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市大跌大涨纪念日
1995年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因期货资金涌入,5月18日股市井喷,沪市单日股指涨幅达30.99%。
1996年12月15日,在市场不理会管理层十二道金牌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股市出现过度投机,要求进一步规范。上证综指自12月11日算起历时13天,跌幅达31%,单日跌停个股比比皆是。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第二天两市众多股票跌停低开几分钟内被拉起到涨停报收,后历时3个月,指数上涨了74%。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月14日,沪市大盘见顶2245.42点,此后一路走低,开始绵绵数载的熊市。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全天涨幅高达9.25%,上涨144.59点,收于1707.31点。
2007年2月26日,沪市大盘首次突破3000点。120只股票达到10%涨停位,投资者企盼的春节后“开门红”成为现实。
2007年5月31日,调高股票印花税,单日震荡320点创15年纪录。
2008年4月24日,受证券交易印花税从0.3%降为0.1%影响,上证指数大幅收高。
2008年8月8日,29届北京奥运会召开,大盘以“利好”出尽而大跌,次个交易日跌破2500点,收于2470.07点。
2008年9月19日,受管理层允许汇金公司对工建中三大银行护盘等三大利好消息影响,大盘出现了几乎集体涨停的壮观。
② 有关327国债事件
1.原因有
1、现券市场不发达、券种及期限结构不合理 2、当时国债期货不是典型意义的国债期货 3、缺乏统一的法规与监管体系 4、在管理上存在用现货机制管理期货的误区
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市场条件的不成熟及对金融期货缺乏统一的监管与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
2.政府对国债进行一定的保值贴补是将利率与指标挂钩,国外也有过贴补的先例,但当时政府调息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最意外的是当时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国国债贴息会如此方式 ,美联储调息时都是0.25%地调 ,咱们一下子竟然就是5个百分点 。”“保值贴补率”提高到12.98%。
这必然与利率市场化相违背,也显示出当时国内市场的不健全。
3.启示;其一,缺少必要市场条件的金融期货品种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主要是指国债期货赖以存在的利率机制市场化并没有形成,金融现货市场亦不够完善。
其二,政策风险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是期货市场的重要风险源。
其三,健全和完善交易所管理制度,方可防范期货市场层出不穷的风险。
其四,现代期货交易的风险控制要求计算机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事件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各交易所均健全了交易保证金控制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建立了诸如持仓限量制度、大户申报制度、浮动盈利禁开新仓等的交易风险控制制度。
③ 327国债事件
1.原因有
1、现券市场不发达、券种及期限结构不合理 2、当时国债期货不是典型意义的国债期货 3、缺乏统一的法规与监管体系 4、在管理上存在用现货机制管理期货的误区
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市场条件的不成熟及对金融期货缺乏统一的监管与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
2.政府对国债进行一定的保值贴补是将利率与指标挂钩,国外也有过贴补的先例,但当时政府调息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最意外的是当时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国国债贴息会如此方式 ,美联储调息时都是0.25%地调 ,咱们一下子竟然就是5个百分点 。”“保值贴补率”提高到12.98%。
这必然与利率市场化相违背,也显示出当时国内市场的不健全。
3.启示;其一,缺少必要市场条件的金融期货品种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主要是指国债期货赖以存在的利率机制市场化并没有形成,金融现货市场亦不够完善。
其二,政策风险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是期货市场的重要风险源。
其三,健全和完善交易所管理制度,方可防范期货市场层出不穷的风险。
其四,现代期货交易的风险控制要求计算机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事件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各交易所均健全了交易保证金控制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建立了诸如持仓限量制度、大户申报制度、浮动盈利禁开新仓等的交易风险控制制度。
④ 证券市场上类似“327国债期货事件”的重大事件有哪些,或者一些大公司或者个人在关于证券投资上的失败事件
1、最著名的逼仓典型——327国债 国债期货最早由上海证券交易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推出,只向证券商自营开放,后来才向公众开放。进入一九九年、一九九五年达到其鼎盛期。也在其鼎盛期出现两个风险事件,“314”、 “ 327”国债期货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是“327”事件,有关当事人至今还在押中 随“327”国债贴息消息明朗及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财政部新债发行量消息公开,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出现向上突破行情,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封盘失败后蓄意违规,十六点二十二分开始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327合约暴跌3.8元,当日开仓多头全线爆仓。事后有关方面宣布这个时段交易无效,并将蓄意违规者管金生逮捕入狱。国债期货严重透支交易是期货市场违规操纵最极端表现,是对整个市场的愚弄,为市场各方不难容忍,有关人员为此失出了沉重代价。 助长327事件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两条: 一、泛用保证金制度,国债期货收取的保证金率仅为1%,过低的保证金助长了投机气氛也使每日无负债制度难于维持,市场结算风险骤然增大。 二、国债市场不具备开发期货品种的条件,市场化程度不够,没有利率市场化使期货成为竞猜贴补率的游戏,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无从谈起。327事件直接触发监管者的神经,整个市场掀起加强风险管理之风,各项制度措施纷纷出台。 2. 顺势逼仓典型——粳米事件 粳米事件发生于一九九四年七月至十月间。当时粳米期货在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市场双方围绕国家宏观平抑粮价与自然灾害影响认识不同产生了严重的判断分歧,双方持仓不断扩大,出现期货价格上涨和多逼空迹象。 其间交易所出台过停市、限制持仓、强制性减仓等措施,但无法抑制因灾情加重带来的粮价上涨,当然交易所较宽松的最高价限制也助长了期价上涨。与其前采取措施带来的回落价相比,八月份粳米期货价格大多上涨200元/吨,以9503合约为例已上涨2400元/吨,而这年春节前后价格不过1900元/吨而已。九月初有关部门召开一系列平抑粮价会议,粳米期货曾出现价格连续四天跌板行情来,但上海粮交所公布缩小涨跌停板额至10元及取消最高限价消息下,粳米期价又出现连续涨停板现象。十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暂停粳米期货请示,粳米期价终于停盘,随即退出历史舞台。 粳米期货逼仓表面上看有基本面支持如灾情加重带来减产预期,但这种观点在当时并不得到认同,人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预期上涨心理,这种心理助涨期货价也助涨了现货价,为了抑制这种心理漫延保持粮价在宏观调控下的稳定,有关方面采取关停措施。 3、一个并非例外的逼仓事件——棕榈油空逼多 历史上中国风险事件大多以多逼空方式出现,现货供应紧张及投机资本庞大常促使多逼仓局面形成,但是多逼仓又多以失败方式出现,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国家,国家常运用其它手段对价格进行干预,使得多逼空容易遭遇政策风险。一九九五年发生的棕榈油事件却以空逼多的方式出现,决定这种逼仓形成的主要原因当然是现货供应充足及投机资本过小。 一九九五年三月,某券商资金凭一已之力与力量庞大的进口商在中商M506合约上展开对峙。当时基本面条件对多头是十分不利的,先不说国内外棕榈油市场行情有所回落,国内期货监管工作也以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过度投机为重点,在政策风险及不利的现货市场面前,多头只有一条路——平仓离场,现货套利优势及投机打压使得多头离场之途难上加难,以连续跌和扩大跌停方式使市场价格很快从9300元/吨下跌至7200元/吨。棕榈油506是空逼多典型。 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基本面方面的,也有市场主体结构单一方面的,仅靠一个投机大户是难于承提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的,逆势操纵使风险累积加大,使自已不能全身而退,一个纯进口产品不利于期货市场正常运行也是重要原因。 4、开处罚市场操纵者先例——“籼米事件” 籼米事件也称“金创”事件,将风险事件与期货经纪公司联系在一起,正突出事件的特殊性。“籼米事件”发生于一九九五年广联交易所。受国家宏观调控、夏粮丰收及交易所临时保证金政策影响,九五年十月,广联籼米9511合约回落至2750元/吨附近,市场多头不甘于被套,10月中旬,以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为主的多头,利用注册仓单较少的消息,强拉籼米9511合约期价,三个涨停板之后,期价又重回到至3050元/吨附近,持仓量剧增,随后受现货保值商抛压,期货在高位振荡,十月十九日市场价格仍维持在相对高位,且持仓量巨大,当天收盘交易所作出处罚多头三家违规会员的决定,此后行情逆转。十月二十四日广联所协议平仓,十一月二十日9511合约摘牌,收盘价为2301元/吨。 这次籼米事件开创了中国期货交易所在合约仍在交易中对违规操纵者进行处罚的先例。十月十九日交易所作出处罚决定,十一月三日中国证监会吊销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营业资格,它表明人们对市场操纵行为已经深恶痛绝。 在合约交易还在进行中对市场操纵作处罚,这对交易所的要求是很高的,既需要有勇气也需要有明确的判断方法,好在当时作出这种判断并不难,价格异动是一个重要指标,短时间上涨猛且缺乏基本面支持,其次多头持仓高度集中,有明目张胆操纵之表现。这次处罚正面影响是对市场操纵者造成威慑作用,整顿了市场秩序,但市场操纵也从显在走向隐蔽,集中操纵转向分仓操纵,查处难度有所加强。 5、成为逼仓经典的“天津红” 天津红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在天津联合交易所上市。逼仓事件发生于507合约上,当时乘价格回落至3800元/吨附近之时,多头策划一轮逼仓行情,一方面大量收购现货,另一方面在期货上大量买入,一九九五年五月中旬507合约成交量、持仓量明显放大,六月初多头主力强拉价格,出现两个涨停板,价格涨至5151元/吨,随即交易所提高保证金以抑制过度投机,但仍然难于控制局面,最后只有通过终端停机和停市方式要求双方平仓来解决问题。 “天津红507事件”其典型性表现在几个方面,一、逼仓事件与国际市场逼仓定义完全一致,国际市场定义逼仓在可交割的现货较少的情况下,市场主力控制了现货,又在期货市场上大量买入,从而达到操纵期货谋取暴利目的,这种逼仓行为在国际市场上是违法的。天律红小豆逼仓手法与国际市场逼仓是一样的,而天律红小豆属于小品种,逼仓很容易发生。二、逼仓行为造成的价格异动十分明显,不考虑基本面影响的情形下出现两个涨停板,时间短获利空间大,显示出时间与空间不对称性,“逼”的意义突出,人们称这种逼仓为硬逼仓。或者因为这个特征表现具有严重的负面性,交易所采取强硬措施加以制止,从而导致后来逼仓行为特征发生变化,后来的逼仓显得温和些,不急迫的时间与空间尽可能对称,人们把后来逼仓叫做软逼仓,近期沪胶0407事件市场就视其为软逼仓,而有关方面却因为没有出现连续涨跌停否定其逼仓性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论硬逼仓还是软逼仓,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市场操纵、扭曲价格、谋取暴利的行为,多以符合国际市场逼仓定义为基本特征。 小品种特征加上交割交易制度不完善使红小豆逼仓事件接连不断发生。苏州商品交易所一九九五年六月一日推出红小豆期货,现货市场低迷及交割标准过低原因致使期货市场连创新低。但在苏交所宣布严禁陈豆、新豆掺杂交割及公布实际库存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期货出现了大涨,以9602合约为例在十二月仅一个月时间期货从3690元/吨涨至5325元/吨,不少空头套保者遭遇了爆仓命运。一九九六年一月在中国证监会要求头寸减仓和不得开出新仓的政策干预下及苏交所强行平仓政策作用下,期货发生逆转。三月八日证监会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 苏州红小豆事件使库存向天津转移。这时天联所却规定最大交割量为6万吨的政策。期价超跌和限量交割政策为另一轮逼仓行情创造了条件,九六年第一季度天津红小豆9609事件发生并立即受到中国证监会查处。
⑤ 中国股市20年有几次大涨
第一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1992年5月26日下跌120点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起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1993年3月1日,沪综指大跌140点,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次暴跌:见中期顶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1995年5月23日,沪综指大跌147点,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第四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1997年5月22日,沪综指大跌120点,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1999年7月1日,沪综指大跌128点,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次暴跌:2007年2月27日暴跌8.84%,次日大涨3.94%
第七次暴跌:2007年4月19日暴跌4.52%,次日大涨3.92%
第八次暴跌:2007年6月4日暴跌8.26%,次日涨2.63%
第九次暴跌:2009年7月29日暴跌5%,次日涨1.69%。
⑥ 新闻联播报道股市大涨意味着什么
技术上来看,大盘稳健运行于均线之上,日MACD和KDJ金叉共振,并且日线MACD顶背离还得到了修复;60分钟级别指标金叉共振,并且KDJ的J值进入超买区域;30和15分钟级别指标同样金叉共振。
但是牛市是否真的来了有待后市观察,而散户在这个阶段是很难耐住寂寞的,因为太火了,新闻联播都报道股市大涨,当人们都知道股市大涨,纷纷买进满仓的时候,距离割韭菜的时刻就不远了。建议散户们设置小额定投吧,这样能避免被割韭菜。
(6)国债期货意外大涨扩展阅读:
截止到2001年,沪综指从2245点惨跌至998点,然后经过一年多的爬升,终于回到起点,经过了一个让人恐惧又令人痴迷的大轮回。
如今,中国的证券市场远不同于五年前的混沌迷茫,股权分置改革一扫多年沉疴,优质蓝筹纷纷重回A股,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基金发行规模屡破纪录,而外部的宏观经济看好,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正在迅速提升,这些条件都让2249点的历史新高拥有相对坚实的基础。
招商证券在刚刚发布的2007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中预测,从2007年开始,中国经济和股市将步入“黄金十年”。该报告认为,一个大国经济的繁荣必然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与高度繁荣,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为本国经济增长带来额外的动力。
⑦ 国债指数 大涨说明什么问题
国债指数大涨,是因为上周中国周边国家都开始进行降息政策——包括印度等!
所以,判断国内可能会有降息举措。降息嘛,对于股市尤其是债券市场来说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⑧ 英媒为什么说3.27是“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一天”
因为那天中国暴跌点数是中国大陆有证券市场以来最大的一天.
⑨ 人民币大涨意味着什么 利好股市还是房价
时隔一年,人民币暴涨再度引发高度关注。
离岸人民币连续两天暴涨逾1600点,突破6.80,在岸人民币昨天也大涨近700点,令市场叹为观止。
分析认为,此轮人民币大幅上涨,短期内可能令人民币阶段性稳定,中长期来看对黄金、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任泽平:利好股市和黄金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美元走弱、国内经济L型筑底等为人民币短期走稳提供了基本面环境。随着负面因素退潮,曙光乍现,利好股市和黄金。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上任,对其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市场重新调整预期,美元指数回落,1-2季度黄金可能有机会。
随着特朗普效应开始逆转缓解新兴市场压力、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钱荒退潮、汇率维稳、监管层协调解决“萝卜章”事件、供给侧改革加码推进,负面因素消退,债市趋稳,股票市场受益于企业盈利改善和供给侧改革驱动,基本面扎实,回调提供了买入机会,抗通胀、受益改革和超跌成长股是未来主线。
屈庆:利好债市?未必!
周四离岸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并带动在岸人民币升值,也一度带动国债期货止跌反弹。市场上确实有观点认为,前期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汇率对利率形成的压力,导致了利率的反弹;那么如果人民币开始升值,意味着利率有下行空间。但是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
首先,离岸人民币的升值原因在于资金利率高企,导致了做空力量的逆转,本质上是用高利率来稳定汇率。那么高利率是汇率稳定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汇率稳定的结果。
其次,本次离岸人民币的升值,只是在贬值趋势之中的阶段性反弹,并没有扭转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那么过去的人民币贬值对利率下行的约束依然存在。
最后,此前我们分析过,真正能缓和债券压力的,还是要看人民币伴随着基本面改善后的自我企稳。例如,流动性泛滥的局面得到缓和,经济企稳后等等。而目前是利率高企后的被动升值,这反而意味着债券利率作为汇率稳定的牺牲品,并不具有下行空间。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内人民币的强劲反弹,确实情绪上缓和债券的压力。但是从节奏上看,人民币阶段性升值结束,债券调整的压力可能再度增强。
姜超:要缓解贬值压力,长期应控房价!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的目光则放得更加长远。他认为,人民币短期或将保持阶段性稳定。但长期看,稳定汇率靠抑制地产泡沫、加快改革。
从经济增速、顺差和利率角度比较,人民币都要好于美国,但是过去几年的中国房价涨幅远超于美国,而且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已经超过美国、但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汇率贬值的压力主要源于房地产泡沫。
由于中国对美国有着巨额的贸易顺差,因而特朗普放言要给中国征收45%的关税,以及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这意味着有着巨额顺差的中国汇率如果再继续贬值,也会有越来越大的外部政治压力。
长期来看,要解决人民币贬值压力,必须要严格控制房价增速、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为经济增长找到新的动力。
韩会师:关键是扭转长期贬值预期
建设银行人民币研究员韩会师也认为,对人民币空头进行短期内疾风骤雨式的打击很容易,但依靠短期行为很难彻底扭转弥漫市场已近3年的人民币贬值预期。
一旦企业和民众个人将当前人民币的快速飙升理解为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或者纯属意外的市场偶发现象,贬值预期反而容易受到刺激。
对于大国的国际收支安全来说,将目光放在短期内人民币的飙升能打爆多少空头意义有限。
如何保持政策的连贯性,通过人民币的波动给市场清晰传递出人民币双向波动的规则,令市场不再依赖过去的贬值经验猜测未来走势才是真正重要的。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1-06,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⑩ 国债期货的标的是虚拟的,那其走势会受什么影响呢能否举例子说明
国债期货
不就相当于未来的
利率波动
麽。
简单的说未来利率上升,
国债收益率
就会增加,同时资金面收紧,国债价格就会下降。反之利率下降,国债收益率降低,国债价格就会提高。
所以国债期货是一个
利率工具
。用来规避未来的
利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