现大幅度增长,这一强劲的涨势一直持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在这一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超过了货币发行增长速度,当外汇储备增长较快时,为了不使央行资产规模增长太快而导致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必然会进行一些反向操作,比如减慢央行其它资产的增长速度或减少对其它资产的净头寸;第二阶段是1997-2000年。这一阶段,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放慢,增速低于货币发行增长速度(如图曲线显示),这一时期的货币发行增长主要来自于央行对金融机构净债权的增长,且2000年达到最高点(6100.5亿元);第三阶段为2000-2003年。在这一阶段,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外汇储备又恢复了迅速增长,增速超过了货币发行的增速(如图曲线显示),作为对冲操作,央行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同时迅速下降,对政府净债权在2001年短暂回升之后也持续下降。
2003年之前,外汇储备余额与货币发行余额的增长趋势偏离程度不大,但自2003年始,外汇储备呈现迅速增长(2003年增长率约为41%,2004年增长率约为51%),外汇储备余额呈现出明显快于货币发行余额的增长速度,二者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偏离(如图10)。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导致外汇占款投放货币量迅速增加。为减轻物价上涨压力,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出现了急剧下降。
在2003年之前,用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变化对货币投放能够做出大概较好的解释。央行通过减少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可以较好地对冲过多的货币投放。
根据1995年-2004年这段时间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看出,在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涨,央行采取对冲政策(如前所述)之后,使我国的物价水平并没有出现暴涨。1995年我国的CPI指数比上年增长了17.1%(而1994年比上年增长24.1%),1996年的CPI指数比上年增长8.3%,而1997年比上年增长2.8%,物价上涨率逐渐下降,直至1998年CPI指数比上年下降了0.8%,这时国内出现了紧缩症状,经济又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又开始迅速增加,CPI指数又略有上涨。这说明,央行为减轻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对物价上涨产生的压力,采取的这种对冲措施在这段时间来说是有效的。
央行所进行的这些反向操作导致了央行净资产结构的变化,从而货币投放渠道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央行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净投放的货币减少了,而对外贸部门投放的货币增长很快,货币投放的这种结构性变化对宏观经济有显著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货币投放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这些内向型部门的职工队伍庞大,它们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消费能力的提高,影响到国内市场的物价水平。因此央行对金融机构等净债权的减少抑制了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多数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从而抑制了物价的上涨。相比之下,外贸部门就业人数比重较小,这些部门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对全国物价的影响不大,况且这些外汇收人中有很大部分归外商所有,职工只赚取少量的劳动报酬,因此该部门收入增加对职工工资的提高影响较小,对总体物价水平的影响就更小。这就解释了央行的货币投放一直在增长,但物价却没有暴涨的原因。
对于货币投放一直在增长,而物价却没有暴涨的原因,另外还有一种理论,是由Leeper(1991)提出,后由Sims(1994)、Woodford(1995,1996,2001)、Cochrane(1998,2000)等发展成为较成熟的价格决定财政理论。他们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决定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论强调财政波动对价格
水平的影响,认为价格由政府债券的数量决定,即均衡价格水平必须调整到使实际政府负债等于预期政府盈余的现值(()为在t期到期的政府债券(名义值),为从t期到t+j期的贴现因子,为实际初期政府盈余(不包括政府利息支出的财政盈余)),因此在政府收入给定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由实际债券余额决定,是财政冲击而不是货币冲击引起价格水平的波动。
尽管如此,种种对冲措施仍然不能有效吸纳外汇占款投放的过多货币。在2003年之后,二曲线(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曲线与货币投放曲线)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用原有的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变化就不能很好地解释货币投放,CPI指数开始上升,物价上涨迹象开始显现。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快速增长,在2003年诞生了央行票据这代写硕士论文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这种对冲工具也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2004年央行不但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共进行110次公开市场操作,发行10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亿元,同时开发了3年期央行票据、1年期远期央行票据等新品种。投放、回笼相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6690亿元。2005年央行在逆回购同时,进一步加大票据发行力度。央行票据这一对冲政策工具的干预使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和货币投放二曲线的偏离情况得到很大的纠正。
因此,从我国的数据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长,但是在短期内,央行可以通过减少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措施来消除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投放过度增加的压力,使物价并没有达到如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所应致使的物价上涨幅度,所以说通过这些对冲操作减轻了通货膨胀压力。
『柒』 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
一楼说的不对.以前美元与黄金挂钩,外汇汇率就由一国的黄金储备量来决定,但现在美元与黄金已经不再挂钩,因此外汇汇率是由国际间对该币种的供给来确定的,不是一个国家随心所欲的来制定,即使要确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那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膨胀,也可以说是美国连续的贸易赤字加次级债危机导致美国最近经济的疲软,这就使得美国为了救市而降低利率.在外汇市场上的各主体为保值或套利增殖资本而大量的抛售美元,造成一时间外汇市场上美圆的功过于求,汇率下降,进而导致了贬值.美圆的贬值也就可以说是其他币种的升值.在这一轮市场中,美圆的贬值实际实际上造成了包括了人民币,韩元,港币等币种的升值.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当一国的外汇储备膨胀或足够多的时候,这个国家对于抵抗金融风险(如贸易风险,外汇风险等)的能力强,那么该国的货币价值就会很稳定,这种币种就很优秀,货币的稳定能有效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当发生连续的外汇膨胀时,这种货币就有大量的需求,升值就在所难免了.
『捌』 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原因和利弊是什么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我国外汇增加的根本原因。而贸易顺差会直接带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这主要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在强制结汇制度下,出口商出口商品赚回外汇会带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外汇储备增长的利:
1、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
3、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
外汇储备增长的弊:
1、导致持有外汇机会成本的增加。
2、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3、带来贸易摩擦和推动人民币升值。
4、美元储备过高,而美元在连续贬值的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将严重缩水,遭受较大损失。
『玖』 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首先,通胀是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实际数量,使得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的现象。一句话,通胀就是货币供应过量。
目前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4条渠道:一是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二是外汇占款;三是对财政贷款或透支;四是央行的直接贷款。
我国近年来连续呈现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使外汇占款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所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通胀压力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其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央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才保证的人民币不贬值。”意思是央行通过抛售外汇,回笼人民币,改善国际市场上人民币供需失衡的局面,从而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同时达到治理国内通胀的目的。
『拾』 外汇储备增加为什么会引起通货膨胀
外汇储备过多就会造成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就会造成通胀。比如一个企业做出口生意赚的美元汇回国内后就会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强制按照当时的牌价换成人民币,等于实际增加本国的流通货币,而实际流通环节增加了货币自然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
(10)外汇储备的膨胀带来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本币的汇率下跌。如果该国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即抛售外币,买进本币,政府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本币的贬值。
政府的干预将直接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经济下滑,失业增加。 从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来看,如果国际收支逆差是由经常项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么必然导致与出口有关的部门就业机会的减少,导致经济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