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货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人民币系统框架的核心要素为“一币,两库,三中心”
根据《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的阐述,数字人民币系统框架的核心要素为“一币,两库,三中心”。其中,“一币”指央行数字货币;“两库”指的是数字货币发行库(存放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和数字货币银行库(商业银行存放央行数字货币的数据库);“三中心”指的是认证中心(负责身份信息管理)、登记中心(负责数字货币权属登记)与大数据发行中心(负责对反洗钱、支付行为等分析)。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银行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② 央行降准启动,外汇市场会受到哪些影响
降准就是往市场投放了增量的人民币,从供求理论来说:短期来看,人民币相对于其他外币会有贬值的压力,尤其对强势美元会加大贬值的趋势。当然,这也不排除是央行主动加大对美元贬值的力度导致,因为外汇储备管理的边际成本已经比较高了。对于投资者来说,人民币对美元有贬值的趋势,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市场的风险偏好,
③ 如何发展我国外汇市场
发展外汇市场是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外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金融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基础。面对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加快中国外汇市场的建设步伐。基于国内转轨经济的背景,中国外汇市场走的是一条政府推动型、而不是自然演进型的发展之路,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政府干预,科学培育和管理外汇市场。
1.巩固微观基础,改善宏观环境。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高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优化商业银行外汇交易行为;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推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它们与外汇市场的协调发展;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形成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程;建立和完善发展外汇市场的配套法律、法规,约束交易主体行为,保证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
2.加大产品创新投入。市场上交易品种的多样化既可保证汇率形成过程体现现实和潜在的供求关系,也可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多种避险工具。在完善现有的产品和业务外,应加强对产品的研发力量和资金投入,进行新产品、新业务的需求调研、论证、推介和开发。
3.加强外汇市场的流动性。一个流动性好的产品会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交易,主体的参与反过来又增加了该产品的流动性。从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环境看,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是推动外汇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4.改变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角色定位。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动
力,应逐步减少对外汇市场的持续直接的干预,只有在全面掌握市场交易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来进行间接的干预,才能有利于外汇市场的发展。
5.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数量。 首先,商业银行是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应提高有竞争实力的各家商业银行的市场参与度,改变少数几家大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绝对领导地位,促进公平竞争。其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具有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和良好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外汇市场发展的又一推动力。应扩大投资渠道,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积极性。可以推出美元兑欧元等交叉盘的报价,也可以改变现有的报价方式,将4种货币的交易基准价格统一为美元的基准价格,再进行套算。这样就可以为那些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改变其被动地位,加强其在外汇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运行机制。再次,应逐渐允许非金融企业进入外汇市场从事交易活动,为外汇市场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外汇市场的广度,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
6.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监管效率。尽快建立完备的信用数据库,根据交易主体的资产负债、经营业绩、信用记录等资料评估其信用情况,以防范信用风险,保障市场的稳健发展,
加强市场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外汇市场的透明度。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预警和评估,完善市场自律机制。建立有效的电子化监管系统,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中央银行应继续监督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承担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责任,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监管者应公平对待不同的交易主体,不能让任何交易主体享有特殊待遇,为外汇市场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7.建立实需性交易与金融性交易相结合的外汇市场。目前我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主要是配合结售汇制度下外汇指定银行平衡结售汇交易产生的头寸,商业银行并不是基于营利目的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而只是为了履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结售汇周转头寸的管理规定。这显然与商业银行的营利性原则相违背,也不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要求。而实际上,各交易主体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其实需性的需求趋于下降,金融性需求趋于上升。因此,应逐步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拓展外汇市场的金融性交易,这将有利于提高外汇市场的活跃度,扩大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
8.建立非集中的交易中心和独立的清算机构。外汇市场交易的发展趋势是逐渐采用远距离的场外交易市场的形式,交易主体将通过计算机获得市场信息并进行交易行为。因此,目前的外汇交易中心将最终发展为非集中的无形市场,而中国正逐步推进非集中外汇交易市场的形成。目前集中的清算风险大,不符合国际惯例,清算机构应该发展为不再从属于中央银行的一个独立的商业实体,并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运营,一方面可以使外汇交易中心摆脱承担的清算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交易主体控制自身的经营风险,从而达到完善和发展外汇市场的目的。
④ 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分析
1、国内外央行纷纷开启数字货币布局
从数字货币布局来看,近年来,多个国家开启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部分国家已迈过研发阶段,发行了数字货币。不过,各国发行或计划发行的数字货币具备不同特征,差异性来源于发行机构、应用领域、数字货币采用的技术等。
图表1:2020年以来部分国家数字货币进展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银行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⑤ 外汇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外汇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回局”的答篇章里还提到,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逐步建立外汇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改进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
⑥ 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如何未来应该怎么发展
本文核心数据: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人民币外汇储备规模、人民币外汇储备占比
1、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稳进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超越日元和英镑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于2012年设计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变化趋势来看,2010-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由0.02增长提升至了3.03,处于趋势上升通道。《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达到5.02,同比大幅增长54.20%。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在2020年上半年超过日元和英镑,并连续三个季度在主要国际货币排名中位列第三,但与美元和欧元的国际化指数仍存在较大差距。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金融行业创新趋势与企业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⑦ 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历史很急啊!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过去30年中,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适应和促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过去30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1978~1993年,改革开始起步,以双轨制为特征。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建立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管理体制。二是1994年到本世纪初,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外汇留成与上缴,实施银行结售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国外汇市场,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初步确立了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地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时期我们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汇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外汇管理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发挥利率、汇率的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30年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
第一,人民币经常项目分步实现了可兑换。改革开放之前,外汇统收统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所有外汇收入上缴国家,外汇支出由计划分配。1979年以后,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在外汇分配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随着留成比例逐步提高,市场调节外汇收支的作用不断提升。1994年,实现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取消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限制。1996年12月,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取消所有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的限制,所有经常项目外汇交易只需以真实性为基础。此后,不断简化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程序和凭证,逐步允许企业按需保留经常项目外汇,对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全面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
第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逐步提高。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也不接受外商投资。1979年以来,坚持审慎开放,按照“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的次序,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适度对外借债、建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序对外开放境内证券市场,到实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企业外汇强制调回要求及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7大类43项资本项目交易中,我们严格管制的主要是针对非居民在境内自由发行或买卖金融工具、非居民在境内自由发行或买卖金融衍生工具、居民对外借款和放贷等几项,限制较少或实现一定程度可兑换的共计二十多项。
第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改革开放之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由官方确定,实行固定汇率,汇率只作为核算工具。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外汇留成制度的实行,开展外汇调剂业务,形成官定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 1994年初,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转向由市场决定。2005年7月,进一步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汇率弹性进一步扩大,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第四,外汇市场建立并获得长足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外汇高度集中管理,没有外汇市场。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1994年,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对客户的结售汇市场。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继续改进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增加市场交易工具,进一步理顺供求关系。目前,初步形成了外汇零售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相结合,竞价和询价交易方式相补充,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类型外汇交易工具的市场体系。
第五,外汇统计监测体系不断健全。1981年,我国制定了国际收支统计制度,自1982年开始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1985年起向社会发布;2005年起发布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06年起发布国际投资头寸表;1986年开始外债统计;1994年开始银行结售汇统计;1996年开展跨境资金流动统计,2003年正式运行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系统,2005年运行高频债务监测预警系统和市场预期调查系统。目前,已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要求、适合国情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制度。
第六,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极小。1994年以后,适应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以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完善储备经营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建立以投资基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逐渐从侧重短期流动性管理转向长期多元化投资管理,建立较成熟的策略研究、投资决策和交易执行体系,形成较完善的业绩评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架构。通过积极专业的投资、有效控制风险,实现了国家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实践证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特别是涉外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收支与经济总量之比从1982年的19%提高到2006年的126%,年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前三位,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位于前列,外贸外资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我国外汇资源配置已经实现由计划分配到市场配置、由稀缺到相对充裕的飞跃。1994年以来,除1998年外,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2007年年末外汇储备增至1.53万亿美元,储备规模排名世界第一。从2003年起,我国由对外净债务国转为净债权国,2006年年末对外金融净债权达 6621亿美元。外汇管理方式则逐渐由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督,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在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国际经济风险的防范。
经验和体会
回顾30年的改革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随着市场化、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新事物、新矛盾不断涌现,对外汇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挑战、新要求。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根据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在人民币可兑换、汇率形成机制、外汇市场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突破,不断消除影响涉外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体制机制障碍。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思路、转变管理方式,从重点管流出转为对外汇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从事前审批、直接管理为主转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总表 (1950~2007年)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服务大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0年的实践证明,对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当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要注意妥善处理推进改革与创新管理的关系,通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增强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改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有效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增加就业的压力很大,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宏观调控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经济金融体系整体抗外部冲击的能力有待加强。作为发展中大国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后发国家,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必须把国情意识和世界视野相结合,既要学习借鉴国际上推进货币可兑换的经验做法,又要结合国情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始终要注意把握改革力度和节奏,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可兑换的道路。
四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外汇管理的中心任务。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要始终注意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支持发挥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政策对于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性作用;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支持优化出口结构、扩大进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
五是必须坚持改善监管、防范风险。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金融危机、拉美货币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国际金融动荡此起彼伏。这显示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金融领域的风险问题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突发性,国际资本流动复杂多变,一国的开放也增加了受外部冲击的可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把防范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在改革的整体部署上,注重审慎和渐进开放,注意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企业承受能力、金融监管水平等相适应;在改革的过程中,注重与相关领域改革的综合配套;在放松管制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外汇业务的合规性、真实性监管,监督银行履行代位监管职责,提升监管的手段,强化统计监测和预警,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力争在外汇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方面的改革取得新突破;继续深化对外汇领域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国际收支平衡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不断完善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继续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⑧ 外汇市场的前景怎么样
外汇交易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几乎全天候都有交易在进行。外汇市场并不是集中一地,而属于场外交易,买卖双方靠电话、计算机、传真机和其它实时通讯工具连结,进行买卖。可见外汇市场的交易量非常的巨大,这个主要来自各国政府,银行大型企业的参与交易。在海外成熟的投资市场,每一个家庭的投资分配有30%是属于外汇投资。但在我们国内还占不到1% 市场之巨大。如果从外汇交易的区域范围和周围速度来看,外汇市场具有空间统一性和时间连续性两个基本特点。所谓空间统一性是指由于各国外汇市场都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电话、电报、电传等)进行外汇交易,因而使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整个世界越来越联成一片,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外汇市场。所谓时间连续性是指世界上的各个外汇市场在营业时间上相互交替,形成一种前后继起的循环作业格局。
外汇投资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理财工具,个人可以在这个市场作为资金增值的目前最好渠道之一。外汇投资对企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转型或者横向发展的行业机会!外汇市场是一个国家任何时代都需要,且只会越发展越壮大的行业,不存在过时,淘汰的行业。
外汇市场是一个朝阳行业,整个市场机会很多,从全球角度来说发展20余年,但是整个市场规模已经超越了所有金融市场的总和,达到日交易6万亿美金。中国A股才2万亿人民币.而且外汇投资又是全球唯一没有庄家控盘的市场,所以财富非常的大。
外汇投资准入门槛低,现在外汇市场已经开始萌芽,在中国未来10年将获得飞速发展,现在进入这个市场是最好的时机。
⑨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育趋于成熟,交易主体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日渐增强,为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促进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