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中国最牛期货大鳄

中国最牛期货大鳄

发布时间:2023-02-06 09:47:06

『壹』 远期的合约的剧情介绍

侦察兵何云风(简称云风)曾经是战斗英雄,服役期也很快就要满了。侦察连有一个转志愿兵的指标,领导上都非常看好云风,可是云风为了照顾一个农村的战友,把志愿兵指标让给了农村战友,复员回到了北京。
在欢送会上,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在一起抱头痛哭,领导们对云风的复员感到非常惋惜,鼓励云风回到地方好好干。云风表示,回到地方上以后,一定好好干,绝对不给部队上丢脸。
回到北京之后,云风的父亲母亲都希望云风可以找一个安稳的工作,早点结婚生孩子,了却父母的一幢心愿。可是云风表示,不混出来个人样出来,坚决不谈恋爱不结婚。
这是九十年代初,国家正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看到很多下海经商的人都赚钱发了财,不甘平庸的云风内心也是蠢蠢欲动,也想下海闯荡一下,得到了开明父母的支持。一个偶然的机会,云风遇到发小好友明辉,听说明辉正在做期货,非常赚钱。云风就跟着明辉去期货市场看看。第一次进入期货交易大厅,云风就被期货市场的翻江倒海、风云变幻的紧张气氛所吸引,仿佛又回到了炮火硝烟的战场。云风立刻被这个行业深深的吸引住了,下决心一定要在期货市场干出些名堂。
那个时候,中国的期货市场刚刚起步。云风的父母虽然对期货不了解,可是也对云风的决定表示了支持。云风拿着全家的积蓄和东拼西凑借来的十万块钱,进入了期货市场。
进入期货市场以后,云风才发现,这个行当可真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干的。期货市场瞬息万变,能够让人瞬间暴富,也能让人瞬间破产,需要相当良好的心理素质。云风作为一个曾经在战场上经历过无数次生死的人来说,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云风和明辉经过一段时间的拼杀,很快就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变成了拥有几十万资金的小投机客。在北京的期货交易市场崭露头角,小有名气。引起了台湾著名的期货大师方华的关注。
方华对云风非常欣赏,可是他也看出了云风的致命弱点,他告诉云风,期货不是投机,也不是赌博,想要在期货市场上做出一番成绩,不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技术。方华愿意收云风为徒弟,可是云风正在春风得意之中,对方华大师的谆谆告诫不以为然。
云风继续春风得意,很快盈利资金已经超过百万,在期货市场人送绰号“疯大胆”“疯百万”,云风就像一个“暴发户”,早就飘飘然了起来,早就把方华大师的告诫丢到了九霄云外。可是很快,方华老师的预言实现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云风的百万资金在一个盲目投资当中灰飞烟灭、血本无归。这次失败让云风想起来方华大师的话,向方华大师诚恳的认错道歉,愿意拜方华大师为老师,认真学习期货知识和操作技巧。方华认为,这次失败,对于云风来说,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证明云风已经走向成熟了。
拜方华为师以后,云风消停了一段时间,专心学习。在这期间,云风认识了在期货市场工作的年轻姑娘文清,两个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文清很喜欢云风,可云风在惨败之后,不想谈感情。没料想再一次游玩的时候,云风认识了美丽可爱的姑娘安安,爱情来的猝不及防,云风一下子就坠入了爱河。云风陷入了安安和文清之间的感情漩涡。
可是爱情是短暂的,安安虽然喜欢云风,可是安安更喜欢钱。安安同云风交往,是为了在期货市场赚钱。当云风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痛苦万分,更不想谈感情。于是认了文清做干妹妹,可是文清并不甘心,默默的等着云风。
方华不仅是一位期货大师,更是一位有爱国情怀的金融期货工作者,在一次国际炒家发起的“咖啡大战”中,方华为了保卫中国企业利益,义不容辞的选择了同实力强大的国际炒家对抗,带领着云风等几个学生,经过惊心动魄的几番较量,取得了“咖啡大战”的胜利。
通过这次对抗,云风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平年代虽然没有战争,可是发达国家的金融大鳄们,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可以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动一场残酷的“货币战争”,无情的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财富。这种战争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流血,可有的时候比真正的战争还要残酷。作为一个中国的金融期货工作者,不仅要赚钱,更要有一种捍卫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责任。
咖啡大战胜利结束以后,方华老师离开了中国,回到了台湾。中国的期货市场平静了一段时间。云风出钱,同明辉、文清开了一家服装店,日子过的平静和惬意,明辉和文清已经对期货“谈虎色变”。可是云风一直不停的学习着期货的知识,等待着风云再起的时机。
很快时机就到了,云风重新杀回期货市场,利用自己丰富的期货知识和娴熟的技巧,快速成为期货市场上的明星!每天都有人争抢着要请云风吃饭,请教云风期货上的知识和操作技巧,这让云风萌发了开一家投资公司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文清和文清干爹的支持,公司很快就成立起来,云风的战友、同学、朋友、邻居都纷纷把钱投资在云风这里,公司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云风又开始春风得意起来!
有了钱,人都会变的。文清在有钱以后,不顾云风的反对,私自抽调公司抗风险资金在股票市场炒股票,严重的损害了公司客户的利益。为了保护公司的客户利益,云风只得壮士断腕……这次云风不仅血本无归,而且负债累累。
云风的父母为了替儿子还债,卖了祖屋和家传的首饰,甚至去卖血。云风觉得自己愧对父母,愧对那些相信自己的战友、朋友……每日酗酒度日,一蹶不振。
文清也觉得愧对云风,黯然离开北京,不知去向。
可是“赌场失意,情场得意”,在云风最消沉的时候,活泼开朗的茜茜来到了云风的身边,点燃了云风的生活激情。
战友都纷纷劝导云风,胜负乃兵家常事,让云风振作起来。
在大家的帮助下,云风重新回到了期货市场,现 在的云风,更加成熟了。
重新回到期货市场的云风,恰巧遇上了一次全国期货大赛。云风想参加比赛,通过比赛来证明自己。
可是比赛需要十万元的资金,已经负债累累的云风,如何筹集这十万块钱呢?这个时候,云风的战友们来了,茜茜也哄骗父母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终于凑够了十万块钱,让云风参加了比赛。
云风在比赛中,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发挥非常出色,一举获得比赛的冠军,并在比赛中认识了好几位年轻朋友,他们都是期货市场的高手,大家都成为了好朋友。
云风在比赛结束以后,靠比赛中赚的钱和奖金,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为父母买了房子,并准备和茜茜结婚。
这个时候,期货市场的经理范涌带着三位粮油企业的老总推开了云风家的门,告诉云风:狼来了!
三位老总告诉云风,国际期货大鳄约翰已经来到中国,已经同中国粮油企业交锋过一次,国内企业损失惨重,请云风出山,对抗国际炒家约翰。
云风经过仔细考虑,这次战役不仅关系着国内粮油企业的利益,也关系着千千万万农民的利益……云风想起来方华老师的话,决定同意三位老总的邀请,组建操作团队,阻击约翰。
云风邀请了几位参加比赛时的好友小海、老陈、李姐组建团队,大家又一次聚集在一起,精心商量着对策。
云风组建团队的消息很快就有内线传到了国际炒家约翰那里,约翰不以为然。因为他已经打遍全球无敌手,中国期货市场成立不久,还不够成熟,其操盘手的经验和技巧更是没有办法同他这位国际期货大鳄相比,更何况约翰带来了巨额的资金,中国的操盘手,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轻敌的约翰没有足够的重视云飞的团队,被云飞团队抓住机会,打的约翰大败。初战得胜,大家一起振臂高呼,国际炒家也不过如此。云风告诫大家千万不要轻敌,这场战役要持续很长时间,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初战的失败让约翰非常的吃惊,开始慎重的审视云风团队。并打电话邀请内线一起吃饭,商量对策。
内线终于献身了,竟然是期货公司的经理范涌。
范涌向约翰详细提供了云风团队的资料,约翰看过资料,露出微笑。
在接连几天的战况里,云风团队屡战屡败,损失惨重。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国际期货大鳄的能力和实力,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摧残。约翰玩起来心理战,在市场上扬言,自己在半梦半醒之间就可以轻松的战胜中国的所有对手,让云风团队气愤填膺。云风提示大家,不要上约翰心理战的当。
冷静下来的云风觉得这几天的失败都不是偶然,也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是内部出现了奸细。那么谁是奸细呢?
团队中的李姐不小心听到了小海和范涌的谈话,告诉了云风。云风经过核实,断定是范涌是约翰的人,是同伴小海向约翰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云风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小海向约翰提供假消息,引诱约翰上当,第三个回合大胜约翰,终于扳回了一局。
约翰在电话里面大骂范涌,范涌恼羞成怒,认为是小海反水,找打手痛打了小海一顿,关键时刻,云风赶到,打跑了打手们。
小海向云风诚恳的认错,准备黯然离开。云风挽留了小海,小海非常的感动。
约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他收买的对象是云风。
约翰仔细调查了云风的资料,为云风的未来设计了美好的事业蓝图,许下重金,并不惜重金收买安安说服云风。云风差点为之所动,关键时刻,云风想起来方华老师的话,守住了气节。
约翰虽然很失望,可是暗地里对云风的气节非常的钦佩。
云风回到团队,对大家重申了这次战役的意义,让大家已经要坚守气节。小海向大家认了错。
约翰为了干扰云风,和范涌密谋对云风的女朋友茜茜下手,被小海发觉,小海想将功赎罪,暗中保护茜茜,被范涌的打手开车撞成了残废,失去了一条腿。
约翰也觉得范涌做的过于残忍,可是干扰计划还是受到了效果,约翰再胜一局。
这个回合失败反倒让云风冷静了下来,想起来对付约翰的方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请方华老师秘密出山。
方华出山了,面对国际金融大鳄,方华老师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可是对云风的计划很有信心。
这一切都在严格的保密范围之内。
可是让云风没有想到的是,方华老师出山的消息很快约翰就知道了。在云风的团队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更加可怕的敌人。
约翰拿着云风的资料,再一次泛起来微笑。
文清回来了!文清的回来让云风非常高兴,其实他早就原谅了文清。文清在了解到小海的情况和云风团队的现状以后,主动提出来加入云风的团队。云风同意了。
文清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在公用电话偷偷的打了一个电话,就说了一句话:计划顺利。
在小海出事以后,云风的团队就非常的不顺利,总是被约翰追着打压,非常的被动。这一切让云风非常的困惑,直觉告诉自己,团队内部还有内奸!
文清的归来,让茜茜醋意十足,云风在茜茜和文清之间,应付的很疲惫。
终于,云风发现了文清的秘密,无奈之下,文清说出了原由。
是约翰找到了文清,告诉文清,自己非常喜欢云风,不希望云风站到自己的对立面,而且云风是不可能战胜自己这位国际金融大鳄的。只要文清帮助自己打败云风,约翰就可以给文清和云风一大笔钱,并且在自己的公司给云风留下了一个重要的职位,让文清和云风一起在国外发展。
面对金钱的诱惑,文清心动了。更让文清心动的是,只有帮助约翰打败云风,自己才有可能夺回云风。
云风对文清说:上次你背叛的是我,我可以原谅你!这次你背叛的是我们的国家,我对你很失望。
文清再一次黯然离去,云风看着文清憔悴的背影,看着这个一直深爱自己的女人的背影,觉得自己残酷的有些过分。
文清的离去,断了约翰的在云风团队的内线,云风团队振奋精神,加上小海的归来,打了几个漂亮的翻身仗。
马上就要决战在即了,云风还有一丝的忧虑。
在决战前夕,文清又来了,告诉云风一个震惊的消息,团队内部还有内奸!而且这个内奸不是别人,正是三个粮油公司的老总之一——廖总!
云风大惊!方华大惊!
文清出示了自己收集的相关的证据以后,说从此以后,两清了。
文清要走,被方华和云风拦住了,方华诚挚的邀请文清重新加入自己的团队。师徒两个人紧急的商量着对策。
云风团队精诚团结,发现了约翰致命的漏洞,在决战时刻,瞒天过海,釜底抽薪,给了约翰致命的一击,赢得了这场金融货币战争的胜利。
廖总为了自身的安全,杀人灭口,毒杀了范涌,正在准备毒杀文清的时候,公安人员出现了,廖总落入了法网。
在机场,云风为约翰送行。这位曾经的对手,赢得了约翰的尊重。
云风和茜茜终成眷属,文清和小海也坠入爱河。

『贰』 靠期货发家的真实故事

可以讲述期货奇才、机构投资部经理吉明先生的传奇故事:

1998年,在中国的江苏省,有一个亿万富翁在期货市场上,连受重挫,遭到3000万的亏损,濒临灭顶之灾。

然而,5个月后,这位富翁在一个高参的指点下,却奇迹般地得以“复活”。不光把亏损的3000万元扳了回来,还倒赚了5000万元!

短短5个月,搏取8000万,这神话是怎么创造的?那位使亿万富翁复活的“高参”又是谁呢?

为寻根探秘,记者多次慕名来到江苏中期期货有限公司,对被人们称为“神鹰”的期货奇才、机构投资部经理吉明先生进行了专访。

许多投资者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挣钱的机会,而不对市场进行选择。

1997年,为了向国际化基金管理、专业理财方面靠拢,公司让吉明到南京总部负责基金试点。

当时,期货交易的品种比较多,有不少品种如天津红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动巨大,机构操纵现象多。尽管机会很多,但他还是把这类品种排除在视野之外。因为这些品种可分析性差,超出了个人的判断之外,挣钱是偶然的,而赔钱却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则,他选择了大连大豆、上海铜和海南橡胶作为主要观察对象,这些活跃的大品种本身就提供了足够的投资机会。这正是吉明在进行基金投资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而许多投资者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时只看到挣钱的机会,而不对市场进行选择,往往对风险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稳。

吉明在选择好了品种后,接着就对所关心的品种做战略性的评估。即当前的走势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是积蓄能量?还是处于趋势能量释放的尾声?还是在构筑顶底等等什么的。他认为这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决定着下一步的操作计划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预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评估行情的中心任务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战略投资意义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义的短线行情。

至于对于锁定的交易品种,交易机会的捕捉,吉明倾向于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趋向与价格所表现的技术面达到统一时。这样做,才符合每战必胜的操作宗旨。他认为贯穿《孙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于全胜的思想,期货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说,基本面的内在要求,决定着做交易的方向。而进出场策略、时机,则更多地应用技术面的表现。根据他总结的总体方针:“宏观顺势,微观逆势”,战略方向一旦确定,就在看似最危险的地方进场交易,而实际上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和可转化的。

『叁』 中国最厉害的资本大鳄

卢志强的事业已是彩光万丈,但他本人却隐于光彩后面。卢志强是一个不愿意在媒体前露面的商界巨子,默默地做事,悄悄地扩张。作为中国内地资本控制榜第一人,卢志强控制着2600亿元的庞大资金,但是他却低调到很少人知道。

『肆』 北京工商大学 的 经济学专业 和 物资学院 的经济学专业 哪个更好更有优势。

看看北京工商大学的证券实力就知道了,北京物资学院能和北工商比?这是经济观察报的文章,北工商是期货圈子的十大院校,期货大鳄家族。
从1990年开始起步的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试点、整顿、规范发展、迅速扩张等阶段,如今已经迎来它的第20个年头。
与之共同萌生和成长壮大的是期货行业人才,而这个人才体系与资本市场的其他体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的主体是一个“家族”式的树形结构般的网络,诸多相关公司股多期货公司高管、央企衍生品专家、交易所监管机构“智库”……形成期货业关键节点的繁茂枝叶,其汇聚根植的则是北京工商大学(下称“北工商”)这片肥沃的土壤。
著名经济学家童宛生及其弟子常清和胡俞越在北工商共同创建了我国最大的期货人才培育基地,主导了中国衍生品人才的本土培养格局。北工商输送的人才及研究成为推动期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断壮大的期货业也为北工商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及成长平台,从业校友还会将资源和疑问带回来。如此的良性循环,令这个圈子保持着新鲜和热度。
衍生品生力军
中国的期货业私下规模最大的聚会,常常和北京工商大学扯上关系。
百人以上规模的聚会一年两次,从期货公司高管到央企衍生品专家、交易所监管机构智囊团,期货业大腕济济一堂,而将这些人凝聚到一起的只有一点:他们都曾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和期货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拜师学艺”。
院长胡俞越就是这些聚会的召集人。“6月份聚了一次,来了80多人,教师节又有40多人的聚会。每年上百人规模的聚会至少有两次。”胡俞越说。
北京是校友们最常聚集的地方,都在期货行业浸淫的校友们之间见面更加频繁。“每月都有聚会,大的上百人,小的二三十人,大家回到学校来见老师、见同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是个圈子。”研究院高扬副教授说。
在胡俞越的观念里,同学是一个外围不断扩张、流动的团队,经常的聚会让这个流动的团队纵向链接起来。 “中粮期货公司总经理黄辉,所有同学都认识他,虽然他并不一定认识其他人,但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师兄。黄辉经常会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来和学弟学妹们一起讨论。”
刚刚当选为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的黄辉,是北京工商大学期货市场方向的第一批毕业生。如今,他的师弟师妹也成为各大期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例如金鹏期货副总经理喻猛国、宏源期货总助丛小虎、经易期货总助邱菡仪、经易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李宏涛、南华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池洪涛……
胡俞越介绍,研究院的毕业生几乎都驻守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金融重镇。在校生也因学校在业内的人脉资源而纷纷进入大型期货公司、央企和外企的期货部以及交易所、期货业协会等机构。
“80后的学生,目前已经有不少成为了营业部总经理。”胡俞越说。
因为研究院在教学中讲求“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并成立了期货实验室让学生熟悉期货操盘等务实内容,许多学生都将投资作为志向所在。
“学生们似乎对投资热情很大,喜欢一些能做期货交易的地方。”胡俞越介绍,毕业生的另一个重要流向,就是进入央企做衍生品交易。
中航、中粮、中纺、五矿……研究院的校友们驻守重地,每天操作着几十亿的资金在国外衍生品市场上进进出出,设计套保方案。93级的朱璋,中粮集团嘉海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01级的裴勇,中纺集团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俞越随口就罗列出十余个在央企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学生。
此外,证监会期货部相关领导称研究院为监管部门的 “智库”。这个“智库”的种种课题对中国期货市场上层建筑的布局和规则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期协每年给我们两个以上的课题,而证监会期货部的调研、教材等也有很多交由研究院进行。”胡俞越表示。
“硕士后流动站”
校友圈子聚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从业校友把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来解决。中国的期货市场尚处在“青春期”摸索阶段,发展迅猛但也经常冒出一些新鲜问题,研究院校友们基本和中国期货市场同步成长,于是也经常带着新的课题来到聚会上。
校友徐欣23岁毕业后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所工作,24岁就开始独立承担课题,因为年轻还没有助手,徐欣就经常带课题回到母校,寻找 “群众智慧”,在圈子的共同努力下,他的课题受到多方肯定。
这种模式渐渐固定下来,校友们打趣说,研究院有一个“硕士后流动站”,三五成群的聚会正是这个非官方“流动站”的载体。
在外做投资、做管理的校友们,经常还会在胡俞越的邀请下回到学校讲课,“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但是来听的人很多,因为全是最贴近市场、最贴近行业的信息。”
在央企、外企做衍生品交易的校友,带来很多计量经济学的话题,不少学生对建模、程序化交易和结构性的产品产生了巨大兴趣。
“学生们开始向国外交易衍生品的高级人才方向发展,这一特征越来越明显,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胡俞越称。校友郑强在中谷等机构多年从事外盘投资,后来还出了一本叫做《操盘芝加哥》的书,销售得非常好。
溯源
北工商圈子之所以能成为期货行业的中流砥柱,与学校的教育是直接相关的,这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这个衍生品家族的家族长——童宛生。
“国内最重要的两个衍生品人才基地就是北京工商大学和农大,而两个基地的领头人都是童宛生老师的弟子。”一家大型期货公司高管称。
常清为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
认识童宛生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感觉极为敏锐的人,对时代的脉搏抓得非常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价系统开始失灵。期货市场拥有的定价功能引起了北京商学院研究“价格学”的童宛生的注意,她转舵驶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1990年10月,我国第一家商品期货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诞生。中国自此开始拥有衍生品,向现代金融市场迈进了一大步。也正是这个时候,童宛生刚刚收下第一批研究期货市场的学生,其中就包括常清、胡俞越、黄辉……

童宛生的学生,一部分留下来继续从事期货市场理论研究,其中常清、胡俞越和童宛生携手创办了我国首个也是我国最大的期货人才培育基地;另一部分则走了出去,成为期货市场最早一批有着科班背景的实业家。
对于期货这一创新的学科,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解决师资难题:首先是和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研究金融、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知名专家通力合作,将期货研究放到更大的蓝图之内;其次是将圈子打开,90年代,杜岩、陶�、吴硕、高铁生、贺强、任兴洲、廖英敏等知名学者几乎每年都会来北京工商大学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工作,其中多数还被聘请为期货专业的兼职教授;而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四家期货交易所和一些大型期货公司的专家领导也被聘为兼职教授,经常来校进行专业交流。
师资网络的延展,提供的不仅是宽广的眼界,更是一张广博的行业“人脉网”。
1999年6月,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成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应运而生,胡俞越成为所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迄今,这个期货人才基地已招收23届共120多名研究生,在职研究生、MBA等培养了200名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在本科专业里设置期货市场方向,北工商向市场输送实用型人才的步伐正在加快。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1999年6月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北京机械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
>>投资方面的专业特色
1999年创立证券期货研究所,金融系建有国内最先进的证券期货外汇投资实验室。注重计量经济学在衍生品投资中的运用,数学建模、程序化交易。
>>知名导师
童宛生、胡俞越
>>杰出校友
黄辉中粮期货公司总经理,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朱璋中粮集团嘉海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喻猛国金鹏期货公司副总经理

『伍』 有谁听过中国的证卷教父管金生拜托了各位 谢谢

管金生和“3.27”国债期货事件 如果说中国股市存在大鳄的话,那么当年万国证券(现在申银万国证券即由申银和万国两家证券公司合并而来)的总经理管金生无疑要算现在这些大鳄的鼻祖。管金生生在红旗下,喝过洋墨水,拥有比利时的两个硕士学位,当年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被誉为“证券教父”,可如今管金生正在上海的牢狱中反省。 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狱,另一当事人尉文渊被免掉上交所总经理的职务。事隔九载,尤其是在当前监管当局要求加强监管力度的情况下看看“327”事件,对我们认识中国股市,认识监管的重要性不无助益。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但由于国债期货不对公众开放,交投极其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92(三),95年6月到期兑换。92---94年中国面临高通涨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涨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涨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作空,而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 当时虽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但在上海当惯老大的管金生就是不信这个邪。当然,管金生的分析不无道理:国家财政力量当时极其空虚,不太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而且当时通胀局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身处证券市场,管金生对市场传闻的不相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于是管金生出手,联合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在“327”国债期货和约上作空。 1995年2月23日,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确实要对“327”国债进行贴息,此时的管金生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重仓持有空单。据说,当时管金生曾经要求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为万国证券的持仓多开敞口,但遭到尉文渊的拒绝。而尉文渊并不知道的是,管金生此时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超过规定持仓量很多。 按照比较演义的说法,面对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借利好杀将过来,本来管金生还能勉强稳住阵脚,但此时万国证券的重要盟友辽国发突然翻空为多,联盟阵营的瓦解让空方始料不及,管金生面对巨额亏损,恶胆向边生,于是,在下午4:22分,管金生开始出手,短短的八分钟之内,万国证券抛出大量的卖单,最后一笔730万口的卖单让市场目瞪口呆(按照上交所的规定,国债期货交易1口为2万元面值的国债,730万口的卖单为1460亿元,而当时“327”国债总共有240亿元),据说,在最后8分钟内,万国证券共抛空“327”国债1056万口(共计2112亿元的国债)。“327”国债期货收盘时价格被打到147.40元。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万国证券由巨额亏损转为巨额盈利。但成交量的迅速放大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根本没有,一句话,是透支交易,但反映在期货价格上却成为当天的收盘价。 “327”国债期货事件事后被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称为“中国的巴林银行事件”。管金生的确胆大,胆大本身不是错误,关键是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实施了错误的行为,所以,管金生被捕。

『陆』 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双面”高盛 众所周知,从今年11月的CPI达到4.4%,并创出25个月以来新高的情况来看,中国内地加息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银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对于CPI而言,依然处于负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财富增长速度赶上CPI上涨的速度,投资成为百姓一个不得不为之的选项之一,因此加息对股市的下跌影响力,作用不会太大。至于上调印花税,则更显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点附近震荡,蓝筹股的市盈率仅为10倍左右,市场根本不存在“投机过热”迹象,何谈上调印花税呢?至于传出内地基金大佬级人物范勇宏先生被双规的消息,更显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为国内基金业的领袖级人物,其被双规的消息自然在市场中引发担忧,进而引发A股市场的大幅震动。事实上,上证指数再度暴跌3.98%,收于2894.54点。谣言惑众的作用已经起到了。尽管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后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说,此为市场谣言,纯属无中生有。但谣言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传闻。如果我们再参考1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名为《要警惕和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感觉就更清楚了。该文旗帜鲜明地指出,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是大跌的导火索。文章特别指出,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据此,《南方日报》亦撰文指出,该文所指的国际知名投行,依据事实,显然是指高盛无疑。这也难怪有媒体称,在此轮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别向中国境内媒体和境外客户提供了内容迥异的“阴阳”两份研究报告,一份是向内地公众唱多中国股市的;另一份却是向其客户下达卖出指令,掩护其客户从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卖出的。 为什么这次又出现了高盛的影子?为什么国内主流财经媒体经常质疑高盛,每逢中国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调整之际都能“精准”押注,使其客户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国资本市场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么,就让我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资本 作为国际投行大鳄,高盛对赚取资本市场的“快钱”向来是来者不拒,由此培养出其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国内举办的盛大的建国35周年大庆让高盛看到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为了便于就近观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动态,方便制订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亚太地区总部。 1990年,国内证券市场设立,让高盛嗅到了香味扑鼻的商机。为此,高盛动用了其在美国政界、商界、金融界等多方面的人脉资源,为其打开中国金融资本市场铺路。高盛的努力没有白费,1994年,高盛获准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与此同时,高盛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国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拿到进军中国资本市场“通行证”的高盛丝毫没有耽误这“从天而落”的馅饼,把其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迈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场:1994年6月,美国摩根投资银行和高盛正式参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以超过每股净资产6倍的价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资3500万美元。2005年,汇丰银行出资81亿港币收购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国平安股权。高盛转让平安保险股份之后,10年投资收益高达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发行上市之日,高盛参股的高盛高华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参与了中国平安的IPO发行,为已经是赚的盆满钵余的高盛又奉献了一把。 杀向中国金融资本的第一刀让高盛品味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资回报让高盛尝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国内金融资本的刀锋磨得更加锋利。2002年,高盛担任中银香港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资助该合资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与此同时,鉴于高盛在国际投行的大鳄地位,高盛也成为第一批获得中国政府发放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执照的金融机构,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额度为5000万美元。 2005年,对于高盛扮演的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杀手”这个角色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忙碌的年头。高盛先后担任交通银行价值21.6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在淡马锡控股以14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6亿美元入股中国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担任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太平洋人寿24.9%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而这一年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头戏则是高盛以1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 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国内银行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高盛也非常看好国内银行上市的商机。不过,为了降低参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参股工行价格上的话语权,高盛也是颇费心机。先是利用评级机构说事,惠誉国际评级在当时一份评价工商银行的报告中指出,资产负债状况近来出现的改善能否长久持续下去还有待观察。惠誉认为,工行的资产质量状况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4.7%就是一个明证。在此背景下,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资人要求拟上市的国内银行改善资产质量。为此,四家国有银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银行剥离的2.5万亿元不良资产,这不仅使四家银行大大“瘦身”,资产质量一夜之间大幅改善,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的是一个甩掉历史包袱、资产优良的银行股权,使得国家担负了银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导致了工行发行价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入股工行以后,利益的驱使使得高盛为国内银行大唱赞歌,工行也在一夜间由一个资产状况不佳的银行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而当国人沉醉于这个“全球最赚钱的银行”称号之时,高盛则是低声埋头发大财,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获利近120亿美元,资产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约30.32亿股,已套现19亿美元。 通过参股国内金融机构赚取丰硕收获的同时,高盛也把屠刀挥向了俨然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内产业资本,利用资本优势和人脉资源,对国内优秀企业展开了新一轮“剪羊毛”运动。 二屠产业资本 高盛在国际投行中的卓然地位为其在国内企业开拓投行业务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寻求海外上市融资时,由于缺乏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了解,也缺乏与国际资本沟通的渠道,这就为高盛“一个萝卜两头切”的内外通吃手法大开方便之门。 从1997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募资40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国石油、中国网通、中芯国际、东风汽车、北汽控股、盛大、平安保险、中兴通讯、TCL、联想集团、中海油、分众传媒、上海先进半导体的融资上市都有高盛的参与。2006年,高盛再度向国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资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后通过受让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约收购。高盛参股双汇发展以后,借助着双汇发展这只“下金蛋”的母鸡,通过加大利润分红比例以图迅速收回参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与2007年最甚,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现金分红41084.4万元,2007年度现金分红48479.59万元,分别占当年合并报表净利润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净利润52%。最高分红额度占净利润额度的比例高达88%,这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中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随着2007年国内股市牛市的到来,高盛在狂吞双汇发展分红的同时,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鼎晖投资以及其他公司,并未在双汇发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双汇发展才对外发布澄清公告,双汇发展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矿业召开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股份总数32,050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12股,以法定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体股东转增,以未分配利润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猛增至1亿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矿业发布公告,称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若按减持期间市场均价8.67元计算,高盛累计套现10.3亿元。高盛持股西部矿业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成本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投资回报高达974.3%。高盛对西部矿业的此次投资曾被业内人士指责有手续违规、利益输送、关联交易、操纵市场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对海普瑞增资491.76万美元,持股数增至1125万股,占有12.5%的股权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资股变更为4500万股,平均持股成本约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获利达93.27倍。 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新东方、阿里巴巴、国美电器、分众传媒、中国粮油控股、先声药业、英利新能源、宁波银行、中国铝业、北京控股、远洋地产、雨润食品、SOHO中国、东南融通、波司登、尚德电力、中国旺旺、远洋地产、茂业国际、太平洋航运、吉利汽车的上市融资路上,都能看到高盛这个资本大鳄的身影。而在掘金国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后,高盛也把资本阴影伸向了刚刚迈过“温饱”进入“小康”的国内中小投资者。 三屠中小资本 今年的股市让很多中小投资者极为郁闷,因为股市中为数不多的行情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电梯”。从11月11日至今,沪指单日涨跌超过50点的大幅异动次数超过5次,使得很多习惯于波段操作的投资老手疲于应对。 导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股指期货大幕拉开后,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对冲时代,进入了做空也可以赚钱的股指套利时代。各种迹象表明,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观面的原因,但是,市场中存在着一股不为投资者所知的雄厚资本,利用国内指数编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过操纵指数和影响舆论造成市场短期大幅异动来谋取暴利。而能够在市场上具备如此雄厚资本实力和影响舆论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许就有高盛的背影。 从高盛精确出台的国内外“阴阳”研究报告来看,其出台时机和市场异动时机极为吻合,由于能够看到高盛精准研究报告的都是国内外大型机构投资者,当这些机构投资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资思路,凭借其资本实力,很容易在市场中形成急涨急跌的走势,为高盛“浑水摸鱼”掠夺中小投资者的散碎资本大放“绿灯”。这些跟随高盛投资思路资本采取的是拉高权重股吸引跟风盘、在股指冲高时逐步布局股指期货空头头寸、通过散布利空制造恐慌引发股指下跌三部曲实现的。由于中小投资者资金额度所限无法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牺牲品。 高盛“三屠”,让刚刚20岁进入青年期的国内证券市场累累受伤。而高盛之所以能够在国内资本市场“横”着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张国际著名投行的“画皮”?所依仗的不过是美联储高官以及美国财政部高官多是从高盛出身的美国政界资源?因此,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和投资者来说,在国内证券市场步入20岁之际,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不是也应该发挥青年人的“闯劲”和创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国特色资本之路,让高盛这个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鳄赚取应该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谋取暴利!

麻烦采纳,谢谢!

『柒』 国内的金融大鳄,地产大佬,商界大佬,私募大佬都是谁

那还是很多的,你可以看看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进行查看,理解的商界、金融、地产大佬等都会在里面,私募大佬比较出名的就是前段时间的徐翔,还有裘国根、但斌等等,具体建议可以到一些网站平台(eg私募排排网)上进行查看,里面的微专栏涵盖了私募行业中的几乎所有大佬。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望采纳,多谢!

『捌』 国内有没有出名的期货高手

林广茂作为中国期货第一人,在2010年600万资金多棉持仓3万手,26个月赚内220倍到容13亿,创造了从浮亏60%到20个亿的传奇。
林广茂,天津易孚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81年生人,市场俗称“棉花期货大鳄”,网名“浓汤野人”,在2010年的一波棉花行情中一战成名,
2002年前后林广茂从北京物资学院证券期货专业毕业,此后担任中纺操盘手职业投资人,为当时中纺棉花唯一操盘手。个人从2002年开始做期货赚钱,不到半年赔光,此后反复经历过四次,真正做到稳定盈利是2008年以后。

『玖』 中国股市十大高手排名

中国投资界高手如云,只是他们行事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如葛卫东、王亚伟等。
1、 葛卫东 葛卫东,江湖人称“葛老大”,2000年做期货,数次爆仓,一度轻生。2004年阅读大量巴菲特书籍,使其领悟投资真谛,操盘能力迅速提升,近六年年均收益率120%,华尔街称之“东条英机”。如今坐拥150亿资产,荣登胡润财富榜第216名。
2、 王亚伟 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率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出748.90%的总回报,成为业界神话。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犀利,被誉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操作风格过于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表现令人唏嘘,王亚伟掉下神坛,但如今他涅盘重生,携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巅峰。
3、 傅海棠 傅海棠,农民,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2000年做期货投资,2009年到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第一散户”。独创“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做任何技术分析,有“农民哲学家”的称谓。
4、 蒋菲 蒋菲,史上“最牛散户”,25岁就通过炒股赚到4亿,一夜成名。她背景神秘,为人低调,所以其财富来源颇具争议,然而,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手法中,我们能看出她是一个典型的“浙江派”短线游资,出手及其果断,资产管理非常严格,交易体系自成一派。
5、 赵丹阳 赵丹阳,人称“私募教父”,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回归国内市场。2007年、2014年两度狙击A股,震惊股票圈。他擅长研究基本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能做出精准的判断,李大霄曾将他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索罗斯相提并论
拓展资料:
1、 林广袤 “浓汤野人”林广袤,2010年600万元多棉持仓3万手赚220倍到13亿,2011年1亿元空棉1万手赚7亿,被称为棉花奇人。2012年再入市场,亏损7亿,此后,暂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2、 张磊 张磊,一级市场“投资狂魔”,是高瓴资本的创建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00亿美元。他投资过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优秀股权管理基金。
3、 裘国根 裘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办重阳投资,成为掌舵人。无论股票、期货、债券市场,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旗下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25%.
4、 曹仁超 曹仁超,内地股民将他奉为"香港股神"。1969年开始投资生涯,用5000港元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元的资产,创造了“40年增值4万倍”的神话。他主张“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有深入研究,可惜的是2014年患上淋巴癌,于2015年2月去世。
5、 徐翔 徐翔,曾经的“私募一哥”,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17岁带3万入市炒到40亿,曾经管理数百亿元资产“傲视群雄”。可惜的是,2015年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抓,一代投资神话就此落幕。

『拾』 期货界有什么传奇人物

期货市场有涨有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波动推动市场前行。在价格波动过程中肯定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日间“杂波”影响了我们的交易心态和趋势性判断,以致最终导致交易失败。其实期货的涨跌就可以看作是人生的起伏,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充满了矛盾,人们就是在解决矛盾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正因如此,能在期货行业里叱咤风云,崭露头角的人总是让人们连声叫好。
如果说中国股市存在大鳄的话,那么当年万国证券的总经理管金生无疑要算现在这些大鳄的鼻祖。管金生生在红旗下,喝过洋墨水,拥有比利时的两个硕士学位,当年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被誉为“证券教父”。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狱。
陈久霖闯荡海外市场7年整,冰火两重天。一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神话般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石油大亨,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亿多美元巨额亏损而轰然倒塌;一个引领亚洲经济潮流、年薪490万新元的“打工皇帝”,因在期货市场的违规操作,行将站到新加坡的法庭上接受审判,谱写了人生的悲歌。
蒋仕波,浙江诸暨人,曾任大地期货副总经理。1962年出生,股市牛人。喜好做ST摘帽股,主做年底到第一季度的摘帽行情,做过苏宁环球,万向德农,烟台冰轮,无一失手。2004-2005年因违规交易被市场禁入,此后该人从浙江大地离职。蒋热衷于期货橡胶投资,在国内期货市场名气非常大。
葛卫东,江湖尊号“葛老大”,2000年开始做期货,两次爆仓,2004年迅速崛起,成为期湖中一代枭雄。血风腥雨十几载,自称“没有对手”,渴望挑战叶大户。六年来年均收益率120%,华尔街称之“东条英机”,不讲规则,被罚1000万。目前资产已达120亿。
叶庆均,现任浙江敦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03年以10万起家,08年身价已过50亿,创造了几万倍的投资收益,在期货市场树立起第一大佬的江湖地位,已创造顺其者未必能赢、逆其者必亏的神话。目前身价百亿,是中国的索罗斯,国内期货界已无能超越他之人。
林广袤,江湖称号“浓汤野人”,专职做棉花,被称为棉花奇人。2010年做多棉花,11年反空棉花,从600万做到20亿;2012年做多棉花,遭受重大亏损,在上海青泽投资公司成立之际,承认亏约7亿。此后,野人暂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近期总结失败原因:大赚之后信心过度膨胀,自以为已无所不不能,想承担国家才能承担的重任。
黄伟,资本大鳄,尊号“黄大哥”。91年拿2万从股市中赚了第一桶金,后转战期货,“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赚了2亿,令当时常务副总理朱镕基大为震惊。后在商品期货中又赚了10亿。94年开始投入房地产行业,目前控股3家上市公司,身价达220亿。为人低调,目前仍玩期货,2012年从螺纹、铜上赚了5亿左右。
92年开始投资银行债券,初涉金融市场。93年4月,应聘到大连首家国际期货公司,成为大连期货业首批经纪人之一。后担任过多家公司的业务经理、投资顾问、操盘手。96年开始个人期货投资,10万元,到收益超过千万元,仅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1997-2001)。从1999年开始,其个人账户成交量连年位居大商所第一(2001年达300多万手),受到大商所的嘉奖。
徐王冠,被称作为“东方犹太人”的浙商,20年前放弃教师行业下海经商,凭借期货起家,20年后的今天,已经拥有了9家控股子公司,涉及房地产、能源、实业投资等多个领域。7年前,他的团队正式进驻苏州房地产市场,以国香园项目正式亮相,取得首战“大捷”。
傅海棠,农民出身,曾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2000年开始做期货,前两年从5万起步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传奇人物,不看任何技术图表、不做任何技术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场、指导操作方向和节奏,拥有最纯粹最朴素的投资思想,有“农民哲学家”的称谓。
期货生涯始于1993年,20年只专注做铜一个品种,内盘外盘均有涉足。以精准的隔夜单和极高的日内交易功底操作铜,虽有能力操控庞大资金,但一直注重资金规模的管理,不追求短期暴利,用“积小胜为大胜”的理念参与市场。在2012年《期货日报》第六届全国期货实盘大赛中,以1003.42%的收益率获得重量组冠军。
孙道臣,期货公司普通业务员,工薪阶层。2012年正式加入杭州期货交易私募圈。两年多的时间从20000块赚到2000万,很快身价上亿,还是一个十足的85后新生代私募顶级操盘手, 此人涉猎广泛:股市、期市、汇市、现货以及东西方多个二级市场均有涉足 此人为技术派交易员,通过总结自己的交易心得,创立了“期货太极区间交易”圈子里都称其“道哥”,后以老师自居,后背喜欢尊称其“孙老师”。

阅读全文

与中国最牛期货大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晋利特股票 浏览:824
客户追加保费业务员有佣金吗 浏览:77
商业保险与投资基金理财 浏览:505
60股权的股东可以撤换法人吗 浏览:604
融资租赁央企的笔试试题 浏览:988
林业股份股票 浏览:410
永安期货待遇怎么样 浏览:571
非小号收录交易所 浏览:914
林业股权融资 浏览:87
参股北人股份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浏览:890
南京新百股东那些 浏览:515
微信支付不能买理财产品 浏览:992
淄博万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59
支付宝理财产品为什么不能用 浏览:19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 浏览:513
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pdf 浏览:553
够力金融理财产品 浏览:691
淘宝客的佣金算法 浏览:405
公司理财的内容有哪些 浏览:870
佣金支付备案 浏览: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