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贸易逆差为什么可以用外汇储备来平衡
外汇储备最初始得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贸易逆差
就和一个人一样 你给出去得钱比收得钱多 那肯定得从另外的地方弄点钱来弥补
2. 外汇储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即欠债还钱,请具体解释一下,不太明白
首先要明白国际收支逆差的概念 即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支出大于收入。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是由经常项目的逆差所引起的 也就是在某一时期出口收入的外汇少于进口所花的外汇 在这个时候外储就发挥了作用 用于弥补不足 也可称之为“欠债还钱”
3. 贸易逆差时,如何用外汇储备去平衡
给你回答了贸易顺差,你怎么不一起问呢!
贸易逆差就是从国外进口商品大于从国内出口商品。这样的话就会导致资金的外流,解决的方法呢可以是进行国外投资,因为国内生产可能因为劳动力昂贵等因素竞争力弱。就是自己到国外去生产东西,然后再进口回来卖,这样的话流出的资金还是流到自己人手里了。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发行政府债券,让国外政府来购买。也就相当于给赚取大量顺差资金的国家写个条子,让资金回笼,以平衡资金流动
4. 为什么外汇储备过多会有利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有利于扩大进口,有利于维持国际信誉,增加本国货币升值压力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总量平衡不仅与储蓄投资有关,还与外贸有关。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进口弥补财政赤字,以保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那样,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并存的双赤字现象。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净出口)来弥补财政赤字,以保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我国的现实是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从1998年以来,连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递增,因而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特别是净出口增加部分地弥补了财政赤字。以国际收支顺差弥补财政赤字,不但有利于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而且避免了双赤字现象。
5. 贸易逆差怎样用外汇储备来平衡
给你回答了贸易顺差,你怎么不一起问呢!
贸易逆差就是从国外进口商品大于从国内出口商品。这样的话就会导致资金的外流,解决的方法呢可以是进行国外投资,因为国内生产可能因为劳动力昂贵等因素竞争力弱。就是自己到国外去生产东西,然后再进口回来卖,这样的话流出的资金还是流到自己人手里了。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发行政府债券,让国外政府来购买。也就相当于给赚取大量顺差资金的国家写个条子,让资金回笼,以平衡资金流动。
6. 外汇储备怎么作用于国际收支平衡
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种,而国际储备的定义中就明确指出其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外汇储备就如同一个大水库一样,当国际收入大于国际支出时(如贸易顺差发生),多余的外汇就能放到外汇储备的水库中;当国际支出大于国际收入时(如贸易逆差发生),就可以从水库中调水支付短缺,也就是用外汇储备中的外汇来弥补贸易逆差中损失的外汇。
7. 国际收支逆差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调节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政策可以分为资助和调整两大类。
1、资助政策
资助政策由减少外汇储备和国际借款政策组成。资助政策仅适于短期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受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而它们是由基础货币所
决定的
基础货币由国内信贷水平和外汇储备组成。采用资助政策时,金融当局一方面卖外币,买本币,使外汇储备下降,引起基础货币减少;另一方面尽量买本币资产,放
本币,使国内信贷水平提高,
引起基础货币增加。这样,在弥补逆差过程中,基础货币的减少和增加互相补偿。简而言之,资助政策通过提高国内信贷水平的补偿过程,平衡基础货币的增减量,使货币供给和利率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上,并不改变逆差产生的环境。因此,它并不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提倡。但在具备外汇储备能力和国际借款可能性的条件下,资助政策的执行更加简易,代价和阻力更小。
2、调整政策
对于长期根本性国际收支逆差,一般要联合采取资助政策和调整政策。调整政策有三个组成部分:支出下降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支出转移政策(包括贬值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关税、限额、多重汇率、补贴等措施)。支出下降政策本身可以弥补逆差。它通过降低国内收入和国内贸易品、非贸易品的总支出,首先减少了进口需求,其次降低了国内价格以提高国内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支出下降政策成功的关键在于将降低国内总支出而产生的剩余资源用于满足对国内超额产出的需求。支出转移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外相应产出的比价,减少进口需求,来提高国内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 在不充分就业情况下, 由国内产出价格下降引起的对出口和进口替代的超额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而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如不采取控制资源以满足这种超额需求,支出转移政策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8. 外汇储备如何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请具体回答 谢谢
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国际收支。一国外汇储备的盈余和赤字会影响一国的货币供给结构,从而导致国际收支不均衡。因此,各国可以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并采用中和政策,在不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情况下,相应改变货币供应结构,以调整国际收支。
9. 外汇储备如何弥补外汇流入和外汇就出导致的逆差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A国生产商品便宜卖给B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B国“剥削”了A国。可是,为何各国都竞相压低本国汇率,已使得出口到国外的商品更具竞争力呢(便宜)?
这里用到在《从货币、金融危机谈开去》中举到的一个例子:
假如A行业生产了产品1000亿元,这1000亿产品能获得50亿元的利润(利润率5%),但是国内只能消费800亿。假如不能出口,那么A行业就“生产过剩”价值200亿的产品。A将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刺激消费,“走量”,但这时消费量可能只能提高10%,一番惨烈厮杀,A行业亏损可能还不止150亿元。
而在可出口的条件下,这一情况就迎刃而解了。200亿元销往国外,美元结算,再换汇回人民币。这一过程中,换汇使得国内的人民币增加了200亿元,同时也增加了等值的外汇储备。
同样的,无数笔交易叠加,得出了整体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
长期外贸顺差,其实是向外输出了“生产过剩”,而同时又增加了本国的货币供应量,以及外汇储备。
可是,这种方式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么?最终的结果会怎样?
结局很可能是债务国破产,不得不采用恶性通胀来偿还债务;而债权国收不回的资金,也变成废纸,一番金融动荡难免。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变成债权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如今美国反身已经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而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长期的贸易顺差,逐渐变成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经过一场货币战争(汇率之战),却面临“失去的二十年”。
如今,中国也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会否重蹈日本的覆辙?
来看看美国和日本发展经历的不同:
美国变为世界最大债权国,主要是受惠于两次世界大战。由于当时欧洲物资短缺,只能从美国进口东西。而美国通过这短期间出口的物资及军火,换回欧洲国家的黄金。由此美国的黄金储备曾一度达到全球储量的70%。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更确立了美元挂钩黄金的金本位制,奠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后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导致美国的黄金储量一度下降到全世界的40%左右,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
这一次的金本位制脱钩后,各国采取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作为外汇储备。日本很不幸运,在后期无法自由将外汇储备兑换回黄金,而只能大量持有美元。在广场协议以后,日元被迫升值,也即意味着这些外汇储备相对贬值。
另外,美国在变成债权国后,扩大了其对全世界的投资。使其资本输出触及到世界各地。其实现在说美国是最大的债务国,只是因为大量的美元及美国国债在他国手里,但并没有算上这些外流资本的投资增值部分。如果两相抵消,结果如何尚未可分。
日本在成为最大债权国之后,也加大了对外国的投资,但由于时间太短,加上那时汇率之战导致本国资本价格高涨,这一点对于对冲巨额外汇储备并未起到太大作用。反而被境外流入的热钱赚一把走了,白干了二十年。
目前中国也握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有说控制了别人的,也又说被别人绑架的,不管怎样,路总要走的。
10. 国际储备怎样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呢
一国国际收支呈逆差时,本国货币面临贬值。
货币当局通过抛售外汇、买进本币的方式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从而提高对本国货币的需求: 一方面可以表现为对本国货品(需要用本国货币)需求的增加; 一方面可以表现为对本国投资的增加,同需要本国货币,商品输出增加,使得贷方账户增加,逆差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