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韩红梅外汇局

韩红梅外汇局

发布时间:2022-03-23 07:00:42

『壹』 求2005年以后的网络银行发展的统计数据

面对新汇率环境经济主体要主动校正行为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09:38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黄丽珠 摄影 黑土

编者按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十一个月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有序过渡,平稳运行。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即将一周年之际,由本报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金融学会共同举办了“汇制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规避”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也是“江苏金融发展高层论坛

”的开坛之作。其意在促进区域金融和社会经济发展,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总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决策参考。以论坛的形式发布最新理论和政策研究成果,也是《理论周刊》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大范围的结合,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之策。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江苏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银监局、各商业银行、有关高校、企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了精彩演讲。此次研讨会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魏革军博士主持。

为汇率形成机制营造适宜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孙工声

随着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推进,各类经济主体将面对愈来愈大的机遇和汇率风险。在此情况下,各类经济主体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风险意识,学会运用各种避险方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提高汇率避险能力。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为实体经济营造有利的环境。

一、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为汇率改革创造良好的氛围

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在经济崛起过程中升值趋势的经验和教训显示,汇率改革中从外需带动转向内需带动的增长路径转换才是至关重要的。从江苏的情况来看,要加强财政、金融、税收、投资、贸易等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发展内需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将投资为出口服务的循环,转变为投资为消费服务的循环,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今后一段时期,针对目前基础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建议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释放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可考虑通过税收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二、加快外汇市场建设,为各类经济主体规避风险提供有效渠道

要进一步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步伐。允许不同交易目的的主体进入外汇市场交易,提高外汇市场的竞争程度,同时为使市场参与主体具备风险管理能力,应适当增加汇率期权等衍生工具,拓宽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渠道,从而增加经济主体的选择,以减少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的投机行为,也使市场对人民币的价值定价更加真实、准确。

三、引导企业主动适应汇率变化,适当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专业人员,增强处置汇率风险的能力,增强对外汇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企业要加强成本核算,控制费用开支,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并且应注重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尽快实现产业升级。

四、银行应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商业银行应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形势和要求,抓住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正确处理改进金融服务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适应不同需求的外汇避险工具,并相应拓宽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期限设置。

要关注和重视货币流动性和汇率弹性问题

金融时报社总编辑 宋辅良

今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汇制改革的目标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还清楚地阐明了“市场供求”在新体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提到深化外汇制度改革要用“创新手段”等。对“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涉及,比如QDII,这些政策的引入意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

近来,我国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问题有加剧的态势。使得货币流动性、汇率弹性与经济政策的独立性等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虽然有国内金融结构的原因,但与美元流动性过剩在中国汇率需增强弹性情况下输入有着紧密的联系。巨额外汇储备占款导致人民币发行过多是目前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之一。

综观国际社会,美元的泛滥只能输入到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并且在汇率上主要盯住美元的准固定汇率国家。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不仅外部通货膨胀可能会输入我国,而且外部的资本价格、商品价格变化都将传输到我国,对此,我们要进行定量的和定性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妥善应对。

当前,汇制改革工作正在按预定目标向前推进,我们要努力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不断完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使之成为政企分离、可独立承担金融风险的主体;在国内逐步推出外汇套期保值衍生工具和避险产品,为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规避外汇风险奠定基础;依靠收入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组合,扩大内需,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均衡发展。这里,我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要重点关注经济微观主体——银行和企业对汇率改革和汇率变动的反映,关注他们的反馈,这会使汇率形成机制有一个良好的微观基础。

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汪泉

自去年7月21日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尽管在短期内变动的不确定性较大,但从中长期来看,基本呈现出人民币升值的“渐进性”格局。就是说,人民币升值的方向是可预期的。这就给外贸出口企业留下了一个“学习期”或“适应期”。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与其说面临汇率不确定性风险,还不如说是面临能否如期消化汇率升值成本的风险。因此,要求外贸出口企业在“学习期”或“适应期”内,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加强自主创新,挖掘内部潜力,调整产品结构,并学会运用汇率避险工具。金融机构则要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加强对外贸出口企业的培训和咨询,为企业汇率避险提供优质服务。

在高度关注汇率风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通货膨胀的风险。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已先后在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等诸多方面均有明显反映。之所以尚没有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充分反映出来,可能有多方面原因:譬如加工业产能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并不完全由市场调节,市场供应充足等。特别是由于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国内商品市场价格受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国内市场商品和国际市场商品的价格联动效应日益显现。如果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上涨,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也难以有较大幅度上涨。

不久前央行已采取了提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的调控措施。显而易见,不提高存款利率是为了促进内需,同时防止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贷款利率是为了抑制贷款需求,控制信贷投放。但另一方面,利差扩大也可能增加金融机构放款动力。因此,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的措施,其重要意义在于发出了央行旨在控制贷款过快增长的强烈信号。如果全球性的加息趋势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欧美等主要贸易国进一步加息,就会给我国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背景下提高存款利率腾出空间。银根收紧和利率上升,将对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以及资产和商品价格的上涨,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对此,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有所预期和准备,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走势。

周小川行长针对汇率改革指出:“各类经济主体要主动校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以进一步适应弹性增加、波动加大的汇率环境。”可以想见,随着人民币汇率日益走向弹性化、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经济主体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再过一个月就是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周年,在这个时点下,召开“汇制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规避”专题研讨会意义深远。与会各界人士就汇制改革后,经济微观主体如何适应新的汇率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方面众多观点的交流和碰撞,生产了许多新的金融智慧,加深和推动了人们对汇制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规避等问题的认识,这将有力地推动这项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市场化是外汇储备制度改革的根本取向

江苏银监局局长周忠明认为,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三元悖论”,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之间,最多只能舍一求二,不可兼得。人民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事实上最终的和最大的外汇需求方和供给方。既要稳定的货币政策,又要保持相对适量的外汇储备,这双重角色的冲突使得人民银行必须有所取舍。

人民银行是专司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外汇制度应该服从并服务于货币政策。因此,人民银行在外汇管理上的角色需要有根本的转变,将外汇的供给和需求还给市场和大众。简而言之,就是要将目前的藏汇于人民银行转变为藏汇于人民和银行。

藏汇于人民和银行,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市场化的又一重要进程。市场机制是一种分散决策机制,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全面、准确地反映各方参与者的偏好。藏汇于人民和银行,就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方式来消化央行手上过多的外汇储备,让国内投资者更便利地进入外汇市场,表达多元化的偏好。外汇市场要由行政性的集中决策向市场化的分散决策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

汇制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创新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韩红梅认为,所谓“金融创新”,指在中国现有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一种制度创新。国际上已经有成型的外汇市场和外汇产品,像掉期、远期、期权、期货等。所以,在产品创新方面,我们还处于学习阶段;就制度上来讲,国际上也有非常成型的衍生产品、避险产品的制度。我国的金融创新应该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增强企业、银行和各类经济主体的竞争能力。

而要想实现金融创新,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政策制定者要认识到不同交易主体在市场发育过程中不同的作用,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并对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企业要从企业成本核算方面进行观念更新。虽然企业利用远期结售汇来规避风险的比例在增长,但是,占总交易量还很低。银行需要在人员配备、会计核算、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国外市场主体追求高附加值产品,而我们可以用渐进的方式做好基础性产品,培育市场后再逐步走向高端产品。

其次,从外汇管理局目前的研究看,要克服制度性约束、增强金融创新,需要加强行业组织的作用。对于监管和政策设计、管理者,需要不断增强监管能力。同时,在设计产品方面,要加强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外汇管理局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为商业银行和企业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我们将努力为更多外汇市场新产品的推出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和配套政策措施,推进我国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

不断增强对汇率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魏革军博士认为,经济主体的灵活性、适应性,是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在渐进改革的战略下,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与各类经济主体的适应程度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汇率本身的变化上,应着力观察汇价背后所隐含的深度和广度变化。一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外汇市场产品和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各类经济主体对汇率改革适应性逐步增强。这些变化本身体现了我国关于汇率改革渐进性、可控性和主动性原则,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对外开放的整体战略。

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并没有根本缓解,经济主体的适应性也有待增强。这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必须看到,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是单纯的货币问题和汇率问题,需要政策、市场和国际协调多方面的努力。今后一段时期,要尽快减少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所带来的扭曲,逐步消除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非理性繁荣,同时,不断完善、培育和深化外汇市场。此外,还要重视外汇改革及其相关政策的沟通,为市场主体了解政策、了解改革、适应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国汇制改革的远景目标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裴传智认为,我国汇制改革的远景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人民币从局部可兑换到最终完全可兑换;另一个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变成把市场供求作为主导的力量。大家知道,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价格,来决定资源的配置,这是市场规律。市场供求的力量在市场中是最基本、最主导的力量。它的不平衡会引起波动,即引起金融危机或者金融风暴,所以,我们要尊重市场的供求规律,把市场供求作为汇率最终的主导力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宏观调控,放眼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放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只是调控的方式不同而已。市场经济越不发达,越不成熟,调控的方式更多的是直接的;市场经济成熟时,更多的是用利率来调节。

那么,汇率制度改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呢?汇率的波动会带来风险,这就需要我们规避风险。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就必须学会规避和管理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它会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有紧迫感,加快掌握和运用避险工具,同时也给银行的中间业务进一步打开了空间。

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汇率变化以后,即期汇率或远期汇率怎么确定,它有成型的经济理论。但在汇率决定模型中,我们现在知道的主流理论只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变量而已,而在现实中,操作这些避险工具需要尖端人才。所以,第一个挑战就是需要知识的创新和人才的创新。第二个挑战是制度方面的创新。在制度创新方面,一方面监管部门在制度方面要做出更多的创新;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内部制度上也要多创新。第三个挑战是需要更多的金融避险工具。所有的避险都需要工具。目前我们能够做的只有远期和互换,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多的金融工具。

以风险控制为保障实现银行业稳健发展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郭宁宁提出,外汇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优势,如何应对汇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是中行关注的重点。汇制改革以后,中行敏感地意识到市场对产品创新的要求,注重研究并及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外汇避险、保值、增值的相关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和个人合理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汇率和市场风险。2005年中国银行及时推出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并成为全国首家拥有开办银行间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资格的银行。中行江苏分行在去年9月份成功叙做了全国第一笔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研发并叙做了公司及个人人民币结构型理财产品,向市场推出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新产品———补贴式售汇(NDO)和提升式远期结汇(三角形NDF);完善国际结算远期结售汇产品,提供出口信用证项下人民币押汇业务、(假)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等业务;研发“出口全益达”、“进口汇利达”、“国内综合保理”等国际结算新产品,积极向客户推荐贸易融资产品等。

当然,由于人民币目前仍属于不可自由兑换货币,虽然从产品角度有很多的国际化经验可以借鉴,但是,鉴于国内汇率改革政策的循序渐进性,目前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和利率风险,或者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需要银监部门进一步的审批通过。所以,总体上来说,银行和客户操作空间还很有限。

新汇率制度下银行业的风险管控

南京市商业银行副行长禹志强认为,在未来几年里,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汇率改革政策理念,将贯穿汇率制度改革的始终。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向国内银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针对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银行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适应能力。在市场营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应对变化。2、加强研究力量,提高分析能力。加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的跟踪分析,为风险产品的定价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涉及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要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4、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将外汇市场的成熟产品复制到本币市场来,从中挖掘获利的机遇。5、抓住市场机遇,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6、利用差别定价策略提高利润,降低风险。商业银行可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交易方式、不同的风险灵活定价,实现规避汇率风险、提高自身利润的目标。7、推动本外币交易一体化。通过本外币市场不同工具的组合运用,实现对冲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目标。

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寻找平衡

英国渣打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陈莲英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内地金融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央行按照这样的思路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这固然减缓了一次性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但货币市场的浮动利率制度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固定利率制度同时存在,也造成了一些问题。

以刚刚过去的2005年为例。2005年3月,央行大幅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加之2005年的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存款高速增长,贷款增速却有所回落,这两项因素导致银行资金过剩。在资金过剩的局面下,完全自由浮动的货币市场利率便自然走低。

根据统计,在2005年3月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之后,银行间市场利率以及1日回购利率迅速走低,并在5月之后持续连绵的阴跌态势。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由于仍是固定利率制度,而保持2004年9月上调后的基础不变,即保持在1年期存款利率2.25%的水平上。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不变,货币市场连续阴跌,在2005年的很多时间里,便出现了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对我们银行来说,存、贷款间的利差意味着盈利,持续下跌的货币市场利率则意味着损失。

所以,近期央行正采取措施推动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并有序地进行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这对金融及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有正面影响。

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选择

江苏苏美达集团董事长余本礼在发言中说,去年汇制改革启动当天,人民币“出其不意”地升值2%,一夜之间我们公司账户上收到的外汇账款,一下子缩水了近1000万元,影响还是较大的。对于习惯了汇率稳定的外贸企业来说,在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弹性逐渐增强的现实情况下,该如何规避汇率风险、保证既得利益的实现是对外贸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为此,在充分利用现有的银行避险工具;改变贸易结算方式和结算货币;加强管理,增强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寻求政策支持,申请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1、期待人民币汇率及早参照一篮子货币自由浮动,使企业尽快适应,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汇率风险。

2、目前银行推出的汇率避险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实用性不强,希望金融机构尽快提供期货、期权、互换产品等高端品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金融避险工具。

3、汇率变动影响的是全部进出口企业,是“一刀切”政策,国家应更多地通过下调出口退税率、提高利率等手段合理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外汇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江苏省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所长吴先满教授认为,外汇制度改革应该加紧推进,其紧迫性来自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广义市场的建立与完善角度来看,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非常紧迫。目前,外汇市场发展滞后于其他要素市场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外汇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外汇市场的改革。

第二,从广义的价格体系建立与完善角度来看,一般商品劳务价格都已放开,市场调节机制基本形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也比较完善,但是,汇率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影响了整个价格体系功能的发挥。在“十一五”期间,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把价格体系完整地建立起来,要在目前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巩固成果,深化推进。

第三,从广义的国家经济实力来看,汇率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成为储备大国,但同时也隐藏了很多问题。但外汇储备的增加也为我们更多、更大幅度地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解决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策略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裴平教授提出,纠正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不可操之过急,要稳步前行。短期内,应在均衡、合理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和对内贬值压力,减轻内外价值的偏离程度。一是缓解人民币外部的升值压力。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背景下,要调节经济的内外平衡,须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在总量方面,可以通过刺激总需求或者保持高增长来减轻汇率升值压力;在结构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关税水平和出口退税率,放松资本流出管制和居民持有外汇的限制,进一步提高国内投资率,以及扩大消费、降低国内储蓄等。二是预防恶性的通货膨胀。要求货币政策要有预见性或前瞻性,避免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偏离目标,适度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三是增强公众对汇率变动的心理准备。在内外部压力减轻和公众有心理准备时,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可以暂时缓解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程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短期内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为长期内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纠正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http://finance.sina.com.cn/g/20060626/09382680728.shtml

『贰』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改革的目标

面对新汇率环境经济主体要主动校正行为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09:38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黄丽珠 摄影 黑土

编者按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十一个月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有序过渡,平稳运行。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即将一周年之际,由本报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金融学会共同举办了“汇制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规避”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也是“江苏金融发展高层论坛

”的开坛之作。其意在促进区域金融和社会经济发展,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总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决策参考。以论坛的形式发布最新理论和政策研究成果,也是《理论周刊》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大范围的结合,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之策。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江苏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银监局、各商业银行、有关高校、企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了精彩演讲。此次研讨会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魏革军博士主持。

为汇率形成机制营造适宜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孙工声

随着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推进,各类经济主体将面对愈来愈大的机遇和汇率风险。在此情况下,各类经济主体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风险意识,学会运用各种避险方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提高汇率避险能力。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为实体经济营造有利的环境。

一、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为汇率改革创造良好的氛围

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在经济崛起过程中升值趋势的经验和教训显示,汇率改革中从外需带动转向内需带动的增长路径转换才是至关重要的。从江苏的情况来看,要加强财政、金融、税收、投资、贸易等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发展内需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将投资为出口服务的循环,转变为投资为消费服务的循环,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今后一段时期,针对目前基础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建议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释放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可考虑通过税收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二、加快外汇市场建设,为各类经济主体规避风险提供有效渠道

要进一步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步伐。允许不同交易目的的主体进入外汇市场交易,提高外汇市场的竞争程度,同时为使市场参与主体具备风险管理能力,应适当增加汇率期权等衍生工具,拓宽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渠道,从而增加经济主体的选择,以减少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的投机行为,也使市场对人民币的价值定价更加真实、准确。

三、引导企业主动适应汇率变化,适当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专业人员,增强处置汇率风险的能力,增强对外汇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企业要加强成本核算,控制费用开支,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并且应注重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尽快实现产业升级。

四、银行应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商业银行应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形势和要求,抓住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正确处理改进金融服务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适应不同需求的外汇避险工具,并相应拓宽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期限设置。

要关注和重视货币流动性和汇率弹性问题

金融时报社总编辑 宋辅良

今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汇制改革的目标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还清楚地阐明了“市场供求”在新体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提到深化外汇制度改革要用“创新手段”等。对“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涉及,比如QDII,这些政策的引入意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

近来,我国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问题有加剧的态势。使得货币流动性、汇率弹性与经济政策的独立性等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虽然有国内金融结构的原因,但与美元流动性过剩在中国汇率需增强弹性情况下输入有着紧密的联系。巨额外汇储备占款导致人民币发行过多是目前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之一。

综观国际社会,美元的泛滥只能输入到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并且在汇率上主要盯住美元的准固定汇率国家。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不仅外部通货膨胀可能会输入我国,而且外部的资本价格、商品价格变化都将传输到我国,对此,我们要进行定量的和定性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妥善应对。

当前,汇制改革工作正在按预定目标向前推进,我们要努力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不断完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使之成为政企分离、可独立承担金融风险的主体;在国内逐步推出外汇套期保值衍生工具和避险产品,为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规避外汇风险奠定基础;依靠收入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组合,扩大内需,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均衡发展。这里,我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要重点关注经济微观主体——银行和企业对汇率改革和汇率变动的反映,关注他们的反馈,这会使汇率形成机制有一个良好的微观基础。

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汪泉

自去年7月21日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尽管在短期内变动的不确定性较大,但从中长期来看,基本呈现出人民币升值的“渐进性”格局。就是说,人民币升值的方向是可预期的。这就给外贸出口企业留下了一个“学习期”或“适应期”。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与其说面临汇率不确定性风险,还不如说是面临能否如期消化汇率升值成本的风险。因此,要求外贸出口企业在“学习期”或“适应期”内,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加强自主创新,挖掘内部潜力,调整产品结构,并学会运用汇率避险工具。金融机构则要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加强对外贸出口企业的培训和咨询,为企业汇率避险提供优质服务。

在高度关注汇率风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通货膨胀的风险。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已先后在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等诸多方面均有明显反映。之所以尚没有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充分反映出来,可能有多方面原因:譬如加工业产能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并不完全由市场调节,市场供应充足等。特别是由于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国内商品市场价格受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国内市场商品和国际市场商品的价格联动效应日益显现。如果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上涨,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也难以有较大幅度上涨。

不久前央行已采取了提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的调控措施。显而易见,不提高存款利率是为了促进内需,同时防止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贷款利率是为了抑制贷款需求,控制信贷投放。但另一方面,利差扩大也可能增加金融机构放款动力。因此,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的措施,其重要意义在于发出了央行旨在控制贷款过快增长的强烈信号。如果全球性的加息趋势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欧美等主要贸易国进一步加息,就会给我国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背景下提高存款利率腾出空间。银根收紧和利率上升,将对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以及资产和商品价格的上涨,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对此,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有所预期和准备,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走势。

周小川行长针对汇率改革指出:“各类经济主体要主动校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以进一步适应弹性增加、波动加大的汇率环境。”可以想见,随着人民币汇率日益走向弹性化、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经济主体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再过一个月就是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周年,在这个时点下,召开“汇制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规避”专题研讨会意义深远。与会各界人士就汇制改革后,经济微观主体如何适应新的汇率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方面众多观点的交流和碰撞,生产了许多新的金融智慧,加深和推动了人们对汇制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规避等问题的认识,这将有力地推动这项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市场化是外汇储备制度改革的根本取向

江苏银监局局长周忠明认为,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三元悖论”,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之间,最多只能舍一求二,不可兼得。人民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事实上最终的和最大的外汇需求方和供给方。既要稳定的货币政策,又要保持相对适量的外汇储备,这双重角色的冲突使得人民银行必须有所取舍。

人民银行是专司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外汇制度应该服从并服务于货币政策。因此,人民银行在外汇管理上的角色需要有根本的转变,将外汇的供给和需求还给市场和大众。简而言之,就是要将目前的藏汇于人民银行转变为藏汇于人民和银行。

藏汇于人民和银行,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市场化的又一重要进程。市场机制是一种分散决策机制,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全面、准确地反映各方参与者的偏好。藏汇于人民和银行,就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方式来消化央行手上过多的外汇储备,让国内投资者更便利地进入外汇市场,表达多元化的偏好。外汇市场要由行政性的集中决策向市场化的分散决策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

汇制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创新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韩红梅认为,所谓“金融创新”,指在中国现有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一种制度创新。国际上已经有成型的外汇市场和外汇产品,像掉期、远期、期权、期货等。所以,在产品创新方面,我们还处于学习阶段;就制度上来讲,国际上也有非常成型的衍生产品、避险产品的制度。我国的金融创新应该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增强企业、银行和各类经济主体的竞争能力。

而要想实现金融创新,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政策制定者要认识到不同交易主体在市场发育过程中不同的作用,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并对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企业要从企业成本核算方面进行观念更新。虽然企业利用远期结售汇来规避风险的比例在增长,但是,占总交易量还很低。银行需要在人员配备、会计核算、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国外市场主体追求高附加值产品,而我们可以用渐进的方式做好基础性产品,培育市场后再逐步走向高端产品。

其次,从外汇管理局目前的研究看,要克服制度性约束、增强金融创新,需要加强行业组织的作用。对于监管和政策设计、管理者,需要不断增强监管能力。同时,在设计产品方面,要加强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外汇管理局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为商业银行和企业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我们将努力为更多外汇市场新产品的推出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和配套政策措施,推进我国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

不断增强对汇率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魏革军博士认为,经济主体的灵活性、适应性,是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在渐进改革的战略下,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与各类经济主体的适应程度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汇率本身的变化上,应着力观察汇价背后所隐含的深度和广度变化。一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外汇市场产品和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各类经济主体对汇率改革适应性逐步增强。这些变化本身体现了我国关于汇率改革渐进性、可控性和主动性原则,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对外开放的整体战略。

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并没有根本缓解,经济主体的适应性也有待增强。这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必须看到,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是单纯的货币问题和汇率问题,需要政策、市场和国际协调多方面的努力。今后一段时期,要尽快减少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所带来的扭曲,逐步消除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非理性繁荣,同时,不断完善、培育和深化外汇市场。此外,还要重视外汇改革及其相关政策的沟通,为市场主体了解政策、了解改革、适应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国汇制改革的远景目标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裴传智认为,我国汇制改革的远景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人民币从局部可兑换到最终完全可兑换;另一个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变成把市场供求作为主导的力量。大家知道,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价格,来决定资源的配置,这是市场规律。市场供求的力量在市场中是最基本、最主导的力量。它的不平衡会引起波动,即引起金融危机或者金融风暴,所以,我们要尊重市场的供求规律,把市场供求作为汇率最终的主导力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宏观调控,放眼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放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只是调控的方式不同而已。市场经济越不发达,越不成熟,调控的方式更多的是直接的;市场经济成熟时,更多的是用利率来调节。

那么,汇率制度改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呢?汇率的波动会带来风险,这就需要我们规避风险。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就必须学会规避和管理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它会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有紧迫感,加快掌握和运用避险工具,同时也给银行的中间业务进一步打开了空间。

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汇率变化以后,即期汇率或远期汇率怎么确定,它有成型的经济理论。但在汇率决定模型中,我们现在知道的主流理论只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变量而已,而在现实中,操作这些避险工具需要尖端人才。所以,第一个挑战就是需要知识的创新和人才的创新。第二个挑战是制度方面的创新。在制度创新方面,一方面监管部门在制度方面要做出更多的创新;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内部制度上也要多创新。第三个挑战是需要更多的金融避险工具。所有的避险都需要工具。目前我们能够做的只有远期和互换,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多的金融工具。

以风险控制为保障实现银行业稳健发展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郭宁宁提出,外汇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优势,如何应对汇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是中行关注的重点。汇制改革以后,中行敏感地意识到市场对产品创新的要求,注重研究并及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外汇避险、保值、增值的相关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和个人合理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汇率和市场风险。2005年中国银行及时推出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并成为全国首家拥有开办银行间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资格的银行。中行江苏分行在去年9月份成功叙做了全国第一笔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研发并叙做了公司及个人人民币结构型理财产品,向市场推出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新产品———补贴式售汇(NDO)和提升式远期结汇(三角形NDF);完善国际结算远期结售汇产品,提供出口信用证项下人民币押汇业务、(假)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等业务;研发“出口全益达”、“进口汇利达”、“国内综合保理”等国际结算新产品,积极向客户推荐贸易融资产品等。

当然,由于人民币目前仍属于不可自由兑换货币,虽然从产品角度有很多的国际化经验可以借鉴,但是,鉴于国内汇率改革政策的循序渐进性,目前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和利率风险,或者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需要银监部门进一步的审批通过。所以,总体上来说,银行和客户操作空间还很有限。

新汇率制度下银行业的风险管控

南京市商业银行副行长禹志强认为,在未来几年里,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汇率改革政策理念,将贯穿汇率制度改革的始终。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向国内银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针对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银行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适应能力。在市场营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应对变化。2、加强研究力量,提高分析能力。加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的跟踪分析,为风险产品的定价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涉及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要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4、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将外汇市场的成熟产品复制到本币市场来,从中挖掘获利的机遇。5、抓住市场机遇,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6、利用差别定价策略提高利润,降低风险。商业银行可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交易方式、不同的风险灵活定价,实现规避汇率风险、提高自身利润的目标。7、推动本外币交易一体化。通过本外币市场不同工具的组合运用,实现对冲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目标。

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寻找平衡

英国渣打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陈莲英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内地金融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央行按照这样的思路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这固然减缓了一次性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但货币市场的浮动利率制度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固定利率制度同时存在,也造成了一些问题。

以刚刚过去的2005年为例。2005年3月,央行大幅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加之2005年的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存款高速增长,贷款增速却有所回落,这两项因素导致银行资金过剩。在资金过剩的局面下,完全自由浮动的货币市场利率便自然走低。

根据统计,在2005年3月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之后,银行间市场利率以及1日回购利率迅速走低,并在5月之后持续连绵的阴跌态势。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由于仍是固定利率制度,而保持2004年9月上调后的基础不变,即保持在1年期存款利率2.25%的水平上。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不变,货币市场连续阴跌,在2005年的很多时间里,便出现了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对我们银行来说,存、贷款间的利差意味着盈利,持续下跌的货币市场利率则意味着损失。

所以,近期央行正采取措施推动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并有序地进行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这对金融及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有正面影响。

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选择

江苏苏美达集团董事长余本礼在发言中说,去年汇制改革启动当天,人民币“出其不意”地升值2%,一夜之间我们公司账户上收到的外汇账款,一下子缩水了近1000万元,影响还是较大的。对于习惯了汇率稳定的外贸企业来说,在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弹性逐渐增强的现实情况下,该如何规避汇率风险、保证既得利益的实现是对外贸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为此,在充分利用现有的银行避险工具;改变贸易结算方式和结算货币;加强管理,增强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寻求政策支持,申请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1、期待人民币汇率及早参照一篮子货币自由浮动,使企业尽快适应,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汇率风险。

2、目前银行推出的汇率避险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实用性不强,希望金融机构尽快提供期货、期权、互换产品等高端品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金融避险工具。

3、汇率变动影响的是全部进出口企业,是“一刀切”政策,国家应更多地通过下调出口退税率、提高利率等手段合理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外汇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江苏省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所长吴先满教授认为,外汇制度改革应该加紧推进,其紧迫性来自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广义市场的建立与完善角度来看,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非常紧迫。目前,外汇市场发展滞后于其他要素市场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外汇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外汇市场的改革。

第二,从广义的价格体系建立与完善角度来看,一般商品劳务价格都已放开,市场调节机制基本形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也比较完善,但是,汇率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影响了整个价格体系功能的发挥。在“十一五”期间,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把价格体系完整地建立起来,要在目前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巩固成果,深化推进。

第三,从广义的国家经济实力来看,汇率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成为储备大国,但同时也隐藏了很多问题。但外汇储备的增加也为我们更多、更大幅度地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解决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策略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裴平教授提出,纠正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不可操之过急,要稳步前行。短期内,应在均衡、合理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和对内贬值压力,减轻内外价值的偏离程度。一是缓解人民币外部的升值压力。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背景下,要调节经济的内外平衡,须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在总量方面,可以通过刺激总需求或者保持高增长来减轻汇率升值压力;在结构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关税水平和出口退税率,放松资本流出管制和居民持有外汇的限制,进一步提高国内投资率,以及扩大消费、降低国内储蓄等。二是预防恶性的通货膨胀。要求货币政策要有预见性或前瞻性,避免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偏离目标,适度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三是增强公众对汇率变动的心理准备。在内外部压力减轻和公众有心理准备时,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可以暂时缓解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程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短期内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为长期内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纠正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奠定基础。

『叁』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辽科尔沁兴华支行怎么样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辽科尔沁兴华支行是1990-03-25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国有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明仁大街中段(百货大楼路南)。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辽科尔沁兴华支行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50502667342965F,企业法人韩红梅,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辽科尔沁兴华支行的经营范围是:许可经营项目: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结算;办理人民币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销售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结汇、售汇;资信调查、查询、见证业务;个人实物黄金买卖和个人记帐式黄金买卖业务;总行授权的代客外汇买卖;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汇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代理国外信用卡付款;企业年金业务、代理开放式基金业务;财务顾问、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业务、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信用证服务、贷款承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凭许可证有效期经营);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长期寿险、健康保险。(凭许可证有效期经营);实物白银(传世之宝)交易业务。 一般经营项目:无。在内蒙古自治区,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44856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3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辽科尔沁兴华支行更多信息和资讯。

阅读全文

与韩红梅外汇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光大理财产品交易日 浏览:166
富德金融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325
信托产品怎么备案 浏览:757
摄影大赛活动方案金融机构 浏览:929
孕婴线股票 浏览:900
20收益理财产品 浏览:694
创兴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浏览:514
融资租赁的租金有无限制 浏览:846
股票量化交易软件app 浏览:795
可转债临时停盘交易规则 浏览:769
董监高配偶股份减持 浏览:607
外汇中做空的详细意思 浏览:704
小鹏融资租赁分期难不难 浏览:31
日元和对港币汇率 浏览:864
杉杉集团胡海平 浏览:488
证券交易所的资金可用不可取 浏览:152
600256融资融券 浏览:568
国内顶尖融资公司排名 浏览:479
股份分为哪几种干股 浏览:187
淘客最高佣金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