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八年中国外汇储备是多少
1988年的时候,我国的外汇储备为33.72亿美元,相比1987年增长了15.36%。
Ⅱ 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规模分析
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其他国家一样,由黄金、外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构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国际储备制度。1980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次年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国际储备体系。
我国国际储备体系的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国际储备体系由不规范走向规范,储备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其中外汇储备已列世界第二。
2、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我国黄金储备的来源主要是依据国家黄金库存的增长状况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逐步调整的。1978年至1980年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为1 280万盎司,1981年至今,稳定在1 267万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来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有所上升。这种储备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
3、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绝对主体。
(1)我国外汇储备构成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
①国家外汇库存。
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
但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不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这部分,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
(2)1994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
1994年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变化不一,出现了“下降一增长一下降一增长”的循环变化特征,但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却呈现出了持续大幅度增长之势,在我国国际储备总额中的比例屡破纪录,目前更高达90%以上,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绝对主体。
但是,我国外汇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这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种支付需求强烈,面临的金融风险也较大,因此,外汇储备不嫌多;另一种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应有个界限,外汇储备还是适度为好。我们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应该讲究一个适度的储备量,外汇储备过多,负面效益也很明显。这是因为:①外汇储备过多,而这“过多部分”主要是债务性储备(如由对外借款等资本流入方式形成的),则必然增加外债负担,也使储备流动性减弱;②外汇储备过多,一般会支持本币汇率上升,会增强本币的坚挺程度和国际地位,但同时却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③外汇储备过多,也会加大国内一定时期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国内物价稳定和经济发展;④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并不等于储备效益也大量增加。因为外汇储备多为硬货币,硬货币一般利率较低,因此储备越多,利息收益的潜在损失也越大,而且,我国目前经营管理外汇储备的水平较低,手段也较缺乏,从而造成较大的亏损;⑤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事实上等于把得之不易的外汇存到外国银行让外国人使用,而我们自己有时却以高利向国外借款,造成宝贵资源的低效益使用甚至浪费;⑥外汇储备过度增加,还会失去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低息贷款的权力,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汇率变动风险,增加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⑦外汇储备持续过度增加,必然意味着国际收支存在不断的顺差,因而也可能招致其他国家的不满甚至报复。可见,我国外汇储备可适当多些,但不能过度。
我国今后应根据一定的方法或模型,确定出适度外汇储备量,在此基础上对过度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目前,各国对储备投资都很重视,认为它是增加外汇储备效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例如,新加坡就专设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资公司,从不同侧面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与投资;台湾从1990年开始,就推行“变静态存款为动态投资”的策略;日本更是典型的对外投资国家,由于某外汇储备高,对外投资遍布全球且始终名列前茅。我国目前对外汇储备投资也予以了重视,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月报统计显示,我国现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债主,仅次于日本、英国和德国。建议今后我国也设立专门化的储备投资机构,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策略,进一步保障我国储备资产的使用效益。
4、国际储备来源多元化,但主要来自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与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其中,外汇储备主要来自经常项目顺差(参见表8-7)。
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1994-1996年) 单位:亿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 差额 比重(%) 结受汇表 比重(%) 调整后差额 比重
总差额 845 100 877 100 877 100
经常项目 164 19 930 106 700 88
其中:贸易项目 448 53 541 62 451 48
非贸易项目 -333 39 389 44 349 40
资本项目 1127 133 -78 -9 83 10
误差遗漏 -432 -51
不知道这个行不行!
Ⅲ 请问这次的金融危机,可能影响中国多久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影响,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已经是萧条得很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好转.
Ⅳ 八九十年代中国外汇储备各多少
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可怜的1.67亿美元,不足现在的万分之一。
Ⅳ 股指期货cf88.com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保值 就这个问题给个大体思路
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缺点也日益显现。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实行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政策选择。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以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重点论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得出人民币适时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Ⅵ 88年至98 年有什么发展、变化
中国历年GDP-中国历年人均GDP
年份 GDP(亿美圆) 人均GDP(美圆)
1988 15042.8 1366
1989 16992.3 1519
1990 18667.8 1644
1991 21781.5 1893
1992 26923.5 2311
1993 35333.9 2998
1994 48197.9 4044
1995 60793.7 5046
1996 71176.6 5846
1997 78973.0 6420
1998 84402.3 6796
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8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中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
强,对外经济交流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初步计算,
全年国民生产总值①1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国民收入11533亿元,比上
年增长11.4%。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需求过旺,供求总量矛盾和结
构性矛盾加剧,物价上涨过猛,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进入第四季度,各地区、
各部门在贯彻执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农业:
1988年农业总产值5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种植业产值下降0.5%
,林业产值增长3.8%,牧业产值增长10.5%,副业产值增长10.4%,渔业产值增
长11.8%。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棉、油有不同程度减产,但粮食、棉花生产比原来预
料的要好;糖料有较大幅度增产,扭转了连续两年减产的局面;部分地区烤烟面积
增加过猛。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工业:
1988年工业总产值18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为
15181亿元,增长17.7%。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12.7%,集体所
有制工业增长28.8%(其中乡村工业增长35%),个体工业增长46%,中外合资、中
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增长97%。
1988年轻工业发展加快,总产值为8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主要是以非
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增长快,各种高档耐用消费品增长更快。重工业也以较高的
速度发展,总产值达到9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的加工工业增长更快
,大大超过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增长,致使工业生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
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重重困难,深化各项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国民经济扭转了上半年增幅回落的状况,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9亿元,增长3. 5%;第二产业增加值3915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亿元,增长7. 6%。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401元,比上年提高6.9%。(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0.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6%。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国从业人员699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0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23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3万人。再就业工程有了重大进展,通过多种途径使609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与上年末持平。
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 145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1亿美元。年末1美元兑8·2789元人民币,比上年末略升9个基本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多年重复建设,大多数行业生产能力偏大,产品供过于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销售不旺;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二、农业
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好收成。1998年虽然我国部分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但全年粮食生产形势仍好于上年。由于低温多雨和洪涝灾害影响,我国夏粮减产1460万吨,早稻减产530万吨。进入秋季,光、热、 水等综合气候条件大大好于上年,同时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秋粮增产较多。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4·9亿吨以上。
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棉花因调减播种面积和长江流域棉花主产区洪涝灾害的影响,产量为440万吨,比上年减产20万吨。油料、糖料、 茶叶和水果等作物产品产量有所增长。全年油料产量2292万吨,比上年增加135万吨,增长6.3%; 糖料产量9765万吨,比上年增加379万吨,增长4.0%。茶叶和水果产量分别达到66. 5万吨和549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7.9%。烤烟产量为210万吨,比上年减少180万吨,减幅达46.0%。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4355万吨,比上年增长6. 5%;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854万吨,增长7.0%。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启动,林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7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5%。 全国重点林业工程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100万公顷以上,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修复水毁工程45万处,加高加固堤防3 万公里,疏浚河道4·7万公里。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平方公里。 全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0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对一些重要行业进行了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兼并破产了一批企业,同时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一批特大型企业集团。纺织行业全年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512万锭,分流下岗职工66万人。94 户国有重点煤矿全部下放地方管理,并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关掉一批非法生产、污染严重和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矿。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3541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0046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365亿元,比上年增长4.9%; 集体企业4990亿元,增长8.7%;股份制企业1338亿元,增长11.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835亿元,增长12.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53亿元,增长19.6%。
全年轻工业增加值8984亿元,比上年增长9.1%;重工业增加值11062 亿元,增长8.5%。
产品结构继续得到改善。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电子、信息通信产品等生产增长较快,微型电子计算机、程控交换机、载波通信设备、光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等生产比上年增长16.9%至53.7%;水泥、平板玻璃、钢、钢材等投资类产品增长4.7%至7.7%。市场供大于求的一些纺织产品、一般耐用消费品、部分机电产品生产增长有所减慢。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6.49%,与上年持平。工业新产品生产比上年增长4.9 %。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89.98%,比上年提高5.1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全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3331亿元,比上年增长4. 1%;实现利润1473亿元,下降17.0%,亏损企业亏损额1556亿元,比上年多亏22. 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1023亿元,多亏21.9%;年末产成品库存达 60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0亿元,增长5.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1.0,比上年下降4.2。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增长2.9%;税金总额308 亿元,增长13.4%。施工工程个数649676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28236个, 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35.1%;施工面积1310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0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8705万平方米,减少3539万平方米。
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9万平方公里。 新发现矿产232处,比上年增加12处。有45种矿产新增探明预测储量,其中石油7.6 亿吨,天然气2602亿立方米,原煤64亿吨。地质勘查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536万米
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商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53亿元, 比上年增长6.8%,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17825 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328亿元,分别增长7.1%和6.4%。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7023亿元,比上年下降2.3%,集体经济 4830亿元,私营及个体经济12195亿元,其他经济51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3 %、14.9%和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6.0%,餐饮业增长15.7 %。生产资料市场偏淡,全国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1798亿元,比上年下降12.7%。集贸市场发展平稳,全年商品成交额19836亿元,比上年增长 13.8%。
大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依然不好。全国500 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收入净额2487亿元,比上年下降1.1%;毛利率为10.3%,下降0·7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比上年下降16.9%。
七、对外经济
在对外贸易方面,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增长明显放慢;受国内需求等因素的制约,进口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32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4%。出口总额1838亿美元,增长0.5%。其中一般贸易出口下降4.8%,加工贸易出口增长4. 9%;进口总额1402亿美元,下降1.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36亿美元。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增长14.9%,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7.3%;进口增长7.6%,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40.5%。面对出口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全年对亚洲出口虽然下降9.9%,但对欧洲及北美洲出口增长15.7%,对非洲及拉丁美洲出口增长20.1%,对大洋洲出口增长11.0%。
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发展,对外借款下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589亿美元, 下降7.9%。其中,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456亿美元,增长0.7%;对外借款110亿美元,下降8.5%。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保持增长势头。全年签约1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完成营业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1亿美元,增长20.9%;年末在外劳务人数32.5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
国际旅游业有所发展。全年海外游客入境人数63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0.2 %,其中港、澳、台胞5625万人次,增长12.4%,外国游客711万人次,下降4.3 %。国际旅游收入达126亿美元,增长4.4%。
八、金融和保险业
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年末广义货币(M2)为1044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 3%;狭义货币(M1)为38954亿元,增长11.9%;市场现金流通量(M0)为11204 亿元,增长10.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6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3402 亿元,增长16.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2487亿元,增长13.4%;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3407亿元,增长17.1%。各项贷款余额为86524亿元,增长15.5 %。
证券市场在逐步规范和加强监管中稳步发展。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109只,筹资440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由上年末的745家增加到851家,市价总值达到19506亿元。通过发行B股、H股共吸收外资7.7亿美元。 全年共发行国债3891亿元(不含财政部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到期国债兑付圆满结束。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247亿元(含外资机构),增长14.0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00亿元,寿险保费收入68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65亿元。支付各类赔款556亿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共支付赔款318亿元,寿险给付238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1998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1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0%。全国共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991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8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67万人。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全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177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526亿元,增长9.2%。
基础研究工作得到加强,国家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国家基础研究投入37 亿元,比上年增长26%。组织了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和新产品试产,完成了15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及鉴定验收。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 万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500项,应用技术成果2.4万项,软科学成果150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4700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543项。全年6次成功发射卫星。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121989件,授权专利6788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 6.8 %和33.1%。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8万份。 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质量、标准化、计量工作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年全国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450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28个。国家监督抽查6265家企业 200 类 7804种产品和商品。全国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875 个, 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 2212万台件。全国共有城乡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站点1213 个, 卫星云图接收站点 235个。全国共有地震台站1267个,遥测台网28个。全国共有1403个海洋观测、 监测站点,共获得2082万组海洋数据。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070种。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中小学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年末全国普通高校1022所,招生108万人,在校生341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736个,招生7.3万人,在学研究生19.9万人;成人高校962所,招生100 万人,在校生282万人。普通高中13948所,在校生938万人。 各类高级中等职业学校17106所,在校生1126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173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5%。全国初中在校生5450万人,初中入学率达87.3%;小学在校生1395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3.23%和0 . 93%。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51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8682 万人次。全年共扫除文盲321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35个,文化馆2915个,公共图书馆2721个,博物馆1289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3座, 广播人口覆盖率88.2%,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8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9.0 %。全国各类电影放映单位6.9万个。全年生产电影故事片82部,向国内销售影片(含复映片)221部,向国外销售143部。有10部影片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12项奖。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195亿份,各类杂志25亿册,图书73亿册(张)。 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70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305万卷(件)。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1万个,床位31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9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2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141 万人,护师、护士107万人。全国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907个,卫生技术人员 22 万人。妇幼卫生机构2724个,卫生技术人员7.3万人。达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县数占总县数的75%。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5万个,床位74万张, 卫生技术人员100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89.5%,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133 万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国运动健儿获得了83个世界冠军;30人3队68次创31项世界纪录。在第十三届曼谷亚运会上获得金牌129枚,奖牌274枚,从而3次蝉联金牌与奖牌数亚洲第一。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1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 2144个,环境监测人员5.7万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总数已达111个;全国自然保护区达到92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 136个。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到年末, 已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395项。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88.0%,当年投产的建设项目同时建设防治污染设施的占9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 9575个,总投资10.1亿元。全国513个城市建成了2606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5 万平方公里;402个城市中建成了199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8684平方公里。
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对太湖流域日排水100吨以上的 1035 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资金14.5亿元,878家企业完成达标治理任务,14家企业停产治理,关停取缔了143 家污染严重又治理无望的企业。年末太湖流域已基本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目标,太湖水质趋于好转。
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至 1998年8 月止,已竣工项目323个,完成投资额189.9亿元。
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大中城市污染加剧,垃圾、农药、化肥等污染仍然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年出生人口1991万人,出生率为千分之十六点零三;死亡人口807万人,死亡率为千分之六点五零;全年净增人口1184万人, 自然增长率千分之九点五三,比上年下降0.53个千分点。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481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942万人,占30.4%;乡村人口86868万人,占69. 6%。0 —14岁人口比重为25.7%,15—64岁人口比重为67.6%,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7%,老年人口达到8375万人。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3.63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实际增长4.3%。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1 亿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年末99%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国有850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735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1590万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152 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医疗费用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国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06万张,收养80 万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629个。全国600 个城市、1242个县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332 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7208万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3万人,妥善安置了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1.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5.4亿元,接收社会捐赠122亿元。
Ⅶ 论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和意义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存在着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从反方向抵消了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三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是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Ⅷ 198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少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198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33.72亿美元。很少的一个数字。
Ⅸ 我国通货膨胀的性质 加剧通货膨胀的结果
摘要:
通货膨胀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运行的重要问题。我国基本上以零售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的物价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85年、88年、93年、94年有过四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并且各次上涨的峰值不断的攀升,90年代前期的一波物价上涨峰值曾经超过20%。从94年—02年我国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通货紧缩。从03年8月开始到现在08年初,我国逐步进入一个相对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是否由温和变成严重,我们将拭目以待。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论述了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正文:
在我们的经济学课本中对通货膨胀有着这样的定义,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它也可以定义为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物价持续上涨6个月以上,或货币持续贬值6个月以上,物价上涨幅度大于等于3% 。仔细分来,物价增长率介于3%至5%的为温和通货膨胀,在5%与10%之间的为严重通货膨胀,而物价增长率大于10%的则是奔腾的通货膨胀(也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对通货膨胀的测量我们一般以物价指数来衡量,我国现行的物价指数主要有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建筑业产值价格指数。
根据2007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来看: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以上国家官方公布的数据,07年的全年消费物价指数达到了4.8%,有个别的月份甚至达到了5.6%(例如7、8月份),超过了当初设定的3%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应该说是对宏观经济调控当局亮起了红灯,可以说现在仅仅达到的是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最基本的信号。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具体商品价格的变动就丧失了信号功能,市场也就丧失了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举个例子,在非通货膨胀环境下,猪肉价格上涨了,你可以容易判断,猪肉供不应求。在猪肉价格信号的引导下,养猪的投入就会增加,猪肉供给也将随之增加。但在通货膨胀严重的环境下,没人知道猪肉涨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价格的普遍上涨,所以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使价格信号失效,使经济秩序混乱。
国际经验证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将导致基尼系数1(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的程度)上升。CPI上升的最大受害者是中、低收入劳动者。例如,猪肉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对靠低工资和社保维生的低收入阶层是巨大打击。此外,中、低收入劳动者无法通过购买不动产的方式来为储蓄保值,他们也没有足够资金购买股票和其他可以保值的金融资产。通货膨胀以及CPI的上升会进一步扩大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导致贫富差距过大,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以及结合我国目前的整体市场情况、人民生活中的周围物价情况来看,我过目前的确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但远未达到严重的通货膨胀,充其量只是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正如经济学家樊刚所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肯定会提高,但不一定会出现高额的通胀。目前担心的是高速增长会导致今后出现大量过剩生产能力,然后又导致新一轮通货紧缩,现在需要防止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中国的经济过热,从而带动的物价的上涨,进而产生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国际和国内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从国际因素来看,分为两部分,一是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家原材料和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尤其原油,从98年底最低时的10.3美元一桶,涨到现在90美元左右一桶,涨了8倍,并且创历史最高,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原油产品的上涨,包括汽车的汽油、柴油,还有石油的化工品,如化肥、塑料等。(很显然,化肥上涨,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油价的提升,会直接导致电价、运费的上涨,这必然进一步导致物价上涨。
二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应该能有效的节制通货膨胀,但现在国内却还是处于通货膨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觉得是由于美元对两大货币的基石:黄金和石油2,都在急剧贬值,所以单纯从对美元的比值来说,看不出问题。2007全年,虽然人民币从7.8升到7.3,相对于美元来说升值7%,但是与此同时,原油价格从58美元一桶,涨到90美元,上涨70%;黄金价格从620美元/盎司上涨到850美元/盎司,上涨超35%。同时,人民币,相对于石油贬值了63%,相对黄金贬值超30%,相对于其它工业原料,比如铁矿石、铜(04-06年就在涨)、铝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还有就是相对于除美元之外的欧元,人民币亦贬值近10%。所以,原本按照增长幅度,中国2007年的GDP应该超过德国,但是事实上,由于欧元兑美元,从1.29涨到1.49,上涨超17%,相对人民币升值10%,所以2007年,中国GDP仍然比德国稍低,居于世界第四。人民币是对外对内都贬值,仅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人民币的升值为什么没有很好的节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我们一目了然。
从国内因素来看,我们会发现,共同推高物价,导致中国当下通货膨胀的三大因素,分别是房地产(包括土地)、原材料(包括石油等,与国家价格有关)、股市。房地产和股市造成了货币的过量供应,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过剩3,而原材料是产品本身的稀缺性提高而涨价。三大因素互相影响,恶性循环,物价水涨船高。
它们是怎么相互影响的?先来举一个简单的模型的例子。
对于房地产而言,其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假设一个人花30万买了一套100万房子,贷款70万,那么开发商拿到了100万分配下去,非常简单的,通过银行贷款的运作,社会上的资金由30万突然间变成100万,但问题是,这个房子真的值100万么,显然,利润与其它行业相比,是不合理的。这个房子应该卖50万,这是它的价格,或者说代表社会创造这个房子的价值。显然,房价是一直被高估的,远大于它的成本,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银行放出来的贷款70万当中,有50万是多放的,也就是说50万的货币本不该流通却流通出来了。
这一事例正在全国各地正普遍发生着的,物价上涨可以说是必然。而且,这个物价上涨,若是扣除了国际原材料上涨的因素,应该是一个持续时间并不长的过程,会在几年内结束,但很显然,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个过程中
为什么断言通货膨胀会在几年内结束,在前面的例子中,30万买100万房子的那个人,向银行贷款了70万,这70万被别人拿去消费,造成市场资金过剩,这是暂时的,因为贷款70万的这个人,将来要一直为还贷款而缩减消费,很简单得讲,就是拿到70万银行贷款的开发商,会在段时间内把钱拿去流通,造成短期内流动资金过剩,而通货膨胀,而长期看,这个买房者为这70万买单,长期看,会出现一个消费与紧缩的平衡,这个平衡迟早会来到,经济会因为对于未来财富的过量透支,而承受代价。
让我们再看看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很明显,就是这些年通过大举向银行举债。这个举债,有民间的有政府的,造成美金的过量流通。但美金的消化,是世界范围的。世界也已经难以消化这么多印钞机出来的美金,美金购买力下降,而美国人却为了还贷款紧缩消费,并且造成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其次,就是房价的构成。中国的水泥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钢铁占了四分之一。这两个,都与房产有关,属于成本这一块。可以这么说,构成房价有三个因素,房价=土地成本+建造成本+利润,但事实上运做是很复杂的。
影响房价的第一个因素,土地价格居高不下,是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首要因素,而这个土地价格,原本是可以由市场决定,并且有所选择的。但中国的土地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中国土地买卖是地方政府垄断的。
简单得说,由于中国土地的买卖由各地方政府垄断,价格没有任何竞争机制,所以基本上来讲,价格都是在地方政府掌控的尺度上。前一阶段在新闻上看到,一个人口仅130万的湖南浏阳政府大楼盖得比美国白宫还要气派,其周围大概有4到5块地,但是却是一块一块拿出来卖,卖的价格节节升高,政府一点都不着急。价格虽然都是政府公开向开发商招标的,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却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因为每次在卖着的土地只有这一块,整个地价,是完全由政府垄断和操纵的。
几乎在中国任何的中小城市,都是这种情况。土地这一块,已经把房价的门槛筑高了一倍。土地拍卖的收入,已经占到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60%以上,然后地方政府会用这些钱,不是去扶贫,扶持教育,去改良医疗,而是去盖新的政府大楼,盖新的公安局大楼,新的税务大楼,其宏伟壮丽的程度,一个个都在赶超美国的白宫。让国际友人见了,都会以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除掉土地,开发商通常是拿到地之后,马上会在当地的银行申请到巨额贷款,这巨额贷款,又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流通,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动
房地产商花大价钱拿到了土地,可以说是成本大大的增加了。而房地产商只好将这成本全部转到买房的人身上,造成了房价的居高不下。
最后,中国股市在最近几年内,市值翻了1.5倍,从2005年末到2007年10月,涨了6倍多。这种股市的造富神话,似乎每天都在上演。中国的股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是一亿股民。好象大家都在享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好象大家都在争着为中国的经济贡献力量。
股市是怎么导致通货膨胀?股市导致通货膨胀的前提是一个时间内的单边市场,就如同2005年底到2007年10月的股市,虽然经历过几次大跌,但是整体是螺旋向上的。
在这段时间内,原本1元的股票,涨到6元,原本10元的,涨到60元,涨了六倍,但另外5倍钱从哪里来的,我们并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中国整体股市的市值,从大约3万亿,涨到07年下半年的超过20万亿,短期内积累的财富,超过15万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有人会有疑问,在股市中应该有人赚必然有人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庞大的财富积累,原因是在一个股市的单边行情中是可以出现这种情况的(何人都赚钱),这里赚钱的意思就是手里的货币增多了,但未必能代表它能够买到的东西变多了(因为通货膨胀)。
由于中国股市单边行情下“创造”了超过15万亿的财富,所以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并且是将来一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这写都在为这两年的过热股市房市买单。
中国2007年CPI是5.6%,全年仅为4.8%,这里面也包括翻倍上涨的猪肉价格,翻两倍甚至五倍上涨的蔬菜价格,却不包括50%左右幅度上涨的住房价格。50%一点都没有夸张。就以上海为例,大部分地方房价都上涨了40%以上,很多地方上,幅度甚至超过100%。
正因为中国CPI的计算不像国外那样把房价也算进去,所以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都缺乏了对物价上涨的警惕,中国2007年的4.8%的CPI数据,在我看来,是毫无价值的。中国前三年就开始的房价上涨,是如今物价整体上涨的罪魁祸首之一,却因为CPI数据没有包括房价,把危机隐藏起来。到现在才爆发出来。如果包括房价因素,中国2007年的CPI应该是20%左右,甚至可能更高,而非4.7%。所以说现在的虽说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但也要我们的政府、人民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不然真正到了严重通货时期,那时将是非常危险的。
结论:结合国际、国内造成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中国官方的数据来看我国目前是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走到了严重通货膨胀的边缘,如果还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的重视,以及政策的出台,那我们的后果将是严重的,这并非危言耸听。
注释:1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的程度,考察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反映贫富差异程度的数据界线。位于0-1之间,0.4为警戒线。
2最近又兴起一股黄金热潮,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人们对股票和债券的不信任,所以减持,转而抓住黄金,跟住黄金,所以黄金热兴起。
3流动性是一种商品对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难易程度。过剩是指货币投放量过多,这些多余的资金出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必然会寻找投资出路,这将导致投资过热,暗含通货膨胀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