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双轨制能解决么何时能取消
阻力非常大。国家现在只提完善建立社会养老金服务体系,不提废除双轨制 。
人社部以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八连涨为缓兵之计,继续拖延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度,对于八连涨的总幅度却不如事业单位涨一次的幅度,却只字不提,对于五省市改革几无进展的情况,却只字不提。改革时间表,也遥遥无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于政府改革的信心,也开始慢慢的持怀疑态度,质疑与强烈要求废除双轨制的民众群体,也越来越大。政府准备用多长时间废除这样一个遗留的错误政策,考验政府的决心,也考验民众的耐心。或许,众多在祖国一线辛勤工作几十年的企业老同志,期望的是在有生之年,看到双轨制废除的曙光,看到自己对祖国建设所付出的贡献,没有被遗忘。
民众翘首以盼,历史也会铭记这一页。
❷ 1993 年左右发生的人民币大贬值是怎么回事
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则走得更远。在打破外汇统收统支,实行外汇留成与上缴制度的基础上,1980年起中国逐步发展外汇调剂业务,并于1985年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起初,对外汇调剂价格有限价,由地方外汇局在挂牌汇率的基础上加价10%撮合交易。
自1988年4月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外汇调剂公开市场起,中国陆续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外汇调剂的公开市场交易,取消了外汇调剂限价,允许公开竞价、随行就市,外汇调剂市场汇率自由浮动。1993年2月,受经济过热影响,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官方对调剂市场重新限价。1993年7月,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整顿财政金融秩序,首次以抛售外汇储备的方式平抑供求、稳定汇率,并重新放开调剂市场限价。
市场经济时期,作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汇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94年初,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今。制度是相对稳定的,政策是相对灵活的。广义的汇率选择包括了汇率制度安排和汇率政策操作。1994年并轨以来,中国在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框架下,于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汇率政策。
2015年“8·11”汇改之前,通常是外汇形势好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小步快走、渐进升值;形势差的时候,人民币不贬值(如1998年至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或主动收窄波幅(如2008年至2010年全球金融海啸期间)。这导致“8·11”汇改之前,人民币汇率持续20多年的单边升值,与并轨之初相比,累计升幅最多达40%以上。
“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坚持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汇改之初,人民币汇率意外走弱,恰逢国内经济下行、股市异动,外部美元走强,触发了市场对外资产负债的集中调整,酿成“汇率贬值—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进一步延长了这轮调整。直至2019年8月第四次跌至7元人民币对1美元附近,人民币汇率应声“破7”。到2020年5月底,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跌至7.20元人民币对1美元附近,创下了12年来的新低。
自2020年6月起,人民币汇率震荡升值,到2021年5月底重新升到6.30时代,创下近三年的新高。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重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21年5月底,央行多次重申人民币汇率维稳的政策不变,坚持人民币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不变。
小结:关于最优汇率选择(包括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国际共识是,没有一种汇率安排适合所有国家以及一个国家所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和政策操作,是这一共识的生动写照。从发展趋势看,人民币汇率制度越来越具有弹性,汇率政策也越来越灵活。
由官定汇率转向市场决定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外贸由国家统一经营,外汇收支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外汇收入必须卖给国家,用汇由国家按计划分配。配合外汇数量控制,人民币汇率也由官方制定。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不论盯住单一还是一篮子货币,汇率水平都不反映实际供求,也就无法起到外汇资源配置的价格杠杆作用,仅作为计划核算工具。尤其后期在参考一篮子货币确定人民币汇价时,采取了“中间偏上”的方针,导致人民币汇率逐渐高估。
转轨经济时期,中国实行计划分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外汇管理双轨制。相应的,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其中计划分配使用官方汇率,市场调节使用调剂价格。到1993年底,随着外汇留成比重不断提高,使用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外汇收支活动占比达到80%,只有20%的外汇收支活动仍然使用官方汇率计划分配。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人民币官方汇率的有管理浮动,仍是官方通过某种算法确定的汇率,而非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与1994年汇率并轨之后的有管理浮动有天壤之别。
1993年底,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1994年初汇率并轨,确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后,按照主动、渐进、可控的“三性”原则,配合人民币可兑换、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进度,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水平,加快培育和发展国内外汇市场。特别是2005年“7·2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呈现单边升值走势,并伴随着人民币多边汇率升值。
到2015年7月底,人民币汇率较“7·21”汇改前夕累计升值35%,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6%和57%。这表明“7·21”汇改后,参考篮子并非盯住篮子,外汇供求关系决定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到2015年7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3.65万亿美元,尽管比2014年6月底峰值低了3419亿美元,却仍远高于2006年底的1.07万亿美元。而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做出了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重要判断,提出要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2015年“8·11”汇改之初,人民币遭遇阶段性贬值压力。人民币汇率三次跌到7比1附近、遇“7”不过后,第四次于2019年8月应声“破7”。此次“破7”不只是人民币贬值,而是打开了汇率可上可下的空间,提高了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因此,虽然“破7”不涉及中间价报价机制和汇率浮动区间的调整,却仍被称之为“不叫改革的改革”。
❸ 什么时间取消双轨制
实施改革的阻力,目前先行放开二胎政策,继而采取延迟退休政策,最后考虑‘双轨制’并轨。至少需要5年。
❹ 解释一下人民币双轨制
人民币双轨制即是人民币汇率双轨制。
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从 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双轨制”汇率:企业的出口收汇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必须按较低的官方汇率上缴国家,余下部分可按调剂市场汇率售出或可自行根据市场供求信号进口盈利商品
❺ 外汇的双轨市场是怎么回事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双轨汇率制度指的是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 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制度大体上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1952年,我国实行具有爬行钉住汇率制特点的汇率制度,其做法是选择一组用于制定汇率的指标,其指标包括出口物资理论比价、进口物资理论比价和信汇购买力比价,再取三者的加权平均数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在此阶段,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调整幅度有时很大。 第二阶段为1953~1973年初,我国实行钉住美元的钉住汇率制。自1955年人民币新币以1:10000的比例取代旧币之后,直到1971年美元贬值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始终不变。 第三阶段为1973~1980年,我国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货币篮所包含的一组货币的选择主要考虑我国外贸的地理流向,权数的规定则取决于与该国贸易量。 第四阶段为1981~1984年,我国实行双重汇率制,非贸易外汇收支结算继续根据按一篮子货币定值的官方汇率,贸易外汇收支结算根据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第五阶段为1985~1993年,我国实行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汇率制。自1985年起,我国停止使用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执行单一的官方汇率。同时,我国又允许外汇调剂市场出现高于官方汇率的外汇调剂价格。 第六阶段为1994年至今,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价格,每日公布人民币汇率加权平均价,作为交易基准汇价。银行与客户间的外汇交易可在基准价±0.25%的范围内浮动,银行间外汇交易可在基准价±0.3%范围内浮动。同时,实现汇率并轨,实行单一汇率制。
❻ 国家取消价格双轨制是哪年
国家取消价格双轨制没有具体一刀切,是逐步取消的,主体存在的时期是1979年到1993年。1992年9月1日,国家物价局宣布将571种产品定价权交给企业,22种产品产价格下放给省级物价部门,代表价格双轨制走向了尾声。 但仍然有不少的双轨制,比如煤电,赔偿金,养老金,医药,盐,劳动力,土地、资本、国有企业产权等等,电煤是2013年取消双轨,养老金是2014年。
❼ 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外汇分成。
二、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在实行售汇制后,取消经常项目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计划审批。
境内企事业单位 、机关和社会团体在此项下的对外支付用汇,持如下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兑付。
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
四、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的依法经营和服务职能。
五、严格外债管理,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国家对外信誉对境外资金的借用和偿还,国家继续实行计划管理、金融条件审批和外债登记制度。
为境外法人(含中资控股的机构和企业)借款出具担保,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外汇担保管理办法》办理。
六、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体制仍维持现行办法。
七、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
八、加强国际收支的宏观管理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单一汇率制。
(7)1993年外汇取消双轨扩展阅读:
建国以后,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发生过多次调整,不同时期各有其鲜明特色。
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遭遇重创,而中国安然无恙,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功不可没。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改革开放之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由官方确定,实行固定汇率。改革开放之初,形成官定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
994年初,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转向由市场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❽ 中国外汇管理实现“双轨制”并轨是哪一年
1994年1月1日
据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结束1988年设立外汇调剂市场以来我国正式实行的汇率双轨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❾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
汇改历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七家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近期事件: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奥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态度强硬,超出国际市场的预期。他强调中国致力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但只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并在下一步推进汇改安排中提出加快外汇市场发展,丰富外汇产品,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❿ 我想知道1993年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是5.762 到19994年一年时间就猛长到了8.619有什么 国家大事发生吗谢谢
人民币汇率制度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
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反而大幅增长。
2008年,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1]
编辑本段
人民币汇改四阶段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
1994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ps:自己写的话大概也就这些内容,本人偷懒,直接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