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期货中要有多大的成交量才算得上是打破平恒
你这个问题问的太笼统
就拿现在的例子来给你说下,豆粕的成交量一般是30w-50w张,往期的最高峰才是70w,突然因为美国的干旱操作,大量的资金进入,成交量突破200w张。
我个人认为 突破前期的最高值就算打破平衡!
㈡ 期货中的成交量是什么意思
1吨黄豆如果以1万元买入,再卖出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叫做交易。
期货的成交量就是当天买卖的总手数。
㈢ 在期货中如何运用成交量指标
“量比价先行”是众多投资人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翻开以往的历史走势,就可以发现在牛市行情的变化中,不论股价指数呈现任何变化,成交量的记录却是持续递增的,到牛市终止时,成交量便会从递增到递增停滞,直至趋减。
投资者必须熟悉股市中成交量、供求关系与股市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才有可能对股价趋势做出大体正确的判断。因为在价格变化趋势的不同阶段,价格对供求关系和成交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必须分阶段来分析。
先看价格稳定的时期。一般来说,在这期间,供求关系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这时成交量比较小。这是因为: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看多与看空的人在资金实力上大体相同,谁也拿不准下一步股价的变化趋势。因此,成交量不大,正因为量不大,所以交易量也不会对股价产生太大的影响。再看价格下跌的时期。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稳定向价格下跌趋势的转化,是由于空头大于多头。随着股价的下跌,成交量会逐渐放大。成交量的放大又会反过来带动股价的下跌,因为股价进一步下跌,多头才肯买进。最后看价格上扬的时期。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稳定向价格上涨趋势的转化,是由于多头大于空头。随着股价的上涨,成交量会逐渐放大。成交量的放大又会反过来带动股价的上涨。因为股价进一步上涨,空头才肯买进。
“量价存在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但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发生“量价背离”的情形。以量价背离来说,如果是持续性的上涨而量不增,或是增势趋缓,就值得小心了,尤其是当股价连续回落,量反而增加,这就是卖出信号了。如果价跌量趋减缓慢,反弹时量反而趋降,甚至在第二三天持续弹升时,量还是处于萎缩状态,这就表示买者很少,承接力不足,短线一有获利,必定又再引起下跌。
价量关系分析
在股票市场中,有大批的运用技术分析的投资者,他们每天使用技术指标,不外乎是对价量关系进行分析,都想从千变万化的价量变化轨迹中捕捉到适宜的买卖时机。多少年来,经过无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认为,剖析价量关系加以综合运用是可以达到测市的目的的。
由于价量关系分析的有效、易学,现已成为业余投资者进行技术分析的普遍采用方法。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价量关系分析规则:
a.价涨量增:在上涨趋势初期,若成交量随股价上涨而放大,则涨势已成,投资者可跟进;若股价经过一段大涨之后,突然出现极大的成交量,价格却未能进一步上涨,这一般表示多头转弱,行情随时可能逆转。
b.价涨量缩:呈背离现象,意味着股价偏高,跟进意愿不强,此时要对日后成交量变化加以观察。若继续上涨且量增,则量缩属于惜售现象;反之,则应减仓,以免高位套牢。
c.价涨量平:若在涨势初期,极可能是昙花一现,不宜跟进。
d.价稳量增:若在涨势初期,显示有主力介入,股价随时可能变化,可跟进。
e.价稳量缩:说明投资者仍在观望。若在跌势中,表示在逐渐筑底,可逐步建仓。
f.价稳量平:多空势均力敌,将继续呈盘整状态。
g.价跌量增:在连跌一段后,价微跌量剧增,这可视为底部,可介入;若在跌势初期,则日后将形成跌势;在持续涨势中,则为反转为跌势的讯号。
h.价跌量缩:若在跌势初期,表示跌势不改;若在长期下跌后,则表示行情可能将止跌回稳。
i.价跌量平:表示股价开始下跌,减仓;若已跌了一段时间,底部可能出现,密切注意后市发展。
利用价量关系判断买卖时机,是比较简单的分析方法。但细分起来,不同的市况,投资者要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与买卖技巧,不能一概而论,那样的话,将失去了价量关系分析的意义,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㈣ 期货软件中显示的现量和总量什么意思
1、现量是指即时的成交量;
2、总量是自本日集合竞价成交至目前的成交量的总和;
3、持仓是指本合约持有空头头寸和多头头寸的总和,即空单持仓加多单持仓;
4、仓差是持仓差的简称,指目前持仓量与昨日收盘价对应的持仓量的差。为正则是今天的持仓量增加,为负则是持仓量减少;
5、增仓是指日增仓量就是当日总持仓量—上日总持仓量,和仓差有联系;
6、不同品种的期货合约都有相应的规定,比如中金所的股指期货合约规定合约月份是当月、下月及随后两个季月,最后交易日是合约到期日的第三个周五,遇法定节假日顺延等,此类信息可在行情软件里面F10查看。
7、期货同学同修,欢迎加我交流。
㈤ 期货市场分析报告 具体要求:选择一中商品从供求关系角度分析供求状况该商品的供求季节性变化是什么
内容提示:预计LLDPE期货在二季度将在弱势中寻底,4-5月仍将是个弱势下跌的过程,6月可能在弱势中寻底。L1309期价二季度可能下探至9500-9700元区间后企稳。
春节过后,由于市场库存高企,再加上宏观预期转弱,连塑(LLDPE)悉数回吐了节前涨幅,跌幅超过了1000元/吨。进入4月后,LLDPE消费将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笔者预计连塑将不容乐观。
从跟踪的情况来看,二季度预计新投放市场的产能主要有三套,分别是武汉石化30万吨全密度装置、四川石化30万吨全密度装置和陕西榆林30万吨MTO装置。从投产时间来看,预计将给二季度带来12.5万吨的新产能增量。
另一方面,从装置检修状况来看,大庆石化55万吨全密度装置于去年11月30日停车后,已于3月28日开启全密度一线(产能为30万吨/年),全密度二线预计将于4月初开启,这将在二季度增加13.75万吨的产能;而二季度将进入石化企业装置检修的高峰期。
目前有LLDPE装置检修计划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扬子石化、抚顺石化、中沙天津和包头神华,平均检修周期在27.5天,预计以上四套装置的检修将在二季度造成8.65万吨产能损失。
总的来看,若新产能投放和检修计划全部如期进行,二季度产能较一季度将增加17.6万吨,从时间分布来看,4月份压力略小,而6月份产能投放带来的压力将达到峰值。笔者预计二季度LLDPE国内产能将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幅。
我国2月从沙特进口量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来自于沙特国内装置的检修所导致。
沙特石油化工和拉比格炼化2套40万吨年产能的装置停产检修,造成较大的产能损失;二季度该两套装置均已恢复生产,预计从沙特的进口量将恢复至月度进口5万吨-6万吨水平。
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新加坡,3月27日埃克森美孚开启了其在新加坡聚乙烯(PE)装置,该套装置产能达到了120万吨,这将大大增强新加坡PE的生产能力。笔者预计其出口目的地集中于中国和印度地区。
从我国LLDPE从新加坡进口情况来看,新加坡为我国LLDPE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月度平均进口量约为3万吨,预计该装置投产后,来自新加坡的月度进口量将增加1万吨-2万吨,逐步接近沙特的水平。从过去7年的进口结构来看,二季度从沙特和新加坡进口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约占进口规模的40%,因此笔者预计二季度进口水平将至少保持与去年同期的水平。
LLDPE的季节性因素主要体现于其农膜消费的季节性上。从目前的农膜的生产情况来看,1-2月农膜生产量23.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但考虑到3月预计产量可能低于预期,一季度的增长幅度有限。从农膜企业的开工率情况来看,棚膜则逐步进入停产期,目前开工率保持在10%-30%的水平。
预计,进入4月以后,棚膜企业开工率将逐步下降到20%以下。处于旺季的地膜生产企业目前开工率较高,大型企业基本满负荷开工,小型企业也可保持在85%左右的开工率。
从对地膜生产企业的调研来看,进入4月后,地膜生产大省山东、辽宁、吉林、河南、新疆等省将基本结束地膜的生产,结束时间大多集中于4月中下旬。因此笔者预计4月中上旬地膜企业整体开工率可能还能维持在80%,但随后将降至60%。二季度农膜产量将保持在月均12万吨左右的水平,较3月份将出现明显下滑。
综合来看,二季度国内供给将较一季度有所增加,而需求方面却因为农膜淡季将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供需缺口将朝着不利于供给方的方向发展,这将对整个二季度LLDPE价格形成压制。
预计LLDPE期货在二季度将在弱势中寻底,4-5月仍将是个弱势下跌的过程,6月可能在弱势中寻底。L1309期价二季度可能下探至9500-9700元区间后企稳。
来源:http://www.ibaogao.com/tuozi/04261141D2013.html
㈥ 期货每个品种的国际、国内供需情况,主产地,我国和全球近三年的产量、种植面积以及国内进出口量
这些数据是不会有人给你的 太多也太散乱了。这个是需要慢慢积攒的。
㈦ 商品期货的成交量
继2009年和2010年中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夺得全球首位后,2011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量同比下降逾三成,未能连续三连冠。不过,截至11月份,国内商品期货成交总量已高达12.08亿手(不含股指期货成交量),与2009年(10.785亿手)、2010年(15.66亿手)和2011年(10.54亿手)相比较,已取得不错成绩。
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7、8月份豆粕期货的巨量成交为其增添不少筹码,而上市的两个新品种也表现相当,尤其是玻璃期货的上市,更是跻身于商品期货成交的前三名,预期国内商品期货总成交占据全球首位。
中期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1-11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299,038,119手,累计成交额为1,519,77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53%和19.69%。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325,626,877手,同比增长15.49%,占全国市场的25.07%,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304,286,692手,同比下降21.46%,占全国市场的23.42%,大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578,915,674手,同比增长117.03%,占全国市场的44.56%。
2011年7月16日当周,豆粕期货一周成交2333万手,持仓量198万手,创造期货市场新的历史纪录,但随着基本面趋于稳定,豆粕期货又渐归常态、仍然保持稳健运行状态。在1207合约至1301合约共五个合约中,1208合约在期货价格由涨转跌中成交量放大到1186.8万手,创单个合约成交纪录,当日减仓15.45万手至188.26万手,随后行情有所降温。
此外,玻璃期货上市两日总成交量创出138.7万余手的天量,成为仅次于豆粕期货的195.8万余手、螺纹钢期货的158.9万余手,上市第二日即成为国内期市第3大交易品种,这在新品种上市后较为罕见。业内人士表示,总成交量(138.7万余手)与总持仓量(17.2万余手)之比达到8.06倍,说明市场资金流动性较强,玻璃期货未来有望成为国内期市中成交量较大的主力品种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期货市场2009年共成交21.6亿手(按双边计算),成交金额约13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2%和81.5%。该年商品期货成交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的43%。传统商品期货品种白糖、螺纹钢、天然橡胶 、锌、豆粕在所有期货品种中居前五位,分别占市场份额的19%、14%、11%、9%和8%,这五个品种成交量占整个市场的61%。
其实早在2008年,中国农产品期货已跃居全球农产品期货成交量第一大国,但由于原油期货、钢材期货的缺失,仍只能在商品期货成交总量排名上屈居美国。且由于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成交量所占比重近九成,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全球排名长期居落后地位,但随着股指期货春节后上市国内的指日可待,该年期货成交量排名有所提升。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增长逾45%,达到15.21亿手,占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成交总量的50.95%,连续两年跃居全球第一。
不过,2011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却同比下降逾三成。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10.54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375134.2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72%和11.03%。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较为动荡,而国内经济结构面临转型且增速放缓,期货市场量价齐跌,进入调整期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2010年四季度,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采取的取消手续费优惠制度、限制开仓手数制度、提高保证金比例等措施抑制过度投机,对成交规模也有所抑制。
此外,2010年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部分商品供需缺口的炒作等因素提振期市量价齐升,造成基数较高,2011年的同比下跌也是合理的事情。
㈧ 供需比如何计算
供需比=供应量/需求量,即供应与需求的比值,比值小于1,供不应求。比值大于1,供过于求。比值越小,竞争越小。比值越大,竞争也就越大。供求关系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同时也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供求关系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全部产品、劳务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包括质的适应性和量的平衡。
拓展资料:
1、供需指数简称CI,计算公式为:CI=(涨品种数-跌品种数)/总数。根据公式,CI值域为-1到1。0表示供需平衡点。例如供需指数大于0,则表示供给小于需求,也就是市场比较大;而小于0也就是供求大于需求,则市场饱和,所以并不是越大越好,反而是越小越好。BCI指数是生意社创建的大宗商品供需指数,是反映制造业经济趋势的定性指数。BCI指数0为供需平衡点,当BCI为负值时,预示制造业经济呈收缩状态,当BCI为正值时预示制造业经济呈扩张状态。BCI是月度发布的经济监测指标,生意社通过监测国民经济八大行业最具代表性的100种基础原材料月度涨跌计算。
2、供需指数的特点:一是价格波动大。只有商品的价格波动较大,有意回避价格风险的交易者才需要利用远期价格先把价格确定下来。比如,有些商品实行的是垄断价格或计划价格,价格基本不变,商品经营者就没有必要利用期货交易,来回避价格风险或锁定成本。二是供需量大。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是以商品供需双方广泛参加交易为前提的,只有现货供需量大的商品才能在大范围进行充分竞争,形成权威价格。三是易于分级和标准化,期货合约事先规定了交割商品的质量标准,因此,期货品种必须是质量稳定的商品,否则,就难以进行标准化。四是易于储存、运输。商品期货一般都是远期交割的商品,这就要求这些商品易于储存,不易变质,便于运输,保证期货实物交割的顺利进行。
㈨ 做期货怎么了解商品的供求关系
1、供应量:上一年年末的库存+本年度的产量+本年度的进口量
2、需求量:过内消费+出口
3、商品成本价(玉米):种子、花费、人工成本(现在没有农业税了)、库存费等。农产品的成本不好计算。你可以去了解下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大概就知道成本在什么水平了。
我国限制玉米进出口,所以国内玉米的价格基本上收:通货膨胀、产量数据等的影响。 预期减产价格则走强,通胀预期强则价格容易涨。
㈩ 商品期货成交量、持仓量与价格有什么关系
1 成交量上升(表明成交活跃),持仓量上升表明资金入场积极价格向上推动,(表明多头积极开仓,推动价格上涨)可做多。
2 成交量萎缩,持仓量下降(表明资金出场)若此时价格下跌,(表明多方积极平仓离场)可做空。
3 成交量上升,持仓量也上升,价格下跌(表明空头开仓积极),可做空。
4 成交量下降,持仓量也下降,价格上升,(表明空头积极平仓)可做多。
还有两种待观察的状况,此两种状况需要结合图形分析:
a 成交量上升,持仓量下降价格上升,图形如在底部(说明空方主要平仓,多方观望为宜)如果图形处在顶部(依然说明空方在平仓,大涨前夕)。
b 成交量上升,持仓量下降,价格下降,此时多方平仓主动,如果有资金入场,持仓量上升,价格可反弹。 前四种情况最可靠。后两种不是非常确定。成交量是指一段时间内买入或卖出的合约总数。在国内,计算成交量采用买入与卖出量两者之和。持仓量是指到某日收市时,即没有对冲了结又没有到期交割的合约量,一份合约必须既有买家又有卖家,因而多头未平仓合约数与空头未平仓合约数相等。如果买卖双方均建立了新的头寸,则持仓量增加。如果双方均平仓了结原有头寸,则持仓量减少。如果一方开立新的交易头寸,另一方平仓了结原有交易头寸,则持仓量维持不变。通过分析持仓量的变化,可得知资金是流入还是流出市场。成交量和持仓量的变化会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同时期货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变化。因此,分析三者的变化有利于正确预测期货价格走势。 第一,交易量和持仓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说明新入市交易者买卖的合约数超过了原交易者平仓交易,且新交易者中买方力量压倒卖方。 第二,交易量和持仓量增加而价格下跌,说明不断有更多的新交易者入市,且新交易者中卖方力量压倒买方。 第三,交易量和持仓量随价格下降而减少,表明市场上原买入者在卖出平仓时其力量超过了原卖出者买入补仓的力量,即多头平仓了结离场意愿更强,而不是市场主动性的增加空头。 第四,交易量和持仓量下降而价格上升,表明市场上原卖出者在买入补仓时其力量超过了原买入者卖出平仓的力量。一般情况下,如果成交量、持仓量与价格同向,该期货品种价格趋势可继续维持一段时间;如两者与价格反向,价格走势可能转向。当然,这还需结合不同的价格形态作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