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1976年中国外汇蓄备

1976年中国外汇蓄备

发布时间:2022-04-04 06:34:26

⑴ 人民币兑换美元年平均中间价属于名义汇率

是。所谓名义,就是报价。
对应的是实际汇率,实际汇率往往是考虑了通胀因素的、带有购买力在内的考虑,所以很模糊,反而不常用,且没有权威标准。

⑵ 你好,可以告诉我可以从哪里查出历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马我写论文需要用2000年-2009年的。。谢谢

你的补充问题就太专业了,呵呵,我能力有限了。真抱歉。

年份----平均汇率(1美元)
2000年 8.279
2001年 8.277
2002年 8.277
2003年 8.277
2004年 8.277

年份----最低汇率--最高汇率(1美元)
2005年 8.2765--8.0702
2006年 8.0705--7.8087
2007年 7.8135--7.3046
2008年 7.2996--6.8009
2009年1月6.8399--2009年5月5日 6.8201

2009年12月31日 1美元=6.8282人民币元
2010年01月04日 1美元=6.8281人民币元
2010年03月28日 1美元=6.8265人民币元
2010年06月10日 1美元=6.8281人民币元
2010年10月13日 1美元=6.6643人民币元
来自网络——《人民币》

另有1950年~2007年11月27日的相关数据供参考(转自网络文库)
第一组数据:(1950年~1952年)
195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57亿美元;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5亿美元;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8亿美元;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第二组数据:(1953年~1979年)
195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90亿美元;195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5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0亿美元;195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7亿美元;195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23亿美元;195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70亿美元;195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5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6亿美元;196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9亿美元;196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1亿美元;196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9亿美元;196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6亿美元;196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6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1亿美元;196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5亿美元;196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46亿美元;196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4.83亿美元;196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7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37亿美元;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36亿美元;197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1亿美元;197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 0 亿美元;197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3亿美元;197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 0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5.81亿美元;197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9.52亿美元;197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7亿美元;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8.40亿美元;197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49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第三组数据:(1980年~1994年)
198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2.96亿美元;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1.50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7.08亿美元;198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70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69.86亿美元;198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89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89.01亿美元;198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1.97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82.20亿美元;198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2.327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6.44亿美元;198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2.937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0.72亿美元;198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3.453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9.23亿美元;198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3.722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33.72亿美元;198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3.722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55.50亿美元;198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3.765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9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0.93亿美元;199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4.783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9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7.12亿美元;199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5.323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9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94.43亿美元;199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5.515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9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1.99亿美元;199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5.762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第四组数据:(1995年~2004年)
199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516.20亿美元;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619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9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735.97亿美元;199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3173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9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0.29亿美元;199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2984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9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398.90亿美元;199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279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9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449.59亿美元;199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2789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9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546.75亿美元;199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2795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55.74亿美元;200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 2783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200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21.65亿美元;200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2767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200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864.07亿美元;200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 2772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200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4032.51亿美元;200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 2769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6099.32亿美元;200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2770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第五组数字:(2005年~2007年)
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 8188.72亿美元;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8. 0702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663.00亿美元;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7.8087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4336.11亿美元;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7.3872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注1:用于制表的数字,均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与报告》和“中国银行网”。
注2:2007-11-23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7.399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2007-11-27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7.387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⑶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当前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是由一系列主客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一)国内原因
1、长期以来政府的政策导向。
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过去25年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外资优惠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国际收支问题上,中国政府长期确定的方针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57亿美元,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外汇短缺在我国几乎都成为一种常态。所以长期以来比较看重外汇储备的功能,认为我国外储备越多越好,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轻易动用。在外汇政策上表现为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同时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长期以来实行出口导向、外资导向和外汇政策“宽进严出”取向的结果,资金流人较为容易,而流出则需层层审批,导致经常项目大量顺差和FDI流人的不断增加。具体政策如下:
(1)1979-1987年,国家对外贸企业经营统负盈亏,以财政补贴支持外贸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效率低下,为了配合引进外资政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 为鼓励和支持企业出口,政府对外贸企业实施了出口卒 贴政策。
(2)1988-1993年,补贴政策与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并举,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国务院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当时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实施承包制的同时仍然保留中央财政对外贸的补贴。
(3)1994至今,国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人世后,国家对外贸的支持逐渐由直接与间接的财政补贴,转向与国际规则接轨,逐渐以关税、税收、利率等手段来调节与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此外,放开外贸经营权,扩大对外贸易主体;对外商投资实行许多包括税收减免,免税进口以及其他优惠在内的优惠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4)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外贸发展。我国从1985年4月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不过从2007年7月份开始,该政策逐渐减弱。继7月1日出口退税新政实施后,商务部及海关总署于8月23日联手推行《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公告44号,共计2247个海关商品编码被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同时要求对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2、经济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滞后之间的矛盾。
2007年10月19日,吴晓灵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汇率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顺差是中国内部经济不平衡的反映,是由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性问题造成的。在过去20多年里,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支持下,中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9%。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结构调整步伐经常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在近些年里,国内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工业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之后,商品、资金和劳动力市场都出现了过剩。生产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法满足多种类、多层次的需要,导致有效总需求不足,并进一步造成就业困难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

3、国内汇率制度缺乏充分弹性。
从1994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阻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人民币汇率遭遇了强烈的贬值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被迫偏离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设计初衷,逐渐变相成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我国再次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外汇管制较严,根据IMF的汇率制度分类,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缺乏弹性的(如表1)。

1、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
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是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纷纷将纺织制衣、塑料玩具以及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正好已形成了基本的开放态势,因而自然而然地融人了这场世界性的产业转移。近年来,世界经济不景气、全球高科技泡沫破灭,进一步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加之国内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资企业跃升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力军,从1981年到1999年的18年中,我国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9% ,但是一般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仅为7.7% ,均低于GDP年均增长率,而加工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9.5% ,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4.8% 分别上升到56.9%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2005年中国的总出口是7620亿美元,加工贸易占了55%左右。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是177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顺差将近1900亿美元。

2、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
近些年来,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给钉住美元或货币篮子中美元比重过高的很多亚洲货币以巨大的升值压力,尤其是人民币,施压其升值会对亚洲货币升值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近些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还在不断扩大,从表面上看1994年到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了5%左右,如果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物价走势,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20%左右。尤其是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为调节机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正不断释放着它的弹性。两年中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了10%
3、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现今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狭隘的国际金融霸权和国际金融资本无序流动等三个方面。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狭隘的金融霸权是国际金融体系无序性的主要表现,也是当代国际金融体系持续动荡的根源。

⑷ 八九十年代中国外汇储备各多少

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可怜的1.67亿美元,不足现在的万分之一。

⑸ 1976年我国外汇收入是多少

中国在1976年的外汇储备是:12.55亿美元。
1976年度,更多中国经济指标,参考链接:
http://news.163.com/09/0827/19/5HOCLK7A00013LSN.html

⑹ 高分!!我国历年外汇储备额及其动态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分析

一、外汇储备的经济意义
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国际储备代表一国的国际清偿力,其数量多少反映了该国清算国际收支及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而外汇储备在所有类型的国际储备中规模最大,使用频率最高,发挥的作用也最大。因此外汇储备就具有了不寻常的经济意义。对一国来讲,外汇储备的经济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讲:
第一、外汇储备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有三:1.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3.是一国国际借贷和支撑本币币值稳定的信用保证。因此,合适的外汇储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保持正常的外贸、稳定本国货币币值、抵御外汇风险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保证。
第二、外汇储备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外汇占款,占用货币当局的基础货币投放量,会通过乘数放大到经济运行中,这样外汇储备的规模就会影响到一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到其他的经济变量,比如通货膨胀、利率等。
第三,外汇储备数量的变化往往代表外汇市场上本币与外汇的供求情况,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或减少,意味着本币的升值或贬值压力,进而可能对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第四、外汇储备以外币资产存在,这意味着将本国资本输出到外国进行投资,在获取一定收益的同时也会承担机会成本,即动用储备进口物资所带来的本国经济增长及投资收益率。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2004年年末已经达到6099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汇储备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经济运行,我国外汇储备无疑应成为值得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从数量和币种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分析。
二、从数量变化看中国外汇储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顺差,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长。1985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26.44亿美元,1990年超过100亿美元,到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 2003年已达到4032.51亿美元,到2004年年末更是高达6099亿美元。表1为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的统计,体现了近 20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情况。
(一)、中国外汇储备数量变化原因分析
理论上讲,外汇储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进出口和外资引进净额。在会计上,经常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中非储备部分的余额和净误差与遗漏三者之和,需要用官方交易进行弥补和平衡,而交易的结果体现为官方储备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其中变化最大的便是外汇储备。外汇管理制度的变化也往往是导致外汇储备变化的重要原因。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储备变化可分两个阶段,这正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变化相符。
1、1985年到1993年
这一时期中,我国外汇储备波动幅度较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当时为了调动创汇单位积极性,增加企业活力,国务院确定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在外汇由国家集中管理、统一平衡、保证重点的同时,对有收汇的部门、地方、企业,按照收汇金额及规定的留成比例,分配给相应的外汇使用指标,由其自行安排使用。分配下去的外汇国家无法自由支配,不占用基础货币,也不体现为外汇储备,因此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也就相对稳定,增长比较缓慢。同时,当时我国国际贸易逆差积累较多,国际资本流入规模也相对较小,客观上也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缓慢增长。
此期间内外汇储备总体处于缓慢增长,但1992与1993两年都比1991年稍少些,这是因为1991年以前,我国国家外汇库存与中国银行外汇年终余额都记人外汇储备.而1992年开始,由于中国银行的商业银行化,不再负责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其外汇年终余额也不再记人国家外汇储备中,因此为体现为外汇储备的减少。
2、1994年及以后至今
此期间内,我国外汇储备呈高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约为450亿美元,而且增幅呈增长态势,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099亿美元。笔者以为这同样有两大原因。
一是制度原因。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企业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汇率并轨,建立了银行间统一的外汇市场,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禁止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1996年7月起对外商投资企业也开始实行结售汇制度。于是所有进出口和外资引进净额都需要国家以人民币收购,变成外汇储备,这构成了我国外汇储备呈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
二是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这是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物质原因。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自1994年以来,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基本全部形成顺差,只有1998年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63.21亿美元,而同期经常账户顺差则达到了293.24亿美元,因此,自1994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中,虽然每年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各自变动幅度较大甚至出现逆差,但总体一直保持“双顺差”的态势,尤其两者合计更是呈高额顺差,2003年为986.01亿美元,而2004年仅上半年即达到742.68亿美元。排除误差与遗漏因素,这与每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幅度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正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物质基础,而这其中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一直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促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首先经常账户顺差,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高额顺差。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转移支付。其中我国服务与收益项下常年为逆差,而转移支付虽然保持顺差,但涉及金额太小,不构成大的影响,只有货物项下即通常所说的进出口贸易则在1994年以后持续保持高额顺差。因此,进出口贸易的持续高额顺差使经常账户体现为顺差,同时造就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而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1994年汇率并轨导致的人民币贬值则事实上刺激了出口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国际贸易持续保持顺差。
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则主要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项目中,这主要得益于外资引进的迅速增加。一直以来,我国都保持着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1994年至 1995年的高利率及1996年开始实行的优惠外资政策都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增长率长期为全球之冠,这才是对外资最实际最有力的吸引。
(二)、探求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尝试
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外汇储备不足,形成外汇短缺,导致国际清偿力不足,引起国际支付危机和本币信用危机,进而将导致债务危机及货币危机的爆发;而如果外汇储备过多,虽然可以提高国际清偿力,增强干涉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能力,提升在国际借贷和支撑本币币值稳定方面的信用保证,但同时也会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积累本币升值压力,增加持有外汇资产的成本,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面对目前我国持续迅速增长的高额外汇储备,找到一个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即是外汇储备的规模既能满足国家外汇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而又不对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造成大的影响。
面对目前我国持续迅速增长的高额外汇储备,有许多学者依据传统理论计算得出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过量。黄有光(2004)通过计算外汇储备与GDP占比这一指标得出,中国超过30%,日本为12%,认为中国现在完全不是外汇不足,而是持有太多低息美元债券.并蒙受美元贬值的损失。余林、梁志坚(2004)综合考虑年进口额、外债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等因素,计算得出2003年时我国外汇储备已经明显过多。高丰、于永达(2003)利用阿格沃尔模型分析得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实际规模要大于根据模型计算出来的适度规模,而且差值不断增大。
不过鉴于这些传统方法,总是偏重于考虑经济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影响,具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因此由其得出的结论并不全面。我国外汇储备究竟是否过多,还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由于现阶段国际交往的深入发展,影响和决定一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因素日趋复杂,很难简单地通过某一模型,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下面结合各种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分析。
第一、我国实行结售汇制度,因此国家外汇储备代表着全社会的国际购买力,并不仅仅是官方储备的含义。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是合理的。
第二、进出口贸易。我国的出口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高,很容易受到国际物价水平及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外汇收入可能会有较大波动。而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在技术、能源、原材料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进口规模。因此,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是很必要的。表2中的数据很能说明这一点,1994--1996年经常账户顺差都低于100亿美元,而继.1997--2003年的较高顺差后,2004年上半年顺差却只有74.65亿美元。
第三、外资流人并不稳定。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资的大量流入,但外资流人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表2显示,在我国实行极优惠的外资政策的同时,外资流人也会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而有很大的波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1998年出现逆差63.21亿美元,其后的1999年和2000年顺差水平也很低。当今世界,风云变动,国际货币体系更是蕴涵着很大的内在不稳定性,国际环境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有利于防范这方面的风险。
第四、外债余额。我国外债余额历年来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由此产生的还本付息压力,要求我国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表3为1994-- 2003年我国外债情况表。
第五、我国人民币还不是完全
可兑换的货币。人民币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完全自由兑换是人民币的当然目标。而即使在现在资本项下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仍有巨额的国际游资热炒人民币升值,因此实现自由兑换后,为抑制针对人民币的投机活动,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增强市场对人民币币值的信心,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第六、我国实行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为保持汇率的稳定,防范外汇市场上的大规模投机,需要我国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
第七,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缺乏灵敏的调节政策传导机制,无法提供较高的诱导性储备,因此我国国际收支的调节对国家外汇储备的依赖程度较高。落后的金融市场客观上要求我国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
第八、著名华裔经济家钱颖一教授和IMF高级经济学家黄海洲教授 (2002)研究认为,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几乎为1001事实表明,此观点似乎过于悲观但确有可信的成分。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防止中国陷入金融危机,不用担心经济危机的出现。
第九、外汇储备过多对经济的最显著不利影响是推动通货膨胀。但从表4可以看出1994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基本处于温和水平,并且一度出现过通货紧缩,即使在外汇储备规模达4032.51亿美元的2003年,当年通涨率也只有1.2%。2004年虽然CPI一度高位运行,6--9月份与去年同比增长超过5%,但随着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落实,以及今年的粮食丰收,经济生活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逐步减弱或者得到抑制。物价总水平趋于稳定,CPI出现回落,11月份的同比增长就已经下落到了2.8%。因此,高额外汇储备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基本处于控制之下,未对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造成大的影响。
综合上述因素,而且在外汇储备规模较高且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一直在健康平稳运行,并保持着全球最高的增长速度,因此总体看来,我国目前高企的外汇储备还是处于适度规模的范围内的。但问题在于1994年实行外汇管理
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结售汇制度,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基本上是被动式形成的,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我国外汇储备很可能会增长到超出适度规模,造成更大的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减缓我国外汇储备被动式高速增长的建议
虽然我国目前高企的外汇储备规模仍在适度规模之内,但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被动式的,长此以往难免会增长到一个不合理的程度。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采取一定措施改变这一局面。
第一、结售汇体制需要适当放宽。历史证明,1994年以来实施的结售汇体制,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增加了我国国际清偿力,提高了国际支付的能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借贷和支撑本币币值稳定方面的信用保证,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结售汇体制也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被动式高速增长,适当放宽结售汇体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放缓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而且在新形式下,严格的结售汇制度体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首先,结售汇制度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包含一部分民间外汇储备,同样占用着基础货币,增加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其次结售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我国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积累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最后,我国将走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为寻找更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也需要适当放宽结售汇体制。
第二、加强对战略性物资的采购。外汇增长太快就花掉一些,增加采购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海外的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资源,加强我国战略性物资的储备,这无疑也是控制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三、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提高公开市场的容量,提高央行对冲性公开市场操作的效力,冲销外汇储备增长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对此,李扬(2003)认为为了收回因购买外汇而增加发放的基础货币,我们的货币当局必须卖出些什么。但我们现在没什么东西可卖,货币当局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供使用,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他提出要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提高国债市场规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从币种结构看中国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管理的另一个方面是外汇储备的币种管理。70年代以前,外汇储备只有美元,但70年代之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元化的储备货币币种,波动较大的浮动汇率制度,各国不同的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迅速发展的国际金融市场,都加强了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外汇储备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1、根据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走势,合理搭配币种,在各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化中保持外汇储备的币值稳定;2、适当地搭配币种和投资方式,以求达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组合,保持外汇储备的赢利性;3、为方便国际经贸往来,进口商品、劳务或其他支付的结构分布需要,应该是币种结构选择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应该说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较好的遵守了上述原则, 2002年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曾有5%左右(李杨2003)。但2002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贬值向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了挑战,香港《明报》2004-年11月29日报道,在我国现有的S000多亿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国债券)大约至少占3000多亿(60%以上)。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估计,美元至少要贬值20%,最多可能贬值 40%。这意味着中国会损失600亿到 1200亿美元的外汇购买力。虽然实际情况可能没有那么坏,但毫无疑问,我国外汇储备正因为美元的贬值而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外汇管理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余永定(2004)中国外汇储备2003年底为4033亿美元,其中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580.89亿美元,占外汇储备的39.22。截至 2004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创下了 5145亿美元的新高,而174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占比为33.9%,较2003年底下降了5.3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减缓了购进美元资产的速度,降低了美元资产的比例,定程度上减少了可能的外汇损失。

⑺ 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适合国情的研究方法 求高人指导 论文用

如何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从全球看,各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6.8万亿美元。尤其是亚洲国家与石油输出国家,自1976年牙买加体系确立以来,为应对汇率大幅波动与国际收支失衡,必然要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以应付交易性风险和预防性风险。因此,这些国家外汇储备呈现爆炸性增长。

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就是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算是合理规模呢?考虑到外汇储备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支付进口。我们可以考虑把它和每月进口额进行比较。根据2007年底的数据测算,中国的外汇储备可应付19.5个月,接近两年的进口需求。这一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高的。同样高的还有台湾、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这些国家在多元化应用外汇储备方面也作出了积极探索。

此外,随着近三十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外汇储备的一个新功能就是防范投机攻击,稳定外汇市场。因此,普遍公认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就是满足支付进口、防范投机攻击与稳定外汇市场三大功能的储备规模。目前,学术界对如何测算“适度的外汇规模”在方法论上也日趋成熟:支付进口的水平由拇指法则决定(例如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偿还外债本息的水平以外债实际规模决定,而用于防范投机性供给的水平则由缓冲存货模型决定。我们总结迄今为止大量的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充足与适度规模的经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当不超过1万亿美元。而现有外汇储备约2万亿美元,高出了一倍。

另外一个佐证就是奥巴马政府的白宫经济顾问、经济学家萨默斯的一项研究。他认为,中国以及中东、亚洲部分国家外汇储备已经过多。根据他在2007年初的测算,中国超额外汇储备约8200亿美元。利用他的方法论测算2008年底的超额外汇储备,也在1万亿美元左右。



超额外汇储备的成本与损失

超额的外汇储备并非“免费的午餐”。亚洲、中东各国付出了不少的成本与代价。对于我国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机会成本。人民银行通过发布央行票据从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外汇储备。央行票据的利率大约在2-3%左右。但根据发达市场的国债历史收益测算,储备所能获取的收益也就在3-5%,加上操作成本,实际收益是非常低的。但另一方面,我们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政府提供资金。美国政府再通过各种渠道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形式进入我国,获取20%多的高收益。固然,这里面有品牌因素、技术因素、人才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资金的成本被严重低估。

二是价值缩水的风险。大量投资于美元资产并偏重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的储备结构在美元出现大幅贬值或美国国债与机构债的市场价值缩水时,将面临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显著下滑的危险。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加剧了储备价值缩水的风险。

三是流动性过剩。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必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积累外汇储备,即向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造成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大量的资金无处可去,被投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又造成了资产价格的非理性攀升,一旦资产泡沫破灭,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打击都将是非常巨大的。



中美之间关于外汇储备的“金融恐怖平衡模型”

2004年,时任哈佛校长的萨默斯首先使用了“金融恐怖平衡”这一概念,来描述美国与中国等高额外汇储备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即美国依赖中国等高储备国家的资本,而中国等高储备国家依赖美国市场的需求。因此,尽管中国等高储备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用于为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提供低成本的融资,但中美都无法退出这一平衡。

换言之,中国作为全球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实际上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如果中国开始减持美国国债,可能引发市场上抛售美国国债的羊群行为,因此中国为降低潜在风险的政策举措,反而会加剧中国尚未减持的存量美国国债的价值下跌。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反而成为中国在美国人手中的“人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中国不能轻言减持美国国债。而美国一旦迅速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力图降低贸易赤字,中国等高储备国家必然面临出口锐减、经济下滑的风险。

因此,只要“金融恐怖平衡模型”的前提没有改变,即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没有被替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没有调整到位,那么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压力就会一直存在,“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锁在短期内就难以打破。



外汇多元化管理的渐进战略

时至今日,学术界与实务界都认同外汇储备规模远远超过了适度规模,超额的外汇储备成本高昂,短期内储备结构难以调整。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确立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战略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建立多层次、多目标、多主体的管理体系。

首先,应当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我国外汇储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于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部分应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主要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防范投机冲击与稳定汇率等,这部分储备应继续由国际外汇管理部门进行投资管理。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传统思路是确保流动性与安全性,由于美国国债依然是全球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安全资产。因此,美元资产依然应当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构成部分。

近10年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新趋势是逐步开始对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股票、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等。根据瑞士银行对70多个央行的统计,截至2008年6月,已经有18个国家央行开始投资股票,16个国家央行投资新兴市场国家债。

其次,对于超过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切断其与货币发行之间的联系,由专门的机构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方式取得人民币资金后,向央行购买,未来则可在外汇市场上直接购买外汇。对于超额外汇储备的运用可划分为两大目标——战略性目标与收益性目标。

(一)战略性目标的储备管理可由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牵头组织实施。战略性储备按照盈利目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盈利性战略储备。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可发债筹集专项资金,按照市场汇率用人民币从央行购入外汇储备,设立政府主导的盈利性储备基金。其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有或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项目提供融资,重点支持海外兼并、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等项目。金融危机以来,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我国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运用超额外汇储备获取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国内储量严重不足等大宗商品。例如铁矿石、铜、钾等资源。另一类是非盈利性战略储备。可由财政部发债筹集专项资金,从央行购入外汇储备。其资金可用于教育领域(支持公派出国留学)、科技领域(支持引进高新技术)、医疗(支持研发、医疗设备进口等)以及外交领域(国际援助以及文化推广)。

(二)收益性目标的储备管理应依托主权财富基金实施。主权财富基金这一概念始于2005年美国道富银行经济学家Andrew Rozanov。但最为权威的定义来自IMF。IMF在主权财富基金的《圣地亚哥原则》中提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般政府所有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投资基金或机构。它一般由政府建立,用来持有或管理资产以达成金融上的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投资策略,包括投资外国金融资产。主权财富基金具有多样化的法律、组织和管理的结构。它们形式各有不同,包括财政稳定基金、储蓄基金、储备投资公司、发展基金和没有具体养老保险债务的养老保险储备基金。迄今为止,主权财富基金规模约3万亿美元,累计超过40家主权财富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市场规模仅高于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从投资回报看,根据美国知名咨询机构Cambridge Associates对60家机构投资者的统计,大部分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中长期实际回报(5-10年)约5-6%。

从资产配置看,主权财富基金的长期资金与低负债的特点决定投资时限的长期性与风险偏好。主权财富基金普遍倾向于投风险资产,包括股票、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等各类资产。币种配置上,从美元资产逐步扩展到非美元资产。策略选择上,从组合投资逐步向战略投资转变。特别是近10年来,主权财富基金参与的并购日益频繁。

从投资目标看,国家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其行为与无限生命周期的企业、居民的经济理性行为一致,国家可以视为追求国家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因此,主权财富基金完全是商业化的投资主体,其投资行为与商业机构并没有实质性区别。追求商业回报是主权财富基金唯一的目标,它不应当也不可能承担国家的政治目标。国家通过设立长期投资视角的主权财富基金,淡化了政府的短期政治目标,摆脱了政府预算短期行为。而且,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透明度要求、监督管理以及回报目标等约束促使主权财富基金采取商业化、专业化运作。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政府更迭给国家财富管理带来的干预,使政府取信于民、建立公信力,国家财富实现有效的代际转移。我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商业化运作、自主经营的模式,这也反映了各方对主权财富基金性质的共识。

⑻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外汇储备

一国的外汇储备由多种外汇资产构成,我国现在定期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汇储备余额的相关数据,但对外汇储备的构成不予公布。我们只能通过国际机构及其他国家公布的相关数据来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的大致构成。
由于外汇储备经营要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决定了外汇储备必须投向高等级债券等安全性高的资产。2002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表的季度报告首次以专栏的形式对我国银行系统外的外汇清偿力和流动状况做了分析。该报告称在1999-2001年间,我国共使用了1251亿美元的外汇,其中796亿用于购买美国债券,44亿用于购买德国证券,15亿用于购买日本证券,396亿存放于BIS的报告行。根据该报告的分析,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和个人外汇存款中80%是美元资产。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在我国2004年206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量之中,约490亿用于了购买美元资产,占同期储备增量的24%。从1983年到2005年3月期间,我国总共购买了3453.62亿美元的美元资产,占同期间外汇储备增量的53%;占外汇储备总额的比例由2003年6月的74%下降到了52%,但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和长期债券在美国相关市场上的份额一直呈上升态势。(见下表)
当然上述数据并不能准确说明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情况。但由于我国存在外汇管制,我国外汇资源绝大部分受控于中央银行,相应地,在美国投资的外汇主要来自我国的外汇储备。因此,我们可以近似的用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我国在美国投资的长期证券额来估算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例。
李振勤等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推测,200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的近似组合大体为:美元70%、欧元15%、日元10%、英镑5%。到2004年9月底,美元比例降低至60%,我们依据上边的权重,估计欧元、日元、英镑的比例分别上升为20%、13%和7%。那么我们依据我国外汇储备的总额和现在的相应货币汇率折算出来的我国外汇储备的近似组合可用下表来表示。
从上表看出,外汇储备构成中美元仍占绝大部分。美元资产比重过大隐含着巨大的汇率风险。在过去三年,美元持续下跌,对欧元平均下跌了35%,对日元平均下跌24%,而且据相关研究,美元将进一步走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如果美元贬值25%,美元资产的持有者遭受的损失将达到美国GDP的10%,其中,东亚各经济体因持有美元储备遭受的损失将占美国GDP的1.5%。从短期来看,东亚地区高额外汇储备稳定了美元下跌的趋势,并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美国的利率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而使得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格局给东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占东亚地区的1/3,这种影响对中国来说尤其大。

⑼ 中国外汇储备1640亿时是哪一年

2006年,首次突破1万亿,为10663.44亿美元2009年,首次突破2万亿,为23991.52亿美元2011年,首次突破3万亿,为31811.48亿美元

⑽ 中国的外汇储备包括哪些

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据估计,美元资产占%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原因:

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活动要以国内经济为主,虽然美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很大,但是与美国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瑞士的相应指标,后者三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外向型的,其货币价值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干扰而大幅波动,不利于保值。

(10)1976年中国外汇蓄备扩展阅读: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79亿美元,较11月上升123亿美元,升幅0.4%;较年初上升352亿美元,升幅1.1%。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指出,2019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受全球贸易局势、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立场、英国大选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主要国家债券价格有所下跌。

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阅读全文

与1976年中国外汇蓄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0年韩元汇率 浏览:662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史 浏览:983
关铝股份利润 浏览:147
老虎证券招无忧 浏览:53
华帝股份登记日 浏览:383
银行黄金可能趺向 浏览:683
中海油贵金属招聘 浏览:707
对方公司融资 浏览:338
国外炒股外汇怎样转回国内 浏览:406
我的贷款额度 浏览:558
泰康全能宝贝佣金多少钱 浏览:178
融资5亿元 浏览:835
外汇基金管理局 浏览:806
塞浦路斯元汇率 浏览:696
中国信托网点服务 浏览:364
不出钱当股东 浏览:288
2018年8月5日台币汇率 浏览:698
现在那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高 浏览:382
金融机构自我介绍 浏览:257
外汇赚了十几万 浏览: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