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家是打压外汇入金第三方支付公司吗
如果第三方支付公司涉及到外汇平台的境外支付业务,很多都会受到打压;
像之前常用的银联电子支付、环迅支付,现在很少做国际三方支付业务了,尤其是环迅支付目前只做国内三方支付业务。
㈡ 快钱支付商户代码
文:刘青青 王倩
ID:BMR2004
“个人收款码的事我也是刚刚听人聊起才知道,虽然大家都在讨论,但是也不是什么大事。”一位果蔬小摊贩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就是商户二维码要更‘贵’一些。”
近日,关于“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的消息刷屏网络,而该消息实则来自于2021年10月13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下称“支付新规”)。
一边是支付新规刷屏,个人收款码被误传,聚合支付似乎迎来欢呼;另一边则是微信经营主体财付通外汇业务被罚278.2万元,第三方支付领域瞬间引发关注。而在此背后是对于第三方支付监管的趋严。
个人收款码“大变动”
不同于网络刷屏的“微信、支付宝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等误读,支付新规实际上是对“个人二维码”和“经营收款”两者之间的联系作出了新的要求。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10月13日答记者问时就指出,是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收款码用户,要求收单机构参照特约商户管理。
另据新华社报道,央行有关部门指出,使用“码牌”或者打印封装的二维码的商户,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但消费者日常支付体验和感受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此次个人收款码“大变动”,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指出,“个人码”变“商户码”在技术上不存在难度,但在客户使用习惯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转换和适应,短期会造成一些障碍,但长期来看问题应该不大。
不过,在二维码转化的实际落地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阻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提到,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用户而言,使用个人收款码收款没有交易费率,使用商家收款码收款则存在0.4%左右的交易分润(餐饮、娱乐等行业在0.6%左右,如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或花呗等工具支付,则商家支付的费率达到0.8%左右)。
“但在提现环节,使用商家收款码没有费用,使用个人收款码则有0.1%的费率。因此从以往行业实践看,较大型的规范商家一般选择使用商家收款码,而小微商户和个体经营者可能选择个人收款码(典型的如路边煎饼摊)。”
因此,对于小微商户而言,“个人码”转“商户码”其实是更贵了。有果蔬商贩向《商学院》记者表示:“收款二维码政策影响的是无数个小商贩,二维码变化以后成本会更高一些,但是(对于单个小商贩来说)整体费用没有提高很多,波动不大。”
“跑分”平台跑不动了
据了解,支付新规的下发背景与支付受理终端相关风险防范工作密切相关,旨在有效提升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有力斩断跨境赌博等犯罪“资金链”。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有部分市场主体变造交易的手段不断翻新,通过擅自更改终端交易路由、商户编码、商户名称、交易地址等方式隐藏违规交易,导致交易信息难以还原真实消费场景,不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投诉纠纷,还为不法分子借道转移违法犯罪资金带来可乘之机。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收款条码转移赌资,为跨境赌博活动提供支付通道。
金天认为,从央行有关负责人的表态看,将个人收款码用于商家收款混淆了交易性质,影响风险监测效果,不利于借助支付服务为经营活动赋能增值,同时存在将赌博等非法用途隐匿于日常交易场景等多重风险;从市场反馈看,此举被部分解读为引导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改变原有展业模式,有利于在支付领域强化数字人民币的作用。
支付行业专家金之聿也指出,收款码分为个人收款码和经营收款码,后者就跟POS一样作为商户终端应进行管理。但是实践中往往将个人收款码用于收款,容易模糊边界、出现风险。特别是有把个人码放网站上收款的所谓“跑分”行为,涉黄涉毒涉诈,因此要严格管理。
“跑分”平台确实是支付受理终端风险当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就在支付新规引发热议的同时,天津网警巡查执法发文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台”,以高额收益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赌资分拆隐藏于众多正常交易场景。
所谓“跑分”即是使用自己的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的收款码,帮助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团伙进行洗钱,随后赚取佣金的不法行为。该行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而随着支付新规的落地,将有效避免个人收款码通道被交易平台利用,“跑分”平台跑不动了。
在苏筱芮看来,个人收款码相关的管理规范,既有利于将个人收款与商户收款进行分类管理,同时也能够防范个人收款码被不法分子“钻空子”,能够弥补此前存在的短板,最终为推动支付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此外,金之聿还进一步指出,此前2018年《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就限定静态收款码限额500元。这次规定只是强调“个人收款条码回归个人小额、无真实商品或服务交易背景相关转账业务的本源”。特别是“对具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收款条码用户”判断还是在收单机构身上,目的还是为了压实收单机构的责任,监管检查时发现未尽职履职的情况可以进行相应处罚。
支付江湖生变?
这场支付受理终端的“大变动”在政策发布一个多月之后冲上热搜,其中,支付新规也对各非银行支付机构提出了新要求。
而作为支付行业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就因为二维码收款事宜受到较多关注。就此,微信支付方面向《商学院》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回应,以央行的文件为准。”支付宝方面也表示对此事没有回应。
前述商贩告诉《商学院》记者:“相应的政策说是明年3月份开始实施,但可能还不到明年1月份就会有通知,最起码微信会有通知提醒,其实不需要担心错漏了消息而跟不上政策规定。”
他表示,自己用于收款的二维码正是打印封装的微信个人二维码,而这也是需要通过平台程序步骤的,“平台不通过你连个人二维码都打印不出来,现在要变成‘商户码’,自然也是要平台帮助你‘升级’。”
苏筱芮也认为,对于数量较多、范围较广的“街边小贩”来说,他们只是商品售卖者的一种具体类型,而条码类型的认定与店铺的经营形态关联不大,而是主要关注其交易频次等是否具有经营特征。只要具备有经营特征,后续就需要按照文件进行规范。
金天指出,按照本次《通知》要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需要对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提供特约商户收款码,参照执行特约商户的有关管理规定,意味着以往使用个人收款码收款的小微商户和个体经营者在明年3月1日以后或被重点监测、甚至限制收款和交易,相关主体可考虑尽早开通商家收款码,在未来收款和交易过程管理中进一步规范化,这其实有利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拓展商户服务。
“作为清算机构,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将如何在《通知》要求下进行风控落地,还需要等待官方的进一步细化指导。”金天总结道。
此外,在银行卡受理终端入网管理方面,支付新规要求落实“一机一户”原则,即1台银行卡受理终端只能对应1个特约商户,建立银行卡受理终端序列号与5要素信息(收单机构代码、特约商户、特约商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特约商户收单结算账户、银行卡受理终端布放地理位置)的关联对应关系,在办理银行卡受理终端入网时将相关信息报送至清算机构,并确保该关联对应关系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
这意味着,除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支付巨头,支付新规还将对银联提出更高要求影响。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将秉承“谁的终端谁负责”,压实收单机构关于收单业务的主体责任;秉承“谁的网络谁负责”,压实清算机构关于本网络秩序的维护责任。清算机构应组织成员机构对本网络入网终端进行全面梳理、评估,对不符合通知要求的终端按照风险评级限期清退或升级改造。
那么,在压实相关责任的情况下,银联受支付新规的影响几何?《商学院》就此问询银联方面,但银联方面并未就此作出回应,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反应如出一辙。
苏筱芮总结指出,此次支付受理终端新规旨在根据近期支付市场所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补齐监管短板,从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条码支付受理终端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等角度对支付业务的前、中、后环节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覆盖。
聚合支付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个人码”变“商户码”并非难事,但在此关口,第三方聚合支付平台似乎迎来了新的竞争机会。
11 月 26 日,第三方聚合支付机构拉卡拉在互动易平台答复投资者提问称“央行新规的执行,进一步明确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让支付市场回归四方支付的本质,将极大地提升公司的市场规模和份额”,当日公司股价上涨 18.02%。
不过,拉卡拉在支付新规下高调的态势立刻引来了监管关注。11月29日,深交所就此事向拉卡拉下发关注函。
据拉卡拉回复关注函公告介绍,目前线下扫码支付市场主要划分为三类二维码:支付宝、微信等账户机构提供的个人码;支付宝、微信等账户机构提供的商户码;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提供的聚合支付商户码。
其中,“个人码”仅支持借记卡交易,收款环节不收费,但微信支付在提现环节收取 0.1%费用;“AT 商户码”支持信用卡、借记卡,通常收取 0.6%左右的手续费;“聚合商户码”支持信用卡、借记卡,普遍收取 0.35%左右的手续费。
而支付新规意味着“个人码”不能为“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 提供收款服务,由此,原本通过“个人码”为“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 征的个人”的市场将会释放出来,转为由“AT 商户码”、“聚合商 户码”提供服务,并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
由此,拉卡拉认为:“‘聚合商户码’在手续费、便利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个人码’用户向‘聚合商户码’的转化,将相应提升各从业机构支付规模与扫码市场份额的增长。”
况玉清也表示,支付新规下商户资源被分流至聚合支付市场是难免的,尤其是在反垄断、监管机构要求生态开放、互通的背景下,微信和支付宝很难再通过生态壁垒对“拉卡拉们”进行限制了,这会给第三方支付势力较大的成长空间。
此外,西部证券点评支付新规也指出,聚合支付和代理商或将从中受益。其研报表示,支付宝和微信引导商户将个人收款码转向商户收款码或者将现有的收款码变成聚合支付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除了微信和支付宝两大支付巨头外,存在许多支付服务商,两大巨头是否愿意让利给服务商有待观察。
“可以看到个人码转为商户码将有助于快钱吧等聚合支付机构加快线下布局,根据艾瑞及易观数据,扫码支付市场年规模约40万亿元-50万亿元,其中聚合支付约15万亿元。”西部证券总结道。
第三方支付监管趋严
一边是支付行业迎新规,支付江湖暗潮涌动,另一边却是外汇业务被罚款,微信支付正站在业务合规的关键节点上。
11月22日,微信支付的运营主体和腾讯的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财付通”)因存在四项违规而被被责令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0.2万元,并处以罚款278万元,合计罚没278.2万元。
(图片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官网)
对此,财付通方面回应称,针对2019—2020年例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财付通已第一时间制定了改进计划,并逐项落实,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后续将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
此外,据《商学院》记者不完全统计,作为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财付通自2017年以来已经7次受罚,累计被罚没2468.04万元,同时相关负责高管累计被罚57万元。其中,被罚没金额最高的一次超过1060万元。
(图片来源:《商学院》根据央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信息整理)
可以看到,除了此次财付通“违法获利2000元,被罚278万元”之外,在各种行政处罚记录当中,财付通的被罚金额还呈现出迅速上涨的整体趋势。
对此,况玉清认为,这其中释放的是以后所有持牌金融业务都必须纳入严管的信号。而且能够看到,今年以来不只是金融领域,在互联网等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很多巨额罚单,此前这种程度的处罚可能是闻所未闻的,但现在大家都意识到监管在“动真格”了。
从支付新规到外汇业务被罚款,微信支付正面临合规方面的要求,而这连番风波的背后其实映射出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监管趋严态势。
对于支付新规细化到个人收款码,以及支付巨头被处罚等事件,况玉清指出,第三方支付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入口正在被严管,所有的金融活动必须纳入监管,不允许资本在金融服务领域无序扩张,确保任何金融风险都在监控范围之内,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监管底线。
他认为,过去10年,金融创新带来了一些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很不好的苗头,引起了监管机构的警觉。互联网金融创新虽然是好事,但新的技术手段可能会将原有的分业经营等在内的各种传统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洞穿,引发可怕的系统性风险,所以要加强监管。
“10年前支付宝、微信支付想接入银行入口,银行还爱答不理,但现在这些支付平台已经可以‘反杀’银行了。整个互联网金融道路渗透率非常非常高的程度了,其规模和普遍性都要求其重视起监管问题。”况玉清认为。
“尤其是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非常特殊,FAANG(即Facebook脸书、Apple苹果、Amazon亚马逊、Netflix奈飞、Google谷歌五大互联网巨头公司首字母)等美国互联网巨头极少像中国的腾讯、阿里互联网巨头一样向金融领域大规模、深度渗透,因此在国际上我们没有可供借鉴的行业和历史经验。所以整体来说,过去我们是在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但这一次,我们走在了前面,也算是中国对国际金融监管做出的一些贡献。”况玉清表示
㈢ 腾讯旗下支付公司接二连三被处罚,财付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近日,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财付通再遭央行处罚。根据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表,财付通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制度,被央行处以警告,并被罚款149万元。据运营商财经网了解,这是财付通第二次遭到央行处罚,也是财付通第四次被公开处罚。
腾讯的移动支付服务在商户间进一步普及,有助于平均交易额及总支付额迅速增长,商业支付用户亦不断增加。而在被“夸赞”不久后,腾讯的支付业务——财付通就收到了央行的处罚决定书。在央行列出的两大罪状中,财付通还违反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制度。在更注重业绩方面的同时,腾讯移动支付也应该更关心消费者的权益。
㈣ 国内目前有支付网站有第三方支付牌照
央行一共分8批发放了共计270张支付牌照,包括智付支付,支付宝,快钱,银联,财付通,网络钱包等。央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时间集中在2011年初到2015年初之间。其中,11年至13年是支付牌照发放的高峰期,像智付支付这一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是在此期间获得牌照的。然而,13年以后,牌照发放渐渐退烧。2014年发放19张,2015年全年仅在3月份发放一张牌照,这一张也成为绝唱。自此以后,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唯品会、小米、恒大、美的等就是在此之后强势完成收购的。
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时间虽说并不长,但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惊喜和改变确实也不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支付宝相继推出了余额宝,蚂蚁分期,收款码等支付产品。马云甚至扬言五年后中国要进入无现金时代,并推出了“无现金推广计划”。作为支付宝的“死对头”,微信支付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微信红包,免开发的“微信买单”等支付应用。更针对微信支付服务商推出云微信云支付解决方案,帮助微信支付服务商降低开发部署成本和开发时间,提高支付的可用性。而作为第三方支付的后起之秀,相继获得中国外汇管理局批复的跨境外汇结算业务试点资格,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备案申请许可的智付支付,则因应外贸行业跨境电商化的发展需要,大力开拓跨境服务,为境内外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外汇和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物流仓储,海关国检备案、报关报检,国际信用卡支付等跨境增值服务。智付更与国际四大信用卡组织,马来西亚地区主流银行、信用卡组织,国内主要海关,保税仓,海外仓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跨境一体化服务。
当然,在第三方支付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短短几年间,易付,乐富支付,拉卡拉等相继被罚。据16年数据统计,央行共处罚了33家第三支付平台,罚款总额达到1.04亿元。而广东益民、浙江易士、上海畅购、北京润京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由于各种原因被注销资格。纵观违规或被注销资格的企业,违规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用户实名制落实不力
2.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相关规定
3.外包服务商监管不力
4.违规存放客户备付金
5.交易监测不到位
6.不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业务
7.挪用客户备付金
一个行业的发展,注定要经历各种动荡不安,历经风风雨雨,才能走向成熟。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未来,虽然爆出不少丑闻,但其显现出的发展内驱力依旧是强大的。第三方支付的未来,依旧可期。
㈤ 智付电子为什么被央行罚款
支付机构罚单再添一张!日前,第三方支付企业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被央行罚没250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这已是今年以来央行对支付机构开出的第29张公开处罚清单,也是金额最高的一张。
智付电子领央行今年以来最高罚单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网站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给予该公司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107.9万元,并处罚款1453.5万元,罚没合计金额2561.4万元;对该公司1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以罚款合计80万元。处罚决定时间为5月3日。
支付强监管常态化
今年已开出29张罚单
从去年开始,第三方支付领域开启强监管模式,央行系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和违规处罚明显加强。同时,监管机构针对备付金存管、无证支付清查、“断直连”等下发了多项制度文件。进入2018年,强监管态势延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央行对支付机构共计开出了22张公开处罚清单,其中包括支付宝、拉卡拉、通联支付、联动优势等在内的多家支付机构。
进入5月以来,已有7家支付机构收到监管罚单。除此次被罚的智付支付外,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公布四张支付罚单,福建省瑞特商业支付有限公司、福建省银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省掌财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福建一卡通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福建一卡通”)均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被处以行政处罚,被罚款5万至11万元不等。
㈥ 投资的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被冻结
上诉,去银行柜台问问,也可以报警,这是经济问题,可以去找领导,能找到谁就找谁,为了钱到手,麻烦点儿没事的。
㈦ NORDFX诺德外汇“若客户使用第三方身份进行账户支付操作,引发的后果由客户本人负责!”
什么后果啊。其实也没什么后果的。如你说的,入金的话,是没问题的。上面说的后果其实就是,你用你朋友的身份证注册,被发现你出金的银行卡和你的交易账户的名字不一致时,会有可能被拒付而已。
说白了,其实就一个,你做盘,你出金,从头到尾,必须就是肯定是你自己。如果你借用人家身份搞时,你就得借足了。不要给平台发现你冒用人家的东西。
㈧ 第三方支付半年运营情况如何
从近几年对支付机构的处罚类型看,违反客户权益、未按规定保存用户信息等也逐渐成为央行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
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强监管态势仍在延续。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收到34张行政处罚,包括拉卡拉、通联支付、钱袋宝等30家机构,被累计罚款金额超过4500万元。其中,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易生支付有限公司均遭到央行处罚3次;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遭央行处罚2次。
除了智付支付外,在被处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中,还有多家公司也是被多次处罚。其中,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易生支付有限公司均3次遭到央行处罚;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遭央行处罚2次。
对此,分析师高才业表示,违反备付金、洗钱、收单业务等都是央行打击的重点。从近几年对支付机构的处罚类型看,违反客户权益、未按规定保存用户信息等也逐渐成为央行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
来源:人民网
㈨ 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始严查外汇违规行为了吗
7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通报了近年来查处的27起外汇违规典型案例,并再次强调维护外汇市场健康良性秩序。这些违规典型案例中,违规主体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出口贸易商及自然人等。
国家外汇管理局方面介绍,将继续保持外汇行政执法跨周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严厉打击虚假、欺骗性交易和非法套利等资金“脱实向虚”行为,严厉打击地下钱庄、非法外汇交易平台等违法违规活动,保持健康良性的外汇市场秩序,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来源:新华网
㈩ 支付宝被罚多少钱
祝恩浩:支付宝又被罚412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文章来源:祝恩浩
最近,国付宝、联动优势、支付宝等网络金融企业被罚款,国付宝被罚没总额4646万余元,联动优势被罚没约2640万元,支付宝被处以412万元的罚款。为何这些企业被罚呢?
国付宝、联动优势、支付宝被罚款原因
国付宝、联动优势、支付宝被罚款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显示,国付宝、联动优势为非法交易提供了网络支付服务。
另外,国付宝公司还存在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与其交易、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未按规定披露相关事项、未按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未留存商户档案等违法违规行为。
联动优势公司还存在特约商户资质审核不严、未按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部分支付账户未达到实名制认证要求、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等违法违规行为。
而支付宝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行政处罚412万元。
其实,上述被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支付宝今年多次被罚更成为社会热点。
支付宝今年多次被罚
4月8日下午消息,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披露,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多项违规,被判处罚款18万元。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公布处罚信息,支付宝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罚款3万元,并限期整改。
7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外汇违规案例的通报》。其中,支付宝因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被记录在此次违规典型案件中。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超出核准范围办理跨境外汇支付业务,且国际收支申报错误,违反《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第六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第七条,被处以罚款60万元人民币。
央行上海分行8月6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支付宝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行政处罚412万元。
祝恩浩寄语:随着网络支付平台的发展,网络金融的监督越来越完善。去年国家成立了网联,即是“网络版银联”的非银行支付机构。这样有利于国家监督健康网络支付平台,规范支付平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