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台湾外汇金融状况

台湾外汇金融状况

发布时间:2022-06-19 05:09:39

1. 外汇市场的发展及现状

无需佣金交易成本低
外汇交易的成本通常只限于交易商提供的货币对买卖点差。汇天国际不收取任何佣金,其利润仅从报价点差中来。如 EUR/USD 1.4224/1.4227,其中仅有的 3 个点的点差就是交易者的成本,交易费用只有万分之3。

熊市牛市均有交易机会
外汇交易的做空机制比较灵活,交易者在熊市或牛市都拥有交易机会。以EUR/USD为例:当欧元对美元升值,可对欧元低买高卖;当欧元对美元贬值时,可对美元低买高卖。

24小时交易
全球外汇市场从美东时间周日下午5至周五下午5点间24小时开市,交易者可以根据生活习惯自由安排交易时间。
利用保证金杠杆
外汇交易者通常有机会使用比股票等其他市场更高的保证金杠杆。可以将盈利放大数倍。
交易标的集中、节省交易时间和金钱
纽约证交所和那斯达克两所股市中有 8000 支以上的股票,面对繁多的市场杂讯,选股成为一件令投资者头痛的事。而在外汇市场中,7 种主要货币集中了 85% 的交易量,这使交易者能更快选择投资对象,节约时间和资金。

2. 1945年台湾光复后到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

台湾土地面积狭小,且天然资源不足,先天环境不利经济成长。但回顾历史,台湾经济发展从1960年代的农业社会,1970年代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工业社会,吸引庞大外资与先进技术来台,带动台湾加工业及中小企业之蓬勃发展,创造出台湾经济奇迹,并将台湾加工产品推广至全球市场,因此享有「加工王国」之美誉。而近二十年来以信息、电子产业为导向的高科技社会,随着全球在信息、电子科技带动的技术变革所产生的产业型态已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经济体制。2003年台湾政府已投入新台币385亿元在园区的软硬件建设。园区内共设立370家高科技公司,成功地将台湾推向信息产业全球第三、半导体产业全球第四的地位;并透过与跨国企业的智慧财产权的交叉授权和技术策略联盟,建立了台湾科技产业之雄厚实力。值得一提之处为,台湾享有生产整合成功之优势,将生产流程详细切割,最后再将流程结合;各厂商在流程上具有竞争本质,却又时常互相协助,使得流程之间的交易成本得以在彼此协助之下降低,造成生产上之优势。

但时值今日,台湾经济发展表现并不出色。民进党执政八年间,2000至2007年不仅是整体经济衰退,以年平均统计数观之,经济成长率4.08%与失业率4.26%,致使平均每人国民所得(美元)年增率仅2.71%,而且于2005年为南韩超越,迄今已有2,000多美元之落差;况且整体经济还呈现外热内温之现象:对外贸易持续畅旺;对内需求则相对疲弱。油料、燃气及电费价格调涨,2008年1-7月平均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高达4.18%,已创下过去15年的新高纪录,使得实质薪资负成长。荣景繁华的高成长似乎已成为昔日黄花难以复寻,而泡沫经济的疑云,竟直笼罩台湾。举凡政府的债台高筑、财政恶化、产业相继外移、金融体系坏帐比率偏高、失业人口骤升,及核四议题的喧嚷不休等,再再使得低迷的景气雪上加霜。

台湾是以进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每年均占本地生产毛额相当高的比例,所以国际经济情势的变化对台湾就显得格外重要。1980年,台湾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95.6%,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也达47.89%;近年的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八成以上,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还有四成以上。台湾产业升级这几年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关键技术仍然对外依赖性较高,如集成电路芯片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其电路设计这一关键技术仍主要依靠发达国家。所以,产业升级虽有进展,但整体工业技术并无突破性发展,工业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台湾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较大。近几年经济能维持适度增长,新市场开拓、贸易创造效果大于技术创造效果。

财政方面,收支增长不平衡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财政收支增长不平衡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岁入不足支应岁出之金额,再加上当年度还本数,只能以举债支应;其次,就各级政府「一年以上非自偿性债务余额」,2005与2006两年年底分别为4兆1,047亿元与4兆1,932亿元,至2007年11月底止为4兆1,256亿元,表面上未超过依公共债务法所定占前三年GNP平均数法定比率8%,但台湾省辖区内各县市政府未偿债务所占比例,在2004年底、2005年底与2006年11月底分别为3.82%、2.22%与2.13%,均超过2%法定上限,因县市政府长期债务举债余额已饱和,有赖短债调度支应,导致财政赤字陷入不断增大的恶性循环。

金融方面汇率维持稳定、外汇存底,由于外贸的贡献,逐渐增加。但利率上,由重贴现率看到,台湾地区这几年是维持相当低的利率水平。就业市场,台湾近年的失业率,已经由90年代之前的2%以下,增加为4%以上。4%以西方的标准而言,还是属于偏低的。但是台湾的劳动参与率,一直维持在58%左右。这相对于西方的国家之63%的劳动参与率是属于偏低的。台湾的妇女劳动参与率,这几年持续的增加。但是整体的劳动参与率却维持不变,这显示男性的劳动参与率是持续的下降。分析台湾劳动市场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与传统产业,逐渐的外移。而高科技产业,所雇用的劳工数目,却相当的有限。

台湾得以有今日的经济成就,过去的园区经验以及生产事业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运用了诸多台湾在生产上的优势。在未来,如何继续利用并创造优势以帮助台湾新经济发展,是重要课题。

3. 台湾 上世纪80 年代 货币政策 的 评价

20世纪80年代,台湾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一方面,使得台湾的货币政策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中央银行"进行对冲操作虽然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其负面效果是银行贷款能力的削弱,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另一方面,贸易顺差扩大推动新台币的持续升值,造成直接投资的外移和热钱的大量流入,至而导致产业投资的萎缩,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80年代中后期台湾当局调整了经济发展方向,适时地放松其外汇管制,变"宽进限出"为"限进宽出";开放岛内市场,实现贸易自由化;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缓解货币升值的压力。

4. 台湾有没有外汇管制

台湾没有外汇管制。

1987年七月,台湾“政府”正式宣布取消自1949年以来长期实行的外汇管制并披露了有关细节,即任何人都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外汇。

允许公众持有全部外汇收入,并可以使用这些外汇直接、自由地在海外房地产、证券和其它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取消外汇管制将使台湾有可能成为亚洲新的金融中心,是香港、东京金融中心潜在的竞争力量。台湾已连续十一年对外贸易顺差,1986年贸易顺差155亿美元。

台湾的经贸自由化始于一九八O年代中期,除降低关税管制、积极开放内部市场之外,更表现在解除外汇管制与开放对外投资等重大经贸决策之上。

(4)台湾外汇金融状况扩展阅读

外汇管制基本方式

一:对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

在出口外汇管制中,最严格的规定是出口商必须把全部外汇收入按官方汇率结售给指定银行。出口商在申请出口许可证时,要填明出口商品的价格、数量、结算货币、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并交验信用证。

二:对进口外汇的管制

对进口外汇的管制通常表现为进口商只有得到管汇当局的批准,才能在指定银行购买一定数量的外汇。管汇当局根据进口许可证决定是否批准进口商的买汇申请。有些国家将进口批汇手续与进口许可证的颁发同时办理。

三: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

非贸易外汇涉及除贸易收支与资本输出入以外的各种外汇收支。对非贸易外汇收入的管制类似于对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即规定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把全部或部分外汇收支按官方汇率结售给指定银行。

为了鼓励人们获取非贸易外汇收入,各国政府可能实行一些其他措施,如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居民将个人劳务收入和携入款项在外汇指定银行开设外汇账户,并免征利息所得税。

5. 台湾金融业发展概况

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是台湾金融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台湾金融业封闭期。这一阶段政策目标重心是金融稳定,金融效率被放在次要位置上。因此,政府对金融业采取高度管制的措施,金融机构以公营为主。与此同时,政府也小幅度开放民营金融业。六七十年代,华侨投资的几个银行和一些民营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票券公司相继成立。尽管如此,台湾金融服务的供给仍明显不足,既无法满足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日益富裕的消费者对金融保险的需求。20世纪九十年代是台湾地区金融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称为台湾金融业的开放期。在这一时期,台湾的GDP增长率、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处于高位。由于经济的自由化、对美贸易失衡的压力和政治上的解禁,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台湾一系列的金融保险业得到开放,比如1986年成立的美商保险公司台湾分公司和1988年开放的证券公司。但是1992年商业银行开放才是台湾金融业开放期真正起点。从1992年到1999年,除商业银行外,投资信托公司、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票券金融、期货公司和工业银行等领域相继开放。金融业的开放,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品质,加速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并吸引了大量国际人才的加入。
2000年以后,台湾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即整并期。为了解决开放期所导致的过度竞争、利润下滑等问题,也为了迎接金融竞争全球化和混业经营趋势等外在挑战,台湾进行了第一次金融改革,通过了一系列金融法案。最重要的法案是2001年6月通过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它标志着台湾金融政策的重心由“自由化”转向“整并”。金融改革和金融法案催生了十四家金控公司,带动起台湾金融业的并购风潮。当时,全球金融业的规模化扩张和混业化扩张,创造了许多金融业的巨人。

6. 台湾金融业开始兑换人民币业务,大陆会开始兑换台币吗

目前仍只能“单边”进行,就是用台币兑换人民币,且只能在中行省分行营业部办理。


截至27日,新台币与人民币的兑换牌价为0.2202元,即100元新台币可在银行换到22.02元人民币。

湖北中行介绍,由于有关政策还未出台,现在银行只受理台币兑换成人民币的“单边”业务,暂不受理人民币兑换台币的业务。

对于每次的兑换限额,银行人士解释,现在还是参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每人每年兑换总额不超过5万美元的办法执行。

中行银行卡部人员李雪提醒说,市民或台湾回乡的友人到银行兑换台币时一定要携带本人的身份证、回乡证等有效证件。另外,由于台币也存在按阶段进行部分货币退出市场流通的情况,现在银行只受理新台币的兑换。

她提醒,有些人持有旧台币在银行附近兜售,市民要当心。

估计大陆兑换台币的业务要到台湾问题解决后才行.

7. 台湾为何能顶住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

同学,你也补考啊,额嘿,转机型国家怎么答啊?
改革开放前,中国高度集中的金融制度体质的体现方面怎么答啊?
台湾为何能顶住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
台湾经济在1997年能够平稳度过金融风暴,其主因是: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有足够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1997年,台湾经济以6.7 %的增长速度创下五年来最高增长率;民间投资增长率为14.1%,也是五年来新高;民间消费增长7.6 %, 为近三年来新高。 两者总额合计约59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毛额的72.8%,为30年来最高比率。而消费者物价涨幅仅为1.1%。以上数字表明,1997 年的台湾经济表现出“低通胀、高增长”的发展态势,为抵御金融风暴的侵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外贸易一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997年的台湾对外贸易在度过了艰难、低速的1996年后,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据台湾财政部门的统计,该年全年进出口总值突破1100亿美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纪录。累计贸易总额为236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4位。全年出口增长5.3%,进口增长11.8%。对外贸易如此良好的表现不但支持了岛内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表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足够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在经济结构方面,中小企业是台湾产业支柱。台湾年出口总额5 %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正如有人所言,在台湾“只要有点能耐,便能当上总经理”。中小企业自立自强,在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最能适应和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与受创最深的南韩财阀经济形成鲜明比照。这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由少数大财团控制国家经济的弊端。而在中小企业为经济主体的台湾,不论在财富、所得与资源的分配上都较为平均,无疑增强了对抗金融风暴的弹性。

台湾虽属外向型经济区,但并不是象其他东南亚国家那样,过份依赖出口来刺激经济增长,而是重视内外均衡发展,即致力于提高出口竞争力与内需成长齐头并进,注重运用“促进产业升级条例”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如以减免税捐及低利融资等政策工具,鼓励企业从事新产品研发、生产自动化、人才培训、污染防治及节约能源等。由于一直把增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节节攀升。如今,台湾的个人计算机外围零部件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从1997 年台湾出口商品结构看, 重化工业产品出口金额达621.4亿美元,占出口比重的62%,非重化工业产品出口358亿美元,占出口比重的35.8%,农产品及农产加工品仅占出口比重的2.2%。其中重化工业产品中的机电产品一直是近来带动台湾的出口的主导产品,且在技术上远远地领先于东南亚。这足以说明台湾产业升级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不但增强了岛内的经济实力,同时亦提升了对抗金融风暴的能力。由于台湾的出口产品结构及技术含量明显地优于东南亚国家,所以这次东南亚各国汇率变动对于台湾出口的影响便可以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产业的升级也为台湾内需的扩大夯实了经济基础,这与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泡沫经济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在国际收支方面亦反映出台湾经济基本面要比东南亚各国及韩国好得多。截止1997年底,外汇存底高达87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高。经常项目顺差109.7亿美元,达岛内生产毛额的2%至3%。外债仅1亿美元。高存底与低外债为台湾防范金融危机创造了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在对外资开放的政策方面,台湾又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外资的开放台湾一直秉持谨慎的态度及稳中求进的原则。把外资开放的速度与健全市场机制相结合,以适应外向型海岛经济的有序发展,避免了一些东南亚国家为追求经济增长而过份依赖外资的现象。在危机爆发后的1997年11月,台湾将单一及全体外资投资股市的比率由10%及25%分别提高为15%及30%,体现了对外资开放的有序性。台湾以经济稳定为优先目标来吸引外资,并把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增长并列为目标,为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加强对金融界监督管理方面,台湾省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及韩国相比,台湾亦堪称最优。其银行对企业的放贷业务一直实行规范化的风险管理,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这不但最大程度地避免泡沫经济的出现,同时也尽量减少了银行坏帐、呆帐的现象。有资料显示:1997年台湾省的银行坏帐金额占未清偿帐款的比重不到4%,远低于一些东南亚国家的14%到19%,银行体制堪称健全。

在外汇政策及管理方面,台湾亦凸显出行稳致远的特色,他们兼顾金融自由化与市场稳定的双重目标。秉持循序渐进之原则,逐步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具体表现在:1.台湾外汇自由化工作推进十余年来,进出口企业结汇已逐步向意愿结汇制过渡,但至今仍实行额度结汇制。如1997年6月,台“央行”将公司、行号每年的自由结汇额度由2000 万美元提高为5000万美元,体现出逐步推进外汇自由化工作的方针。2.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亦坚持自由化与纪律化并重的原则,把资本帐完全对外开放的时间确定在2000年。这与一些东南亚国家过快过早地开放资本项目而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完全相反。3.在汇率机制方面,恪守浮动汇率制度,使新台币汇率一直能与经济发展适度配合,避免了一些东南亚国家僵化的汇率机制的弊端。

综上所述,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台湾经济能幸免于难,并非侥幸取胜,而是得益于经济增长中各个方面的适度调整。

8. 台湾的经济发达吗

台湾是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情况

台湾被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等机构认定为发达经济体, 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按国际汇率计算,2014年台湾GDP5170.19亿美元,为世界第25大经济体,居中国省级行政区第6名; 人均GDP22002美元,居世界第39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台湾GDP9770.88亿美元,为世界第20大经济体,人均GDP40581美元,居世界第17名。 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五。 2013年人类发展指数为0.882,居世界第21名,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

台湾经济于1960年代开始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现今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 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

伴、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为降低生产成本,台湾许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也造成产业空洞化的问题。台湾已投资大陆超过1500亿美元, 在大陆有8万多家台资企业,常住大陆的台商及眷属已超过100万人。

9. 2000台币换人民币多少

根据2019年12月05日汇率,2000新台币=462.208人民币,1人民币=4.3271新台币。

新台币的硬币面额为:1圆、5圆、10圆、20圆、50圆;而纸钞的面额为:100圆、200圆、500圆、1000圆、2000圆。换算方式为:1圆=10角=100分。

台币的前身为旧台币,1949年6月15日开始发行流通,ISO4217代号为TWD(或简称为NT$、NTD)。 新台币是相对于旧台币而言的,如今讲台币,是指新台币。旧台币已在五十年代停用。新台币基本单位为“圆”,但一般都写成“元”。1圆=10角=100分。

(9)台湾外汇金融状况扩展阅读:

台币发展史

当初旧台币被定位为一种过渡时期的货币,日据政府的台湾银行券与国民政府的台币一比一兑换。由于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中国满目疮痍,再加上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关系紧张,金融状况不稳定,因此台湾未使用当时通行于大陆的法币、金圆券,另外再发行台币。

关于发行新台币原因的官方说法,是由于1948年上海爆发金融危机,连带也使旧台币币值大幅贬值, 造成台湾物价水准急剧上扬。

不过另一种关于发行新台币原因的版本,指出是因为台湾日据时期结束初期,由于国共内战的缘故,国民党政府把台湾的民生物资,如糖、米之类大量运送到大陆以供应战争所需物资,造成台湾内部民生物资锐减、严重短缺。

使得台湾的米价甚至比上海当地的米价还高(当时台湾产米而上海不产),造成台湾严重通货膨胀,一日三市,币值急速贬值,就算有钱也可能买不到米。

在1949年6月15日台湾省政府公布“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新台币发行办法”,正式发行新台币,明订40000元旧台币兑换1元新台币。

10.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1、危机首先在东南亚爆发并波及港台
短期资金大量进出:泰国于97年首季有19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入,第2季变成62亿美元的净资金外流;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印尼与菲律宾于96年共获得4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97年却变成3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
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的货币也狂跌。
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到它们的股市,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和香港的金融市场也被攻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迅速采取了有力的调控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6800多点跌至9000点左右。
2、危机蔓延至东北亚
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
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
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
3、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
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
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趋势。
内外投资也呈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国内,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高利率和货币贬值,私人投资者极其谨慎;海外投资由于担心金融危机造成东亚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进入的数量锐减,而大量本地资金却因对本地区经济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
危机造成的另一个苦果是通货膨胀:1998年6月,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达 10.7%,泰国6月份通胀率亦为10.7%,1998年5月一个月,印尼的通胀率就达5.24% 。
由于出口不振、投资乏力和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已成为不少东亚国家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韩国1998年4月的失业率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1998年5月,菲律宾的失业率高达13.3%。
1998年8月,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俄罗斯、俄股市、汇市猛泻。之后不久,巴西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汇市和股市大泻。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动荡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已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破坏性影响。

阅读全文

与台湾外汇金融状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尔街金融公司的运营模式 浏览:407
交易所可充抵保证金最高折扣率 浏览:874
李矅公司金融答案 浏览:188
胶合板期货521 浏览:50
海航信托到期 浏览:747
冰岛首都股票 浏览:152
成都满堂红佣金 浏览:418
融资租赁应满足的标准是什么 浏览:318
2015年直接融资比例 浏览:434
usd与人民币的汇率是 浏览:439
卡行天下融资金额 浏览:948
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倒闭 浏览:909
闻泰科技股东大会公告 浏览:447
预收外汇办税 浏览:790
中国银行收益高理财产品 浏览:978
成员企业股东 浏览:329
股票佛慈制药 浏览:55
友邦保险的股东 浏览:262
通桥资本股票 浏览:472
st信威股票价格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