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期货观后感

期货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5-09 15:18:21

⑴ 反映新中国成立发展的影视,观后感

新中国,逐渐上了轨道,的确,饮食,文化,影视都在改变。影视,也许在大家口中是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也许在大家口中是非常生疏的一个词,可是影视是蒸蒸日上,据我了解现在北京已有565家餐厅完全禁烟,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将增加到1000。北京市爱卫会昨日召开扩大会议,部署未来城市控烟规划。据介绍,正在拟定的法规中,个人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的处罚拟提高到每次200至1000元。 2008年10月24日8时至11月2日14时,云南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季连续强降雨天气过程,致使多数地区发生泥石流,楚雄州成为了这次泥石流灾害的重灾区。据楚雄州委宣传部11月5日9时通报,据不完全统计,11月2日至4日,楚雄市“11·02”特大自然灾害抗灾救灾指挥部已先后向西舍路乡调派了340名救援人员,其中包括310名武警官兵、50多名医务人员。 北京市公选办公布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资格初审结果。有10个职位因报名者资格初审合格人数未达到规定的比例被取消招考。笔试通知显示,市教委副主任、市工业促进局副局长、市科协副主席竞争最为激烈。 两岸金融座谈会今天上午在台北举行,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出席。陈云林致词时指出,目前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但两岸实体经济体质不错,两岸兄弟相扶共同研究对策,一定可以度过困难。 民航西南管理局市场处一副处长告诉记者,因“返航门事件”整改要求,东航云南分公司暂停的两条黄金航线已复飞,其他顶班的航空公司也相继取消了增加的航班。然而,这丝毫没有打乱云南省培植本土航空公司的计划。记者从云南省国资委获悉,为加强地方政府对云南航空枢纽地位的支持,由云南省政府参与,以海航集团旗下祥鹏航空为平台的云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航空业遭遇寒流之际,仍在筹备推进中。 随着国家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粮食主产区农产品价格应声上涨。报道称,受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最近两个星期,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油、玉米等农产品期货价格全线上涨。在国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从10月20日到现在,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20%左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日宣布正式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录中收录了教科文组织于2001、2003和2005年宣布的90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古琴曲及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中国和蒙古共同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海口市城区主要街道口,每当红灯亮起车辆停下之际,就会有一些人窜到车流当中,为讨要钱逐车敲着车窗玻璃,这种做法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记者昨日获悉,省公安厅日前建议由海口市政府牵头,组织该市民政、城管、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联合对拦车乞讨的现象进行彻底清理。并对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其他滋扰他人乞讨者,将按照有关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 针对近期长江流域大多数地区持续阴雨天气,3日,长江防总召开紧急防汛会商会,对三峡水库近期调度作出部署。据悉,10月下旬,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同期偏多1.7倍,其中上游偏多约2.6倍。11月1日,长江干流及以南地区仍有强降雨发生,其中金沙江南部、乌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普降大范围大到暴雨,较历史同期罕见;11月2日,降雨主要集中在两湖水系,以中到大雨为主。长江委水文局专家预测,未来一周长江流域将会出现2次明显的降雨天气。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今天表示,中国自一九七八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就,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过去二十五年全球脱贫事业成就的百分之六十七来自中国。 记者从吉林省社会保险局获悉,今年1月至9月,全省共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3.22亿元,同比增加 0.83亿元,增长34.4%;9月末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达到17.04万名,为历史最高水平。

麻烦采纳,谢谢!

⑵ 电视剧坐庄 股市有关剧情观后感

没能成功救出好友的方展博,倒是不愧为阅读市场的高手。对他而言,股民关心的价格不是最重要的,高手只看市场大势,在顺势而为的操作中获利、避险。资本市场本来就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场所,不管做股票还是期货,不要总想着去战胜市场,而要阅读它、顺应它,跟随它,把它的一部分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胜果,你就成功了。计算机失灵又不熟悉原始操作方式的情况下,赛斯选择及时退出市场不失明智。但他心态大乱,失去判断形势的能力,结果输得一塌糊涂。股指期货的波段远多于股票,涨跌逆转常在瞬间发生。这种严酷环境中,心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方寸大乱注定让你饮恨终生。好心态来自自信,自信来自实力,实力来自实战。不要以为做过几次仿真交易就能应付一切,虚拟资本交易远远不如真实资本对战。如果心态尚不稳,趁早像《大时代》中股神叶天说的股票必胜法那样“及早离去”。
《坐庄》是国内首部将镜头对准证券市场“庄家”的电视剧,揭示了当今证券业的非法操作、非法洗钱和违法竞争等扰乱金融秩序的丑恶行径,是我国首部涉足股市黑幕,正面表现金融警察威严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一个阴谋互动的悚人故事:刚毕业的研究生一步登天当上了“操盘手”,他渐渐屈服于金钱:出卖色相、陷害同仁,取代经理,然后疯狂设计出一个个天衣无缝的骗局和赌局,在金融警察的打击下,走向灭亡。该剧不是对炒股事件流于表面的叙述,更没有简单地罗列侦察与反侦察的表面过程,而是注重揭示人物命运的内在思辨和深刻剖析。
剧情:囤积物资伺机炒卖为庄,为求利益最大化,庄者投机无所不用其极。刑剑峰研究生毕业就职粤兴证券公司,被富刺激和挑战的行业吸引,多种优势和机遇,在 “恩师”薛淑玉升为总经理时,一步登天当上“操盘手”,走上新时代金融“豪赌”,快意江湖的中心点。领导、恩师、情人、爱人、朋友、伙伴乃至敌人的位置不停转换;邢在屡遭隐害打击中质变:斗死薛淑玉,放任妻子挪用公款被判死刑,逼走挚友,出卖色相,陷害同仁,打法律擦边球……终成为公司总经理。然后疯狂设计出一个个天衣无缝的骗局赌局,数额之大旷古惊心……

国内第一部描写股市“庄家”的电视剧《坐庄》,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对证券业的内幕进行了挖掘,深刻地揭示了当今证券业内出现的非法操作、非法洗钱和违法竞争等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的丑恶行径。作品不是对炒股事件流于表面的叙述,更没有简单地罗列侦察与反侦察的表面过程,而是注重揭示人物命运的内在思辨和深刻剖析。在拍摄方式上,该片力图从一般的社会公案片中摆脱出来,从而更深层次地开辟一条创作新路,使全剧的艺术品位得到提升。《坐庄》用艺术的形式“执行”着证券界多年未完成的任务,那就是批判和教育操盘手,培养投资者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中国6000万股民必看的经典教材。
《股疯》剧情简介
上海股市兴起,平民百姓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诱惑。公共汽车售票员阿莉不满足平淡的生活,经股市掮客三宝牵线下她认识了香港来沪的阿伦。阿伦在香港从事炒股,此系为追寻女友而来。阿莉先是帮阿伦排队买“股票认购证”,后与阿伦联手炒股。阿莉在股市中连连得手,赚了不少钱,左邻右舍异常羡慕,要求阿莉带大家炒股。单位领导阿莉炒股并对她在工作上给予特殊照顾。阿莉虽然获得了金钱的快感,但宁静的家庭却频临破裂,她为此感到惆怅和失落。阿伦也有同感,原来他在香港忙于赚钱,结果其女友出走。阿莉的丈夫许昂在设计院从事工程设计,收入微薄,为平衡自我,他将同学的20万元拿去炒股。结果输得一塌糊涂,欲跳楼自杀,后被救下。最后在阿伦和邻居们的帮助下,许昂与阿莉和好如初,阿伦也上上海找回了自己的恋人。在邻居们的簇拥下,阿莉一家欢天喜地迁往浦东新居。
作为中国经济新现象的股票在影片中成为真正的主角。影片用轻喜剧的形式充满善意地描绘了1990年代全民炒股的疯狂热潮。在轻松平缓的叙事语气之中,透露出商业大潮和经济利益对普通民众的冲击。通过对股票市场的涨落起伏和人们生活的戏剧变化,从侧面流露出中国民众对于经济观念的转化。

⑶ 保安临守自盗读后感

其实我一直对纪录片不怎么感兴趣,因为觉得它很枯燥、乏味,听到纪录片总是让我提不起精神。最近,应社会实践部的要求,我们看了一部名为《监守自盗》的纪录片。但是说实在,在教室里看的效果不怎么好,连画面都看不清楚。不过为了完成“任务”,我又重新将影片看了一遍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
《监守自盗》纪录片在2011年2月27日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整个纪录片采用了访谈的方式,受访人物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各类数据分析,从华尔街,到政府,到经济学家,受访人物都很知名,涉及美国高级行政人员、诺贝尔经济学家、顶级银行家、金融分析师,大学教授和记者,甚至新加坡、中国和法国的政府官员等等。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本片一开始,从冰岛的美丽风景和国家破产说起,到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一众金融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粉墨登场,并以各种细致的数据与不同的条理逻辑分析,犀利而又准确地揭示这场危机背后发人深省的缺陷与漏洞,揭示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也揭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真相。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的“铁幕演说”里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或许这句话用在这部美国金融风暴纪录片《监守自盗》里面再贴切不过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影片中给我们展现了金融危机错综复杂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的松懈、法律的漏洞、金融结构体系的弊病。我们能够看出,这场危机可以说是由企业高管、政府高官和某些学者共同造成的一场惨剧。他们是体制的运行者,也是体制的监管者,甚至其中有体制的创立者。但是可悲的是,他们明知此举犯法,明知这是泡沫经济,却依然高唱赞歌,依然阔步向前。这些所谓的金融工程师们,以及那些依赖于金融政治的政客们,利用大众的短视、贪婪、脆弱等心理来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使得这场次贷金融泡沫越吹越大。而最终的结果,正如中文片名“监守自盗”一样,他们自己窃取了自己看守的财物,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酿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悲剧。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拿着高薪搅乱全球经济的金融工程师,最后却都赚得盆满钵溢全身而退。
观看完此片,我不禁联想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我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到头来也许真的就只是一场空。华尔街和政府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
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受害的,依然是那些普通民众。也就是说,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在这里,我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虽然我对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这绝对是不合理的。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这些人对于财富的追求真的达到了一种让人心惊胆寒的地步,他们人性中的良知在缺失,道德在沦丧。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极为可怕的。正因如此,世界的财富正不断的从大多数人的手里流向那极少数人。究其原因,就是金融领域缺乏广大群众的监督、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我们这些弱势群体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财富就这样被无情的掠夺吗?答案当然是“不”,我们要奋起反击,齐心合力建立一种健全、公正、合理的秩序来保卫我们的利益。即使这个世界本身并不是很公平,但是我们依然要勇敢面对现实,勇敢的生活。

监守自盗观后感(2)
《监守自盗》这部影片阐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通过冰岛债务问题展开,讨论了这场危机的前前后后。从片名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他本身就是非常确定并带有谴责的以为去将危机的始作俑者如何暗地操作并策划了这场危机的始末呈献给观众。
看过影片后,我不光对整个金融危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得到了一些启示。影片在痛斥那些贪婪的坏蛋的同时,更是将矛头对准了社会的管理者。那些坏蛋再坏,他们的目的还是合理的,那就是逐利。但是对管理者来说逐利就是另一种性质的错误了。管理者是被人民选出来服务大众的,他们的报酬就应该取决于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好坏程度,他们的逐利正途应该是把服务工作做好,跟着社会进步提高酬劳。作为规则的制定者,自己也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去捞一笔,这就是性质错误了。整个市场缺乏监管,每况愈下,最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小小的推动就触发了整个危机。那些下定了决心要推行“金融衍生不收监管合法化“法律规定、热心推动放宽政策、颁布“利富”的税收政策、可以逼迫放弃对某些公司谴责的官僚,那些把客户的储蓄存款当做风险投资,狠心推销反投保的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那些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而书写虚假文章的专家学者,都在印证着“实用主义”的影响。没有监管的整个市场在尔虞我诈中变得愈发不可控制。在危机过后的萧条中,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可是制定这些规划、条款的人呢?很讽刺的还有当初吹鼓要经济自由的那些理论家们。
在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导演重申了影片的批判主题,“导致灾难的人和机构仍在掌权”,“他们保证这一切不会再重演,当然这一切不会很容易,但那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影片拍摄的很应景,内容挖掘恰如其分值得人们深思,也引起了我对金融的兴趣。
《论语》有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想要改变现状,实现金融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固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依然要充满信心,相信一切迟早会步入正常的轨道。

监守自盗观后感(3)
“真正的工程师造桥,金融工程师造梦,一旦变成恶梦,其他人为他买单。”影片结尾中国人说的这句话,成为我所有感想的源头。
影片是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评价纪录片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拍摄者的立场。我一直觉得中立是纪录片应持有的态度,而影片中对商界人士如剑出鞘咄咄逼人的提问,却使得影片处在了中、低阶层人民的立场。但或许在这部影片中带有这样的立场也是可以接受的,犀利一点的提问,才能用核心问题直抵问题的核心。于是影片中多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眼看问题就要揭开一个谜团时,镜头前的人也将太极打到了极致。
看完全片,感觉监守自盗并非真正描述2008年的金融危机或阐述经济问题,它真正着眼点,是披在金钱外衣下的人性与道德,以及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的抉择。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让全片升华。本次的道德拷问,枪口指向了美国上流阶级——银行家、华尔街宠儿和政府高官们。
然而拿道德的眼光审视经济能有多大意义呢,我不知道。作为学生,我的道德建立在中、低产阶级的立场上,虽然代表着大多数人的东西兴许就是正义,但带着偏颇的道德去质疑他人,总让我不能理直气壮。换成上层阶级的立场,眼前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上、中、下阶层的人们,各自持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站在立场之上看待着问题,获得自己的利益,守护自己的利益,这是相当正常的行为。我相信能量和物质守恒,一个人获取利益时必将一定程度损害另一个人的利益,无所谓阶级。银行家、资本家们,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们获取利益时伤害了更多的人,于是需要被批判。
我承认他们需要被批判,但使用道德这个武器进行判断和批评,并不显得那么正义。换成那几个主张监管的人或者道德水平更高的人来管理,世界就会平安无事吗?“保护最底层者的利益,并不是他们的偏好”,但其实保护其他阶层的人们,也不是我们的偏好。我们打着“大多数人”的旗号,似乎考虑到了大部分人的利益,但我们真正担心的只是“大多数人里自己”的利益,依旧自私,并不比上流的经济流氓们更高尚。问题根源在于社会让我们有着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阶级,我们也只是凭此行事。挖掘之后发现根于社会,令人顿感无奈与无力。也许共产主义,才是解决人吃人社会的终极方法了。
明白了需要吃中药慢慢调理治本时,也应该吃点西药治标,表面的症状仍需要解决。首先是监管。纵观美国对于金融的监管法律,监管还是放松监管一直都相争不下,如果前一个法案是放松监管,那么通常会出现危机,导致政府不得不重新监管。而等一切都平复下来,政府又被利益集团游说着放松监管,说市场经济由市场自由解决,政府不能多加干预。每一次金融市场的放松监管,几乎都是自由派经济学家游说政府(或者自己成为政府决策者,如保尔森成为财政部长)。而每一次对于金融市场的松绑,几乎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如果不是08年全球化金融危机爆发了巨大问题,美国政府也不会重新走上监管的道路——通过加紧对华尔街监管的法案。
其次想谈的是大资本家们的算盘。又提到了这个阶级,我需要指出他们的自私,尽管我并没资格,但谁让你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呢。保尔森先前是高盛的老总,格林斯潘以前做过多家投资银行的董事,这些人或成为了总统顾问,或成为了财长部长,甚至是金融监管者。政府和华尔街的渊源,可以说比一条街还深。在国外,政府总是和大财团利益集团们联系在一起,互相牵制或帮助。正是这样的人进入政府,他们带着大资本家的立场,你不可能指望他们做出的决策真正考虑到中下资产阶级,不带偏向性。这里有个我比较关注的地方,为何他们要放弃在公司的高薪,转投政府呢?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就任财长后,保尔森之流可以冠冕堂皇地抛售股票,又可推迟纳税,因而商而优则仕何乐不为呢?影片提到了08年美国救市的法案,拿纳税人的钱,居然是去救济保尔森所在的高盛和其他银行,并且在退休之后,他们还可以回到华尔街和银行里去。贪婪是人的本性,但是贪婪过度,就必须受到责罚了。
通货膨胀,房价飞涨,两极分化,教育昂贵,政经一体,权钱交融......其实提到这些四字经,让我最先想到的不是美国,是中国。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真的有必要以美国为镜,好好目视自身现状了。监守自盗,监者自然有不可推卸之责任。监管者相当明白问题和漏洞,格林斯潘说“金融市场已经复杂到金融制度很难监管”的论调太苍白,监管者缺乏的不是金融知识,也不是观察力,而是去改变现状的动力。当经济危机发生了,民不聊生时,他们才会因为舆论压力而做出监管的样子。而等市场一旦复苏,监管松绑,又将再度恶性循环。这是否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呢?
我是个普通人,看问题必须带着道德角度去看,最让我心痛的,是纳税人成了最后埋单人。上流金融精英搞出了乱子,这些勤勤恳恳普普通通踏踏实实的纳税人,他们交的税被用在少数人惹出的乱子的善后上。举一个片中的例子,美国政府为了挽救其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投入巨额,纳税人的钱到了AIG,又从AIG最后到了高盛口袋中。(高盛从AIG手中买了大量保险,赌自己的客户买的金融产品CDO会大贬值,而金融危机后,的确如此,(AIG必须赔高盛巨额保险金,濒临破产)这种欺骗客户利益的行为反而让高盛赚到了。
回过头说说第一段开场白。自己读农水这门工科出身,在课程里听过一些颇有名气的教授们谈过工程,他们的着眼点其实早已超越了工程技术和工程本身带来的收益。他们放眼的是自然,是工程带给人们的福利,考虑的是工程和人、自然的和谐共存,目视当下,思及未来。“金融工程师”所做的却差强人意,利用大众的投机、贪婪、短视、脆弱等心理弱点谋求自身利益,同时给社会带来灾难。
金融行业左右手来回过过钱,依靠投机赚取高回报,这样的“经济发展”有多少意义呢,他们的付出不见得比真正工人、农民、工程师企业家这些阶层人民多。我相信真正的劳动和科技,他们是世界向前真正的动力、财富创造的根源,如果没有劳动与科技,拿钱生钱的行业无非是把钱从大多数人手中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的游戏。真正承载这个世界的,更多的是劳动者和实业家们。
最后,站在道德角度说了很多经济问题也不知道有多大意义。人性本善本恶都好,自私贪婪是人的原罪不置可否,欲望急剧膨胀之时都应该收紧自己的心。只是希望不同立场的人,能站在互相的立场上思考世界,愿共产主义不是在彼岸独自盛开的梦想。

监守自盗观后感(4)
《监守自盗》是探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本片主要是通过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要员、金融消费者等和展示客观真实的数据材料,给观众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
从影片中可以找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如下:低利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上述原因中,美国金融机构监管的缺陷和失职是主要原因,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马斯金教授曾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的监管失职。在影片中“监管”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几乎每次提到监管都意在指出金融监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失职。
美国在金融危机前采取的是“多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多重是指联邦和各州均享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是指在一个国家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美国危机前的监管机构在联邦层面主要有美国联邦储蓄系统(FRS),货币监管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储蓄管理局(OTS),信用合作社管理局(NCUA)等七个机构。上述机构的分工是:FRS、OCC、FDIC三家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SEC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CFTC负责期货交易机构和期货市场的监管,OTS负责对储蓄存款协会和储蓄贷款控股公司的监管,NUCA负责对信用合作社的监管。美国这种专业化分工和多重监管机制很长时间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这套制度在自由主义主导的美国确实支持过美国经济大繁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套制度确实让美国经济秩序极度失控。
危机并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由某个行业失控引起的,某个行业就是金融行业,而金融行业的失控的主要责任在于监管的失职。1982年里根政府实行的是金融监管宽松政策,放宽了对储蓄贷款公司的限制,允许贷款公司动用储蓄存款进行风险投资,这最终导致了80年代末上百家储蓄贷款公司倒闭,直接经济损失1240亿美元,无数人损失了一生积蓄。在这场储贷危机中,OTS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有效监管。OTS是不是应该存续存款公司的存款进行核计,是不是该对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监控,进而限制储蓄存款风险投资。在90年代末发生的危机中,针对投资银行对因特网泡沫的股票投资崩溃导致5万亿美元凭空蒸发的事实,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毫无作为。这些只是监管不力的具体表现,对于影片中所展示的金融监管失职远不于此。
在危机前美国实行的是“多边监管”机制,这种机制随着次贷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监管者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放松监管的发展,就会出现监管重复和监管疏漏。花旗在危机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监管它的不仅有货币管理署、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监管署以及交易委员会,还有其他50个州的监管机构,这些机构存在监管重复的现象。不同的监管文化、监管理念、监管标准,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确要做到高效监管确实不易。另外监管重复也可能会在造成无人监管局面,有一名美联储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没有对不断发放的抵押贷款进行深入的调查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人在进行调查,这种推脱中可以看到多重监管缺失是会导致无监管局面的出现。当一个金融机构处于低效监管或者无监管状态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出现类似抵押贷款呈倍数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多标准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各监管机构监管区存在监管漏洞是很正常的,于是就出现了影片中呈现出的诸多监管真空。随着金融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品蓬勃发展,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各类金融企业把焦点瞄准了衍生品交易。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萨默斯部长合作提议金融衍生品不应受到监管,2000年12月国会通过了商品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禁止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受法律约束的衍生品交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愈演愈烈。除了传统的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新出现的CDO和CDS等金融衍生品在不受监管的前提下为投资银行所用来大发财。抵押债务责任证券和信用违约互换都是风险分散、收益极高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都处在资产证券化的链条中,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放贷者不再担心还款,投资银行同样也不在乎,于是销售的CDO越来越多,在短短三年内抵押贷款总量增加了四倍,这使得原本就不稳定的金融交易市场不稳定性倍增。除了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外,对冲基金、私募基金、高杠杆率运作等也都处于监管真空或监管不充分。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产品和交易逐渐酿成此次金融危机。
08年金融危机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打上“3A”标志的次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3A”是谁给的,当然是美国的评级机构。我记得影片中对冲基金经理说:“有价证券没有评级机构的认定就买不出去”。由此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金融交易链条中,评级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向标和导向。但是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却没有尽好自己的责任。一方面评级更新比较滞后,另一方面美国的评级机构评级与评级费用呈正相关,评级越高,评级费用也就越多。穆迪作为最大的评级机构,其利润从2000年到2007年番四了倍。于是“3A”证书也就成百上千的发放出去,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被评级,甚至五大投资银行在破灭前其评级仍至少是A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评级机构的贪婪行为并没有采取措施,这也助长了评级机构进行虚假评级。如果对美国的信用评议制度进行规范化和立法化,把它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那么次债的破坏程度就不会那么深,次债危机的影响也会减少。可以说疏于监管的评级机构发出的引导投资者投资的“3A”次债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此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银行利润上涨以及房地产价格下降带来的资金断裂,这其中监管失职负主要责任。业主公平保护法案广泛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对抵押贷款行业进行规范,但是格林斯潘拒绝使用,抵押贷款行业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泡沫期间没有对投资银行进行任何调查。疏于监管的抵押贷款行业发放巨额得到贷款并且获得巨额利润,全国信贷公司放出970亿的贷款从中获利110亿美元。在次贷证券化的链条中,风险巨大在于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个未知数,当消费者还不起次贷时,次级债就欠款,进而使得银行或者信托倒闭,接着联储调控,从而信贷紧缩,之后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断裂短缺,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就是如此。
把油轮比做的市场,为了防止巨大的油轮倾覆后原油泄漏所以要把巨大的油轮用水密隔舱加以分割,而市场中的监管机制就相当与于水密隔舱,监管失职或放松监管就相当于去掉这些隔舱,没有隔舱的油轮容易发生原油泄漏,所以要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必须要监管有效充分。

⑷ 西部地平线上的日落读后感悟

[读后感悟:地平线上的桅杆]但我不太同意《十年一梦》这个书名,这让我联想起才子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窃以为多了些伤感和无奈,少了点平和和坦然,读后感悟:地平线上的桅杆.我基本同意青泽先生的一个观点,就是奉劝试图进入期货投资领域的人在没有充分认识期货投资本质之前,不要轻易尝试期货投资.我们很清楚一点,我们这一代期货人注定生活在没有大师的时代,这是命中注定的悲伤,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孤独的探险.当你选择当了一名期货操盘手或是投资者,你必须搞清楚,你在做什么?做期货十三年来我总想起两个人,一个是司马迁,一个中华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我在猜想,如果当初他没有受宫刑之苦,是否还会有《史记》?另一个是贝多芬,如果他的耳朵不聋,是否会有《命运交响曲》传世?困难困苦,玉汝于成.叔本华是个天才,所以他疯了,但他的话太有穿透力:一棵大树想要到达天空就必须进入最深的土壤,他的根必须进入地狱,深深进入,这样树顶才能达到天空.我在《独自行走在天堂与地狱之间》一文中引用过一段文字:人的成功有五大要素--命、运、风水、学习、为善.这一点与期货交易非常相似,但你必须用时间、过程和经验去积存,时间到了,自然体会到大道至简.--读青泽先生《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札记做了十三年,我一直有个冲动,无论成败与否,有一天我会将自己的经历形成文字,算是对自己的一生有个交待,当然是在生命结束的前夜或是退出江湖以后.十几年来,在期货市场的沉浮之间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和辛酸,但我一直疏于作文,只习惯于日记,网上已经有太多的论坛和博客,我相信真理总是在宁静中被了悟的,因此我更多地习惯于思考和观察.突然有一天于万籁俱寂时写了一篇短文《独自行走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纯属草根习作,承蒙网友厚爱而转载,心中仍有几分忐忑.不料却与青泽先生的大作几乎同名,好在青泽先生的大作第二版《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很快出版,算是消除了些许误会.与青泽先生相比,我显然没有他当众刮骨疗伤的勇气,能够对自己人性上的弱点进行如此深刻的剖析和自己所经历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误进行回忆与总结.与我所了解和读到的国内操盘手的著作相比,青泽先生的大作尽管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究其对期货操盘的理解深度和境地及其对期货操盘手职业素养的理解深度,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堪称国内期货操盘手记之中的力作.他毕竟只有十年的操盘手经历,客观的讲,我的理解是,一个期货操盘手没有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砺,没有极其成功的、长达几十年稳定的账户盈利作为实证,操盘手的手记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这里我绝对没有贬损青泽先生的意思,相反,尽管没有人和青泽先生的期货投资经历完全相同,但青泽先生在书中通过表达的和描述的成长经历以及提炼十年期货操盘经历而形成的观点和体会,正是几乎所有还在坚韧坚持期货投资的探究者共同思索的问题,并且多少年以后,仍将继续面对.从极终意义上讲,期货投机客注定是永远的探路者."个人外汇账户"华尔街没有新事物,这个市场古老的就像山一样.人性是我们永远的敌人,期货投资是一项非人道的行业,人性的弱点将不停被放大,优秀的期货投机客必须是处在半人半神的状态.很多年以前我在日记中写到:每一张单子无不折射出人性的色彩.所以我十分赞同青泽先生在书中的观点: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哲学的抽象思维模式,不要因为一个升降单位而贻误时机.也许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投机者把握市场运动的脉搏,领悟到市场交易成功的奇异,读后感《读后感悟:地平线上的桅杆》.一个高明的投机大师的修养和境地往往与哲学家属同一层次.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十分有名的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可以走多远."但我担心,青泽先生的大作或许是阳春白雪,在这个功利化盛行的时代,先生的观点绝对不会成为速效胶囊,他在书中所描述的投资经历我感同身受,无需评价,但真正的期货投机客一定会从他的字里行间里引起内心共鸣.我注意了书的发行量,区区10000册,我不禁想起了印度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奥修的一段话:"据说在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全世界只有十二个人,理解他,知道他在说什么.然而即使这样也足够了."十余年以来,期货投资不仅已经边缘化,而且已经被妖魔化了.当年期货被给予"一夜暴富"的"盛名",结果很多人却为之倾家荡产.就是现在,尽管期货市场已经相对规范,进步了许多,但期货投资必定是亏多赢少的市场,期货投资也绝对不应该成为绝大多数人可以涉足的市场.问题是很多人还是没有弄清楚期货投资的定位.刚刚发生的"中航油"事件和"中储"事件还余音绕梁,国际期货市场上"围剿中国"的观点时有所闻,国有禁止国有企业进入期货市场的规定仍然白纸黑字.面对已经运行了四年的全球商品期货牛市格局却仍然有很多所谓期货专业分析师仍在振振有词地批判国际基金和国内主力操控价格,悲哉期货!殊不知多少国际重量级基金也曾在期货市场亏得体无完肤!殊不知多少年前没有中国参与的国际期货市场价格一样波澜壮阔、大起大落!可是我们不要忘记一个重要的事实,不也有江恩、罗杰斯们几十年来在期货市场长期稳定的盈利吗?!如果一个市场有那么一些人在稳定盈利,说明这个市场一定有某种规律可循,遗憾的是,命运有时候只是用我们的缺点和无知推动我们前行.《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至少和试图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失败源于我们的无知和盲动,我们的些许成功源于我们的努力和正确思维.过去的痛苦只能成为我们正确理解这个市场的必由之路,失误和失败其实是期货投资的有机构成部分.但我不太同意《十年一梦》这个书名,这让我联想起才子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窃以为多了些伤感和无奈,少了点平和和坦然.我基本同意青泽先生的一个观点,就是奉劝试图进入期货投资领域的人在没有充分认识期货投资本质之前,不要轻易尝试期货投资.青泽先生引用本杰明的一段文字很精彩:在投机方面的培训,无论多么精妙多么全面,对个人来说都埋下了不幸的根源.许多人都是由此被引入市场,初期小有收获,最终几乎人人惨败.但这并不是说我已经消沉了,恰恰相反,和青泽先生以及很多期货人一样,我们所从事的期货投资绝对是一项顶尖级的行当,怎么形容期货投资的难度都不过分.1720年春天,牛顿卷入了著名的南海公司股票投机事件,南海泡沫的破灭使他最后损失了20000.他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股市的曲线和人性的疯狂.1929年,英国首相邱吉尔访问美国,在参观了纽约华尔街股市后,深深地被那里紧张而热烈的气氛感染,于是决定小试牛刀.令邱吉尔没有想到的是,是不论出身的,他的第一支股票很快就被套住,这使他很没面子.于是,他又盯住了另外一支很有希望的绩优股,但股价仿佛有意跟他过不去似的,一路狂跌,邱吉尔又一次被套牢了.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邱吉尔每每交易,却每每陷入泥潭,终于"破产"了.以邱吉尔之大家智慧,竟然在股票市场大败而归!我们很清楚一点,我们这一代期货人注定生活在没有大师的时代,这是命中注定的悲伤,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孤独的探险.十余年的经历绝对是成为大师必须经历的路程,青泽们的存在,让我们知道,有很多很多期货人在奋进,在赶路!让我们知道,在极度边缘化的角落有人呼吸急促地在凭着盲杖探究前行!十余年的磨练,我们似乎已经看见了海平面上出现的桅杆!人活在世上干什么行业也许是天意,干好一个专业绝不取决于运气.当你选择当了一名期货操盘手或是投资者,你必须搞清楚,你在做什么?做期货十三年来我总想起两个人,一个是司马迁,一个中华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我在猜想,如果当初他没有受宫刑之苦,是否还会有《史记》?另一个是贝多芬,如果他的耳朵不聋,是否会有《命运交响曲》传世?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名期货投机客,如果没有经历过撕心裂肺的痛和失误,他就不可能拥有全世界!叔本华是个天才,所以他疯了,但他的话太有穿透力:一棵大树想要到达天空就必须进入最深的土壤,他的根必须进入地狱,深深进入,这样树顶才能达到天空.树必须接触到两者--地狱和天堂.其实,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我们的先辈曾经做过的,我们正在经历的也是我们的先辈已经经历过的,当然我们的后辈必将继续去经历,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的战争的敌人是--永远的人性.我在《独自行走在天堂与地狱之间》一文中引用过一段文字:人的成功有五大要素--命、运、风水、学习、为善.前三条我们无能为力,但后两条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期货投资绝对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的艺术,在没有触及到市场本质以前,让我们耐心赶路,耐心修行.或许我们是针尖上的舞者,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在针尖上如履平地,那是命运对我们最好的奖赏,也是生命中最灿烂的幽默.我的意思是,如果有一天你做期货到了没有痛苦没有快乐的境地,只有生命本体感受的境地,你已经达到了生命所能达到的最高理想."当鞋子合适的时候,脚被忘却了."有人说你做了多少年期货其实并不说明什么问题,窃以为此言差矣!青泽先生在书中有一句话我十分赞同:华尔街的一位操盘高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投资绩效完全在于我28年来错误经验的积存.在某种意义上讲,期货投机客和老中医是一个行当,真正的老中医年龄不会小于50岁,甚至更高.和西医相比,我认为中医更为精妙,悬脉问诊,精妙到只需一根丝线就可以诊断出你全身的阴阳是否协调,看看你的脸色就可以知道你的五脏六腑什么地方出问题.望闻问切而知阴阳调和,尤其是相同的药方可以有不同的药效,不同的药方却可以有相同的疗效!与西医相比,中医更注重身体系统,而不是疾病本身.这一点与期货交易非常相似,但你必须用时间、过程和经验去积存,时间到了,自然体会到大道至简.上帝总是帮助自助者.如果一个投机者自己不能挽救自己,谁还能帮助得了他呢?青泽先生是学哲学的,所以他在书中引用的一些哲学观点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特别观赏他所引用的一段话:挽救灵魂的唯一方法是禁欲、牺牲及对简单和朴素毫不动摇地坚持.在某种意义上说,期货投资是离生命本源最近的行业.如果命运可以重新让我选择,我绝不做期货.如果命运让我现在选择,我或许已经无需选择.〔读后感悟:地平线上的桅杆〕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94ejf7 2014-12-14

⑸ 《华尔街幽灵》的读后感

[《华尔街幽灵》的读后感]

进入这个金融市场以来,看了太多的书——股票的期货的,投资的交易的,技术分析的数据分析的,策略的心理的,不一而足,《华尔街幽灵》的读后感。

随着所看的书越来越多,交易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也逐步从一个菜鸟进化成了老鸟。

当然,看的多了,也就有了总结和分辨的能力,发现大部分成功人士所倡导的原则都是相似的,而其本质的核心内容基本就是相同。

通过一本又一本的书验证了这个事实之后,我就很少再买书,因为这些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核心内容,那么变换的书名和封面又有多少意义呢?

这个观点一直持续到了《华尔街幽灵》的出现。当然,我也不想神化此书,我相信每一本书都有其核心内容,只要读懂了这个核心,那么这本书的精髓也就吸收到了。

其核心内容不过三法则:

法则一:只持有正确的仓位。

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非凡之处,实际上我认为假如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话,那就是这句了。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交易类书籍中第一强调的就是止损的重要性,通过止损来保护我们的本金免受太大的伤害。止损的潜台词就是,除非通过止损来被证实是错误的,否则你持有的仓位就是正确的,这是两种法则的本质区别。恰恰相反《华尔街幽灵》则认为交易是失败者的游戏,就是说未被证实是正确的,那就是错误的。按照幽灵法则一,只要在我们认可的范围内,不出现上涨的仓位,就应该被清除。这相比止损法则要主动得多,而且此时被清除的仓位可能还是小有盈利的,即便是出现了损失,其损失也会比触及止损位而产生的被动止损要少得多,读后感《《华尔街幽灵》的读后感》。根据我以往的经验,那些最终产生损失的止损交易,通常都是一开始就出现损失的交易。

法则二:对正确的仓位加码。

这是所有赢家的秘诀。没有这一条,我们就会陷进纯粹的概率游戏中去,为了赢得胜利我们只能不断地追求提高我们的胜率,可事实已经无数次证实了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的胜率是有限度的。有了这一条法则,我们就可以在正确的时候不断地加码,以扩大我们的胜利果实。索罗斯就是其中好手,有一次米肯朱尔持有30亿美元的英镑头寸,索罗斯知道后讥讽他“这也叫做头寸?”并鼓励他将头寸加倍,最终量子基金的英镑头寸超过了100亿,造就了战胜英国央行的辉煌战绩。在实际应用中,法则二对股票的波段操作也很有帮助,不过其对盘中交易的帮助并不大,关于这一点《华尔街幽灵》也用了不少篇幅说明,对于盘中交易更合适的是直接建立足够大的仓位,这是因为交易周期和模式不同造成的。

法则三:放巨量后两三天内全部卖出。

《华尔街幽灵》也承认,并没有一个完美的卖出法则,法则三只能是针对特定状况的。我个人认为幽灵三法则中,这个法则三可谓是鸡肋,因为对巨量的定义随着实际情况中成交量的变化情况,这个法则三的可操作性是比较低的。而且,我也认为,实际上法则一已经兼顾了卖出法则。只要上涨的情况不再符合你原来的预期,那么就应该果断卖出。

幽灵的法则可不是纸上谈兵的东西,其对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大的。就拿我近期的权证交易来说,我的风格是在权证价格启动的初期介入,这样就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判定错误,直到止损的时候,往往已经造成了足够让我心疼的损失。自从学习了法则一之后,只要买入后价格不是迅速上涨,我很快就会卖出,这样就节省了很多的止损损失,甚至有时还小有斩获。这也是我对幽灵法则这么肯定的原因之一吧。我要说,单凭这一条,就已经值回书钱了。

〔《华尔街幽灵》的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⑹ 看了《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怎么写读后感

先介绍这本书写了哪些内容。
然后结合这些内容谈目前1-2个品种的当前走势,言之合理即可。
然后分析你以前做的单子,哪些是哪些形态。
最后做个总结,说哪些内容合适,哪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以上是我的思路。

⑺ 关于抗战题才的电视剧,50字,读后感.

亮剑观后感600字
《亮剑》成功地塑造了李云龙这个角色,把他好战、善战、直率、蛮横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点子特多、不按照战争游戏常规作战、敢于抗命、尊重战场实际、有点歪邪的主角,也是一个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个精忠报国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真实的中国军人形象的再现。在李云龙身上是有一股“匪气”和“霸气”,他酗酒、骂娘、脏话常挂在口头,“老子”不绝于耳,这看上去不符合革命军队军人的作风行为,可他不失为一个真正的军人,这都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产生的一个军人的毛病。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高大、完美”的眼光来审视电视剧中的主角人物是可笑的,电视剧也应该尊重现实生活,更要尊重人格的发展人性的张扬。为什么一些人就那么的委曲求全呢?为什么总要按照“文艺标准”的那一套路子来欺骗观众欺骗自己呢?李云龙身上的缺点只是玉之瑕疵,并不会暗淡他身上熠熠生辉的中国军人之勇猛智慧爱国的光芒。


难道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中就不存在这样现象?一个军人就不能在战斗之余休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放松一下自己的精神?李云龙这个人物非要塑造的完美无瑕不可?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部电视连续剧那就看头不大了!不要说其他人,我就是不看这样的电视剧,像那些个谈情说爱、整天无所事事、只会耍嘴皮子、人能飞天、气功如炸弹之剧我是绝对不敢苟同的。李云龙在战场上竟敢胆大包天“抗命”,这在许多人眼中就是大逆不道,君不知“军令如山倒”?!但是也确实存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在抗战时期,战场上敌我双方战况瞬息万变,对于在那个血雨腥风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军人们来说,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争取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消耗敌人,那将有利于保存自己壮大自己的力量,难道我们作期货就没有可借鉴之处吗,偶尔有过“抗命”也是在战争中允许的也就是说确实存在这种状况。这并不是《亮剑》的败笔,而恰恰是《亮剑》区分其它按照常规逻辑铺就的电视作品之亮点。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这就是本剧导演所要向观众传达的一种“亮剑”精神!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这是《亮剑》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壮烈,在于军人的胆识和骨气,在于充盈其中的英雄气,也就是剧中所说的“亮剑”精神。《亮剑》的热播的确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不用论人物的真实性,可能是一个人的身影,也可能是多个素材合成的人物,不必深究。无论怎样毕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的硬汉形象,为这个人感动,为这个集体感动。一个大老粗的带兵者,形象的在剧中灵活表现,给人的印象是颇深的,毕竟这是戏,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我觉得李幼斌是好样的!说实在的,《亮剑》这部片子所塑造的李云龙有血有肉,棱角分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视作品。艺术创作是讲究规律的。这个规律的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毫无疑问,《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一个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这个李云龙,对国家、对民族、对****大业有着无比的忠诚。这个人的“粗口”不仅不让人感觉反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这个人的大大咧咧也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将风度。个人感觉,这才更像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相反,如果一味要照顾什么“高级干部的整体形象”,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处理方式,那么,这部电视剧的魅力至少会降低一半。

⑻ 急求2012新闻联播观后感 400字

正值日本核危机愈演愈烈之际:

首相和新闻发言时一身西服亮相,脱去了前些天的作战服。此一则。

在日本的中国大熊猫出来见游客了,游客络绎不绝。此二则。

目前,中国除了西藏,各省市自治区都监测到了核尘埃。此三则。

石油和黄金期货价格大涨。此四则。

日本考虑改变能源结构,此五则。



从日本核危机一开始,心里就有一个疑问——最先进入核反应堆的日本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部队到底在核反应堆里做了什么?堆心现在真的融化了吗?日本是不是刻意夸大宣传了这次核危机?日本政府真如新闻报道里那样效率底下反应迟钝,错过了最佳的核危机干预时间?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许真想永远是一个谜,但总会有些“蜘蛛马迹”。

又想起核危机期间,俄罗斯曾派出侦察飞机(当时心里还在想,俄罗斯真不厚道,乘人之危。现在想想俄罗斯做出的是本能的反应,任何一个国家在涉及到自身安全的时候都有必要查清邻国的动向。日本在核反应堆的事情上云里雾里的,俄罗斯派侦察机去搞清楚状况是很有必要的),日本自卫队反应速度奇快,立刻派战机升空拦截。这点小事都有时间去顾及,说明日本的管理水平还是很高的。核反应堆这么大的事情,控制棒居然没有插进去?!这更加加深了我的疑虑。

如果日本这次真的是在全世界面前表演,那他绝对不是在裸奔,而是有很深的内涵。结合利比亚局势,顺理成章的得出一个结论:两个地区,同时演了一出戏。用利比亚局势推高石油价格,用日本改变能源结构(煤炭发电替代核能发电)推高煤炭价格。用世界性的通胀消耗中国的美元储备,辅之以其它手段。中国的美元储备消耗殆尽之时,便是中国恶性通胀爆发之时。中央用铁血手段控制通胀,资金链断裂,经济立刻陷入萧条,好比是休克,同时经济陷入紧缩。之后,潜伏在银行里的国外资本出动,轻松廉价收购国内优良资产,控制国民经济要害部门,包括银行。中华自此万劫不复。

局势已经谋划到如此精妙的地步,何止是后心冷汗。

放开别人的手脚,让其掠夺,边观种种,悲愤之极。

有人说,欧美打利比亚卡扎菲政府打得好,是民主对独裁的胜利,兄弟我只想问一句,你有没有智商?买盐的时候有木有考虑过酱油的感受?脑残至此,无盐以对,还是炒菜多放酱油吧。

人家给你一个甜头,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让你向钱奔的时候,已经在圈套里了。

里面有两篇

⑼ 保险观后感言100字

《成功保险代理人营销的100个细节》
本书结合了学理与实战经验,通过作者自身十几年来在大型金融、期货、保险机构的亲身体验,并融会贯通其精华,以其敏锐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苦心孤臆,完整地呈现一个卓越、成功的营销人的画像,而且深入浅出,纲举目张地具体列举各技巧实操方式,实为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营销实战工具书。本书还结合了心态激励、行销规划、沟通技巧、个人潜能激发等众多相关知识、理论,并以刘俊先生多年营销实战及团队治理经验,可谓独树一帜、见血封喉!

态度决定一切,朋友就是见过多次面的生疏人瞄准目标,点燃梦想,好听的话靓如珠玉,高尚的行为会说话。本书结合了学理与实战经验,通过作者自身十几年来在大型金融、期货、保险机构的亲身体验,并融会贯通其精华,以其敏锐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苦心孤臆,完整地呈现一个卓越、成功的营销人的画像,而且深入浅出,纲举目张地具体列举各技巧实操方式,实为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营销实战工具书。

⑽ 《327国债事件》。。怎么写读后感想救命。。

请参考以下这篇文章:

327国债事件“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商品期货市场反思与借鉴(5)

(作者:常清 教授、博导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

反思过去,最值得一提的是“327国债事件”。在1990年代初,中国进行期货市场的试点是很

成功的,不仅在很短时间内大宗商品的交易很活跃,而且开始了国债期货交易。到1995年,试点已成全面发展趋势。但由于出现了一些恶性事件,导致政府对期货市场进行全面治理整顿,致使期货市场发展形势急转直下。从历史角度讲,“327国债事件”是一个转折点。

关于“327国债事件”,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研究颇为深入。但我在看资料时始终感觉许多研究者并没有切中要害,而是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不必要的非难。

“327国债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国债期货交易过程中,由于空头大户亏损累累,为免遭“爆仓”的不利局面,利用上海交易所计算机交易系统的不完善,采用严重违规手法,透支几十亿元保证金,做了近千万手的合约,8分钟内将”327“国债期货品种单位合约价位压下跌4元。由于其违规非常明显,上证所发现之后,宣布尾市327品种成交无效,并不得不采取暂停国债期货自由竞价交易等措施。

“327”事件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3月份的第一周暂停国债期货自由竞价交易,尤其对“32”7品种进行协议平仓。其后,从3月7日起,恢复了除“327”品种以外的其它品种的自由竞价交易,但规定一律只能平仓,不得开新仓,并将保证金从原来的每合约500元提高到2000元,且每笔最高申报数量不得超过1000手合约,同时将涨跌停板限为涨跌0.50元,并相应提高进入交割月份的保证金标准,使国债期货在爆炒之后逐步降温。从3月13日起,上证所价格涨跌停幅度调整为涨跌1元,并且允许开设新仓,才开始了正常的交易。

从以上史实事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导致“327国债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直接原因在于交易者。万国证券公司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依仗自己的政府背景和财大气粗而不尊重市场,认为市场价格可以短期内被操控,所以才用透支的方法打压市场。当时消费物价一直沿上升通道不断上涨,而根据物价指数计算的保值贴补率势必逐月提高。当万国证券等大户认为国债价格被高估之时,在市场上做空,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明知做错了方向却不认错斩仓,反而加仓,最后孤注一掷,透支打压市场,造成公司破产。这种交易的不理性正好与当时巴黎银行交易员尼克·里森是一样的。

第二个原因在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一个现货交易所,没有按期货运行规则进行设计,才出现了问题。期货市场有保证金、每日结算等制度管理风险,当时上证所不实行严格的保证金制度,万国证券在没有保证金的情况下,可以透支几十亿进行交易,才出现此类事件。与此同时,

327国债在各个期货交易所也同样进行交易,交易量并不少于上证所,但由于期交所有一套严格的管理风险的制度,所以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327国债事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今天金融期货再开要汲取什么教训呢?

首先,要充分认识期货市场运行的规律性,按期货市场的规律办事。不能像上证所当年,期货现货不分,不按期货的原则管理。

其次,要对投资者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当时的上证所认为券商财大气粗,透支交易不会有风险,所以才给券商透支额度的,而其它的中小投资者都是保证金交易。我们千万不能以注册资本大小看承受风险的能力,而应以风险管理的制度管理风险。

再次,要认识到专业化分工的道理。当时327国债由期货经纪公司代理,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很成功,只是上证所出了问题。反思过去,上市股指期货这个期货品种,只能由期货公司专营代理,在期货交易所内运营。证券公司的长处不在于此,若用证券的思维和管理来运营股指期货,将来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期货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融服务额 浏览:276
港币和人民币间的汇率 浏览:161
基金理财课程靠谱吗 浏览:86
常升集团 浏览:829
期货应该怎么玩 浏览:476
软件贵金属成交量不对 浏览:899
首家大股东被强制平仓 浏览:713
金融机构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应对 浏览:75
股票属于债证券 浏览:245
创业融资担保出问题了 浏览:587
商业信托法香港 浏览:191
房产如何抵押给非金融机构 浏览:59
建行贵金属纯度 浏览:659
证券从业人员炒美股 浏览:322
上海哪个证券公司佣金最低 浏览:748
理邦仪器股票 浏览:571
安信证券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641
最低涨幅股票 浏览:418
中小型企业融资与金融服务 浏览:807
丝绸交易所概览 浏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