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子无为的思想能运用到期货市场里吗
老子少私寡欲的哲学思想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喧嚣的人世中,一个人只有减少欲望和私心杂念,善于内观反省,净化自己,保持本性,永守自我的精神家园,才不至于被污染得面目全非,失去自我,从而拥有轻松自在的人生。
⑵ 我记得《武侠故事》里有一篇评老子的文章,有人知道吗求………………
与先圣先贤并肩论道 之
太上老君——老子
文/郭竞雄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都会想,“太上老君”?莫不是《西游记》里面那个整天炼丹,还把孙猴子关在八卦炉里面烧成了火眼金睛的那个老头儿?是《封神演义》里面大破诛仙阵那个骑青牛的老先生?是,也不是;“太上老君”指的是什么?其大无边,所以称之为“太”;其高无极,所以称之为“上”;其尊无比,所以称之为“老”,为宇宙之手,所以称之为“君”。由此便不难看出太上老君的地位了,这个太上老君,就是我们要说的老子,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智者,至于《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传说,那属于文艺作品,也许是来源于生活,只是今天的我们暂时还无据可考。
我们人类居住在分子和星球之间这片辽阔的空间当中,这里有银河星斗、恒星行星、天体陨石、风雨雷电、还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湖泊、四季更迭;他们在这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一片生机盎然,缤纷万千的景象。这所有的一切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再正常不过而又缺一不可的元素了,他们为什么会存在,又为什么会死亡呢?为什么会运动又为什么会静止呢?这所有看得见的一切是在遵循着一个怎么样的游戏规则呢?有些人不相信有,但是绝大部分人相信有,他们站在这颗叫做地球的行星上不断思索,也不断暗合并且遵循着这个规则,例如科学家,例如哲学家,例如神学家,例如宗教人士;这其中就包括一位卓越的智者,或者说一个非常的人,他就是老子,他认为这纷繁芜杂世界的存在就是一个字,那就是“道”。
老子神话
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吧。
据说天地开辟之前,整个宇宙混沌一团,无所谓东西,无所谓南北,无所谓上下,无所谓高低,无所谓方圆,无所谓曲直,无所谓远近,无所谓明晦;没有颜色,没有声音,没有形象,没有臭味,没有差异,没有分界,没有边际,没有起始;朦朦胧胧,浩浩荡荡,好似茫茫雾海,犹如漭漭云烟;没有名称可以称呼它,如果一定要为它起个明称,因为它混为一体,没有形状,没有分界,所以称之为“一”;因为它飘忽不定,如雾如云,所以称之为“气”;因为它先天固存,为万物之始,所以称之为“元”;因为它产生天地,化生万物,犹如一条从无到有的童趣,所以称之为“道”。混而称之,又有“一气”、“元气”、“混气”“大道”等等多种名号。元气之中蕴有精华,精华纯真,所以称之为真精,真精即老子之本相。真精灵妙,蕴二神于自身,一者为阴,一者为阳;阴神性柔,阳神性刚;阴神主杀,阳神主生;阴神求缩,阳神求伸;阴神喜晦,阳神喜明;二神常斗与元气之中,使得混沌中气浪翻滚,激荡不息;元气聚积处混浊沉滞,元气松散之处清明浮扬;沉重者愈益集结而下降,浮扬者愈益蒸腾而上升。伴随闪电与巨响,清浊终于分离,天开地辟,混元一气化而为三,清扬者在上而为天,浊滞者在下而为地,中和者居天地之间为万物与人类,这个伴随着开天辟地而存在的人就是老子,老子可以说是和这个宇宙一同存在的,也可以说这个宇宙就是他。
既然老子为混元一气之真精,无色无味无臭无声,可谓之“无”,待由一而分三,变成天、地、人,则有形有象有臭有声,可谓之“有”。天地已开,万物以生,老子遍存而不见其形,又可谓之“无”,虽然无形,随事感应,违者遭祸,顺者避凶,又可谓之“有”;老子聚精于太极之宫,凡人视而不得见,听而不得闻,触而不可得,可谓之“无”,他又顺自然之变化,化形于人世,教化民生,度人得道,随时显身,可谓之“有”,因此老子又有“常有”“常无”之名。
听起来,看起来,想起来,这些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似乎都有点玄,甚至很多人望而却步,太离谱了吧?这不是在吹牛吗?这不是在宣扬封建迷信吗?今天的绝大部分人不相信是真的,其实想来也没有什么不可能,万事万物都有其特性存在,例如水是液体的,空气是气体的,土壤是松软的,石头是坚硬的,有机物在运动,无机物也在时间中风蚀,那么大而观之,我们生存的宇宙难道就是一盘散沙,无拘无束,没有道理和规律可循吗?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应该是存在的,只是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而言还解释不了,可这又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着宇宙的一分子,这个宇宙由它自己的特性和衡量标准存在,符合它的特性的就会自然存亡,不符合它的特性的就会被分解消灭,而这个宇宙的特性又究竟是什么呢?老子说得很模糊,他说那是“道 ”,“道”又是什么呢?说不出来,也形容不出来,如果“道”可以说出来,用文字具体化,抽象化,那就是文字,而不是“道”了,正如《道德经》开篇那句脍炙人口的“道可道,非常道”,用手指指月亮,你会看见并且感知月亮的存在;没有手指的指向你就不知道月亮,而手指却绝不是月亮,月亮也不会因为你的感知或者承认与否而存在或者不存在;你有一个名字,而名字并不是你,那是你的符号;看起来很浅显的道理,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分清和明白呢?很多人,或者说大多数人,不是都在这个由名字、由手指构成的表象世界里生存、奋斗、忙碌、挣扎吗?
还是回到老子的传说中去吧,老子与这个宇宙一同诞生,又为这个世界形成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金、木、水、火、土相配使万物生灭,故世上之物可养物,譬如母可生子,果可结实;世上之物又可制物,譬如利者可破坚、锐者可穿韧;又有传说说三皇五帝时候,老子多次出世,授祸福之玄机,现八卦之深理,演河图洛书之奥妙,揉来制耜教民稼,治本修身得长生。
当然,今天读起来,这些都是传说,是神话演义中的故事,可是如果你真的参悟了《道德经》的真髓,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不然后世也不会有那么多求仙修道的故事流传下来。
老子的生平
说说现实历史中记载的老子,为了不让上面的故事太过唐突,而使读者在心理上产生太大落差,我们还得从传说中讲起。话说老君端坐太极之宫,转眼之间人世已历夏、商八百年,时值商代十八世阳甲继位。老君观宇宙变化之机,自然演化之势,已至阴阳同归之时,初,天帝舀大海之阴水,和土为泥,捏之成女;接天雨之阳水,和土为泥,塑之为男,从而造出人世,至此时,已历数十万年,人世繁衍,阴阳之气在天地间积聚,死后归阴曹地府者极多,返阳天帝宫者极少,致使地下阴气渐浓,上天阳气渐稀,因此,导人向善,劝人修仙,使人化回阳气,归位天界乃大势所趋。自开天辟地以来,由人身觉悟而修行升天者,有黄帝一行七十二人,人间听由天命着多,信仙可修者少,须现身说法,以坚人信念,于是老君决意下凡投胎,以己修炼成仙为例教化百姓。
话说陈国苦县有一李姓人家,父名庆宾,子名灵飞。庆宾妻早丧,与子相依为命,灵飞十九岁时与天水尹氏女结为夫妻,尹氏女对邻亲和,对父孝敬,对夫温柔体贴,乡里之人无不夸赞。
一天夜里,灵飞一觉醒来,尹女有孕,然而八十一年过去丝毫没有临盆的征兆,尹女面色仍与少年时无异,一日忽然左肋撕裂,婴儿落地,有九龙自地下跃出,腾至空中,口吐清静之水为婴儿沐浴,龙处之地化为九井。
婴儿浴毕,起身站立,口可言,足可行,指李树曰:“此吾姓也。”因其耳大,故名李耳,字聃。
老子少时聪慧,常听家人讲述国家兴衰、战事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养成静思好学之性;老夫人望子成龙,请来一位陈老先生教授老子,陈老先生博古今,通礼仪,对天文地理都有所学,李氏一家对他都很敬重,后来,陈老先生觉得自己的学问已经不能让老子再提高一步,于是老子便一边自学,一边担任东周的守藏室史,等于是国家博物馆的负责人,在此期间,老子几乎博览了所有的典籍、文献,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社会经验丰富,精通古代礼制而性格又多少有些古怪的老者。至于说老子是如何修炼得道的,恐怕就无人能知了,老子得道,自然是看穿了世事,因此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觉得自己应该走了,这时候有一位年少气盛、踌躇满志的孔丘在周游列国,倡导仁义治国,有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忍,孔子去拜见老子的时候,老子告诉他,世上已经再没有治世的良方,仁义能治国?只有妇道人家才会有这么幼稚的想法;可是那时候的孔子是听不进去这些的,他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做法,不经意间当了圣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在老子的眼中,世界变得越来越坏,就是因为很多自以为高明的圣人制定了林林总总的是非标准,才致使单纯的人起了别心吧。
这天,老子骑着他那头青牛来到函谷关,守关的人名叫尹喜,他知道老子不是一般的人,隐隐约约感觉老子是一个好像能解开自己每天晚上睡不着觉时候琢磨个不停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那些问题的人。当他知道老子就此要远辞凡界,再也不可能见到,就请求老子把得道的秘旨留下来,老子想了想,觉得也是,就这么走了,不留下点什么也不好,世上日后说不定还有真心修行的人,给他们留下一把开门的钥匙,也就省下他们摸索的工夫,于是洋洋洒洒五千言著述下千古闻名的《道德经》。
老子学说
老子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人的本性也是这样,他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在老子看来,要保持人性的朴素真实,就得减少为己的私心,去掉多余的欲望,五色、五味、五音、田猎、奇货等等都会损害纯朴的人性,所以,真正的圣人应该以没有欲望为欲望,以没有学问为学问,一切都顺从“万物之自然”,而不要勉强去作为。
老子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欲望是造成人们道德下滑的根源,欲望是阻碍人们认识事物的原因,为“使民不乱”,为了能观万物之奥妙,老子主张要让人民存在于“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中,老子所说的“无欲”,并非要彻底灭除人欲,而是要人们安与自然赐予的生活,在他追求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而不能在意念上追求物欲的满足,当然老子也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他把那种不顾田芜仓虚,只想着自己享受的君主斥为盗匪,断定他们是不会有好下场。在政治上,老子主张尊重自然,复古,无为而治;在道德上,老子崇尚谦和卑下,淳厚朴素,知止知足,清静自正。老子所说的“德”是内心具有、不受外物诱惑的,这种“德”,“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如果“为之欲之”“用而思之”,就会丧失自然纯朴的德性,自以为有德就是无德的表现,不自以为有德才是真正的有德,所以老子认为,到的最高尚的人并不自以为有德,而这才是真正的有德。“尊道贵德”是老子道德思想的根本原则,作为客观精神的“道”,是老子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道”是宇宙的绝对本体,而老子所谓“德”是绝对保持既然纯朴状态的人性,它“唯道是从”,因而是从属于“道”的。
在《老子》书中,虽然包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但是已经具有相对主义的因素,其中提到的“祸福相倚”,“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等等,实际上把“祸”与“福”,“正”与“奇”,“善”与“妖”这些对立面的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这种把相对的东西绝对化,正是相对主义的一种表现。
老子的处世哲学,具有摄生养神、柔弱清虚、以曲求全的特点,他认为“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必然法则,将这种法则运用于为人处世,就是“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也就是说委曲反而能保全,少取反而能多得,谦逊反而赢得尊重,不争反而成为标缨;这种处世态度,表面看起来是消极的,而内涵却是很积极的。
老子哲思
那么,“道”到底要怎么才能说得清呢?人们要探知这个实有的世界,你只要运用现有的概念就可以了,现有的不够用,还可以再造,每个时代会有每个时代的语言,每个时代也会产生每个时代的概念,现代人不是已经被电脑限制住了吗?不是说人类已经景如数字化时代了吗?在21世纪,不掌握电脑恐怕就会被别人以异样的目光注视,好像已经不是一个“现代人”,起码不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人”,真不好说现在电脑是人类的工具还是人类是电脑的工具了。
古人绝不会懂得什么叫“K歌、蹦迪”,也不会知道什么“期货、炒股”,这不代表古代人知道的就比现代人少,那个时候的人椰油那个时候的乐趣,与现代人很少把眼光离开案头,很少关注除了用经济地位判断自己社会价值之外的事物不同,古代人更到的是天与人的关系,如何顺应自然,如何明了生之奥妙;老子告诉他们说:你要想了解现实中事物的变化,研究概念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还想研究概念产生之前那个无名宇宙的实象,就得采用另外一套语言系统了,这套语言是什么?又是一个三言两语说不清的问题,宇宙中的语言——姑且称之为语言,其实就是一种传播和表达的方式途径——不止一套,因为毕竟人类不是宇宙中唯一高级生命,一般人用的是一套,真正探索学问的科学家用的是一套,他们这一套,一般人已经不太能理解,再有就是神仙用的那一套,一般人就更不懂了,老子告诉人们的,就是神仙,或者说得道的人采用的那一种语言,可以说,这种语言就是“无语言”,不但没有语言,连欲望都不能有,所以叫“常无欲以观其妙”,是无心得之。
从有概念开始,也就是从有了语言开始,这个世界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这个在可见光下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个三维实有世界,另外一个就是这个世界之外广袤无垠的虚无宇宙,一个用肉眼就能感受到,另外一个却只有真正纯净的心灵才能感受得到,但是这个世界存在于周围每个人的心里,感受不到,是因为被眼前这个三维时空绚丽浮华的表面所迷惑了而已。老子说:这两大部分,虽然完全不同,却是来源于一个地方。莫非老子那时侯已经看出来宇宙是从一个小颗粒爆炸而产生出来的?要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论断?据现代的物理学家研究发现,宇宙虽然很大,最初却是从一个比芥菜籽还小的微型颗粒爆炸而来,从而产生太阳系、银河系,并且直到今天还在不停的爆炸着爆炸着;老子并没有说爆炸,老子只是说它们产生于同意个地方,听起来比爆炸这种表象更加蕴涵了玄妙的道理吧,玄妙就是这个现实世界与那个虚无世界之间的门环。
既然看见了,明白了,总是得用一种大家都能够接受得了的标准表达出来,老子也给当权者开了个药方:别去因为地位提高或者降低这种变化去贬低人或者事物的价值,也不要去用外物刺激人们的欲望,而应该让人们头脑尽量简单些,四肢尽量强健些;心里头的事儿少一点,胃里头的吃的多一点,这样肯定是个不错的状态。没有了高,也就没有了低;没有了前,也就没有了后;没有了上,也就没有了下。珍珠不贵,泥土不贱;官员不高,百姓不低;小偷失踪,差役失业;狗叫天黑,鸡叫天亮;仙鹤腿长,野鸭腿短;桃花自红,梨花自白。老子设问,这种境况比你们后来理想中的乌托邦如何?
有知识有文化的现代人会说,老子的设想,无非是原始的自然经济时期经营者的小田园而已,后来到了东晋,喜欢“采菊东篱下”陶老先生也在他的《桃花源记》里构建出这样的梦想国度,这样的设想,还有可能实现吗?
说的好,老子的设想要是能够实现的话,他也就用不着西出函古关,正是因为他透过种种社会现状看见人类的道德已经开始急速下滑,心里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并且明白这会带来什么,才感慨了一下之后远离世俗闭门修炼的,之前他一直在思考,这个社会是怎么了?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恶盗横行,战乱不断;墨子讲“非攻”,为什么要讲“非攻”,如果本来就没有征伐,还从哪里来的“攻”呢?孔子播“仁义”,为什么要播仁义?仁义本来就在人的心里装着,是谁把仁义这东西弄丢了?世风到了今天这样,不是换哪个君主就能改变得了的,所以老子要从根本上找出是哪里的症结,所以他要体悟一下这个宇宙从诞生开始之后的每一个步骤,这大概就是来自潜心修行,要得天下大道最原始的动机吧。至于那个药方,老子已经知道,是没有人会用的,他只是把它开出来而已。“道”这个东西,深远啊,玄妙啊,看不见,却切切实实存在着,存在着又不能让一般人看见,没人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产生似乎应该追溯到造物主产生之前,就是说,连创造世界的伟大生命也是“道”的产物。
历史上能够真正读懂老子的人不多,到今天这个时代,如果按照老子的观点衡量,可以说已经就没有了。而老子的《道德经》最终被奉为道教的经典,在这条路上寻道、求道、得道的也不乏其人,翻翻史书,恐怕也有很多。如果有人说老子的故事都是神话,那神话也就是神话了,老子没有说过自己是神仙,他只是在讲一个道理,信了,懂了,那你可能就是成仙了道,不信,不懂,那么就当成一个茶余饭后的神话传说罢了,什么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呢?况且,老子的本意也不是需要所有人都相信他,那,其实也是不可能的。
近代,有很多大科学家通过自己的摸索,也发现了很多新的科学现象,成不成理论姑且不说,但是如果收集整理起来,可能就会打破科技界形成的一切概念、观点和定义。牛顿和爱因斯坦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科学家,但是他们晚年的时候走入了宗教,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终其一生得出的结论都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应用,跳出这个范围,就没有办法解释,所以与其说他们进入了宗教这种形式,不如说他们承认和接受了更高级生命主宰和创造宇宙中万事万物的理论。人类的科学似乎总在一个怪圈里面悖论,不停的下定义最后唯一的结果就是人的思想被限制得越来越狭隘。而茫茫宇宙之中,人类掌握的这点科技知识算什么呢?如果用微不足道来形容,那么人类历史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张扬辉煌的文治武功和浩瀚的宇宙历史相比,又能算什么呢?
老子的《道德经》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盏明镜,也有人把它认为是上天的梯子,是与不是,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它作为一种哲理也好,一种艺术也好,毕竟流传下来了;站在文化价值的角度,《道德经》散发着永恒的光辉,其中蕴含的奥妙,西方人难懂,受近代西方影响而被异化的东方人恐怕也看不懂,但是最可怕的不是不懂的时候去找借口或者随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说,而是理直气壮的发问:“我们为什么要懂?”
老子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先圣,声望之高可以与黄帝齐同,中国人崇敬黄帝,赞誉黄帝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老子和黄帝不同,他只是一个春秋末年东周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而已,年老之后又归隐不出,既没有权势和地位,又不曾创造出宏图伟业,为什么人们要像尊奉黄帝一样敬仰他呢?除了史书记载的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世,精通自然变化,明晓世运起伏之外,他留给人间的五千言《道德经》蕴含乾坤之理,变化之机,一代一代,一朝一朝,人们从中间汲取、参悟,却怎么也取之不尽,参悟不明,好似一个深沉的智慧之渊,堪称博、大、精、深。从汉代以来,关于老子学说的著作有一千六百余种,近代被译为日、朝、英、法、德、俄、意土、荷多国文字,其中仅德文就有九种译本,英文则有十五种译本;美国前总统里根也得其三味,他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 而导致《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间“纽约纸贵”,也在欧、亚其他国家掀起了一股“老子热”,让诞生在与老子流淌一样血液的这片伟大土地上,却忙于搅拌在情色生活里的现代人也有机会从新审视一下“生命到底是从哪里来,我们是要往哪里去?”的永恒话题。老子指的死而不亡,其中恐怕也有形体消散但是智慧永存的这层意思吧。
是这个吗?...嘿嘿我瞎找的...
⑶ 宗刚的发表论文
1.“我国先进制度技术发展的管理环境及其优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期;
2.“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4期;
3.“主管质量及非均衡条件下的质价关系机理的讨论”,《经济学管理学前沿》,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期;
4.“交通运输市场化经济理论分析框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5期;
5.“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9期;
6.“西藏的经济竞争力的变化及其与交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增刊;
7.“工业企业竞争力的DEA评价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8.“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11期;
9.“北京为何向电动自行车说‘不’”,《综合运输》,2002年11期;
10.“企业成长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期;
11.“制度安排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西藏研究》,2003年3期;
12.“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产业政策及其绩效”,《中国软科学》,2003年3期;
13.“藏区交通发展与制度的关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4期;
14.“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竞争力”,《经济与管理》,2003年4期;
15.“试论‘后非典时期’的政府危机管理”,《学术论丛》,2003年6期;
16.“交通向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经济论坛》,2003年增刊;
17.“公共政策框架下的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期;
18.“北京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1月;
19.“邮政市场引入竞争的经济学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2期;
20.“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实证方法研究——以西藏为例”,《凉山大学学报》,2004年2期;
21.“精益供应及其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2期;
22.“中国应对WTO贸易技术壁垒的管理政策研究”,《亚洲商务论坛》,2004年会论文;
23.“战略性贸易政策下的关税保护理论与实证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3期;
24.“基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的城乡收入差异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
25.“‘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晋阳学刊》,2004年4期;
26.“基于‘链理论’的汽车产业政策链探析”,《学术论丛》,2004年6期;
27.“对当前价格传导受阻现象的解析”,《价格月刊》,2004年11期;
28.“汽车产业的政策链理论初探”,《经济师》,2005年1期;
29.“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1期;
30.“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想”,《陕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1期;
31.“浅析我国的金融制度供给”,《经济瞭望》,2005年1期;
32.“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政策选择”,《山西科技》,2005年3期;
33.“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选择”,《太原科技》,2005年6期;
34.“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6期;
35.“基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中国MP3产业‘游击战’思考”,《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6期;
36.“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5年7期;
37.“从产业链‘微笑曲线’看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策略”,《改革与战略》,2005年11期;
38.“我国汽车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汽车》,2005年12期;
39.“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学习论坛》,2006年1期;
40.“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学习论坛》,2006年1期;
41.“BDA级和产业群:开拓产业机群理论新视野”,《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1期;
42.“青藏铁路的建设与对西藏发展的影响”,《中国藏学》,2006年2期;
43.“基于地区专业化指数的北京优势产业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年2期;
44.“物流系统中要素冲突问题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3期;
45.“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与提升机和产业机群效应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4期;
46.“服务链理论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4期;
47.“国外知识重用研究述评及新进展”,《情报科学》,2006年5期;
48.“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北京汽车》,2006年5期;
49.“物流网络模式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6年5期;
50.“服务链结点相关性理论在区域产业规划中的应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5期;
51.“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北京汽车》,2006年5期;
52.“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改革与战略》,2006年8期;
53. “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分析与展望”,《金融经济》,2006年8期;
54.“基于链理论的服务业运行机理初探”,《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9期;
55.“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07年1期;
56.“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1期;
57.“全流程核电经济性评价系统的探讨”,《能源工程》,2007年2期;
58.“核电经济性评价中的流程问题”,《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2期;
59.“从委托代理视角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演进”,《商业时代》,2007年3期;
60.“城市汽车服务链节点最优选址与规模”,《统计与决策》,2007年4期;
61.“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inghai Tibet Railway and It’s Impact on Tibetan Development”,《China Tibetology》No.1March2007;
62.“企业管理变革下的业绩评价创新趋势”,《商业时代》,2007年4期;
63.“基于区位商的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研究”,《经济论坛》2007年7期;
64.“基于常规电力的核电发展经济性研究”,《中国电力》,2007年9期;
65.“北京市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经济论坛》,2007年11期;
66.“熵思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探讨”,《工业技术研究》,2008年2期;
67.“运用汽车报废推导汽车产业需求规模”,《企业经济》2008年5期;
68.“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来选取与汽车保有量有关的因素”,《北京汽车》2008年6期;
69.“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期;
70.“美国机场时刻分配政策演变的经济学分析”,《综合运输》,2008年7期;
71.“基于行业性质的出租汽车产业结构分析”,《综合运输》,2008年8期;
72.“出租汽车司机收入相对偏低的原因分析 以北京市为例”,《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5期;
73.“北京出租汽车行业管制的关键问题”,《综合运输》,2008年9期;
74.“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电器工业》,2008年第2期;
75.“北京如何发展可持续的都市型工业”,《经济导刊》,2008年第2期;
76.“后工业经济时期北京都市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
77.“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分析”,北方经济,2008年第8期;
78.“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选取与汽车保有量相关的因素”,《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第7期;
79.“后工业经济时期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商业时代》,2008年第22期;
80.“罢运风波呼唤出租车管理模式的变革”,《综合运输》,2008年第12期;
81.“工业节能降耗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8年第4期;
82.“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系统研究”,《时代经贸》,2008年第S3期;
83.“基于熵视角的价值理论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
84.“论产品族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85.“出租车市场的利益分配格局及对策”,《综合运输》,2009年第4期;
86.“综合运输的价值链与价值链治理”,《综合运输》,2009年第12期;
87.“耗散结构理论与都市圈发展演化过程”,《经济论坛》,2009年第5期;
88.“都市圈演进中的产业空间影响机理”,《经济论坛》,2009年第4期;
89.“都市圈内区际差异及度量方法”,《新西部》,2009年第1期;
90.“产品族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型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4期;
91.“基于网络分析的什邡市灾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92.“西藏草地畜牧业现代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第9期;
93.“基于信任机制的复杂网络知识传播模型的研究” 《价值工程》,2009年第12期;
94.“产品族设计的成本测算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增刊)》,2009年第5期;
95.“台海两岸物流合作方式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96.“基于公共经济视角的北京市郊铁路资源整合”,《综合运输》,2010年第1期;
97.“铁路改革中公益性问题的解决途径”,《综合运输》,2009年第11期;
98.“基于灰色预测的生态足迹方法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49期;
99.“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5期;
100.“印度农业地下水灌溉用电电价研究”,《中国物价》,2010年第4期;
101.“农村地区水权管理研究”,《北京水务》,2010年第5期;
102.“农民在灌溉系统管理转移中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第10期;
103.“基于区位熵理论的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13期;
104.“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的草场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9期;
105.“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7期;
106.“磁浮交通技术应用中的路径依赖及对策”,《综合运输》,2010年第9期;
107.“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驱动机制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08.“西藏经济增长:事实、机理及政策选择”,《中国藏学》,2010年第1期;
109.“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5期;
110.“中小学建筑抗震设防情况的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构工程师》,2010年第2期;
111.“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英文)”,《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0年第1期;
112.“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人口流动的复杂网络分析 以南磨房乡为例”,《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13.“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农转非中的实证研究 以朝阳区南磨房乡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14.“A Contrastive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glev and High-Speed Wheel-Rail”,第十届“交通运输领域华人学者国际会议”(ICCTP 2010,2010.08.04);
115.“基于公共经济视角的北京市郊铁路资源整合”,《综合运输》,2010年第1期;
116.“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冲突及其治理机制”,《中国铁路》,2010年第4期;
117.“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合作机制研究”,《综合运输》,2010年第11期;
118.“Research on the Nonlinear Pricing of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ConsumerHeterogeneity for Passenger-dedicated Lines”,10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2010卷1579页;
119.“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 Bases to the Decision Making of Railway Traffic Safety in China”,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MASS 2010),2010卷/年2期97页;
120.“Team Decision Mak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IEEE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 (ICAMS 2010),2010卷/年1期252页。
121.“交通规则形成的演化博弈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22.“面向市政管理的不良信息传播仿真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23.“城市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第4期;
124.“北京市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价格月刊》,2011年第1期;
125.“城市公共交通技术应用的探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年第1期;
126.“西藏普兰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期;
127.“高寒草原圣域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28.“‘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全球定位系统》,2011年第1期;
129.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0期;
130.“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产业集群组织内部企业边界”,《企业活力》,2011年第11期;
131.“房地产投资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1期;
132.“基于BA模型的朝阳奥运功能区产业优化模式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2期;
133.“中国各行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应分析”,《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第2期;
134.“关于完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思考”,《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第2期;
135.“基于自组织的台海两岸经济系统演化机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1期;
136.“北京市私人小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37.“美国富人利己政治隐藏在“占领华尔街”身后的真正祸根”,《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第1期;
138.“西藏普兰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软科学》,2012年第1期;
139.“企业战略联盟博弈策略选择分析”,《企业活力》,2012年第2期;
140.“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4期;
141.“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制度及谈判进展分析”,《绿色科技》,2012年第3期;
142.“民族手工企业盈利能力差异研究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视角”,《中国商贸》,2012年第11期;
143.“外部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4期;
144.“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共生研究”,《商业时代》,2012年第13期;
145.“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下的农村池塘闲置研究(英文)”,《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第5期;
146.“新加坡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经验”,《亚太经济》,2012年第3期;
147.“美军基于网络空间战的空袭作战信息指挥系统效能浅析”,《飞航导弹》,2012年第6期;
148.“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下的农村池塘闲置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19期;
149.“网络结构对集体行动合作决策扩散影响的仿真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7期;
150.“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缘何陷入困境?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4期;
151.“基于“交通—经济”大系统环境下的交通投资预测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8期;
152.“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模型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⑷ 浅谈项目经理如何开源节流做好成本管理
现今几乎所有的投标工程都以低价承接。要在低价中保证正常的企业利润,作为项目经理,在思想上首先要明确,在达到目标效益的过程中,要统一所有下级管理人员的思想目标。当中应注意细心倾听所有人的意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归纳所有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上自己从决策者的角度的意见,组织一个可行的计划,一个压倒一切的目标。向所有实施人员清楚、完整、简明、正确、自信地表达出来。要达到经济效益就要开源节流,没有统一大思想,就没有步伐一致的行动,就没有达成目标的结果。
1、完善设计中的漏洞
设计的完善设计永远是在思想中构图,因而不可能有完善的设计,只有完备的设计。当施工者发现设计与现场相饽的时候,就有必要提出完善设计中的漏洞,甚至更改其不合理的设计方案,使新方案成为功能适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三者充分平衡的统一体。而更改设计就是开源的方法之一。在中标的时候,旧方案可能无利润或微利润,但新方案在修改功能、材料,而又达到建设单位的要求效果时,新方案则可以达到正常的利润。但这种方法要求承建单位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设计者要求有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的能力,并从工程的成本来控制和约束新设计,深入研究、探讨节约的可能,修改效果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即使无需更改的设计仍有源可开。例如:原设计的漏项,收口未有清晰等,都有机会给施工方向建设单位以各种的形式收取应得的费用。
2、预算成本的掌握
作为项目经理要提高造价就必须对所经营的项目的总成本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明确成本的重点,并在重点中造出开源的方法。作为毛利成本,不外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投标工程中的数量均为预算数量,实际工程量会有变化。如果对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中的数量有明确定的了解,就可以有针对性对建设方收取增加工程量的费用。
3、施工管理的开源
1)熟悉各类签证的内容。
如停工索赔就应包括临设、维护、施工人员窝工、机械闲置、管理人员工资、停工期间的现场支出、停工造成周转的损失、停工的清场费用、停工增加的包干费支出、质保金支出、人工材料的调整支出、其他不可预见费用等12项内容。并且根据停工时间的长短,市场变化的因素,企业自身的管理费用等情况提出相应的索赔。
2)资料的完整收集。
包括合同、施工方案、图纸、规范要求、双方签证、会议纪要、施工日志、付款记录、相片、往来文件等。
3)签证内容的完善。
包括签证的合理、合法、真实、计算数量依据的方法、结果详细列明、有关合法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等。
4、结算的开源
项目经理是现场管理第一人,必须参与结算工作,收集整理有关的结算资料,熟悉定额的说明、注明、补充定额,并以工程度实际情况完善结算书,还要用实操的人工、机械、材损编制子目,保证结算不漏项。特别对定额缺项,可根据自身的经验、成本,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测定工料的使用和耗损,进行单价的分析,合理定价,说服建设单位,为企业增收。
5、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是项目经营开源一大手段
。项目经理应当培养强烈的预见能力,善于聆听和总结他人的施工经验。有时候错误的产生是必然的,但错误是分为可挽救和不可挽救的。可挽救的错误应注意处理的方法,在不影响工人的积极性的前提下加以提点;但不可挽救的错误则应当坚决刹车,勒令其纠正,保证返工率降低到最低点,严格把关,管理落实到人,尽量做到将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
人工成本的控制。在分包过程当中,以保证质量、进度为前提选取低价的包干队伍,并且在施工工程中做好工时记录,为项目经理核实分包单价作必要的经验积累。并清晰地知道包干者的利润,在分包的结算中提出有力的谈判筹码,保证包干者在保质保量保期完工的前提下只有合理的利润而无暴利。
材料成本的控制。对大材料货比三家,在清晰成本的前提下,尽量实现期货买卖。以加强再用材料和资金的周转。合理地安排购买材料,减少采保运杂费的支出。完善领料制度,做到合理使用材料。对零星材料的使用,加强管理教育、建立赏罚制度。对买手实施激励、惩罚、监督、竞争、多信息等手段,让采购员对经手的材料想贪时不想、不敢、不能,到达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
工期的节流。工期是工程度节流的双刃刀,紧张的工期使成本支出成倍地增长(人工增加、周转料次数减少、机械配备增加、材价升高等)。但工期的紧张,企业的管理成本(人员工资、财务费用、行政费用、资金周转)却会下降。如何在这把双刃刀上取得节流的效果,就要求项目经理合理使用资源,充分调动下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在现场管理方面多下心思。
减少不可预见到支出。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不可预见到情况发生。如工伤、城监罚款、暂住证检查、各式的索赔等。项目经理就应高加强管理、教育,及时制止这一类将要发生的损失。
企业的兴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项目经理是管理人、管理事的中心,必须通过高水平的管理实现项目的开源节流,达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⑸ 朱淋靖的简介
上海中期副总经理,上海中期程序化交易研究小组组长,《天才机械操盘术》,真正优秀的投资家。投资理念:大道至简、无为而治。《期市截拳道》作者。经历十五年股票、期货、外汇市场实战洗礼后,坚信:一个没有思想的操盘手,才是一名真正优秀的投资家。
⑹ 期货交易系统优化有没有终点,你认为的终点是什么呢
交易系统有三个分类,交易逻辑系统,信号过滤系统,执行操作系统。
交易逻辑系统是针对思想认知层次来说的,有没有终点?
是有终点的。
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这是道家哲学的观点。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观点。逍遥游这是庄子的观点。当人回归到唯物这个本体就是终点。
信号过滤系统是针对价格盘面来说的。根据价格给出的客观信号采取一系列对应的行为动作,并实现盈利。在这个过程中所用到一切客观信号统称为交易系统。
所谓优化,就是去掉一些多余的动作,不影响整体的盈利结果,这叫优化。
开仓-止损-止盈,这是三个行为动作,对应三个信号。什么是优化的终点?当信号具有唯一性的时候,就是优化的终点。
一个开仓信号,一个止损信号,一个止盈信号。三个信号对应三种行为方式,就是信号过滤系统优化的终点。没有办法再精简了。
执行操作系统是针对交易过程来说的。机器人式的程序化执行就是终点。再往上是什么境界?没有了。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
交易逻辑系统,信号过滤系统,执行操作系统,三者最终会重合在一条直线上。达到无为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