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超基性岩类的成因
关于超基性岩的成因,观点较多。近年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超基性岩是由于上地幔物质熔出玄武质岩浆后,残留的难熔组分因构造挤压作用而底辟上升到地壳某一部位,从而形成这一类型的超基性岩体。这种侵入方式也被称为“冷侵入”。因为这种侵入不是岩浆侵入,所以岩体边部围岩中无接触变质现象。现在还有人认为,分布在褶皱断裂带中的这种超基性岩,是由俯冲到毕鸟夫带下面塑变的超基性大洋壳物质挤入构造带中形成的。关于某些层状基性超基性-基性岩类的成因,争论不大,公认是由原生玄武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常见于稳定的构造环境中,重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早期结晶出富镁铁的矿物沉降在岩浆的底部堆积成富铁镁矿物的超基性岩,上部为基性以至中性的岩石。通常具有较好的韵律层,垂直分带明显,底部多为各种橄榄岩和辉石岩,中部多为辉长岩,上部为浅色辉长岩和富铁闪长岩。关于金伯利岩的成因,也有较多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金伯利岩是由某种地幔岩成分部分熔融形成金伯利岩浆后形成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是由复合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生成的。呈包体产出的超基性岩主要是作为碱性玄武岩和部分金伯利岩中的包体产出,岩石主要是二辉橄榄岩。目前多数人认为,这种超基性岩是上地幔碎块在玄武质岩浆喷发时带到地表形成的。
② 岩浆岩从超基性到酸性岩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岩浆岩具体分为两种。。喷出岩和侵入岩。。喷出岩只要形成玄武岩。。侵入岩主要形成花岗岩。。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属于火成岩之一种,火成岩是由含有硅酸盐(Silicate)熔融物的岩浆或熔岩冷却固化结晶形成的一种物质。当熔化的岩浆冷凝固结时,矿物即形成于火成岩,像橄榄石、辉石之类。其密度最大的铁镁硅酸盐矿物,在岩浆温度最高时形成;密度较小的矿物,如长石和石英,则在冷却的后期形成。形成于熔岩中的矿物,通常可以毫无拘束地生长,并有发育完好的晶形。花岗岩为粒状结晶质岩石,主要的成分矿石为碱性长石及石英。通常长石含量多于石英,两者成互嵌组织产状有如下三类:(1)不同成分碱性长石单独产出、(2)不同的碱性长石以同形类质成固熔体或双晶状交生、(3)与钙长石成固熔体造成聚片双晶交生,但其中80-85%为钠长石。碱性长石在岩石学是指正长石、微斜长石、钠长石及奥长石或由上述长石合成固熔体,奥长石中所含钠长石分子百分比不低80%。钾长石(正长石或微斜长石分子)、钠长石分子式分别以K(Al Si3O8)及Na(Al Si3O8)表示。钙长石分子式为CaAl2 Si3O8。钙长石与钠长石成分可以各种比例形成固熔体,即矿物学所谓之斜长石矿物或钙~钠长石类。
③ 试述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的岩石学特征和成矿专属性。(答案要尽量全面,答案点要清晰条例,
1、按照SiO2含量的多少来划分这些岩类的。
2、其岩石学特征楼上的也说了,主要是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含量逐渐减少,而浅色矿物逐渐增多,岩石比重逐渐由大变小,造岩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橄榄石、辉石等。石英主要分布于酸性岩里,橄榄石则分布于超基性岩里。等等......
3、成矿专属性:
超基性岩相对富集Fe、Mg、Ni、Cr、Pt等;
基性岩相对富集Ca、(Al)、Ti、V、Mn、Cu、Sc等;
中酸性岩石相对富集K、Na、Si、Li、Ba、Rb、Cs、Ti、Sr、Ba、Y、TR、Zr、Hf、U、Th、Nb、Ta、W、Mo、Sn、Pb、B、F、Cl等。
对于超基性岩、基性岩,主要形成以Cr、Cu、Ni、V、Ti等矿为主,其矿床成因分类以岩浆矿床为主。
对于中酸性岩,主要形成Au、Ag、Cu、Pb、Zn、Mo、Fe、W、Sn等矿,类型主要有热液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等;其中中酸性岩中,越偏酸性,矿种以W、Sn、Mo为主。
对于碱性岩与其相关的主要是稀有和稀土元素矿床,如:Li、Be、Nb、Ta、REE等.
④ 超基性岩的介绍
超基性岩(ultrabasicrock),火成岩的一类。二氧化硅含量低(小于45%),铁、镁质含量高,以不含石英为特征。深灰黑色,比重较大。主要由橄榄石、辉石,以及它们的蚀变产物,如蛇纹石、滑石、 绿泥石等组成。代表性岩石有橄榄岩、辉石岩和金伯利岩、苦橄岩等。自然界以镁质超基性岩居多。它们常与碱性岩、基性岩共生,形成杂岩体。超基性岩常沿深大断裂带分布,受其控制,形成岩带。岩体的规模大小不一,常呈透镜状、脉状或不规则状。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铬、镍、钴、铂族金属、金刚石、石棉等。
⑤ 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最主要矿物分别是什么
根据岩浆岩中的SiO2的含量由低至高,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四大类。
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含量逐渐减少,而浅色矿物逐渐增多,岩石比重逐渐由大变小,造岩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橄榄石、辉石等。石英主要分布于酸性岩里,橄榄石则分布于超基性岩里。
超基性岩相对富集Fe、Mg、Ni、Cr、Pt等;基性岩相对富集Ca、(Al)、Ti、V、Mn、Cu、Sc等;中酸性岩石相对富集K、Na、Si、Li、Ba、Rb、Cs、Ti、Sr、Ba、Y、TR、Zr、Hf、U、Th、Nb、Ta、W、Mo、Sn、Pb、B、F、Cl等。
对于超基性岩、基性岩,主要形成以Cr、Cu、Ni、V、Ti等矿为主,其矿床成因分类以岩浆矿床为主。对于中酸性岩,主要形成Au、Ag、Cu、Pb、Zn、Mo、Fe、W、Sn等矿,类型主要有热液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等;其中中酸性岩中,越偏酸性,矿种以W、Sn、Mo为主。
岩类
SiO2的百分含量
主要矿物成分
产状
深成岩
浅成岩
喷出岩
主要构造
致密块状
致密块状
、气孔状气孔
流纹、杏仁等
主要结构
全晶质中粗粒、似斑状
细粒、斑状
斑状、隐晶质、玻璃质
超基性岩
<45%
橄榄石、辉石
橄榄岩、辉石岩
苦橄玢岩
苦橄岩
基性岩
45—52%
斜长石、辉石(角闪石)
辉长岩
辉绿岩
玄武岩
中性岩
52—66%
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闪长岩
闪长玢岩
安山岩
酸性岩
>66%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花岗岩
花岗斑岩
流纹岩
⑥ 超基性岩如何形成。
超基性岩是sio2的含量低于45%的岩浆岩,石英含量低。
其形成是,岩浆冷凝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最先析出的超美铁矿物(如橄榄石类),就形成了超基性岩、基性岩。
在岩浆冷却的后期,二氧化硅浓度增大,并且温度接近其凝固点(or结晶温度?),开始大量析出石英,形成酸性岩。
⑦ 超基性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份是什么。
火成岩的一类。二氧化硅含量低(小于45%),铁、镁质含量高,以不含石英为特征。深灰黑色,比重
超基性岩
较大。主要由橄榄石、辉石,以及它们的蚀变产物,如蛇纹石、滑石、 绿泥石等组成。代表性岩石有橄榄岩、辉石岩和金伯利岩、苦橄岩等。自然界以镁质超基性岩居多。它们常与碱性岩、基性岩共生,形成杂岩体。超基性岩常沿深大断裂带分布,受其控制,形成岩带。岩体的规模大小不一,常呈透镜状、脉状或不规则状。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铬、镍、钴、铂族金属、金刚石、石棉等。超基性岩常见的、较典型的结构有粒状结构、镶嵌结构、包含(橄)结构、网格结构、海绵陨铁结构,有时可出现变形、出溶和扭折结构等
⑧ 基性、超基性岩
基性超基性岩所含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植物是有益的,是必须的营养成分,例如永州市的新田-宁远-道县-江永基性超基性岩带的道县虎子岩岩体的平均化学成分中M gO为15.14%,CaO为9.02%,K2O为3.28%,微量元素中K,Cr,P,Ce、轻稀土含量丰富(表8-18),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土壤Cr等微量元素也很丰富(表8-19),往往是Cr的强地球化学异常。
表8-18 虎子岩基性超基性岩体微量元素
表8-19 基性超基性岩土壤的微量元素
湖南基性超基性岩成群成带分布,除湘南新田—宁远—道县岩带外,主要分布在湘西,如黔阳安江至怀化隘口岩带(群)长30km以上,宽千余米,通道陇城岩带(群)长22km,宽达1~2km,含Cr>1000×10-6。
⑨ 超基性岩石有哪些
超基性岩
主要造岩矿物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次要矿物为石榴子石、云母和斜长石等。副矿物有铬铁矿、
尖晶石、
钛铁矿、金属硫化物、铂族矿物和磷灰石等。蚀变矿物为各种蛇纹石、绿泥石、次生角闪石、滑石、水镁石、伊丁石、皂石、
碳酸盐矿物、玉髓和次生石英等。
⑩ 简述超基性岩的代表岩石及其特征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主要矿物成分橄榄石、辉石,SiO2含量<45).
基性岩:(辉绿岩)、辉长岩(主要矿物成分拉长石、辉石、少量角闪石,SiO2含量45-52)。
中性岩:(闪长玢岩)、闪长岩(主要矿物成分中长石、角闪石、黑云母,SiO2含量52-65)。
酸性岩:(花岗斑岩)、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钠长石、石英、黑云母,SiO2含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