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国债期货重启回顾

国债期货重启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23 01:07:40

A. 14天逆回购:非年非节,似放实收—货币市场与流动性月报

8月21日央行罕见在非跨季、跨春节时点重启14天逆回购,并连续操作3个交易日。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首先,防风险或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期政策层多次释放的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信号,央行在流动性“相对紧缺”、需保持一定逆回购投放频率的背景下,适当拉长操作期限有助于约束杠杆交易,防范流动性风险。 其次,引导市场预期。 与7天相比,期限拉长了,算不得紧;但融资成本提高了,且与商业银行更长的资产投放期限所带来的流动性指标期限匹配需求相比,这种拉长又算不得实质性变化,但资金成本确更高了。由此,衍生品市场对重启14天逆回购的理解是边际收紧。 8月流动性复盘: 中旬开始,在地方专项债增量发行及月中税期因素的扰动下,央行在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上显著加力,但下旬起资金面仍收紧明显,DR007多个交易日运行在2.20%上,隔夜利率月均值创年内新高,流动性分层情况加剧,中长端货币市场利率仍在小幅提价。 9月流动性展望: 利率债供给压力有所回落,但规模仍然较高,对资金面虹吸作用明显。结构性存款压降叠加NCD到期,银行负债端面临一定的缺口。不过,随着下半年财政持续发力,财政支出对流动性有一定补充。预计央行将配合地方债发行情况适时补充流动性,资金面或维持紧平衡。

一、核心观点综述

1、本次14天逆回购重启的特殊之处:非年非节的时点

回顾2016年以来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 历史 ,可以发现 除了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底以外,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主要集中于春节前后、季末、年中和年末,并且主要集中在当月的中下旬。 此外,还有少部分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会出现在非春节或季末月份,如2017年5、7、8、10、11月,2018年4、5、7月。总结来看, 历史 上14天逆回购投放于8月下旬集中出现的情况非常少见。

在2016年,当时从8月底起,央行开始有了比过去更为频繁的14天逆回购操作,在缓解流动性供需压力的同时,当时通过“收短放长”抬高综合资金成本,事后看来,这背后就是当时货币政策转向的早期端倪。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由于银行间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14天逆回购操作仅用于摆渡季末和春节期间流动性,维稳特殊时点的资金面。

回到当下,一方面,8月并非季末时点,且本身并非缴税和缴准大月;另一方面,8月25日,在7天逆回购已经可以完成跨月情况下,央行无需为稳定月末资金面而进行14天逆回购操作,且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即便在季末时点也很少出现在25日之后仍有14天逆回购操作的情况。

2、14天逆回购重启的背后

第一,“防风险”可能是8月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的重要原因。

近期政策层多次强调对防风险的重视。8月16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杂志刊发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1]。在文章中他指出,“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强化后,有可能助长杠杆交易和投机行为,催生新一轮资产泡沫。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反弹,金融资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风险领域集中。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可能借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恶意逃废债务,结构复杂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也容易卷土重来。”同时,他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从8月高频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交易量看,尤其隔夜质押成交量,其表征的杠杆需求近期并未因资金价格的走高而出现明显萎缩。我们在前期报告《逆回购密码:3.5万亿和90%——货币市场与流动性周度观察2020年第22期》中提出,3.5万亿元的隔夜质押成交量或是5月下旬至7月上旬央行是否开展逆回购操作的重要观察指标。数据显示,8月中旬至今隔夜R001质押成交占比均保持在90%以下,但成交量维持在3.4万亿元至3.5万亿元之间,多个交易日突破3.5万亿元。央行此时拉长操作期限或是释放政策信号,意图减少金融机构在滚动融入短期资金过程中可能触发的流动性风险,以达到防风险的目标。

第二,小幅拉长逆回购期限或有引导市场预期的考虑。

8月央行在7日起连续进行7天逆回购投放的同时,超额续作MLF并重启14天逆回购,一方面可熨平资金面波动[2],另一方面客观上将拉升央行投放资金的边际成本。虽然此次14天逆回购投放占比并不高,对整体资金成本的抬升或不显著,但衍生品市场对其反映灵敏。

在期债方面,21日14天逆回购重启后,国债期货全线跌幅加深,26日,10年期主力合约收报97.71元,5年期主力合约收报99.61元,2年期主力合约收报100.20元,均创年内以来新低。在利率互换方面,交易主力1年期FR007与Shibor 3M利率互换19日至26日上行超过10bps,均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显示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取向越发谨慎,而类似的市场担忧亦出现于2016年9月。

3、银行间流动性维持紧平衡,资金利率或有上行风险

一方面,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本次14天逆回购重启在流动性投放格局上与2016年8月有明显不同。彼时央行不仅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更是重启28天逆回购操作,且14天逆回购和28天逆回购的操作量不亚于7天逆回购。同时,央行通过较高成本的MLF大量投放中长期流动性,MLF余额迅速从2万亿上行至4万亿以上。因此,2016年8月央行“收短放长”是全面性的,带动央行投放边际资金成本迅速抬升。而2020年8月逆回购投放规模和频率已显著放大,截至28日,当月逆回购加权投放天数为17天,逆回购净投放规模为5800亿元,均高于近三年 历史 同期;MLF投放8月份结束回笼,但净投放规模仅1500亿。总体上,在总量适度的定调下,流动性投放上更多呈“放短”态势。8月央行加量逆回购投放或将前期偏低的流动性总量及超储率水平拉升至“常态”,但主要由结构偏短期的逆回购操作抬升流动性总量或使资金利率波动加大,资金面较脆弱。在商业银行资产投放期限显著拉长的背景,14天逆回购的重启或更多体现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趋势不变的信号意义。

另一方面,当前货币政策还不具备全面收紧的基础,这从央行近期表态中也可窥得一二。从经济数据看,当前政策层非常关心的失业率为5.7%,仍高于5.5%的目标水平,就业基础尚需夯实,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虽进一步巩固,但复苏斜率有所降低,且结构上仍然不均衡,居民消费持续低迷,经济增速回归至潜在增长水平尚需时日,这与2016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今年金融体系1.5万亿元让利目标尚未完成,若货币政策全面收紧推动债券利率大幅上行,可能影响到下半年降成本及让利任务的实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下半年经济增速将逐渐向潜在经济增速靠拢,加上让利目标的达成,在“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的思路下,货币市场资金利率边际趋升的态势就会更明显。数据显示,8月关键利率DR007多个交易日已运行在政策利率2.20%上方,中长端定价中枢国股行1年期NCD利率亦已突破1年期MLF利率2.95%,或说明央行对资金利率脉冲式走高的容忍度有所提升。

二、8月流动性复盘

自8月中旬开始,在地方专项债增量发行及月中税期因素的扰动下,央行在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上显著加力,但下旬起资金面仍收紧明显,DR007围绕政策利率2.20%波动,隔夜利率月均值创年内新高,流动性分层情况加剧。

从流动性投放规模来看,8月17日央行操作7000亿元1年期MLF,超额续作1500亿元,扭转了前4个月缩量续作MLF的操作规律。国库定存足额对冲到期,逆回购投放规模增大。截止8月28日央行净投放5800亿元,但资金面仍然趋紧,DR007加权资金价格7日起连续多个交易日运行在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2.20%上方,21日进一步上行至2.32%,是2月初以来首次突破2.30%上方。隔夜资金价格上行更为明显。截止28日,DR001/R001月度均值分别为1.99%、2.05%,均超过了今年1月的水平,较疫情前已上升超5bps。

同时,资金分层明显加剧,银行间R007加权资金价格21日上行至2.57%,25日进一步上行至2.59%,上行幅度超过20bps,R007与DR007间利差一度扩大至近40bps,创4月初以来新高。

月末在央行投放及财政资金释放的缓释下,资金面有所转松。DR007回落至2.20%下方,但资金分层情况仍没有缓解,R007运行在2.40%以上相对高位。

银行体系偏低的超储率或是8月资金面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今年第一季度,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冲击,央行连续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工具释放了大量低成本流动性。银行体系超储率在第一季度末达2.10%,远高于2017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1.30%左右的水平。但到了第二季度,央行“收长放短”,不断动用短期资金补充流动性,季末超储率已明显下降至1.6%,略高于2017年第二季度末的1.4%,与2017年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而根据央行7月资产负债表数据,存款性公司准备金存款7月下滑超过1.1万亿元。考虑到7月缴准基数的下滑带来法定准备金规模一定程度上的下降,7月的超储率可能相较6月进一步下滑,或与2017年 历史 同期大体相当,处于 历史 偏低水平。从影响超储率水平的五因素模型[3]看,央行于今年3至7月净回笼约1.04万亿元或是当前超储率偏低的核心因素。因此,7月末流动性总量经过央行的持续收缩,或已降至 历史 较低水平,是8月资金面“紧平衡”状态的大背景。

超储率下滑背景下流动性总量过低对资金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第一,机构备付水平总体较低,承受资金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资金面的平衡十分脆弱,一旦有超预期因素,备付需求的放大将同步导致融出供给的减少和融入需求的激增,可能显著放大资金面的波动。第二,超储率的高低会影响央行调控资金利率的能力。在银行间流动性“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机构准备金需求缺口需要通过央行的资金来满足,对于央行增量流动性投放的成本将非常敏感。

8月NCD价格仍处于上行通道,国股行仍在小幅提价,但整体上行斜率有所放缓。 截止28日,1年期股份制行NCD发行利率已上涨至3.0%以上,已突破1年期MLF操作利率2.95%的水平。其背后或与银行间整体流动性“相对紧缺”及银行负债端压力结构变化有关。从结构性存款规模的变化看,7月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持续压降,环比收缩7.25%,占比降至36.44%,中小行结构性存款收缩规模相对减小,环比收缩5.34%,占比微升至63.56%,相比于前期中小行压力更大的局面有所改变。大型银行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主要供给方,其融出意愿降低对资金面的影响更大。而银行本身负债端结构调整、一般存款增速降低、期限较短的非银存款增速提高带来负债稳定性的下降同样推动了中长端资金利率的上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资金利率曲线的形态上看,1个月期的NCD价格相对于3个月以上期限在7月初开启的本轮上行周期中涨幅相对较小,后续或面临“补涨”风险。

票据利率方面,8月票据利率走势较为平稳,3个月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基本处于2.65%至2.75%之间。月末在企业端支付结算需求加大、一级市场签发量增加、机构规模调整需求释放的情况下,票据利率边际有所上行。

三、9月流动性展望

展望9月,在总量、价格双适度的货币政策取向下,除了政府债券供给扰动持续外,结构性存款治理与财政直达基层也将影响银行体系负债结构。但整体而言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思路再次得到强调,且财政支出发力对流动性补充具有积极意义,银行间流动性环境大概率维持“紧平衡”。

在货币政策方面,月初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

9月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集中在上旬,1至3日均有1000亿元以上逆回购到期,一般情况下月初资金面较为宽松,扰动或相对较小;中长期流动性到期方面,17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在银行体系中长期资金相对紧缺的当下有一定超额续作可能,但总量适度定调下MLF缺乏大规模增量的动力,或更多地体现为和再贷款搭配做到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均衡。预计在9月财政资金释放前,央行仍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呵护资金面。

此外,法定存款准备金随着一般存款的增长而自然增长,形成流动性的刚性缺口。具体到一般存款的月度变化,其存在显著的季节性趋势, 历史 上9月一般存款环比增速基本与8月持平。随着7月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一般存款环比增速相应下行,基本回到了 历史 同期水平附近。考虑下半年政策层强调信贷投放节奏放缓至与经济复苏节奏相匹配,预计9月一般存款变化或将接近于季节性规律,则影响缴准基数的主要系政府存款的变化,法定准备金需求或有所上升。

在财政方面,预计9月财政支出空间较大,或对流动性形成积极补充,但政府债券供给扰动仍将持续。

在缴税方面, 历史 上9月相比8月缴税规模基本持平,近4年的均值为6925亿元,相比全年来说属于缴税小月。随着近期经济复苏向好态势的不断巩固,7月缴税规模已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同比转正。预计9月缴税规模或接近季节性规律,将给资金面带来一定时点性压力。

在缴款方面,今年两会安排全年财政赤字规模较去年增加1万亿元,叠加新增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及新增3.7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全年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约为8.51万亿元。此前,为抗疫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腾挪空间,一般国债与地方政府债券6、7月发行明显缩量,7月29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专项债发行。截至8月28日,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债净融资(包括专项债+一般债)约为3.77万亿元[4],9月至10月期间剩余约0.96万亿元,预计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仍将维持一定发行强度;一般国债(含特别国债)净融资约为2万亿元,尚余1.78万亿元待发行,9月国债发行量或有所增加,对资金面形成扰动。

在财政支出方面, 9月是历年的财政支出大月。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政府存款的变化来看, 历史 上9月政府存款环比以减少为主,但幅度相比8月有所降低,近4年的均值为-3105亿元,或对基础货币投放形成补充。从近期特别国债的支出节奏上看,今年通过建立特殊转移机制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加快资金落实到项目。“截至7月30日,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已经全部发行完毕。其中,已有5105亿元落实到24199个项目,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5],这也是今年7月财政支出明显高于 历史 同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今年财政支出预算大于往年但上半年财政支出相对较缓)。而专项债从发行到使用周期或有一定的时滞,预计9月财政支出占全年的比例将高于往年平均值,对资金面的呵护作用不容忽视。

在货币发行和外汇占款方面,国庆假期或使9月货币发行变动较大,对资金面产生扰动,外汇占款或影响较小。

央行负债端货币发行由流通中的现金(M0)与银行库存现金组成,其中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现金回流银行速度明显下滑,但7月M0环比增加408亿元,或意味着现金回流进程已经结束,预计此后8 月至12月M0环比变化将接近 历史 季节性规律。 历史 上9月货币发行变动规模与国庆假期因素有关,或对银行间流动性水平产生一定扰动。

在外汇占款方面,2017年以来外汇占款变化均较小。由于当前中美利差仍维持高位,且国内经济复苏节奏快于美国, 9月人民币或在一定区间内小幅震荡升值,外汇占款对资金面的影响较小。

注:

[1]郭树清,2020年8月16日,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求是,http://www.gov.cn/xinwen/2020-08/16/content_5535190.htm

[2]8月21日由于跨月因素DR014相比20日上行超10bps。

[3]利用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资产=总负债”的恒等式,超额存款准备金≈外汇占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政府存款-货币发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此可见,超额准备金水平主要与外汇占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政府存款、流通中的现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五大因素有关。

[4]财政部数据显示1至7月地方政府累计新增专项债与一般债分别为约2.27万亿元和0.56万亿元,Wind统计的8月新增地方专项与一般债约0.94亿元,因此合计约3.77万亿元。

[5]1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完毕,过半资金已落实项目,2020年8月10日,中国经营报,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c/7yokQW7kFp7

B.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年份是谢谢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十一次牛市,分别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2)国债期货重启回顾扩展阅读:

特征介绍

1、小型股先发动涨势,不断出现新的高价。

2、不利股市的消息频传,但是股价却跌不下去时,为多头买进时机。

3、利多消息在报章杂志上宣布时,股价即上涨。

4、股价不断地以大幅上扬,小幅回档再大幅上扬的方式波段推高。

5、个股不断以板块轮涨的方式将指数节节推高。

6、人气不断地汇集,投资人追高的意愿强烈。

7、新开户的人数不断增加,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

8、法人机构、大户进场买进。

9、除息、除权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权。

10、移动平均线均呈多头排列,日、周、月、季线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间。

12、整个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频传。

13、本地股市和周边股市同步不断上扬,区域间经济呈活跃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市

C. 金融改革 是什么

金融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将允许投资者做空股票的试验方案的规模扩大了3倍;

2、采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暗示允许更多私人资本进入银行领域;

3、将严密管制的资本账户略微放松。

在A股市场上,金融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对银行、保险和券商信托等板块形成了反复向上的刺激动力,在利好政策刺激下,金融股的企稳走强将对整个A股的趋势见底回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伴随着金融业垄断门槛的降低,部分优秀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较强的券商以及与互联金融相关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预期将产生逆转,优秀金融公司或参股金融公司的估值有望出现价值回归行情。

(3)国债期货重启回顾扩展阅读

2015年12月2日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认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会议决定,一是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

D. 利率期货发展历程是什么

1975年10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一一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抵押凭证期货合约。
1976年1月,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CME)的国际货币市场(IMM)分部推出了91天期的美国国库券期货合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债期货合约。
1978年9月CME又推出了1年期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
1977年8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了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1982年5月又增设了10年期中期国债期货。

E. 国家设立证券交易所的原始动机与定位是什么

终于有人彻底总结了一次中国股市发展史了!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投资者,知彼知己,方且入市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最基础的交易方法都没有掌握,一下子就进入电子交易领域,谁也不敢保证此事能够成功。评论家会说到中国的股市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这其中,电子交易系统的建设功不可没。

两大交易所的正式营业正式标志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真正建立。也表明了当时改革开放背景下敢于尝试资本市场的勇气。在当时国际舆论环境下,形成了中国社会化的股市。

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牛熊交替

✎没有永远的牛市也没有永远的熊市,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牛熊交替,但是通过对具体中国的股市回顾,不难发现中国股市的一些常规特性。(戳大图可查看具体事件,继续看完全文脑补各种专业知识,分析档次可直接提升!)

No.1 第一次牛市:1990.12-1992.595-1429点老八股、取消涨停板

■持续时间:17个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之后,当时挂牌的就只有8只股票,别号“老八股”,在当时,交易制度是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史2年半的持续上扬,1992年5月21日,上证交易所取消了涨跌停板限制,在这样的刺激下,一举达到了1429点的高位。话说新生事物刚开始总会野蛮生长,年纪稍大的股民(比如笔者二舅)经常还提起那时候8只股票经常一起封板,那时候他们特别相信中国股市能令人一夜暴富。那时候,散户充满着希望,觉得挖到了新中国的金矿,上证交易所经常座无虚席,有说有笑。

●取消涨跌停板(今天再来一次你试试!)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放开了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并实行“T+0”交易规则,引发股市暴涨,当天,上证综合指数从前日收盘617点瞬间高开并收盘于1266点。一天之内上涨105%。就这样,中国股市第一次上演了“致富”奇迹,你必须得服!

No.1 第一次熊市1992.5-1992.111429-386点价值回归,新股认购

■持续时间:6个月

冲动之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较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暴跌目前看起来是不敢想象的,但是那时候的投资者还是接受了,可见股市和心态之间的关系(大涨大跌,生活都在继续,第一次熊市后股民的反应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时至今日,老股民偶尔会在喝茶时相互调侃,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8.10事件成为大跌爆发点: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出现百万人争购抽签表的场面(打新自出现以来就是让股民疯狂的),发生了震惊全国的“8.10风波”,随后三天,上海股市受影响第一次狂泻,上证指数三天内暴跌400余点。导致多数股民血本无归,此次风波也说明了股市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股民们被发财梦诱惑的如饥似渴失去理智。这之后的两个月,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便成立了。成为中国大陆的最高证券管理权力机关。这也是“新股效应”的第一次“闪亮”登场。

No.2 第二次牛市1992.11-1993.2386-1558点邓小平南巡讲话

■持续时间:3个月

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着重提到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瞬间成为舆论热点,他的公开讲话中,铿锵有力的表示对股市的立场就是“坚持的试”,股民重拾信心,3个月内快速上涨,涨幅达到了301%。

No.2 第二次熊市1993.2-1994.81558-325点经济过热,紧缩调控、扩容、新股发行、大力发展国债市场

■持续时间:18个月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结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的膨胀。

●疯狂扩容,物极必反: 在92年底,两市上市公司仅有53家,但到了94年底,已经发展到291家,规模扩大了5.5倍。扩容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此举必然抽走一部分市场资金(申购新股与抄新股)抛出股票的同时,又缺少承接盘,这样大盘只能跌了。动荡第二次证明只要是大规模“新股”出现,总有一场腥风血雨。

No.3 第三次牛市1994.8-1994.9325-1052点三大利好救市

■持续时间:1个月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多数股民们已经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国家的亲身儿子怎么能看着就此夭折,血浓于水,国家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来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三大利好?

①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

②汇金将购入工中建三银行股票

③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但是,三大利好也就仅仅让牛市持续了一个月而已。

No.3 第三次熊市1994.9-1995.51052-582点信心丧失、紧缩政策、发展国债

■持续时间:8个月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流通盘要小,这也好炒(其实就是好投机,好拖动),但是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谈1995年的熊市,就不得不提国债期货,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深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融资紧迫,作为国家大儿子的股市状态很不稳定,于是只好将精力放在二儿子“国债期货”身上,为了大力发展国债市场,立即吸引了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

No.4 第四次牛市1995.5-(三个交易日)582-926点,证券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持续时间:3天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三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太敏感)。

●至此,中国的股市被投资界很大程度认为是“政策市”,这一说法也从一次牛市出现开始盛行。3天的牛市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股市投机性颇为严重,那时候还是纸媒盛行的年代,相关政策的风吹草动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全国性的牛市或者熊市。

老股民在交易所盯着盘面

No.4 第四次熊市1995.5-1996.1926-512点限额、历史股票上市、绩优股普跌

■持续时间:8个月

短暂的三天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这一年,沪深股市均废除T+0 制度,实行T+1,来大力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被安排上市。股市的扩容的和政策的抑制,造成了6个月的漫漫熊市。

No.5第五次牛市1996.1-1997.5512-1510点绩优股价值投资

■持续时间:16个月

经过连续的下跌,管理层被迫停发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都未能阻止股指上扬。

●经过了太多的起起伏伏,股市成长了,股民们的操作心态也成熟了一些,此时可以看出中国股民开始偏重于长线投资。投机氛围稍有减弱,但就是一些好的现象始终持续不长,于是进入了第五次熊市。

No.5 第五次熊市1997.5-1999.51510-1047点严重扩容 供求失衡

■持续时间:24个月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股市的跟风现象让一个正常的价值投资也变为了投机效应,似乎一次次证明大涨之后必有大跌,无论什么时候,股民永远是人心惶惶),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重大政策影响,1997年5月10日开始,印花税由千三上调至千五。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No.6 第六次牛市1999.5-2001.61047-2245点5.19行情、人民日报社论、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充裕、网络概恋股爆发

■持续时间:24个月

监管层允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筹码已经非常之多,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有很高很高的期望,同时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影响(可见当时人民日报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中国即将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网络概念股盛极一时。

●人们对新生事物总是抱有极大好奇心,从5.19行情来看,人们对于科技股热潮抱有极大的冲动,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当时对中国的首次冲击就已经十足震撼,由此,中国迎来了长达两年的大牛市。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也确实没有让老股民失望,股民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一般人更了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趋势。

No.6 第六次熊市2001.6-2005.52245-998点国有股减持

■持续时间:47个月

2001年的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股民门欢呼雀跃,但是马上就传来了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随后就是老股民终生难忘的4年漫漫熊市真如铁。

●国有股的威力有多大?:国有股的数量巨大,哪怕只是一小部分抛到市场上,就会造成供应量突然放大,用价值规律来解释就是,当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上升;反之价格下跌,于是大盘拦腰一半,刀起刀落。

No.7 第七次牛市2005.5-2007.10998-6124点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基金大规模发行

■持续时间:19个月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利好消息,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进入到市场。5.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历史最高点)

●总的来说,这一次牛市基本面支撑着整个行情,股权分制问题的解决,人民币升值,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全球经济繁荣拉动中国大规模出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QFII(人民币升值加速海外热钱流入)等利好消息。

利好消息总能推股市一把,只是程度大小而已,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说股市的内功还没修炼到位,总需要外部的刺激一下,才能促进整个血液循环。但是如此,让笔者想起了小学老师教学生写字的情形,“提示一下,才会写下一个笔划”,股市亦如此,且是多年如此。

No.7 第七次熊市2007.10-2008.116124-1664点通胀、基金暂停发行、次贷危机、大小非减持

■持续时间:13个月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的资本市场都造成了沉重的影响,同时基金的暂停发行。这大概是多数股民们终生难忘但却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基金暂停发行是因为货币基金过度膨胀,货币市场的容量较上一年上升了30%,但是货币基金的数量却增加了一倍以上,于是证监会叫停基金。

NO.8 第八次牛市2008.11-2009.71664-3478点四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持续时间:10个月

大名鼎鼎的“四万亿计划”毫无疑问的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暴涨109%。2009年3月3日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想媲美。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

●2008年大环境很不好,汶川地震和美国的金融海啸,内忧外患,这时候出台四万亿计划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抵御了金融海啸的影响和振兴了国内经济,其积极作用远大于负面作用。这里不做赘述。

No.8 第八次熊市2009.7-2010.73478点-2319点IPO重启、紧缩的宏观政策、欧洲债务危机

■持续时间:12个月

IPO的本质就是新股发行。IPO重启直接影响到其他股票的活跃程度。新股一直是股市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空的超强信号。

No.9 第九次牛市2010.7-2010.112319-3186点

■持续时间:3个月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泛滥、资源股大涨、人民币升值,诸多利好消息快速推进。

No.9 第九次熊市2010.11-2011.63186-2661点

■持续时间:7个月

紧缩调控、新股密集发行。通胀压力、经济增速放缓

其实,2009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有过一些牛熊交替,但是总体看来处于一个令人心寒的长期熊市。这一段时间,美国股市红红火火,中国股市死气沉沉,交易振幅十分之小,市场总体相当萎靡(当然,12-14年的创业板开始兴起),一个下滑的大趋势中,无论何时下注都是赔钱。那个熊市之所以漫长,就是因为07年的牛市太疯狂了,疯狂到印花税半夜鸡叫也打不下来,疯狂到汶川地震时候,国贸投行交易办公室里的员工没一个愿意走的。

随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大牛市,也是最近的一次牛市

2014.7-2015.6

(2054点-5178点)

(不揭伤疤,此处省略一千字)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深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改革意味着进步,这一大环境毫无疑问利多股市,二是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全面推出,在改革的红利中,我们送走了长达7年的熊市。

最近的“股灾”,最沉重的思考

2015年6月股灾,场外配资的清理、场内融资和分级基金去杠杆新城的连锁效应,终于酿成一场灾难。暴跌也分为两个阶段。

Stage16月15-7月9日 融资盘强平或直接推送

Stage28月18日-8月26日,清理场外配资或有较高关联,很多躲过第一阶段的高手和大户,几乎都倒在了这一阶段的抄底路上。

大起大落之后的思考

按照正常的经济学来分析,中国股市绝对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没有之一。美国股市是市场化的结果,属于经济学的自然产生范围。但是中国的股市是在一系列政策背景下产生的,至今都是受政府干预程度很高。

那些让我们疼痛的IPO能够很大程度上引起股市波动,中国在控制IPO以稳定其羽翼未丰的股票市场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90年以来中国多次暂停IPO。中国的IPO价格往往被大大低估,因此投资者“打新”犹如购买彩票,对股民吸引力极大。根据一项研究,他们平均首日回报率为137%,相比之下,美国的IPO首日回报率为约17%,而其他新兴经济体为30%左右。而早些时候的IPO价格被平均低估了250%。

价值投资的苗头似乎能被一下子就掐灭,股民的蜂拥入市,和对个股的蜂拥交易,带动式的效应明显,投机氛围一直相当浓厚,中国的做市商制度不健全,以前是10个股票9个庄,现在情况虽然好多了,但是还有。

大量的投机行为是中国股市最明显的特征,这一种“盛况”跟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和金融受教育程度有关,培养出正确价值观的投资氛围势在必行,其受政策影响程度高(79%的上市公司为公有制公司),说明股市的自身内循环不够健康,总是需要“政策”这只鞭子抽一下走一下。长期看来仍然是熊长牛短的情况。如果想跟美国一样创造长达35年的长牛市,中国股市还有很长一段路走,或许现在还只是初期阶段。可以想象,未来还会有阵阵剧痛和兴奋,但是最终的目的是拥有成熟的市场。不管你有多恨它,亦或你有多爱它,存在即有理由。如果说它是江湖,是因为有厮杀也有侠义,有许多人选择退出江湖,也有许多也成为了大侠,去留一念之间,全凭修炼。

F. 在我国锗的期货正规交易所有哪些

没有,中国国务院批准的期货交易所只有四家(受证监会监管),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某些地区的协会或公司(这类期货交易所有个特征就是全名后边必定有个有限责任公司的字样,从公司来讲,这就是普通企业)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旗号,受地方政府保护也成立了一些所谓的期货交易所或现货交易所。但都是仅仅依据所谓国务院批准某些地区的发展规划,并不是国家直接批准金融商品交易机构。

G. 截止目前,中国股市在时间上最长的一次熊市持续了多少年

第一次牛市:1990.12-1992.5 95-1429点 老八股、取消涨停板
第一次熊市:1992.5-1992.11 1429-386点 价值回归、新股认购
第二次牛市:1992.11-1993.2 386-1558点 邓小平南巡讲话
第二次熊市:1993.2-1994.8 1558-325点 经济过热、紧缩调控、扩容、新股发行、大力发展国债市场
第三次牛市:1994.8-1994.9 325-1052点 三大利好救市
第三次熊市:1994.9-1995.5 1052-582点 信心丧失、紧缩政策、发展国债
第四次牛市:1995.5-1995.5(三个交易日) 582-926点 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第四次熊市:1995.5-1996.1 926-512点 限额、历史股票上市、绩优股普跌
第五次牛市:1996.1-1997.5 512-1510点 绩优股价值投资
第五次熊市:1997.5-1999.5 1510-1047点 严重扩容、供求失衡
第六次牛市:1999.5-2001.6 1047-2245点 5.19行情、人民日报社论、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充裕、网络概念股爆发、
第六次熊市:2001.6-2005.5 2245-998点 国有股减持
第七次牛市:2005.5-2007.10 998-6124点 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基金大规模发行、流动性过剩、全民炒股
第七次熊市:2007.10-2008.11 6124-1664点 通胀、基金暂停发行、次贷危机、大小非减持
第八次牛市:2008.11-2009.7 1664-3478点 四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第八次熊市:2009.7-2010.7 3478-2319点 IPO重启、紧缩的宏观政策、欧洲债务危机
第九次牛市:2010.7-2010.11 2319-3186点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泛滥、资源股大涨、人民币升值
第九次熊市:2010.11-2011.6 3186-2661点 紧缩调控、新股密集发行、通胀压力、经济增速放缓

H. 国债期货合约一手是多少钱

中国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重启,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5年期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合约》规则,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代码TF,标的为面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每年付息一次的5年期名义标准国债。报价单位为百元人民币,以净价方式报价。最小变动价位为0.01元,合约交易报价为0.01元的整数倍。交易单位为“手”,1手等于1张合约。合约月份为最近的三个季月,季月是指3月、6月、9月、12月。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2%,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3%。手续费标准为不高于成交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一。

中国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重启,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5年期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合约》规则,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代码TF,标的为面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每年付息一次的5年期名义标准国债。报价单位为百元人民币,以净价方式报价。最小变动价位为0.01元,合约交易报价为0.01元的整数倍。交易单位为“手”,1手等于1张合约。合约月份为最近的三个季月,季月是指3月、6月、9月、12月。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2%,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3%。手续费标准为不高于成交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一。

中国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重启,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5年期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合约》规则,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代码TF,标的为面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每年付息一次的5年期名义标准国债。报价单位为百元人民币,以净价方式报价。最小变动价位为0.01元,合约交易报价为0.01元的整数倍。交易单位为“手”,1手等于1张合约。合约月份为最近的三个季月,季月是指3月、6月、9月、12月。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2%,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3%。手续费标准为不高于成交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一。

阅读全文

与国债期货重启回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假定有四种投资理财方式 浏览:615
在线投股票 浏览:521
工科硕士期货 浏览:860
银行1万理财 浏览:672
蚂蚁基金南方理财 浏览:801
基金理财怎么赚钱 浏览:274
金融机构取什么名字好 浏览:832
银行外汇登记是什么 浏览:322
做期货能赚钱十大法则 浏览:642
企业穿透指标 浏览:477
上海市粤慧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地址 浏览:222
辉煌金融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793
民营小微金融服务宣传照片 浏览:831
金融机构收费治理报告 浏览:31
农信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浏览:947
建行信用卡境外汇款 浏览:90
优先股属于金融资产 浏览:103
收益型股权融资模式解释 浏览:176
最新江苏鸡蛋价格行情预测分析 浏览:355
杠杆斜放的物体阻力 浏览:889