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期货大佬因橡胶爆仓跳楼 10天亏损1.1亿值不值
9月28日,网传一位做了20多年的老期货人因橡胶(13495,-530.00,-3.78%)爆仓跳楼身亡,据传,逝者名叫付晓军,是橡胶圈的资深人士。期货圈、投资圈、金融圈里都沉浸在一片哀伤中,一时之间,商品期货成为众矢之的,大家纷纷抨击期货是条不归路,微信公众号资管网更甚,说橡胶是屠杀大户的大杀器。
『贰』 是谁导演了铜价崩盘,解码中国版索罗斯
其中一只手被称为中国需求,另外一只则名为上海混沌投资公司。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正是来自于中国的对冲基金,在当日大举抛售期铜,一举将铜价推到了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据悉,当日中国基金先是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大举抛售期铜,随后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大举抛售期铜,一下子就完成了令全球市场瞩目的“雪崩”,并引发了锌等产品的连锁反应。
数据显示,1月14日,上海期货铜价格单日下跌超过7%,直接传导至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价格大跌超8%,创2011年9月来最大跌幅;盘中触及5353.25美元/吨,刷新2009年7月以来新低。
其中,由投资界传奇、国内期货市场大佬葛卫东掌控的上海混沌投资公司最为引人注目。也正是来自葛卫东的这只手,导演了期货铜市的“黑色星期三”。也让市场不禁发出这样的兴叹:“过去,价格由欧美确定,中国遵循。如今的趋势是转向亚洲。”
解码葛卫东,从民间高手到中国“索罗斯”
葛卫东的成长,已经被市场尊为传奇。
资料显示,199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的葛卫东,在家乡的国企安稳7年之后,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彼时国内的期货市场还处在野蛮生长期,葛卫东既有过一年翻2-3倍的优秀战绩,也曾有过两度爆仓的悲情时刻。
到2004年,葛卫东在投资交易上迅速成熟,并开始大幅减少交易量将不符合标准的交易进行过滤,胜率大幅提高,同时止损更为坚决。2005年,葛卫东创立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也就从那年开始,葛卫东从一个民间草根开始登堂入室,逐步向投资大佬转变。
2006年,葛卫东创立阳光私募,在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还处于萌芽之时,及时进入该项市场,显示了过人的市场嗅觉。2008年,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市场单边下行的行情下,葛卫东的大胆出击,使得其资产从千万一下子膨胀到几十亿,奠定了向市场大佬转身最为关键的一步。
随后,葛卫东频繁出没于资本市场,其资本也随之滚雪球般壮大。2012年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罚单,令整个市场惊觉,葛卫东都已经把手伸向了国际期货市场。根据2012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认定,葛卫东控制的顺生投资公司、混沌投资(英属维尔京群岛)及混沌投资(香港)在2011年1月6日至2月11日期间,持有美国2号棉期货合约单月持仓超过限额599张,同年7月,葛卫东通过这三家公司持有的2号棉头寸再次超仓143张。最终葛卫东同时返还100万美元利润并支付50万美元罚款。
『叁』 王亚伟2015年持仓股票行情
目前看汮丰投资的股票持仓情况要等年报,一季报出台之后才能一探究竟
『肆』 做生意赔大钱的人之后是如何振作起来的
张文军:几次破产,妻离子散,最后一朝顿悟,最后的5万块钱赚到几千万;李永强:亏的想从悬崖上跳下去,但是在悬崖边上被气势磅礴的高山震撼,顿悟,随后5万块钱几个月翻了几十倍;葛卫东:期货大佬,曾爆仓两次。91入市,2000年左右才开始正式赚钱,现在资产100多亿。研究这些人的故事,不是让你研究他们的方法,即使你知道,你也做不到,是让人明白只有深刻体悟市场,才有可能大赚。以前网络不发达,只能靠自己去亏来验证,现在有网络,能搜到很多资料去学习了。
『伍』 那么多期货大佬爆仓 是因为什么
期货是有杠杆的,仓位管理不当,止损没做好就容易爆仓。
『陆』 有技术并不代表不爆仓,很多期货大佬都有多次爆仓经历
是的,尤其是单边市,不设止盈止损很容易被对手垂死一击。
比如今年外汇市场,欧元兑美元一直是上升通道,有几次美元多头反击,一瞬间欧元跌幅都比较大,不设止损的一瞬就爆仓了。
『柒』 为什么基金入主的股票不像私募一样,急涨狠跌
近期A股大跌,市场风声鹤唳。不过,证券信托经理张华(化名)没有忙着“强行平仓”,而是在协调取消私募基金产品的“清盘线”。
张华的经历并非个例。信托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券商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去年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以来,不少面临清盘的私募基金开始通过调低甚至取消“清盘线”的方式来保障产品存续,近期市场大跌使这一现象再度集中出现。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清盘线”对私募基金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清盘止损等外部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私募基金的风控短板;另一方面,“清盘线”也容易让基金经理消极投资,鼓励追涨杀跌。
大跌考验清盘机制
大概很少有人料想到,A股新年交易的头一周就出现四度熔断。新年伊始,A股市场就被汇率贬值、大股东减持等利空阴影笼罩,刚开始实行的熔断机制则加速了市场大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收盘,A股市值在年初前四个交易日就蒸发了7万亿元。
市场大跌使私募基金再度面临清盘危机。一直以来,清盘机制是私募基金的一种重要风控机制。以市场常见的“阳光私募产品”为例,当T日下午收盘时信托公司估算的信托单位净值小于或等于“清盘线”时,无论之后信托单位净值是否可能恢复到该止损线之上,自公布之日开始,信托公司将拒绝执行委托人代表或投资顾问发出的投资指令,并对信托计划持有的证券品种进行连续的变现操作,直至信托计划财产全部变现为止。目前,阳光私募的清盘线多在0.7元至0.8元。
所以,作为证券信托经理的张华最近很忙。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张华并非在忙着“强行平仓”,而是在与投资者协调,降低甚至取消相关私募基金的“清盘线”。他说:“最近已经有几家私募管理公司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另外,多个信源亦证实了这一现象。某中型私募基金总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确实有一些同行为了避免被清盘,在调整产品“清盘线”。某知名券商销售渠道人士透露,其销售的私募基金中,已经有近30%取消了平仓线。
上述多位知情人士介绍,当产品逼近平仓线时,一些投顾会提出调整或取消“清盘线”的要求,再由信托公司或其他渠道方与投资者协商沟通,经一定比例的投资者同意后方能修改合同。例如,某私募基金在取消其产品“清盘线”时,由发行产品的信托公司召开受益人大会。中国证券报记者获取到的相关资料显示,最终共有代表2970万份信托单位的受益人参加表决,占信托计划全体受益人所持信托单位的51.83%,超过信托计划全体受益人所持信托单位的50%。其中,持有2670万份信托单位的受益人同意该次受益人大会审议事项,占参加大会受益人所持信托单位总数的89.90%,超过参加大会受益人所持信托单位的三分之二。
私募举动耐人寻味
事实上,修改甚至取消“清盘线”的背后,正是众多大大小小面临清盘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上述多个信源指出,调整或取消“清盘线”的行为一直就有,但较为少见。直到2015年市场剧烈波动后,取消“清盘线”的行为开始大量出现。2015年6月中旬开始,A股市场持续暴跌,最终殃及到私募基金。彼时,大量私募基金产品,特别是2015年当年发行的私募基金面临清盘,这其中既有大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也有小基金公司。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为了避免产品被清盘,私募基金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投顾自行补仓。例如,去年9月中旬,期货大佬葛卫东旗下的混沌道然资产管理公司在公司官方网站发布公告表示,控股公司上海混沌投资集团将于2015年9月30日向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产品,“混沌价值一号”基金(含A、B基金)和“混沌价值二号”基金(含A、B基金)分别追加资金5000万元和1亿元。
另外一种方式则是私募基金与投资者协商修改或取消“清盘线”。前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采取这种处置方式的私募基金中,不乏大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前述券商人士表示,从他接触的产品来看,大中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出于维护市场形象,在产品净值逼近“清盘线”时,也有很强的动力取消“清盘线”。他透露,其销售的产品中,已经有三家知名私募机构发行的产品在股灾后取消了“清盘线”。张华亦透露:“新年以来市场表现不好,最近在我们这边发产品的一家大私募也在考虑取消‘清盘线’。”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投资经理认为,保证公司旗下其他产品的业绩稳定,避免恶性循环亦是私募基金取消“清盘线”的原因之一。他表示,一些私募基金公司旗下多只产品属于“复制仓位”,投资标的相似度很高,一旦其中一只被强平,则有可能加剧其他产品净值下跌。
风控制度有待完善
实际上,业内人士认为,“清盘线”对于私募基金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弥补私募基金的风控短板,一方面又制约着私募基金的发展。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年12月23日,2015年清盘的证券类私募基金共1589只,接近2014年的3倍,相当于过去4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提前清盘的基金占清盘基金总量的比例高达43%,较2014年的20%占比翻倍。显然,“股灾”再次暴露了私募基金的风控短板。目前,由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原因,多数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缺乏专门的风控机制和人力,凸显了外部风控的重要性,而清盘止损制度是主要方式。有私募基金经理担心,取消“清盘线”后,或会使一些产品的投资风格更加激进。
好买基金则认为,“清盘线”的初衷是希望在控制损失的情况下,能享受高收益。但从产品的角度讲,“清盘线”的设置对投资者造成了幻觉。以股票型私募为例,一般私募的“清盘线”设置在0.8元。这对投资者的幻觉是可以享受股票市场的收益,而最大的风险是亏损20%。显然,这并没改变股票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属性。某种程度上是鼓励风险较低的投资者投资了不适合的高风险产品。在具体的投资上,一般管理人会采用先建安全垫,逐步提高仓位的做法。事实上,这种投资方法,直接的结果就是有效资产运用不足。投资者出了100万的资金,只有50万在有效运作,甚至更少。
前述私募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一旦产品逼近“清盘线”,基金经理往往会选择空仓,使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一只“死基金”。
好买基金还认为,“清盘线”的设置在机制上鼓励管理人追涨杀跌。由于“清盘线”机制的存在,或多或少使管理人偏离“看企业”,更着重于市场博弈获得收益。投企业与趋势交易历来是两大投资派别,合法赚钱并无对错,但如果少了价值投资,那么投资将与赌博无异。
『捌』 期货大佬葛卫东是什么星座
葛卫东是基金高起点,和国外那些基金经理差不多,叶庆均可是散户到富豪的.
『玖』 一下期货大佬葛卫东是什么
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专门从事期货市场投资
去年发布的胡润财富榜显示,葛卫东以160亿的身家位于胡润百富榜的第211名
算是一个期货业的大佬
10年下来资金增值上万倍
『拾』 靠期货发家的真实故事
可以讲述期货奇才、机构投资部经理吉明先生的传奇故事:
1998年,在中国的江苏省,有一个亿万富翁在期货市场上,连受重挫,遭到3000万的亏损,濒临灭顶之灾。
然而,5个月后,这位富翁在一个高参的指点下,却奇迹般地得以“复活”。不光把亏损的3000万元扳了回来,还倒赚了5000万元!
短短5个月,搏取8000万,这神话是怎么创造的?那位使亿万富翁复活的“高参”又是谁呢?
为寻根探秘,记者多次慕名来到江苏中期期货有限公司,对被人们称为“神鹰”的期货奇才、机构投资部经理吉明先生进行了专访。
许多投资者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挣钱的机会,而不对市场进行选择。
1997年,为了向国际化基金管理、专业理财方面靠拢,公司让吉明到南京总部负责基金试点。
当时,期货交易的品种比较多,有不少品种如天津红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动巨大,机构操纵现象多。尽管机会很多,但他还是把这类品种排除在视野之外。因为这些品种可分析性差,超出了个人的判断之外,挣钱是偶然的,而赔钱却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则,他选择了大连大豆、上海铜和海南橡胶作为主要观察对象,这些活跃的大品种本身就提供了足够的投资机会。这正是吉明在进行基金投资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而许多投资者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时只看到挣钱的机会,而不对市场进行选择,往往对风险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稳。
吉明在选择好了品种后,接着就对所关心的品种做战略性的评估。即当前的走势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是积蓄能量?还是处于趋势能量释放的尾声?还是在构筑顶底等等什么的。他认为这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决定着下一步的操作计划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预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评估行情的中心任务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战略投资意义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义的短线行情。
至于对于锁定的交易品种,交易机会的捕捉,吉明倾向于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趋向与价格所表现的技术面达到统一时。这样做,才符合每战必胜的操作宗旨。他认为贯穿《孙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于全胜的思想,期货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说,基本面的内在要求,决定着做交易的方向。而进出场策略、时机,则更多地应用技术面的表现。根据他总结的总体方针:“宏观顺势,微观逆势”,战略方向一旦确定,就在看似最危险的地方进场交易,而实际上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和可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