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期货Ib业务起源于
起源于美国盈透。
㈡ 期货合约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商品期货的产生
一般认为,期货交易最早产生于美国,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开始。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现货及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为美国国内外贸易的一个中心,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到了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这样,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实践提出: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暴涨暴跌,并需要建立更多的储运设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及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他们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第二,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愿意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讨个好价。另外,一些非谷物商认为其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从中赢利。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贸易商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初,还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不过是一个集中进行现货交易和远期合约转让的场所。
在期货交易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堪称革命的变革:一是合约的标准化;二是结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实现了合约标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标准期货合约。合约标准化包括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反映了最普遍的商业惯例,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非常方便地转让期货合约。同时,使生产经营者能够通过对冲平仓来解除自己的履约责任,也使市场制造者能够方便地参与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合约标准化的同时,还规定了须按合约总价值的10%缴纳交易保证金。
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结算出现了较大的困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起初采用的结算方法是环形结算法,但这种结算方法既繁琐又困难。1891年,明尼亚波里谷物交易所第一个成立了结算所,随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算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因此,现代期货交易的产生和现代期货币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㈢ 期货市场的功能和特点
期货结算所大部分实行会员制。结算会员须交纳全额保证金存放在结算所,以保证结算所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期货结算所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理事会)。日常工作由总裁负责。
特点:
1、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2、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3、促进该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4、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国际贸易普遍开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市场供求状况变化更为复杂。
而要求有能够连续地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全过程的价格,以便广大生产经营者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生产,以及回避由于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期货交易所是为期货交易提供场所、设施、服务和交易规则的非盈利机构。交易所一般采用会员制。
㈣ 期货交易的起源是什么
期货交易是人类贸易史发展的结果( 物物交换、现货交易、 远期交易、期货交易)期货作为一种 交易方式或机制随 商业活动不断发展而产生。为了促进商业活动发展,人类探索新的交易方式一直没有中断过。最初人类商业交易方式为物物交换,真正的现货交易从货币作为商品 支付手段开始。自从有了货币为支付手段的现货交易,商业成为一种独立活动得到更大发展,商品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交易规模也越来越大,一些文明古国如希腊、罗马等出现了大规模商品交易场所,当时的罗马议会广场就是 大宗商品中心交易场所。到12世纪之后,这种 集中交易场所在英、法等国得到规模化和 专业化发展,并催生了新的交易方式—— 远期合同交易。1251年英国充许外国商人参与该国季节性交易会,后来交易要求对途中贸物提前签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种、数量、价格、预交 保证金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出现买卖文件合同现象。1571年英国成立世界第一家集中交易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 交易所,其后荷兰阿姆斯特丹也成立第一家谷物交易所。17世纪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还出现郁金香期权交易市场,18世经法国巴黎出现了 商品交易所。在东方,具有期货萌芽性质的交易方式也曾出现过。17世纪日本大阪成立大米交易所,出现过把稻谷交换来的米券进行买卖的投机现象,当时的米券价值具有随稻谷价格起落变化的功能。1730年这种交易方式得到政府认可,正名为“帐面结算米”交易。在中国宋朝也出现过“青苗”交易方式。
1848年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问世
1,19世纪30、40年代,因毗邻美国中西部平原和密歇根湖等独特的地理位置,芝加哥发展为美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由于交通状况不佳、库容有限等原因,每年谷物大量上市,商人无法大量采购,以致于谷物价格一跌再跌,而每到春季,又因谷物短缺,价格飞涨。
2,为了解决价格大幅起落带来经营风险问题,一些商人一方面在该地交通要道增设了仓库、扩大上市季节采购量,另一方面与粮食加工商、销售商签定第二年春季供货合同,这样通过联连产销,确定了利润。远期合同交易成为粮食商人们解决现实矛盾的重要方式。
3,为了使交易活动有效地展开,1848年82位商业自发成立了一个商会组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所发展初期主要任务提供一些运输、储存及 价格信息方面服务,以方便会员交易,到1851年才提供交易产品远期合同交易。
4,在远期合同交易过程中遇上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具体的交易内容包括 商品品质、等级、价格、数量、交货时间等,当双方情况或价格发生变化时,很难将合同转手其它人,而且能否执行合同要视对方信誉,确保执行合同的成本较大,执行 风险较大,这些是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 标准化合约为交易产品,并执行 保证金制度,向签约双方收取不超过合约价值10%的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1882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允许 对冲解除履约。1883年出现结算协会为交易所会员提供对冲工具。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成立,所有交易通过结算公司结算。至此,期货交易完整了重要的制度创新,标志着现代意义上期货交易真正诞生。
㈤ 外汇期货交易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市场分部,推出了七种外汇期货合约,从而揭开了期权市场创新发展的序幕。从1976年以来,外汇期货市场迅速发展,交易量激增了数十倍。1978年纽约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汇期货业务,197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亦宣布,设立一个新的交易所来专门从事外币和金融期货。1981年2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首次开设了欧洲美元期货交易。随后,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开设了外汇期货交易市场,从此,外汇期货市场便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外汇期货交易的主要品种有: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新西兰元等。从世界范围看,外汇期货的主要市场在美国,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IMM)和费城期货交易所(PBOT)。
国际货币市场主要进行澳元、英镑、加拿大元、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货合约交易;
费城期货交易所主要交易欧元、英镑、加拿大元、澳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此外,外汇期货的主要交易所还有: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TIFFE)、法国国际期货交易所(MATIF)等,每个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国货币与其他主要货币交易的期货合约。在外汇市场上,存在着一种传统的远期外汇交易方式,它与外汇期货交易在许多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常常被误认为是期货交易。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出简单的区分。所谓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时约定于未来某日期按成交时确定的汇率交收一定数量某种外汇的交易方式。远期外汇交易一般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互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达成,交易数量、期限、价格自由商定,比外汇期货更加灵活。在套期保值时,远期交易的针对性更强,往往可以使风险全部对冲。但是,远期交易的价格不具备期货价格那样的公开性、公平性与公正性。远期交易没有交易所、清算所为中介,流动性远低于期货交易,而且面临着对手的违约风险。
㈥ 什么是期货
大豆期货是相对大豆现货而言的。现货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期货则是合同(合约)交易,也就是合约的相互转让。大豆期货是以当前约定的价格,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间买进或卖出(交割)一定数量大豆的合约。合约到期以前,可以买卖合约;到期时,无论大豆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要兑现合约,进行现货交割,这就是风险。合约具有法律约束力,由大豆期货交易所制定,规定交割大豆的数量、价格、地点与质量标准等内容。
通过观察期货市场,人们对未来大豆的供求和价格有一个预期,可以指导大豆生产;也可以在期货市场先行把未来生产的大豆卖出,锁定利润,规避大豆价格波动的风险。
㈦ 期货是什么为什么叫期货怎么炒
期货(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
买卖期货的合同或协议叫做期货合约。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
怎么炒:从目前来看,两种方式或许能获利
一:轻仓做大波段,获取趋势利润
二:重仓做短线,聚沙成塔
期货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㈧ 中国期货市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期货市场的产生起因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1987年前后,一些关于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文章见诸报端。为了解决价格波动这一难题,使有效资源能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先后做出重要指示,决定研究期货交易。1988年3月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的发展各类批发市场贸易,探索期货交易。”从而确定了在中国开展期货市场研究的课题。
拓展资料:经过一段时期的理论准备之后,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在1990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中国的期货市场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0年到1995年,遍布全国各地的交易所数目一度超过50家,年交易量达6.4亿手,交易额逾10万亿元,期货品种近百种,交投可谓非常活跃。但是,当时的法规监管较为滞后,发生了不少问题。因此,国务院决定全面清理整顿期货市场,建立适用于期货市场的监管法规,将交易所数目减少至15家,期货经纪公司数目大幅缩减,并限制了境外期货交易。
第二阶段是1996至2000年,国家继续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加上中国证券市场迅速发展,期货市场步入低潮。1998年,国家把14家交易所进一步削减至3家,即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2000年,期货交易量萎缩至5400万 手,交易额为1.6万亿人民币。
从2001年至今是第三阶段。期货市场逐渐复苏,期货法规与风险监控逐步规范和完善。2004年,国内新增棉花、黄大豆2号、燃料油与玉米4个品种。2005年交易量恢复增长到3.23亿手,交易额达13.45万亿。白糖、棉花交易平稳,小麦品种较为成熟,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发挥。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即将推出金融期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