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世界粮食都在涨价,为何粮食的价格会越来越贵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这四个字,民以食为天,粮食的价格一直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联合国粮农署表示,自九月份以来,世界粮食价格已经连续四个月上涨,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的是谷物和植物油,在这两种植物的带动之下,小麦的价格也上涨了5.1%。全球粮食价格之所以会上涨,一方面是因为上半年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蝗灾肆虐,再加上如今种植粮食的成本也在逐渐上升,粮食价格上涨也是必然趋势。
我国粮价相对稳定虽说全世界粮食的价格都在上涨,但是我国不需要太过担心,目前相对来说,我国储备梁非常充足,就算2到3年的时间,不生产任何粮食,我国的储备粮也够全国人民生活所需,所以当粮食价格上涨过快的时候,我国就会开放储备粮,从而遏制粮食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更何况今年夏季我国粮食又是大丰收,相比去年增加了120万吨。但是我国的粮食价格也要受到国内期货市场以及粮食进口价格的国际影响,所以在全世界粮食都涨价的情况之下,我国粮食虽说也会上涨,但涨幅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一些副食品,比如说玉米,大豆等粮食的价格,就难以保证了。不过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我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所以对于这方面有一定的话语权。
⑵ 为什么粳米期货不涨
因为产量高,市场大。
可以从产量和市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从产量来分析,以主粮之一的粳米产量为例,大约是大米产量的三分之一,产量来说并不低。而且产业较为集中,主要产量集中在东三省和江苏,全国粳米产量90%以上产自这四省。
拓展资料
1.从市场角度来分析,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各国均已停止粮食出口,导致粮食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浮动偏大,不过我国的粮食市场却呈现较为祥和的态势。粳米期货的价格一直在3200元/吨到3700元/吨之间摇摆,在国外粳米价格升高的时候,我国的粳米价格却平稳度过。产业企业对于主粮市场认知明确,因此对于粳米价格的把握比较精准,能够稳定粳米市场价格。
2.今年很多国家都禁止了粮食出口,中国也不例外,这使得主要的粮食安全问题继续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实际上,中国在粮食产量和粮食储备方面并不害怕国外粮食市场动荡的影响。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哄抬物价,这既保证了社会稳定,也体现了中国的粮食储备和应对粮食危机的早期应对措施。
3.事实上,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粮食危机就出现了相关问题。国外主粮市场因社会、经济等因素造成价格混乱,但我国主粮市场价格,尤其是粳米价格,一直保持稳定。稳定,这直接关系到工业企业对粳米期货市场的控制。从数据上看,我国小麦储量已达5000万吨,大米储量几乎是小麦储量的两倍。直到今年7月,中国大米市场还没有出现动荡。
4.尽管今年受疫情、洪涝等大量风险影响,我国粮食市场仍保持平稳。以籼稻回收价格为例,一直在1.25元/公斤到1.45元/公斤之间,与往年的价格相差不大。从7月份主粮生产企业来看,大部分米厂处理库存,市场需求并未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因此,不必担心国际主粮安全危机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影响。
5.在价格方面,中国不仅没有受到国外主食安全危机的影响,导致价格上涨,反而呈现下降趋势。 2019年底,产量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局也第一时间向农民下发粮食销售通知。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7日,我国大米拍卖成交率低于15%,可以证明市场供求关系稳定。 2020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米122.03万吨,同比减少。
⑶ 国际粮食期货价格纷创新高,对中国粮价影响有多大
对我们国家粮食的价格其实是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的,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拥有了杂交水稻的技术,而且国内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长,除此之外中国的粮食的储存量也是非常丰富的。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关注到了,粮食价格在国外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而且粮食价格已经成为了其他发达国家生活所面临最大的一个成本。世界是一体的,世界的经济是联通的,但是我们国家并没有受到相关的影响,因为我们国家对于粮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从这几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的粮食产业不断的创造着记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技术实力已经越来越轻,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规模化的生产,所以才会不断的创造着记录,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最大的一个利好。
粮食安全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仅在我们国内已经得到了应用,而且在其他国家也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虽然杂交水稻是比较难吃的,但是我们面临粮食价格出现上涨的情况下,肯定是会优先考虑的。
⑷ 粮食期货价格如果买跌的多,第二年会不会影响市场粮食价格
期货里每个月有交割日,涨跌也不一样。不会到第2年。
⑸ 全球粮价连涨10个月,粮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民以食为天,粮食可以说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地位都离不开它。如今全球粮价上涨已经10个月,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天气恶劣,全球天气变化导致主要的产粮国产量降低,供不应求的状况出现,致使全球的两家上涨。多个国家出现了干旱的状况,加上疫情的影响使得很多地方的运输和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引起了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地球母亲对我们一再的包容和忍让,但是总有人不断地向她索取,不断地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如今的天气干旱,全球气候的大转变,正是她给我们的警示,提醒我们应该适可而止,应该想办法补救已经‘受伤’的自然环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努力。
⑹ 国外粮食期货价格比国内低
国际农产品价控制在西方垄断集团手中,价格低的原因是政府给予农民巨额的补贴高达40%,而中国只有收储而且只有有关系的或者是符合某种标准的才能被国家收购,所以国内的价格比国外高,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进口大豆,国内的大豆行业已经面临崩溃,最后有被国外大集团垄断收购的危险。
⑺ 粮食期货今日价格玉米价格
摘要 你好呢,粮食期货今日价格玉米价格如下
⑻ 什么是粮食期货价格
期货是一种分散风险的工具.不能规避风险,只能确定风险.具体到粮食期货价格,他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日期把粮食卖给对方的价格.
⑼ 哪里能查到粮食的期货价格啊
中证网。
http://www.cs.com.cn/qhsc/
你可以去看看。
行的号求给分。
⑽ 我想知道2016年东宁玉米大豆价格多少
2016年玉米价格市场行情走势分析预测,最新专家分析玉米行情
2015年10月19日 来源:玉米价格信息网 标签:2016年玉米价格预测,最新专家分析玉米行情
玉米(来源于网络)
由于国内收储是敞开收购,一些品质不高的农产品流入国库,但出库抛售时,下游消费企业却因此不愿买单,情愿用进口农产品原料。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应做调整,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尽量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扭转价格倒挂现象。
眼下秋粮收获临近尾声,今年又是一个丰产之年,往年这个时候期货市场开始炒作收储托市价格,但今年却一反常态,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连连下挫,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已创出年内新低每吨1760元。
原来,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近日发出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1元每斤,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市斤最多调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
新农作物上市后最大的去向是国家收储,冠通期货指出,国家收储价格下滑10%将至少带动新粮价格下滑10%,这导致了农户种植效益下降。
山东种粮大户荆茂祥就面临丰产但不丰收的窘境,他透露自己2000多亩秋玉米丰收了,产量较往年每亩增产200斤以上,亩产达到1300斤左右,老荆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去年一斤玉米能卖一块多,但是现在玉米价格每斤只有七、八毛钱,荆茂祥测算,今年玉米一亩地少卖200多元,全年统算起来,2040亩地少收入40多万元。
目前,荆茂祥们还在等待收购的执行,而就在他们等待观望之时,国际农产品却依然大摇大摆流行于市,这是因为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到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农产品进口不断增加,出现了“边进口、边积压”、“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现象。
难进难出仓满为患
价格下跌让农民生出惜售心理,但是这并不影响市场上供应过剩的格局,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部分农产品出现了仓储难题。
秋粮收购高峰已经来临,目前产粮区正做着腾仓并库的准备,临储农产品也在加紧拍卖抛售。
然而,在库内的储粮却难抛售。
10月9日进行的国储黑龙江玉米拍卖结果显示,本次拍卖计划销售玉米234.4万吨,实际成交3.37万吨,成交率仅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仅为0.08%。
其实,今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据统计,今年临储玉米拍卖至今累计成交566.9万吨,进口玉米累计成交14.8万吨,跨省移库玉米累计成交仅1.88万吨。经过近两年的拍卖,2012年的3083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2137万吨,2013年的6919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915万吨。
在玉米之外,其他农产品亦面临同样的抛储难题。
自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7月14日的临储早籼稻拍卖周期中,每周进行一次拍卖,每周投放量大约在50万吨左右,但是成交并不理想,流拍现象居多,除了与进口大米配额挂钩的那次拍卖成交比较活跃,剩下的有成交的只有18次,并且成交率非常低,其余全是流拍。
市场人士指出,大量农产品堆积在国家粮库卖不掉,就会占用库存,进而影响市场价格,也会造成新一季粮食上市后,收购量有限。
对此隐忧,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中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通知》还指出,粮食主产区仓容不足矛盾突出,个别地区老旧仓房“带病储粮”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安全储粮设备欠缺、技术措施落后,特别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相当一部分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产隐患以及秋季结露、结顶霉变的风险;南方部分地区仓外罩棚储粮的粮温持续偏高,虫霉防治难度大;由于调销不畅,还有部分粮食超期储存,影响库存粮食质量安全。
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821亿斤,同比增加了89亿斤,目前夏季收购旺季基本结束,而秋粮收购拉开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苏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9亿斤,同比增加8亿斤。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而商品粮数量为3.98亿吨,相比之下,巨大的粮食仓储仓容缺口显现出来。
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王国富也对媒体透露:“按照全省现有粮食收储能力计算,扣除库存,只有200亿斤左右的收储能力可供收购秋粮。按照下一个收粮季1400多亿斤的新粮保守收购量分析,将有1200亿斤的仓储缺口。”
库存不减进口不辍
为何出现“储粮难拍卖、库存粮满仓、新粮难入仓”的现象?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收储是敞开收购,一些品质不高的农产品流入国库,但出库抛售时,下游消费企业却因此不愿买单,情愿用进口农产品原料。”
2015年中国夏粮实现“十二连丰”。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连续两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其中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7140万吨,同比增长12.7%。同时2014/2015年度以来,中国累计进口玉米535万吨,同比增长64%;累计进口高粱达909万吨,同比增长175%;累计进口大麦856万吨,同比增长107%。2015年前7月进口粮食7256.8万吨,同比增加22.4%。
小麦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在《求是》撰文指出,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
下游企业也倾向于采购低价进口农产品,这样就导致储粮难拍卖,甚至新粮难入仓。
“中国进口的大头是大豆,大豆主要满足谷内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日益增加的需求。近年来谷物进口也有所增长,其中用于酿酒和饲料的大麦、高粱占比较高。这是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缺口所致。”李国祥说,“不过,对于部分农产品的库存粮满仓,进口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供求格局失衡才是。”
以玉米为例,目前,中国玉米进口实行进口配置制度,进口配额每年维持在720万吨,占2015年国内消费量的比重为4.36%,而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出口量非常小。“因此,中国玉米进出口对国内供需的影响较小,玉米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李国祥说。
从供给上看,国内玉米产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维持在6%左右,供给压力剧增。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将2015/201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测值下调至2.29亿吨,较早先预测值调低300万吨。不过调低后的玉米产量仍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较上年产量增长6.2%。
从需求上看,玉米深加工及饲料消费持续低迷。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猪存栏连续9个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4%,能繁母猪连续22个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9.4%。深加工方面,6月以来,加工行业亏损情况不断扩大,近日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大成生化被曝拖欠农民粮款上亿,频临破产,后由吉林省政府接盘。整个产业来看,企业淀粉加工亏损在每吨350至400元,行业的开工率只有50%左右。
倒逼政策改革
价格是调节供需平衡的关键,但是在政策干预下,价格调节机制失效了。
由于临储政策的保护,玉米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1元左右,即使玉米年年丰收,国内市场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农户也意识不到过剩的市场关系,良好的种植效益不断刺激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全国玉米产量逐年上升,打破了以往玉米市场供需相对平衡的结构,造成了供需过剩、国储库存高企等问题。
市场人士指出,现在国货入库已经出现困难,未来国货入市能否竞争得过洋货仍是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