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西藏申扎县羌塘贵金属开发

西藏申扎县羌塘贵金属开发

发布时间:2022-03-27 19:48:30

1. 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雄梅镇海拔是多少

申扎县属南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地势较缓,丘陵、高山与盆地相间,丘陵与山地的相对高差一般在300至500米之间,坡度较大,地表多为风化破裂碎石堆和岩屑坡。地质结构分为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岩浆带和北部大湖拗陷带。地势南高北低,由海拔5900米以上的念青唐古拉山向海拔4530米的色林措湖倾斜,最高峰甲岗山突居中南部,海拔6448米,终年积雪。最低处为色林措湖面,与最高峰相差1900多米。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县城所在地海拔4672米。

2. 研究区以往的地质矿产工作概况及评述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藏北腹地,涉及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冈底斯、南羌塘盆地和羌塘中央隆起带。由于大地构造的特殊性和良好的成矿背景,历来备受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但是,由于受恶劣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往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较薄弱。20 世纪80 年代开展的 1 ∶ 100 万改则幅、日土幅和拉萨幅区域地质调查覆盖本区。80 年代中期,各省相继完成 1 ∶ 20 万区域地质调查,但本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绝大部分地区未开展1∶20万区调,直至2000年以来,研究区才陆续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但区域化探、地球物理测量和矿产调查工作较零散。石油部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羌塘地区开展过专项石油地质研究和部分地震测量。

(一)区域地质调查

本区全面的地质调查主要为 2000 ~ 2006 年开展的 1 ∶ 25 万空白区地质调查。2006年至今,在本区围绕重要成矿带和重大地质问题陆续开展少量 1 ∶ 5 万区域地质调查,但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开展的 1 ∶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主要部署在班—怒带西段的“革吉—改则铜铁铬金成矿远景区内”,少量部署在“班戈铜铅锌铬规划区”和“雁石坪—安多铁铜规划区”中。班—怒带中东段部署的地质调查项目较少。

上述工作中,最重要的是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班—怒带及其相邻地区的地层格架、岩浆活动、构造演化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石油部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羌塘盆地石油地质调查、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羌塘石油地质、盆地格架、中央隆起带构造演化等方面研究较深入。

本项目系统收集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专题研究成果和已发表的论文、专著,同时随时跟踪在研项目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本书编写充分利用了上述资料。

(二)矿产资源调查

2001 年和 2002 年分别在本区东段双湖—那曲地区、2003 年在改则县北部地区、2005年在狮泉河及日土和改则地区,开展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及与矿产工作相配套的地物探、化探、遥感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新成果与新认识。另外,在羌塘油气地质工作方面,1991 ~ 2006 年,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开展了“中国西部大型盆地分析”重大基础项目;2001 ~ 2004 年,开展了“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项目;2004 年 5 月~ 2008 年 4 月,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计划等。

2007 ~ 2009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改则一带开展了斑岩铜矿和铁矿的地质找矿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发现了多龙大型富金斑岩铜矿及弗野、材玛富磁铁矿等。研究认为多不杂矿区为超大型斑岩铜金矿。班—怒带中岩金矿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与冈底斯成矿带相比,班—怒带的地质找矿和科研水平仍较低。2010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班—怒带西段部署了 5 个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和 1 个矿产综合研究项目。2011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本区再次部署了 11 个矿产远景调查项目。矿产项目主要部署在班—怒带的“革吉—改则铜铁铬金调查规划区”、“班戈铜铅锌铬规划区”和“雁石坪—安多铁铜规划区”中,目的是查明这些重要成矿地段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发现找矿线索,为后续矿产调查提供找矿靶区。

(三)区域化探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化探工作十分薄弱。1999 年和 2001 年,在本区西北部喀喇昆仑南部地区布置了 1 ∶ 20 万和 1 ∶ 50 万区域化探工作,但未涉及本区。2002 年,本区周边开展了大量的1∶20万化探工作,本区仅在东部的双湖周边开展了6幅1∶20万化探,大部分地段仍为空白区。2006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成矿有利的改则(曲松—革吉)地区布置 6 幅 1 ∶ 20 万区域化探调查(面积 43320km2)。2006 年以来本区西段陆续开展的 1 ∶ 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均有 1 ∶ 5 万化探工作,但是完成的时间晚,本项目难以采用。2009年和 2010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班—怒带部署了 1 ∶ 20 万都吉尔、依布茶卡、肖茶卡、当穹多、来多强马、岗日博鲁幅区域化探(2009 ~ 2011),1 ∶ 25 万松西幅、土则岗日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区域化探(2010 ~ 2012),1 ∶ 25 万邦多区幅区域化探(2010 ~2012),阿里左左地区 1 ∶ 5 万化探(2010 ~ 2012)等化探项目。目前班—怒带虽已基本完成中等比例尺的化探工作覆盖,但这些项目正在实施中或资料归档较晚。因此,本项目仍无法采用有效的化探成果对班—怒带进行成矿地质背景综合研究。

(四)区域地球物理、物探

本区地球物理和物探工作主要是在 1999 年之后进行的。1980 年之前开展的 1 ∶ 50 万航空物探,仅涉及那曲、尼玛一带,不包括班—怒带及羌塘地区。1999 年,在西藏西部开展的 1 ∶ 100 万航磁概查测量,覆盖了班—怒带和羌塘大部分地区。2003 年在班—怒带和羌塘地区,开展了 1 ∶ 100 万重力地质调查,同时石油部门在羌塘中央隆起带开展了 1 ∶ 20万重力地质调查。2001 年在西藏西部布置了 16 个调查区的航空遥感地质调查,覆盖了双湖、改则和狮泉河地区。除此之外,在地球物理方面也作了一些专题工作,1986~1990年,地矿部亚东—格尔木地学大断面;1991 ~ 1992 年,国家地震局组织中美合作,利用 11 个台站,分两条测线组成地震台网记录天然地震,对地壳和上地幔进行研究;1998~2000年,中美合作 INDEPTH—羌塘地块项目等。这些成果对羌塘盆地基底、盆地边缘等提供了深部数据。本项目收集了研究区 1 ∶ 100 万的重力、航磁和 ETM 卫星遥感数据。本项目编制了研究区全区的重力和航磁异常图,在日土—羌多编制了重点地区 ETM 遥感异常图。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本区重点地段多龙等地区设立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矿产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采用高分辨率数据对班—怒带西段进行矿产调查。2010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 1 ∶ 25 万热布喀、申扎县幅区域重力调查,青海 1 ∶ 25 万沱沱河、可可西里湖、乌兰乌拉湖、布喀达坂峰幅区域重力调查,青海 1 ∶ 25 万赤布张错、温泉兵站、直根尕卡幅区域重力调查等项目。2011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再次设立西藏 1 ∶ 25 万当雄县幅、门巴区幅区域重力调查,西藏 1 ∶ 25 万班戈县幅、那曲县幅区域重力调查等项目。

(五)关于班公湖—怒江带的几个重要地质问题

1.班—怒带的构造属性问题

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带作为板块缝合带,分隔南面的拉萨地体和北面的羌塘地体,该认识已取得共识(郭铁鹰等,1991;任纪舜和肖黎薇,2004)。有学者认为班—怒带代表存在于古生代至中生代的特提斯大洋,并分隔欧亚板块和冈瓦纳板块(Hsü et al.,1995;潘桂棠等,1997)。班—怒带东段的丁青、碧土一带的确存在古生代至三叠纪的蛇绿岩,因此本区在石炭纪已打开成洋盆,持续到早三叠世(尹光侯和侯世云,1998),中、晚三叠世开始俯冲、闭合(王玉净等,2002)。但也有人认为藏东古特提斯洋盆向南与滇西的昌宁—孟连缝合带相连,向西北则与双湖—龙木错缝合带连接,构成古特提斯开阔的多岛洋主洋盆(吴根耀,2006),而班—怒带是中生代才开启的洋盆,时代和属性与雅鲁藏布江洋盆相似。在班戈县白拉乡拉纳沟一带,上三叠统确哈拉群与下伏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说明可能有古生代蛇绿岩的存在,中生代洋盆可能是在古生代洋盆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陈玉禄等,2005)。

大部分学者认同班—怒带仅是存在于中生代特提斯洋的一支,而冈瓦纳板块的北界位于双湖—龙木错缝合带(李才等,1995;鲍佩声等,1999;李才等,2006)。根据深部地球物理证据,认为班—怒带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缝合带,而仅是一个老的弧后拉张区(赵文津等,2004)。根据对班公错蛇绿岩岩石化学的详细研究,认为的确存在洋脊型(MORB type)和俯冲带型(SSZ type)两类蛇绿岩,并形成于早期的大洋中脊和晚期的俯冲带之上两个构造环境(阶段),但认为仅仅是冈瓦纳大陆内部的地块界线(Shi etal.,2008)。根据玻安岩的出现和岩石化学综合特征看,班—怒带蛇绿岩是 SSZ 型的,并非形成于大洋环境(邱瑞照等,2004;史仁灯等,2005;叶培盛等,2004;刘文斌等,2002;Qiu,et al.,2007)。

由此可见,对班—怒带洋盆的构造属性、时代及其与特提斯演化的时空关系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对它的演化过程、岩浆岩响应及其与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

2.班—怒带洋盆的俯冲极性与时代问题

对蛇绿岩的同位素年代学测试表明,班—怒带特提斯洋存在于侏罗纪,但关闭时代尚存争议。班公错蛇绿岩中辉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2.5±8.6)~(177.1±1.4)Ma,加权平均年龄为(167.0±1.4)Ma,代表新特提斯洋在该区俯冲消减的时限,指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至少从中侏罗世开始由扩张转换为俯冲消减(史仁灯,2007)。对改则舍马拉沟中层状辉长岩的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91±22)Ma,K—Ar年龄为(140±4.07)Ma和(152.3±3.6)Ma,因此认为洋盆在早侏罗世打开,中侏罗世开始向南的俯冲、早白垩世闭合(邱瑞照等,2004)。对东巧蛇绿岩中辉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试,得出(187.8±3.7)Ma的年龄(夏斌等,2008)。

班—怒带西段蛇绿岩和木嘎岗日岩群被具陆相沉积特点的沙木罗组不整合覆盖,说明洋盆在晚侏罗世闭合并开始仰冲(Kappetal.,2003;陈国荣等,2004)。根据那曲觉翁地区的地质调查,认为班—怒带存在早白垩世的蛇绿岩,其上被晚白垩世竞柱山组不整合覆盖,因此班—怒带特提斯洋最终闭合时代为晚白垩世(陈玉禄等,2006)。在洞错蛇绿岩堆晶橄长岩中测得SHRIMPU—Pb年龄为(132±3)Ma,玄武岩的全岩40Ar/39Ar年龄为(137.4±2.7)Ma和(140.9±2.8)Ma(鲍佩声等,2007)。再者,塔仁本早白垩世洋岛玄武岩的发现,表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还没有彻底消亡(王忠恒等,2005;朱弟成等,2006)。这些证据反映班—怒带西段在早白垩世尚处于洋盆环境,在晚白垩世才关闭。

对于班—怒带特提斯洋的俯冲时代和俯冲极性也存在争论。有北向俯冲(曲晓明等,2009)、南向俯冲(耿全如等,2005;2006)以及分期次双向俯冲(廖六根等,2005;曹圣华等,2006)等观点。俯冲的时代一般认为发生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但是冈底斯带二叠纪初始岛弧的形成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壳向南的俯冲也有关(Gengetal.,2009)。

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燕山期岩浆弧与成矿

班—怒带北缘侏罗纪、白垩纪岩浆岩被视为岩浆弧,是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的重要进展。近年来发现的多龙斑岩铜矿、弗野—材玛大型磁铁矿等是本区地质矿产调查最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可能是青藏高原继玉龙和冈底斯之后的第三条斑岩铜矿带(曲晓明等,2001)。

侏罗纪花岗岩类分布在日土、羌多地区和多龙地区(1∶25万日土幅、羌多幅和物玛幅区调资料)。对改则以北约20km拉布错东侧的火山岩全岩和花岗岩黑云母做了40Ar—39Ar年代学研究,年龄分别为(111±2)Ma和(145±1)Ma(Kapp,etal.,2003)。日土北部发现年龄为159Ma的辉长岩墙,并具有岩浆弧成分特征(曲晓明等,2009)。在狮泉河带东部的尕尔穷含铜矿斑岩中测得锆石SHRIMP年龄为112.0Ma(曲晓明和辛洪波,2006)。但狮泉河地区的花岗岩是否与班—怒带的俯冲有关,也需要深入研究。

以往的同位素测试发现,多龙和日土地区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岩的年龄主要为早白垩世。多龙地区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弧形成于早白垩世(张玉修,2007,中科院博士论文;李金祥,2008,中科院博士论文;佘宏全等,2009)。多不扎大型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为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曲晓明和辛洪波,2006)。日土一带、改则多龙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与喀纳地区火山岩可能代表班—怒带北部燕山期岩浆弧带,岩浆活动时代获得同位素年代学支持(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2004;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06;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2006)。在改则北约5km的火山岩角闪石和全岩40Ar—39Ar法年龄为110~116Ma(Kappetal.,2003)。以往对日土—弗野岩浆弧的年代学测试还较薄弱。

与班—怒带有关的大型斑岩铜矿目前仅在其西段的多不扎得到确认,尕尔穷斑岩铜矿位于冈底斯带,是否与班—怒带的岩浆弧有关尚不能确认。但该带在向西延伸,形成萨尔切什梅(伊朗)和赛恩达克(巴基斯坦)等著名的斑岩铜矿(芮宗瑶等,2004)。班—怒带西段已发现的另一类矿床为矽卡岩型磁铁矿,分布在羌多和日土一带。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岩体初步测得早白垩世同位素年龄,但该区还获得花岗质岩体的侏罗纪年龄。初步研究认为,这些矿床与班—怒带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形成的岩浆弧有关(廖六根等,2005;李光明等,2006;鲍佩声等,2007;冯国胜等,2007;李金祥等,2008)。但是,该期岩浆弧的性质代表陆缘弧还是岛弧?岩浆弧有无陆壳或弧前增生楔基底、它们成矿作用的时空联系以及当时南羌塘板块南缘的构造属性、有无弧后盆地等问题,尚未得到研究。必须从地层学对比、岩浆岩岩石学和构造演化特征等多方面加以研究。

(六)存在的主要地质矿产问题分析

以往的地质、矿产工作已形成大量的资料积累,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遥感资料,基本确认班—怒带和双湖—龙木错蛇绿岩带,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铜矿、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型铁矿、超镁铁岩浆融离型铬矿等。但有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尚未解决,例如,班—怒带特提斯的俯冲极性、岩浆弧(沉积盆地)的时空展布、羌塘盆地的基底问题、特提斯演化问题等,区域成矿背景也需要研究(Cu,Au,Fe 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与燕山期岩浆作用的关系),成矿作用是否与班—怒带岩浆弧有关?时代、期次、分布等。主要地质矿产问题如下。

1.区域地层划分与构造时空格架需要进一步厘定和完善

区域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岩浆活动时空格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缺乏全面对比和划分,地层划分十分混乱。①羌塘地区的前寒武纪基底及空间展布;②下古生界在羌塘盆地的分布及其代表的沉积环境;③羌塘地区是否存在晚古生代花岗岩及其构造意义,羌塘和班—怒带花岗岩活动的时、空分布;④班—怒带作为构造混杂带,地层划分较混乱,需要进一步理清、对比;⑤需要在详细对比、划分的基础上,厘定本区地层、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的时空结构。

2.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尚未解决

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和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班—怒带和羌塘盆地的基础地质资料已越来越丰富,需要进行总结和区域性对比,还有一些关键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1)龙木错—双湖—澜沧江蛇绿混杂带与冈瓦纳大陆北界问题

青藏高原特提斯演化与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界线研究,是几十年来持续的研究热点。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能否作为两大陆的界线,争论较大。

我国学者在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岛弧盆系”、“一个特提斯大洋、两个大陆边缘”和增生型造山等模式(潘桂棠等,2010)。在新的理论模式下,如何认识冈瓦纳和泛华夏大陆之间的界线,是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

(2)羌塘盆地的基底问题

羌塘盆地是否存在前寒武纪基底,是长期争论的重要地质问题。根据野外观察和同位素年龄测试,认为羌塘盆地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系,甚至有太古宙陆核存在的可能(黄继钧,2001;王国芝和王成善,2001;鲁兵,2001;苑守成等,2007;谭富文等,2009)。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羌塘盆地尚无可靠的结晶基底的证据,已获得的基底锆石年龄为碎屑锆石年龄,不能代表原岩和变质年龄(李才等,2000;2001;2003)。

经过笔者在野外和室内研究,在双湖—龙木错带和北羌塘有些地区(玛尔果茶卡、俄久麦、本松错、嘎错)发现含蓝晶石、矽线石的长英质片麻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等,代表一套负变质岩组合(1∶25万区调,阿木岗岩组、齐陇乌如岩组和嘎错岩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2005)。这套偶尔出露的片岩、片麻岩类是否代表羌塘盆地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还需深入研究。有趣的是,南羌塘盆地至今未发现类似的片麻岩和片岩露头,是否说明南羌塘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盆地建筑在不同类型的基底之上?必须借助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羌塘盆地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构造属性问题

羌塘盆地是高原上面积最大的海相盆地,面积超过18万km2,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具有很好的油气远景。但是对盆地的性质、大地构造背景与演化过程在认识上还存在较大分歧,直接影响到寻找油气资源的指导思想。该问题涉及羌塘盆地古生代、中生代区域性地层对比。古生代羌塘盆地是否代表被动大陆边缘?中生代(侏罗纪)南羌塘是否代表弧前增生楔?解决羌塘盆地的构造演化、盆地性质不仅是重大的基础地质问题,对矿产、油气地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3.对成矿(区)带需要详细划分,总结区域成矿背景、成矿规律

由于在班—怒带及邻区开展的矿产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较少,所以对本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带划分等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区调和矿产调查中已发现大量矿床、矿点和矿化线索,需要从区域成矿背景、成矿带和成矿机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目前在班—怒带西段的多不杂—铁格隆发现良好的斑岩铜矿;全区金矿点广泛分布;班—怒带中段安多—那曲地区的铬和贵金属等方面都有重要发现,成矿前景良好。对区域矿化特征、成矿规律还存在不同认识,对区域成矿规律及其内在原因还缺乏深入探讨。

4.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调查基础薄弱

本区目前仅有1∶100万的重力和航磁资料,缺乏中、大比例尺的区域物探和地球物理调查资料,缺乏区域性1∶20万化探资料,已有的化探成果实际利用不足。对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资料的综合利用和研究,不仅对区域构造的时空划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域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往的地质、矿产工作,在班—怒带和羌塘地块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发现了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本区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中。对取得的实际资料需要系统的地层学、构造、岩浆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总结,深化对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方面的认识。

3. 沉积建造、沉积盆地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一、区域地层与沉积建造

冈底斯及南北邻区地层出露较齐全,各地层区各时代地层总体发育稳定型、活动型和过渡型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形成了有序和无序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层组构。元古界普遍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构成区内的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古生界主要表现为被动边缘沉积特征,总体具有以陆表海为主的沉积面貌,发育相对稳定的一套碳酸盐岩建造、陆源碎屑岩建造和二者的混积建造,除个别地层区外,火山岩建造不发育。此期尚具两大特点,其一是在下奥陶统沉积时期,在永珠-嘉黎蛇绿岩带与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之间,出现了我国北方海域独具特色的珠角石动物群,反映了此时海域与我国北方海域连通。其二是石炭-二叠纪时期,冈底斯构造带及其以南地区受到冈瓦纳寒冷气候的影响,发育了具典型冈瓦纳沉积特色的冰碛杂砾岩和具浮冰落石的含砾砂、板岩建造,并伴以冷水动物群和舌羊齿植物群的出现到中生代冈底斯及相邻区域进入特提斯活动大陆边缘沉积时期,地壳活动性逐渐增强,古地理面貌出现了差异性变化,沉积环境相应变得复杂,沉积建造多样,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的发育成为这一时期引人注目的亮丽“景观”,并成为许多矿产的矿源层。始新世末,海水全面退出,本区全面隆升,发育了山前磨拉石建造和河、湖沉积的砾、砂、泥质岩建造或松散堆积,在适当的环境内为盐类矿产和贵金属砂矿提供了富集场所。

根据区域地层的地层发育的总体面貌及分布特征、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岩性组合及厚度变化、古生物、古生态等特征,将本区地层划分为喜马拉雅-冈底斯和羌塘-三江两个地层大区,5个地层区,其中包括3个有序地层区和2个无序地层区,并进一步划分为15个地层分区(表1-2)。

表1-2 冈底斯成矿带地层分区

在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等碰撞结合带中,除蛇绿混杂岩外,还发育系列无序的地层。其中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晚三叠世朗杰学群和修康群总体为一套以次深海-深海环境沉积的砂泥质浊积岩系为基质的砂泥质混杂岩,外来岩块有二叠系灰岩、硅质岩、玄武岩、砂岩等。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木嘎岗日群为一套含大量外来岩块和以复理石为基质的沉积和构造混杂岩,外来岩块的成分复杂,有变砂岩、结晶灰岩、变火山岩、硅质岩等,基质的时代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

二、主要沉积盆地类型

冈底斯成矿带及南北邻区(带)从元古宇到新生界发育齐全,包括了深海盆地、斜坡、陆棚、台地、滨海、湖、三角洲、河湖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多种沉积相类型。海相沉积之广泛,延续时间之长久,在我国实属罕见。

冈底斯构造带内的冈底斯陆块作为“西藏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质构造演化与冈瓦纳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现有资料已表明,石炭-二叠纪时期,冈底斯构造带已逐步转化为印度大陆北缘的活动大陆边缘,并在念青唐古拉一带出现一系列由拉张作用形成的裂陷盆地。表现为石炭系来姑组浅海一次深海过渡型碎屑复理石建造和少量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以及二叠系洛巴堆组、蒙拉组的裂陷台地和陆棚环境沉积的碳酸盐岩建造,局部夹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沉积组合;羌塘地区受古特提斯洋壳俯冲的影响,在开心岭一带形成了一条长达数百千米的陆缘火山弧带,晚二叠世发育的热觉茶卡组和乌丽群以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特征,代表了浅海—滨岸沼泽环境。

冈底斯构造带在中生代时期表现为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统。三叠纪—侏罗纪北界的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向南俯冲消减,白垩纪时期作为南界的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侧冈底斯陆块俯冲消减,形成相向俯冲的构造格局,对该带的古构造和沉积盆地演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导致在各次级岛弧带、弧间盆地中发育了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建造组合并在带内自北而南形成两隆起、三坳陷的古地理格局,即申扎隆起区北侧的北坳陷,申扎隆起与仁雄隆起之间的中坳陷和仁堆隆起以南的南坳陷,发育了以白垩纪滨浅海沉积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组合和古近系以陆相河湖碎屑岩沉积、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组合。与此同时,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北侧,最终形成了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和日喀则弧前盆地,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侧的喜马拉雅浅海陆棚带,从早白垩世开始转化为定日-江孜前陆盆地,上叠在冈瓦纳北侧被动边缘盆地(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之上,发育了沉积厚度巨大的深海-半深海硅泥复理石、砂泥复理石和滑塌角砾岩。白垩纪末,随着印度—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带的碰撞,新特提斯洋消亡,雅鲁藏布江弧后洋盆转化为残余海盆地,到始新世末残余海水从雅鲁藏布江西侧全部退出,研究区结束海相沉积,全区隆升进入陆相沉积阶段。

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系统是地壳表层的两个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单元,造山带向沉积盆地提供大量的沉积物质,并控制了沉积盆地的演化,而沉积盆地则通过沉积物的充填较为完整地记录了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深入研究沉积盆地,有助于解决相邻造山带的结构与造山作用过程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些重大难题。把沉积盆地和造山带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分析盆山转换和造山带对沉积盆地的控制过程,是认识地球内部动力学系统和地球形成演化的重要途径和窗口,并已成为当今地学领域的热点(许效松等,1996,1997)。

刘宝珺等(1985)把沉积盆地定义为地球表面上相对于海平面的一种坳陷或洼地。冈底斯成矿带沉积盆地的发育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统的演化有着直接的联系,经后期的多岛弧碰撞造山作用,古代的沉积盆地已成为研究区青藏高原巨型碰撞造山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考虑盆地相对于板块构造所处的构造部位、盆地充填物的特征、盆地基底的性质等基本因素的同时,还将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盆地与相邻造山带的关系,盆地形成与地球动力学背景联系起来。冈底斯构造带可大致划分出11种主要沉积盆地类型(表1-3)。

表1-3 冈底斯构造带沉积盆地类型划分

1.大洋盆地、弧后洋盆与洋岛

在特提斯演化过程中只发育一个特提斯主大洋盆地的思想,目前已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黄汲清等,1987;潘桂棠等,1997;许靖华等,1994)。班公湖-怒江蛇绿岩混杂带就可能代表了位于冈瓦纳大陆和古华夏陆块群之间这一主特提斯大洋盆地的洋壳向南俯冲闭合后形成的分隔冈瓦纳大陆和古华夏大陆的主缝合带(AnZ—K)。由于该特提斯大洋洋壳在后期的洋-陆转换过程中因洋壳的俯冲作用而绝大部分插入地壳深部,因而目前保存于造山带的蛇绿混杂岩中难见真正的大洋残片。

弧后洋盆是经历过洋壳的形成和发育阶段的弧后盆地,相对于大洋盆地而言,弧后洋盆除洋盆的规模较小、洋壳发育不完全等特征外,盆地中还充填有大量具陆壳特征的斜坡相浊积岩系和深海硅泥质沉积。冈底斯构造带内发育的弧后小洋盆主要有纳木错-九子拉弧后洋盆和雅鲁藏布江弧后洋盆。

洋岛是指发育于大洋盆地或弧后小洋盆中的火山岛链。洋岛上以发育典型的洋岛型碱性玄武岩(如夏威夷群岛)或岛弧型火山岩(如印度尼西亚群岛)为特征。前人在班戈县罗布中地区发现的大洋岛玄武岩,其岩性组合与洋脊拉斑玄武岩或岛弧钙碱性玄武岩有明显的区别,表现为玄武岩具碱性玄武岩的高K、高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中呈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向右陡倾型等特征(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93)。

2.弧后盆地

弧后盆地是指位于火山岛弧的后缘,经弧后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型沉积盆地。冈底斯成矿带最主要的弧后盆地为那曲弧后盆地。该盆地呈东西向展布于冈底斯构造带的北部,为一大型深水弧后盆地,东部较宽,在那曲以西逐渐变窄。整个弧后盆地在空间上为一复合盆地系,并可进一步划分成若干次级盆地,其中在局部地段可以有洋壳出露。藏北湖区蓬错—依拉山一带具面型分布的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可能就与这一大型深水弧后盆地经进一步扩张所形成的若干弧后盆地在汇聚碰撞机制下发生消亡的地质过程有关。那曲弧后盆地中充填的地层主要为中上三叠统、中上侏罗统,并有少量的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厚度达10000m以上。到晚侏罗世后期,那曲弧后盆地发生明显的萎缩,早白垩世多尼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代表了该弧后盆地萎缩后期的残留海盆地阶段的沉积。

3.裂谷盆地

裂谷是伸展背景下在陆壳下形成的一种呈线性展布、延伸较长、切割较深的较典型的伸展盆地。李光明(2002)在念青唐古拉带的纳龙一带识别出的晚古生代具裂谷特征的沉积和火山岩组合是其代表。

纳龙裂谷盆地中发育一套较为典型的晚古生代裂谷沉积组合,下部为一套粗碎屑岩组合,由紫红色杂砾岩及灰色砂泥岩组成,砾岩呈厚-巨厚层状,砾石呈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砾径多在1~10cm 之间,砂泥质胶结,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有少量的砂岩、脉石英、变质岩等。沉积环境主体属冲积扇—河流相。中部为一套巨厚层的膏盐沉积,石膏以微晶纤维状石膏为主,发育不清晰的层纹状构造,总体呈断块状产于裂谷带中,在石膏层中有大量呈近南北向延伸的辉长-辉绿岩墙群贯入,上部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深水细屑浊流沉积,发育较为典型的浊流沉积鲍马序列Tcde、Tde、Tade等,属水体迅速加深过程中的深水远源细屑浊积岩。此外,在纳龙裂谷沉积组合中还存在一套与杂砾岩相伴生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分布于九子拉一带,火山岩具浅—中等变质,流纹岩变为钠长石英片岩,基性火山岩变质成为绿泥石片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岛弧型火山岩的特征相类似,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4.孤立碳酸盐台地

孤立碳酸盐台地是指在大洋盆地或弧后盆地中大量发育的大小不一、以陆壳变质岩为基底或洋壳为基底的碳酸盐台地,其显著特征是台地上发育浅水台地相(部分地区还出现滩礁相)碳酸盐岩(Pigram C J,1989),台地四周均发育深水盆地或斜坡相浊流沉积。在后期洋盆或弧后盆地闭合的过程中,孤立碳酸盐台地常形成大小不一的碳酸盐岩块体,夹于结合带的混杂岩基质中,构成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戈县桂牙—东恰错—那曲县依拉山一带发育有大量由孤立碳酸盐台地形成的岩块。这些块体大小不一,呈岩片状产于混杂岩中,个别地方还有珊瑚礁的发育。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亦见有大量的浅水灰岩岩块,呈剪切岩片夹于结合带的蛇绿混杂岩中。

5.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

岛弧是洋-陆转换的重要标志。冈底斯构造带的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主要为发育于冈底斯成矿带北部的班戈-嘉黎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和构造带南部的南冈底斯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班戈-嘉黎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中岛弧型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火山碎屑岩等,呈厚度不大的夹层产于具复理石特征的砂岩和泥岩中,喷发环境有浅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多种环境;南冈底斯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中的沉积以叶巴组和桑日群为代表。其中的岛弧型火山岩组合要比前者强烈得多,常形成厚度巨大的火山岩系,喷发环境以浅海相为主,次有陆相、次深海相等多种环境。

(1)弧间盆地

弧间盆地是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中经局部的伸展作用所形成的次级盆地。冈底斯成矿带最主要的弧间盆地是冈底斯构造带南部的拉萨-日多盆地。该盆地以中侏罗统却桑温泉组碎屑岩和叶巴组岛弧型中基性火山岩组合为基底。其上发育较为连续齐全,少见火山岩夹层的中上侏罗统—白垩系。中侏罗统却桑温泉组以不整合发育于中侏罗世叶巴岛弧基底之上,代表弧间盆地形成阶段最早期的沉积,为一套粗碎屑陆相—滨海相沉积物;上侏罗统多底沟组是盆地内最大成盆阶段的沉积,由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组成,局部见海绵礁灰岩、珊瑚礁灰岩和硅质岩组合。其上的白垩系林布宗组—设兴组发育多次的海进-海退沉积序列,主体由一套潮坪、潟湖相—海陆交互相的复陆屑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成,局部夹煤线和岛弧型火山岩夹层。到白垩纪末,该弧间盆地消亡,上白垩—古近系林子宗群下部可能具陆缘弧特征的火山岩系和陆相粗碎屑岩不整合在设兴组含膏盐的红层之上,代表该弧间盆地闭合后的碰撞期火山磨拉石堆积。

(2)弧前盆地

弧前盆地是指位于海沟斜坡折带与火山岩浆弧之间的坳陷地带,通常具有地形起伏大、岩相变化大的特点。冈底斯构造带最主要的弧前盆地为南缘的桑日弧前盆地和日喀则弧前盆地。桑日群中广泛发育的斜坡相滑塌角砾岩、深水浊流沉积与岛弧型火山岩(1:20万拉萨幅、(1992)1:20万南木林幅(1998)区测报告);日喀则弧前盆地的日喀则群下部还可能包括晚侏罗世的沉积。

三、沉积盆地演化

冈底斯构造带及邻区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发育齐全,包括深海盆地、斜坡、陆棚、台地、滨海、潟湖、三角洲、河湖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多种沉积相类型。海相沉积之广泛,延续时间之长久,在我国实属罕见。

冈底斯与南邻喜马拉雅地层区的古生界,特别是下古生界,总体代表了相对稳定的以陆表海为主的沉积环境特征,发育碳酸盐岩建造和陆源碎屑岩建造的沉积组合,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不发育。石炭-二叠纪时期,沉积环境开始分化,在喜马拉雅地层区,因受冈瓦纳冷气候的影响,发育冰碛砾岩和具浮冰落石特征的含砾砂、板岩建造,并伴以冷水动物群和冈瓦纳大陆舌羊齿植物群的出现。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已逐步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表现为浅海一次深海过渡型碎屑复理石建造,并有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建造的出现;北邻的羌塘地层区受古特提斯洋壳俯冲的影响,在开心岭一带形成了一条长达数百千米的陆源火山弧带,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和乌丽群以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特征,代表了浅海—滨岸沼泽环境。

三叠纪开始,本区进入了新特提斯沉积演化阶段。三叠纪—侏罗纪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向南俯冲消减,白垩纪时期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侧冈底斯陆块俯冲消减,形成相向俯冲的构造格局,对古构造和沉积盆地演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各岛弧带、弧间盆地中发育了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建造组合。冈底斯构造带在三叠-白垩纪时期表现为多岛—弧盆系统,自北而南形成两隆起、三坳陷的古地理格局,即申扎隆起区北侧的北坳陷,申扎隆起与仁雄隆起之间的中坳陷和仁堆隆起以南的南坳陷,发育了以白垩纪滨浅海沉积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组合和古近系以陆相河湖碎屑岩沉积和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组合。与此同时,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北侧,形成了南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和日喀则弧前盆地。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侧的喜马拉雅浅海陆棚带(康马-隆子分区),在晚白垩世开始转化为定日-江孜前陆盆地,上叠在冈瓦纳北侧被动边缘盆地之上,发育了以白垩系下统甲不拉组和上统宗卓组为代表,沉积厚度达4700m的深海-半深海硅泥复理石、砂泥复理石和滑塌角砾岩。而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南侧的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白垩系—始新统仍保持了冈瓦纳北部被动边缘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的特征,发育了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始新世末残余海水从雅鲁藏布江西侧全部退出,全区隆升进入陆相沉积阶段。

四、有关矿源层的讨论

冈底斯成矿带古生代以来地层发育齐全,岩石组合与物质来源复杂多变,沉积环境、沉积建造多样,既为沉积矿产提供了环境物质基础,又为内生矿产的成矿、容矿、储矿提供了物源与空间,不同成因的矿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层层位中均有较好的显示(表1-4)。

表1-4 冈底斯成矿带与沉积建造有关的矿产及分布

续表

从表1-4可以看到,冈底斯带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时期、多阶段、多类型、多成因和多物源的特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包括沉积、火山热液、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岩浆熔离、变质作用、构造作用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矿产组合。

冈底斯成矿带沉积作用形成的矿产以化工原料和能源矿产占优势,煤、泥炭、硫铁矿、自然硫、瓷土、粘土、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硼、天然碱、食盐、油页岩、油气等15种,与沉积作用或火山-岩浆热液改造作用有关的金属矿产有砂金、砂岩铜矿、菱铁矿、铅锌矿等。

砂岩铜矿:以唐古拉带雁石坪群中下部雀莫错组的含矿性较好,局部具中小型矿床规模。因矿化范围较大,具一定规模,值得引起重视。

菱铁矿:主要产于唐古拉带雁石坪群中下部雀莫错组顶部的碎屑岩中,规模较大,有“唐古拉铁墙”之誉,其中当曲、碾廷等大型矿床为代表。铁矿石中普遍含锰,工业价值较大。

铅锌矿:与侏罗纪弧间盆地(如林周-甲马-日多盆地)或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时期裂陷盆地(如念青唐古拉带的亚贵拉盆地)内的喷流沉积作用有关,铅锌矿化主要产在层状矽卡岩内,形成一系列层状、似层状的铅锌矿体,矿化规模较大,代表性矿床有亚贵拉铅锌矿、勒青拉铅锌矿等,后期受岩浆热液的改造明显。

砂金:主要见于第四系在冲、洪积和河流阶地形成的砾、砂、泥中,河流流域岩基中是否存在含金矿源体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如申扎县塔尔玛乡下吴巴砂金矿上源朗洞沟脑一带的则弄群下部蚀变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就存在岩金矿化显示。

煤矿:冈底斯成矿带的含煤碎屑岩建造所在层位包括乌丽群、土门格拉群、热觉茶卡组、麦龙岗组、楚木龙组和秋乌组,但多数含煤碎屑岩建造中煤层薄,煤质多属中-高灰硫肥煤类,且稳定性较差,相比之下,乌丽群和土门格拉群的成煤条件较好,具一定的利用价值和资源潜力。

硼矿、菱镁矿:研究区内湖泊众多,就硼矿和菱镁矿而言,以班戈错和达木错的成盐条件最好。班戈错的硼矿具大型规模,菱镁矿具中型规模,已于20世纪50年代投入开发。

石油及油页岩:班戈县伦坡拉盆地是区内最早进行勘探的含油气盆地,生油层为牛堡组(E1-2)。油页岩产于伦坡拉盆地、班戈盆地的丁青湖组和羌塘盆地的中上侏罗统地层中。在羌塘盆地中,各种油气显示十分普遍,如油页岩、沥青、稠油、盐丘等均有所见。盆地侏罗系、中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岩层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但成熟度较高。

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在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白垩纪时期因受北部班公湖-怒江洋壳和南部雅鲁藏布江洋壳相向俯冲作用的影响,而成为冈底斯成矿带构造和火山-岩浆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从表1-4中可看出,除与沉积作用直接有关的非金属矿产外,与金属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集中在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等层位中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中,形成一系列沉积型、矽卡岩型或热液型金、银、铜、铅、锌和富铁矿产。根据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在地层中的产出特征,结合地层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部分重要地层的矿源层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来姑组(C2-P1):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夹碳酸盐岩和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根据西藏地矿局(1995)在松多—加兴一带对来姑组所做微量元素特征的分析,下部岩层中所采21个样品的分析结果,Cu、Pb、Zn、Cr、Ti几种元素的平均值均超过地壳丰度值。其中Cu超3倍,Cr超出2倍。Ti的极大值大于1%,在火山岩中超过边界品位,已成工业矿床。中部18个样品的平均值Cu接近地壳丰度值,Pb超出地壳丰度值100倍以上,Zn、Cr均超出地壳丰度值。亚贵拉铅锌矿、龙马拉铅锌矿等大型矿床的含矿主岩即为来姑组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建造。

叶巴组(J2):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组合。其中部的火山岩中48件样品Cu、Pb、Zn等元素均超过地壳丰度值,Pb超出地壳丰度值1倍,Cu的均值为37.52×10-6,变化系数0.91,超过地壳丰度值约4倍。在后期的构造岩浆活动,该套地层有可能成为区内铜、铅、锌等矿产的矿源层。

比马组(K1):该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碎屑岩的沉积建造组合,多处见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和热液型铅、锌矿化显示。微量元素特征也反映Cu、Pb、Zn超地壳丰度值的特征。其中Cu的平均值达80×10-6,是地壳丰度值的1.45倍,可能成为金、铜、铅、锌等矿的矿源层。

林子宗群(E1-2):属一套以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岩系。从微量元素特征来看:Cu的平均值在10×10-6~45.56×10-6,变化系数0.69~1.72。Pb在所有样品中均超过地壳丰度值,其中下部层位平均值超出地壳丰度值的4倍,中部超过12.5倍,上部超过3倍。Zn在中下部和上部层位中的含量也超过地壳丰度值。Au在典中组中的平均含量达6.8×10-9,经后期的硅化和褐铁矿化,Au的丰度值提高到27.8×10-9,Ag达33×10-6。另外,林子宗群又是化探异常出现较集中的一个层位,还见较多的金、银、铜、铅、锌的矿化显示。因此,林子宗群矿源层特征值得高度重视。

4. 求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的资料

申扎
申扎县地处西藏中部,冈底斯山和藏北第二大湖色林错之间。面积约40000平方公里,约23%的湖泊和河流,草原面积?2400万亩,占40%左右,高山,沙漠,约37%的总人口14,000。辖8个乡镇,73个村委会。

申扎藏语意为“皮肤管状山沟前的火。”古仓库德巴满意。 1886年卡罗莱纳仓库德巴改变,申扎西藏噶厦政府直接任命的情况下,直到民主改革前,西藏噶厦政府统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于1959年,最初是申扎后藏部落卡,值得巴查桑,新沟两个途径,如通过道路卡伦楚雅木,大巴扎,准布,打尔玛,加龙河和谢部落和多巴,卡彭,多瓦,Zhuowa其他部落合并为申扎县,面积?197000平方公里。下辖那曲远,县委,县政府在第一篇文章桑德尔。 1977年批准的西藏自治区,反过来公社分为部和双湖两个办事处直接的领导下,那曲地区七县一区。

申扎县南羌塘高原流域面积,适度的地形,丘陵,山区和盆地和白色。山顶与山相对高度一般在300-500米,陡峭的,大多是一些表面开裂风化碎石和岩屑坡。在盆地的低洼地区,经常泄漏到湖泊和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北部和南部海拔4800米以上的平均中间低,海拔4700米左右。国内格仁错(湖)面积约700万平方公里。色林错(湖)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在西藏北部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申扎县,班戈县的界湖。是一个半干旱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和干燥的风以上的年平均104.3天8。雾天279.1天继续。全年日照小时2915.5小时。年降雨量298.6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是风,雪,旱灾和地震。

矿产资源有金,铁,铅,语音,铜,盐,硼砂,磷。地热资源?几十万平方米的面积。鱼类资源丰富。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是的普遍性藏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泠藏羊,野驴,盘羊,雪豹,黑颈鹤,斑头雁,仅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2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是雪莲花,藏当归,艾蒿。

西藏那曲地区申扎是一个纯牧业县,以饲养牦牛,绵羊,山羊的基础。

目前,全县8个乡镇和80%的村都通公路,总里程1,502公里。申扎 - 班戈 - 那曲公路交叉的主要道路。

特殊的产品主要是高原家畜,鱼类等。

毡基布,海拔4680米。 ?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流动人口约3000人以上。随着电信,气象,银行等单位。

5. 西藏发现一古遗址,4万年前就有人踏上青藏高原,专家说了什么

2018年11月,中国科学院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和挖掘,宣布在西藏羌塘一带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尼阿底遗址。证实了古代人在距今约4.5万年到3万年前就已经踏足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并且留下了生活和居住的清晰的遗迹,这也将是一个对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重要的考古证据,可以推动对古人类的的研究与探索。

在尼阿底遗址当中专家们还发现了3000多种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并且还发现以石叶为技术特征的遗迹,这一技术一直被人类认为是早期现代人的标志,主要存在于西伯利亚,欧洲以及中国黑龙江北部等地区。此次发现也为揭示不同地区人类的迁徙、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本次发现对于探索早期人类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对研究西藏地区人群的来源及族群的形成,推动西藏地区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和传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6. 关于那曲地区申扎县生态地貌的介绍

申扎县
申扎县地处西藏中部、冈底斯山和藏北第二大湖色林错之间。面积约4万平方 公里,中湖泊河流约23%,草场面积2400万亩,约占40%,山地、沙漠等约占 37%.总人口1.4万。辖8个乡,73个村民委员会。

申扎藏语意为“皮火筒状山沟前”。古称纳仓德巴。1886年纳仓德巴改为申扎 宗,由西藏噶厦政府直接委派宗本直至西藏民主改革前为噶厦政府所统辖。1959年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将原申扎宗和后藏达那伦珠则路卡的雅木地,巴扎、准布、塔尔玛、加龙等部落及谢通门路卡的堪巴查桑、新沟两部落和多巴、卡彭、多瓦、卓瓦等部落合并为申扎县,辖区面积19.7万平方公里。隶属那曲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岗桑多第。1977年经西藏自治区批准,又将县境内的7区1公社划分为文部和双湖两个办事处〈县级单位〉,均直属那曲行署领导。

申扎县属南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地势较缓,丘陵、高山与盆地相间。丘顶与山地的相对高差一般在300-500米之间,坡度较大,有些地表多为风化的冻裂碎石 堆和岩屑坡。在盆地低洼处,常漏水成湖且大小不等,河流纵横交错。南部和北部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中部偏低,海拔均在4700米左右。境内格仁错(湖)面积 约700多平方公里。色林错(湖)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藏北高原第二大咸水湖,也是申扎县与班戈县的界湖。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达104.3天。霜期持续天数为279.1天。年日照时数为2915.5小时。年降水量298.6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是风、雪、旱灾及地震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铁、铅、辞、铜、盐、硼砂、磷等。地热资源面积达数10万平方米。鱼类资源十分丰富。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更是藏北高原的普遍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藏玲羊、野驴、盘羊、雪豹、黑颈鹤、斑头雁等,仅国家一、 二类保护动物就有2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雪莲花、一枝蒿、藏当归等。

申扎是那曲地区的一个纯牧业县,以饲养牦牛、绵羊、山羊为主。

目前,全县8乡和80%的村均通公路,总通车里程达1502公里。申扎-班戈-那曲公路为过境的主要公路。

特产品主要为高原畜产品、鱼类等。

甲觉底布,海拔4680米。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年流动人口约在3000人以上。设有邮电、气象、银行等单位。

7. 那曲申扎县海拨高度是多少

申扎县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县城所在地海拔4672米。

由海拔5900米以上的念青唐古拉山向海拔4530米的色林措湖倾斜,最高峰甲岗山突居中南部,海拔6448米,终年积雪。最低处为色林措湖面,与最高峰相差1900多米。

申扎县地处藏北高原腹地南部、冈底斯山和藏北第二大湖色林错之间,中心位置东经88°38′,北纬30°57′,南以念青唐古拉山为界、与日喀则市相连,北与双湖县相望,东与班戈县接壤,西与尼玛县为邻。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520千米,距那曲市505千米,总面积25546平方千米。

(7)西藏申扎县羌塘贵金属开发扩展阅读:

申扎县山川有:甲岗山、琼山、马跃嘎瓦山、觉吴亚邦山、友恰白同山、吉琼山、夏玛山、泽蓝忠那山、岗青巴吴山、色多岗青山、岗琼山、玉拉加玉山、泽嘎希琼曲姆山。

气候

申扎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年均温0.4℃,年平均风速为3.8米/秒,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达104.3天。霜期持续天数为279.1天。年日照时数为2915.5小时。年降水量298.6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是风、雪、旱灾及地震等。

8. 拉曲申扎县海拔有多高

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县城所在地海拔4672米。

地处南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在冈底斯山和色林错之间。地势较缓,丘陵、高山与盆地相间。南部和北部较高,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中部稍低,海拔4700米左右。

主要山脉申扎杰岗山,属冈底斯山脉的支脉,与南部将县境一分为二;主峰甲岗海拔6444米,常年积雪。境内河流纵横,且多以内流湖泊为中心。有大小湖泊30多个。通过4条较大河流和9个湖泊相连。主要河流有申扎藏布、巴汝藏布和永珠藏布。主要湖泊有色林错、格仁错、错鄂、吴如错、木纠错、越恰错等。

(8)西藏申扎县羌塘贵金属开发扩展阅读:

申扎县境内湖泊主要有格仁措、色林措、吴如措、错鄂湖、果仁措、越恰措、木纠措等。其中境内格仁错(湖)面积约700多平方千米。色林错(湖)面积1866平方千米,是藏北高原第二大咸水湖,也是申扎县与班戈县的界湖。

申扎县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雄梅镇错愕鸟岛、马跃乡藏羚羊栖息基地、买巴乡藏羚大产房基地、色林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保护基地(申扎自然保护区);三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景点(买巴乡1村山岩画容洞、申扎镇8村其布龙巴墓地、马跃乡6村普巴岩画)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点有5个寺庙(东热寺、强格寺、夏尔寺、热德拉康、吉琼日追)。

阅读全文

与西藏申扎县羌塘贵金属开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证券交易所的资金可用不可取 浏览:152
600256融资融券 浏览:568
国内顶尖融资公司排名 浏览:479
股份分为哪几种干股 浏览:187
淘客最高佣金 浏览:53
深圳市诚汇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925
中兴通讯股票投资 浏览:923
青岛汽车金融租赁公司 浏览:396
袁媛中信期货 浏览:291
证券投资学填空题 浏览:68
中国黄金通大百货店电话 浏览:83
2010年韩元汇率 浏览:662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史 浏览:983
关铝股份利润 浏览:147
老虎证券招无忧 浏览:53
华帝股份登记日 浏览:383
银行黄金可能趺向 浏览:683
中海油贵金属招聘 浏览:707
对方公司融资 浏览:338
国外炒股外汇怎样转回国内 浏览: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