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汇市场的流动性是什么
在外汇市场中,特别是对经纪商来说,流动性的意义比较宽泛。包括做市商提供的内部流动性和流动性供应商提供的外部流动性。在使用外部流动性时,经纪商手上的客户单子甩给某家流动性供应商,说明这家供应商的价格最有优势。当然,供应商不一定每次都能给出最优价格,因为在订单甩给供应商的过程中,市场行情早已瞬息万变。
经纪商有很多种方式建立内部或外部流动性资金池。想要建立外部流动性,关键是经纪商要有良好的资产负债情况。经纪商的规模越大,可供选择的也就越多。最好的方式当属与一家大型银行合作,成为自已的机构经纪商。在外汇市场中,有资格作为机构经纪商的银行有以下几家:法国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瑞银集团和德意志银行。那么问题来了,要想与以上这些银行合作,要满足怎么的条件呢?银行在给经纪商开设专线前,会调查经纪商规模,衡量客户的交易风险。一旦合作成功,可以充分享有多家流动性报价,而且与多家流动性报价商交易时,可以使用在大型银行开设的账户。在2015年瑞士银行的“黑天鹅“事件后,有些银行关闭了机构经纪商业务,有些银行提高了合作门槛。例如,在“黑天鹅”事件之前,要求合作的经纪商资产达到1千万美金,而现在需要经纪商的资产要在2千万美金以上。
如果小型经纪商想要获得外部流动性,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在每一家流动性供应商单独开设账号,入金,进行重新结算操作。如果价格集中情况发生时,经纪商就不用在两家流动性供应商那里持有长线订单和短线交易订单。某种程度上,经纪商可以减持对冲订单数。
经纪商的规模大小,决定着流动性是否充足和订单执行的质量好坏。事实上,经纪商最重要的是选择一家合适的流动性供应商。一家大型汇商的客户,有十家流动性供应商为其报价,所得的交易体验并不一定要好于在一家小型汇商所获的的服务。之前提到的订单执行质量,指的是订单执行速度,报价平滑度和连贯性。
那么在挑选一家经纪商时,通过了解它的流动性供应商就足以判断它的交易环境了么?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像花期银行这样的机构银行,有着广泛的,由交易者造势出的流动性。即使同时有两家经纪商提供订单,订单的执行情况也是完全不一致的。其原因在于,花旗银行将资金池划为系统交易分池和一般零售分池。更有甚者,即使在同一分池中的两家经纪商,他们所获得的订单执行服务也是不一致的。这就解释的了为什么两家经纪商在发出同样数量订单后,所获得的报价却是不同的。
除了利润和净头寸的限制,流动性供应商还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其中一方面的限制是,可同时执行的订单数量。简单来讲,每一个专用的资金池所提供的流行性为每秒2000笔。这就是说,第一批2000笔的单子快速、无滑点的执行后,其余的订单可能根本无法交易。
㈡ 银行的流动性是否等同于其清偿能力,为什么
人民币业务: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业务;办理地方财政周转使用资金的委托贷款业务,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它业务。
外汇业务:
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与见证、外汇担保、外汇票据的承兑与贴现。
㈢ 银行的资本流动性比率在一个怎样的数值范围内比较合理
资本流动性比率指标是在侧重资产管理方针下,商业银行衡量流动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比例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越小,但同时也意味着其盈利能力的降低。其计算公式为: 1、人民币指标、本外币合并指标: 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25% 2、外币指标: 外汇各项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外汇各项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60% 流动性资产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可变现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人民银行存款、存放同业款、国库券、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净拆出款、1个月内到期的贷款、1个月内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其它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证券。 流动性负债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到期的存款和同业净拆入款。 2.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 计算公式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指标释义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及《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我国自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以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资产质量考核为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下降即所谓的“双降”,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三个主要条件之一是不良贷款率必须低于10.6%。面对处置不良贷款诸多不利金融生态环境,有些商业银行“想方设法”扩大贷款规模,“稀释”大量不良贷款,从而实现快速降低不良贷款率目的。特别是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通过扩大贷款规模,“稀释”不良贷款效应十分明显,以至于二次突破央行宣布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全年新增贷款2.99万亿元,比年初央行确定的规模高出1.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大幅度下降。商业银行大量放贷的结果是助推我国经济过热,也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倒逼中央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据初步测算,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因盲目放贷将新增1000亿元不良贷款。为了合理考核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避免商业银行为降低不良贷款率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有必要正确测算不良贷款率下降中分子与分母的真实贡献,即不良贷款和贷款变化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
注: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经因素分解,2005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来源于分子因素即不良贷款减少的影响,分母因素即贷款稀释效应较少。其中,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3.7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1.5%;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3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5%。从银行机构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导致不良贷款率下降1.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减少导致不良货款率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贷款扩张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为84.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22个百分点,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不良贷款的减少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为73.3%。若不考虑中国工商银行因股份制改革,6195亿元不良贷款的政策性剥离和财务重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来源于分子因素即不良贷款下降,其中,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5.61个百分点,而贷款减少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0.16个百分点。[2]若剔除工行剥离和财务重组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上升0.44个百分点,贷款增加稀释不良贷款,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62个百分点,两者合计使不良贷款率下降0.18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上升0.58个百分点,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52个百分点,两者合计使不良贷款率上升0.06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CAR), 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Capital to Risk (Weighted) Assets Ratio (CRAR)
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CAR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作为国际银行监督管理基础的《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以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来衡量,其目标标准比率为8%。
商业很行的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是指贷款准备金。在计算资本总额时,应以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再扣除以下部分:
(1)购买外汇资本金支出;
(2)不合并列帐的银行和财务附属公司资本中的投资;
(3)在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
(4)呆帐损失尚未冲销的部分。
加权风险资产是根据风险权数(权重)计算出来的资产。1994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的附件二《关于资本成分和资产风险权数的暂行规定》,把金融资产划分为现金、对中央政府和人民银行的授信、对公共企业的债权、对一般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同业拆放和居住楼抵押贷款等六大类表内资产,按风险程度设定风险权数。风险权数划分为0%、10%、20%、50%和100%五类,以此来计算商业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
除了《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规定外,人民银行在其与发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中更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即资本总额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之间的比例应大于或等于8%;核心资本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的比例应大于或等于4%。
计算公式
这一段有大量行话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解释。
资本充足率("CAR")是衡量一个银行的资本对其加权风险比例的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CAR定义为:
CAR=资产/风险
风险可以是加权资产风险(a),也可以是各自国家调控者规定的最小总资产要求。
如果使用加权资产风险,那么
CAR = {T1 + T2}/a ≥ 8%.[1]
后面那个不等号是国家调控者的标准要求。
T1 T2分别是两种类型的可以计入总量的资产:第一类资产(实际贡献的所有者权益加上未分配利润),即银行不用停止交易即可以化解风险的资产;和第二类资产(优先股加百分之50的附属债务),停业清理可以化解风险的资产,对储户提供相对较少额度的保护。
举例
本地规定现金和政府债券没有风险,居民抵押贷款50%风险,其他所有类型资产100%风险。
银行A有100单位资产,组成如下:
* 现金: 10
* 政府债券: 15
* 抵押贷款: 20
* 其他贷款: 50
* 其他资产: 5
又假设,银行A有95单位的存款。根据定义,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即5单位。
银行A的加权资产风险计算如下:
现金 10 * 0% = 0
政府债券 15 * 0% = 0
抵押贷款 20 * 50% = 10
其他贷款 50 * 100% = 50
其他资产 5 * 100% = 5
总加权资产风险 65
所有者权益 5
核心资产充足率 (T1/加权资产风险) =7.69%
尽管银行A看似有着高达95:5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比率,或者说,95%的资产负债率,但它的核心资产充足率则充分的高。此银行风险较低,因为它的部分资产比其他资产风险低。
㈣ 什么是外汇流动性过剩
外汇入门要知道哪些因素导致了流动性过剩,行系统流动性过剩反映为银行超额储备率过高,信贷扩张能力过强。社会层面的流动性过剩则体现为货币供应过多,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有价格上涨压力。流动性过剩,这是今年才被很多普通人熟悉的一个经济学用词。这不仅是因为它反复出现在媒体的财经报道中,更是因为宏观部门出台的多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如加息、发行特别国债、QDII获批等政策无不剑指流动性。那么,究竟什么是流动性?过剩的流动性是洪水猛兽,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合理产物?
什么是外汇流动性过剩?所谓流动性,就是资产的变现能力。现金、储蓄、股票等都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如果按银行体系的专业划分,流动性则分为M0(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其他)(Fxsol-asia.com)FXSOL。一般而言,流动性过剩是指容易变现的资产规模急剧膨胀的现象。在老百姓眼里,通常就是资金比较充裕,“社会上的钱多了”等概念。但多的并不是居民的个人资产,而是银行体系的资金过剩。
正确理解流动性过剩,应当将央行对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管理和社会层面的流动性问题区分开来。银行系统流动性过剩反映为银行超额储备率过高,信贷扩张能力过强。社会层面的流动性过剩则体现为货币供应过多,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有价格上涨压力。
㈤ 中央银行不愿意持有国债,而是希望银行以外汇换取流动性
呵呵,意思就是中央因为外国国债收益的降低而将外汇储备转为现金,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刺激资本市场增长。
㈥ 外汇的流动性供应商是什么
在外汇交易当中,流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流动性指的是投资者根据市场供需状况,以合理的价格迅速执行一定数量交易的成本。也就是说市场的流动性越高,进行即时交易的成本就越低。一般而言,较低的交易成本就意味着较高的流动性,或相应的较好的价格。外汇市场的流动性越强,交易越顺利,报价越具有竞争性。
因此,一家经纪商的报价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否能提供流畅的交易环境,交易者在经纪商处是否较少遭遇滑点,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经纪商所对接的流动性。
我们都知道,零售外汇经纪商的流动性来自于银行间市场,顶级的流动性提供者是那几个鼎鼎有名的国际大行,显然,这些银行并不会直接对接每个经纪商,这就涉及到流动性供应商(Liquidity Provider,LP),LP是所有流动性供应商的统称,直译过来就是流动性的供应者,但LP当中也是有不同分类和流动性层级的,当然越顶级的LP提供的流动性也越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外汇市场当中的LP。
从顶级的流动性说起
想要搞清流动性供应商,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流动性层级。
流动性,是需要在同一个价格有买单又有卖单才会形成流动,流动性会影响交易成本的原理很简单,如果你在一个价格上面抛出很多单子,而市场上并没有这么多同时想要买的人,你就只能降低价格去寻找更多的买家,这就是流动性不足而导致的交易损失,也就是外汇交易过程中会出现滑点(当然这里是指正常的滑点)的原因。
因此,单子越多,买卖量越大的地方,当然流动性也就越好,极端的情况,所有人都同时只想卖掉手里的单子的时候,流动性也就枯竭了,价格也会一降再降,就是所谓的闪崩。
所以最顶级的流动性,主要就来自世界级的大银行,主要包括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瑞银集团、荷兰银行等(也有一些保险和基金公司,像是量子基金、贝莱德等也享有外汇市场报价权),理论上所有订单的终点都是在这些银行,那这些银行又怎么处理呢?
——对冲
——对冲不完的呢
——互相抛。
对于银行来说,某一家银行如果接受了太多订单,持有过多的净头寸,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所以比如说一个银行对冲完毕后,手里还有一万手欧美空单,它就会对自己银行间的伙伴们喊出一个价格,手里有足够多单的银行,就会接走这些单子,平掉头寸。
当然,市场上并不可能永远是一半空单一半多单,这些银行互相抛也解决不掉的部分,就是银行的风险头寸部分,也是用以投机盈利的部分,这部分不会过多。所以银行也会根据自己的风控系统来判断哪些单子是要的,哪些单子是不要的,在某个货币对走势一边倒的情况下,银行也不会傻傻的吞下反向的单子,市场的流动性也会变差。
流动性供应商LP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流动性供应商,流动性供应商也是分不同的层级的,越贴近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层级,流动性也越好。
从上面我们很容易可以理解,跨国大行就是最顶级的流动性供应商(LP),但是与这些银行对接,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和非常精密的技术,所以只有一小部分实力雄厚的经纪商或者清算行可以获得这个机会,而顶级银行为他们所提供的这项服务,就是(Prime Brokerage,主经纪商业务,简称PB业务),具体来说指的是银行为机构投资者和其他专业投资者提供的包含清算、交割结算、托管、合并报表编制、融资、借券、技术及解决方案支持、风险管理、资本引荐等多个领域的一揽子中后台金融服务。
大型银行在为经纪商提供PB业务的时候,会从管理规模、资产负债、金融资质、机构信用评级、历史合作关系等各个方面来考察经纪商的资质,以衡量经纪商的风险,并要求经纪商提供巨额的保证金。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一下的是EBS和汤森路透。这两个都是银行间的报价平台,整合了各家银行的流动性,并直接提供数据源。直接与他们对接,也可以获得顶级的流动性,但与那几家跨国银行相同,他们的门槛也很高,包括需要维护费、杠杆低,要求严格监管等。
2015年瑞郎黑天鹅事件之后,愿意为外汇经纪商提供PB业务的银行也越来越少,多家银行停止了此项业务。一些对冲基金虽然可以代替银行提供流动性,但受到监管限制,他们并不能够成为PB业务的提供商。
随着PB业务的逐渐撤离(全球只剩几家),POP(Prime of Prime)业务营运而生,那些与银行有PB业务合作的经纪商、清算机构、交易所等,会为中小型经纪商提供流动性,因此也被成为二级机构经纪商,他们是更加常见的流动性供应商。他们可以整合市场报价,抓取最优价格传递给零售经纪商和投资者,并为零售经纪商提供清算服务和技术支持等等。他们拥有相当的信誉和技术资质,一般而言会对接一到两个银行,通常会将一个作为备用,当然,也有很多流动性供应商是通过整合多家直接对接跨过大行(PB业务)的机构的流动性来开展业务。目前,市场上知名的流动性供应商有CFH、ADS、Lmax、Isprime、CMC等。
具体一点,我们拿一些机构来举个例子,比如ADS可以直接在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那里开立账户(PB业务),对接的是跨国大行的流动性;GMI则在CFH Clearing那里开立账户(POP),对接CFH Clearing的流动性,CFH Clearing再在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和Jefferies开立账户(PB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对接同一个流动性供应商,不同零售经纪商所获得的流动性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有的机构银行会将资金池划为系统交易分池和一般零售分池,同一分池中的两家经纪商,所获得的订单执行服务也可能是不一致的。对于流动性供应商来说,自然是订单量越大,质量越高的经纪商,更有资格获得高质量的订单执行。但在行情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仍旧会有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出现,甚至影响巨大的事件发生时,流动性供应商会将流动性撤回,市场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流动性供应,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经纪商会选择对接多家流动性的原因。对接多家流动性虽然不代表订单的执行质量一定会提高,但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意外发生。
㈦ 究竟什么是外汇市场流动性
在外汇市场中,特别是对经纪商来说,流动性的意义比较宽泛。包括做市商提供的内部流动性和流动性供应商提供的外部流动性。在使用外部流动性时,经纪商手上的客户单子甩给某家流动性供应商,说明这家供应商的价格最有优势。当然,供应商不一定每次都能给出最优价格,因为在订单甩给供应商的过程中,市场行情早已瞬息万变。
经纪商有很多种方式建立内部或外部流动性资金池。想要建立外部流动性,关键是经纪商要有良好的资产负债情况。经纪商的规模越大,可供选择的也就越多。最好的方式当属与一家大型银行合作,成为自已的机构经纪商。在外汇市场中,有资格作为机构经纪商的银行有以下几家:法国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瑞银集团和德意志银行。那么问题来了,要想与以上这些银行合作,要满足怎么的条件呢?银行在给经纪商开设专线前,会调查经纪商规模,衡量客户的交易风险。一旦合作成功,可以充分享有多家流动性报价,而且与多家流动性报价商交易时,可以使用在大型银行开设的账户。在2015年瑞士银行的“黑天鹅“事件后,有些银行关闭了机构经纪商业务,有些银行提高了合作门槛。例如,在“黑天鹅”事件之前,要求合作的经纪商资产达到1千万美金,而现在需要经纪商的资产要在2千万美金以上。
并不仅仅是数字
如果小型经纪商想要获得外部流动性,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在每一家流动性供应商单独开设账号,入金,进行重新结算操作。如果价格集中情况发生时,经纪商就不用在两家流动性供应商那里持有长线订单和短线交易订单。某种程度上,经纪商可以减持对冲订单数。
经纪商的规模大小,决定着流动性是否充足和订单执行的质量好坏。事实上,经纪商最重要的是选择一家合适的流动性供应商。一家大型汇商的客户,有十家流动性供应商为其报价,所得的交易体验并不一定要好于在一家小型汇商所获的的服务。之前提到的订单执行质量,指的是订单执行速度,报价平滑度和连贯性。
那么在挑选一家经纪商时,通过了解它的流动性供应商就足以判断它的交易环境了么?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像花期银行这样的机构银行,有着广泛的,由交易者造势出的流动性。即使同时有两家经纪商提供订单,订单的执行情况也是完全不一致的。其原因在于,花旗银行将资金池划为系统交易分池和一般零售分池。更有甚者,即使在同一分池中的两家经纪商,他们所获得的订单执行服务也是不一致的。这就解释的了为什么两家经纪商在发出同样数量订单后,所获得的报价却是不同的。
除了利润和净头寸的限制,流动性供应商还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其中一方面的限制是,可同时执行的订单数量。简单来讲,每一个专用的资金池所提供的流行性为每秒2000笔。这就是说,第一批2000笔的单子快速、无滑点的执行后,其余的订单可能根本无法交易。
㈧ 请问你知道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数据在哪里找吗 ,就分人民币和外币两类的流动性比率。
在上市的银行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查询
㈨ 外汇资金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是反映在哪一方
资产方
㈩ 2020年各大银行流动性比率
2020年各大银行流动性比率银行间市场累计成交16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一、债券市场呈现V型走势
2020年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呈现V型波动格局,收益率走势波动较大。全年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加快,外资持续进入中国债券市场。信用利差整体处于历史低位,但在年末风险事件影响下再次扩大。利率和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全年波动,信用利差整体呈现驼峰式走势,年内两次扩大。截至2020年底,共有143只银行与交易所债券违约,涉及本金1639.9亿元。其中,银行间违约债券109只,涉及债券本金1482.3亿元。2020年违约债券规模没有明显增加,但违约主体发生明显变。信用评级较高的国有企业违约,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打击。年末1年期、3年期、10年期国债分别收于2.47%、2.82%、3.14%,较年初分别上涨11、9、1个基点,1年期、10年期国债期限利差收窄10个基点。
二、人民币汇率先贬后升
外汇市场稳步发展,汇率政策回归中性。人民币汇率自6月进入升值通道。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至0。10月27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发布公告称,人民币中间价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主动逐步淡出人民币-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素”,调整后中间价报价的透明度、基准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调整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有利于释放合理的外汇资金需求,降低经济主体管理外汇风险的成本
交易中心通过机制创新和市场推动,不断培育外汇市场,进一步集聚国内外汇交易市场的流动性。纵观全年,外币对现货成交额合计1693.4亿美元,同比增长31%;外币掉期合计5849.0亿美元,同比增长95%;外汇掉期总额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